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远视性儿童弱视几个新认识
1
作者 王洪峰 王恩荣 《实用防盲技术》 2024年第3期135-138,F0003,共5页
我们22年来,对儿童弱视临床治疗的实践,和公开发表的14篇论文对儿童弱视未知领域探讨进行总结,有如下几个新认识:1.提出远视性儿童弱视愈后脱镜指标和进一步补充与修正;2.儿童弱视愈后复发概念与分期;3.儿童弱视痊愈或脱镜后近视化;4.... 我们22年来,对儿童弱视临床治疗的实践,和公开发表的14篇论文对儿童弱视未知领域探讨进行总结,有如下几个新认识:1.提出远视性儿童弱视愈后脱镜指标和进一步补充与修正;2.儿童弱视愈后复发概念与分期;3.儿童弱视痊愈或脱镜后近视化;4.治疗年龄限制;5.结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视性儿童弱视 脱镜指标 复发概念 复发分期 近视化 治疗年龄限制 结束治疗
下载PDF
远视性儿童弱视临床研究报告
2
作者 王洪峰 王恩荣 《眼科学》 2024年第3期55-63,共9页
目的:对儿童弱视临床治疗中1) 远视性儿童弱视愈后脫镜指标。2) 儿童弱视愈后复发概念与分期。3)儿童弱视痊愈或脫镜后近视化。4) 治疗年龄限制。5) 结束治疗等。很少有人涉及,报道也很少的这五个方面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方法:弱视儿童... 目的:对儿童弱视临床治疗中1) 远视性儿童弱视愈后脫镜指标。2) 儿童弱视愈后复发概念与分期。3)儿童弱视痊愈或脫镜后近视化。4) 治疗年龄限制。5) 结束治疗等。很少有人涉及,报道也很少的这五个方面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方法:弱视儿童就诊后,散瞳验光配戴合适的矫治眼镜、遮盖疗法、使用家庭弱视治疗仪、1个月定期复查,痊愈后,按:(1) 双眼裸眼远近视力≥1.0(国际标准视力表)半年以上者(年龄在3~5岁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5,6岁及以上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7),(2) 眼位正常或斜视性弱视治愈后残余斜视度P Objective: Clinical treatment of amblyopia in children, 1) The index of disconnection after amblyopia recovery in hyperopic children. 2) The concept and stage of amblyopia recurrence in children. 3) Children & apos;samblyopia recovered or became myopic after taking off glasses. 4) Age limit of treatment. 5) End treatment. Very few people are involved, The report also very few of these five aspects of the study. Methods: after the amblyopia children went to the doctor, they wore suitable corrective glasses, covered therapy, used the family amblyopia therapeutic instrument, and reexamined regularly for 1 month, note: (1) binocular naked near and far vision ≥ 1.0 (International Standard Visual Acuity Chart) for more than half a year (the lower limit of normal vision for children aged 3~5 years is 0.5, and the lower limit of normal vision for children aged 6 years and over is 0.7), (2) residual strabismus < 5˚, (3) hyperopic dioptre ≤ 1.00 ds (3 years ≤ + 2.00 ds, 4~5 years ≤ + 1.50 ds) and (4) hyperopic astigmatism ≤ + 0.50 DC. Decided to take off the lens. Results: 1) The younger the age at first diagnosis, the better the curative effect: 2.5~6 years old, 24.17%, 40.44%, 24.83%, 89.44%, all higher than other age groups, 2) The mild amblyopia at first diagnosis (0.8~0.6), 20.57%, 24.83%, 89.44%, the recovery rate was 75.18% (95.75%),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oderate amblyopia (0.5~0.2) (22.26%) , the recovery rate was 32.75% , the basic recovery rate was 27.16%, the total recovery rate was 82.17%, the severe amblyopia (0.1 or less) was 14.17%, the recovery rate was 7.58%, the basic cure rate was 48.76% and the total cure rate was 71.05%. 