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8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板运动试验假阴性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效增 韩雅玲 +3 位作者 于海波 孙铭宇 李耀辉 佟铭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4-256,共3页
目的 :了解平板运动试验假阴性的冠心病临床与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特点 ,以提高诊断水平 .方法 :对 12 2例静息心电图正常及平板运动试验阴性而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冠心病危险因素 :高... 目的 :了解平板运动试验假阴性的冠心病临床与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特点 ,以提高诊断水平 .方法 :对 12 2例静息心电图正常及平板运动试验阴性而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冠心病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 86例 (70 .5 % ) ,高血压病 5 6例 (5 0 % ) ,糖尿病 36例 (2 9.5 % ) ,吸烟者 6 9例 (5 6 .6 % ) .冠脉造影显示单支血管病变占 5 7.4 % (70 /12 2 ) ,2~ 3支血管病变占 4 2 .6 %(5 2 /12 2 ) (P <0 .0 5 ) .单支血管病变以前降支者多见 ,占 5 5 .7% (40 /70 ) ,71.4 % (5 0 /70 )单支血管病变狭窄为 5 0 %~74 % .2支血管病变为前降支和右冠者多见 ,占 5 5 .2 % (2 1/38) ;2~ 3支血管病变 5 2例中 4 2例 (80 .8% )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 .4 1.2 % (49/12 2 )有侧支循环形成 .结论 :冠心病患者静息及运动心电图正常与单支血管病变者狭窄程度较轻 ,2~ 3支血管病变者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及有良好侧支循环形成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假阴性反应 平板运动试验 冠状动脉造影 心电图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体外自动除颤仪在抢救心脏骤停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效增 韩雅玲 +3 位作者 王祖禄 荆全民 王冬梅 王守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体外自动除颤仪在抢救心脏骤停中的作用和应用方法,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经心电监护或心电图证实室颤或室速的心脏骤停患者470例,分为两组,自动除颤组235例,人工除颤组235例,观察除颤成功率和存活率(复苏成功率)。结果... 目的:探讨体外自动除颤仪在抢救心脏骤停中的作用和应用方法,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经心电监护或心电图证实室颤或室速的心脏骤停患者470例,分为两组,自动除颤组235例,人工除颤组235例,观察除颤成功率和存活率(复苏成功率)。结果:自动除颤组自动识别与除颤时间均明显短于人工识别与除颤时间(均P<0.001)。自动除颤组首次除颤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均显著高于人工除颤组[86.0%vs27.2%(P<0.001)和92.8%vs68.9%(P<0.001)]。自动除颤组院内存活率亦显著高于人工除颤组[60.4%vs38.3%(P<0.001)]。结论:使用体外自动除颤仪能够快速早期识别室颤和室速、除颤实施早、成功率高,可提高住院危重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停搏 电复律 复苏
下载PDF
冠脉介入术股动脉穿刺部位两种压迫止血方法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效增 韩雅玲 +2 位作者 荆全民 王守力 佟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52-153,共2页
目的:比较冠脉介入术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塑料注射器与手指压迫法止血的疗效。方法:339例冠脉介入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手指压迫组169例,注射器压迫组170例。计算血肿、迷走神经反射、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及压迫时间。结果:手指压迫组血肿... 目的:比较冠脉介入术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塑料注射器与手指压迫法止血的疗效。方法:339例冠脉介入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手指压迫组169例,注射器压迫组170例。计算血肿、迷走神经反射、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及压迫时间。结果:手指压迫组血肿发生率8.3%(14/169),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2.4%(4/169),注射器压迫组血肿发生率1.2%(2/170),无迷走神经反射发生。两组间血肿及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均未发生假性动脉瘤。手指压迫组压迫时间(23.4±3.8)min,注射器压迫组(17.5±2.7)min,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塑料注射器压迫穿刺部位止血法,血肿发生率低,无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显著优于手指压迫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迫 指压 迷走神经反射 发生率 血肿 冠脉介入术 手指 结论 显著性 差异
下载PDF
普通电极导管经股静脉床旁临时起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效增 韩雅玲 +2 位作者 王冬梅 吴晓光 张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5期1769-1770,共2页
