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8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肝片预防性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Meta分析
1
作者 王岗 张丹 陈新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评价预防性使用护肝片对anti-TB DIL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明确护肝片对anti-TB DILI的预防作用。方法:对6个主要的中文和英文数据库进行了检索,从数据库建立之日起至2021年12月,不限制语言和发表偏倚。两名作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 目的:评价预防性使用护肝片对anti-TB DIL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明确护肝片对anti-TB DILI的预防作用。方法:对6个主要的中文和英文数据库进行了检索,从数据库建立之日起至2021年12月,不限制语言和发表偏倚。两名作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选择合格的研究,然后提取数据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项研究的427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使用护肝片与anti-TB DILI发生率降低相关[RR=0.29,95%CI(0.24,0.36),P<0.05],敏感性分析提示结果稳健。预防性服用护肝片在4周内[RR=0.27,95%CI(0.16,0.48),P<0.001]和4周后[RR=0.34,95%CI(0.17,0.66),P=0.001]均可显著降低anti-TB DILI的发生率,且异质性较低。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HBsAg+)患者中的anti-TB DILI发生率也显著降低[R=0.25,95%CI(0.15,0.39),P<0.001]。结论:在抗结核治疗的患者中预防性使用护肝片可降低anti-TB DILI发生,尤其在HBsAg+的患者中有更多获益。由于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不高,尚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肝片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 预防性治疗 META分析
下载PDF
无肝病患者入ICU初始血氨水平对预后的影响——基于eICU数据库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2
作者 秦赞 李佳媚 +2 位作者 侯彦丽 高晓明 王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1-277,共7页
目的探讨成年无肝病重症患者入重症监护室(ICU)首次血氨水平与患者ICU死亡及医院死亡发生风险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eICU合作研究数据库(eICU Collaborative Research Database,eICU-CRD)中单次入院,首次入住ICU初始48 ... 目的探讨成年无肝病重症患者入重症监护室(ICU)首次血氨水平与患者ICU死亡及医院死亡发生风险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eICU合作研究数据库(eICU Collaborative Research Database,eICU-CRD)中单次入院,首次入住ICU初始48 h内有血氨检测记录且入ICU未患有肝脏疾病的患者。提取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Ⅳ(APACHEⅣ评分)、肾脏替代治疗等治疗措施、基础患病情况及结局。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氨水平与患者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采用交互作用分析初始血氨水平与患者死亡风险间的关系在不同APACHEⅣ评分、年龄、性别和种族患者中是否存在差异,同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1674名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初始血氨每增加10μg/dL,患者ICU死亡风险增高6.9%(OR=1.069,95%CI:1.036~1.104),患者医院死亡风险增高4.6%(OR=1.046,95%CI:1.017~1.076);初始血氨在49~82μg/dL组、≥82μg/dL组的患者ICU死亡风险和≥82μg/dL组患者医院死亡风险分别是<49μg/dL组患者的1.7倍(OR=1.700,95%CI:1.165~2.482)、2.862倍(OR=2.862,95%CI:1.792~4.570)、1.844倍(OR=1.844,95%CI:1.213~2.804)。初始血氨水平与ICU及医院死亡发生风险间的关系在不同APACHEⅣ评分、年龄、性别及种族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未患有肝脏疾病的重症患者中,入ICU后初始血氨水平升高与患者ICU及医院高死亡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ICU) 血清氨 重症监护病房合作研究数据库(eICU-CRD) 死亡率 肝脏疾病
下载PDF
基于本质安全理念的安全屋模型建设研究
3
作者 王银龙 赵凌帅 +2 位作者 杨宁 张毅 王岗 《中国设备工程》 2024年第5期65-68,共4页
