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9—2022年中国科技创新政策工具的演化过程研究
1
作者 郄海拓 姚雨非 +1 位作者 王宛秋 张志娟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24年第2期15-23,76,共10页
为将中国不同阶段科技创新政策工具的演化过程研究直观展示出来,以支持政策工具的决策布局,以1999—2022年中国科技创新政策样本为研究对象,研究该时间段内3个阶段国家级科技创新政策工具的演变情况。将供给型科技创新政策工具、需求型... 为将中国不同阶段科技创新政策工具的演化过程研究直观展示出来,以支持政策工具的决策布局,以1999—2022年中国科技创新政策样本为研究对象,研究该时间段内3个阶段国家级科技创新政策工具的演变情况。将供给型科技创新政策工具、需求型科技创新政策工具和环境型科技创新政策工具的演变过程,基于Python软件构建主题河流图(ThemeRiver)模型,以主题河流图实现演变过程的可视化。结论显示,第一阶段以环境型科技创新政策工具为主;第二阶段需求型科技创新政策工具增长迅速;第三阶段各类科技创新政策工具占比趋于平衡。据此提出了政策决策者应客观认识科技创新政策工具的演变阶段;总结剧烈的变革调整阶段的经验,优化布局科技创新政策工具及其组合的投放与使用;持续重视科技创新政策工具的优化和布局,设计科技创新政策工具组合的柔性动态调整机制,不断发挥科技对科技创新的提升作用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工具 科技创新政策 主体河流图
下载PDF
创新驱动战略下ESG、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的联动效应
2
作者 王鉴雪 黄玉屏 +1 位作者 王宛秋 郜怡雯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1期87-96,共10页
基于中国重污染行业2011—2020年上市公司数据,采用PVAR模型研究研发投入、ESG与企业价值的联动效应。研究发现:(1)研发投入驱动企业价值、ESG单向联动,ESG与研发投入的互为引致效应主要来自公司治理的贡献,ESG与企业价值的双向互动效... 基于中国重污染行业2011—2020年上市公司数据,采用PVAR模型研究研发投入、ESG与企业价值的联动效应。研究发现:(1)研发投入驱动企业价值、ESG单向联动,ESG与研发投入的互为引致效应主要来自公司治理的贡献,ESG与企业价值的双向互动效应主要来自社会责任的贡献。(2)研发投入的价值回报滞后与持续韧性不足并存,与环境责任相关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3)小企业、高成长企业ESG、研发投入向企业价值的转化和互动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 研发投入 TOBINQ 重污染行业 PVAR
下载PDF
促进半导体产业创新发展的混合股权配置——基于组态视角研究
3
作者 王宛秋 侯雅雯 +1 位作者 王芳 李靖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30-140,共11页
通过构建“控制权-股东结构-管理层持股”的模型,采用fs QCA法,探索提高半导体企业创新绩效的股权配置的方式。研究发现,存在“国企主导-混合制衡”“非国企主导-多元股权-股权激励”“多元股权-混合制衡-战略资本引领”“多元股权-混... 通过构建“控制权-股东结构-管理层持股”的模型,采用fs QCA法,探索提高半导体企业创新绩效的股权配置的方式。研究发现,存在“国企主导-混合制衡”“非国企主导-多元股权-股权激励”“多元股权-混合制衡-战略资本引领”“多元股权-混合制衡-股权激励”四种产生高创新绩效的混合股权配置组合;高混合股权制衡度是半导体企业获得高创新绩效的重要条件;战略资本与管理层股权激励之间有一定的替代关系。研究结论为推进半导体企业的双向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实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产业 股权配置 混合股权制衡 创新绩效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下载PDF
我国上市公司技术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王宛秋 张永安 刘煜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12-1719,1728,共9页
技术并购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为是实现技术跨越、提高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手段。但目前人们对技术并购的绩效表现并不明确,本文对我国目前技术并购对企业绩效贡献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以2000年到2005年上市公司的并购公告为基础,以其在公... 技术并购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为是实现技术跨越、提高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手段。但目前人们对技术并购的绩效表现并不明确,本文对我国目前技术并购对企业绩效贡献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以2000年到2005年上市公司的并购公告为基础,以其在公开信息披露中称获取某种技术为其并购的意图或意图之一为标准,并进行管理因素"噪音"和再并购因素"噪音"控制,最后选取由41个公司的并购事件组成的一个样本。采用ROA相对值和ROE相对值作为评价基础,对该值并购前一年、并购当年、并购后第一年和并购后第二年的变化进行假设检验。结果显示,技术并购并没有给主并企业的绩效带来普遍贡献。再结合频数分析和描述性统计,发现尽管技术并购的成功率不高,但获得成功的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并购创造很高的效益。所以,提高技术并购的收益与效率是我国企业在这一领域工作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并购 绩效 实证研究
下载PDF
基于TOE框架的企业跨界技术并购绩效的提升策略研究——一项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宛秋 王雪晴 +2 位作者 刘晓燕 龚慧敏 唐中君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6-146,I0026,I0027,共13页
跨界技术并购在为企业带来资源获取和优势重塑的创新机会的同时,也可能由于技术路径依赖等原因使并购目标的实现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本文基于TOE框架和组态视角,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以2007-201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主并公... 跨界技术并购在为企业带来资源获取和优势重塑的创新机会的同时,也可能由于技术路径依赖等原因使并购目标的实现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本文基于TOE框架和组态视角,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以2007-201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主并公司的94起跨界技术并购为样本,探究了不同技术环境、并购双方的技术条件和主并方的创新资源投入下,企业提升跨界技术并购绩效的多种前因组合。研究发现,在动荡技术环境下,内部研发投入是高创新绩效的关键条件,外部创新合作可以作为技术基础的互补条件;在平稳技术环境下,主并企业可以通过并购技术多元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和广泛的外部技术合作实现较高的跨界技术并购创新绩效,同时,并购双方的技术邻近性与主并方的内部研发合作之间呈现互补关系。本文研究结论可为具有一定资源特质的企业,在一定技术情境下通过取长补短的组合思路达成跨界技术并购的目标,提供系统化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技术并购 创新绩效 TOE框架 组态理论
