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现为面部孤立结节的传染性软疣
1
作者 胡彩霞 赵璐 +3 位作者 韩晓梅 崔瑜 程毅 王文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68,共2页
患者女,19岁。主诉:右侧颞部结节4个月。现病史:患者4个月前右侧颞部出现米粒大丘疹,缓慢增大,未发生破溃,无疼痛及瘙痒,于2020年10月来我科就诊。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皮肤科检查:右侧颞部一黄豆大肤色结节,表面光滑,界限清... 患者女,19岁。主诉:右侧颞部结节4个月。现病史:患者4个月前右侧颞部出现米粒大丘疹,缓慢增大,未发生破溃,无疼痛及瘙痒,于2020年10月来我科就诊。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皮肤科检查:右侧颞部一黄豆大肤色结节,表面光滑,界限清楚(图1),质韧,表面有针尖样小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疣 传染性
原文传递
以肿胀性红斑伴疼痛为首发表现的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被引量:1
2
作者 裴丹宁 张燕 +2 位作者 王文氢 李艳佳 张国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8-220,共3页
患者男,35岁。面部肿胀性红斑伴疼痛1个月,丘疹及结节半个月。皮肤科检查:额部、面颊、眶周及口周光滑质软的红褐色丘疹及结节对称分布,面部肿胀尤以眼周明显。皮肤镜检查:皮损中央可见数个靶样毛囊角栓。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萎缩,真... 患者男,35岁。面部肿胀性红斑伴疼痛1个月,丘疹及结节半个月。皮肤科检查:额部、面颊、眶周及口周光滑质软的红褐色丘疹及结节对称分布,面部肿胀尤以眼周明显。皮肤镜检查:皮损中央可见数个靶样毛囊角栓。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萎缩,真皮浅层可见干酪样坏死灶,周围大量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包绕,真皮深层多发结节状肉芽组织。诊断: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治疗:口服甲泼尼龙等治疗后,皮损明显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肿胀性红斑 靶样毛囊角栓 干酪样坏死
原文传递
Wood灯、皮表透光显微镜及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对色素减退性皮肤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兴 王文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64,共4页
色素减退性皮肤病是一类以色素减退或缺失为主的皮肤疾病,包括白癜风、无色素痣、老年性白斑等。部分患者表现不典型,仅靠临床表现与病史难以诊断明确,容易将各种色素减退性皮肤病进行混淆,造成误诊,因此辅助检查的应用十分重要。皮肤... 色素减退性皮肤病是一类以色素减退或缺失为主的皮肤疾病,包括白癜风、无色素痣、老年性白斑等。部分患者表现不典型,仅靠临床表现与病史难以诊断明确,容易将各种色素减退性皮肤病进行混淆,造成误诊,因此辅助检查的应用十分重要。皮肤影像技术作为无创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相比于有创检查具有快捷、依从性高等优点。该文综述了Wood灯、皮表透光显微镜及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在色素减退性皮肤病的应用,对皮损的基本色调、色素结构、图像模式、折光度等无创检测结果进行描述,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详尽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减退性皮肤病 皮肤影像技术 无创检测 诊断
原文传递
血浆疗法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疗效及自身抗体水平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文氢 胡彩霞 +3 位作者 崔瑜 张枨 江绍乾 高顺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 BP)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对大疱性类天疱疮的认识,并初步评价血浆疗法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疗效,并探索其治疗机制。方法:2009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大疱性类天疱疮患... 目的:通过研究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 BP)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对大疱性类天疱疮的认识,并初步评价血浆疗法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疗效,并探索其治疗机制。方法:2009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66例,28例患者接受血浆疗法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作为血浆疗法组(PT组),38例患者单纯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作为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组(HT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每组各采集16名患者的血清,以20名健康者血清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抗BP180抗体水平的变化以及抗BP180抗体亚型IgG1、IgG4水平的变化。结果:PT组有效率为92.86%,HT组为73.68%,PT组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两组患者治疗后抗BP180抗体滴度明显下降(P<0.01),PT组较HT组下降明显(P<0.01),PT组患者治疗后抗体亚型IgG1、IgG4测得的吸光度A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浆疗法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有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抗BP180抗体及抗体亚型IgG1、IgG4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性类天疱疮 抗BP180抗体 血浆疗法 抗体亚型
