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田野调查、艺术史学与艺术人类学研究——王廷信教授访谈
1
作者 王永健 王廷信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1期1-12,F0002,共13页
采访/整理:王永健访谈人:王廷信访谈时间:2021年9月27日,2021年11月16日王永健(以下简称“永健”):王老师您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对您做一个专访。我注意到您是文学专业出身,工作后进入戏曲研究领域,博士和博士后读的也是戏曲研究方向,这... 采访/整理:王永健访谈人:王廷信访谈时间:2021年9月27日,2021年11月16日王永健(以下简称“永健”):王老师您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对您做一个专访。我注意到您是文学专业出身,工作后进入戏曲研究领域,博士和博士后读的也是戏曲研究方向,这些年在戏曲研究、艺术学理论和艺术人类学研究领域著述颇丰,我们先从您的求学和研究经历谈起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研究 艺术学理论 艺术人类学 艺术史学 王永 王廷信 访谈时间 专业出身
下载PDF
文艺教育必须走出凝固化模式——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廷信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廷信 楚小庆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3-126,共4页
当前,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及2013年"两会"之后,文化、艺术、教育的相关问题再一次成为国家和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明确提出&qu... 当前,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及2013年"两会"之后,文化、艺术、教育的相关问题再一次成为国家和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所以,探寻文化艺术教育的合理模式,繁荣国家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成为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同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发展目标,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一位普通的艺术创作者,或是一位文艺教育工作者,我们大概都会普遍意识到,"美丽中国"自身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这一美好蓝图,不是指单一的从生态意义、环境保护的角度建设祖国的秀美山川,更重要、更关键的是要求更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素养、提升社会民众的艺术审美境界,这些必然涵盖和滋养了以人的思想境界为基础的心灵美,以及由此所延伸出的社会美和艺术美,这其中包括了生态的自然美的建设、和谐的社会美的创造以及高雅的艺术美的回归。所以,深入了解当代中国文化艺术教育模式的现状,探寻其发展规律并顺势引导,成为起笔"美丽中国"美好蓝图的关键工作之一。东南大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创办图画手工科的高等学府(由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第二任督学李瑞清在1906年创办),艺术专业教育在20世纪之初就走在了全国的最前端,而在100多年之后的今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组织的共有390多个单位的4200多个学科参评的2012年度第三轮学科评估中,东南大学的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在高校学科排名中名列全国第一,再一次走到了国家艺术教育事业发展的最前列。人类生活需要艺术创作的滋养,艺术创作需要理论的提升。由此,关于当下社会普遍关注的文化艺术教育领域的诸多深层问题,本刊编辑部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对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廷信教授进行了访谈。访谈中,王廷信院长敏锐地提出了"文艺教育必须走出凝固化模式"的观点。这与党和政府一贯坚持和倡导的"双百方针"、"艺术民主"等理论精髓有诸多相通之处。作为全国高校艺术学理论专业学科发展的领军人物,他坦率的认为"我们更需要的是多姿多彩的‘呈现’"。王廷信院长认为,在20世纪前半叶,我们需要用文学艺术来唤醒大众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而在20世纪后半叶,中国社会逐步走向多元,民众通向精神空间的管道增多;尤其近十多年来现代传媒无孔不入,导致我们更需要的是多姿多彩的"呈现"。相对"教育"的方式,"呈现"也更加平等。相对文学艺术这种与人的精神高度联系的事物,我们目前需要的是激发国民文学艺术的创作热情、欣赏热情和评价热情。我们的文学艺术机构要把更加丰富多彩的文艺作品呈现给大众,把更加精美的文艺作品送到身边,让人们自觉自愿地享用艺术。关于解决方式,王廷信院长提出,"大众有时候容易盲从。盲从一方面是对文艺作品的选择,另一方面是对文艺作品的甄别",而"推进完善批评机制,构建良好的批评氛围,养成良好的批评风气,才会让批评在大众文艺教育中起到真正的作用"。因此,"营造良好的批评氛围、丰富我们的批评话语是当前我们的文艺批评急切需要关注并引起重视的重要问题。"本刊编辑部刊发本次访谈,目的在于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和观察诸多知名学者位于学术发展最前端的思想的光芒,同时也是对学界的学术理论建设,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以及进一步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应有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院 文艺教育 东南大学 院长 访谈录 文化艺术教育 信教 固化
