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9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姚菁 宋二崇 王慧娟 韩祥翠作品
1
作者 姚菁 宋二崇 +1 位作者 王慧娟 韩祥翠 《美术教育研究》 2012年第4期161-162,共2页
关键词 韩祥 王慧娟
下载PDF
王慧娟/水彩
2
作者 王慧娟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I0007-I0007,共1页
下载PDF
芍药根茎形成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和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3
作者 王慧娟 王二强 +6 位作者 符真珠 李艳敏 王晓晖 袁欣 高杰 王利民 张和臣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4,共7页
为了明确芍药根茎形成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和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趋势,以芍药实生苗为试验材料,观测根茎初始形成和膨大发育期的形态变化,并对其内源激素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茎的形成和发育可划分为4个时期,分别为... 为了明确芍药根茎形成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和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趋势,以芍药实生苗为试验材料,观测根茎初始形成和膨大发育期的形态变化,并对其内源激素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茎的形成和发育可划分为4个时期,分别为营养生长期(Ⅰ)、根茎转换期(Ⅱ)、膨大期(Ⅲ)、膨大后期(Ⅳ)。根茎形成发育前期差异激素较多,其中,根茎转换期(Ⅱ)ABA和GA3含量急剧升高,达到峰值,分别为94.96、541.53 ng/g,随后显著下降,表明二者共同调节了根茎的初始形成。生长素类和细胞分裂素类在根茎转换期(Ⅱ)和膨大期(Ⅲ)表达量较高,对根茎的发育和膨大起主导作用。葡萄糖和果糖等还原糖含量在根茎转换期(Ⅱ)显著下降后保持在较低水平,蔗糖和淀粉含量则随根茎的形成和发育呈逐渐上升趋势,是根茎储存和积累的主要碳水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根茎 内源激素 碳水化合物
下载PDF
芪归增乳汤联合耳穴贴压用于产后缺乳效果观察
4
作者 王慧娟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4期632-634,共3页
目的:观察芪归增乳汤联合耳穴贴压用于产后缺乳的效果。方法:14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两组均用耳穴贴压,观察组加用芪归增乳汤。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乳汁涩少、食欲不振、... 目的:观察芪归增乳汤联合耳穴贴压用于产后缺乳的效果。方法:14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两组均用耳穴贴压,观察组加用芪归增乳汤。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乳汁涩少、食欲不振、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乳房充盈程度低于对照组而24h泌乳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清PRL高于对照组而血清P、E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乳汁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归增乳汤及耳穴贴压用于产后缺乳可改善症状,缓解乳房充盈程度,增加泌乳量,调节血清激素水平,提高乳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缺乳 芪归增乳汤 耳穴贴压
下载PDF
论资产为本社区发展模式的四种取向
5
作者 王慧娟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年第1期28-35,共8页
资产为本社区发展模式已成为一个被广泛认同的社区发展实践模式。通过梳理现有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发现,学界已经形成了理解资产为本社区发展实践模式的四种取向:资产建设取向、权利取向、社区驱动取向和优势取向。不同的理论和实践取向将... 资产为本社区发展模式已成为一个被广泛认同的社区发展实践模式。通过梳理现有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发现,学界已经形成了理解资产为本社区发展实践模式的四种取向:资产建设取向、权利取向、社区驱动取向和优势取向。不同的理论和实践取向将产生不同的社区发展思路和方向。在后扶贫时代以及乡村振兴背景下,资产为本社区发展模式给予当下的反贫困和乡村振兴工作四点重要启示:看待乡村和贫困农户的视角要实现从问题取向到优势视角的转变;尝试探索金融方法在反贫困中的创新性运用;培育乡村和贫困人群的主体性;积极推动农村、农民的组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为本 社区发展 实践取向 乡村振兴 后扶贫时代
下载PDF
基于Nrf2/HO-1通路探讨藏红花素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大鼠的影响及机制
6
作者 王超慧 赵萍 +4 位作者 王慧娟 薛靖 曹妍 霍会永 李军涛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3期528-533,560,共7页