原文传递
色痣样皮损952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文氢 苏晨琳 +3 位作者 胡彩霞 崔瑜 赵璐 高顺强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22-923,共2页
目的分析色痣样皮损临床与组织病理诊断的关系。方法对952例临床诊断为色痣的病例作临床表现及病理诊断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952例临床诊断为色痣的病例中,病理结果符合色痣者624例,确诊率为65.55%,其中皮内痣316例(50.64%)、混合痣236例... 目的分析色痣样皮损临床与组织病理诊断的关系。方法对952例临床诊断为色痣的病例作临床表现及病理诊断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952例临床诊断为色痣的病例中,病理结果符合色痣者624例,确诊率为65.55%,其中皮内痣316例(50.64%)、混合痣236例(37.82%)、交界痣72例(11.54%);有328例病理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符合,占34.46%,不吻合病例的病理诊断前五名为脂溢性角化病(SK)177例(18.59%)、蓝痣45例(4.72%)、血管瘤25例(2.62%)、纤维瘤11例(1.15%)、雀斑样痣7例(0.74%)。结论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色痣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痣 临床与病理 分析
原文传递
女阴假性湿疣病因及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文氢 梁祖琪 +3 位作者 高顺强 李秀兰 林元珠 赵运秀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5期278-280,共3页
为了明确女阴假性湿疣(PCV)的病因及与尖锐湿疣(CA)有无相关性,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以及病理、电镜等方法对42例PCV的病因及诊断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CV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无关,与长期慢性非特... 为了明确女阴假性湿疣(PCV)的病因及与尖锐湿疣(CA)有无相关性,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以及病理、电镜等方法对42例PCV的病因及诊断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CV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无关,与长期慢性非特异性刺激有一定关系,与念珠菌感染关系不密切;PCR是诊断PCV的一种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阴假性湿疣 病因学 外阴疾病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婴儿肛周传染性软疣的皮肤镜表现
7
作者 王文氢 杨书君 +2 位作者 贺薇 高顺强 林元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66-466,464,465,共3页
患儿男,1岁。主诉:肛周皮疹无痛痒5个月。现病史:患儿5个月前无明确诱因肛周出现3~5个约米粒大肤色皮损,无明显自觉症状,当地诊所考虑湿疹,给予自配外用药(具体不详),皮疹无消退反而逐渐增多增大,无疼痛及瘙痒,遂就诊于我院皮肤科。
关键词 婴儿 肛周 软疣 传染性
原文传递
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临床观察 被引量:26
8
作者 张国强 王文氢 +3 位作者 康瑞花 王曙霞 王正想 高顺强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8-369,共2页
目的观察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单盲随机阳性药物对照的临床试验。治疗组采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每晚外用1次;对照组采用他扎罗汀乳膏,每晚外用1次,连续应用56天。结果治疗后,两组皮损数目... 目的观察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单盲随机阳性药物对照的临床试验。治疗组采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每晚外用1次;对照组采用他扎罗汀乳膏,每晚外用1次,连续应用56天。结果治疗后,两组皮损数目均减少。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0.56%和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89%和2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寻常性 治疗 异维A酸 红霉素
原文传递
雷公藤与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程毅 胡彩霞 +1 位作者 崔瑜 王文氢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0-326,共7页
