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2000—2021年海水养殖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1
作者 王思盼 冯珊珊 +1 位作者 曹阳 王靖杰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14-121,共8页
以2000—2021年广东省海水养殖数据为基础,通过时序统计、行业集中度指数、区位熵指数等方法,分析了广东省22年来海水养殖产业数据的时序变化、空间差异和分布格局,揭示了广东省海水养殖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21年,广东省海... 以2000—2021年广东省海水养殖数据为基础,通过时序统计、行业集中度指数、区位熵指数等方法,分析了广东省22年来海水养殖产业数据的时序变化、空间差异和分布格局,揭示了广东省海水养殖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21年,广东省海水养殖区域总体呈现先分散、后连片、再逐渐向西部集中的变化趋势;在海水养殖总面积阶段性下降的同时,养殖总产量波动增长,单产水平也随之增长;全省海水养殖产量排名前4位的地市由阳江、茂名、湛江和江门市(2000—2007年)转变为湛江、阳江、茂名和汕尾市(2008—2021年);2021年,阳江和茂名市是广东省海水养殖高水平单产城市,分别为35.69和32.83 t/hm^(2);湛江市是广东省海水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最大的地市,养殖面积占全省的33.86%,但湛江市海水养殖单产始终低于16 t/hm^(2),处于较低单产水平。在海水养殖区位熵分析中,2003—2021年间,区位熵始终大于1的地市有3个,占海水养殖全部城市的21.43%,分别是汕尾、阳江和湛江市;平均值大于1的地市有7个,占海水养殖全部城市的50.00%,分别是汕头、惠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和潮州市。综上,2000—2021年,广东省海水养殖产业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粤西地区部分地市仍存在单产较低的现象,因此广东省在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调控海水产养殖产业分布格局的同时,应提高养殖主产区的养殖效率,进而带动全省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广东省海水养殖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 时空变化 广东省 养殖面积 单产
下载PDF
内脏脂肪指数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王思盼 张珏 +3 位作者 张珂 陈南 陈明迪 李毅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3-457,共5页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指数(VAI)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HL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中重...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指数(VAI)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HL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中重度急性胰腺炎(MSAP)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3组。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血压、心率、体质量、腰围等临床资料和入院后24 h内外周静脉血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降钙素原(PCT)、血尿淀粉酶、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实验室指标以及入院24 h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VAI。比较3组上述各种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LAP中SAP患者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各危险因素对HLAP患者发生SAP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112例HLAP患者,其中MAP 52例,MSAP 39例,SAP 21例。3组WBC、PCT、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TG、HDL及VA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均P<0.05),SAP组WBC、PCT、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TG、VAI均明显高于MSAP组和MAP组〔WBC(×109/L):14.34(12.16,18.65)比12.21(10.83,18.47)、10.54(8.90,12.46),PCT(μg/L):1.72(1.09,6.33)比0.81(0.34,1.16)、0.67(0.31,0.85),APACHEⅡ评分(分):7(5,15)比5(3,10)、3(2,6),SOFA评分(分):6(3,8)比2(0,4)、1(0,2),TG(mmol/L):31.23(24.74,48.26)比27.88(17.52,40.64)、16.15(7.94,20.95),VAI:20.62(8.35,30.43)比12.57(2.84,19.27)、5.52(1.22,10.34),均P<0.05〕,HDL明显低于MSAP组和MAP组〔mmol/L:0.95(0.42,1.82)比1.07(0.44,2.37)、1.24(0.62,1.95),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优势比(OR)=1.374,95%可信区间(95%CI)为1.032~1.830,P=0.004〕、APACHEⅡ评分(OR=2.094,95%CI为1.492~2.939,P<0.001)、SOFA评分(OR=2.762,95%CI为1.464~5.212,P<0.001)和VAI(OR=1.229,95%CI为1.118~1.350,P<0.001)均是HLAP患者发生SAP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PCT、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VAI对预测HLAP中SAP均有一定的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和95%CI分别为0.682(0.552~0.827)、0.773(0.608~0.863)、0.798(0.637~0.896)、0.781(0.743~0.895),均P<0.05;当最佳截断值为1.39μg/L、10分、6分、12.59时,其敏感度分别为90.5%、61.9%、71.4%、59.3%,特异度分别为40.7%、78.0%、70.3%、90.5%。结论VAI对HLAP中SAP患者病情具有预测价值,可以作为HLAP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高脂血症 严重程度 预测
下载PDF