目的:探讨紧急床旁应用普通电极导管经股静脉临时起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拟择期安置永久起搏器的严重心动过缓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平均(58±19.3)岁。全部患者均在非透视条件下床旁经股静脉置... 目的:探讨紧急床旁应用普通电极导管经股静脉临时起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拟择期安置永久起搏器的严重心动过缓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平均(58±19.3)岁。全部患者均在非透视条件下床旁经股静脉置入普通临时起搏电极导管。达稳定起搏器后,摄床旁X线床头片观察起搏电极导管尖端位置。结果:32例患者行临时起搏均取得成功,成功率100%。安置起搏电极导管所花时间2~12min,平均(8.3±3.8)min。无一例出现深静脉内血栓形成、心肌穿孔、感染或穿刺并发症。结论:在非透视条件下应用普通电极导管行经股静脉临时心脏起搏安全、便捷、成功率高。适合于紧急床旁临时起搏,避免因患者病情危重,搬动造成生命危险,又同时保护了永久起搏器入路及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人工 电极导管 股静脉
下载PDF
静脉滴注地尔硫卓治疗难治性心绞痛68例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效增 韩雅玲 +2 位作者 苗志林 王冬梅 佟铭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68-768,共1页
关键词 地尔硫卓 难治性心绞痛 药物疗法 静脉滴注 治疗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联合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效增 荆全民 +6 位作者 韩雅玲 王守力 马颖艳 王耿 王斌 刘海伟 栾波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1年第4期199-203,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外周动脉介入治疗(PPI)联合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0年1月—2009年12月共284例接受联合介入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住院患者,根据患...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外周动脉介入治疗(PPI)联合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0年1月—2009年12月共284例接受联合介入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住院患者,根据患者临床和病变严重程度及耐受程度同次或分次完成PCI和PPI。观察介入治疗手术相关并发症,住院期及随访期死亡及其死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率、血管造影复查再狭窄率等。结果 284例患者中≥2支冠状动脉病变180例(占63.4%),靶病变平均狭窄(85.0±10.9)%,共对459支靶冠状动脉的484处靶病变行PCI,共置入585枚冠状动脉支架,平均(2.06±0.83)枚/人。PCI即刻成功率100%,术后心绞痛完全缓解率99.3%(282/284)。合并2~3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靶病变78例(占27.5%)。PPI靶病变平均狭窄(85.0±10.5)%,共治疗靶病变372处,共置入449枚外周动脉支架,平均(1.58±0.52)枚/人。204例与PCI同台完成PPI(占71.8%),PPI即刻成功率为99.7%,成功患者外周动脉病变患者术前存在的相关缺血临床表现完全缓解。介入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1%(6/284),1例PCI术中冠脉螺旋撕裂、股动脉穿刺局部较大血肿1例、假性动脉瘤1例、肾周围血肿1例,对比剂肾病2例,均经治疗恢复正常)。住院期间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严重肾功不全等发生。平均随访(58±46)个月,随访率98.6%(280/284),血管造影复查率63.9%(179/280),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再狭窄率1.1%(2/179),外周动脉造影复查再狭窄率9.5%(17/179),全因死亡率为3.6%(10/280),心源性死亡率为1.4%(4/280),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率为2.5%(7/280)。无支架内血栓形成、严重肾功不全、截肢及行外科血管旁路移植术患者。结论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单行PCI或PPI不能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联合行PCI和PPI安全可行,近、远期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PCI和PPI可同次或分次完成,但首次介入治疗应完成主要罪犯冠状动脉的PCI,以保证患者安全并提高对PPI治疗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外周血管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心电图对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效增 韩雅玲 +4 位作者 荆全民 王守力 苗志林 王祖禄 王冬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381-383,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以揭示体表心电图对梗死相关动脉及病变节段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 15 6例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体表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以揭示体表心电图对梗死相关动脉及病变节段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 15 6例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体表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占 79.5 % ,左回旋支占 2 0 .5 %。单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变节段多发生在第一右心室支开口以远 (77.6 % ) ,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病变节段多发生在第一右心室支开口前 (87% )。STⅢ 抬高 /STⅡ 抬高 >1,STⅠ、aVL下移≥ 1mm ,提示右冠状动脉为梗死相关动脉的敏感性分别为 87.9%、89.5 % ,特异性分别为 84 .4 %、81.2 % ,阳性预告值分别为 95 .6 %、94 .8%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ST段V1、V2 下移≥ 1mm ,提示左回旋支为梗死相关动脉的敏感性 ,特异性和阳性预告值分别为 84 .4 %、91.9%、73.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病变 预测 老年人
下载PDF