下载PDF
戏曲现代传播性格的养成——王廷信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廷信 周蓉 《艺术传播研究》 2020年第2期1-5,共5页
王廷信教授的新著《20世纪戏曲传播方式研究》近日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鉴于该著从整体上思考20世纪戏曲传播的方式,涉及问题较为关键、论述较为全面,也对21世纪的戏曲传播富有启示,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该著所提出的观点、深入思考... 王廷信教授的新著《20世纪戏曲传播方式研究》近日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鉴于该著从整体上思考20世纪戏曲传播的方式,涉及问题较为关键、论述较为全面,也对21世纪的戏曲传播富有启示,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该著所提出的观点、深入思考戏曲现代传播性格的养成,本刊谨委托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周蓉同学对该著作者王廷信教授进行了访谈。现将访谈录发表于此,以敬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传播 博士研究生 戏曲传播 王廷信 东南大学 养成 著作者 21世纪
原文传递
艺术学的升级及其意义——王廷信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廷信 岳晓英 《艺术学界》 2011年第2期1-8,共8页
艺术学成为学科大门类,是艺术学界的一件大事。但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的建立,却经过了多次争议和反复论证。东南大学为艺术学理论的建立做了许多的工作,其中的艰难鲜为人知。这里我们采访了亲身经历了艺术学理论建立、论证和提交方案的... 艺术学成为学科大门类,是艺术学界的一件大事。但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的建立,却经过了多次争议和反复论证。东南大学为艺术学理论的建立做了许多的工作,其中的艰难鲜为人知。这里我们采访了亲身经历了艺术学理论建立、论证和提交方案的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廷信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廷信 二级学科 国务院学位办 规律性问题 评议组 中央音乐学院 学科简介 仲呈祥 宋代绘画 国家文
原文传递
《谈艺论教——王廷信评论集》自序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廷信 《艺术学界》 CSSCI 2018年第1期295-298,共4页
这部集子所收文章虽然篇幅不长,甚而有些零碎,但大都用心写就,反映出本人在一个时期对艺术、对教育的粗浅看法,故曰《谈艺论教》。本文集的文章多数是公开发表过的,也有少数是平时对艺术和教育的看法,未曾发表,这次一并收录进来。我的... 这部集子所收文章虽然篇幅不长,甚而有些零碎,但大都用心写就,反映出本人在一个时期对艺术、对教育的粗浅看法,故曰《谈艺论教》。本文集的文章多数是公开发表过的,也有少数是平时对艺术和教育的看法,未曾发表,这次一并收录进来。我的学术生涯始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基本经历了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的全过程,截至今年也有三十年了。在此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考艺术 王廷信 评论集
原文传递
戏剧的发生、形成与传播——王廷信博士访谈录 被引量:4
6
作者 廖明君 王廷信 《民族艺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20,共7页
廖明君(以下简称“廖”):廷信博士,我们是在1993年四川绵阳目连戏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结识的。当时你提交给大会的论文《试论“目连文化”》受我之约在《民族艺术》上发表,我主要看中你在这篇文章中通过目连戏解读中国戏剧文化现象的特... 廖明君(以下简称“廖”):廷信博士,我们是在1993年四川绵阳目连戏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结识的。当时你提交给大会的论文《试论“目连文化”》受我之约在《民族艺术》上发表,我主要看中你在这篇文章中通过目连戏解读中国戏剧文化现象的特征。从那以后,我一直关注你的研究,知道你一度对宗教戏剧、民间戏剧以及中国原始戏剧研究有浓厚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 访谈录 国际学术研讨会 传播 1993年 民族艺术 文化现象 中国戏剧 戏剧研究 民间戏剧 目连戏
原文传递
从人文经济看中华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
7
作者 王廷信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5,共9页
艺术经济是人文经济的一种。中华传统艺术以“借艺谋生”和“借艺抒怀”为艺术与经济连接的逻辑起点。自1840年起,中国社会的传统人文经济逐渐向现代人文经济过渡,这种过渡集中体现在传统艺术由静态经济模式向动态经济模式的转变。面对... 艺术经济是人文经济的一种。中华传统艺术以“借艺谋生”和“借艺抒怀”为艺术与经济连接的逻辑起点。自1840年起,中国社会的传统人文经济逐渐向现代人文经济过渡,这种过渡集中体现在传统艺术由静态经济模式向动态经济模式的转变。面对新的文化形式和经济模式的介入,中国坚守文化本位,奠定了中华传统艺术的主体地位。现代人文经济是一种互联性经济,在其兴起过程中,中华传统艺术或被动适应、或主动求变,不断焕发新的生机,避免了社会唯经济唯利益的单向度发展。人文经济的核心在于人,以人为本是中国人文经济发展的基本立场,发展以人为本的人文经济也是中华传统艺术当代传承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经济 艺术经济 传统艺术 当代传承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艺思想的贯穿性