本质安全型企业,是企业安全管理追求的最终目标。利用层次分析法梳理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架构。从基础层、支柱层和目标层3个方面,建设由3个一级要素、9个二级要素和25个三级要素构成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经过“PDCA”动态循环模式的系统性闭... 本质安全型企业,是企业安全管理追求的最终目标。利用层次分析法梳理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架构。从基础层、支柱层和目标层3个方面,建设由3个一级要素、9个二级要素和25个三级要素构成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经过“PDCA”动态循环模式的系统性闭环运行,建成具有化工科研(试验)生产单位特点的安全屋模型。最后,结合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运行实践,表明基于本质安全理念的安全屋模型能为争创本质安全型的企业提供理论和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安全 安全管理 安全屋模型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拳意的呈现:评价中国武术习练水平的核心要素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岗 李建威 王柏利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36,共8页
中国武术从传统到现代,对于习练者水平的评价可谓众说纷纭,从传统武术的“用意不用力”到现代竞技武术的“量化”追求,都是在对评价标准找出合理的解释。然而,从武术评价的发展变化来看,表现中国武术“意”文化特质的拳意,是影响中国武... 中国武术从传统到现代,对于习练者水平的评价可谓众说纷纭,从传统武术的“用意不用力”到现代竞技武术的“量化”追求,都是在对评价标准找出合理的解释。然而,从武术评价的发展变化来看,表现中国武术“意”文化特质的拳意,是影响中国武术个性发展和评价习练水平的核心要素。从中国武术“意”文化特质入手,挖掘拳意形成的心理阶序过程和表达方式,找出拳意在评价中国武术习练水平中所呈现的核心要素,从而对武术习练水平的评价提供一种早已具备但未见理论的研究视角。研究指出:中国武术的“意”文化特质,是由技术之意、哲理之意、艺术之意构成,其在评价体系中分别以“拳种”和“拳意”的语系形式为表达。拳意的呈现是习练者与经验世界沟通的重要方式,在技术核心表达上,拳意呈现为知觉性,表达出一招制胜、点到为止的底层逻辑;在理论核心范畴里,拳意呈现为主动性,表达出动静结合、内外兼修的哲学素养;在文化核心阐释方面,拳意呈现为指向性,表达出含蓄化、陌生化的艺术形式。由此,拳意在外显与深层结构上达成的共识,共同造就了中国武术独特的文化审美和评价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拳意 中国武术 习练水平
下载PDF
糖尿病足溃疡愈合后复发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岗 岳仁宋 龚光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857-1862,共6页
背景 糖尿病足溃疡(DFU)是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其愈合后有较高的复发率,而复发的危险因素较多,尚缺乏系统的循证研究。目的 探讨DFU愈合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为DFU的防治提供更多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01-01至20... 背景 糖尿病足溃疡(DFU)是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其愈合后有较高的复发率,而复发的危险因素较多,尚缺乏系统的循证研究。目的 探讨DFU愈合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为DFU的防治提供更多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01-01至2019-02-01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并首次诊断为DFU的患者作为源人群,按愈合后3年内是否复发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基本信息、糖尿病相关信息、DFU相关信息,以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DFU复发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了DFU复发与危险因素数量和时间的关系。结果 首次诊断为DFU的患者共256例,其中溃疡愈合210例,剔除12例失访、8例资料不全者,最终纳入190例DFU愈合患者。DFU愈合后3年内总复发率为45.3%(86/190)。86例DFU愈合后复发患者纳入病例组,104例未复发患者纳入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3.270,95%CI(1.335,8.005),P=0.010]、糖化血红蛋白(HbA_(1c))>7.5%[OR=2.691,95%CI(1.242,7.687),P=0.045]、外周动脉基本(PAD)[OR=2.241,95%CI(1.185,5.101),P=0.044]、骨髓炎[OR=3.256,95%CI(1.369,7.744),P=0.008]、胼胝[OR=2.068,95%CI(1.262,4.446),P=0.043]、踝肱指数(ABI)<0.9[OR=3.616,95%CI(1.436,9.102),P=0.006]、足底部溃疡[OR=2.192,95%CI(1.061,4.998),P=0.042]、Wagner分级≥3级[OR=5.522,95%CI(2.484,12.273),P<0.001]是DFU复发的危险因素。病例组患者合并危险因素的个数集中在5~9个,而对照组中大部分患者合并2~5个危险因素。病例组第1年复发35例、第2年28例、第3年23例,累积复发率第1年18.4%(35/190)、第2年33.2%(63/190)、第3年45.3%(86/190)。结论 DFU的复发率较高,可能与年龄>60岁、HbA_(1c)>7.5%、PAD、骨髓炎、胼胝、ABI<0.9、足底部溃疡、Wagner分级≥3级等危险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溃疡 复发 病例对照研究 危险因素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自主呼吸频率变异对ICU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6