经皮肾动脉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窄的远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效增 荆全民 +3 位作者 韩雅玲 赵昕 王凡非 史亚娜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4期342-345,共4页
目的观察肾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肾动脉介入治疗对血压及肾功能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1998年1月至2006年6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治的肾动脉狭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术后72 h及随访5年的血压及肾功能的变化,评价肾动脉介入治疗... 目的观察肾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肾动脉介入治疗对血压及肾功能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1998年1月至2006年6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治的肾动脉狭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术后72 h及随访5年的血压及肾功能的变化,评价肾动脉介入治疗对肾性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的影响。结果 120例行经皮肾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肾动脉病变狭窄程度76.1%±19.4%,支架直径(5.8±1.2)mm,支架长(17.1±4.2)mm,支架残余狭窄2.1%±0.5%,介入手术成功率达100%。术前血压(178.7±28.4/100.2±17.6 mm)Hg,术后72 h血压(128.1±14.5/75.1±10.1)mm Hg,随访5年时血压(140.2±18.7/84.4±13.2)mm Hg;术后72 h及5年随访血压值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人均服用降压药物比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1.0)种vs.(3.5±1.0)种,P<0.05]。术前估算肾小球率过滤(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65.50±24.41)mL/(min.1.73 m2),术后72 h eGFR(61.16±23.36)mL/(min.1.73 m2),术后5年eGFR(64.12±23.30)mL/(min.1.73 m2);术后72 h及术后5年与术前eGFR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7例肾动脉狭窄合并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术前eGFR(35.43±11.66)mL/(min.1.73 m2),术后72 h eGFR(33.86±12.51)mL/(min.1.73 m2),术后5年eGFR(39.10±12.69)mL/(min.1.73 m2);术后5年eGFR较术前呈上升趋势,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动脉介入治疗可显著降低肾性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减少应用降压药物种类,对术前肾功能正常者无影响;5年随访观察经皮肾动脉介入治疗对术前肾功能异常者无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 疗效
下载PDF
施行血管腔内隔绝术的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高血压的治疗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效增 荆全民 +4 位作者 韩雅玲 马颖艳 栾波 刘小江 金红旭 《心脏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796-797,共2页
关键词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血管腔内隔绝术 高血压 治疗
原文传递
肾动脉狭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效增 荆全民 韩雅玲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95-96,F0003,共3页
本文综述肾动脉狭窄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药物及介入治疗进展。1 定义及病因 临床上所谓肾动脉狭窄(RAS)是指一侧或两侧肾动脉主干或主要分支狭窄≥50%。
关键词 肾动脉梗阻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药物防治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效增 韩雅玲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90-192,共3页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脉内支架植入已经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CAD),并部分取代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大大减少急性心肌梗死(AMI)和死亡率[1].但是众多的研究发现:PTCA术后易发生急性冠脉闭塞,6个月内易发生再狭窄(res...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脉内支架植入已经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CAD),并部分取代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大大减少急性心肌梗死(AMI)和死亡率[1].但是众多的研究发现:PTCA术后易发生急性冠脉闭塞,6个月内易发生再狭窄(restenosis,RS)且RS率高达30%~50%,因而影响了其治疗的远期疗效和临床运用[2].支架植入术作为PTCA术后的补充,它通过支架的支撑作用可明显防治血管弹性回缩及慢性血管重塑,有效地降低了PTCA术后RS的发生率.但它并没有彻底解决RS的发生问题,其RS发生率仍高达20%~30%[3].许多学者致力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有效药物防治,现综述其进展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术 再狭窄 药物防治 支架植入术
下载PDF
