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鞘磷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尹曼 陈学颖 +6 位作者 徐磊 赵吉 徐馨 吴召娣 邵文琦 孙爱军 葛均波 《中国临床医学》 2015年第3期310-313,317,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入院时血浆鞘磷脂(sphingomyelin,SM)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4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5例,女性119例;平均年龄(62.7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入院时血浆鞘磷脂(sphingomyelin,SM)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4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5例,女性119例;平均年龄(62.71±0.46)岁。464例中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137例,冠状动脉狭窄者为327例。根据Gensini评分计算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检测所有患者入院时SM水平。结果:冠脉正常组和冠脉狭窄组的SM水平分别为(394.5±9.1)、(450.5±7.8)m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M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155,P=0.001)。按照SM水平三分位分组的Gensini评分分别为6(0-38)、18(2-50)、19(0-49),3组间Gensini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多个相关危险因素后,血SM水平与Gensini评分独立相关[β=0.143,95%可信区间(95%CI):0.148-0.654,P=0.002]。结论:SM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其水平可能是预测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SM可能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鞘磷脂 冠脉狭窄程度
下载PDF
右室间隔部起搏一定优于心尖部起搏吗?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尹曼 王晓东 张树龙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5期289-291,共3页
起搏器心室电极通常放置在右心室心尖部,然而大量随机临床试验研究发现,双腔起搏器/右心室心尖部(DDD/R)起搏与单腔心室起搏器(VVI/R)相比不能减少死亡率,其原因可能与心尖起搏密切相关。因此,右室间隔部起搏应运而生,因其可获得接近心... 起搏器心室电极通常放置在右心室心尖部,然而大量随机临床试验研究发现,双腔起搏器/右心室心尖部(DDD/R)起搏与单腔心室起搏器(VVI/R)相比不能减少死亡率,其原因可能与心尖起搏密切相关。因此,右室间隔部起搏应运而生,因其可获得接近心脏生理性激动顺序,在血流动力学、心电生理和病理生理学上有一定优势,然而在一些长期和短期的随访研究中发现,间隔部的起搏对已有左室功能损伤的患者较有利,对左室功能正常患者作用不明显,而且主动电极有心脏穿孔和冠状动脉损伤的潜在风险。因此,应综合权衡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状态以及预计达到的结果选择生理性起搏位点,以降低起搏器和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中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总体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室心尖部 右室间隔部 起搏
下载PDF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的检测手段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尹曼 张树龙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0年第4期540-545,共6页
心房颤动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已取得了较高的成功率,但术后发生的短阵房性心律失常和无症状性心房颤动较常见,只靠偶尔检测的有症状性心房颤动可能高估了消融的成功率。因此,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的患者来说,需要长期通过心电图、起搏... 心房颤动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已取得了较高的成功率,但术后发生的短阵房性心律失常和无症状性心房颤动较常见,只靠偶尔检测的有症状性心房颤动可能高估了消融的成功率。因此,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的患者来说,需要长期通过心电图、起搏器的记录、事件记录仪、电话远程监护系统监测,以明确消融术后真实的心脏节律而不仅仅是基于症状的随访研究,从而进一步指导对心房颤动消融术后患者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检测手段
下载PDF
血浆磷脂转运蛋白在脂质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学颖 王尹曼 +1 位作者 孙爱军 葛均波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0-454,共5页
磷脂转运蛋白(PLTP)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81 000的脂多糖结合蛋白,其通过载体介导机制,特异性地介导血浆脂蛋白间磷脂的转运和交换,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含有载脂蛋白(Apo)B的脂蛋白代谢起重要作用,继而影响血浆脂蛋白... 磷脂转运蛋白(PLTP)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81 000的脂多糖结合蛋白,其通过载体介导机制,特异性地介导血浆脂蛋白间磷脂的转运和交换,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含有载脂蛋白(Apo)B的脂蛋白代谢起重要作用,继而影响血浆脂蛋白浓度、Apo含量和体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转运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血浆脂蛋白 脂质代谢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脂多糖结合蛋白 相对分子质量 介导机制
下载PDF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是”与“非” 被引量:2
5