3) The initial diopter of low diopter (spherical lens ≤ 3.00 d, cylindrical lens ≤ 1.00 d) was 17.52%, the cure rate was 57.18%, the basic cure rate was 16.06%, the total rate was 90.76%, higher than moderate (3.25~4.75 D for spherical lens, 1.25~1.50 D for cylindrical lens), 26.17%, 24.00%, 30.06%, 80.23% and 19.28% for height (5.00 d for spherical lens, 1.75 D for cylindrical lens), the cure rate was 17.69%, the basic cure rate was 30.06%, the total cure rate was 72.08%, 4) At the first diagnosis, the simple hyperopia was 23.34%, the basic cure rate was 39.68%, the basic cure rate was 35.11%, the total cure rate was 87.10%,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e simple hyperopia astigmatism, the removal of mirror was 12.38%, the total cure rate was 37.13%, the cure rate was 25.25%, 74.76% in total, and 10.80%, 36.21%, 25.08%, 72.09% in total 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atment time and curative effect: From Table 5, it can be seen that after 3 years treatment, 21.77% of the patients were out of mirror, 49.10% were cured, 20.87% were basically cured, 91.74% in total, 26.02% of the patients were out of mirror, 47.37% were cured, the cure rate was 18.95% (92.34%) , 29.35% (29.35%), 49.74% (49.74%), 15.4% (94.73%), 29.30% (29.30%), 58.06% (58.06%), 9.68% (94.73%), respectively, the total rate of 97.04%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ollowing three years (p < 0.05). Conclusion: 1) The corrected index of amblyopia in hyperopic children should be: (1) binocular naked near-far Vision 1.0 (International Standard Visual Acuity chart) more than half a year (the lower limit of normal vision for children aged 3~5 years is 0.5, for children aged 4~5 years less than 0.6, and for children aged 6 years and over is 0.7), (2) if the eye position is normal or the residual strabismus degree is less than 5˚, after the strabismus amblyopia is cured, (3) hyperopia dioptre ≤1.00 ds (3 years ≤ + 2.00 ds, 4~5 years + 1.50 ds), (4) hyperopic Astigmatism + 0.50 DC, 4 indexes. 2) The concept of recurrent amblyopia, We Believe: Amblyopia recurrence is after treatment amblyopia, Corrected vision was improved to ≥ 0.9 (International Standard Vision) Or the naked eye vision improved to ≥ 1.0, His eyesight is failing again, after mydriasis optometry with compound tropicamide or atropine, it was proved that the diopter was obviously increased, that is, the recurrence of amblyopia. Stages of amblyopia recurrence: we believe tha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treatment of amblyopia in children, Amblyopia recurrence sh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namely: After basic cure, amblyopia recurred, Amblyopia recurred after recovery and after lens removal. 3) The problem of myopia after amblyopia recovery or lens removal in children, we advocate early detection and prompt treatment of pseudomyopia, Prevent the formation of true myopia. 4) Treatment of the problem of age limitation we believe that: Amblyopia treatment can be started at the age of 21/2, the best age is 2~6, 7~12 is the right age, but 13~18-year-old children amblyopia do not easily give up treatment. 5) The problem of ending treatment, we Believe: The treatment of hyperopic amblyopia in children is the safest after taking off lens. The rate of vision regression was lowest. And myopic amblyopia, basic cure or after cure can end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视性儿童弱视 脫镜指标 复发概念 复发分期 近视化 治疗年龄限制 结束治疗
