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思农教授“从肺论治”银屑病经验浅析
1
作者 王宁 李丹 王思农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17期116-120,共5页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此病以红斑、丘疹、鳞屑损害为主要表现,病证顽固,反复发作,难以根治。此病病因病机尚不明确,中医认为其属于“白疕病”范畴,常以养血、润燥、祛风为基本治疗原则。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思农教授经...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此病以红斑、丘疹、鳞屑损害为主要表现,病证顽固,反复发作,难以根治。此病病因病机尚不明确,中医认为其属于“白疕病”范畴,常以养血、润燥、祛风为基本治疗原则。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思农教授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认为肺与皮肤在生理、病理上联系密切,因此皮肤疾病应先治肺。文章总结了“从肺论治”的思想渊源和现代医学的关系,体现出皮肤病与肺病有着密切联系。王思农教授认为银屑病病机以“热、毒、瘀”为主,银屑病的证型以血热、血燥、血瘀三型为主,并结合不同阶段的症状表现,分为进行期、静止期、恢复期三期。王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分期治疗银屑病,在治疗上,选用主入肺经的银翘消风散,疏风养血、清热祛湿,取得了显著效果。文章结合案例介绍王思农教授“从肺论治”银屑病的经验,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白疕 从肺论治 验案选粹
下载PDF
王思农治疗银屑病常用角药撷英
2
作者 杨世睿 李彦梅 +1 位作者 王宁 王思农 《江西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33-35,共3页
王思农认为银屑病是由素体热毒内蕴,外透于肌肤腠理所致。角药是由3味中药组成的特色配伍形式,是介于单药和方剂之间的药物组合,具有效宏功专的特点。王思农在临床治疗银屑病时善用角药,现总结凉血清热、清热解毒、疏肝解郁、活血行气... 王思农认为银屑病是由素体热毒内蕴,外透于肌肤腠理所致。角药是由3味中药组成的特色配伍形式,是介于单药和方剂之间的药物组合,具有效宏功专的特点。王思农在临床治疗银屑病时善用角药,现总结凉血清热、清热解毒、疏肝解郁、活血行气、活血化瘀、清热泻火、利湿化痰等7组常用角药,以供临床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角药 王思农 临床经验 热毒内蕴 情志致病
下载PDF
王思农基于消、调、补法论治寻常型银屑病经验
3
作者 杜艳丽 王思农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18期42-46,共5页
银屑病是一类临床常见的皮肤病。该文总结甘肃省名中医王思农教授治疗银屑病的理念和具体治法,其以脏腑辨证为基础,将消、调、补法运用于银屑病各分期,并提出相应治则治法,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 银屑病 白疕 消法 调法 补法 王思农
下载PDF
王思农教授运用小柴胡汤治疗皮肤病的经验 被引量:1
4
作者 顾召 王思农 肖佼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2期123-124,共2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王思农教授运用小柴胡汤治疗皮肤病的临床辨治经验。王教授在辨治过程中善于"抓主症",循经辨证施治,结合病程、审病求因辨证论治,结合病机施治。
关键词 小柴胡汤 皮肤病 名中医经验
下载PDF
加味黑布膏对大鼠耳廓复合痤疮模型外周血清IL-1α、IL-4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亚红 王思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黑布膏对Wistar大鼠耳廓复合痤疮模型皮损程度及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2只雌雄各半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4个药物组(选取2只大鼠判断耳廓复合痤疮模型形... 目的观察加味黑布膏对Wistar大鼠耳廓复合痤疮模型皮损程度及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2只雌雄各半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4个药物组(选取2只大鼠判断耳廓复合痤疮模型形成),空白组、模型组不使用药物干预,其余四组予相应药物涂抹,其中阳性对照组外用维A酸乳膏,加味黑布膏低、中、高剂量组外用不等剂量的加味黑布膏。4周后肉眼观察各组鼠耳皮损程度;比较各组大鼠血清IL-1α、IL-4水平。结果涂药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鼠耳皮损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其中阳性对照组、高剂量组皮损症状基本消退。阳性对照组、加味黑布膏各剂量组的IL-1α、IL-4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的IL-1α、IL-4水平显著低于中、低剂量组(P<0.05)。结论加味黑布膏可明显改善Wistar大鼠耳廓复合痤疮模型处皮损症状,可能与降低外周血清IL-1α、IL-4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黑布膏 痤疮模型 白细胞介素-1Α 白细胞介素-4
下载PDF
Th17/Treg失衡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田丽娟 王思农 +1 位作者 牛凡琪 郭惠 《皮肤病与性病》 2024年第2期86-89,共4页
