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地质灾害相关科学研究问题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得楷 张满银 +3 位作者 叶伟林 刘兴荣 陈豫津 张明礼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7-204,共8页
黄土地质灾害防治是一个刚起步的学科,其学科基础理论的建立有赖于黄土科学的进步和自身的逐步完善。与黄土地质灾害相关的黄土科学研究问题,大的方面至少包括黄土地质灾害本身、黄土科学基础理论和黄土高原环境三大方面。黄土覆盖区社... 黄土地质灾害防治是一个刚起步的学科,其学科基础理论的建立有赖于黄土科学的进步和自身的逐步完善。与黄土地质灾害相关的黄土科学研究问题,大的方面至少包括黄土地质灾害本身、黄土科学基础理论和黄土高原环境三大方面。黄土覆盖区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黄土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更为深广的需求。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探讨性的推荐出关于黄土、黄土高原、黄土地质灾害的32个研究专题,亟待多学科、多专业的联合攻关,提出指导性强的综合创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黄土科学 黄土高原 黄土与环境 黄土地质灾害防治 科学研究
下载PDF
自然灾害应急救灾的若干经验和建议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得楷 赵洪涛 +2 位作者 张满银 张连科 杨军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40-744,共5页
自然灾害应急救灾是社会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政府危机管理水平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直接检验.近几十年来,我国应急救灾管理体制在应对数次大规模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通过多年参与应... 自然灾害应急救灾是社会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政府危机管理水平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直接检验.近几十年来,我国应急救灾管理体制在应对数次大规模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通过多年参与应急救灾一线工作实践,总结归纳了几点有助于救灾管理体制向着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和有序性方向发展的体会和建议,以期能对灾害危机管理人员和受灾群众的自救互救工作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应急救灾 管理体制 经验
下载PDF
甘肃城市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得楷 马琦明 +2 位作者 陈怀录 冯东海 徐艺诵 《甘肃科学学报》 2010年第3期53-56,共4页
甘肃横跨我国3个地势高亢阶梯带,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全省有83个县级以上城市,城镇人口900余万人,其中有64个城市位于山地(河)沟谷区,受地质灾害影响严重的城市达到45.8%(38个),按人口则占全省城镇人口总量的70%以上(650万左右),影响的固... 甘肃横跨我国3个地势高亢阶梯带,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全省有83个县级以上城市,城镇人口900余万人,其中有64个城市位于山地(河)沟谷区,受地质灾害影响严重的城市达到45.8%(38个),按人口则占全省城镇人口总量的70%以上(650万左右),影响的固定资产约占全省城镇的40%.以下探讨了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城市 建设发展 地质灾害 防治对策
下载PDF
甘肃榆中碱沟泥流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得楷 曾思伟 张又安 《甘肃科学学报》 1996年第4期47-51,共5页
甘肃榆中碱沟泥流,是黄土地区由滑坡转化为粘性泥流的典型实例。其形成条件、运动特征和过程的分析探讨,对研究和防治黄土地区地质自然灾害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 甘肃 粘性泥石流 地质灾害 泥石流 防治
下载PDF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探讨 被引量:30
5
作者 王得楷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94-95,98,共3页
关键词 建设用地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技术
下载PDF
试论地质灾害防治学学科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得楷 王志荣 赵洪涛 《甘肃科学学报》 1999年第4期92-94,共3页
随着地质灾害的日趋严重,地质灾害的学科建设已成为学术界、工程界和社会管理诸方面倍受关注的问题。文章试从分析论述地质灾害的成因入手,将地质灾害防治的学科特征归纳为边缘学科特征、基础研究特征、环境概念特征、社会参予特征和... 随着地质灾害的日趋严重,地质灾害的学科建设已成为学术界、工程界和社会管理诸方面倍受关注的问题。文章试从分析论述地质灾害的成因入手,将地质灾害防治的学科特征归纳为边缘学科特征、基础研究特征、环境概念特征、社会参予特征和工程应用特征,以期同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防治 学科特征 社会特征 环境概念特征
下载PDF
已建工程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点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得楷 魏万鸿 叶伟林 《甘肃科学学报》 2016年第3期77-79,共3页
在世纪之交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因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未强制性跟进,导致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开发建设的一系列工程项目遗留了大量的地质灾害隐患,地质灾害事件频发。因此建议在这类开发建设区开展已建工程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作为... 在世纪之交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因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未强制性跟进,导致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开发建设的一系列工程项目遗留了大量的地质灾害隐患,地质灾害事件频发。因此建议在这类开发建设区开展已建工程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作为补救措施,并围绕这一思路提出在已建工程场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已建工程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
下载PDF
甘肃省长江流域泥石流特征浅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得楷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76-76,共1页
甘肃省长江流域是我国泥石流最发育的地区之一,灾害性泥石流分布广、频度高、损失严重,泥石流灾害直接制约该区经济发展。本文阐述了该区泥石流分布特征、分析了其形成条件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泥石流 分布 发育特征
下载PDF
永靖黑方台灌区环境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得楷 李保雄 周自强 《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 1993年第2期28-31,共4页
永靖黑方台灌区是甘肃省沿黄万亩电力提水灌区之一.自1968年大面积提水灌溉以来,台面湿陷沉降和台边缘滑坡等灾害、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针对区内环境地质条件日益恶化的现象.本文提出了治理方案及对策.