下载PDF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企业技术并购协同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6
作者 王宛秋 张永安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4-109,193,共7页
技术并购所形成的并购方技术能力的有效提升、技术资源的互补性、技术手段的价值增值效应和整合效益已经从更深层次被认知。在技术并购中,并购协同效应的影响因素已被学界及许多企业所重视。为了进一步研究技术并购的协同机理,对技术并... 技术并购所形成的并购方技术能力的有效提升、技术资源的互补性、技术手段的价值增值效应和整合效益已经从更深层次被认知。在技术并购中,并购协同效应的影响因素已被学界及许多企业所重视。为了进一步研究技术并购的协同机理,对技术并购影响因素框架与互作用模式以及这些因素对技术并购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技术并购协同进行了解析,并在案例研究、文献整理和专家征询的基础上,提出了13个技术并购的协同影响因素;然后,采用解释结构模型对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到技术并购协同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最后,以联想并购IBMPC业务的案例对这一模型进行了初步的验证。结果显示,这一模型对技术并购协同的影响因素有较好的解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结构模型 技术并购 协同效应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企业技术并购协同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宛秋 张永安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16-20,25,共6页
在回顾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并购协同效应的内在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从技术、公司和环境3个层面出发,提出了影响技术并购协同效应的主要因素,建立了一个技术并购协同效应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并以对联想收购IBM PC业务的案例分析... 在回顾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并购协同效应的内在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从技术、公司和环境3个层面出发,提出了影响技术并购协同效应的主要因素,建立了一个技术并购协同效应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并以对联想收购IBM PC业务的案例分析对模型进行了初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并购 协同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动态能力观的技术并购整合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宛秋 王淼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3-129,共7页
近几年来,我国企业通过技术并购的方式获取核心技术,以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实现企业跨跃式发展的比例不断增加。成功的技术并购通过并购双方优势互补作用的发挥,成为与内部研发相比企业更快的提升企业技术能力的方式。然而,企业能否最... 近几年来,我国企业通过技术并购的方式获取核心技术,以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实现企业跨跃式发展的比例不断增加。成功的技术并购通过并购双方优势互补作用的发挥,成为与内部研发相比企业更快的提升企业技术能力的方式。然而,企业能否最终通过技术并购获取超额利润还将依赖于技术并购后的整合过程。首先,本文以动态能力观作为分析技术并购整合中关键问题的起点,发现关键人才,速度及资源投入是影响技术并购整合成败的主要问题;然后,利用案例分析总结了我国目前技术并购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整合成本估计不足,整合速度控制不力和忽视人力资源整合等;最后,文章提出了改善技术并购整合过程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并购 动态能力观 技术并购整合
下载PDF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整合风险及对策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宛秋 张永安 《生产力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90-93,共4页
随着我国市场愈加开放和全球企业并购活动的进一步活跃,我国企业越来越多的投身于这种最有效的跨国经济行为中。海外并购往往面临巨大的风险,整合风险是海外并购中最突出的风险。文章在以动态能力观为理论基础建立海外并购整合的影响因... 随着我国市场愈加开放和全球企业并购活动的进一步活跃,我国企业越来越多的投身于这种最有效的跨国经济行为中。海外并购往往面临巨大的风险,整合风险是海外并购中最突出的风险。文章在以动态能力观为理论基础建立海外并购整合的影响因素模型,提出海外并购的整合风险集中在文化整合、资源整合和业务整合等方面,并提出防范整合风险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并购 动态能力 整合风险 整合风险防范
下载PDF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及对策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宛秋 刘美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7-32,共6页
对中国企业跨国经济行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并购往往面临巨大的风险,而海外并购的风险则表现得更为突出,针对上述问题,在对前期价值评估、融资、业务整合等方面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风险防范对策。
关键词 海外并购 整合风险 融资风险 风险防范
下载PDF
跨国并购中的文化距离能“缩短”吗?——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证据检验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宛秋 吴文玲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3-101,共9页