目的Meta分析雷公藤与阿维A单独或联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等数据库,收集雷公藤单独或联合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以银屑病... 目的Meta分析雷公藤与阿维A单独或联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等数据库,收集雷公藤单独或联合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以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评分(PASI)表示,分别比较显效率(PASI评分改善60%~89%)、基本痊愈率(PASI评分改善90%~100%)、药物不良反应差异。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1258例患者。雷公藤(n=284)与阿维A单药(n=273)相比,显效率(RR=1.08,95%CI:0.79~1.47,P=0.65)和基本痊愈率(RR=1.22,95%CI:0.67~2.22,P=0.5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雷公藤联合阿维A(n=368)与阿维A单药(n=365)相比,联合组显效率(RR=1.48,95%CI:1.33~1.64,P<0.01)和基本痊愈率(RR=1.44,95%CI:1.19~1.75,P<0.01)均优于阿维A单药组。联合组与阿维A单药比较,胃肠不适(RR=0.54,95%CI:0.33~0.91,P<0.05)、肝功能异常(RR=0.37,95%CI:0.18~0.78,P<0.05)均减少,皮肤黏膜干燥(RR=0.66,95%CI:0.34~1.27,P=0.21)、血脂升高(RR=0.59,95%CI:0.31~1.11,P=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雷公藤可有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雷公藤联合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效果优于阿维A单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阿维A 雷公藤 META分析
下载PDF
甲磺酸伊马替尼致扁平苔藓样药疹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彩霞 冯佳 +2 位作者 张国强 高顺强 王文氢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77-1179,共3页
患者女,71岁。全身出现红斑、丘疹伴瘙痒2个月。患者2个月前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片"等药物,服药5天后躯干、四肢近端出现红斑及丘疹,逐渐泛发全身,瘙痒剧烈,既往2年前曾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出现类似皮疹,经治疗... 患者女,71岁。全身出现红斑、丘疹伴瘙痒2个月。患者2个月前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片"等药物,服药5天后躯干、四肢近端出现红斑及丘疹,逐渐泛发全身,瘙痒剧烈,既往2年前曾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出现类似皮疹,经治疗痊愈。左下肢红斑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基底层细胞液化变性,真皮带状致密炎症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少量嗜酸性粒细胞。诊断:扁平苔藓样药疹。给予抗过敏、抗炎、止痒等治疗后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马替尼 扁平苔藓样 药疹
原文传递
前胸巨大角化棘皮瘤1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崔瑜 王文氢 +2 位作者 胡彩霞 张国强 高顺强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47-948,共2页
患者男,79岁。左前胸肿物3个月,伴触痛1个月。皮肤科情况:左前胸锁骨下可见5.5cm×5.0cm大小红色半球形肿物,中央破溃,出血,结痂,呈火山口样凹陷。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中充满角蛋白,真皮内可见大量由大而淡染的角质形成细胞组成的... 患者男,79岁。左前胸肿物3个月,伴触痛1个月。皮肤科情况:左前胸锁骨下可见5.5cm×5.0cm大小红色半球形肿物,中央破溃,出血,结痂,呈火山口样凹陷。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中充满角蛋白,真皮内可见大量由大而淡染的角质形成细胞组成的瘤细胞巢,及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单一核细胞浸润。诊断:角化棘皮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化棘皮瘤 巨大 前胸
原文传递
血浆置换治疗天疱疮及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分析及血清抗体水平检测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彩霞 王文氢 +4 位作者 吴学工 张国强 程毅 崔瑜 高顺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52-55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天疱疮及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疗效及其对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血浆置换疗法的4例天疱疮和4例B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测血浆置换前、后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8例患者治疗后皮损均不同程度地减轻...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天疱疮及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疗效及其对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血浆置换疗法的4例天疱疮和4例B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测血浆置换前、后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8例患者治疗后皮损均不同程度地减轻,最终临床痊愈出院;4例天疱疮患者中3例天疱疮抗体下降,1例轻微升高;4例BP患者抗BP180抗体水平均下降。结论:血浆置换疗法辅助治疗天疱疮及BP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大疱性类天疱疮 天疱疮 抗体
