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7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晁煤矿通风系统阻力测定及优化方案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文才 俊峰 +1 位作者 刘靖元 瑞智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3-66,共4页
针对王晁煤矿的通风系统现状,采用基点气压计法对选定的测定路线进行了矿井通风阻力测定,并计算了矿井总风阻、自然风压、等积孔和矿井外部漏风率,判断了该煤矿通风的难易程度和矿井通风系统的漏风管理状况,对该煤矿目前的通风系统在进... 针对王晁煤矿的通风系统现状,采用基点气压计法对选定的测定路线进行了矿井通风阻力测定,并计算了矿井总风阻、自然风压、等积孔和矿井外部漏风率,判断了该煤矿通风的难易程度和矿井通风系统的漏风管理状况,对该煤矿目前的通风系统在进风段、用风段和回风段的通风阻力分布情况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以降低矿井通风阻力为目标的近期和远期矿井通风优化方案。目前,该矿已对-400 m集中回风巷进行了整修,在矿井风量不变的情况下,矿井通风阻力减小了约260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系统 通风阻力 基点气压计法 阻力测定 通风阻力分布 优化方案
下载PDF
近代巴蜀诗拾遗 王文才诗(十六首)
2
作者 王文才 欣托居 《岷峨诗稿》 2014年第4期59-66,共8页
关键词 王文才 岷峨 诗稿 四川师范大学 杨慎学谱 太白楼 一九 文苑传 大鹏赋 过虎溪
原文传递
由外王到内圣:自唐至清士人的精神轨迹——以《翰苑集》和《读通鉴论》为中心
3
作者 王文才 方丽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2-97,共6页
《翰苑集》和《读通鉴论》分别是陆贽和王夫之各自的代表作。从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中国知识分子思想变化的轨迹:由"外王"向"内圣"迁转,由"帝王师"向"民众师"迁转。这一轨迹一方面显示了古代知... 《翰苑集》和《读通鉴论》分别是陆贽和王夫之各自的代表作。从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中国知识分子思想变化的轨迹:由"外王"向"内圣"迁转,由"帝王师"向"民众师"迁转。这一轨迹一方面显示了古代知识分子在封建体制下的不断边缘化过程,另一方面,也能看出"内圣"是他们抵御日渐边缘的社会地位、强化自我认同和优越感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人 内圣外王 由唐至清 边缘化 自我认同
下载PDF
惊人的相似——骊姬与王熙凤形象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文才 《青海师专学报》 2001年第5期6-10,共5页
对先秦史书《国语》中的骊姬和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二人 ,从其出场方式、性格为人以至最后结局等处入手 ,并进行分析 ,从而得出结论 :她们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
关键词 骊姬 王熙凤 相似
下载PDF
浅埋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过程中上覆采空区自燃危险区预测研究
5
作者 王文才 赵婧雯 +1 位作者 李建伟 张海龙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4-922,共9页
为揭示浅埋深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过程中地表裂隙发育对上覆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影响规律及影响范围,以苏家沟煤矿为研究背景,建立采空区流场流动及低温氧化的数学模型和三维几何模型。采用FLUENT模拟软件模拟了下煤层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上覆采... 为揭示浅埋深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过程中地表裂隙发育对上覆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影响规律及影响范围,以苏家沟煤矿为研究背景,建立采空区流场流动及低温氧化的数学模型和三维几何模型。采用FLUENT模拟软件模拟了下煤层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上覆采空区的氧气分布情况,得到了浅埋近距离煤层上覆采空区基于裂隙动态发育的氧气场和风流场的分布规律。依据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判定理论,对上部煤层采空区内的自然发火危险区域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连通地表与采空区的裂隙数量随工作面的推进而增加,上覆采空区氧化升温区域主要集中在滞后工作面0~20 m范围内,采空区深部的氧化带分布在新、老裂隙附近,在进风侧靠近地表且在回风侧靠近裂隙底端;当工作面推进120 m,即产生3条贯通型裂缝时,采空区自燃危险性最大,结合风流场云图确定上煤层底板自燃危险区距工作面水平距离为97.5 m,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重点防护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近距离煤层群 采空区自燃 数值模拟 危险区预测
原文传递
近距离煤层重复采动覆岩破坏规律及“两带”发育高度分析
6
作者 王文才 吴周康 +3 位作者 李龙龙 高小雷 杨少晨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0-167,共8页