作者 钱菊英 王尹曼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47-550,共4页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简称β受体阻滞剂)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和临床经验的积累,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的应用中存在诸多争议和不同的观念。
关键词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高血压 治疗 Β受体阻滞剂 心血管疾病 临床经验 循证医学 应用
下载PDF
平板运动试验致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掩盖ST段阳性改变1例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惠歆 王尹曼 +1 位作者 景怀根 林靖宇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4年第4期292-294,296,共4页
临床上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较为常见,多为运动诱发或频率依赖性。然而在平板运动试验中,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与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交替出现,并且呈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型的ST段明显下移,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型的ST段未见明显下移的病例较... 临床上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较为常见,多为运动诱发或频率依赖性。然而在平板运动试验中,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与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交替出现,并且呈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型的ST段明显下移,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型的ST段未见明显下移的病例较为罕见。表明右束支阻滞可掩盖平板运动试验致左胸导联(V5、V6)或下壁导联(Ⅱ、aVF)的缺血特征性ST段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运动试验 阳性 间歇性 右束支阻滞
下载PDF
通过体表心电图评价不同部位起搏时心脏整体复极离散的变化
7
作者 李世军 夏云龙 +7 位作者 尹晓盟 王涛 谢泽宙 马裴裴 王尹曼 张树龙 高连君 杨延宗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S1期242-242,共1页
目的观察心脏不同部位起搏时体表心电图评价心室肌复极指标的变化,了解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室肌整体复极离散的影响。方法 10只健康猪,分别在右心房(RA)、右心室心尖部心内膜(RVEndo)及左心室心外膜(LVEpi)起搏,记录并测量体表心电图12个... 目的观察心脏不同部位起搏时体表心电图评价心室肌复极指标的变化,了解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室肌整体复极离散的影响。方法 10只健康猪,分别在右心房(RA)、右心室心尖部心内膜(RVEndo)及左心室心外膜(LVEpi)起搏,记录并测量体表心电图12个导联的T波峰-末间期(Tpe)和QT间期,计算Tpe平均值(Tpe-AVE)、Tpe最大值(Tpe-MAX)以及QT间期离散度(QTd),比较不同部位起搏时上述各参数的差异,进一步评价不同起部位对心室整体复极离散的影响。结果 LVEpi、RA、RVEndo起搏时的QT间期分别为(328±24)ms、(295±13)ms、(304±17)ms,LVEpi起搏时的QT间期明显长于RA及RVEndo起搏时的QT间期(P<0.05),RA与RVEndo起搏时QT间期没有明显差别。LVEpi、RA、RVEndo起搏的QT离散度(QTd)分别为(33±6)ms、(17±3)ms、(18±3)ms,LVEpi起搏时的QTd明显大于RA及RVEndo起搏时的QTd(P>0.05),RA与RVEndo起搏时QTd没有明显差别(P>0.05)。RA起搏时Tpe-AVE及Tpe-MAX分别为49±6ms及58±8 ms,与RVEndo起搏相近(49±8)ms及(60±8)ms,P>0.05);LVEpi起搏时Tpe-AVE及Tpe-MAX明显增大(63±7)ms及(71±8)ms,与RA、RVEndo起搏时比较两者(P<0.05)。结论与RA及RVEndo起搏时比较,LVEpi起搏时的QT间期、QTd、Tpe-AVE及Tpe-MAX均明显增大,LVEpi起搏可能会增加心室整体复极离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 体表心电图 不同部位 间期 复极 离散度 心室肌 评价 整体 右心室
下载PDF
右室心尖部,还是间隔部起搏
8
作者 魏显敬 王尹曼 +1 位作者 杨延宗 杨东辉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67-169,共3页
关键词 永久起搏器植入 右室心尖部起搏 间隔部 缓慢性心律失常 左束支传导阻滞 植入起搏器 左室收缩 起搏部位
下载PDF
生理起搏现代概念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晓东 王尹曼 张树龙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1年第2期249-254,共6页
近年来,随着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的揭晓,生理性起搏的概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在起搏模式上应用各种程控方式尽可能的减少右室起搏,鼓励自身传导。采用能尽量模拟心脏正常传导及最小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起搏部位。生物起搏器能更生理性的... 近年来,随着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的揭晓,生理性起搏的概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在起搏模式上应用各种程控方式尽可能的减少右室起搏,鼓励自身传导。采用能尽量模拟心脏正常传导及最小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起搏部位。生物起搏器能更生理性的恢复心脏的起搏和传导功能,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而远程监控、远程随访、病情监测等多种新功能提高了起搏器的工作效率,扩展了起搏器的功能。现就起搏模式和部位的生理化以及生物起搏器、起搏器的远程监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性起搏
下载PDF
修正休克指数和支架覆盖表面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无复流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夏妍 卢淡泊 +4 位作者 陈章炜 陈傲 王尹曼 钱菊英 葛均波 《中国临床医学》 2021年第2期185-191,共7页