下载PDF
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城市客厅”塑造——晋江五店市街区规划设计实践
3
作者 张冲 张杰 +1 位作者 李奥 王恩荣 《建筑技艺(中英文)》 2024年第5期60-67,共8页
从“城市织补”理念出发,提出对晋江五店市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整体保护更新的改造模式,从公共空间、建构筑物、服务设施三个方面对片区进行全面升级,解决了城市文脉传承与特色彰显、文化遗产及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传统街区与时俱进... 从“城市织补”理念出发,提出对晋江五店市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整体保护更新的改造模式,从公共空间、建构筑物、服务设施三个方面对片区进行全面升级,解决了城市文脉传承与特色彰显、文化遗产及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传统街区与时俱进协调城市融合发展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补 传统街区 保护传承 整体保护更新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变压器预测性维护方案
4
作者 王子祥 王恩荣 张海龙 《电气工程》 2023年第2期114-123,共10页
为了改善现有的配电变压器维护方案,更好地实现电力大数据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变压器预测性维护方案,以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数据特征数据,首先对变压器原始采集数据进行处理,然后使用隐半马尔可夫模型(HSMM)确定变压器... 为了改善现有的配电变压器维护方案,更好地实现电力大数据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变压器预测性维护方案,以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数据特征数据,首先对变压器原始采集数据进行处理,然后使用隐半马尔可夫模型(HSMM)确定变压器的运行状态,进一步使用改进卷积神经网络对异常数据进行分类预测,最终实现辅助变电运维人员进行非周期定向维护,从而有效降低运维成本、减少机组停机时间,提高变压器的任务完成率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预测性维护 故障诊断 隐半马尔可夫模型 改进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二倍体型与三倍体型卫氏并殖吸虫虫体抗原与宿主抗原的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恩荣 马爱新 +1 位作者 王继春 于秀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21-23,共3页
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对鼠体内两种类型卫氏并殖吸虫虫体抗原与宿主抗原做了检测。结果显示两类型童虫与感染同源卫氏并殖吸虫小鼠血清反应后,虫体抗原存在于体表皮层、肠管上皮细胞上;两类型童虫与兔抗鼠红细胞抗体血清反应后,主要在... 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对鼠体内两种类型卫氏并殖吸虫虫体抗原与宿主抗原做了检测。结果显示两类型童虫与感染同源卫氏并殖吸虫小鼠血清反应后,虫体抗原存在于体表皮层、肠管上皮细胞上;两类型童虫与兔抗鼠红细胞抗体血清反应后,主要在表皮层看到宿主抗原,荧光强度比虫体抗原所示为弱;三倍体型童虫的宿主抗原荧光反应有52.6~60%呈(++),而二倍体型大部只是(+)反应;这种荧光强度的差别在非免疫状态所获的童虫切片上也被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氏并殖吸虫 虫体抗原 宿主抗原
下载PDF
MR阻尼器控制与滞环特性相分离的F-v模型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恩荣 陈余寿 +2 位作者 马晓青 苏春翌 Rakheja Subhash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86-191,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对称和不对称Sigmoid函数,描述半主动可控磁流变液(MR)阻尼器阻尼力一相对速度(F-v)数学模型。该模型准确地描述了MR阻尼器非线性饱和的直流电流控制和对称滞环F-v的工作特性,以及激励频率和幅度对阻尼力的强影响特性,具... 提出了一种基于对称和不对称Sigmoid函数,描述半主动可控磁流变液(MR)阻尼器阻尼力一相对速度(F-v)数学模型。该模型准确地描述了MR阻尼器非线性饱和的直流电流控制和对称滞环F-v的工作特性,以及激励频率和幅度对阻尼力的强影响特性,具有精度高和电流控制增益与滞环算子相分离的特点。将该模型与车辆悬架动力学模型结合分析,仿真结果表明MR阻尼器对实现新一代智能车辆悬架系统设计有潜在的意义,所提出的模型对进一步推动车辆悬架减振控制器设计研究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MR)阻尼器 滞环F-v模型 车辆悬架 振动抑制
下载PDF
血尿酸与心脑血管病易患因素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恩荣 杨化浩 +1 位作者 颜景涛 游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78-78,共1页