为研究近距离煤层重复采动下覆岩破坏规律与“两带”发育高度,预防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由导水漏风通道引起的工作面顶板漏水、采空区自燃等各种安全事故,以鄂尔多斯市某煤矿为工程背景,采用井下窥视法和数值模拟对近距离煤层开采后覆岩破... 为研究近距离煤层重复采动下覆岩破坏规律与“两带”发育高度,预防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由导水漏风通道引起的工作面顶板漏水、采空区自燃等各种安全事故,以鄂尔多斯市某煤矿为工程背景,采用井下窥视法和数值模拟对近距离煤层开采后覆岩破坏规律以及“两带”发育高度进行分析,揭示了规律形成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在近距离煤层重复采动影响下,“两带”发育高度远超过上煤层开采,下煤层推进80 m时裂隙带最大发育高度为88 m,与地表贯通形成导水漏风通道;初次采动与重复采动时的裂采比分别为19.33、29.33;裂隙带的发育呈台阶式上升,阶段间的变化表现为激跳形式;覆岩的破坏表现为“拱形→帽形→马鞍形→外O内蝶形”;数值模拟及拟合公式所预测的“两带”发育高度与实测值之间误差率为1%左右,验证了预测的准确性,可为相似工作面的开采以及相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岩移规律 “两带”发育高度 井下窥视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机载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公路地形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王文才 李治 《河南科技》 2024年第4期9-13,共5页
【目的】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传统测量方法已无法满足公路地形测量的需求。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的应用使数据采集方法、处理方法及服务能力和水平均得到提高,因此,可以将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应用于公路地形测量中,从而提高测量效... 【目的】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传统测量方法已无法满足公路地形测量的需求。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的应用使数据采集方法、处理方法及服务能力和水平均得到提高,因此,可以将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应用于公路地形测量中,从而提高测量效率。【方法】对机载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公路地形测量中的数据扫描获取过程及后续数据的预处理、数学建模和绘制地形图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并结合平原区G310郑州境改扩建工程、山区沿大别山明港至鸡公山高速公路两个项目,对使用三维激光扫描地形得到的点云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绘制出道路沿线1∶2000带状地形图,并进行检查分析。【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机载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公路地形测量中的应用取得了预期效果。【结论】通过机载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点云数据和图像数据获得的DOM、DTM、DLG产品精度满足要求,可直接应用于公路勘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点云数据 数据处理 公路地形测量 检查分析
下载PDF
湿热条件对多层碳纤维增强基复合材料圆柱壳的宏观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8
作者 王文才 杨福江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CAS 2023年第6期47-54,共8页
针对含有角度层和环向层的多层碳纤维增强基复合材料(CFRP)圆柱壳结构,在工程应用中不可避免会受到湿热环境的影响,以复合材料力学为基础,建立了温湿度与各层湿热应力的关联性方程,获得了各层纤维主方向应力计算解析式,研究了温度和湿... 针对含有角度层和环向层的多层碳纤维增强基复合材料(CFRP)圆柱壳结构,在工程应用中不可避免会受到湿热环境的影响,以复合材料力学为基础,建立了温湿度与各层湿热应力的关联性方程,获得了各层纤维主方向应力计算解析式,研究了温度和湿度对各层应力的影响规律。研究分析表明:由于碳纤维材料本身和铺层结构的各向异性,温湿度会在CFRP圆柱壳层内产生最大约12.2 MPa的横向应力,同时从宏观力学角度分析,温度对CFRP内应力影响较大。因此,在CFRP结构设计和使用中,要考虑湿热条件对其力学性能的潜在影响,避免材料初始开裂或者分层等损伤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条件 多层CFRP圆柱壳 解析法 湿热应力
下载PDF
基于综合指数法的厚煤层综采工作面冲击地压评价
9
作者 王文才 张倩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8-92,共5页
为了更合理评价冲击地压危险性,避免冲击地压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以某矿区164煤层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工作面煤岩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冲击地压的可能性分析。通过综合指数法对综采工作面进行危险性评估,确定该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 为了更合理评价冲击地压危险性,避免冲击地压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以某矿区164煤层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工作面煤岩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冲击地压的可能性分析。通过综合指数法对综采工作面进行危险性评估,确定该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指数为0.23,属于无冲击危险。为该矿区冲击地压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评价 综合指数法 综采工作面