目的:探讨修正休克指数(modified shock index,MSI)和支架覆盖表面积(stent coverage surface area,SCSA)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 目的:探讨修正休克指数(modified shock index,MSI)和支架覆盖表面积(stent coverage surface area,SCSA)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N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行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231例。根据PCI过程中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分级,将患者分为NRP组(TIMI 0~2级,n=48)和正常血流组(TIMI 3级,n=183)。以有创监测的心率与收缩压或平均动脉压比值计算休克指数(shock index,SI)或修正休克指数(modified SI,MSI);以支架直径(D支架)、长度与圆周率的乘积计算SCSA。对NRP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正常血流组相比,NRP组患者年龄更大,糖尿病史、Killip分级为Ⅲ/Ⅳ级的比例更高,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降低;SBP<10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比例、SI、MSI、D支架和SCSA增大(P<0.05)。NRP组患者预后较差,院内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血流组(6.3%vs 0.5%,P=0.030)。MSI≥1.2、SI≥0.7和SBP<100 mmHg时,患者发生NRP危险度分别是3.365、3.025和2.957(P<0.05);SCSA≥350 mm2和D支架>3.0 mm时,患者发生NRP的危险度为2.836和2.138(P<0.05)。结论:MSI≥1.2和SCSA≥350 mm2是急性STEMI患者PCI术中NR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NRP患者院内死亡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现象 修正休克指数 支架覆盖表面积
下载PDF
脂蛋白(a)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瑶琳 王尹曼 +3 位作者 方达伟 张蒙 姚康 钱菊英 《中国临床医学》 2021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探讨脂蛋白(a)[lipopretion(a),Lp(a)]与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 目的:探讨脂蛋白(a)[lipopretion(a),Lp(a)]与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2014年1月至12月入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69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病例资料。入院时检测Lp(a)水平,根据Gensini评分计算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随访患者Lp(a)水平及是否发生MACE。结果:按照Lp(a)水平三分位分组,3组间Gensin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了其他危险因素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InLp(a)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独立相关(P<0.05)。平均随访4.6年,共有91例患者发生MACE,Lp(a)水平是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按是否发生MACE分组,基线及随访过程中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线及随访过程中MACE组Lp(a)显著高于非MACE组(P<0.05)。Lp(a)水平预测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582(95%CI 0.511~0.652),以血清浓度151 mg/L为临界值,预测灵敏度为61.5%、特异度为54.9%。结论:Lp(a)是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排除LDL-C因素,Lp(a)水平与MACE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脂蛋白A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旋磨治疗失败患者的临床及病变特征分析
12
作者 张蒙 陈瑶琳 +3 位作者 廖建泉 王尹曼 姚康 葛均波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2年第12期903-907,共5页
目的探讨行冠状动脉内旋磨术(RA)失败患者的临床及病变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5年3月至2019年12月558例因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合并冠状动脉钙化行RA患者,结果发现14例治疗失败,对其临床资料及病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 目的探讨行冠状动脉内旋磨术(RA)失败患者的临床及病变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5年3月至2019年12月558例因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合并冠状动脉钙化行RA患者,结果发现14例治疗失败,对其临床资料及病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4例RA失败患者的平均年龄(69.9±10.3)岁,平均身体质量指数(BMI,22.78±3.17)kg/m^(2),男10例(10/14),合并高血压病8例(8/14)、糖尿病9例(9/14)、吸烟6例(6/14);以多支血管病变为主,靶血管左前降支病变10例(10/14)、慢性闭塞病变7例(7/14),病变钙化角度>90o12例(12/14),RA类型以补救性旋磨为主11例(11/14);手术失败直接原因包括微导管不能通过旋磨导丝交换失败8例(8/14),旋磨头不能通过病变3例(3/14),术中合并严重并发症而终止手术3例(3/14)。结论RA治疗失败的直接原因主要为旋磨导丝交换失败、旋磨头通过失败以及术中合并严重并发症,钙化合并严重狭窄、迂曲成角及低BMI可能是旋磨失败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内旋磨术 临床特征 病变特征
下载PDF
正常范围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尹曼 凌雁 高鑫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084-1088,共5页