作者 高雅 金旭婷 +6 位作者 李若寒 李佳媚 侯彦丽 骆艳妮 张静静 王小闯 王岗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826-831,共6页
目的探究自主呼吸频率变异对ICU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从重症监护合作研究数据库(eICU-CRD)中提取首次入ICU且有入ICU后首个24 h内自主呼吸频率记录的成年患者,提取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首次急性生理与慢性... 目的探究自主呼吸频率变异对ICU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从重症监护合作研究数据库(eICU-CRD)中提取首次入ICU且有入ICU后首个24 h内自主呼吸频率记录的成年患者,提取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首次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Ⅳ、疾病诊断、药物使用及自主呼吸频率记录。根据患者入ICU后首个24 h内自主呼吸频率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将患者分为低呼吸频率变异组(CV≤20%)和高呼吸频率变异组(CV>20%)。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ICU病死率及医院病死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呼吸频率变异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在重症监护数据库(MIMIC-Ⅱ)中进行外部验证。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229例患者,低呼吸频率变异组ICU病死率(2.7%vs.2.4%,P=0.043)和医院病死率(5.6%vs.5.1%,P=0.030)均比高呼吸频率变异组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呼吸频率变异是ICU病死率(OR=1.211,95%CI 1.051~1.396)及医院病死率(OR=1.130,95%CI 1.023~1.248)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外部验证结果显示,低呼吸频率变异组发生ICU及医院死亡事件的风险分别是高呼吸频率变异组的1.329倍(95%CI 1.085~1.627)和1.267倍(95%CI 1.080~1.487)。结论在ICU患者中,低呼吸频率变异与其发生ICU死亡和医院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频率变异 重症监护室 变异系数 重症监护合作研究数据库 病死率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ICU住院期间体质量变化与死亡率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张静静 金旭婷 +5 位作者 任佳佳 李若寒 李佳媚 高雅 王小闯 王岗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3-348,共6页
目的探讨成年患者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期间体质量变化对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利用eICU-CRD数据库,纳入首次入院单次入住ICU且ICU住院时长>24 h的成年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 目的探讨成年患者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期间体质量变化对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利用eICU-CRD数据库,纳入首次入院单次入住ICU且ICU住院时长>24 h的成年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控制相关混杂因素,研究ICU住院期间体质量变化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年龄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Ⅳ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Ⅳscore,APACHEⅣ)评分、ICU住院时长和入院时BMI基线水平中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ICU患者34311例,其中男性占比55.1%,白种人占比82.4%,≥65岁以上人群占比51.3%;与体质量降低组患者比较,体质量升高的患者出现肾衰竭(1938例,11.1%)、肝衰竭(106例,0.6%)和败血症(2442例,14.0%)的比例更高,并且体质量增加组的患者在ICU住院时长、医院住院时长和APACHEⅣ评分也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体质量增加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是体质量降低组的1.25倍(95%CI:1.16~1.36,P<0.001),ICU死亡率是体质量降低组的1.36倍(95%CI:1.22~1.50,P<0.001),而且在疾病严重程度较高、ICU住院时间较长的患者中更明显,并且研究结果不受年龄及BMI基线水平的影响。结论在成年患者中,体质量变化是其发生ICU死亡和医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量变化 ICU死亡率 医院死亡率 重症监护室