原文传递
外毛根鞘囊肿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美洲 王文氢 +1 位作者 高顺强 安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26,共2页
报告1例外毛根鞘囊肿。患者女,41岁。因头皮部丘疹逐渐增大6个月余就诊,患者无不适主诉。家族中无同病患者。体格检查:患者一般状况良好。头皮部近前额发际处可见一单发、隆起的圆形肿物,表面光滑,淡黄色,质地较韧,周围皮肤无炎症。皮... 报告1例外毛根鞘囊肿。患者女,41岁。因头皮部丘疹逐渐增大6个月余就诊,患者无不适主诉。家族中无同病患者。体格检查:患者一般状况良好。头皮部近前额发际处可见一单发、隆起的圆形肿物,表面光滑,淡黄色,质地较韧,周围皮肤无炎症。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外毛根鞘囊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毛根鞘 囊肿:皮肤
下载PDF
595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聚桂醇注射液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彩霞 程毅 +5 位作者 崔瑜 江绍乾 王瑛 韩晓梅 高顺强 王文氢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9年第11期686-688,共3页
婴幼儿血管瘤是血管瘤的一种常见类型,是婴幼儿期一种良性快速增生的血管肿瘤,发生率在新生儿为1.1%~2.6%,约有30%在出生时即可见到[1]。它是以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为特征的胚胎性良性肿瘤,约占先天性皮肤血管病变的80%,常在新生儿期出现,... 婴幼儿血管瘤是血管瘤的一种常见类型,是婴幼儿期一种良性快速增生的血管肿瘤,发生率在新生儿为1.1%~2.6%,约有30%在出生时即可见到[1]。它是以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为特征的胚胎性良性肿瘤,约占先天性皮肤血管病变的80%,常在新生儿期出现,2~3个月后即进入增殖期,瘤体迅速增大,增殖期可长达6~10个月,可于7~10年内呈现退行性消退[2]。对于一些快速增殖,面积较大且深部的血管瘤为避免血管瘤过大导致的皮肤溃疡及对外观的损毁,需要有效且安全的方法积极的治疗,我科室应用59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聚桂醇注射液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聚桂醇注射液 新生儿期 胚胎性 皮肤溃疡 增殖期 肿瘤 婴幼儿期
下载PDF
暴发性紫癜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彩霞 高磊 +2 位作者 崔瑜 王文氢 高顺强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38-838,869,共2页
患者女,14岁。发热5d,全身多发瘀斑半天。皮肤科情况:全身皮肤可见多发散在的瘀斑、皮肤坏死、溃疡、坏死性大疱;伴有高热、血小板进行性下降、D-二聚体升高、凝血功能异常。诊断:暴发性紫癜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予抗感染、抗炎... 患者女,14岁。发热5d,全身多发瘀斑半天。皮肤科情况:全身皮肤可见多发散在的瘀斑、皮肤坏死、溃疡、坏死性大疱;伴有高热、血小板进行性下降、D-二聚体升高、凝血功能异常。诊断:暴发性紫癜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予抗感染、抗炎、抗凝等治疗后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紫癜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原文传递
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浅表性血管瘤疗效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彩霞 易娟 +3 位作者 张国强 田菲 王文氢 高顺强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5年第10期606-607,共2页
目的:评价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手足部浅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45例1个月至12岁患有手足浅表血管瘤的患儿给予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每个月照射1~2次,共照射2~6次。结果:皮损直径〈2 cm的患儿(25例)和直径≥2 cm(20例)的患... 目的:评价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手足部浅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45例1个月至12岁患有手足浅表血管瘤的患儿给予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每个月照射1~2次,共照射2~6次。结果:皮损直径〈2 cm的患儿(25例)和直径≥2 cm(20例)的患儿治愈率分别为88.0%和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6个月~和1岁以上患儿治愈率分别为66.7%、70.6%和71.4%,比较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595 nm染料激光治疗浅表血管瘤安全有效,对于面积较小的皮损,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手足 脉冲染料激光
下载PDF
2-甲氧基雌二醇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彩霞 冯佳 +3 位作者 吕丽景 高顺强 王文氢 张国强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407-411,共5页
