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中华绒螯蟹资源联动修复模式构建与应用
1
作者 冯广朋 庄平 +3 位作者 赵峰 陈宇顺 方弟安 王思凯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3期56-61,共6页
根据中华绒螯蟹生活史、资源现状和生境需求,围绕长江口、干流和湖泊三个重要栖息生境,项目团队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生境修复和资源养护工作,构建了“三区联动(河口—干流—湖泊)、五位一体(生境重建+生境修复+自然恢复+资源增殖+综合管控... 根据中华绒螯蟹生活史、资源现状和生境需求,围绕长江口、干流和湖泊三个重要栖息生境,项目团队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生境修复和资源养护工作,构建了“三区联动(河口—干流—湖泊)、五位一体(生境重建+生境修复+自然恢复+资源增殖+综合管控)”的生境修复与资源养护联动模式,促进长江中华绒螯蟹天然资源恢复,个体规格、雌雄比例、分布密度等资源特征指标均有提升,取得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团队 生境修复 中华绒螯蟹 三区联动 天然资源 资源增殖 生境重建 雌雄比例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幼体的栖息生境选择与行为特征
2
作者 伍烨菱 王思凯 +2 位作者 赵峰 李春波 庄平 《水产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0,共8页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在早期发育阶段对不同栖息生境的选择偏好及其行为特征,实验以长江口近岸微生境类型为基础,在室内建立了藨草、泥底、铁板沙、砾石等4种模拟生境,选取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Ⅰ、Ⅲ、Ⅴ期仔蟹分别开展了对不同生境选择的...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在早期发育阶段对不同栖息生境的选择偏好及其行为特征,实验以长江口近岸微生境类型为基础,在室内建立了藨草、泥底、铁板沙、砾石等4种模拟生境,选取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Ⅰ、Ⅲ、Ⅴ期仔蟹分别开展了对不同生境选择的行为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Ⅰ、Ⅲ、Ⅴ期仔蟹在藨草生境中分布比例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三种生境。随着仔蟹的生长发育,Ⅲ、Ⅴ期仔蟹在泥底和铁板沙生境中占比增大。在藨草生境中,中华绒螯蟹幼体具有游泳、附着藨草、表栖、埋栖等4种行为,大眼幼体和Ⅰ期仔蟹主要表现为附着藨草行为,Ⅲ期仔蟹的表栖、埋栖行为显著增加。幼体在藨草生境中的蜕壳率显著高于泥生境,而死亡率显著低于泥生境。研究表明,中华绒螯蟹幼体偏好栖息于有利于其生存、发育的藨草等植被生境中,这可能与藨草等植被生境为中华绒螯蟹幼体提供了适宜的庇护场所有关。本研究结果指出了植被生境对中华绒螯蟹幼体阶段的重要性,丰富了早期生活史资料,并为其资源保护和栖息地生态修复提供了基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大眼幼体 仔蟹 生境选择 行为
原文传递
长江口日本鳗鲡苗的时空分布与捕捞生产现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思凯 宋超 +3 位作者 张婷婷 高宇 庄平 赵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9-180,共12页
为掌握长江口日本鳗鲡的苗汛特征与捕捞生产现状,于2017—2020年在长江口开展了定点监测和走访调查,分析了长江口鳗苗的汛期规律、捕捞努力量及捕捞产量和产值。研究发现,长江口鳗苗旺发期为2-4月,主要捕捞区域分布在东旺沙、佘山岛和... 为掌握长江口日本鳗鲡的苗汛特征与捕捞生产现状,于2017—2020年在长江口开展了定点监测和走访调查,分析了长江口鳗苗的汛期规律、捕捞努力量及捕捞产量和产值。研究发现,长江口鳗苗旺发期为2-4月,主要捕捞区域分布在东旺沙、佘山岛和南汇嘴附近水域。长江口鳗苗捕捞努力量呈现下降趋势,有效网口面积从2017年的78.72万m^(2),下降到2020年的50.40万m^(2),下降了36%。长江口鳗苗汛期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和总捕捞产量呈现波动变化趋势,2017和2020年较高,分别为(4474±256)尾/100 m^(2)和(5220±1063)尾/100 m^(2),2018和2019年较低,分别为(1917±335)和(1365±257)尾/100 m^(2)。研究表明,长江口鳗苗生产值受到捕捞总产量影响,近4年来逐渐下降。建议进一步加强长江口鳗苗的资源监测和科学评估,指导规范鳗苗捕捞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鳗鲡 鳗苗 时空分布 CPUE 捕捞产量 长江口
原文传递
学习进阶与跨学科融合:素养导向的丹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
