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次发现一种双斑长跗萤叶甲寄生蜂——冈田长柄茧蜂
1
作者 何灿 王振营 +1 位作者 张永军 张天涛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9-234,共6页
近年来,双斑长跗萤叶甲数量逐年上升,其分布广泛,寄主多样,危害严重,成为玉米、大豆等作物上的重要害虫。笔者于2022年7-9月在吉林公主岭田间采集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时,在其体内发现了一种寄生蜂。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冈田长... 近年来,双斑长跗萤叶甲数量逐年上升,其分布广泛,寄主多样,危害严重,成为玉米、大豆等作物上的重要害虫。笔者于2022年7-9月在吉林公主岭田间采集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时,在其体内发现了一种寄生蜂。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冈田长柄茧蜂Streblocera (Eutanycerus) okadai Watanabe(茧蜂科Braconidae长柄茧蜂属Streblocera亮角茧蜂亚属Eutanycerus),基于CO I基因的分子进化树结果显示与长柄茧蜂属寄生蜂聚为一类。截至目前,国内外未有双斑长跗萤叶甲寄生性天敌报道。本研究填补了双斑长跗萤叶甲寄生蜂生防资源的空白,也为该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蜂 冈田长柄茧蜂 双斑长跗萤叶甲 形态特征
下载PDF
莱氏绿僵菌Mr006鉴定及对草地贪夜蛾致病力
2
作者 胡飞 徐婷婷 +7 位作者 彭辉 胡本进 苏贤岩 毕思佳 吴振晨 朱克旭 徐丽娜 王振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收集草地贪夜蛾致病性莱氏绿僵菌,丰富昆虫病原真菌资源,为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生防制剂开发提供依据。采用形态学和ITS-r 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菌株Mr006进行了鉴定,以浸渍法生物测定了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和蛹的致病力,并进行... 收集草地贪夜蛾致病性莱氏绿僵菌,丰富昆虫病原真菌资源,为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生防制剂开发提供依据。采用形态学和ITS-r 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菌株Mr006进行了鉴定,以浸渍法生物测定了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和蛹的致病力,并进行了田间应用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分离的Mr006菌株鉴定为莱氏绿僵菌;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幼虫、蛹均有致病力,用孢子浓度为1×10^(7)孢子/mL接种后,1~5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16%、88.38%、70.71%、53.03%和22.73%,蛹的校正死亡率为76.26%;对草地贪夜蛾1~5龄幼虫和蛹的LC50分别为3.55×10^(4)、8.23×10^(4)、3.63×106、4.16×10^(7)、4.23×10^(8)和2.57×10^(5)孢子/mL;用孢子浓度为1×10^(8)孢子/mL接种后,1~5龄幼虫和蛹的LT50值分别缩短至3.47、3.94、4.90、6.73、9.01 d和4.02 d。田间喷施莱氏绿僵菌Mr006分生孢子悬浮液后20 d,对草地贪夜蛾田间防治效果可达64%以上,持效性较好。莱氏绿僵菌Mr006对草地贪夜蛾致病力强,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氏绿僵菌 鉴定 草地贪夜蛾 致病力 防治效果
下载PDF
PDMS系列助剂对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增效作用
3
作者 胡飞 徐丽娜 +9 位作者 胡本进 徐婷婷 毕思佳 吴振晨 吴艳 李桂萍 陈永田 王年安 苏贤岩 王振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310,315,共8页
