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刘尚奇 王敦敬 +1 位作者 杨楠 王纾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目的]分析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89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头颈部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TA)检查,基于这些患者的狭窄程度,相应归入无... [目的]分析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89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头颈部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TA)检查,基于这些患者的狭窄程度,相应归入无狭窄组、轻度狭窄组(狭窄程度<50%)、中度狭窄组(狭窄程度≥50%且<70%)、重度狭窄组(狭窄程度≥70%),并对患者的基线资料、血脂、血常规等进行记录、统计分析。经由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与狭窄发生相关的独立风险因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狭窄程度相关的独立风险因子,用ROC曲线分析SII预测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价值。[结果]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185,P<0.05)、SII(OR=1.482,P<0.05)、性别(OR=2.721,P=0.003)、高血压(OR=3.119,P<0.001)为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风险因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s-CRP(OR=1.197,P=0.011)、SII(OR=1.379,P<0.001)、Hcy(OR=1.517,P=0.013)显著影响血管狭窄程度。ROC曲线分析显示,SI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7,最佳截断值为447.89。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II水平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严重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524、0.482,P<0.05)。[结论]SII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独立正相关,对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具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狭窄
下载PDF
慢性实验性变应性脑脊髓炎猴脊髓非病灶部位轴突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敦敬 胡学强 陆正齐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9-651,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非病灶部位轴突损伤及其机制。【方法】以8只慢性实验性变应性脑脊髓炎猴为研究对象,先对其进行磁共振扫描,然后对颈髓3-4节段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炎症细胞浸润、银染色及神经丝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轴突损伤、...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非病灶部位轴突损伤及其机制。【方法】以8只慢性实验性变应性脑脊髓炎猴为研究对象,先对其进行磁共振扫描,然后对颈髓3-4节段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炎症细胞浸润、银染色及神经丝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轴突损伤、双重染色标记凋亡的少突胶质细胞,同时观察轴突密度以及少突胶质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在颈髓3-4节段未发现有实验性变应性脑脊髓炎病灶、炎症细胞浸润及髓鞘脱失,但是存在轴突损伤以及少突胶质细胞的凋亡,轴突密度波动于1900~3232/单位面积,高倍视野下平均凋亡少突胶质细胞数为1.5~5.167。【结论】造成多发性硬化或实验性变应性脑脊髓炎非病灶部位轴突损伤的机制,可能与少突胶质细胞凋亡有关,而炎症细胞可能不参与非病灶部位的轴突损伤,髓鞘脱失并不是轴突损伤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变应性脑脊髓炎 多发性硬化 轴突损伤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脑脊液检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敦敬 胡学强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7-158,共2页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脑脊液检查 CSF细胞学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复发性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探讨(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敦敬 吕水清 +3 位作者 陈浩 张磊 刘永海 耿德勤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909-911,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相关性复发性吉兰-巴雷综合征( GBS)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HBV相关性复发性GB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HBV相关性GBS患者的脑脊液中HBV标志物阳性,糖皮...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相关性复发性吉兰-巴雷综合征( GBS)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HBV相关性复发性GB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HBV相关性GBS患者的脑脊液中HBV标志物阳性,糖皮质激素疗效不明显,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有效,但不能阻止复发,而抗病毒治疗能预防复发却有使GBS加重的可能性。结论 HBV相关性复发性GBS的发病可能与HBV诱导的免疫反应以及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GBS的常规治疗方法有效,抗HBV治疗能阻止复发但可能加重病情,而糖皮质激素疗效不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吉兰-巴雷综合征 发病机制 治疗
原文传递