目的探讨2-甲氧基雌二醇(2-Methoxyestradiol,2-ME)对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B16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小鼠MM B16细胞用不同浓度(10、20、40μmol/L)的2-ME处理。未经任何处理的小鼠MM B16细胞,记... 目的探讨2-甲氧基雌二醇(2-Methoxyestradiol,2-ME)对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B16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小鼠MM B16细胞用不同浓度(10、20、40μmol/L)的2-ME处理。未经任何处理的小鼠MM B16细胞,记作B16-negative。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2-ME处理小鼠MM B16细胞2周后的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方法观察药物在体外对细胞趋化侵袭能力的影响。观察药物在体外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经10μmol/L 2-ME处理MM B16细胞24h后划痕愈合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的2-ME处理MM B16细胞后克隆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2-ME组细胞侵袭能力及迁移能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证实对照组的MM B16细胞经过24h后几乎迁移至所有的划痕区域,而实验组MM B16-10μmol/L的划痕区域仅有部分由MM B16细胞占有。结论 2-ME对小鼠MM B16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能够抑制MM B16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2-ME可以抑制小鼠MM B16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雌二醇 肿瘤浸润 小鼠
下载PDF
表皮角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18
作者 张燕 王涛 +4 位作者 刘桂丽 李瑞静 高顺强 王文氢 程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3885-3887,共3页
目的探讨人表皮角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共同培养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作用的机制。方法购制人表皮角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双腔通透性测定试剂盒建立细胞共培养模型,应用浓度为15 ng/ml的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 目的探讨人表皮角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共同培养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作用的机制。方法购制人表皮角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双腔通透性测定试剂盒建立细胞共培养模型,应用浓度为15 ng/ml的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21和VEGF165作为对照组。利用荧光酶标仪测定不同时间段FITC-dextran量变化,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的改变。采用Griess法测定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共培养模型中,血管内皮细胞、表皮角质细胞生长良好,以连续单层形式存在;内池中VEGF121水平在5、30 min、1、2、3、4、5、6 h显著高于VEGF165(P<0.05);在0、1、5、10 min,共培养模型内池中NO的含量低于VEGF121刺激组(P<0.05),但高于VEGF165刺激组(P<0.05)。结论 (1)表皮角质细胞分泌VEGF有时间依赖性,其中VEGF121含量较VEGF偏多。(2)表皮角质细胞分泌物可诱导NO产生,其能力介于VEGF121和VEGF165,因此考虑表皮角质细胞分泌物中引起NO产生增加的主要成分为VEGF。(3)表皮角质细胞分泌物可引起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其能力介于VEGF121和VEGF165,且数值接近于VEGF121,因此考虑表皮角质细胞分泌物中VEGF121较VEGF165含量高,且VEGF121较VEGF165引起血管通透性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角质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解脲支原体所致幼女外阴阴道炎3例报告
19
作者 丁政云 高艳青 +1 位作者 王文氢 高顺强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81-182,共2页
关键词 解脲支原体 幼女 外阴阴道炎
下载PDF
Epiplakin及其研究进展
20
作者 张伟 王文氢 《医学综述》 2014年第2期225-227,共3页
Epiplakin(EPPK)是plakin家族中的新成员,属于细胞支架结合蛋白,是在表皮下水疱病患者血清中发现的一种自身抗原。在人类和鼠类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基因及分子结构不完全相同。EPPK分布广泛,在单层及复层上皮都有表达,主要分布在肝脏、胰... Epiplakin(EPPK)是plakin家族中的新成员,属于细胞支架结合蛋白,是在表皮下水疱病患者血清中发现的一种自身抗原。在人类和鼠类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基因及分子结构不完全相同。EPPK分布广泛,在单层及复层上皮都有表达,主要分布在肝脏、胰腺、小肠、结肠等组织中,体外实验证明与中间丝,特别是角蛋白关系密切。研究发现EPPK基因与视网膜发育有关,也可作为胰腺祖细胞和肝脏祖细胞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plakin 结构 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