4
作者 王思凯 黄兴丰 徐斌艳 《比较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62,共12页
丹麦最新版的《数学学科纲要》基于“素养×主题”的二维框架构建课程模型,凸显数学素养目标。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丹麦数学课程呈现出两个特征:一是通过阶段式描绘数学学业成就、具象化学生学习行为表现、构建演进式的内容组织模式,... 丹麦最新版的《数学学科纲要》基于“素养×主题”的二维框架构建课程模型,凸显数学素养目标。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丹麦数学课程呈现出两个特征:一是通过阶段式描绘数学学业成就、具象化学生学习行为表现、构建演进式的内容组织模式,突出学习进阶;二是以跨学科学习为抓手,通过明确学科立场、规划交叉主题、实施项目式作业,重视跨学科融合。对此,可以从深度融合学习进阶理念,开展基于超学科主题的跨学科学习,注重学习进阶与跨学科融合的协同整合来进一步深化我国数学教育教学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麦 义务教育 数学课程 学习进阶 跨学科融合
下载PDF
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本底状况调查(2017—2021)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海乐 沈丽 +104 位作者 何勇凤 田辉伍 高雷 吴金明 梅志刚 魏念 王琳 朱挺兵 胡飞飞 龚进玲 杜红春 段辛斌 邓华堂 王导群 朱峰跃 李云峰 吴凡 茹辉军 张燕 李君轶 杨俊琳 周运涛 方冬冬 王银平 蔺丹清 杨彦平 李佩杰 刘思磊 杨健 庄平 王思凯 张涛 杨刚 杨文波 袁立来 曹坤 徐硕 刘慧媛 梁志强 王崇瑞 李鸿 袁希平 杨鑫 傅义龙 张燕萍 章海鑫 陶志英 王生 高小平 金斌松 李柯懋 王国杰 简生龙 李英钦 薛晨江 雷春云 薛绍伟 孙昳 朱滨 邵科 胡兴坤 熊美华 杜军 何斌 颜涛 黄颖颖 邹远超 谢碧文 王永明 李斌 刘飞 张瑶瑶 范飞 王志坚 黄静 辜浩然 葛海龙 但言 李燕 王恕桥 张闯 周路 王雪 曾圣 向燕 何绪刚 覃剑晖 夏成星 侯杰 石义付 高立方 朱志强 沈红保 杜耘 段学军 熊嘉武 杨德国 刘绍平 倪朝辉 张辉 刘凯 赵峰 李应仁 王剑伟 危起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8,共28页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了落实长江大保护,农业农村部统筹部署设立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2017—2021)。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总牵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技术总协调,联合流域内外24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对长江流域重点...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了落实长江大保护,农业农村部统筹部署设立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2017—2021)。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总牵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技术总协调,联合流域内外24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的鱼类种类组成及分布、鱼类资源量、濒危鱼类、长江江豚、渔业生态环境、消落区、捕捞渔业和休闲渔业等7个专题开展了系统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长江历史(2017年前)分布鱼类记录有18目37科163属443种,本次调查中有135种鱼类未采集到,新采集到15种外来鱼类;(2)当前鱼类资源数量约为8.86亿尾,重量约为12.48万t,仅相当于20世纪50年代的27.3%、80年代的58.7%,流域性优势种为鲤、鲫、鲢、黄颡鱼、短颌鲚、鲇、蛇、草鱼、光泽黄颡鱼、䱗、鳜、铜鱼、翘嘴鲌、鳊、鳙,重量占比达50%,数量占比达45%;(3)长江流域的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鱼类29种(属),本次调查共记录到15种,白鲟已被IUCN认定灭绝,鯮和鲥已多年未见野生个体,长江鲟被IUCN认定野外灭绝,中华鲟、胭脂鱼和松江鲈多年未见自然繁殖;(4)2017—2021年,长江中下游干流、洞庭湖和鄱阳湖的长江江豚个体数量整体稳中有升,分布范围有所扩大;(5)长江流域水质总体较好,整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6)长江流域重点水域2019—2020年最大水面19663 km^(2),最小水面14281km^(2),消落区总面积6337 km^(2),其中反季节性消落区633 km^(2);(7)禁捕前,长江捕捞渔业从业者以初中学历以下的中老年为主。调查结果表明,长江全面禁捕退捕是长江水生生态系统保护的生态工程,更是渔民产业转型生存条件改善的民生工程,禁捕后鱼类资源将有显著恢复,长江江豚种群规模也有望稳中有升,但濒危鱼类的处境依然堪忧,衰退的消落区将成为制约未来长江水生生态系统恢复的限制性因素。作为长江流域重要水域全面禁捕前展开的系统调查,本调查结果可以为长江禁捕效果评估提供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长江江豚 资源量 水生生态系统 渔业 本底调查 长江水系