不同抗原诱导不同动物多发性硬化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陆正齐 朱灿胜 +2 位作者 郑雪平 王敦敬 胡学强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4-689,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抗原和不同动物的多发性硬化动物模型的神经功能损害和病理特点。【方法】分别用MOG35-55免疫C57BL/6小鼠建立小鼠EAE模型,以豚鼠脊髓匀浆为抗原致敏DA大鼠建立大鼠EAE模型,用同源猴脑白质匀浆免疫食蟹猴建立非人灵长类... 【目的】研究不同抗原和不同动物的多发性硬化动物模型的神经功能损害和病理特点。【方法】分别用MOG35-55免疫C57BL/6小鼠建立小鼠EAE模型,以豚鼠脊髓匀浆为抗原致敏DA大鼠建立大鼠EAE模型,用同源猴脑白质匀浆免疫食蟹猴建立非人灵长类EAE模型;分别用不同的神经功能评分标准评价EAE的神经功能缺失,用HE染色观察炎症细胞浸润,砂罗铬花青法(solochrome cyanin)或LBF染色观察髓鞘脱失情况,用改良的Bielschowsky法染色观察轴突损伤;用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改变。【结果】用不同的抗原如MOG35-55乳化液、豚鼠脊髓匀浆和同源猴脑白质匀浆均能成功制作EAE模型,发病率为100%,其中豚鼠脊髓匀浆诱导的DA大鼠EAE动物模型为急性模型,病情恢复快,炎症反应重,脱髓鞘轻微;用MOG35-55乳化液制作C57BL/6小鼠EAE模型为慢性进展模型,炎症反应轻,脱髓鞘和轴突损伤明显,是MS的优秀模型。用同源猴脑白质匀浆致敏的EAE食蟹猴有急性病程的,有复发的,有慢性进展型的,脱髓鞘和轴突变性明显。【结论】不同抗原和不同动物的EAE模型无论从病程、神经功能评分和病理改变方面均有自己的特点。用MOG35-55乳化液制作C57BL/6小鼠EAE模型是MS的优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动物模型
下载PDF
MSC-CNTF靶向性治疗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动物对病情和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陆正齐 胡学强 +5 位作者 朱灿胜 郑雪平 王敦敬 刘然义 黄必军 黄文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355-2361,共7页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转导的骨髓间充质细胞(MSC)导向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基因靶向性治疗C57小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对动物病情和和炎症的影响。方法用成功构建的Ad-CNTF-IRES-GFP载体,体外观察Ad-CNTF-IRES-GFP转染MSC(...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转导的骨髓间充质细胞(MSC)导向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基因靶向性治疗C57小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对动物病情和和炎症的影响。方法用成功构建的Ad-CNTF-IRES-GFP载体,体外观察Ad-CNTF-IRES-GFP转染MSC(MSC-CNTF)对MSC表达CNTF的影响,再用MOG35-55建立C57BL/6小鼠的EAE模型,将MSC-CNTF移植治疗EAE小鼠,观察EAE动物病情评分;ELISA法观察外周血的促炎症因子TNF-α、IFN-γ,IL-12p35和抗炎症因子IL-10的水平,HE染色观察脑和脊髓炎症细胞浸润,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观察病变部位CD3(+)T细胞、炎性细胞因子TNF-α、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1)MSC-CNTF在MOI等于100的情况下,分泌的CNTF较DIL染色的MSC(MSC-DIL)、或Ad-eGFP转染的MSC(MSC-GFP)增高20倍(P<0.01)。(2)MSC-CNTF治疗的EAE小鼠病情显著减轻。不仅平均发病时间缩短,发病率下降,病情减轻,而且病情严重程度也明显减轻。(2)MSC-CNTF治疗明显减低EAE小鼠外周血TNF-α和IFN-γ水平,明显升高外周血IL-10水平。(3)MSC-CNTF治疗EAE小鼠可明显降低病变部位的炎症细胞数量和炎性细胞因子TNF-α水平,而对IFN-γ表达几乎影响不大。结论MSC-CNTF移植治疗的EAE动物病情明显减轻,其机制是:减低外周血TNF-α和IFN-γ水平,降低病变部位CD3(+)细胞数量和炎性细胞因子TNF-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重组腺病毒载体 多发性硬化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骨髓间充质细胞
下载PDF
磁共振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孟闫凯 李江山 +1 位作者 王敦敬 徐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1期25-26,35,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临床确诊并行MRI检查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矢状位T1WI、FS T2WI及轴位T2WI序列扫描,其中3例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 14例...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临床确诊并行MRI检查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矢状位T1WI、FS T2WI及轴位T2WI序列扫描,其中3例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 14例中7例矢状位FS T2WI序列显示连续条状高信号,其中4例轴位T2WI表现为脊髓后索点状、倒V字形高信号,3例轴位扫描平面不在病灶水平;14例中7例矢状位FS T2WI序列病灶显示不清,轴位T2WI序列表现为脊髓后索的点状高信号;3例增强扫描病灶均无明显强化。结论磁共振轴位T2WI序列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灶显示最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脊髓
下载PDF
帕金森病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泽民 王敦敬 +1 位作者 刘德全 肖成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9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功能障碍在帕金森病中(Parkinson's disease,PD)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确诊的PD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中文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 depressionscale,HAMD)及We... 