下载PDF
长江感潮河段潮汐变化特征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文才 李一平 +2 位作者 杜薇 曾伟峰 许益新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21-124,132,共5页
基于2011年长江下游大通水文站的逐日流量以及南京、镇江、江阴、天生港、徐六泾、共青圩6个潮位站的逐日高潮、低潮资料,研究海洋潮汐从河口向河段上游传播过程中的潮汐特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潮位站25 h滑动平均的潮位变化与流量... 基于2011年长江下游大通水文站的逐日流量以及南京、镇江、江阴、天生港、徐六泾、共青圩6个潮位站的逐日高潮、低潮资料,研究海洋潮汐从河口向河段上游传播过程中的潮汐特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潮位站25 h滑动平均的潮位变化与流量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南京和镇江两个潮位站的水位变化最为明显,江阴、天生港、徐六泾的水位变化相对较小,共青圩潮位站的潮位基本不随径流发生相应的变化趋势;各潮位站之间均有一定的相关性,且相邻两个潮位站之间的水位相关性较高;随着潮位站之间距离的增大,水位的相关性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低水位的传播延迟时间均大于高水位的传播延迟时间;随着站点与入海口距离的增大,涨潮历时出现逐渐减小、落潮历时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潮汐 感潮河段 预报
下载PDF
矿井巷道火灾烟流运动理论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文才 乔旺 +1 位作者 李刚 瑞智 《工矿自动化》 2011年第3期22-25,共4页
煤矿井下发生火灾时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的高温烟流,这些烟流沿着井下巷道流动,对井下工作人员及设备构成严重威胁。针对该问题,研究了倾斜巷道和水平巷道的火灾烟流的运动规律:当火灾发生在上行通风巷道中时,由于火风压和浮力效应的作用... 煤矿井下发生火灾时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的高温烟流,这些烟流沿着井下巷道流动,对井下工作人员及设备构成严重威胁。针对该问题,研究了倾斜巷道和水平巷道的火灾烟流的运动规律:当火灾发生在上行通风巷道中时,由于火风压和浮力效应的作用,火灾烟流将向火区的下游流动;当火灾发生在下行通风巷道中时,在火灾初期,火风压较小,火灾烟流沿着巷道风流的方向向下运动,随着火势的发展,火风压不断增大,当上游的风速低于临界风速时,火灾烟流向新鲜风流方向流动;在水平巷道火灾前期,节流效应作用不明显,火灾烟流向新鲜风流方向流动,随着火势的发展,节流效应作用增大,当节流效应值和巷道的通风阻力值一样大时,火灾烟流将逆流。该文对巷道火灾的救灾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 巷道火灾 烟流 火风压 临界风速 节流效应
下载PDF
露天矿生态环境的AHP与模糊数学评价法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文才 赵婧雯 +3 位作者 付鹏 张培 鑫宙 张根源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6-150,共5页
以露天矿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宜人性和限制性为依据,采用AHP法建立了露天矿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地貌、植被、气候、大气、土壤、地下水、人口和开采8项因素及其相关的22项指标组成。通过AHP法计算要素层及其相关指标的... 以露天矿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宜人性和限制性为依据,采用AHP法建立了露天矿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地貌、植被、气候、大气、土壤、地下水、人口和开采8项因素及其相关的22项指标组成。通过AHP法计算要素层及其相关指标的权重矩阵,得出对露天矿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开采、植被和气候,影响最大的指标是地表扰动率、固体废物堆置率、植被覆盖率、土地复垦率和坡度角大于25°的面积比重。借助由模糊数学建立的露天矿生态环境隶属度函数、模糊矩阵并结合指标权重矩阵确定出的露天矿生态环境隶属度矩阵,就可以对露天矿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实例评价表明:该评价方法使用方便,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生态环境 层次分析法(AHP) 模糊数学法 评价方法
下载PDF
煤田露头火区标志性气体确定的试验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文才 张培 +3 位作者 任春雨 尚东 郭振坤 陈政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5-59,128,共6页