关键词 环境地质灾害 湿隐沉降 滑坡 提水灌溉 防治
下载PDF
兰州城市防洪规划中的泥石流问题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得楷 《甘肃科学学报》 1993年第1期30-35,共6页
兰州市是全国重要防洪城市之一。穿城而过的黄河,历史上曾给兰州市带来过众多灾难。而位于市区南北两山的273条沟道中的泥石流给兰州带来的灾难也十分巨大。仅1950年以来发生过的四次大规模泥石流灾害,就有近400人丧生,财产损失巨大。... 兰州市是全国重要防洪城市之一。穿城而过的黄河,历史上曾给兰州市带来过众多灾难。而位于市区南北两山的273条沟道中的泥石流给兰州带来的灾难也十分巨大。仅1950年以来发生过的四次大规模泥石流灾害,就有近400人丧生,财产损失巨大。因此泥石流问题是兰州城市防洪规划和总体规划中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已建排洪道受泥石流淤积,通过能力普遍降低,及时进行清淤,采取综合治理,科学管理,全面系统规划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灾 泥石流 防洪规划 兰州市
下载PDF
甘肃省滑坡泥石流述略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得楷 王靖泰 《甘肃科学(甘肃科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64-69,共6页
甘肃省是全国滑坡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1949年以来,重大恶性滑坡泥石流灾害达50余起,死亡2100多人。全省27%的面积有滑坡泥石流(?)分布,其中,滑坡有40000多个;泥石流沟有7000多条。全省滑坡泥石流可划分为三个区;Ⅰ,陇中、陇... 甘肃省是全国滑坡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1949年以来,重大恶性滑坡泥石流灾害达50余起,死亡2100多人。全省27%的面积有滑坡泥石流(?)分布,其中,滑坡有40000多个;泥石流沟有7000多条。全省滑坡泥石流可划分为三个区;Ⅰ,陇中、陇东黄土滑坡—泥流区;Ⅱ,陇南岩石、岩屑滑坡—粘性泥石流区;Ⅲ,河西岩石滑坡—稀性泥石流区。滑坡泥石流的区域控制因素是地形地貌、地质条件;触发因素是地震、降水和人类活动。滑坡泥石流的活动频率与地震、暴雨频率基本相吻合。滑坡泥石流的防治原则是以防为主,综合治理,因害设防,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立足防患于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泥石流 甘肃
下载PDF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关键技术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得楷 《甘肃科学学报》 2003年第F08期42-45,共4页
 就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关于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的关系、地质灾害体规模划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关键词 建设用地 地质灾害 评估 关键技术
下载PDF
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得楷 《甘肃科学学报》 2009年第4期51-53,共3页
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的泥石流灾害评估技术作了探讨.并针对评估范围划分、危害程度认识、参数分析计算、预测评估技术和综合分区等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解决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危险性评估 泥石流灾害 地质灾害
下载PDF
我国内陆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得楷 《地下水》 1995年第3期130-131,共2页
我国西北内陆区占全国总土面积1/3强,人口稀少,矿产资源丰富,惟水资源匮乏。地下水资源的量和质,在山区具有垂直分布特征,在内陆平原具有水平分带特征。水资源的多次重复转化,使水资源的利用也具有重复利用特征。充分夺取无效蒸发,合理... 我国西北内陆区占全国总土面积1/3强,人口稀少,矿产资源丰富,惟水资源匮乏。地下水资源的量和质,在山区具有垂直分布特征,在内陆平原具有水平分带特征。水资源的多次重复转化,使水资源的利用也具有重复利用特征。充分夺取无效蒸发,合理利用水资源,在内陆区具有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开发利用 地下水
下载PDF
江河水位升降对堤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3
15
作者 马崇武 刘忠玉 +1 位作者 苗天德 王得楷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6-60,共5页