8
作者 王廷信 《中国文艺评论》 2024年第1期26-31,I0002,共7页
文化是支撑文明前行的动力,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依靠中国文化不断实践、不断创造的持续内在支撑。中国传统文艺思想对于人的“和”的心境的培育与中国传统文化从整体上对“和”的追求相适应。中国传统文艺思想从孕育到演化再到发展,有着自... 文化是支撑文明前行的动力,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依靠中国文化不断实践、不断创造的持续内在支撑。中国传统文艺思想对于人的“和”的心境的培育与中国传统文化从整体上对“和”的追求相适应。中国传统文艺思想从孕育到演化再到发展,有着自身的内在文化机制。这种机制体现在向“和”的理想迈进中在不同时代以“言志”与“载道”为核心的辩证讨论中。进入近代,这种讨论与古今、中西之争相伴随。在新时代,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守正创新”思想突破了中西、古今之争,体现出当代中国人思考文艺问题时的文化自主性,也赋予中国传统文艺思想旺盛的生命力和极强的贯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连续性 中国传统文艺思想 贯穿性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艺研究的学术传统
9
作者 王廷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26,共3页
中国古代的文艺研究在1840年前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传统,其研究主体多为具有“治国平天下”理想的文士阶层。他们更多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思考艺术的前提,围绕“人”的问题,把文艺放在与天地并行的宇宙空... 中国古代的文艺研究在1840年前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传统,其研究主体多为具有“治国平天下”理想的文士阶层。他们更多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思考艺术的前提,围绕“人”的问题,把文艺放在与天地并行的宇宙空间中来思考,把人与文艺之间的关系作为文艺的本质问题来思考,把情感以及情感的表达方式作为文艺创作的核心问题来思考。这种思考对象和方式避免了针对文学艺术进行孤立研究的弊端,形成了把天、地、人及社会统一起来协同思考的优秀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文艺研究 学术传统
下载PDF
试论表演性沙画的艺术特征
10
作者 王廷信 《美术大观》 2023年第9期86-87,共2页
表演性沙画是新兴的艺术品种,多在仪式性场合进行表演。某种程度上表演性沙画超越了传统画种,其把创作过程与创作结果融为一体,在时间的行进中,每一瞬间都是过程,也都是结果,让观众在一个个瞬间体验到绘画创作的神奇。表演性沙画艺术家... 表演性沙画是新兴的艺术品种,多在仪式性场合进行表演。某种程度上表演性沙画超越了传统画种,其把创作过程与创作结果融为一体,在时间的行进中,每一瞬间都是过程,也都是结果,让观众在一个个瞬间体验到绘画创作的神奇。表演性沙画艺术家为观众提供的观赏兴趣点主要体现在奇幻性、变化性、表演性、自由性上,集中反映出这个新型画种的审美特征。表演性沙画也以其较强的“介入”能力而发挥着社会作用,是值得关注的新型艺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性沙画 奇幻性 变化性 表演性 自由性
下载PDF
江苏艺术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廷信 郭新茹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3-29,97,共8页
中国正处于一个文化艺术事业积极转型以及文化艺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逐步深入的社会变革已把当代中国的艺术生产活动历史地带入了"产业化"的发展阶段。本文从艺术产业的概念界定出发,在对江苏省艺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 中国正处于一个文化艺术事业积极转型以及文化艺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逐步深入的社会变革已把当代中国的艺术生产活动历史地带入了"产业化"的发展阶段。本文从艺术产业的概念界定出发,在对江苏省艺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评析的基础上,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对江苏省艺术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艺术事业 钻石模型 艺术产业 发展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艺术学理论的使命与地位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廷信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26,共4页
艺术学理论学科的使命旨在打通各门艺术之间的壁垒,通过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联,构建涵盖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的宏观理论体系。艺术学理论与其他四个一级学科相比较是既各自独立,又互相关联、互为补充的关系,在艺术学门类所辖一级学科和国... 艺术学理论学科的使命旨在打通各门艺术之间的壁垒,通过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联,构建涵盖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的宏观理论体系。艺术学理论与其他四个一级学科相比较是既各自独立,又互相关联、互为补充的关系,在艺术学门类所辖一级学科和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地位不可忽视。艺术学理论需要在面对质疑和自身检讨中推进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 艺术学理论 使命 地位 学科建设