本研究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助剂润湿铺展性能和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研究了自研“PDMS”系列助剂(PDMS-01、PDMS-02、PDMS-03、PDMS-04)对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PDMS系列助剂均可提高10%甲维... 本研究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助剂润湿铺展性能和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研究了自研“PDMS”系列助剂(PDMS-01、PDMS-02、PDMS-03、PDMS-04)对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PDMS系列助剂均可提高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的毒力;7.5~17.5 g/L处理药液中添加助剂PDMS-01,药液润湿时间降低172.84~176.59 s,药液表面张力降低15.26~16.28 mN/m,玉米叶片正、背面静态接触角分别降低13.39°~24.12°和12.02°~27.56°;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减量30%(21 g/667m^(2))并添加PDMS-01后,无人机施药对草地贪夜蛾的3 d和14 d田间防效分别可达76.62%和82.36%,与未减量处理(30 g/667m^(2))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与添加KQ-103、凯耀高航处理差异也不显著。助剂PDMS-01可显著改善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药液的润湿铺展性能,减少药剂用量30%对草地贪夜蛾仍有较高防效,且速效性和持效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剂PDMS 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毒力测定 润湿性能 草地贪夜蛾
下载PDF
抽水蓄能机组水泵断电工况反转特性研究
4
作者 王振营 孔凡瑞 凌祖光 《红水河》 2023年第5期103-106,111,共5页
在抽水蓄能机组的水力过渡过程中,水泵紧急断电工况的过渡过程品质至关重要。关于水泵断电时是否会出现反转,反转是否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行业内至今未达成共识。为探究引起水泵反转的主要因素,笔者运用有压瞬变流理论,分析了导叶关... 在抽水蓄能机组的水力过渡过程中,水泵紧急断电工况的过渡过程品质至关重要。关于水泵断电时是否会出现反转,反转是否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行业内至今未达成共识。为探究引起水泵反转的主要因素,笔者运用有压瞬变流理论,分析了导叶关闭规律、0°开度力矩特性及管道特性对水泵反转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段折线关闭规律可以较好地规避水泵反转现象的发生;0°开度力矩特性对水泵反转影响不大;不同的管道特性参数对反转转速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现象 水泵断电 过渡过程 抽水蓄能机组
下载PDF
空间用高导热柔性石墨烯膜冷链性能研究
5
作者 周吉 王振营 +2 位作者 吕玮东 刘英军 张彦虎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2,共7页
超柔性高导热冷链研究在空间载荷的红外焦平面制冷、活动性高效传热和均温热管理领域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和战略意义。提出一种新型石墨烯膜冷链构型,并对其开展热力协同设计和性能试验研究。系统地探究了冷链长度、搭接长度、端头立柱... 超柔性高导热冷链研究在空间载荷的红外焦平面制冷、活动性高效传热和均温热管理领域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和战略意义。提出一种新型石墨烯膜冷链构型,并对其开展热力协同设计和性能试验研究。系统地探究了冷链长度、搭接长度、端头立柱尺寸及数量等对导热带热传递的影响,同时验证了冷链长度、厚度和宽度分别对其振动传递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焊料填充对于冷链热导率的提升有着显著的影响。增加搭接长度、端头立柱数量和直径均能有效提高冷链热导率,而减小厚度、增加宽度和宽厚比均会增加冷链端部响应幅值。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兼具高柔性和高导热性的新一代冷链的选型与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制冷 冷链 高导热 热阻
下载PDF
水泵水轮机甩负荷工况导叶关闭规律优化
6
作者 王振营 胡宗邱 李红辉 《机械工程师》 2023年第11期127-128,131,共3页
抽水蓄能机组水力过渡过程特性品质主要体现在水泵水轮机甩负荷工况大波动的控制参数。为了研究导叶关闭规律对水泵水轮机甩负荷工况关键参数的影响,文中采用有压瞬变流理论特征线法,分析了不同关闭规律对甩负荷过程中压力、转速、尾水... 抽水蓄能机组水力过渡过程特性品质主要体现在水泵水轮机甩负荷工况大波动的控制参数。为了研究导叶关闭规律对水泵水轮机甩负荷工况关键参数的影响,文中采用有压瞬变流理论特征线法,分析了不同关闭规律对甩负荷过程中压力、转速、尾水管真空度等参数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过渡过程中的最大转速上升值发生在机组流量较大时导叶一关一拒工况,导叶关闭规律对转速极值的影响不是很敏感;尾水管最低压力发生在相继甩负荷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甩负荷 导叶关闭规律 最大转速 最低压力