原文传递
西梅引种栽培的技术要点
8
作者 王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0073-0076,共4页
西梅以其鲜美的果实和多样的用途,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但引种栽培过程中面临着适应性差、病虫害频发等诸多挑战。为了克服这些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技术策略,包括选择适应性强的种质资源、优化栽培环境、采用先进的繁殖技术... 西梅以其鲜美的果实和多样的用途,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但引种栽培过程中面临着适应性差、病虫害频发等诸多挑战。为了克服这些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技术策略,包括选择适应性强的种质资源、优化栽培环境、采用先进的繁殖技术以及实施有效的生长管理措施。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旨在实现西梅在新环境中的高效栽培,保障其果实品质和产量,同时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梅 引种栽培 技术要点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炎症和凝血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若寒 李佳媚 +4 位作者 任佳佳 侯彦丽 张小玲 赵玉杰 王岗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9期752-756,F0003,共6页
内皮和上皮细胞损伤导致的炎症和凝血功能紊乱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在此过程中,凝血与炎症相关调控通路之间存在多种相互作用,涉及内皮细胞、免疫细胞、血小板及其表达... 内皮和上皮细胞损伤导致的炎症和凝血功能紊乱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在此过程中,凝血与炎症相关调控通路之间存在多种相互作用,涉及内皮细胞、免疫细胞、血小板及其表达或分泌的各种分子。本文就ARDS中炎症与凝血相关的分子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做一综述,旨在为ARDS的预防和靶向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炎症 凝血 细胞因子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内皮细胞 中性粒细胞 补体系统
下载PDF
6A01-T5铝合金/304不锈钢的缝隙腐蚀行为研究
10
作者 孙晓光 王鹏跃 +2 位作者 王睿 王岗 台闯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105-113,共9页
目的 研究6A01-T5铝合金和304不锈钢异种金属间的缝隙腐蚀行为规律。方法 采用常温常压浸泡腐蚀方法,结合SEM、EDS、XRD和白光干涉检测,对6A01-T5铝合金/304不锈钢缝隙结构在碱性Na 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进行研究。结果 6A01-T5铝合金/30... 目的 研究6A01-T5铝合金和304不锈钢异种金属间的缝隙腐蚀行为规律。方法 采用常温常压浸泡腐蚀方法,结合SEM、EDS、XRD和白光干涉检测,对6A01-T5铝合金/304不锈钢缝隙结构在碱性Na 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进行研究。结果 6A01-T5铝合金/304不锈钢缝隙腐蚀表现为在缝口处产生沿缝口方向的凹陷渠,在缝内,以局部减薄和腐蚀坑为主,并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腐蚀程度逐渐加重。不同区域腐蚀产物的形貌和成分组成不尽相同,缝外暴露区的腐蚀产物表现为晶体颗粒状,主要成分为Ca CO3和Al(OH)3等铝的腐蚀产物。缝口附近沿缝口方向形成一层有明显界线的腐蚀产物覆盖层,缝隙内部的腐蚀产物相对较少,表现为尺寸相对较小的结块,主要成分为Al(OH)3等铝的腐蚀产物。结论 在6A01-T5铝合金与304不锈钢非电连接情况下,6A01-T5铝合金/304不锈钢缝隙内2种金属分别独立发生缝隙腐蚀,因2种金属在腐蚀过程中争夺O2,使得304不锈钢对6A01-T5铝合金的缝隙腐蚀起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A01-T5铝合金 304不锈钢 缝隙腐蚀 异种金属 碱性 Na Cl溶液
下载PDF
中国武术中“势”之要义诠释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建威 王岗 王柏利 《体育教育学刊》 2023年第4期69-75,共7页