目的研究藏红花素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vertigo,PCIV)大鼠的影响,并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rf2/HO-1)通路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假手术组、... 目的研究藏红花素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vertigo,PCIV)大鼠的影响,并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rf2/HO-1)通路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藏红花素(60 mg/kg)组、ML385(Nrf2抑制剂,30 mg/kg)组和藏红花素(60 mg/kg)+ML385(30 mg/kg)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4组通过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和右侧锁骨下动脉构建PCIV动物模型。各组分别1次/d连续治疗1周后,通过电刺激逃避实验考察大鼠眩晕症状程度,检测前庭神经核血流量、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参数[聚集指数(Erythrocyte aggregation index,EAI)、红细胞刚性指数(Index of rigidity of erythrocyte,IR)、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脑组织乳酸(Lactic acid,Lac)、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胞浆NF-κB p65、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藏红花素组电刺激逃避潜伏期缩短,前庭神经核血流量升高,全血黏度、血浆黏度、EAI、IR、HCT、ESR降低;脑组织结构疏松,神经元数量减少,空泡变性、胞核偏移、核膜边界不清等病理变化明显改善;脑组织Lac、LDH、IL-1β、IL-6、TNF-α、MDA含量降低,SOD、CAT活性升高,Nrf2、HO-1表达量升高,胞核NF-κB p65表达量和胞核NF-κB p65/胞浆NF-κB p65比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L385作用与藏红花素相反,ML385组眩晕症状及其他检测指标变化较模型组更加严重。ML385可明显逆转藏红花素对PCIV大鼠眩晕症状、前庭神经核血流量的改善作用及Nrf2、HO-1、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等其他指标的调控作用。结论藏红花素可改善PCIV大鼠眩晕症状和前庭神经核血流量,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减轻脑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通路、抑制NF-κB核转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红花素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前庭血流量 Nrf2/HO-1通路 NF-κB
下载PDF
郁金香素A拼接双螺环恶嗪啉-氧化吲哚的合成
7
作者 任娜 石庆辉 +3 位作者 王慧娟 姜维艳 刘雄利 邓国栋 《合成化学》 CAS 2024年第2期101-107,共7页
开发一种有效而直接的方法提高螺环氧化吲哚的结构多样性,对于进一步进行生物测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以靛红、脯氨酸和郁金香素A为起始原料,通过[3+2]环加成反应,N-氧化反应和分子内1,2-迁移和扩环反应,得到8个新型目标产物郁金香素A... 开发一种有效而直接的方法提高螺环氧化吲哚的结构多样性,对于进一步进行生物测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以靛红、脯氨酸和郁金香素A为起始原料,通过[3+2]环加成反应,N-氧化反应和分子内1,2-迁移和扩环反应,得到8个新型目标产物郁金香素A拼接恶嗪啉双螺环氧化吲哚(4a~4h),总产率为50%~62%,dr>20∶1,产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ESI-TOF)表征,化合物4g的相对构型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了进一步确定。化合物4g属Monoclinic晶系,P 21/n空间群。反应机理表明:靛红和脯氨酸先与郁金香素A发生[3+2]环加成反应,生成环加成中间体3;中间体3中的氮原子在氧化剂间氯过氧苯甲酸的作用下发生N-氧化反应,得到不稳定的中间体3′;中间体3′再发生分子内1,2-迁移和扩环反应,得到目标产物4。结果表明:该类新型拼接衍生物4可为生物活性测试提供新化合物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金香素A 恶嗪啉 螺环氧化吲哚 [3+2]环加成反应 N-氧化反应
下载PDF
新型去氢木香内酯/郁金香素A拼接螺环氧化吲哚的合成及其抗白血病活性
8
作者 任娜 石庆辉 +3 位作者 姜维艳 王慧娟 刘雄利 邓国栋 《合成化学》 CAS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开发天然产物优势骨架的多样性衍生物库是天然有机化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脯氨酸、靛红和去氢木香内酯/郁金香素A为起始原料,通过[3+2]环加成反应,N-氧化反应和分子内1,2-迁移导致的扩环反应,得到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目标产物去... 开发天然产物优势骨架的多样性衍生物库是天然有机化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脯氨酸、靛红和去氢木香内酯/郁金香素A为起始原料,通过[3+2]环加成反应,N-氧化反应和分子内1,2-迁移导致的扩环反应,得到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目标产物去氢木香内酯/郁金香素A拼接螺环氧化吲哚(4a~4h),总产率43%~63%,dr值>20∶1,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ESI-TOF)表征,化合物4e的相对构型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进一步进行了确定。