下载PDF
关于艺术学升级为门类的缘起、争议和一致意见的达成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廷信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30,共5页
2002年,学者们呼吁将艺术学升级为门类。2009年,这种呼吁得到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的支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开始组织讨论并草拟升级方案。2010年,升级方案在全国艺术学学科专家之间进一步得到论证,最后于2010年4月... 2002年,学者们呼吁将艺术学升级为门类。2009年,这种呼吁得到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的支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开始组织讨论并草拟升级方案。2010年,升级方案在全国艺术学学科专家之间进一步得到论证,最后于2010年4月达成一致意见。这个方案就是把艺术学升级为门类后下设5个一级学科(基础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与设计学、戏剧戏曲学和广播影视学)的最终确定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 学科 升级 门类 基础艺术学
下载PDF
试析后技术时代的艺术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廷信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7-192,共6页
"后技术"是对"后现代"一词的借用。后技术时代与技术时代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实现方式较为不同。对于技术的谨慎态度、技术使用的大众化、技术的非线性状态、复制技术带来的资源共享均是后技术时代的基本特点。在后技... "后技术"是对"后现代"一词的借用。后技术时代与技术时代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实现方式较为不同。对于技术的谨慎态度、技术使用的大众化、技术的非线性状态、复制技术带来的资源共享均是后技术时代的基本特点。在后技术时代,艺术作品永恒性的消逝、大众对于艺术的非线性参与意识和非线性接受方式、艺术的泛娱乐化的倾向和个人情调式的呈现、艺术对于时尚的强力渗透、艺术对于经济的选择以及对于思考的放弃、艺术对于技术的依赖、艺术的虚拟化和幻象风格成为后技术时代艺术的显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技术 非线性 大众化 泛娱乐化 虚拟化
下载PDF
戏曲传播的两个层次——论戏曲的本位传播和延伸传播 被引量:49
15
作者 王廷信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43,共4页
戏曲传播大致可以划分为本位传播和延伸传播两个层次。本位传播是对戏曲艺术最为直接的传播,是戏曲传播的第一个层次;延伸传播是指在戏曲本位传播基础之上对戏曲艺术各类讯息的传播,是戏曲传播的第二个层次。在农耕社会,戏曲的本位传播... 戏曲传播大致可以划分为本位传播和延伸传播两个层次。本位传播是对戏曲艺术最为直接的传播,是戏曲传播的第一个层次;延伸传播是指在戏曲本位传播基础之上对戏曲艺术各类讯息的传播,是戏曲传播的第二个层次。在农耕社会,戏曲的本位传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并伴随戏曲发展的历史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戏曲的延伸传播也在进行,并在近现代取得了巨大成就。研究和处理好戏曲传播两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戏曲研究新领域的开掘以及戏曲艺术的保护和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本位传播 延伸传播
下载PDF
城市精神、城市政策与城市文化软实力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廷信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共3页
软实力是一种魅力、体现出一种自觉性。城市文化软实力主要依靠城市的精神追求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一系列城市政策。城市的精神追求是城市历史底蕴和时代气息的总和,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气象",城市政策则是城市精神得以实现的有力... 软实力是一种魅力、体现出一种自觉性。城市文化软实力主要依靠城市的精神追求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一系列城市政策。城市的精神追求是城市历史底蕴和时代气息的总和,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气象",城市政策则是城市精神得以实现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精神 城市政策 城市文化 软实力
下载PDF
论20世纪戏曲传播的动力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廷信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6-157,139,共13页