下载PDF
Cry类和Vip3Aa类Bt杀虫蛋白对亚洲玉米螟的毒力和增效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小华 王振营 +2 位作者 何康来 解海翠 王月琴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0-315,共6页
筛选对靶标害虫高效的Bt杀虫蛋白、评价蛋白组合对靶标害虫的杀虫作用,对于转基因抗虫新品种的研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人工饲料混合法评价了Cry1Ab、Cry1Fa、Cry1Ca、Cry1Ba、Cry2Aa、Vip3Aa11、Vip3Aa20、Vip3Aa19共8种Bt杀... 筛选对靶标害虫高效的Bt杀虫蛋白、评价蛋白组合对靶标害虫的杀虫作用,对于转基因抗虫新品种的研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人工饲料混合法评价了Cry1Ab、Cry1Fa、Cry1Ca、Cry1Ba、Cry2Aa、Vip3Aa11、Vip3Aa20、Vip3Aa19共8种Bt杀虫蛋白对亚洲玉米螟的毒力;同时评估了Cry1Ab/Vip3Aa19、Cry1Fa/Vip3Aa19混合蛋白对亚洲玉米螟的杀虫作用,筛选出毒力最佳的组合比例。结果表明:Cry1Ab、Cry1Fa、Cry2Aa对亚洲玉米螟的LC 50在0.24~0.72μg/g之间,其中Cry1Ab的毒力最强,显著高于Cry1Fa和Cry2Aa蛋白,Cry1Fa与Cry2Aa毒力无显著性差异。Cry1Ca、Cry1Ba、Vip3Aa11、Vip3Aa20、Vip3Aa19对亚洲玉米螟的LC 50均大于50μg/g。当Cry1Ab/Vip3Aa19、Cry1Fa/Vip3Aa19混合比例为1∶1时,增效作用最强,增效因子分别为3.18和1.58。本研究结果为多价转基因玉米的研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 CRY Vip3Aa 亚洲玉米螟
下载PDF
沉默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OfUGT逆转亚洲玉米螟对Cry1Ie蛋白的抗性
8
作者 林雅玲 何康来 +2 位作者 王振营 尚素琴 张天涛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4-841,共8页
转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基因作物在害虫防治中应用较多,但长期种植转Bt基因作物,靶标害虫不可避免会对杀虫蛋白产生抗性,如何进行抗性治理是当前面临的难题。本研究基于前期转录组分析结果,定量分析了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转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基因作物在害虫防治中应用较多,但长期种植转Bt基因作物,靶标害虫不可避免会对杀虫蛋白产生抗性,如何进行抗性治理是当前面临的难题。本研究基于前期转录组分析结果,定量分析了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Of UGT)在亚洲玉米螟Cry1Ie抗性品系(ACB-IeR)及敏感品系(ACB-Bt S)的表达量,利用RNA干扰技术(RNAi)对ACB-IeR品系Of UGT基因进行沉默,并通过毒力测定试验来检验干扰效果。Of UGT基因在ACB-Ie R三龄幼虫中相对表达量高于ACB-Bt S,并且注射ds UGT后该基因表达量下降。Cry1Ie抗性品系的致死中浓度大于1000.00μg/g,在蛋白浓度为500.00μg/g时,注射ds UGT和ds GFP后的幼虫存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较空白对照组存活率显著降低;在蛋白浓度为1000.00μg/g时,注射ds GFP后的幼虫存活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注射ds UGT后的幼虫存活率较空白对照和注射ds GFP的都显著降低。由结果可以看出RNAi沉默OfUGT基因后可以降低抗性品系亚洲玉米螟对Cry1Ie蛋白的抗性,但对抗性的逆转程度还需要后续更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RNA干扰 Cry1Ie 抗性逆转
下载PDF
特用玉米及其病虫害发生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振营 何康来 +2 位作者 文丽萍 白树雄 周大荣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14,共3页
我国玉米种植结构处于调整阶段 ,随着包括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米、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一系列特用玉米的发展 ,玉米病虫害发生危害规律也将随之发生变化。本文就我国玉米生产的现状、特用玉米发展与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防... 我国玉米种植结构处于调整阶段 ,随着包括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米、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一系列特用玉米的发展 ,玉米病虫害发生危害规律也将随之发生变化。本文就我国玉米生产的现状、特用玉米发展与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用玉米 病虫害 发生规律 防治 发生趋势 中国 高油玉米 优质蛋白玉米 甜玉米 糯玉米
