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癌癌组织中差异表达蛋白的蛋白组学研究
1
作者 海静 李文娟 +2 位作者 王文翔 杨静 董学彩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38-144,共7页
目的通过蛋白组学技术探讨宫颈癌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纳入于新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2例宫颈癌患者和12例宫颈活检结果正常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4例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验证组,其中10例宫颈癌患者和10例宫颈活检正常者构成实验组... 目的通过蛋白组学技术探讨宫颈癌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纳入于新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2例宫颈癌患者和12例宫颈活检结果正常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4例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验证组,其中10例宫颈癌患者和10例宫颈活检正常者构成实验组,其余2例宫颈癌患者和2例宫颈活检正常者构成验证组。通过蛋白组学技术探讨宫颈癌患者(n=10例)癌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n=10例)中的差异表达蛋白,并将差异表达蛋白进行GO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蛋白互作(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筛选出与宫颈癌发病机制相关的关键蛋白,选取5种相关度最为显著的蛋白在验证组中进行Western blot验证。结果共有4718个蛋白被定量分析,相对于正常宫颈组织,宫颈癌癌组织中显著上调的蛋白有190个,显著下调的蛋白有163个。对发生显著改变的353个蛋白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蛋白涉及的生物学过程主要为中性粒细胞活化、氧化应激、免疫应答及急性相反应等,差异蛋白主要涉及IL-17信号通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氧化磷酸化、MAPK信号通路等。PPI分析筛选出109个差异蛋白,主要涉及到免疫炎症、氧化应激、IL-17信号通路等。IKKβ、CDK2、COX4、AKT和Ras蛋白是PPI结果中相关度最为显著的前5种蛋白,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宫颈癌癌组织中IKKβ、CDK2、COX4、p-AKT和Ra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蛋白组学技术筛选出可能参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相关蛋白及免疫学信号通路,为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进一步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蛋白组学 炎症 细胞增殖
下载PDF
小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周疗方案在Ⅰb2~Ⅱb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2
作者 王文翔 范文强 +2 位作者 董学彩 马瑞霞 陈彩霞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30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周疗方案在Ⅰb2~Ⅱb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TP1组32例和TP2组28例。TP1组采用小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周疗方案治疗:紫杉醇60 mg/m2、顺铂20 mg/m2静滴,8~1... 目的探讨小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周疗方案在Ⅰb2~Ⅱb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TP1组32例和TP2组28例。TP1组采用小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周疗方案治疗:紫杉醇60 mg/m2、顺铂20 mg/m2静滴,8~10 d后重复一疗程。TP2组采用传统紫杉醇联合顺铂3周方案治疗:紫杉醇135 mg/m2,、顺铂60 mg/m2静滴,3周1个疗程。2~3个疗程后评估疗效,并行宫颈癌根治术,术后根据石蜡病理补充放化疗。结果两组因化疗效果差改行根治性放疗者2例,化疗总有效率为96.6%。TP1组平均术前等待时间为28.2 d,少于TP2组的58.1 d(P<0.05)。TP1组术后12例(40%)行放化疗,TP2组10例(35.7%)(P>0.05)。两组均无治疗相关性死亡。TP1组2例出现Ⅲ度及以上骨髓抑制者,TP2组为11例(P<0.05)。结论小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周疗方案用于Ⅰb2~Ⅱb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效果肯定,且不良反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紫杉醇 顺铂 药物治疗
下载PDF
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卵巢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文翔 范文强 +4 位作者 董学彩 高玉霞 海静 程萍 陈彩霞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1193-1196,共4页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晚期卵巢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并评估其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1-09~2013-08就诊于新乡市中心医院...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晚期卵巢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并评估其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1-09~2013-08就诊于新乡市中心医院的62例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患者,其中30例患者采用DC-CIK联合化疗[紫杉醇(taxel)+卡铂(cisplatin)]为联合治疗组;选取同期进行单纯化疗的32例患者为单纯化疗组.3周为1个周期,3周期后评价疗效.治疗结束1周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3+ CD4+、CD4+/CD8+、CD4+ CD25+T调节性T细胞、NK细胞的变化. 结果 每位患者治疗3个周期后,联合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3+、CD3+ CD4+、CD4+/CD8+、NK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85.7%,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的56.5% (P <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明显轻于单纯化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体力状况评分较单纯化疗组改善明显. 