针对洪水期江河堤岸溃堤、溃坝问题 ,研究了水位变化对堤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考虑堤岸体的透水性和地下水浸润造成堤岸体软化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数值计算 ,初步论证了因堤岸体中潜水位变化的滞后引起的快速退水的危害性质 .同时发现不... 针对洪水期江河堤岸溃堤、溃坝问题 ,研究了水位变化对堤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考虑堤岸体的透水性和地下水浸润造成堤岸体软化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数值计算 ,初步论证了因堤岸体中潜水位变化的滞后引起的快速退水的危害性质 .同时发现不管是退水还是涨水 ,都存在一个使堤岸边坡的稳定系数最小的水位值 .这一结论对堤岸边坡的设计和防护具有指导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 水位升降 潜水位 稳定性 堤岸 边坡
下载PDF
黄土高原黄土团粒组成及其与碳酸钙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3
16
作者 郭玉文 加藤诚 +3 位作者 宋菲 张玉龙 曾思伟 王得楷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2-368,T001,T002,共9页
通过团粒分析、电子显微镜 (SEM/EDX)扫描等元素分析扫描方法和手段 ,对黄土高原西北部自然黄土中的团粒数量及其与碳酸钙的溶解量的关系、团粒表面和内部碳酸钙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碳酸钙大约参与了 99%的团粒形成 ,呈现团粒... 通过团粒分析、电子显微镜 (SEM/EDX)扫描等元素分析扫描方法和手段 ,对黄土高原西北部自然黄土中的团粒数量及其与碳酸钙的溶解量的关系、团粒表面和内部碳酸钙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碳酸钙大约参与了 99%的团粒形成 ,呈现团粒越大 ,碳酸钙含量越多的趋势 ;反之 ,团粒数量与碳酸钙的溶解量成反比 ;随着团粒表面碳酸钙分布的减少 ,附着在团粒表面的微团粒及粉粒、粘粒减少 ;在团粒内部 ,碳酸钙与矿物颗粒之间存在 3种胶结方式 ,分别为碳酸钙附着在矿物颗粒表面、碳酸钙分布于矿物颗粒之间以及碳酸钙表面附着矿物颗粒。实验结果证明了黄土团粒的主要胶结物是碳酸钙这一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黄土团粒组成 碳酸钙 溶解量 矿物颗粒
下载PDF
多年冻土活动层浅层包气带水-汽-热耦合运移规律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明礼 温智 +5 位作者 董建华 王得楷 侯彦东 薛珂 杨晓宇 孙国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61-570,共10页
活动层水热状态直接影响多年冻土和寒区工程的稳定性。已有研究大多基于附面层理论研究冻土温度场变化,较少研究液态水和水汽运移过程及其对冻土温度场的影响。结合多年冻土活动层包气带水-热耦合迁移的物理过程和内在机制,以温度和含... 活动层水热状态直接影响多年冻土和寒区工程的稳定性。已有研究大多基于附面层理论研究冻土温度场变化,较少研究液态水和水汽运移过程及其对冻土温度场的影响。结合多年冻土活动层包气带水-热耦合迁移的物理过程和内在机制,以温度和含水率为基本变量,建立了考虑液态水和水汽相变、水分对流传热和水汽运移的土壤-地表-大气能量平衡及土壤内部水热变化的耦合模型,分析了真实野外气象条件下活动层液态水和水汽运移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白天温度梯度水分向土壤内部运移,夜间温度梯度水分向土壤表层运移;暖季温度梯度水分以向土壤内部运移为主,冷季温度梯度水分以向地表运移为主;就全年而言,活动层各个深度处水汽运移作用大于15%,水势梯度水汽运移极小可以忽略不计,特别是浅层土壤在无降雨状态下,水分运移以温度梯度水汽运移为主;水势梯度液态水通量受降雨影响明显,在降雨事件期间和之后,液态水和水汽下渗占主导地位,降雨降低表层土壤温度、减小土壤热传导通量,有利于土壤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活动层 水分运移 热传递 水汽流动 蒸发
原文传递
考虑降雨作用的气温升高对多年冻土活动层水热影响机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明礼 温智 +5 位作者 董建华 王得楷 侯彦东 王斌 郭宗云 魏浩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83-1992,共10页