20世纪戏曲传播的动力主要体现在文化变革、政治需求、经济推动、民俗习惯四大方面。戏曲在20世纪文化变革过程中既作为开蒙工具,又作为被改造对象。这两方面均在文化变革的轨道上从不同的角度成为推动20世纪戏曲传播的主要动力。20世... 20世纪戏曲传播的动力主要体现在文化变革、政治需求、经济推动、民俗习惯四大方面。戏曲在20世纪文化变革过程中既作为开蒙工具,又作为被改造对象。这两方面均在文化变革的轨道上从不同的角度成为推动20世纪戏曲传播的主要动力。20世纪的政治交织着三条主线:中国与国外列强之间的矛盾、国内各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都需要通过思想的交锋甚至残酷的战争方式来进行。其中,通过思想的交锋实现新的政治理想成为20世纪戏曲传播的重要动力。经济对于戏曲传播的动力作用体现在整个社会的经济变化和戏曲演员的经济需求上。中国社会在从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演化为与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相伴随的现代经济的过程中,也为戏曲艺术的传播提供了动力。民俗在20世纪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节日时令、神灵信仰、人生礼仪和社会风尚四大民俗系统在民间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民俗在20世纪的延续、民俗活动特定的需求、20世纪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都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契合点上为戏曲的传播提供了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戏曲传播 文化变革 政治需求 经济推动 民俗习惯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戏曲传播的时代背景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廷信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4-139,共6页
20世纪戏曲传播离不开其特殊的背景。支撑20世纪中国戏曲传播的社会背景主要体现在变革的主调、现代传媒的兴盛和社会结构的转型三个方面。20世纪变革的主调把戏曲艺术引入现代社会,成为社会话题广泛传播。现代传媒的兴盛使戏曲传播摆... 20世纪戏曲传播离不开其特殊的背景。支撑20世纪中国戏曲传播的社会背景主要体现在变革的主调、现代传媒的兴盛和社会结构的转型三个方面。20世纪变革的主调把戏曲艺术引入现代社会,成为社会话题广泛传播。现代传媒的兴盛使戏曲传播摆脱了以往单纯的人际实有空间,找到了新的传播渠道和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20世纪戏曲传播伴随着本时期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与结果,在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戏曲的表现内容、表现形式、组织形式和传播形式都发生了重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变革 媒介 社会结构 戏曲传播 背景
下载PDF
构建艺术学的新体系——国家“211工程”“艺术学理论创新与应用研究”项目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廷信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60,共5页
在现有艺术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艺术学需要重新思考定位,以新的平台的搭建更新艺术学学科队伍的知识结构、培养艺术学的新型人才、促进新的学科点的增长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任务。国家"211工程""艺术学理论创新与应用研... 在现有艺术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艺术学需要重新思考定位,以新的平台的搭建更新艺术学学科队伍的知识结构、培养艺术学的新型人才、促进新的学科点的增长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任务。国家"211工程""艺术学理论创新与应用研究"项目基于上述三点,计划在理论艺术学、应用艺术学和民俗艺术学三方面构建艺术学的新体系。从现实状况来看,艺术学需要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服务,需要从寻找国家文化之根到为国家(行业、区域)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服务中构筑自己的体系。在当代中国,艺术学需要从对国家软实力的贡献,到进入国家建设的多个领域发挥自己的作用。当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用艺术的方式宣扬自身文化价值观、以传媒和艺术产业实现自己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时,中国也应自觉发挥艺术学学科宏阔视野之特长,提升艺术学的学科地位。艺术学自身更需要急起直追,寻找新的切入点,开展自己的理论创新和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 学科建设 体系 理论创新 应用研究 项目分析
下载PDF
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五大关键问题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廷信 周锦 《文化产业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2-9,共8页
文化产业要获得发展,主要要解决好五个关键问题:意识、机制、平台、内容、人才。这五大问题相互依赖,缺一不可。其中人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关键问题 机制 平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