长茎葡萄蕨藻益藻细菌筛选及性能评价
3
作者 王思盼 陈柏安 +3 位作者 黄永健 林坤 崔建军 刘东超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92,共9页
【目的】筛选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益藻细菌并评价其促生长性能,验证菌株对藻体的促生长效果。【方法】通过16S rDNA测序和平板涂布法对养殖长茎葡萄蕨藻进行藻际细菌菌群多样性分析、藻际可培养细菌分离鉴定及其促生特... 【目的】筛选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益藻细菌并评价其促生长性能,验证菌株对藻体的促生长效果。【方法】通过16S rDNA测序和平板涂布法对养殖长茎葡萄蕨藻进行藻际细菌菌群多样性分析、藻际可培养细菌分离鉴定及其促生特性分析;将获得的菌株制成菌悬液,与长茎葡萄蕨藻培养液按照体积比1∶400混合构建藻菌共生功能体,进一步验证菌株对藻体的促生效果。【结果】长茎葡萄蕨藻的附生细菌在门水平上以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主要优势类群,分别占总菌的46.0%和41.2%;通过平板涂布法分离培养共获得9株细菌菌株,经鉴定属于8个属,分别为Formosa属、假鲁杰氏菌属(Pseudoruegeria)、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深海单胞菌属(Thalassomonas)、Tenacibaculum属、鲁杰氏菌属(Ruggeria),弧菌属(Vibrio)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其中6株具有溶解有机磷能力的菌株分属于Formosa属、假鲁杰氏菌属、短杆菌属、鲁杰氏菌属和弧菌属,5株具有溶解无机磷能力的菌株分属于Formosa属、短杆菌属、深海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3株具有固氮能力的菌株分属于假鲁杰氏菌属、Tenacibaculum属和弧菌属,1株具有产吲哚-3-乙酸(IAA)能力和1株可以生产铁载体的菌株依次分属于弧菌属和深海单胞菌属。在藻菌共培养中,菌株Cl-9菌悬液可极显著地促进长茎葡萄蕨藻的生长(P<0.01)。【结论】筛选出一株长茎葡萄蕨藻益藻细菌(Bacillus sp.Cl-9),该菌可以与长茎葡萄蕨藻构建稳定的共生体系,显著提高藻体的生长,具有应用于工厂化养殖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茎葡萄蕨藻 藻菌共生 藻际菌群 促生菌
下载PDF
强离子隙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明迪 王思盼 +3 位作者 张珏 张珂 陆士奇 李毅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4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强离子隙(strong ion gap,SIG)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20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01例,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收集患者的... 目的探讨强离子隙(strong ion gap,SIG)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20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01例,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并于入院当时和入院后6 h、12 h、24 h检测SIG、阴离子隙(anion gap,AG)、乳酸、HCO_(3)^(-)、pH等,比较两组指标间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发生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SIG和乳酸在入院后6 h明显升高,而AG和HCO_(3)^(-)则分别在入院后12 h和24 h才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6 h SIG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5(95%CI 0.805~0.965),略大于6 h乳酸的AUC(0.836,95%CI 0.724~0.9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大于12 h AG的AUC(0.722,95%CI 0.604~0.841)和24 h HCO_(3)^(-)的AUC(0.749,95%CI 0.653~0.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SIG即可升高,与其他酸碱紊乱指标比较,SIG是创伤失血性休克住院患者死亡的有效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失血性休克 强离子隙 预后
下载PDF
盐度对长茎葡萄蕨藻氨氮和硝酸氮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柏安 刘东超 王思盼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63,共7页
【目的】研究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在不同盐度下对氨氮和硝态氮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进行NH_(4)^(+)-N和NO_(3)^(-)-N吸收实验,测定长茎葡萄蕨藻在盐度分别为25、30和35,NH_(4)^(+)-N和NO_(3)^... 【目的】研究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在不同盐度下对氨氮和硝态氮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进行NH_(4)^(+)-N和NO_(3)^(-)-N吸收实验,测定长茎葡萄蕨藻在盐度分别为25、30和35,NH_(4)^(+)-N和NO_(3)^(-)-N终末质量浓度分别为0、2、4、6、8、10、12 mg/L条件下对氨氮和硝态氮的吸收速率,比较该藻对两种氮盐的吸收特征。【结果与结论】长茎葡萄蕨藻对氨氮与硝态氮的吸收符合饱和吸收动力学特征,吸收速率可用米氏方程描述;长茎葡萄蕨藻对氮盐的吸收速率随吸收时间的增加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长茎葡萄蕨藻对氨氮的最大吸收速率[(435.21±57.52)μg/(g·h)]显著高于硝酸氮的最大吸收速率[(179.82±17.37)μg/(g·h)](P<0.01)。在早期吸收阶段中(1~2 h),长茎葡萄蕨藻低盐度(25~30)下的对氨氮吸收速率显著高于盐度35(P<0.05)。盐度对硝态氮吸收速率无显著影响。在盐度25~35的范围内,长茎葡萄蕨藻对氨氮的吸收能力优于硝态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茎葡萄蕨藻 氨氮 硝态氮 吸收动力学
下载PDF
脉搏灌注指数对脓毒症伴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张珏 王思盼 +2 位作者 陈南 金钧 李毅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95-1199,共5页