单中心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效增 荆全民 +2 位作者 赵昕 邓捷 韩雅玲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行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及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的4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远端脑保护装置下植入颈动脉支架,观察其围术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48例颈动脉狭窄患...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行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及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的4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远端脑保护装置下植入颈动脉支架,观察其围术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4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年龄(66±6.8)岁,男41例(85.4%,41/48),靶病变1处/例,病变长度(22.5±10.3)mm,狭窄程度88.5%±9.9%。手术成功率100%,植入颈动脉自膨式支架1枚/例,使用远端滤网保护装置1个/例,支架直径(7.3±2.4)mm,长度(36.0±5.5)mm,术后即刻残余狭窄程度5.6%±4.5%。术中11例(22.9%,11/48)出现心率减慢,于术中给予1 mg阿托品静脉注射,心率恢复至正常范围。2例(4.2%,2/48)出现一侧肢体活动障碍,经治疗24 h后好转,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6.2±15.5)个月,随访率93.8%(45/48),2例(4.4%,2/48)患者死亡,其中1例死于肺癌,1例死于缺血性脑卒中,4例(8.9%,4/48)患者仍有头晕发作,3例(6.7%,3/48)偶有肢体麻木,无严重脑缺血发作,无脑梗死、脑出血发生。术后6~12个月复查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无颈动脉、椎动脉及肾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结论在远端脑保护装置下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手段,手术成功率高,长期临床随访患者仍能从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外周动脉造影术
下载PDF
心电图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预测左冠前降支闭塞部位的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效增 韩雅玲 +3 位作者 荆全民 王守力 王祖禄 王冬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S1期107-108,共2页
目的 探讨心电图对前壁急性心肌梗死 (AMI)时 ,左冠前降支 (LAD)闭塞部位的预测作用。方法 ①对象 :191例患者男 132例 ,女 5 9例 ,平均年龄 (70± 9)岁。前间壁 (V1 3) 2 7例 ,前壁 (V1 4 ) 71例 ,广泛前壁 (V1 5 ,V1 6 ) 34例 ... 目的 探讨心电图对前壁急性心肌梗死 (AMI)时 ,左冠前降支 (LAD)闭塞部位的预测作用。方法 ①对象 :191例患者男 132例 ,女 5 9例 ,平均年龄 (70± 9)岁。前间壁 (V1 3) 2 7例 ,前壁 (V1 4 ) 71例 ,广泛前壁 (V1 5 ,V1 6 ) 34例 ,前壁 +下壁 (V1 4 +Ⅱ、Ⅲ、avF) 14例 ,前壁 +高侧壁 (V1 5 ,V1 6 +Ⅰ、avL)16例 ,广泛前壁 +高侧壁 (V1 5 ,V1 6 +Ⅰ、avL) 2 9例。②方法 :对患者的初始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前降支除以第 1角支开口为近、远段 ,还以大的对角支开口为分界进行分析。排除陈旧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搭桥术和ECG显示有左心室肥厚、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及接受洋地黄治疗的病例。同时有 2支病变或 3支病变者亦不纳入研究。③统计学方法 :采用 χ2 检验 ,P≤ 0 .0 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 前间壁AMI患者血管闭塞部位均在LAD第 1对角支 (或大的对角支 )开口远端 ,无前侧壁、下壁ST段的改变。前壁AMI患者血管闭塞部位多发生LAD远段 (在第 1对角支与大的对角支开口远端发生率分别为 85 .9% ,73.2 % ,P >0 .0 5 )。前壁 +下壁AMI患者闭塞部位多发生LAD远段 (在第 1对角支与大的对角支开口远端发生率分别为 85 .7% ,78.6 % ,P >0 .0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壁 AMI 对角支 心肌梗死 前降支 心电图 电诊断图
下载PDF
静脉输注地尔硫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前不稳定性心绞痛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效增 韩雅玲 +2 位作者 苗志林 王冬梅 佟铭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3-235,共3页
目的 :评价静脉输注地尔硫治疗冠状动脉搭桥 (CABG)术前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8例CABG术前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停服肾上腺素 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及抗血小板药物 ,静脉给予地尔硫 ,以 33~ 167μg·min-... 目的 :评价静脉输注地尔硫治疗冠状动脉搭桥 (CABG)术前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8例CABG术前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停服肾上腺素 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及抗血小板药物 ,静脉给予地尔硫 ,以 33~ 167μg·min- 1,持续微泵注入 72h以上。观察心绞痛症状、心电图、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65例 (96% )病人有效。与用药前相比 ,心绞痛发作平均次数减少 (5 .4±s 1.8)次·d- 1(P <0 .0 1) ,发作持续时间缩短 (7.6± 2 .5 )min(P <0 .0 1)。心肌耗氧指数降低。心电图异常者ST T明显改善 ,4 9例病人在病情稳定后 1wk内接受CABG。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注 静脉内 地尔硫ZHUO 心绞痛 不稳定性 心绞痛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搭桥
下载PDF
膀胱嗜铬细胞瘤并发儿茶酚胺心肌病一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效增 韩雅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38-438,共1页