采用MTT法研究了(4a~4h)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去氢木香内酯拼接螺环氧化吲哚(4b,4c)和郁金香素A拼接螺环氧化吲哚(4f,4g)对K562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氢木香内酯 郁金香素A 螺环氧化吲哚 N-氧化反应 [3+2]环加成反应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慧娟 霍会永 +3 位作者 刘运平 李军涛 王超慧 赵萍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89-91,95,共4页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确诊并接受治疗的92例AI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确诊并接受治疗的92例AI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脑血管峰流速(Vmax)、平均流速(Vmean)、搏动指数(PI)]、卒中相关因子[N末端脑钠肽(NT-proBNP)、同型半胱氨酸(Hcy)、降钙素原(PCT)]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临床疗效显著升高(P<0.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ADL评分、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Vmax、Vmean、PI、NT-proBNP、Hcy、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PI、NT-proBNP、Hcy、PCT显著低于治疗前,ADL评分、Vmax、Vmean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NIHSS评分、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PI、NT-proBNP、Hcy、PCT显著降低,ADL评分、Vmax、Vmean显著升高(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治疗AIS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脑组织血液灌注量,并降低卒中相关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阿替普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罗沙司他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慧娟 桑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8期1478-1481,共4页
目的 观察罗沙司他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56例肾性贫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接受EPO治疗,研究组接受罗沙司他治疗... 目的 观察罗沙司他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56例肾性贫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接受EPO治疗,研究组接受罗沙司他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贫血指标[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计数(RBC)]、铁代谢指标[血清铁蛋白(SF)、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Hb、Hct、R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b、Hct、RB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SF、TIBC、TSA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F、TIBC、TSA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EPO相比,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效果较好,可减轻机体炎症,改善贫血指标和铁代谢指标,且治疗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贫血 罗沙司他 促红细胞生成素
下载PDF
复方红豆杉胶囊维持治疗气虚痰瘀证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
11
作者 王学谦 张英 +14 位作者 董军 王维 焦智民 张勇 蒋益兰 杨祖贻 薛文翰 王慧娟 都振利 王新杰 李润浦 孙红梅 曹晓红 张美英 侯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631-1637,共7页
目的:探讨复方红豆杉胶囊维持治疗气虚痰瘀证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一线化疗4~6周期后疗效评价疾病稳定以上进入维持治疗阶段患者... 目的:探讨复方红豆杉胶囊维持治疗气虚痰瘀证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一线化疗4~6周期后疗效评价疾病稳定以上进入维持治疗阶段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160例,对照组109例。对照组根据鳞癌和非鳞癌分别给予吉西他滨和培美曲塞单药化疗维持治疗,治疗组给予复方红豆杉胶囊维持治疗。均以21天为1个疗程,两组干预至少2个疗程,每周期进行生活质量评价,每2疗程进行影像学疗效评价。比较两组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time,PFS)、生活质量,同时进行药物安全性评价。结果:269例入组患者中,246例患者出现PFS终点事件(91.45%),其中治疗组145例,中位PFS为106天,对照组101例,中位PFS为120天,两组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美国肺癌生存质量量表(FACT-L4.0版)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中视觉模拟量表(EQ-5D-VAS)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两种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均提示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存在优势(P<0.05)。治疗期间两组共有19例患者出现ADR,治疗组7例(占治疗组人数4.38%),对照组12例(占对照组人数11.01%),ADR发生率在治疗组中更低,尤其表现在骨髓抑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结论:在延长PFS方面,复方红豆杉胶囊维持治疗气虚痰瘀证晚期NSCLC的疗效非劣于现代医学单药维持化疗,且在高生活质量、低不良反应方面,复方红豆杉胶囊更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红豆杉胶囊 非小细胞肺癌 维持治疗 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 生活质量 队列研究