为了研究煤田露头火区标志性气体及其与火区温度的关系,制作了煤田露头火区试验装置。在该试验条件上,提出焦煤在自燃升温期的30-130、130-190及190℃以上3个区间时,分别以CO、C2H4、C2H2作为标志性气体;在阴燃稳定期,以CO作为标志性气... 为了研究煤田露头火区标志性气体及其与火区温度的关系,制作了煤田露头火区试验装置。在该试验条件上,提出焦煤在自燃升温期的30-130、130-190及190℃以上3个区间时,分别以CO、C2H4、C2H2作为标志性气体;在阴燃稳定期,以CO作为标志性气体;在窒息降温期的300-160℃及160℃以下时,分别以C2H6和CO作为标志性气体;分析了格氏火灾系数R2判别火区发展状况的可行性,拟合出了标志性气体浓度与火区温度以及R2与火区温度的关系方程。结果表明,煤田露头火区标志性气体的种类与采空区自燃火区的基本相同,但其产生的最低温度不同,即煤体吸附气体出现的最低温度较高,而煤体氧化气体出现的最低温度较低;依据关系方程和R2,可以方便地预测煤田露头火区的温度和发展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田露头火区 标志性气体 火区温度 格氏火灾系数
下载PDF
大型露天金属矿爆破的事故树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文才 张世明 +3 位作者 周连春 瑞智 李默然 曹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3-166,共4页
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引入事故树分析方法,对金属矿山爆破的常见事故案例进行了事故树分析,并绘制了爆破事故树分析图与事故树成功树分析图,在此基础上找出爆破事故的最小割集、最小径集,最后对其结构重要度进行了分析,以便掌握爆破事故的... 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引入事故树分析方法,对金属矿山爆破的常见事故案例进行了事故树分析,并绘制了爆破事故树分析图与事故树成功树分析图,在此基础上找出爆破事故的最小割集、最小径集,最后对其结构重要度进行了分析,以便掌握爆破事故的原因、规律,为今后的爆破设计、施工、和爆破安全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同时提出防范爆破事故,提高爆破效果的技术措施,确保金属矿山爆破工作安全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金属矿 事故树分析 结构重要度
下载PDF
矩形巷道预应力锚杆群支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文才 魏文彬 +1 位作者 张博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44,共3页
基于FLAC3D及Tecplot软件对预应力锚杆作用下围岩中产生的附加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及分析,得出增加锚杆长度利于预应力向围岩深部的扩散,但同时会减小预应力在围岩中的横向扩散范围,增大预紧力可以有效提高主动支护效果。通过对多根锚杆... 基于FLAC3D及Tecplot软件对预应力锚杆作用下围岩中产生的附加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及分析,得出增加锚杆长度利于预应力向围岩深部的扩散,但同时会减小预应力在围岩中的横向扩散范围,增大预紧力可以有效提高主动支护效果。通过对多根锚杆应力场相互重叠的分析得到锚杆群在矩形巷道中的加固区作用机理。最后通过弹性力学理论中布西内斯克问题,推导出矩形巷道中预应力锚杆加固区厚度与锚杆间距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巷道 端头锚固 预应力锚杆群 加固区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5
16
作者 王文才 火旭东 +4 位作者 程红春 施我大 戚建伟 高正亚 《临床肺科杂志》 2013年第11期2062-2064,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围手术期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比较同时期同手术组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和接受传统开胸手术的病人各21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的数量、胸腔...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围手术期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比较同时期同手术组接受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和接受传统开胸手术的病人各21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的数量、胸腔引流管术后72小时内的引流量、患者术后的主观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测定术前、术后1天、5天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胸组(t=2.137,P=0.042)P<0.05;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两组无显著差别(t=-0.25,P=0.860);术中失血量(t=-2.436,P=0.033);术后疼痛程度(χ2=20.537,P=0.000)、术后72小时内胸管引流量(t=-2.528,P=0.020)、术后住院时间(t=-3.851,P=0.001)胸腔镜组明显少于开胸组;术前两组血清CRP IL-6、IL-12无显著差异,而术后胸腔镜组的CRP(术后1天t=3.851,P=0.001;术后5天t=2.471,P=0.033)、IL-6(术后1天t=7.844,P=0.000;术后5天t=2.845,P=0.010)显著低于开胸组,IL-12(术后1天t=-7.442,P=0.000;术后5天t=-8.335,P=0.000)显著高于开胸组;术后第5天胸腔镜组的血清学指标与术前已无统计学差别。结论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达到开胸手术的根治要求,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损伤轻,有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开胸手术 肺叶切除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全风压与局部通风机相结合的长距离局部通风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文才 楚鹏辉 +2 位作者 韩路 永坤 乔旺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2-103,共2页