原文传递
长江口崇明东滩盐沼湿地围堤工程对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思凯 苗中博 +2 位作者 盛强 赵峰 吴纪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21-1030,共10页
长江口崇明东滩盐沼湿地围堤工程是以清除入侵植物互花米草为目的而进行的生态修复工程。由于大型底栖动物可作为重要的环境指示生物,分析比较了围堤前后围堤工程内和工程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013年围堤... 长江口崇明东滩盐沼湿地围堤工程是以清除入侵植物互花米草为目的而进行的生态修复工程。由于大型底栖动物可作为重要的环境指示生物,分析比较了围堤前后围堤工程内和工程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013年围堤工程前和2016年围堤工程后两次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29种,分别隶属于无针纲、多毛纲、腹足纲、双壳纲、甲壳纲和昆虫纲。在2013和2016年围堤外光滩生境分别采集到底栖动物21种和27种,并且所有样线都表现出物种数量增加或持平;然而在围堤内区域,两条全封闭样线(样线2和样线3)由围堤前的12种减少到围堤后的6种,而在保留进出水口的半封闭样线1围堤内由围堤前7种增加到围堤后12种。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在半封闭样线1围堤内由围堤前的(75±0)个/m^2增加到围堤后的(288±111)个/m^2(P=0.091),在全封闭的样线2(2013:(120±17)个/m^2;2016:(7±7)个/m^2)和样线3(2013:(359±20)个/m^2;2016:(93±93)个/m^2)围堤内都表现出围堤前显著高于围堤后(P<0.05);围堤外光滩区域所有样线虽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都表现出围堤后密度增加,总平均密度由围堤前的(410±83)个/m^2增加到2016年的(1184±393)个/m^2(P=0.072)。因此,在长江口盐沼湿地进行互花米草生态治理的围堤工程,保留进出水口保持围堤区域与外界自然水域的连通性对围堤内底栖动物结构及多样性有积极作用,而围堤外底栖动物结构及多样性在所有样点均处上升趋势。围堤工程主要对软体动物和多毛类影响较大,而同时这些物种还是鸟类或者鱼类的重要食物资源,从而对鸟类和鱼类等次级消费者造成影响。从底栖动物群落变化及其生境来看,建议应该采取保留进出水口的围堤方式,维持潮水的出入,恢复围堤内与围堤外的生境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堤工程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崇明东滩湿地
下载PDF
长江口北支凤鲚深水张网渔获种类组成及其危害性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宋超 赵峰 +4 位作者 杨琴 冯广朋 张婷婷 王思凯 庄平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0-678,共9页
为评估长江口北支水域凤鲚(Goilia mystus)深水张网捕捞对凤鲚及其它鱼类的危害性,2017年6-9月,在长江口北支水域进行连续8个航次采样,共采集凤鲚样本11 630尾,其它鱼类495 440尾。所获鱼类隶属15科,26种,其中海洋性鱼类15种,河口性鱼类... 为评估长江口北支水域凤鲚(Goilia mystus)深水张网捕捞对凤鲚及其它鱼类的危害性,2017年6-9月,在长江口北支水域进行连续8个航次采样,共采集凤鲚样本11 630尾,其它鱼类495 440尾。所获鱼类隶属15科,26种,其中海洋性鱼类15种,河口性鱼类9种,洄游性鱼类2种。渔获物中凤鲚多为洄游至长江口的繁殖亲体,而其它鱼类多处于幼鱼阶段。不同采样时间所获第一优势种不同,其中6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和9月的第一优势种分别为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91. 44%)、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90. 32%)、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51. 67%)和凤鲚(36. 92%)。研究结果表明,凤鲚深水张网作业不仅对凤鲚繁殖亲体产生重大危害,对其它重要经济鱼类幼体的损害也很严重,尤其对小黄鱼和棘头梅童鱼的幼鱼损害最大。为了更好地保护长江口鱼类的繁殖群体和增加补充资源,建议渔政等管理部门根据不同优势种繁殖群体和幼体在长江口的繁殖和育幼时间及主要分布范围,限制和调控凤鲚深水张网的作业船只数量、作业时段和区域,并严格控制网具规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凤鲚 深水张网 种类组成 经济幼鱼危害性分析