以中国武术中的“势”为研究对象,对中国武术在形象化、抽象化、哲理化三个方面的形成和塑造,进行“势”的要义诠释。旨在重新认识中国武术技术发展以及透析武术本质,获得对中国武术人文理论的深层认识和把握。研究认为:“势”作为中国... 以中国武术中的“势”为研究对象,对中国武术在形象化、抽象化、哲理化三个方面的形成和塑造,进行“势”的要义诠释。旨在重新认识中国武术技术发展以及透析武术本质,获得对中国武术人文理论的深层认识和把握。研究认为:“势”作为中国武术“技击人设”的乌托邦,经历了“架势”的形象化、“招势”的抽象化和“拳势”的哲理化等一系列的阶序逻辑过程。其中,形象化的“势”,表达了中国武术“架势”的本体发生,塑造出武术的技击权威标签;抽象化的“势”,表达了中国武术“招势”的移情心理,完成了由原始技击到套路艺术的提炼;哲理化的“势”,表达了中国武术“拳势”的思维模型,催化出独具风格的武术拳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架势 招势 拳势 形象化 抽象化 哲理化
下载PDF
机器学习预测脓毒症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12
作者 金旭婷 李佳媚 +6 位作者 李若寒 高雅 张静静 任佳佳 张小玲 王小闯 王岗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892-897,共6页
目的 在脓毒症患者中建立基于生命体征监测数据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事件预测模型。方法 从重症监护病房合作研究数据库(eICU-CRD)的脓毒症患者中识别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期间发生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事件。提取事件发生前6 h的连续生... 目的 在脓毒症患者中建立基于生命体征监测数据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事件预测模型。方法 从重症监护病房合作研究数据库(eICU-CRD)的脓毒症患者中识别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期间发生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事件。提取事件发生前6 h的连续生命体征监测数据(包括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作为阳性样本,在未发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事件的脓毒症患者中随机抽取6 h生命体征监测数据为阴性对照样本。建立并训练极致梯度提升(XGBoost)、轻量的梯度提升机(LightGBM)以及深度神经网络(DNN)模型进行建模及训练。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AUC)对模型效能进行评估,使用最优的模型在脓毒症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事件发生前1 h和前2 h对事件的发生进行预测。结果 本研究共提取阳性样本2 569例,阴性对照样本7 048例。XGBoost、LightGBM以及DNN模型预测脓毒症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事件的ROC-AUC值分别为0.78、0.77和0.61。XGBoost模型在脓毒症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事件发生前1 h、前2 h进行预测的ROC-AUC值分别为0.76和0.75。结论 在ICU的脓毒症患者中,基于连续生命体征监测数据的机器学习模型可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事件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脓毒症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重症监护病房(ICU) 极致梯度提升 轻量的梯度提升机 深度神经网络
下载PDF
重症患者凝血酶原复合物合理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13
作者 宋景春 王岗 +9 位作者 房云海 吴海鹰 尹海燕 张进华 柯路 丁仁彧 周洲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栓与止血危重病专业委员会 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59-1369,共11页
凝血酶原复合物(PCC)是以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为主要成分的血液制品。虽然PCC已在临床应用70多年,安全性已得到明显提升,且已经广泛应用于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或大出血的治疗,但若使用方法不当,可能会减弱止血效果或增加血栓形成的... 凝血酶原复合物(PCC)是以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为主要成分的血液制品。虽然PCC已在临床应用70多年,安全性已得到明显提升,且已经广泛应用于重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或大出血的治疗,但若使用方法不当,可能会减弱止血效果或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为了规范PCC的合理使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栓与止血危重病专业委员会、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组织制定此专家共识,包括定义、适应证、监测与评价等3个部分,共10条建议,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合理使用PCC,以提高重症患者救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原复合物 血液凝固因子 危重病 出血
下载PDF
挪威海畸形波波形特征研究
14