目的 研究甲状腺激素水平对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4-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66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人体参数、相关生化指标、甲状腺相关激素... 目的 研究甲状腺激素水平对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4-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66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人体参数、相关生化指标、甲状腺相关激素及精氨酸刺激的胰岛B细胞-相分泌功能(AIR)。结果按AIR水平三分位分组的血三碘甲状腺原氨酸(L)水平分别为(1.49±0.03)、(1.59±0.03)、(1.70±0.04)μmol/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水平分别为(4.01±0.08)、(4.37±0.09)、(4.44±0.07)pmol/L,3组间L、F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3组间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lnAIR水平与L(r=0.303,P〈0.叭)及FT,(r=0.302,P〈0.叭)水平呈正相关。血lnAIR水平与T。及FT4水平无相关性(均P〉0.05)。按血T3水平三分位分组的AIR分别为(2.38±0.12)、(2.64±0.12)、(3.03±0.10)m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血兀1,水平三分位分组的AIR分别为(2.34±0.11)、(2.69±0.13)、(2.99±0.10)m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T。、FT4、TSH三分位分组的组间AI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多个相关危险因素后,血T1、FT,水平分别与AIR独立相关(8=0.686,95%C10.289—0.884,P=0.001;p=0.296,95%C10.125—0.467,P=0.001)。结论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T3、FT3,与AIR显著正相关。然而,正常范围的T3和FT3是否为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保护因素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甲状腺激素类 胰岛B细胞功能
原文传递
新型口服抗凝药在老年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卒中预防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尹曼 钱菊英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第5期444-447,共4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房颤的主要危害是脑卒中带来的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发布的房颤治疗指南首次将房颤抗栓治疗放在三大治疗方案之首,由此可见抗凝治疗在房颤中的基石地...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房颤的主要危害是脑卒中带来的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发布的房颤治疗指南首次将房颤抗栓治疗放在三大治疗方案之首,由此可见抗凝治疗在房颤中的基石地位.在房颤患者中,年龄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抗凝治疗在老年房颤患者中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脑卒中 老年人 口服抗凝药 欧洲心脏病学会 应用 预防 独立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血清生化标记物预测心房颤动复发的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尹曼 张树龙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10期111-113,共3页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血清生化标记物 复发 转复窦性心律 控制心室率 抗心律失常药物 价值 预测
原文传递
自主神经和长QT综合征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尹曼 田晓晨 +1 位作者 张树龙 杨延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第19期72-74,共3页
心脏的神经系统不仅控制心率,心肌收缩性及传导性,还参与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自主神经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尽管自主神经系统导致心律失常的确切机制未明,但很多外科医生及电生理学医生已经开始通过干预自主神经来治疗心律失常。
关键词 自主神经系统 长QT综合征 致心律失常 外科医生 心肌收缩性 心血管疾病 电生理学 传导性
原文传递
影像与心电生理融合技术在快速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
17
作者 王尹曼 张树龙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74-277,共4页
快速心律失常主要包括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心房颤动(房颤)和器质性心脏病伴发室性心动过速。其治疗包括经导管消融... 快速心律失常主要包括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心房颤动(房颤)和器质性心脏病伴发室性心动过速。其治疗包括经导管消融、基因治疗、药物治疗3部分。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经导管射频消融技术,而现有的影像与电生理融合技术可以简化这一手术过程,提高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心律失常 基因治疗 融合技术 心电生理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影像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原文传递
伊布利特在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转律的疗效特点 被引量:7
18
作者 田晓晨 王尹曼 +5 位作者 高连君 林玉璧 李亚文 夏云龙 张树龙 杨延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29-1032,共4页