下载PDF
春、秋季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宋超 侯俊利 +3 位作者 赵峰 张婷婷 王思凯 庄平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9,共9页
为探明工程建设后东海大桥风电场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利用底层拖网资料和环境调查数据,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等级聚类、多元统计等方法对该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春、秋季共发现17种大型底... 为探明工程建设后东海大桥风电场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利用底层拖网资料和环境调查数据,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等级聚类、多元统计等方法对该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春、秋季共发现17种大型底栖动物种类,隶属5目10科14属,十足目占绝对优势,其比率为76.5%,其中以长臂虾科和梭子蟹科占优,比率分别为29.4%和17.6%。春季优势种为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和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秋季优势种为安氏白虾和葛氏长臂虾,春、秋季对底栖动物资源量贡献最大的种类不同。春、秋季底栖动物Margalef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分别为1.05、0.47和0.83,多样性指数季节间变异不显著。等级聚类(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标序排序(NMDS)表明,东海大桥风电场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可分为春季和秋季2个组群,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2个组群差异极显著(R=0.954,P<0.01)。冗余分析(RDA)表明,温度和盐度是影响东海大桥风电场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异的最主要环境因子,其季节变异主要体现在繁殖群体的季节演替上。东海大桥风电场水域是安氏白虾、葛氏长臂虾和三疣梭子蟹等重要渔业资源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群落结构的变异与底栖动物的繁殖生态习性密切相关,具有典型的季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东海风电场水域
下载PDF
河口湿地景观格局与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的尺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婷婷 高宇 +5 位作者 王思凯 刘鉴毅 张涛 宋超 赵峰 庄平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9-690,共12页
通过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手段,获取长江河口潮滩的景观特征,选取了57个样点进行底栖动物采样调查及指数计算,分别在4个不同空间尺度对生境景观指数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布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通过了解景观格局在不同尺度下的变化规律,以... 通过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手段,获取长江河口潮滩的景观特征,选取了57个样点进行底栖动物采样调查及指数计算,分别在4个不同空间尺度对生境景观指数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布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通过了解景观格局在不同尺度下的变化规律,以及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冗余分析,筛选得到长江河口潮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研究的最优空间尺度,并且得到该尺度下与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相关的景观指数。结果显示:半径为75 m空间尺度的景观特征对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的解释度最好,可以作为后续研究的最优空间尺度。