关键词 易患因素 相关性分析 心脑血管病 2003年1月 高敏C反应蛋白 2004年 脑梗死患者 血尿酸水平 回顾性分析 纤维蛋白原 临床资料 冠心病 吸烟史
下载PDF
脑囊虫病人特异性抗体的类别及其诊断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恩荣 李素云 苏晓平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6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用酶联免疫印渍法(ELIB)对治疗前后的脑囊虫病人、绦虫病人及正常人血清中的特异性IgG、IgM及IgA进行了检测与分析。显示3种抗体在脑囊虫病人血清中的存在量依次为IgG>IgM>IgA。脑囊虫病人IgG有27条在... 用酶联免疫印渍法(ELIB)对治疗前后的脑囊虫病人、绦虫病人及正常人血清中的特异性IgG、IgM及IgA进行了检测与分析。显示3种抗体在脑囊虫病人血清中的存在量依次为IgG>IgM>IgA。脑囊虫病人IgG有27条在78~11kD间的特异反应带,其中有8条带(分别为:71、57、46、43、38、29、27、及13kD)是经常出现于疗前及疗后6~8.5个月病人的特异性主带,最具诊断意义。单纯绦虫病人78kD带出现机会多,这条带在疗后6~8.5个月的脑囊虫病人中亦存在。81、67及49kD的特异性IgM带是诊断脑囊虫病人最特异的指征。37kD的多肽抗原只被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性IgA所识别。用ELIB检测胞囊虫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性IgM及IgA优于ELI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特异性抗体 免疫诊断 ELIB
下载PDF
二倍体型及三倍体型卫氏并殖吸虫的DNA重复顺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恩荣 郑韧坚 Cain GD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6-49,共4页
从东北地区获得两类型卫氏并殖吸虫,提取其基因组DNA。用5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观察两类型成虫基因组DNA的酶切片段。又用Southern印渍技术对两类型7种酶消化物的结果做了比较。显示两类型Bam HI、Hind Ⅲ及Eco RI的酶... 从东北地区获得两类型卫氏并殖吸虫,提取其基因组DNA。用5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观察两类型成虫基因组DNA的酶切片段。又用Southern印渍技术对两类型7种酶消化物的结果做了比较。显示两类型Bam HI、Hind Ⅲ及Eco RI的酶切结果基本相同,但Pst Ⅰ、DdeⅠ、HaeⅢ及HpaⅡ的结果却显示两类型的DNA重复顺序有明显差别。此结果在单个虫体DNA的杂交技术检测中也得到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殖吸虫 基因组 DNA 染色体
下载PDF
卫氏並殖吸虫各发育阶段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肺吸虫病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恩荣 王继春 +1 位作者 马爱新 于秀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03-104,共2页
用两型卫氏并殖吸虫的成虫、童虫及后尾蚴抗原进行肺吸虫病患者及其他吸虫病患者血清的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各种抗原检测同型抗体血清的阳性率为90.9%~100%;检测同种异型抗体血清的阳性率为88.9%~100%。后尾蚴抗原检测同型及... 用两型卫氏并殖吸虫的成虫、童虫及后尾蚴抗原进行肺吸虫病患者及其他吸虫病患者血清的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各种抗原检测同型抗体血清的阳性率为90.9%~100%;检测同种异型抗体血清的阳性率为88.9%~100%。后尾蚴抗原检测同型及异型抗体血清的反应强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殖吸虫 荧光抗体试验 肺吸虫病
下载PDF
档案袋评价在教育实习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恩荣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37,共3页
档案袋评价是质性评价的典范。档案袋评价符合“关注过程”、“强调质性评价”以及“教学与 评价整合”的改革趋势。师范生教育实习适宜于用档案袋评价。
关键词 教育实习 档案袋评价 激励机制 评价目标 教育实践能力
下载PDF
两种染色体类型卫氏并殖吸虫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恩荣 李得垣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6-38,共3页
两种染色体类型卫氏并殖吸虫的比较研究王恩荣,李得垣卫氏并殖吸虫有两种染色体类型的发现(1977、1978日本,1982中国),对存在不同临床表现和限定地理分布、表现一定生物学差异的卫氏并殖吸虫的病原学研究,起到了重要... 两种染色体类型卫氏并殖吸虫的比较研究王恩荣,李得垣卫氏并殖吸虫有两种染色体类型的发现(1977、1978日本,1982中国),对存在不同临床表现和限定地理分布、表现一定生物学差异的卫氏并殖吸虫的病原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与推动作用。