银屑病作为一种皮肤科常见病,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其诊断与治疗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CD4^(+)T淋巴细胞及其它亚群参与机体细胞免疫反应,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在银屑病... 银屑病作为一种皮肤科常见病,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其诊断与治疗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CD4^(+)T淋巴细胞及其它亚群参与机体细胞免疫反应,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在银屑病发病中紧密相关,是免疫耐受、体内平衡、致病性和病原体清除的关键T细胞类型。研究发现CD4+T淋巴细胞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Th17/Treg失衡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旨在综述Th17/Treg失衡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银屑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银屑病 进展
下载PDF
真菌菌群在银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牛凡琪 李怡霏 +1 位作者 周文丽 王思农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541-545,559,共6页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尚未完全清楚。最近的研究表明,真菌菌群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真菌微生物群落在银屑病中的作用,包括银屑病皮损中真菌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真菌微生...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尚未完全清楚。最近的研究表明,真菌菌群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真菌微生物群落在银屑病中的作用,包括银屑病皮损中真菌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真菌微生物群落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真菌微生物群落参与银屑病发病的潜在机制,从而探索真菌微生物群落在银屑病治疗中的潜在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真菌菌群 潜在机制 免疫系统
下载PDF
祛腐生肌散治疗体表慢性溃疡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思农 裴文涛 +3 位作者 徐晓燕 王敏 黄晶 李廷保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06-908,共3页
目的探讨袪腐生肌散对皮肤溃疡愈合的作用机理。方法将3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清洁换药组和袪腐生肌散组,每组10只。分别制成溃疡模型后,空白组不予任何处理,清洁换药组予外科常规换药,袪腐生肌散组予袪腐生肌散外用。分别在给药第6,10... 目的探讨袪腐生肌散对皮肤溃疡愈合的作用机理。方法将3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清洁换药组和袪腐生肌散组,每组10只。分别制成溃疡模型后,空白组不予任何处理,清洁换药组予外科常规换药,袪腐生肌散组予袪腐生肌散外用。分别在给药第6,10和14天后钳取溃疡处全层组织行组织学和免疫学观察。结果袪腐生肌散组创面的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其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生成与空白组、清洁换药组比较,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EGF和TGF-β1的水平在用药后第6,10和14天时比较,祛腐生肌散组高于空白组和清洁换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袪腐生肌散治疗皮肤溃疡可能的机制为:促进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生成,并促进多种生长因子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袪腐生肌散 慢性体表溃疡 治疗
原文传递
藏药十八味欧曲膏对DNCB致大鼠慢性湿疹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思农 柳文红 张博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19-721,732,共4页
目的观察藏药十八味欧曲膏对大鼠湿疹模型皮损及血清IL-4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湿疹模型,观察藏药十八味欧曲膏低(0.14g/kg)、中(0.21g/kg)、高(0.35g/kg)剂量经皮给药治疗10d,以冰黄肤乐、凡士林(与藏药基质相似)为对照组,观察综合评分... 目的观察藏药十八味欧曲膏对大鼠湿疹模型皮损及血清IL-4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湿疹模型,观察藏药十八味欧曲膏低(0.14g/kg)、中(0.21g/kg)、高(0.35g/kg)剂量经皮给药治疗10d,以冰黄肤乐、凡士林(与藏药基质相似)为对照组,观察综合评分,取背部皮片做组织病理观察和真皮炎性细胞计数,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4的含量。