下载PDF
我国研究亚洲玉米螟历史、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49
10
作者 王振营 鲁新 +1 位作者 何康来 周大荣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02-412,共11页
综述了中国亚洲玉米螟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以及近20年来在亚洲玉米螟人工饲养技术、优势种鉴定与分布、生物学和生态学、抗螟品种鉴定与利用、毒理和抗药性、天敌种类和应用、产量损失与经济阈值、预测预报和关键防治技术研究的现状和取... 综述了中国亚洲玉米螟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以及近20年来在亚洲玉米螟人工饲养技术、优势种鉴定与分布、生物学和生态学、抗螟品种鉴定与利用、毒理和抗药性、天敌种类和应用、产量损失与经济阈值、预测预报和关键防治技术研究的现状和取得的进展 ,并提出了“十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大量饲养 预测预报 防治
下载PDF
桃蛀螟在玉米上危害加重原因与控制对策 被引量:60
11
作者 王振营 何康来 +1 位作者 石洁 马嵩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7-69,共3页
近年来桃蛀螟危害玉米趋于严重,本文结合田间调查对其现状进行了评述,分析了危害加重的原因,并提出了控制对策,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桃蛀螟的发生危害规律和防治对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桃蛀螟 玉米 危害 控制对策
下载PDF
新型SMA耗能连梁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振营 毛晨曦 张亮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53-58,共6页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在高层建筑结构中被广泛采用。根据延性抗震设计思想,连梁需在墙肢发生损伤前屈服以承担耗能。然而连梁跨高比较小,失效模式多为剪切破坏、属脆性破坏,耗能能力有限;且较严重的连梁损伤修复困难,影响结构地震...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在高层建筑结构中被广泛采用。根据延性抗震设计思想,连梁需在墙肢发生损伤前屈服以承担耗能。然而连梁跨高比较小,失效模式多为剪切破坏、属脆性破坏,耗能能力有限;且较严重的连梁损伤修复困难,影响结构地震后使用功能的快速恢复。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在钢筋混凝土连梁中安装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简称SMA)阻尼器,改变连梁耗能模式。阻尼器中采用奥氏体SMA材料,地震过程中利用SMA的相变耗散地震能量,地震后由于SMA的超弹性性能,阻尼器变形可自动回复,没有残余变形。通过研究给出SMA阻尼器的关键设计参数,并将SMA阻尼器安装在一栋18层RC框剪结构的各层连梁中,进行阻尼器控制结构地震反应的参数分析,验证阻尼器控制结构地震反应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连梁中设置SMA阻尼器能够有效减小RC框剪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位移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阻尼器 连梁 框架-剪力墙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我国玉米病虫害发生现状、趋势与防控对策 被引量:123
13
作者 王振营 王晓鸣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共11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耕作栽培方式的转变,玉米品种选育加快,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玉米病虫害发生一直呈加重趋势,一些次要病虫害在全国范围或局部地区为害不断加重,上升为主要病虫害,生产上还出现了一些新发病虫害,对玉米...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耕作栽培方式的转变,玉米品种选育加快,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玉米病虫害发生一直呈加重趋势,一些次要病虫害在全国范围或局部地区为害不断加重,上升为主要病虫害,生产上还出现了一些新发病虫害,对玉米安全生产构成了威胁。本文总结了我国玉米重要病虫害的发生现状,并对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目前生产上的重要病虫害如亚洲玉米螟、桃蛀螟、棉铃虫以及黏虫为害加重并将持续发生;土传病害玉米茎腐病、穗腐病等危害将持续加重;风险性叶斑病玉米大斑病、南方锈病等仍在流行,未来不可忽视;还需关注未来危害性具有上升趋势的病虫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病虫害 发生 现状 趋势 防控对策