文章以我国上市公司2002—2012年发生的跨国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运用回归分析法,证实了民族文化距离和组织文化距离确实会对跨国并购绩效产生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引入调节变量进一步探索"缩短"文化距离的途径,发现主并... 文章以我国上市公司2002—2012年发生的跨国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运用回归分析法,证实了民族文化距离和组织文化距离确实会对跨国并购绩效产生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引入调节变量进一步探索"缩短"文化距离的途径,发现主并方的企业成熟度、并购后主并企业对被并企业的控制程度和主并方所属国家在被并方所在国的种群密度都能显著减弱民族文化距离和组织文化距离对跨国并购绩效的不利影响,从而为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并购 文化距离 调节因素
下载PDF
关于我国汽车行业规模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宛秋 刘璐琳 孙大伟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3-29,共7页
近年来,为了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规模经济,我国汽车行业进行了兼并重组等深入的调整和整合,这些调整和整合是否使汽车行业实现了规模效益递增被广为关注。本研究采用《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6-2010年)中我国主要汽车集团的相关数据,应... 近年来,为了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规模经济,我国汽车行业进行了兼并重组等深入的调整和整合,这些调整和整合是否使汽车行业实现了规模效益递增被广为关注。本研究采用《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6-2010年)中我国主要汽车集团的相关数据,应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现阶段我国汽车行业的规模和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首先我国汽车行业的投入均带来了相应的产出,其次汽车行业的规模与绩效之间没有达到明显的规模经济关系,但规模经济收益已经逐渐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行业 规模经济 规模 绩效 实证研究
下载PDF
我国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宛秋 李仁芳 李晓庆 《国际商务财会》 2008年第4期54-57,共4页
一、我国内部控制环境方面的主要问题(一)内部控制认识存在偏差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强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理论和实务界不约而同地把治理的重点瞄向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强化企业自身的"免疫"和"抗干... 一、我国内部控制环境方面的主要问题(一)内部控制认识存在偏差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强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理论和实务界不约而同地把治理的重点瞄向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强化企业自身的"免疫"和"抗干扰"能力上。从理论上说,人们普遍接受了COSO的五要素观点。然而,在操作时人们对内部控制工作范围的理解仍然限定在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等控制技术上,对于控制环境考虑不多,这是对内部控制在认识上存在偏差的一种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控制 管理团队 独立性 内部审计工作
下载PDF
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现象的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宛秋 毛春华 《会计之友》 2004年第2期18-19,共2页
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这一严重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的特点,指出了原因及对策,对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股东 占用资金 还款期限 清欠 盈余管理 股权结构 非流通股 经营者 报酬激励制度
下载PDF
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宛秋 赵立祥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38,共3页
随着大学教育的不断普及和社会对人才要求的逐渐明晰,我国逐步形成了培养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高等教育分类办学的思路。学术型人才培养在早年的精英教育阶段已积累丰富经验,技能型人才培养在近些年的政策推动下也已... 随着大学教育的不断普及和社会对人才要求的逐渐明晰,我国逐步形成了培养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高等教育分类办学的思路。学术型人才培养在早年的精英教育阶段已积累丰富经验,技能型人才培养在近些年的政策推动下也已取得一定成果,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虽然提法很多,但其界定还不够明确,与之对应的课程体系尚在探索中。从对一些高校的调研情况看,目前的课程设置仍以沿袭以前的课程体系为主,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课程体系 应用型人才 会计专业 技能型人才培养 优化 人才要求 大学教育 分类办学
下载PDF
PBL教学模式:提高会计专业本科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探索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宛秋 叶菲 +1 位作者 蒋妍 宋竹影 《商业会计》 2012年第22期108-110,共3页
会计专业本科教育对应用与创新的要求较高,其教学的开展应以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需求为导向,所以,探索一种适应目前环境的教学理念以有效地培养本科生的应用与创新势在必行。PBL为如何提高对本科生应用与创新培养这一问题提供了一... 会计专业本科教育对应用与创新的要求较高,其教学的开展应以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需求为导向,所以,探索一种适应目前环境的教学理念以有效地培养本科生的应用与创新势在必行。PBL为如何提高对本科生应用与创新培养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本文以"运用PBL教学指导本科生个案分析比赛"的一次教学实验为主要内容,首先阐述了PBL教学实验的教学设计和开展过程;然后,通过访谈等方式就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团队合作、应用与创新等方面对这次PBL教学的效果进行了调查和评估;最后,在上述教学实验的基础上,对如何在会计专业课程中应用PBL教学理念进行了一些探索,包括PBL教学中"问题"的形成、教师的教学方式、PBL的应用范围、学生的评估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 案例分析竞赛 创新能力 应用能力