下载PDF
头孢曲松相关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
12
作者 王慧娟 叶伟峰 +1 位作者 杨巨飞 缪静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I0001-I0002,共2页
头孢曲松为第三代半合成头孢菌素,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都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半衰期8 h,血脑屏障通透性较好[1],临床应用广泛,尤其是儿科,其导致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罕见。我院近期发生了1例小儿应用头孢曲松钠导致自身免疫性溶血... 头孢曲松为第三代半合成头孢菌素,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都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半衰期8 h,血脑屏障通透性较好[1],临床应用广泛,尤其是儿科,其导致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罕见。我院近期发生了1例小儿应用头孢曲松钠导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现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的警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半合成头孢菌素 血脑屏障通透性 革兰阳性菌 临床医师 头孢曲松 临床应用 第三代
下载PDF
高等院校科研平台在研究生立体培养中的作用
13
作者 王慧娟 彭礼军 刘雄利 《科教导刊》 2023年第19期1-3,共3页
高等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研究生作为高素质人才的代表,高校科研平台已经成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载体,为科研育人和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提供了重要场所。文章介绍了高校科研平台的现状和人才培养情况,阐述了科研平台... 高等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研究生作为高素质人才的代表,高校科研平台已经成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载体,为科研育人和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提供了重要场所。文章介绍了高校科研平台的现状和人才培养情况,阐述了科研平台对研究生立体培养的意义,探究了高校科研平台对研究生立体培养的作用。高等院校应加强科研平台的建设与管理,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实践活动,以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平台 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 研究生培育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多奈哌齐联合丁苯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研究
14
作者 王慧娟 叶端玲 +1 位作者 许云腾 许文勇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564-569,共6页
目的研究多奈哌齐联合丁苯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疗效与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利用疾病及药物数据库中获取AD和丁苯酞、多奈哌齐的作用靶点,将其导入到STRING11.0数据库中,得到潜在作用靶点的PPI网络图,并结合Cytosc... 目的研究多奈哌齐联合丁苯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疗效与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利用疾病及药物数据库中获取AD和丁苯酞、多奈哌齐的作用靶点,将其导入到STRING11.0数据库中,得到潜在作用靶点的PPI网络图,并结合Cytoscape3.8.1软件和cytoHubba插件筛选排名前10的核心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深入研究多奈哌齐联合丁苯酞在治疗AD中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共获得联合药物靶点249个;1236个疾病基因靶点,获得77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排名前10的Hub基因为IL1B、PTGS2、STAT3、EGFR、MMP9、CCL2、IGF1、GSK3B、JAK2、ICAM1。GO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这些靶点主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调节受体活性,改善神经信号传递、调节酶活性、保护血脑屏障、逆转突触可塑性、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等多种途径来达到协同多奈哌齐有效治疗AD。结论多奈哌齐联合丁苯酞有效治疗AD的主要机制包括协同作用以及通过更多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来实现抗炎、抗氧化应激、改善血管储备功能、抑制细胞凋亡等多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丁苯酞 多奈哌齐 网络药理学 药物靶点 疾病基因靶点 潜在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主观认知下降转归为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现状