下载PDF
转Bt基因玉米对甜菜夜蛾幼虫存活和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振营 王冬妍 +3 位作者 王振营 王振营 王振营 丛斌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4-220,共7页
在室内测定了2种转 Cry1Ab 基因的Bt玉米MON810和Bt11不同组织对甜菜夜蛾 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 初孵幼虫以及心叶对4龄幼虫存活和发育的影响, 在田间比较了甜菜夜蛾幼虫取食 Bt 和非 Bt玉米雌穗的存活和为害情况。结果表明,... 在室内测定了2种转 Cry1Ab 基因的Bt玉米MON810和Bt11不同组织对甜菜夜蛾 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 初孵幼虫以及心叶对4龄幼虫存活和发育的影响, 在田间比较了甜菜夜蛾幼虫取食 Bt 和非 Bt玉米雌穗的存活和为害情况。结果表明, 转 Cry1Ab 基因的Bt玉米的不同组织对甜菜夜蛾初孵幼虫都具有明显的杀虫活性, 取食 Bt玉米心叶、苞叶、籽粒时甜菜夜蛾均在幼虫期死亡; 取食MON810和Bt11雄穗的初孵幼虫化蛹率分别为5.2%和2.1%, 羽化率为2.1%和1.0%; 取食MON810和Bt11花丝的初孵幼虫化蛹率分别为1.0%和2.1%, 但不能羽化。4龄幼虫取食MON810玉米心叶的化蛹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而取食Bt11的化蛹率与对照差异显著; 取食两种Bt玉米心叶的4龄幼虫化蛹后的雌、雄蛹重和羽化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但蛹期和平均单雌产卵量差异不显著, 虽然对照组羽化的成虫平均产卵量高于Bt玉米组。田间接种初孵幼虫10 天后的调查结果表明, 在MON810 和 Bt11 玉米花丝上幼虫存活率分别为 1.3%和 0.3%, 而对照组分别为 12.9%和16.2%; MON810和Bt11玉米雌穗被害率分别为18.3%和5.0%, 而对照组分别为93.3%和95.0%,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BT玉米 CRY1AB杀虫蛋白 存活率 发育历期 控制效果
下载PDF
不同类型玉米组织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存活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振营 何康来 +2 位作者 邢珍娟 白树雄 文丽萍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4年第5期217-221,224,共6页
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ée)]是中国玉米生产上最重要的害虫,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由于不同类型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程度不同,影响玉米螟的存活和生长发育,同一品种的不同组织器官对玉米螟的存活和发育影响也... 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ée)]是中国玉米生产上最重要的害虫,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由于不同类型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程度不同,影响玉米螟的存活和生长发育,同一品种的不同组织器官对玉米螟的存活和发育影响也不相同。笔者在室内研究了高油玉米、糯玉米、甜玉米和普通玉米等的不同组织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存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玉米在不同生育期的组织器官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存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不同。高油玉米298的心叶组织最适合玉米螟幼虫的存活和生长发育,而心叶期抗螟品种邢抗2号和的心叶不利于玉米螟幼虫的存活、生长和发育。玉米螟幼虫在高油玉米、甜单8号和白糯4号的雄穗上存活率高,幼虫体重较重,而在邢抗2号雄穗上的存活率和幼虫体重最低。甜单8号玉米苞叶总体上比较适合亚洲玉米螟幼虫生长和发育,而白糯4号和邢抗2号的苞叶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不利影响。甜单8号、农大108和高油298的花丝适宜玉米螟幼虫生长和发育。而超甜2号和邢抗2号2个品种的花丝对玉米螟幼虫生长和发育有不利影响。超甜2号玉米的穗轴适宜玉米螟生长和发育,玉米螟幼虫在甜单8号和白糯4号穗轴上取食存活率和化蛹率高,但蛹重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类型 亚洲玉米螟 幼虫 存活 生长发育 抗性品种