在此尺度下,底栖生物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与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湿润地表斑块(水洼、临海光滩、潮沟)的散布度、土壤碳储量低下的斑块(光滩)的连通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植被斑块(芦苇、糙叶苔草、海三棱藨草、互花米草)的连通度、潮沟的连通度呈显著正相关。这些对后续正确理解河口生境异质性及其结构变化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在合理的尺度范围内分析河口湿地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或生态过程的影响机制,对今后在底栖动物栖息地利用效率、栖息地分类、栖息地屏障和通道功能的研究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 景观指数 多空间尺度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 栖息地分类
下载PDF
液压四足机器人单腿竖直跳跃步态规划 被引量:12
10
作者 高炳微 王思凯 高元锋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86-1092,共7页
针对机器人跳跃运动落地时冲击力大的问题,面向竖直跳跃运动,以液压四足机器人单腿为研究对象,建立液压驱动四足机器人单腿运动学模型,并分别对机器人单腿处于起跳相、落地相和腾空相时进行轨迹规划;根据关节参数,通过运动学逆解求得驱... 针对机器人跳跃运动落地时冲击力大的问题,面向竖直跳跃运动,以液压四足机器人单腿为研究对象,建立液压驱动四足机器人单腿运动学模型,并分别对机器人单腿处于起跳相、落地相和腾空相时进行轨迹规划;根据关节参数,通过运动学逆解求得驱动函数,利用仿真软件ADAMS进行竖直跳跃步态仿真;搭建单腿实验平台,进行实验验证,依据得到的动态特性,分析步态规划的准确性及合理性,为后续液压四足机器人动步态的研究提供设计和控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四足机器人 单腿 跳跃步态 运动学分析 轨迹规划
下载PDF
小龙虾出口,应从何处发力
11
作者 王思凯 赵贞 王丹 《中国食品工业》 2022年第12期68-69,共2页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小龙虾色泽红亮、味美鲜香,是夏季夜宵“顶流”产品,但小龙虾从何而来、养殖和贸易发展情况却鲜少有人知晓。消费市场推出来的千亿产业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原产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南部。20世纪30年代,小龙虾由日...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小龙虾色泽红亮、味美鲜香,是夏季夜宵“顶流”产品,但小龙虾从何而来、养殖和贸易发展情况却鲜少有人知晓。消费市场推出来的千亿产业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原产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南部。20世纪30年代,小龙虾由日本传入中国,目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江苏、安徽及云南等地均有分布,现已成为中国重要养殖经济虾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虾 墨西哥北部 克氏原螯虾 千亿产业 消费市场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下载PDF
美国切萨比克湾生态修复进展综述及其对长江河口海湾渔业生态修复的启示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婷婷 赵峰 +1 位作者 王思凯 庄平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3-722,共10页
长江口其独特的生境构成了水生生物的重要洄游通道、索饵场和产卵场。由于近几十年来长江口生态环境全面衰退,渔业资源量锐减。为重新恢复长江口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近十余年连续开展长江口水生生态修复工程,目前的研究对生态修复有提... 长江口其独特的生境构成了水生生物的重要洄游通道、索饵场和产卵场。由于近几十年来长江口生态环境全面衰退,渔业资源量锐减。为重新恢复长江口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近十余年连续开展长江口水生生态修复工程,目前的研究对生态修复有提高和长期综合研究的需求。本文以与长江口同样经历渔业资源衰退问题的切萨比克湾河口(美国最大的河口海湾)生态修复项目为例,对其项目概况、实施的有效生态修复措施和方法技术进行了综述。以切萨比克湾河口区渔业资源的生态修复为具有典型参考意义的蓝本案例,通过了解其在修复河口理化环境、恢复关键物种资源量、保护与修复重要栖息地、合理利用土地、建立流域尺度综治体系等方面的显著成效,以期在基于生态退化机制的修复、基于生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修复、基于生态流域尺度上的综合修复上获得经验,为长江口渔业生态修复的进一步深化研究和长期保护提供相关资料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渔业资源 生态修复 切萨比克湾