近50 a青藏高原暖湿化趋势显著,水热边界条件的改变必然影响多年冻土的稳定性和高原生态环境的演变。已有研究主要关注气候升温对冻土温度场的影响,而对升温过程伴随的活动层水分变化研究较少。基于土壤-地表-大气水分和能量平衡的冻土... 近50 a青藏高原暖湿化趋势显著,水热边界条件的改变必然影响多年冻土的稳定性和高原生态环境的演变。已有研究主要关注气候升温对冻土温度场的影响,而对升温过程伴随的活动层水分变化研究较少。基于土壤-地表-大气水分和能量平衡的冻土水-汽-热耦合模型,以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区2013年实测气象资料为模型驱动数据,研究在降雨不变,气温不变、气温升高1℃和升高2℃情况下活动层水热响应机制与过程。结果表明:气候升温通过改变地表能量与水分平衡过程和土壤内部水热运移分量影响多年冻土水热过程。气温升高引起地表净辐射、蒸发潜热和土壤热通量增大,而地表降雨入渗和感热通量减少;气温升高会降低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导水系数,但温度梯度及与温度梯度相关的水分和能量分量相应增大,而与水势梯度相关的水分和能量分量相对减少;升温对土壤温度场的影响比水分场明显,影响范围也更深;随着气温升高,地表蒸发量和活动层厚度增大,气温升高加速了冻土的退化过程,与降雨增加对冻土的热稳定性影响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活动层 水分运移 热传递 气候变化 降雨
原文传递
水玻璃固化黏土矿物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生新 吕擎峰 +1 位作者 王得楷 张满银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656-2662,共7页
采用扫描电镜(SEM)、X线衍射(XRD)和X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常温下不同密度水玻璃固化的蒙脱石、伊利石和高岭石试样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黏土矿物由固化前的粒状、片状结构转变为固化后的团块状的网状结构。黏土矿物固化样中出现... 采用扫描电镜(SEM)、X线衍射(XRD)和X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常温下不同密度水玻璃固化的蒙脱石、伊利石和高岭石试样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黏土矿物由固化前的粒状、片状结构转变为固化后的团块状的网状结构。黏土矿物固化样中出现明显的非晶态弥散峰群,未出现新的晶体;固化样衍射强度变小、晶层间距变小、颗粒变得更细小,结晶构造有序性变差,但晶体主体依然是黏土矿物的晶体。固化样中,仅1.15 g/cm3水玻璃固化的蒙脱石样的Ca-2p电子结合能减少了0.624 6 eV,其余元素的相应值未变化。水玻璃固化黏土矿物的机理是:硅酸盐离子和硅酸胶粒在黏土矿物表面如蒙脱石的晶层平面与端面存在复杂的吸附作用,形成了团粒,具有很大表面能的团粒进一步失水缩聚,形成非晶质硅酸盐凝胶和晶质黏土矿物共存的网状结构产物,限制了黏土矿物的活性,固化了黏土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玻璃 黏土矿物 硅酸胶粒 吸附作用
下载PDF
考虑降雨作用的多年冻土区不同地表土质活动层水热过程差异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明礼 温智 +4 位作者 董建华 王得楷 岳国栋 王斌 高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49-1559,共11页
为明确气候湿化背景下多年冻土活动层对降雨的水热响应机制,探讨了考虑降雨作用的不同土质地表能水平衡差异和活动层水热过程。基于土壤–地表–大气能量平衡的冻土水–汽–热耦合模型,以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区2013年实测气象资料为模型驱... 为明确气候湿化背景下多年冻土活动层对降雨的水热响应机制,探讨了考虑降雨作用的不同土质地表能水平衡差异和活动层水热过程。基于土壤–地表–大气能量平衡的冻土水–汽–热耦合模型,以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区2013年实测气象资料为模型驱动数据,定量分析了高原真实野外降雨条件下3种典型地表土质(砂土、亚砂土、粉质黏土)地表水分和能量平衡差异、活动层内部水分与能量输运分量变化过程和耦合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粒径增大,地表净辐射增大、蒸发潜热增大、感热通量减少、土壤热通量减小,不同土质地表蒸发潜热和地表感热通量差异最为显著,地表能量平衡差异在暖季较大、冷季较小;土壤粒径越大,水势梯度液态水和温度梯度水汽迁移越显著,但温度梯度水汽通量减小、水势梯度液态水通量增大;随着土壤粒径增大,土壤浅表层水分减少,25~75 cm水分略有增加;随着土壤粒径增大,土壤导热系数、降雨入渗对流传热和地表蒸发量增大、热传导通量减小,土体温度梯度降低,相同深度处土壤温度更高,活动层厚度增大,不利于多年冻土稳定。研究成果可为湿化背景下多年冻土的稳定性预测和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活动层 水热变化 土壤质地 降雨 地表能水平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