15
作者 王慧娟 李霞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414-417,共4页
A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能阻止或逆转其病情进展。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近年来被认为是AD的临床前期症状。本文简要综述了SCD人群的不同转归结局,并从神经心理评估、人口... A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能阻止或逆转其病情进展。主观认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近年来被认为是AD的临床前期症状。本文简要综述了SCD人群的不同转归结局,并从神经心理评估、人口学、影像学和生物标记物等方面归纳总结了SCD转归为AD的高风险因素,期望临床工作者关注SCD人群,早期识别风险因素,以延缓病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认知下降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预后
下载PDF
和田市空气质量特征及潜在健康效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娜 塔依尔江·艾山 +2 位作者 玉米提·哈力克 王慧娟 买尔哈巴·吾买尔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9-357,共9页
利用和田市2016—2021年的空气质量历史数据,分析PM_(2.5)、PM_(10)、SO_(2)、NO_(2)、CO、O_(3)-8H等空气污染物浓度和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探讨空气质量与潜在人体健康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2016... 利用和田市2016—2021年的空气质量历史数据,分析PM_(2.5)、PM_(10)、SO_(2)、NO_(2)、CO、O_(3)-8H等空气污染物浓度和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探讨空气质量与潜在人体健康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2016—2021年和田市两个空气污染监测点O_(3)-8H浓度呈倒“U”型变化趋势,其余各污染物浓度则呈“U”型曲线分布特征;PM_(2.5)和PM_(10)是全年的主要污染物,其浓度在春季相对较高,SO_(2)、NO_(2)浓度在秋冬季相对较高,CO浓度则在冬季达到最高,O_(3)-8H浓度在夏季相对较高;2016—2021年PM_(2.5)浓度有所下降,PM_(10)浓度有所上升,SO_(2)浓度有所下降,空气质量总体未明显改善;和田市空气质量指数AQI值高于国家二级水平,空气质量全年以轻度污染为主,空气质量处于“不健康”状态时期远高于“健康”状态时期,对居民身心健康潜在危害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细颗粒污染物 空气质量指数 健康效应 和田市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近地表沙尘通量及粒度特征
17
作者 王慧娟 塔依尔江·艾山 +2 位作者 玉米提·哈力克 王娜 买尔哈巴·吾买尔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22,33,共8页
[目的]分析主导风向下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断面天然胡杨河岸林迎风面和背风面的沙尘输沙量及粒度特征,为该区天然河岸林防风固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BSNE梯度集沙仪采集两个迎风面样地(Y_(1),Y_(2))和两个背风面样地(B_(1),B_(2))... [目的]分析主导风向下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断面天然胡杨河岸林迎风面和背风面的沙尘输沙量及粒度特征,为该区天然河岸林防风固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BSNE梯度集沙仪采集两个迎风面样地(Y_(1),Y_(2))和两个背风面样地(B_(1),B_(2))近地表10,30,50,100和150 cm这5个高度的沉积物,再由Microtrac S3500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测定沙样粒度特征。[结果]①4个样地沙尘水平通量皆遵循幂函数或指数函数分布,总输沙量呈现:Y_(1)>Y_(2)>B_(1)>B_(2),各样地随着离地表高度的增加输沙量呈减少趋势。②背风面相较于迎风面输沙量降幅在35%~80%之间,说明塔里木河下游天然胡杨河岸林具有较显著的防风固沙效益。③各高度沙粒平均粒径为80~93μm,以极细沙为主,粒径频率曲线呈单峰分布,沙尘组成简单,以局地沙源为主。[结论]研究区天然胡杨河岸林背风面输沙量低于迎风面、平均粒径小于迎风面、分选性优于迎风面、峰态窄于迎风面、偏度稍小于迎风面。因此胡杨河岸林防风固沙效益较显著,可作为减少研究区风沙天气危害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沙通量 粒度特征 防风效益 荒漠河岸林 塔里木河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EDIL3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8