下载PDF
养殖中国大鲵在增殖放流前野化训练初探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宇 刘鉴毅 +1 位作者 张婷婷 王思凯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155-163,共9页
在珍稀濒危动物增殖放流到野外自然环境过程中,人工养殖种群放流前能否进行合适而有效的野化训练是其在自然环境中野外存活的关键,同时也是一项增殖放流能否产生预期效果的亟待开展实践的重要工作。本研究以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大鲵为... 在珍稀濒危动物增殖放流到野外自然环境过程中,人工养殖种群放流前能否进行合适而有效的野化训练是其在自然环境中野外存活的关键,同时也是一项增殖放流能否产生预期效果的亟待开展实践的重要工作。本研究以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大鲵为例,对养殖中国大鲵在增殖放流前野化训练的技术框架进行了理论探讨,主要包括两方面:(1)食性和食物类型的野化实际上是一个反向驯化转变过程;(2)环境因子(包括流水、温度和光周期等)的野化选择上,参照大鲵的野外栖息地环境进行仿生态,构建清澈溪流石隙间的流水湿地环境,以及野外自然环境的温度调节和光周期。野化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3项指标:(1)可反映自然繁殖成功与否的核心因素:精子卵子质量;(2)反映环境承载力和养殖密度适宜性的受伤比例;(3)反映野外持续生存能力的病死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养殖大鲵野化训练的个体筛选标准需与其增殖放流的模式和效果追踪联系起来,并通过大鲵冬眠与否的野化训练的血液生化指标的分析,探讨养殖大鲵野化训练后尽快适应野外自然环境的建议与对策。通过归纳总结养殖大鲵野化训练研究的技术框架,指明了其未来研究发展方向,以便进一步通过长期的案例研究进行验证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鲵 野化训练 增殖放流 养殖种群 野生种群
下载PDF
崇明东滩南部大弹涂鱼食源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荣荣 宋超 +5 位作者 王妤 王思凯 赵峰 裴倩倩 纪严 庄平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9-426,共8页
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崇明东滩南部湿地4、5月份采集到的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的食源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大弹涂鱼δ13C和δ15N值分别为-19.28‰^-14.59‰,7.96‰~10.13‰。利用同位素混合模型(Iso Source)计... 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崇明东滩南部湿地4、5月份采集到的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的食源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大弹涂鱼δ13C和δ15N值分别为-19.28‰^-14.59‰,7.96‰~10.13‰。利用同位素混合模型(Iso Source)计算包括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糙叶苔草(Carex scabrifolia)、底栖微藻、颗粒有机物和沉积质在内的7种初级生产者对大弹涂鱼碳源食源贡献的可能范围及分布频率,结果表明白茅、芦苇、互花米草、糙叶苔草、底栖微藻、颗粒有机物和沉积质对大弹涂鱼食源的可能贡献范围分别为0%~69%、0%~30%、0%~72%、0%~30%、0%~76%、0%~44%和0%~47%。利用后整合方法计算得到C_3植物(芦苇和糙叶苔草)、藻类及有机质(底栖微藻、颗粒有机物和沉积质)和C4植物(白茅和互花米草)三大类生产者对大弹涂鱼食源的贡献情况,结果表明C_3植物、藻类及有机质和C_4植物对大弹涂鱼春季食物贡献范围分别为0%~30%、0%~76%和24%~72%,中值分别为15%、38%和48%,表明C_4植物是大弹涂鱼不可缺少的食源。同时,根据大弹涂鱼的δ15N值,得出大弹涂鱼属于2.07~2.65级营养级,为次级消费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弹涂鱼 崇明东滩 食源 δ13C δ15N
下载PDF
春季长江口近海中华鲟的食物组成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峰 王思凯 +3 位作者 张涛 杨刚 王妤 庄平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7-432,共6页