关键词 治疗 膀胱嗜铬细胞瘤 入院前 儿茶酚胺 心肌病 诊断 女性患者 呼吸 血压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防治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效增 韩雅玲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88-90,共3页
1977年首次开展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的新纪元,但是其后的临床实验研究发现;PTCA术后易发生急性冠脉闭塞,6个月内易发生术后再狭窄(restenosis,RS)且RS率高达30%~50%,因而影响了其远期疗效... 1977年首次开展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的新纪元,但是其后的临床实验研究发现;PTCA术后易发生急性冠脉闭塞,6个月内易发生术后再狭窄(restenosis,RS)且RS率高达30%~50%,因而影响了其远期疗效和临床应用。支架植入术作为PTCA术后的补充已于1987年开始应用于临床.降低了PTCA术后RS的发生率,但支架植入术没有彻底解决问题,术后RS发生率仍高达20%~30%。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仍为当今世界心血管病防治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需探讨RS的发生机理,采取有针对性的,疗效确切、副作用低、具有更高的效价比的防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再狭窄
下载PDF
女性冠心病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效增 韩雅玲 +4 位作者 杨桂棠 王守力 荆全民 王祖禄 王冬梅 《沈阳部队医药》 2004年第1期8-10,共3页
为了解女性冠心病的临床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以男性为对照,回顾性分析135例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结果.结果表明,<60岁冠心病患者中,女性比例明显低于男性(32.3%比67.7%);≥60岁,女性明显高于男性(59.5%比40.5%)... 为了解女性冠心病的临床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以男性为对照,回顾性分析135例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结果.结果表明,<60岁冠心病患者中,女性比例明显低于男性(32.3%比67.7%);≥60岁,女性明显高于男性(59.5%比40.5%)。<60岁女性发病平均年龄较男性晚(56.4±3.2岁比47.4±6.2岁,P<0.05);高血压病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但糖尿病、高脂血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发病时临床症状不典型,心电图ST—T改变不明显,冠脉病变较轻。≥60岁女性冠心病患者高脂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两组高血压病、糖尿病发生率无差异,临床症状比较典型,特异性ST—T改变仍不明显,但冠脉病较严重,单支血管(前降支)病变减少。结论:非老年女性冠心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冠心病发生率显著增加,冠脉病变逐渐加重,应及早做冠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冠心病 冠状动脉 诊断 心电图
下载PDF
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5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效增 邹德莉 邱毓骦 《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 2005年第4期208-210,共3页
目的评价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5例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美托洛尔组52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12.5~25 mg,2/d;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抗心力衰... 目的评价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5例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美托洛尔组52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12.5~25 mg,2/d;对照组53例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未用美托洛尔.定期来诊随访,观察临床表现,监测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心功能参数变化.结果美托洛尔组显效率53.8%,总有效率88.5%;对照组显效率30.2%,总有效率67.9%,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美托洛尔组患者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较对照组明显,超声心动图复查显示治疗6个月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左室射血分数增高较对照组显著.结论美托洛尔为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提供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美托洛尔
下载PDF
心电图异常而易误诊为冠心病的常见疾病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效增 邱毓骦 《心脏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91-394,共4页
本文综述了临床上心电图有异常改变,而易误诊为冠心病的常见疾病,如:脑心综合征、颈心综合征、肺栓塞、早期复极综合征、X综合征、胃心综合征、胆心综合征、胰心综合征、内分泌疾病等,其对冠心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电描记术 误诊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应用奥美拉唑或泮托拉唑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的影响: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效增 顾若曦 +2 位作者 杜占奎 王雅 周铁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1期-,共1页
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 ACS)患者应用奥美拉唑或泮托拉唑后对氯吡格雷血小板反应性的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