目的探讨认知功能障碍在帕金森病中(Parkinson's disease,PD)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确诊的PD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中文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 depressionscale,HAMD)及Webster功能评分量表进行评定分析PD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PD伴发认知功能障碍者50例,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76.9%,病程、文化程度、Webster评分、HAMD评分与帕金森病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经济情况与帕金森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发现病程和PD病情严重程度是PD患者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 PD患者有较高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PD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可能与PD患者的病程、文化程度、PD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抑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障碍 相关因素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转导的MSC导向的CNTF基因靶向性治疗MS对髓鞘和轴突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陆正齐 胡学强 +2 位作者 朱灿胜 王敦敬 郑雪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10-817,共8页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转导的骨髓间充质细胞导向(MSC)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基因靶向性治疗多发性硬化对髓鞘和轴突的保护机制。方法:先构建、扩增、纯化Ad-CNTF-IRES-GFP,在体外培养MSC细胞。将1×108Ad-CNTF-IRES-GFP转染MSCS1&...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转导的骨髓间充质细胞导向(MSC)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基因靶向性治疗多发性硬化对髓鞘和轴突的保护机制。方法:先构建、扩增、纯化Ad-CNTF-IRES-GFP,在体外培养MSC细胞。将1×108Ad-CNTF-IRES-GFP转染MSCS1×106,测定上清液中CNTF的浓度。再用MOG35-55建立C57BL/6小鼠EAE模型,将Ad-CNTF-IRES-GFP转染的MSC移植治疗EAE小鼠,观察其病情评分;免疫荧光观察其病变部位的外源性MSCs数量;免疫组化观察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NG2(+)细胞在病变部位的数量,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法观察神经生长因子CNTF表达,免疫组化观察促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病理观察髓鞘、轴突损伤情况;电镜观察髓鞘和轴突以及ODC损伤情况;所有的数据用x—±s表示。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多因素方差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果:MSC-Ad-CNTF-IRES-GFP治疗的EAE小鼠病情显著减轻。不仅平均发病时间缩短,发病率下降,病情减轻,而且病情严重程度也明显减轻。外源性MSC出现在EAE的脊髓病变部位。治疗后的EAE小鼠脊髓病变部位的NG2(+)表达明显增加,促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明显降低。治疗后的EAE小鼠病变部位的髓鞘和轴突变性明显减轻。结论:MSC-Ad-CNTF-IRES-GFP可有效治疗EAE动物。其机制可能是:Ad-CNTF-IRES-GFP转染的MSC细胞定向去病变部位,升高其部位CNTF水平和NG2(+)细胞数量,减轻其部位髓鞘、轴突及ODC损伤,减少促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神经生长因子 重组腺病毒载体 多发性硬化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骨髓间充质细胞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脑脊液变化特点 被引量:4
10
作者 麦卫华 胡学强 王敦敬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4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探讨MS的脑脊液特点 ,为MS提供可靠的有价值的诊断资料。方法 采用临床病例分析统计方法 ,归纳、分析MS患者的CSF资料。结果 脑脊液外观正常 ;压力大多正常 ,少数有轻度升高 ;蛋白正常或轻度升高 ,以免疫球蛋白升高为主 ;白细... 目的 探讨MS的脑脊液特点 ,为MS提供可靠的有价值的诊断资料。方法 采用临床病例分析统计方法 ,归纳、分析MS患者的CSF资料。结果 脑脊液外观正常 ;压力大多正常 ,少数有轻度升高 ;蛋白正常或轻度升高 ,以免疫球蛋白升高为主 ;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以大淋巴细胞和激活淋巴细胞增多为主。结论 在临床资料的基础上 ,再结合脑脊液检查则有助于M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脑脊液 诊断 MS 神经电生理 淋巴细胞
下载PDF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合并颅内实质性病变1例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巧燕 王敦敬 肖成华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3-353,共1页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合并颅内实质性病变非常罕见,现将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1病例 女,14岁。因“反复发热伴有头痛、恶心20d”于2011年12月28日入院。患者于20d前受凉后反复出现发热伴有头痛、恶心,发热时...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合并颅内实质性病变非常罕见,现将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1病例 女,14岁。因“反复发热伴有头痛、恶心20d”于2011年12月28日入院。患者于20d前受凉后反复出现发热伴有头痛、恶心,发热时体温38.5—39.5℃,伴寒战,热型不规则,双侧面颊部可见充血疹,退热后充血疹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病变 颅内 反复发热 面颊部 头痛 恶心 充血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鹏 王敦敬 刘永海 《中外医疗》 2010年第15期186-186,188,共2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研究发现,其危险因素除传统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外,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就目前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动脉粥样硬化 热休克蛋白
下载PDF
诱发电位在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7
13
作者 胡学强 麦卫华 王敦敬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4年第1期8-10,13,共4页