2017年3月19日,在长江口近海采集到1 ind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全长133.0 cm、体质量13.8 kg,对其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食性分析结果显示,春季中华鲟在长江口近海摄食较好,摄食强度为4级,饵料生物共有6种,其中鱼类有黄鲫(Setipinn... 2017年3月19日,在长江口近海采集到1 ind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全长133.0 cm、体质量13.8 kg,对其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食性分析结果显示,春季中华鲟在长江口近海摄食较好,摄食强度为4级,饵料生物共有6种,其中鱼类有黄鲫(Setipinna taty)、焦氏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和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3种,甲壳类有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和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2种,头足类仅四盘耳乌贼(Euprymna morsei)1种。结合历史资料分析认为,中下层和底层鱼类是近海中华鲟最主要的饵料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食物组成 近海 春季
下载PDF
长江口鳗鲡亲体标志放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超 张涛 +5 位作者 赵峰 刘鉴毅 张婷婷 王思凯 杨刚 庄平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9-710,共12页
为研究鳗鲡(Anguilla japonica)亲体的洄游习性,应用10枚分离式卫星标志(PAT)和500枚T型(T-bar)标志对野生和养殖鳗鲡亲体在长江口三甲港沿岸水域(121°49′E、31°12′N)进行标志放流研究。放流44 d后共收到4枚PAT标志的反馈信... 为研究鳗鲡(Anguilla japonica)亲体的洄游习性,应用10枚分离式卫星标志(PAT)和500枚T型(T-bar)标志对野生和养殖鳗鲡亲体在长江口三甲港沿岸水域(121°49′E、31°12′N)进行标志放流研究。放流44 d后共收到4枚PAT标志的反馈信息,并回捕到10尾T-bar标志的鳗鲡。标志放流结果显示:野生亲体放流后水平移动距离较远,放流9 d后已到达距放流位点117.66 km的舟山水域;野生亲体洄游过程主要分布在水体上层,有明显的垂直移动和昼夜分布差异,夜间在水体上层分布的时间较多,存在规律的下潜移动。养殖亲体水平移动距离较近,放流44 d后最远到达距放流位点106.13 km的嵊泗水域;养殖亲体洄游过程中沿水体底层移动,没有明显的垂直移动和昼夜分布差异。综上可见,野生亲体放流后可以快速的进入洄游移动状态;而养殖亲体放流后主要沿水底移动,在沿岸水域逗留时间较长;野生和养殖亲体表现出不同的入海洄游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鳗鲡亲体 卫星标志(PAT) T型(T-bar)标志 标志放流
下载PDF
中国鳗鱼产业发展及其资源保护建议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婷婷 赵峰 +4 位作者 张涛 王思凯 宋超 庄平 陆亚男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9年第4期235-243,共9页
鳗鱼是鳗鲡属鱼类的统称,是一种高档水产品,营养丰富,是东亚和东南亚重要的水产养殖对象。中国是鳗鱼养殖第一大国。鳗鱼生活史复杂,迄今为止其人工繁育技术仍是世界性难题,养殖苗种全部依赖野生苗种的捕捞。20世纪中后期以来,鳗鱼自然... 鳗鱼是鳗鲡属鱼类的统称,是一种高档水产品,营养丰富,是东亚和东南亚重要的水产养殖对象。中国是鳗鱼养殖第一大国。鳗鱼生活史复杂,迄今为止其人工繁育技术仍是世界性难题,养殖苗种全部依赖野生苗种的捕捞。20世纪中后期以来,鳗鱼自然种群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野生苗种资源急剧衰退。随着欧洲鳗鲡被列入CITES(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附录II,日本鳗鲡和美国鳗鲡被IUCN(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列为濒危(EN),国际上对鳗鱼资源保护的呼声日趋高涨。中国鳗鱼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隐忧,通过综述中国鳗业发展历程、产业发展现状、中国鳗鱼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与管理保护现状,分析鳗鱼产业发展和鳗鱼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维持中国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鲡 养殖业 鳗苗 捕捞 资源保护