作者 付睿丽 才华艺 +2 位作者 陶爱峰 郑金海 王岗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3-143,共11页
畸形波波形与其所处海况特征密切相关。在线性、窄谱假定下,最可能出现的畸形波波形服从“新波”理论,即最大波位于波群中间且其前后相邻波浪对称。然而,实际海浪谱通常是包含多种频率成分的宽谱。目前对实测畸形波及其附近波面形态特... 畸形波波形与其所处海况特征密切相关。在线性、窄谱假定下,最可能出现的畸形波波形服从“新波”理论,即最大波位于波群中间且其前后相邻波浪对称。然而,实际海浪谱通常是包含多种频率成分的宽谱。目前对实测畸形波及其附近波面形态特征仍缺乏系统认知,对其影响因素尚不明确。本文基于挪威海气象观测站共112个畸形波序列,分析实测畸形波波形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只有52%的畸形波在波群中间,其余畸形波在波群前侧的概率更高。此外,畸形波前后相邻波浪并不完全对称,其中位于后侧的波幅普遍更大。通过定量分析实测畸形波的平均波形与“新波”理论结果,发现谱宽是影响畸形波波形的关键参数。随谱宽增加,畸形波的平均波形与“新波”理论得到的波面序列误差呈指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波 挪威海 波形 不对称 谱宽
下载PDF
抛物型对称海脊引导波完整解析理论
15
作者 刘建豪 王岗 +2 位作者 郭海 郑金海 杜齐鲁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6-43,共8页
越洋海啸能够被大洋海脊引导并沿海脊传播至远场地区,虽然传播速度较慢,但携带较大的能量,会对远场地区造成灾害影响,相关研究对于提高海啸传播特性本质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线性长波方程,推导出了抛物型对称海脊引导波完整解... 越洋海啸能够被大洋海脊引导并沿海脊传播至远场地区,虽然传播速度较慢,但携带较大的能量,会对远场地区造成灾害影响,相关研究对于提高海啸传播特性本质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线性长波方程,推导出了抛物型对称海脊引导波完整解析理论。研究表明对称型海脊同时存在对称与反对称引导波,其自由水面波动可以表示为虚宗量Bessel函数形式。利用海脊中心对称条件给出了描述其频率与波数的频散关系。基于所提理论进一步分析讨论了引导波的运动特性,包括频散关系、波速度、能量传播速度与波面空间分布等。本研究为揭示地形坡度由脊顶至两侧逐渐增加的海脊引导波运动特征,预测实际越洋海啸中最具威胁性海啸波的到达时间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啸 海脊引导波 俘获波 解析解 线性长波
下载PDF
ICU患者体温昼夜变异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16
作者 赵苗 李若寒 +5 位作者 任佳佳 金旭婷 李佳媚 张静静 高雅 王岗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800-805,共6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成年患者体温昼夜变异对医院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多参数重症监护数据库(MIMIC-ⅡV2.6)中首次收住ICU、住院时间>1 d且入ICU后24 h内有完整体温监测记录的成年患者。提取患者的年...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成年患者体温昼夜变异对医院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多参数重症监护数据库(MIMIC-ⅡV2.6)中首次收住ICU、住院时间>1 d且入ICU后24 h内有完整体温监测记录的成年患者。提取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首次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药物使用情况、基础患病情况、机械通气情况、28天病死率、90天病死率及体温监测数据等。根据昼夜体温变异(昼夜体温变异=夜间体温平均值/白天体温平均值)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比值≤1组和比值>1组。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研究体温昼夜变异与ICU患者28天病死率和90天病死率之间的关系。之后根据SOFA评分将总体人群分为两组(SOFA≤9分和SOFA>9分)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3534例,比值≤1组患者653例(18.5%),比值>1组患者2881例(81.5%)。比值≤1组患者的28天病死率(13.2%vs.3.3%,P<0.001)和90天病死率(17.3%vs.5.6%,P<0.001)均高于比值>1组。多因素COX回归显示,比值≤1组患者具有较高的28天死亡风险(HR=1.949,95%CI 1.422~2.670)和90天死亡风险(HR=1.531,95%CI 1.178~1.989)。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在SOFA≤9分的亚组中,昼夜体温变异与28天病死率(HR=2.566,95%CI 1.368~4.812)和90天病死率(HR=2.666,95%CI 1.622~4.382)的相关性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SOFA>9分的亚组中,比值≤1组患者28天死亡风险仍高于比值>1组(HR=1.595,95%CI 1.101~2.311),但在该亚组中未显示出昼夜体温变异与90天病死率的相关性(HR=1.206,95%CI 0.883~1.646)。结论夜间体温低于白天体温的ICU患者28天病死率及90天病死率较高,提示夜间体温降低可能是危重症患者的死亡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重症监护室 体温变异 病死率