结果藏药十八味欧曲膏可不同程度地改善DNCB引起的表皮角化、棘细胞层增厚、表皮突延长等病理表现,各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给药组红斑缩小或消退,评分较模型组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给药组真皮内炎性细胞计数较模型组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IL-4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各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IL-4均有升高,其中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药十八味欧曲膏可有效改善湿疹红斑、水肿等症状,其治疗湿疹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致炎、抑炎因子、抑制炎性细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十八味欧曲膏 DNCB 慢性湿疹 大鼠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三焦气化”理论探讨三仁汤治疗湿疹
10
作者 郭惠 田丽娟 王思农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1期82-85,共4页
湿疹是一种以皮损形态多样、剧烈瘙痒为主要特点的炎症性皮肤疾病。三焦气化失司,湿邪内生,复感风湿热邪是湿疹发病的根本病机,通调三焦气化功能贯穿本病始终。通调上焦在于宣利肺气、气行则湿化;通调中焦在于芳香化湿、行气宽中;通调... 湿疹是一种以皮损形态多样、剧烈瘙痒为主要特点的炎症性皮肤疾病。三焦气化失司,湿邪内生,复感风湿热邪是湿疹发病的根本病机,通调三焦气化功能贯穿本病始终。通调上焦在于宣利肺气、气行则湿化;通调中焦在于芳香化湿、行气宽中;通调下焦在于渗湿利水、湿热之邪从下焦而出。三仁汤并非局限于湿温病的治疗,病机属湿热阻遏三焦气机者通过随症加减可灵活运用。本文基于“三焦气化”理论探讨三仁汤在治疗湿疹中的运用,通过宣畅三焦气机,清利湿热,气化则湿热邪自去,进而改善湿疹,以期为湿疹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气化”理论 湿疹 三仁汤 三焦
下载PDF
三黄凝胶对大鼠耳廓痤疮模型的抗角化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思农 张娅茹 +1 位作者 张博 柳文红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2年第11期785-788,共4页
目的:观察三黄凝胶对大鼠耳廓痤疮模型的抗角化作用。方法:大鼠右耳廓皮内涂抹油酸,连续造模3 w。造模成功后,模型组、正常组不涂抹任何药物,三黄凝胶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在大鼠耳廓造模处涂抹不同剂量的三黄凝胶,阳性组涂抹0.025%维A... 目的:观察三黄凝胶对大鼠耳廓痤疮模型的抗角化作用。方法:大鼠右耳廓皮内涂抹油酸,连续造模3 w。造模成功后,模型组、正常组不涂抹任何药物,三黄凝胶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在大鼠耳廓造模处涂抹不同剂量的三黄凝胶,阳性组涂抹0.025%维A酸乳膏,连续治疗2 w后,肉眼和组织学观察三黄凝胶抗痤疮作用。结果: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均有差异;与阳性对照组相比较,低中剂量组与其无差异(P>0.05),而高剂量组治疗效果进一步增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凝胶可减轻油酸致大鼠耳廓痤疮模型的过度角化和表皮层厚度,并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黄凝胶 痤疮模型 抗角化作用 油酸
下载PDF
三黄凝胶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思农 裴文涛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三黄凝胶外敷的抗炎作用,为临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测定鸡蛋清致大鼠足跖炎症组织中PGE2和SOD含量,以小鼠气囊炎性模型观察三黄凝胶的抗炎作用。结果用三黄凝胶大、中、小剂量药后肿胀率分别下降(6.... 目的探讨三黄凝胶外敷的抗炎作用,为临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测定鸡蛋清致大鼠足跖炎症组织中PGE2和SOD含量,以小鼠气囊炎性模型观察三黄凝胶的抗炎作用。结果用三黄凝胶大、中、小剂量药后肿胀率分别下降(6.58±3.95)%,(5.50±4.42)%,(7.69±4.81)%;白细胞数分别下降(43.63±9.22,40.35±8.25,48.72±10.30)×104/mL,NO含量分别下降为13.58±3.95,12.50±4.42,14.69±4.81mg/L;PGE2含量分别下降0.217±0.0197,0.203±0.0142,0.226±0.0256;SOD含量分别提高为0.827±0.114,0.903±0.109,0.716±0.094。说明三黄凝胶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P<0.01),降低气囊灌洗液中的白细胞数和炎症渗出液中NO含量(P<0.01),降低大鼠足跖炎症组织中释放的PGE2(P<0.01),提高炎症渗出液中和SOD活性(P<0.01)。结论三黄凝胶通过对小鼠耳肿胀的影响、大鼠足跖炎症组织中PGE2和SOD含量的影响及小鼠气囊炎性模型灌洗液中白细胞数及NO含量的影响,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黄凝胶 抗炎 炎症模型 中医药
下载PDF
生肌白玉膏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EGF和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思农 张博 +1 位作者 柳文红 杨鹏斐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4年第10期586-589,共4页