针对呼和乌素煤矿掘进巷道“长距离、大断面”的特点,确定采用全风压与局部通风机相结合的长距离局部通风技术。这种技术的掘进工艺为双巷平行掘进,平行掘进的双巷借助每隔50~60m封闭或未封闭的联络巷形成一巷进风、另一巷回风的全... 针对呼和乌素煤矿掘进巷道“长距离、大断面”的特点,确定采用全风压与局部通风机相结合的长距离局部通风技术。这种技术的掘进工艺为双巷平行掘进,平行掘进的双巷借助每隔50~60m封闭或未封闭的联络巷形成一巷进风、另一巷回风的全风压通风系统;局部通风机安设在全风压进风巷中,并随联络巷密闭的跟进而前移。实践表明,采用长距离局部通风技术保证了巷道掘进时所需的风量,杜绝了掘进工作面瓦斯的积聚和超限现象,实现了快速和安全地掘进长距离巷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巷道 长距离 大断面 全风压 局部通风机 局部通风技术
原文传递
矿山冒顶片帮灾害事故树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王文才 岑旺 巴蕾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2-144,共3页
通过对矿山生产系统中冒顶片帮灾害进行事故树分析,找出引起冒顶片帮灾害的各个因素,进行定性分析,确定引起顶上事件发生的各个基本事件的重要度。通过事故树定性分析,可以对事故危险性、危害性及严重后果进行评价,达到掌握事故发生规... 通过对矿山生产系统中冒顶片帮灾害进行事故树分析,找出引起冒顶片帮灾害的各个因素,进行定性分析,确定引起顶上事件发生的各个基本事件的重要度。通过事故树定性分析,可以对事故危险性、危害性及严重后果进行评价,达到掌握事故发生规律的目的,为消除事故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树分析 冒顶片帮 预防措施
下载PDF
臭氧引发接枝制备聚偏氟乙烯亲水膜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文才 韩炳强 +1 位作者 曹兵 赵静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0-64,共5页
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对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聚偏氟乙烯进行处理引入过氧基团,然后通过热引发接枝聚合亲水性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通过相转变法(phase inversion)制备具备亲水特性的PVDF分离膜.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接... 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对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聚偏氟乙烯进行处理引入过氧基团,然后通过热引发接枝聚合亲水性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通过相转变法(phase inversion)制备具备亲水特性的PVDF分离膜.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接触角测试对接枝改性后的聚偏氟乙烯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红外光谱显示在1 734 cm-1处出现PEGMA的特征吸收峰,表明已成功接枝上PEGMA.接枝后的PVDF膜接触角降低到42°,表现出很好的亲水性;同时研究了接枝条件对改性膜亲水性的影响,随接枝单体浓度增加其亲水性增大;改性前后的聚偏氟乙烯膜的表面形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明,在相同成膜条件下改性后分离膜表面形貌发生很大变化,改性后制备的分离膜有较大的膜孔出现;水通量测试和牛血清蛋白吸附实验进一步表明,接枝改性可以明显改善PVDF分离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接枝共聚合 臭氧 亲水性
下载PDF
液膜乳化液的离心-脉冲电场连续破乳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文才 蔡嗣经 黄万抚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4-527,共4页
在分析离心一脉冲电场连续破乳原理的基础上,设计和制作了竖式圆柱绝缘电极实验室用的离心-脉冲电场连续破乳器.在M6401-L113B-煤油-H2SO4和Lix984N-L113A-煤油- H2SO4乳化液膜体系处理含Cu2+废水的实验中,研究了离心-脉冲电场连续破乳... 在分析离心一脉冲电场连续破乳原理的基础上,设计和制作了竖式圆柱绝缘电极实验室用的离心-脉冲电场连续破乳器.在M6401-L113B-煤油-H2SO4和Lix984N-L113A-煤油- H2SO4乳化液膜体系处理含Cu2+废水的实验中,研究了离心-脉冲电场连续破乳时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离心-脉冲电场能有效地对上述乳化液膜体系进行连续破乳,且其破乳效果比单一脉冲电场连续破乳效果要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液 离心 脉冲 连续破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