目的探讨脉搏灌注指数(PPI)对脓毒症伴发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脓毒症伴发AKI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 目的探讨脉搏灌注指数(PPI)对脓毒症伴发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脓毒症伴发AKI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部位、基础疾病,入院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和去甲肾上腺素(NE)用量等基本资料,入院24 h内实验室指标、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PPI,同时记录患者ICU住院期间预后。比较不同预后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PPI与SOF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脓毒症伴发AKI患者ICU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PPI对脓毒症伴发AKI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102例脓毒症伴发AKI患者,ICU住院期间存活70例,死亡32例,ICU病死率为31.4%。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SOFA评分、HR、降钙素原(PCT)、血肌酐(SCr)、血乳酸(Lac)及NE用量均明显升高〔SOFA评分(分):11.22±2.48比8.56±2.01,HR(次/min):103.80±12.47比97.41±9.73,PCT(μg/L):9.22(5.24,17.84)比6.19(3.86,7.71),SCr(μmol/L):163.2(104.7,307.9)比125.5(89.3,221.0),Lac(mmol/L):2.81(1.95,4.22)比2.13(1.74,2.89),NE用量(μg·kg-1·min-1):0.7(0.4,1.1)比0.5(0.2,0.6),均P<0.05〕,PPI则较存活组明显降低〔0.83(0.42,1.55)比1.70(1.14,2.20),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以SOFA评分为标准,PPI与脓毒症伴发AK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r=-0.328,P<0.05)。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PI〔优势比(OR)=0.590,95%可信区间(95%CI)为0.361~0.966,P=0.002〕、SOFA评分(OR=1.406,95%CI为1.280~1.545,P<0.001)、PCT(OR=2.061,95%CI为1.267~3.350,P=0.006)是脓毒症伴发AKI患者ICU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PPI预测脓毒症伴发AKI患者ICU住院期间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9(95%CI为0.686~0.855,P<0.001),优于PCT(AUC=0.677,95%CI为0.577~0.766,P=0.004),与SOFA评分相似(AUC=0.794,95%CI为0.703~0.868,P<0.001);当PPI的最佳截断值为0.72时,敏感度为50.0%,特异度为97.1%。结论PPI对脓毒症伴发AKI患者ICU住院期间短期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脉搏灌注指数 预后 病死率
原文传递
心脏骤停大鼠心肌损伤后线粒体分裂与融合的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明迪 张珏 +3 位作者 王思盼 杨鹏 陆士奇 李毅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观察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大鼠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后线粒体分裂、融合在心脏中的变化, 探讨线粒体分裂和融合在ROSC后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复苏后(p... 目的观察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大鼠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后线粒体分裂、融合在心脏中的变化, 探讨线粒体分裂和融合在ROSC后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复苏后(post-resuscitation, PR)4 h组、PR 24 h组、PR 72 h组及假手术(Sham)组, Sham组6只, 其余每组12只。以窒息法诱导建立大鼠CA模型, CA 6 min后进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各组动物分别在ROSC后4 h、24 h、72 h行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Drp1、Fis1、Mfn1及Opa1的蛋白表达, 行RT-PCR法检测Drp1、Fis1、Mfn1及Opa1的mRNA表达, 检测心肌组织ATP水平及线粒体呼吸功能, 并通过光镜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结构。定量资料多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PR 4 h和PR 24 h组, Drp1和Fis1的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 Mfn1和Opa1的蛋白及mRNA表达下降, 与Sha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PR 72 h组Drp1、Fis1、Mfn1及Opa1的蛋白及mRNA表达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ham组相比, PR 4 h和PR 24 h组心肌组织ATP水平[(8.57±0.44) nmol/g proteinvs. (4.53±0.76) nmol/g protein, (8.57±0.44) nmol/g proteinvs.(5.58±0.58) nmol/g protein]及线粒体呼吸控制率[(3.45±0.32)vs. (2.47±0.38), (3.45±0.32)vs. (2.97±0.24)]下降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ham组相比, PR 72 h组ATP水平[(8.57±0.44) nmol/g proteinvs. (7.73±0.95) nmol/g protein]及线粒体呼吸控制率[(3.45±0.32)vs. (3.39±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R 4 h组可见心肌组织病理损伤明显, PR 72 h组心肌组织病理损伤明显改善。结论 CA/ROSC后早期的线粒体分裂融合失衡参与了复苏后心肌损伤的病理过程, 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功能受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分裂 线粒体融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