下载PDF
对称指数地形水槽内纵波和横波解析解研究
17
作者 谢蓉 熊焱 +1 位作者 童朝锋 王岗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4-51,共8页
水槽实验通常用于波浪传播变形及防波堤护面块体稳定性等研究,涉及的波要素沿水槽纵向变化且在垂直于水槽的横向保持不变。然而实验中当波长与水槽宽度满足一定关系时,可能出现明显的横向波动现象。本文针对对称指数型隆起地形,基于线... 水槽实验通常用于波浪传播变形及防波堤护面块体稳定性等研究,涉及的波要素沿水槽纵向变化且在垂直于水槽的横向保持不变。然而实验中当波长与水槽宽度满足一定关系时,可能出现明显的横向波动现象。本文针对对称指数型隆起地形,基于线性长波方程分别推导了其内沿水槽方向的纵波与垂直于水槽方向的横波的解析表达。水槽内对称指数地形上的纵波可以表示为第一类和第二类一阶贝塞尔函数的形式,并结合自由水面及速度连续条件最终得到其完整解。对称指数地形上分别存在偶对称和奇对称模态的横波,可表示为第一类ν阶贝塞尔函数的形式。偶对称模态(n,m)沿水槽方向有n条波节线,在垂直于水槽方向存在2m条波节线;奇对称模态(n,m)沿水槽方向存在n条波节线而在垂直方向有2m-1条波节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 解析理论 波浪水槽 指数地形
下载PDF
微信小程序在大型实验港池建设与运行中的全过程应用
18
作者 秦淑芳 严士常 +3 位作者 徐海 刘剑浩 王岗 陶爱峰 《中国港湾建设》 2023年第12期90-94,共5页
为了确保投资千万级的大型实验港池建设质量,有必要引入可实现全过程信息监管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具有动态共享特性且方便使用的微信小程序,是实现以上功能需求的有效方法。在港池建设初期,设计并开发港池微信小程序平台,用于展示港池建... 为了确保投资千万级的大型实验港池建设质量,有必要引入可实现全过程信息监管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具有动态共享特性且方便使用的微信小程序,是实现以上功能需求的有效方法。在港池建设初期,设计并开发港池微信小程序平台,用于展示港池建设动态、港池功能、参观预约、技术支持、使用预约等内容;港池建设中,实现港池建设动态透明和规范资料整编;投入运行后,推动智慧预约功能和大仪共享。微信小程序引入后,建设方可实时关注港池建设动态,控制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校内外科研团体可提前关注港池功能,熟悉港池可解决的基础研究问题和工程问题,提前预约参观,预约使用,为港池投入运行后的开放共享打下基础,有助于提高资源集约使用效率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小程序 大型实验港池 动态共享 智慧预约
下载PDF
民国时期武术是怎样被书写的?——基于1911—1949年出版著作的统计分析
19
作者 陈保磊 王岗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3-51,63,共10页
以1911—1949年出版的246部武术著作、156名著者为史料,运用数理统计法,从图书分类、出版趋势、作者组成等多个方面对民国时期中国武术学术发展状况进行剖析。民国时期武术著作直观呈现出“出版数量受到时局变化的影响,并以上海为中心... 以1911—1949年出版的246部武术著作、156名著者为史料,运用数理统计法,从图书分类、出版趋势、作者组成等多个方面对民国时期中国武术学术发展状况进行剖析。民国时期武术著作直观呈现出“出版数量受到时局变化的影响,并以上海为中心汇聚核心出版单位,社会文化学者为主要核心作者群”的特点。在中西新旧冲突与融合的学术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及明清武术理论浸润学人,出版了大量关于“拳种”“拳理”以及考证武术源流的著作,赓续了明清武术著作的书写传统,并根据时代需求扩充新内容;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科学”与“民主”又成为民国时期武术书写的时代主题,借鉴和参照西方体育的研究方法成为新的学术特征,深刻影响了中国武术的学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武术著作 国术 学术特征 学术史
下载PDF
太阳能-空气复合热源热泵热水系统 被引量:19
20
作者 王岗 全贞花 +3 位作者 赵耀华 侯隆澍 徐俊芳 邓月超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33-1039,共7页
针对光伏发电效率较低和空气源热泵在寒冷地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研发了一种新型复合蒸发器,将平板微热管阵列太阳能光伏光热(PV/T)集热器与空气源热泵相结合,组成新型太阳能-空气复合热源热泵热水系统。并对该热水系统在不同运行工况下... 针对光伏发电效率较低和空气源热泵在寒冷地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研发了一种新型复合蒸发器,将平板微热管阵列太阳能光伏光热(PV/T)集热器与空气源热泵相结合,组成新型太阳能-空气复合热源热泵热水系统。并对该热水系统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水箱水温、吸排气压力、压缩机功率和性能等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分别为5、10和15℃的条件下,热泵加热73 L水,水温从15℃加热到50℃时,双热源运行工况的加热时间比单空气热源运行工况依次缩短了5.14%、10.29%和11.38%,COP依次提高了5.99%、9.28%和11.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热泵 性能系数 压缩机 再生能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