目的 :评价诱发电位在多发性硬化 (MS)诊断中的价值 ,并为临床提供MS的诱发电位(EP)资料。方法 :本课题采用临床病例分析统计方法 ,对 16 4例MS患者的 3项EP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MS患者的 3项EP中 ,视觉诱发电位 (VEP)的异常率最高 ,其... 目的 :评价诱发电位在多发性硬化 (MS)诊断中的价值 ,并为临床提供MS的诱发电位(EP)资料。方法 :本课题采用临床病例分析统计方法 ,对 16 4例MS患者的 3项EP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MS患者的 3项EP中 ,视觉诱发电位 (VEP)的异常率最高 ,其次为体感诱发电位 (SEP)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最低 ;这 3项EP联合检查可使异常率提高 ,EP发现病灶的敏感性较临床检查高 ,其不仅可以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灶 ,而且还能够发现外周神经系统的病灶。结论 :联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电位 多发性硬化 诊断 外周神经系统 脱髓鞘疾病 诊断标准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预防保护研究
14
作者 郑雪平 胡学强 +4 位作者 陆正齐 周国钰 王敦敬 朱灿胜 邱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55-856,共2页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可溶性虫卵抗原 日本血吸虫 预防保护 自身免疫性疾病 血吸虫虫卵 TH2反应 临床行为学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和诱发电位在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价值
15
作者 胡学强 麦卫华 王敦敬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56-457,共2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 (MRI)和诱发电位在诊断多发性硬化中的价值。方法 运用病例统计方法 ,计算头颅MRI、视觉诱发电位以及听觉诱发电位等在多发性硬化患者中的异常率 ,并分析、比较异常率之间的差别。结果 MRI异常率为 83 5 8% (5 ...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 (MRI)和诱发电位在诊断多发性硬化中的价值。方法 运用病例统计方法 ,计算头颅MRI、视觉诱发电位以及听觉诱发电位等在多发性硬化患者中的异常率 ,并分析、比较异常率之间的差别。结果 MRI异常率为 83 5 8% (5 6/67) ,视觉诱发电位为 64 18% (4 9/ 67) ,听觉诱发电位为 73 1% (4 3 / 67) ,并且均能发现多发性硬化的亚临床病灶 ;两项或三项联合检查的异常率较其单项检查的异常率增高 ,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和诱发电位检查有助于临床确诊MS ,联合应用可使其敏感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磁共振成像 诱发电位
下载PDF
夹闭和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磊 吕水清 +3 位作者 张洪喜 许唯唯 刘永海 王敦敬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2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夹闭和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 10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夹闭组(66例,给予瘤颈夹闭术)和栓塞组(40例,给予血管内栓塞术),对比效果。结果夹闭组血... 目的探讨夹闭和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 10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夹闭组(66例,给予瘤颈夹闭术)和栓塞组(40例,给予血管内栓塞术),对比效果。结果夹闭组血管痉挛程度高于栓塞组,症状性痉挛例数多于栓塞组(P<0.05)。两组动脉瘤大小、Fisher分级、Hunt和Hess分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监护时间(6.12±4.86)d、住院时间(11.00±8.45)d均长于栓塞组的(2.99±1.28)、(7.01±5.84)d(P<0.05)。结论患者的入院时间、动脉瘤大小,Fisher分级以及Hunt和Hess分级是影响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主要因素,与夹闭治疗相比,栓塞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夹闭 栓塞 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基于胱抑素C建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诺莫图及其预测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楠 耿德勤 +5 位作者 刘尚奇 王方园 王纾 阚姝 巩诗彤 王敦敬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50-356,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胱抑素C(Cys-C)及各项独立相关风险因素,建立发生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的诺莫图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对2019年1月-2022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 目的探讨基于胱抑素C(Cys-C)及各项独立相关风险因素,建立发生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的诺莫图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对2019年1月-2022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观察研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2∶1的比例)到训练集(n=546)和验证集(n=254),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指标,筛选LAA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诺模图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临床预测模型的区分能力,校准度和临床有效性评估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Calibration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来评估。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显示高血压、糖尿病、胱抑素C、低密度脂蛋白(LDL)、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为LAA的独立相关预测因素,以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并绘制ROC曲线,训练集曲线下面积为0.800(0.762~0.838),诊断阈值为0.6224,对应灵敏度为68.3%、特异度为79.2%,验证集曲线下面积为0.838(0.786~0.890),诊断阈值为0.5901,对应灵敏度为79.5%、特异度为78.5%,Calibration校准曲线拟合良好。结论该诺莫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其效果评估比较理想,可以较为简便及直观地个体化识别LAA高危患者,对LAA患者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早期通过各项预防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 胱抑素C 诺莫图 预测模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成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方园 王纾 +3 位作者 杨楠 巩诗彤 李晴晴 王敦敬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4期59-63,58,共6页