目的:评价生肌白玉膏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肉芽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80只深Ⅱ度烫伤大鼠随机分为生肌白玉膏组、美宝湿润烧伤组,生理盐水组和空白组,在第3、7、14、21天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创... 目的:评价生肌白玉膏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肉芽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80只深Ⅱ度烫伤大鼠随机分为生肌白玉膏组、美宝湿润烧伤组,生理盐水组和空白组,在第3、7、14、21天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创面肉芽组织中EGF、VEGF阳性细胞变化。结果:实验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中EGF和VEGF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生肌白玉膏可能通过影响EGF和VEGF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肌白玉膏 创面
下载PDF
三黄凝胶对大鼠耳廓痤疮模型血清IL-1α、TNF-α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思农 张娅茹 +1 位作者 张博 柳文红 《西部中医药》 2013年第1期7-8,共2页
目的:观察三黄凝胶对大鼠耳廓痤疮模型血清白介素1α(IL-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三黄凝胶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100%油酸于大鼠右耳廓皮内连续涂抹3周制造实验大鼠耳廓痤疮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正常... 目的:观察三黄凝胶对大鼠耳廓痤疮模型血清白介素1α(IL-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三黄凝胶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100%油酸于大鼠右耳廓皮内连续涂抹3周制造实验大鼠耳廓痤疮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正常组不涂抹任何药物,三黄凝胶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在大鼠右耳廓造模处涂抹不同剂量的三黄凝胶,阳性组涂抹0.025%维A酸乳膏,连续治疗2周后,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1α、TNF-α的含量。结果:各治疗组大鼠血清IL-1α、TNF-α的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低、中剂量组与阳性组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高剂量组与阳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凝胶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和减少IL-1α、TNF-α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黄凝胶 痤疮模型 IL-1Α TNF-Α
下载PDF
三黄凝胶对大鼠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bFGF和TGF-β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思农 刘芳 +1 位作者 张博 柳文红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3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评价三黄凝胶对SD大鼠背部皮肤创伤模型肉芽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探讨三黄凝胶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对分组SD大鼠模型组、生肌玉红膏组(阳性对照组)、三黄凝胶组及三黄膏... 目的:评价三黄凝胶对SD大鼠背部皮肤创伤模型肉芽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探讨三黄凝胶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对分组SD大鼠模型组、生肌玉红膏组(阳性对照组)、三黄凝胶组及三黄膏组,分别在第3、7、14天应用SABC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bFGF、TGF-β1含量。结果:三黄凝胶组大鼠皮肤创面肉芽组织中bFGF、TGF-β1均有较高的阳性表达且明显高于其它3组。结论:通过三黄凝胶影响bFGF、TGF-β1的作用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黄凝胶 创面愈合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生肌白玉膏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及病理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思农 张博 柳文红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7-9,共3页
目的:观察生肌白玉膏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及病理组织学改变。方法:大鼠深Ⅱ度烫伤造模成功后,分别在实验组、对照组、模型组创面涂抹生肌白玉膏、美宝湿润烧伤膏、生理盐水,空白组不涂任何药物,连续治疗3 w后,比较3组创面愈合率及... 目的:观察生肌白玉膏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及病理组织学改变。方法:大鼠深Ⅱ度烫伤造模成功后,分别在实验组、对照组、模型组创面涂抹生肌白玉膏、美宝湿润烧伤膏、生理盐水,空白组不涂任何药物,连续治疗3 w后,比较3组创面愈合率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肌白玉膏对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快创面愈合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肌白玉膏 创面 愈合 病理