目的评价伊布利特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方法人选接受射频消融手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18例,男性16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6.3±14.0)岁,体质量(81.22±8.93)kg,合并原发性高... 目的评价伊布利特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方法人选接受射频消融手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18例,男性16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6.3±14.0)岁,体质量(81.22±8.93)kg,合并原发性高血压3例、肥厚型心肌病2例。所有患者术中经环肺静脉电隔离、线性消融、碎裂电位消融后房颤未终止,或者转为心房扑动,给予伊布利特1mg、10min内静脉注射,观察开始给药后30min内的转复率及4h内的不良反应。根据用药后是否成功转律分为转律组与非转律组。结果(1)18例患者用药后30min内成功转律11例,转复律为61.11%,平均转律时间为(13.80±7.64)min,转复剂量为(0.94±0.13)mg。1例患者用药后15rain时出现窦性停搏16s,后恢复稳定窦性心律,术后观察4h无不良反应,另1例患者用药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持续约1h后恢复正常心率,期间无低血压等血流动力学改变。余16例患者术中及术后4h内无室性心动过速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2)使用伊布利特后30min的AA间期(0.51±0.08)s,明显长于用药前的AA间期(0.39±0.21)s,P〈0.01;用药后30min的QTc(0.51±0.08)s,明显长于用药前QTc(0.39±0.21)s,P〈0.01。(3)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律组患者左房瘢痕区比例(5.12±3.83)%,明显小于非转律组左房瘢痕区比例(12.40±11.03)%,P〈0.01。(4)左心房内径〈40mm患者的转复率(75.00%)与内径≥40mm患者的转复率(5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伊布利特在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应用疗效迅速,对消融后心房扑动转复率更高。转律的成功率与术中标测瘢痕区面积所占比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布利特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远程心电监测随访的意义 被引量:11
19
作者 夏云龙 王尹曼 +4 位作者 田晓晨 李岩 高连君 张树龙 杨延宗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1年第4期264-267,共4页
目的通过电话心电远程监测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情况,探讨远程心电监测仪诊断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72例,其中持续性房颤39例、阵发性房颤33例。患者在消融术后第1... 目的通过电话心电远程监测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情况,探讨远程心电监测仪诊断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72例,其中持续性房颤39例、阵发性房颤33例。患者在消融术后第1天及每3个月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同时术后每天定时及有症状时接受电话远程传输心电图(TTECG)监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记录的房颤复发情况及房颤发生与症状的相关性。结果随访(11.0±2.3)个月,TTECG共检测到4403份无干扰心电图,3610份窦性心电图中有症状的1351份(37.43%)。793份异常心电图中无症状性发作的214份(26.99%)。术后3个月空白期中,24h动态心电图发现17例(23.61%)房颤复发,TrECG发现31例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随访期间,24h动态心电图发现9例房颤患者复发,TTECG发现18例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通过TTECG的监测,与空白期的复发率比较,1年后房颤复发率明显下降(P=0.022),而24h动态心电图未发现复发率的差异(P=0.083)。通过24h动态心电图及TTECG监测,持续性房颤消融成功率分别为84.62%,71.79%(P=0.000),阵发性房颤消融成功率分别为90.91%,78.79%(P=0.006)。结论对于心律失常尤其是射频消融术后房颤的监测,电话远程心电监测优于常规24h动态心电监测,能及时发现术后房性心律失常复发,尤其是无症状性房颤。术后有症状患者也不一定是真正的房颤复发,实际为窦性心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心电监测 心房颤动 射频导管消融 随访
原文传递
房室结慢径消融对心房电生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尹晓盟 张树龙 +8 位作者 高连君 杨东辉 夏云龙 常栋 丛培鑫 王尹曼 魏显敬 林治湖 杨延宗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0年第3期204-207,共4页
目的慢径消融降低了心房颤动(房颤)的易感性,但具体机制不明。本文旨在探讨消融后心房电生理性质的改变及其具体机制。方法3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测量射频消融前后窦性心率及高位右心房、低位右心房、冠状静脉窦近端和远端... 目的慢径消融降低了心房颤动(房颤)的易感性,但具体机制不明。本文旨在探讨消融后心房电生理性质的改变及其具体机制。方法3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测量射频消融前后窦性心率及高位右心房、低位右心房、冠状静脉窦近端和远端各部位的有效不应期和易感窗口,以及房室结快径前传不应期的变化。结果(1)慢径消融前后下列部位的有效不应期的变化分别为:冠状静脉窦近端(218.1±21.8)ms,(235.3±23.6)m8,P〈0.0001;冠状静脉窦远端(230.9±21.0)ms,(244.7±25.1)ms,P〈0.01;低位右心房(198.8±26.7)ms,(219.7±28.7)ms,P〈0.005;高位右心房(214.4±35.1)ms,(213.4±37.3)ms,P=0.6。(2)在消融术后,房颤的诱发比例下降,冠状静脉窦近端的易感窗口显著降低(P=0.03),冠状静脉窦远端和低位右心房的易感窗口有所降低,高位右心房的易感窗口不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消融后窦性心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72.1±5.6)次/min对(74±6.8)次/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4)慢径消融使快径前传不应期缩短,消融前后分别为(391±55)1118,(369±78)ms,P〈0.01。结论慢径消融使心房多部位的电生理性质发生了改变,导致冠状静脉窦近端和远端,以及低位右心房的有效不应期延长,房颤诱发几率降低。该现象的原因可能与消融造成的迷走神经功能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 房室结慢径区 消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