下载PDF
技术并购在行业创新价值链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信息技术赋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宛秋 高雅 王芳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5-205,共11页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对2007—2019年中国37个工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分析,实证检验技术并购对于行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和效果,以及信息技术赋能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技术并购作为行业创新价值链上重要的外部资源导...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对2007—2019年中国37个工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分析,实证检验技术并购对于行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和效果,以及信息技术赋能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技术并购作为行业创新价值链上重要的外部资源导入方式,对行业的产品创新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技术创新绩效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信息技术赋能正向调节创新价值链中技术并购与行业创新绩效之间的直接关系以及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研究结果在行业层次上从技术资源外部导入的视角为创新价值链的研究,并为通过技术并购和信息技术赋能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并购 创新价值链 行业创新绩效 信息技术赋能
下载PDF
高技术制造企业生产链位置与技术并购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宛秋 高雅 王芳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9-109,共11页
高技术企业在生产链中的位置差异决定技术创新模式差异,而技术并购作为主要外源性创新资源渠道,对于生产链上不同位置高技术企业的影响不同。从微观层面研究高技术制造企业生产链位置与技术并购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处于较高... 高技术企业在生产链中的位置差异决定技术创新模式差异,而技术并购作为主要外源性创新资源渠道,对于生产链上不同位置高技术企业的影响不同。从微观层面研究高技术制造企业生产链位置与技术并购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处于较高生产链位置的主并企业能够通过技术并购促进创新绩效提升,技术基础宽度在其中起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非跨界技术并购且主并企业位于东部地区的技术并购事件中,上述关系更加显著。结论可丰富企业生产链位置研究,为处于不同生产链位置的高技术企业通过技术并购提高创新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生产链位置 技术并购 创新绩效 技术基础
下载PDF
上市公司信息不对称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宛秋 张艳秋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38-42,共5页
上市公司信息不对称是在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被广泛关注的问题。文章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充分、虚假和不及时等信息不对称的具体表现出发,分析了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和导致的不良后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公司内部、外部约束和激励... 上市公司信息不对称是在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被广泛关注的问题。文章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充分、虚假和不及时等信息不对称的具体表现出发,分析了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和导致的不良后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公司内部、外部约束和激励机制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信息不对称 对策 激励 约束
下载PDF
国家大基金投入对半导体产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宛秋 张若凡 +1 位作者 郄海拓 张雨昕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110,122,共11页
本文以半导体产业主要企业与国家大基金(一期)投资上市企业为样本,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渐进DID)对国家大基金(一期)投资与半导体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予以实证测算,结合异质性研究进一步对其发挥作用的机制进行详细分析与探索。结果显... 本文以半导体产业主要企业与国家大基金(一期)投资上市企业为样本,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渐进DID)对国家大基金(一期)投资与半导体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予以实证测算,结合异质性研究进一步对其发挥作用的机制进行详细分析与探索。结果显示,国家大基金能促进半导体企业创新发展,对中部地区企业、国有企业、产业链中下游企业和资本密集度高的企业促进效果更优。研究结论为政策工具投放的时点、顺序与倾向等布局提供参考,也为重点产业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合理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大基金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 半导体产业 产业政策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