而本虫病原学的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殖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 染色体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人巨细胞病毒与冠心病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恩荣 郑晓菲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606-608,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冠心病(CAD)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根据ELISA和PCR法检测120例冠心病患者血清HCMV-IgM及DNA,将患者分为HCMV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清TC、TG、LDL-C、HDL-C及hsCRP,比较其差异并分析与HCMV感染的...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冠心病(CAD)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根据ELISA和PCR法检测120例冠心病患者血清HCMV-IgM及DNA,将患者分为HCMV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清TC、TG、LDL-C、HDL-C及hsCRP,比较其差异并分析与HCMV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71例(59.2%)CAD患者为阳性组,其中AMI 8例(72.7%),心绞痛22例(61.1%),隐匿型CAD 41例(56.2%);49例(40.8%)为阴性组。阳性组患者TC、TG、LDL-C及hsCRP均高于阴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HDL-C两组无显著性差异;HCMV-IgM抗体滴度与LDL-C、hsCRP均呈正相关(r=0.376、0.332,均P<0.05)。结论 HCMV感染严重程度与CAD病情密切相关,并且支持HCMV感染是CA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冠心病 HCMV-IGM HSCRP 相关性
下载PDF
新型可控磁流液阻尼器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恩荣 Su Chunyi Rakheja Subhash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3年第2期35-40,共6页
可控磁流液 (MR)阻尼器具有半主动控制、快恢复、体积小、输入功率低、易安装、安全、可靠、静音、商品化等优点 ,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振动抑制领域广泛研究的热点问题 ,可望取代普通的无源液压阻尼器 ,成为新一代工程振动抑制阻尼器件 ,... 可控磁流液 (MR)阻尼器具有半主动控制、快恢复、体积小、输入功率低、易安装、安全、可靠、静音、商品化等优点 ,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振动抑制领域广泛研究的热点问题 ,可望取代普通的无源液压阻尼器 ,成为新一代工程振动抑制阻尼器件 ,对工程结构性系统减振性能提高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论文重点介绍该智能驱动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主要的性能特点 ,以及描述其阻尼力对相对速度 (f-v)工作特性的滞环非线性模型 ,并结合路面汽车的性能要求 ,对该类滞环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提出了若干研究方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液阻尼器 振动抑制 滞环非线性模型 非线性控制
下载PDF
车辆座椅减振系统中可控磁流液阻尼器的性能测试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恩荣 陈余寿 +1 位作者 Chun-Yi SU Subhash RAKHEJA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03年第6期44-46,54,共4页
半主动可控磁流液阻尼器是国际上新近研发的新一代智能振动抑制驱动器件,本文主要介绍对其进行性能测试研究的MTS实验系统及有关研究成果。该实验系统由液压反馈激振器、数据采集和处理计算机单元、传感器等软硬件组成,能实时在线显示... 半主动可控磁流液阻尼器是国际上新近研发的新一代智能振动抑制驱动器件,本文主要介绍对其进行性能测试研究的MTS实验系统及有关研究成果。该实验系统由液压反馈激振器、数据采集和处理计算机单元、传感器等软硬件组成,能实时在线显示阻尼器运动的相对位移、速度和所产生的阻尼力等时间响应信号,以及表征阻尼器基本特性的阻尼力对相对速度关系曲线。实验结果表明该智能驱动器件表现出典型的滞回非线性特性,并通过对大范围控制电流和大范围频率和幅度单谐波信号激励下的实验数据的分析,系统地描述了该新一代半主动可控智能驱动器件的主要性能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座椅 减振系统 可控磁流液阻尼器 性能测试 智能振动驱动器件
下载PDF
TIMI危险积分与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恩荣 杨文灿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TIMI危险积分与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入选70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对其进行TIMI危险评分积分,并进行危险分层,采用荧光免疫法测定血浆NT-ProBN...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TIMI危险积分与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入选70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对其进行TIMI危险评分积分,并进行危险分层,采用荧光免疫法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分析其与TIMI危险积分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浆NT-ProBNP水平与TIMI危险积分呈正相关(r=0.71,P<0.05);随着TIMI危险积分评分值增加,血浆NT-ProBNP水平亦逐渐升高,随访期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增多(P<0.05)。结论 TIMI危险积分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并与NSTEACS预后有关,能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TIMI危险积分 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下载PDF