下载PDF
消炎止痛膏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及某些炎症介质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思农 徐淑琴 +3 位作者 滕龙 刘芳 张娅茹 张璐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1年第2期101-102,共2页
采用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观察消炎止痛膏的抗炎作用;同时测定小鼠角叉菜胶致鼠足炎的炎性渗出物中的前列腺素E2(PGE2)、丙二醛(MDA)、蛋白含量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研究消炎止痛膏的抗炎机制。消炎止痛膏能显著抑制冰... 采用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观察消炎止痛膏的抗炎作用;同时测定小鼠角叉菜胶致鼠足炎的炎性渗出物中的前列腺素E2(PGE2)、丙二醛(MDA)、蛋白含量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研究消炎止痛膏的抗炎机制。消炎止痛膏能显著抑制冰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作用;明显降低角叉菜胶致足炎性渗出物中的PGE2、MDA、蛋白含量,显著增加足跖局部炎症组织中的SOD活性。消炎止痛膏外用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PGE2等炎症介质合成,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强自由基清除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炎止痛膏 抗炎作用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藏药十八味欧曲膏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思农 李廷保 +2 位作者 符发年 裴文涛 滕龙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第18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藏药十八味欧曲膏(简称欧曲膏)外敷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通过抗炎实验了解小鼠耳郭肿胀情况,测定大鼠足跖炎症组织中的前列腺素E(2PGE2)含量;镇痛实验采用扭体法和热板法。结果欧曲膏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郭肿胀... 目的探讨藏药十八味欧曲膏(简称欧曲膏)外敷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通过抗炎实验了解小鼠耳郭肿胀情况,测定大鼠足跖炎症组织中的前列腺素E(2PGE2)含量;镇痛实验采用扭体法和热板法。结果欧曲膏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郭肿胀(P〈0.01),降低大鼠足跖炎症组织中的PGE2含量(P〈0.01),明显减少醋酸致痛小鼠扭体次数(P〈0.05或P〈0.01),明显延长由热刺激而引起的小鼠痛反应时间(P〈0.05或P〈0.01)。结论欧曲膏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十八味欧曲膏 小鼠 大鼠 抗炎 镇痛
下载PDF
荨麻疹的辩证论治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思农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09年第5期119-120,共2页
荨麻疹属祖国医学的“瘾疹”、“风疹块”的范畴。该病不分年龄,季节,性别,起病突然,时隐时现,消退后不留痕迹。发病时瘙痒难忍,痛苦异常。本文根据该病不同的临床表现,采用疏风清热、疏风解表、清利湿热、益气养血、活血通络等... 荨麻疹属祖国医学的“瘾疹”、“风疹块”的范畴。该病不分年龄,季节,性别,起病突然,时隐时现,消退后不留痕迹。发病时瘙痒难忍,痛苦异常。本文根据该病不同的临床表现,采用疏风清热、疏风解表、清利湿热、益气养血、活血通络等治则分型辨证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风邪 分型 辩证论治
下载PDF
古墨膏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及气囊炎性模型气囊灌洗液中白细胞数和一氧化氮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思农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第3期99-100,共2页
目的研究古墨膏的抗炎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气囊炎性模型观察古墨膏的抗炎作用。结果古墨膏能明显降低小鼠气囊灌洗液中白细胞数和一氧化氮(NO)含量,并具有抑制冰醋酸引起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作用。结... 目的研究古墨膏的抗炎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气囊炎性模型观察古墨膏的抗炎作用。结果古墨膏能明显降低小鼠气囊灌洗液中白细胞数和一氧化氮(NO)含量,并具有抑制冰醋酸引起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作用。结论古墨膏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抑制NO等炎症介质合成、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强自由基清除能力、抑制白细胞渗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墨膏 抗炎作用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