下载PDF
几种赤眼蜂品系对欧洲玉米螟卵寄生选择性比较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振营 周大荣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9-42,共4页
几种赤眼蜂品系对欧洲玉米螟卵寄生选择性比较王振营,周大荣HassanS.A.(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联邦德国农村生物研究中心生物防治研究所)利用不同种类和品系的赤眼蜂对寄主选择(嗜好)性的差异... 几种赤眼蜂品系对欧洲玉米螟卵寄生选择性比较王振营,周大荣HassanS.A.(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联邦德国农村生物研究中心生物防治研究所)利用不同种类和品系的赤眼蜂对寄主选择(嗜好)性的差异,在实验室条件下筛选防治目标害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眼蜂 玉米螟 寄生选择性
下载PDF
温度循环自动化无人值守平台安全生产实践研究
17
作者 李珊宁 秦琰 +2 位作者 白立冬 李小奇 王振营 《今日自动化》 2024年第1期53-55,共3页
推进无人值守平台建设是实现全自动化生产的必由之路.文章主要针对某航天型号温度循环试验开展无人值守平台建设研究.通过对系统硬件、软件、安全预警等方面进行升级改造,建立完善的监控机制,最终实现无人值守平台的建设.
关键词 无人值守 全自动化 安全预警
下载PDF
美国转Bt基因抗虫玉米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振营 文丽萍 何康来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35-37,共3页
欧洲玉米螟Ostrinianubilalis(Hbn.)是北美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最重要的害虫,转Bt基因抗虫玉米(以下简称Bt玉米)的商品化,为控制玉米螟为害提供了新的途径。一、Bt玉米的培育植物遗传研究人员将选... 欧洲玉米螟Ostrinianubilalis(Hbn.)是北美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最重要的害虫,转Bt基因抗虫玉米(以下简称Bt玉米)的商品化,为控制玉米螟为害提供了新的途径。一、Bt玉米的培育植物遗传研究人员将选定的外源DNA插入玉米植株的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 抗虫 玉米 美国 螟虫
下载PDF
玉米螟赤眼蜂的产卵行为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王振营 周大荣 S.A.Hasan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6年第4期145-149,共5页
本文研究了玉米螟赤眼蜂在麦蛾卵及欧洲玉米螟卵上的产卵及辨别寄主行为,表明玉米螟赤眼蜂在不同寄主卵上产卵耗时不同,能根据寄主卵大小调节产卵数量;产卵时具有性别控制行为;该蜂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辨别寄主卵已被寄生与否的能... 本文研究了玉米螟赤眼蜂在麦蛾卵及欧洲玉米螟卵上的产卵及辨别寄主行为,表明玉米螟赤眼蜂在不同寄主卵上产卵耗时不同,能根据寄主卵大小调节产卵数量;产卵时具有性别控制行为;该蜂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辨别寄主卵已被寄生与否的能力,并对自身和同种个体间已寄生卵有很强的辨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螟 赤眼蜂 产卵行为
下载PDF
亚洲玉米螟在人工饲料上连续饲养多代对玉米危害能力比较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振营 周大荣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5,共3页
亚洲玉米螟在人工饲料上连续饲养至12、24、32、48和71代时,其初孵幼虫在感螟玉米杂交种中单2号上取食危害能力同F2代一样强,食叶级别没有差异;饲养至84代时,其在玉米植株上的蛀孔数同F24、F37、F45及F6... 亚洲玉米螟在人工饲料上连续饲养至12、24、32、48和71代时,其初孵幼虫在感螟玉米杂交种中单2号上取食危害能力同F2代一样强,食叶级别没有差异;饲养至84代时,其在玉米植株上的蛀孔数同F24、F37、F45及F61的蛀孔数没有明显差异,说明亚洲玉米螟在人工饲料上连续饲养6~7a(71~84代)时,仍可以用于田间玉米抗螟性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人工饲养 危害能力 玉米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