目的 探讨成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 NMOSD)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NMOSD患者首次发病后1年内复发风险的Nomogram模型。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21年1月于徐州医科大... 目的 探讨成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 NMOSD)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NMOSD患者首次发病后1年内复发风险的Nomogram模型。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21年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NMOSD的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复发组(n=53)和非复发组(n=34),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成人NMOSD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并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绘制校准图。结果 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在总胆固醇、尿酸、脑脊液蛋白、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 ANA)阳性、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protein-4, AQP4)抗体阳性、脊髓累及部位、脊髓病灶长度、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成人NMOSD患者ANA阳性、AQP4阳性、脊髓病灶长度与疾病复发呈明显的正相关,使用免疫抑制治疗与疾病复发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NA阳性、AQP4阳性、脊髓病灶长度、未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为成人NMOSD疾病复发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疾病复发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模型,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校准预测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反映良好,ROC曲线下面积为0.795(95%CI:0.697~0.894,P<0.001),表明该模型对疾病复发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结论 ANA阳性、AQP4抗体阳性、长节段脊髓病灶、未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是成人NMOSD复发的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成人NMOSD复发的指标。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Nomogram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可为临床及早筛查复发高风险人群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复发 Nomogram模型
下载PDF
托吡酯与硫必利治疗Tourette综合征疗效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金燕 王敦敬 肖成华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 探讨托吡酯与硫必利治疗Tourette综合征(TS)的疗效.方法 将75例TS患儿分为托吡酯组(A组,42例)和硫必利组(B组,33例).A组给予托吡酯(3~6 mg·kg-1·d-1)治疗;B组给予硫必利(300~600 mg·d-1)治疗,共治疗12... 目的 探讨托吡酯与硫必利治疗Tourette综合征(TS)的疗效.方法 将75例TS患儿分为托吡酯组(A组,42例)和硫必利组(B组,33例).A组给予托吡酯(3~6 mg·kg-1·d-1)治疗;B组给予硫必利(300~600 mg·d-1)治疗,共治疗12周.采用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度量表(YGTSS)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对2组进行评估.再将经过硫必利治疗无效的10例(C组)给予托吡酯治疗12周后,采用YGTSS对托吡酯治疗前后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托吡酯组总抽动得分、综合损伤得分和YGTSS总分与硫必利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2周后托吡酯组总抽动得分、综合损伤得分和YGTSS总分低于硫必利组(P<0.05或P<0.01),总有效率为90.47%,高于硫必利组(69.69%,P<0.05).经硫必利治疗无效者再给予托吡酯治疗,治疗前后总抽动得分、综合损伤得分和YGTSS总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托吡酯能有效改善TS的运动抽动、发声抽动和综合损伤,硫必利治疗无效的患者托吡酯治疗亦有效,故可考虑将托吡酯作为TS治疗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吡酯 硫必利 TOURETTE综合征
原文传递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磊 吕水清 +3 位作者 张洪喜 许唯唯 王敦敬 刘永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8期1408-1409,共2页
目的探究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以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尼莫地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目的探究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以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尼莫地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对病情改善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