作者 王慧娟 郭炳轩 +5 位作者 宋树言 李杨杨 者湘漪 李洪涛 李冬妹 潘泽民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3-99,共7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样重复序列和盘状蛋白I样结构域3(EDIL3基因)在宫颈癌中表达及其对宫颈癌细胞SiHa、HeLa迁移的作用。方法运用GEPIA、UALCAN、OncoLnc数据库分析EDIL3基因mRN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预...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样重复序列和盘状蛋白I样结构域3(EDIL3基因)在宫颈癌中表达及其对宫颈癌细胞SiHa、HeLa迁移的作用。方法运用GEPIA、UALCAN、OncoLnc数据库分析EDIL3基因mRN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预后的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qRT-PCR分别检测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EDIL3蛋白及EDIL3基因mRNA表达水平;构建EDIL3-pcDNA3.1过表达质粒,转染分为实验组(转染过表达EDIL3-pcDNA3.1质粒)和对照组NC(转染空质粒),transwell实验检测宫颈癌细胞SiHa、HeLa的迁移。结果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显示EDIL3基因mRNA在宫颈癌组织中低表达并且存在启动子高甲基化(P<0.05),在宫颈癌不同分期中EDIL3基因的表达无差异(P>0.05),EDIL3高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qRT-PCR与数据库分析结果一致,在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EDIL3基因均低表达(P<0.05),且其表达水平与HPV感染无明显相关性(P>0.05);Transwell实验显示过表达EDIL3后增强宫颈癌细胞SiHa、HeLa的迁移能力(P<0.05)。结论EDIL3基因在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低表达并不受HPV感染的影响,而EDIL3高表达影响患者预后且促进宫颈癌细胞SiHa、HeLa的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EDIL3基因 HPV 迁移
下载PDF
植物花瓣呈色机理及花色分子育种
19
作者 张和臣 袁欣 +6 位作者 高杰 王校晨 王慧娟 李艳敏 王利民 符真珠 李保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31,共9页
植物花瓣呈色的主要化学物质包括类黄酮/花青素苷、类胡萝卜素和甜菜色素。其中类黄酮/花青素苷是分布最广泛的色素,决定大多数植物花瓣的呈色;类胡萝卜素在一些植物黄色至橙红色花瓣中起着作用;而甜菜色素主要存在于石竹目植物,包含甜... 植物花瓣呈色的主要化学物质包括类黄酮/花青素苷、类胡萝卜素和甜菜色素。其中类黄酮/花青素苷是分布最广泛的色素,决定大多数植物花瓣的呈色;类胡萝卜素在一些植物黄色至橙红色花瓣中起着作用;而甜菜色素主要存在于石竹目植物,包含甜菜红素和甜菜黄素。目前,关于色素生物合成的分子网络已被解析,主要由一系列结构基因控制;一些与色素合成相关的调控因子在很多植物中被鉴定发现。另外,基于外源基因表达或内源基因编辑的分子育种在一些观赏植物的花色改良中被成功应用。本文系统性总结了植物中3种类型色素合成的分子基础、调控机制及分子育种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植物色素合成分子调控网络的认识,并以期为今后开展花色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色 类黄酮 类胡萝卜素 甜菜色素 分子机制
下载PDF
根土空间与种植密度互作对藜麦根系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20
作者 王丹 张永清 +4 位作者 张萌 梁萍 合佳敏 严翻翻 王慧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79-86,共8页
根系空间分布影响作物地下部和地上部生长发育能力,合理的根系空间配置及种植密度能有效提高藜麦产量,为藜麦合理高效的生态调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藜麦品种陇藜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根管土柱(用直径20 cm的PVC管裁成高60 cm的H1和高40... 根系空间分布影响作物地下部和地上部生长发育能力,合理的根系空间配置及种植密度能有效提高藜麦产量,为藜麦合理高效的生态调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藜麦品种陇藜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根管土柱(用直径20 cm的PVC管裁成高60 cm的H1和高40 cm的H2)栽培法,设置4个种植密度(D2,2株/管;D3,3株/管;D4,4株/管;D5,5株/管),共8个处理,分别于藜麦灌浆期测定根系分布构型、生物量及生理指标等,并于成熟期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无论种植密度如何,较大的根土空间均能显著促进藜麦生长,与H2处理相比,H1处理的根长、根系干物质量、根系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指标分别平均增加63.86%、50.42%、9.83%、13.24%和6.34%;相同根土空间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对藜麦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加大,表现为随密度的增加,以上各指标下降幅度加大,而根冠比、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相反趋势;产量则随着种植密度的递增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根土空间H1条件下,在种植密度为D4时达到最大值,而H2条件下在D3处理时达到最大值,本试验中,H1D4处理的产量达到峰值,相比于H2D3处理,单位产量平均增加了13.20%,根系单位贡献率最高,能最大程度减少根系冗余,有效提高藜麦单位面积经济收益。根土空间与种植密度互作显著影响藜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密度胁迫下,增加根土空间可促进藜麦根系生长,当根土空间较小时,可通过减小种植密度缓解藜麦生长压力,达到单位增产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根土空间 种植密度 根系冗余 生理特性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