活血化瘀法治疗眼底出血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恩荣 邢玉琴 +1 位作者 孙淑芬 刘英伟 《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 1995年第1期45-46,共2页
活血化瘀法治疗眼底出血吉林省松原市中心医院眼科(131200)王恩荣,邢玉琴,孙淑芬,刘英伟我科自1982年始,采用活血化瘀法自拟方治疗眼底出血44例47眼,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44例47眼,男31例,女1... 活血化瘀法治疗眼底出血吉林省松原市中心医院眼科(131200)王恩荣,邢玉琴,孙淑芬,刘英伟我科自1982年始,采用活血化瘀法自拟方治疗眼底出血44例47眼,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44例47眼,男31例,女13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18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出血 活血祛瘀 治疗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由对称型MR阻尼器产生不对称滞环F-V特性的描述(英文)
18
作者 王恩荣 王皖君 +2 位作者 王惠 RakhejaSubhash SuChunyi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8年第1期1-6,共6页
为实现磁流变阻尼器驱动的智能车辆悬架设计,在大范围驱动电流和谐波激励条件(频率和幅度)下,对一MR阻尼器进行了大量的阻尼力速度(f-v)特性测试实验研究.应用提出的不对称阻尼力产生(ADFG)算法,由该对称型阻尼器产生不对称的延伸和压... 为实现磁流变阻尼器驱动的智能车辆悬架设计,在大范围驱动电流和谐波激励条件(频率和幅度)下,对一MR阻尼器进行了大量的阻尼力速度(f-v)特性测试实验研究.应用提出的不对称阻尼力产生(ADFG)算法,由该对称型阻尼器产生不对称的延伸和压缩阻尼力,并应用提出的通用模型来描述对称和不对称滞环f-v特性.测试数据用来对模型参数进行辨识,并将模型计算结果与测试数据进行比较来验证所提模型的正确性.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测试数据在任意的激励条件和控制电流下均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因此证明所提出的ADFG算法可作为一基本的控制算法来实现从对称型MR阻尼器设计产生不对称f-v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阻尼器 不对称阻尼 硬件在环测试 模型
下载PDF
磁流变阻尼器驱动的智能车辆悬挂控制及实验
19
作者 王恩荣 汪自虎 +1 位作者 苏春翌 Rakheja Subhash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7年第1期1-7,共7页
针对由新型的磁流变阻尼器驱动的智能车辆悬挂设计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天棚阻尼律实现不对称阻尼特性的半主动控制方案,能有效地抑制驱动电流的“开-关”冲击特性和磁流变阻尼器滞环特性产生的不良影响.将该控制器与四分之一车辆模型相... 针对由新型的磁流变阻尼器驱动的智能车辆悬挂设计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天棚阻尼律实现不对称阻尼特性的半主动控制方案,能有效地抑制驱动电流的“开-关”冲击特性和磁流变阻尼器滞环特性产生的不良影响.将该控制器与四分之一车辆模型相结合,在变幅度谐波、平滑脉冲和随机信号激励下,对该半主动控制器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并通过设计的硬件在环测试系统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智能车辆悬挂设计能理想地实现车辆驾乘舒适性、与路面可靠接触、悬挂空间等多目标悬挂性能,以及对簧载质量变化的鲁棒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阻尼器 半主动控制 车辆悬挂 硬件在环仿真测试
下载PDF
不对称磁流液阻尼器在汽车减振中的半主动控制(英文)
20
作者 王恩荣 马晓青 +1 位作者 萨巴契.喏凯甲 苏春翌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3年第3期1-7,共7页
根据作者新近提出的一种通用不对称滞环特性模型 ,本文对磁流液 (MR)阻尼器在汽车减振应用进行了半主动控制研究 .将所提出的MR阻尼器不对称滞环模型应用在二自由度“四分之一”汽车模型 ,并用“空挂”控制律来实现对MR阻尼器阻尼力的... 根据作者新近提出的一种通用不对称滞环特性模型 ,本文对磁流液 (MR)阻尼器在汽车减振应用进行了半主动控制研究 .将所提出的MR阻尼器不对称滞环模型应用在二自由度“四分之一”汽车模型 ,并用“空挂”控制律来实现对MR阻尼器阻尼力的自动调节 .仿真结果验证了阻尼力不对称性和滞环特性对汽车悬挂性能的影响 ,且表明所设计的半主动非线性控制器的复杂性大大减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液阻尼器 不对称滞环模型 半主动控制 “四分之一”汽车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