下载PDF
单纯腰椎峡部裂的CT诊断 被引量:1
18
作者 阳明 王思凯 彭志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2期2048-2050,共3页
目的分析单纯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提高对单纯腰椎峡部裂CT征象的认识,减少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单纯腰椎峡部裂在侧定位像、横断位图像、椎弓反角度扫描或多平面重组(MPR)的CT表现。结果腰椎侧定位显示峡部裂隙56.8%,有可疑征象的37... 目的分析单纯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提高对单纯腰椎峡部裂CT征象的认识,减少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单纯腰椎峡部裂在侧定位像、横断位图像、椎弓反角度扫描或多平面重组(MPR)的CT表现。结果腰椎侧定位显示峡部裂隙56.8%,有可疑征象的37.8%,有异常征象的共计94.6%。横断位图像"环裂征"显示率约25.6%,椎弓反角度扫描或多平面重组图像"环裂征"显示率为100%。峡部裂的各种间接征象中,上关节突前上方小骨块影显示率约占50.0%;轻度假性椎间盘膨出约占38.0%;病变椎体下位小关节或椎间盘有较其他节段明显的退行性变,分别占13.4%和9.8%;螺旋扫描横断位图像椎管变形及椎板增厚约占17.6%。结论常规椎间盘横断位图像峡部裂隙容易被遗漏或误认为椎小关节,注意观察侧定位像和横断位的间接征象,发现可疑征象时加做椎弓反角度扫描或多平面重组图像,可有效避免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药理学实验教学方法初探 被引量:5
19
作者 余红 张淑娟 王思凯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609-611,共3页
①目的探讨如何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提高药理学理论与实验教学效果。②方法学生完成所有实验课程后,通过严密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③结果设计性实验对自主学习能力的显著性提高大于验证性实验;PBL教学模式对... ①目的探讨如何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提高药理学理论与实验教学效果。②方法学生完成所有实验课程后,通过严密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③结果设计性实验对自主学习能力的显著性提高大于验证性实验;PBL教学模式对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性提高大于传统教学。设计性实验的成功率大于验证性实验。④结论设计性实验及PBL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验证性实验 设计性性实验 PBL模式 教学 传统教学
下载PDF
长江口滩涂促淤工程的驱动力分析与可持续发展
20
作者 高宇 冯广朋 +3 位作者 张婷婷 张涛 王思凯 庄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392-395,共4页
综述了促淤工程的历史意义在于不仅形成了大约2000万人的人类生存空间,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和发展曾经起到巨大作用,同时也造就新的就业机会,还兼顾生态环境的动态保护,特别是青草沙水库的运行成为长江口水源地的战略选择。分析了促淤... 综述了促淤工程的历史意义在于不仅形成了大约2000万人的人类生存空间,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和发展曾经起到巨大作用,同时也造就新的就业机会,还兼顾生态环境的动态保护,特别是青草沙水库的运行成为长江口水源地的战略选择。分析了促淤工程的驱动力虽然受长江三角洲自然因素和技术的制约,但长江口滩涂促淤的主要驱动力是长三角社会经济因素、社会需求和政策导向等。探讨了促淤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对策,一方面是要建立和完善促淤工程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将滩涂促淤可能带来的负面环境效应成本也纳入滩涂促淤工程项目的成本之列,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对滩涂促淤的统筹规划,遵循《上海市基本生态网络规划》的指导思想,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实行因地制宜的方针。此外,提出了通过诸如"漂浮人工滩涂"等生态修复途径把受损的滩涂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成健康的功能性生态系统,以实现促淤工程生态补偿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淤工程 长江口 滩涂湿地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