结论 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能提高卵巢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DC-CIK细胞免疫治疗 流式细胞术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小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文翔 范文强 +2 位作者 董学彩 马瑞霞 陈彩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9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紫杉醇、顺铂联合放疗对Ⅱa~Ⅲb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将65例宫颈癌患者分为TP1组和TP2组,TP1组:紫杉醇60 mg/m2,顺铂20 mg/m2,每8~10天重复。TP2组:紫杉醇135 mg/m2,顺铂60 mg/m2,化疗间隔21 d。同步行根治性... 目的探讨小剂量紫杉醇、顺铂联合放疗对Ⅱa~Ⅲb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将65例宫颈癌患者分为TP1组和TP2组,TP1组:紫杉醇60 mg/m2,顺铂20 mg/m2,每8~10天重复。TP2组:紫杉醇135 mg/m2,顺铂60 mg/m2,化疗间隔21 d。同步行根治性放射治疗,比较其近期疗效及副反应。结果①两组有效率相当,皆为100%;②TP1组总治疗时间明显短于TP2组(P<0.05);③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毒性、消化道反应,TP1组发生严重骨髓抑制少于TP2组(P<0.05)。肌肉关节痛,脱发常见。结论小剂量紫杉醇(60 mg/m2)联合顺铂(20 mg/m2)方案在宫颈癌根治性化疗中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根治性放疗 紫杉醇 顺铂 小剂量
下载PDF
CDC6与hMSH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文翔 张文菁 +1 位作者 彭芝兰 杨开选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57-860,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CDC6及错配修复基因hMSH2蛋白在宫颈癌中表达以及与宫颈癌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4例正常宫颈组织、70例宫颈癌组织中CDC6及hMSH2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宫颈癌组织中CDC6及hMSH2的阳性...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CDC6及错配修复基因hMSH2蛋白在宫颈癌中表达以及与宫颈癌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4例正常宫颈组织、70例宫颈癌组织中CDC6及hMSH2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宫颈癌组织中CDC6及hMSH2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均<0.05);②宫颈癌中CDC6蛋白在不同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级别、淋巴结有无转移、FIGO分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SH2蛋白高表达与鳞癌、FIGO晚期有关(P<0.05),而在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中表达率下降(P<0.05),与组织分级无关(P=0.826);③宫颈癌组织中CDC6及hMSH2表达呈正相关(rs=0.338,P=0.004);19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中CDC6和hMSH2表达无相关(rs=-0.136,P=0.579)。结论CDC6及hMSH2参与了宫颈癌浸润和转移过程,两者结合有可能作为宫颈癌预后判断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 错配修复基因 免疫组化 转移
下载PDF
原发性卵巢小细胞癌一例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文翔 范文强 +1 位作者 王倩青 陈彩霞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2年第1期64-65,共2页
一、病例摘要 患者59岁,以"下腹疼痛伴双下肢疼痛1个月余"为主诉于2009年10月21日入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患者已自然绝经13年,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疼痛,为刺痛性质,无放射,同时伴有双下肢疼痛,无恶心、呕吐、
关键词 原发性卵巢小细胞癌 双下肢疼痛 下腹疼痛 2009年 病例摘要 自然绝经 新乡市 河南省
下载PDF
高产花生四烯酸的高山被孢霉突变株的选育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文翔 赵书林 +3 位作者 佘隽 田华 陈涛 何东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2-95,共4页
为获得高产花生四烯酸的高山被孢霉突变株,利用^(60)Co-γ射线对实验室保藏的高山被孢霉M12进行辐照诱变育种。在辐照剂量为1、2和3 kGy时,致死率分别为73.6%、80.6%和93.8%。以生物量、含油率和花生四烯酸产量为综合评价指标,经初筛和... 为获得高产花生四烯酸的高山被孢霉突变株,利用^(60)Co-γ射线对实验室保藏的高山被孢霉M12进行辐照诱变育种。在辐照剂量为1、2和3 kGy时,致死率分别为73.6%、80.6%和93.8%。以生物量、含油率和花生四烯酸产量为综合评价指标,经初筛和复筛,选育出了一株M12-2-2突变株。经摇瓶发酵,该突变株的生物量为30.73 g/L,含油率为40.51%,ARA产量为4.75 g/L,其ARA产量比出发株提高了1.65倍。经十代传接培养后,该突变株的遗传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被孢霉突变株 花生四烯酸 ^60Co-γ射线
下载PDF
高山被孢霉突变株产花生四烯酸培养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文翔 胡传荣 +3 位作者 张静雯 田华 陈涛 何东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2-76,共5页
为了研究高山被孢霉突变株12-2-2产花生四烯酸(ARA)的培养条件,选取温度、p H、摇床转速和培养时间为4个影响因素,以生物量、油脂产量和ARA产量为综合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影响高山被孢霉突变株12-2-2产ARA的... 为了研究高山被孢霉突变株12-2-2产花生四烯酸(ARA)的培养条件,选取温度、p H、摇床转速和培养时间为4个影响因素,以生物量、油脂产量和ARA产量为综合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影响高山被孢霉突变株12-2-2产ARA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温度﹥培养时间﹥摇床转速﹥p H;最优培养条件为:温度26℃,培养时间7 d,摇床转速160 r/min,p H 8。在最优培养条件下,高山被孢霉突变株12-2-2的生物量为32.31 g/L,油脂产量为12.98 g/L,ARA产量为5.12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被孢霉突变株 花生四烯酸 培养条件
下载PDF
核糖霉素产品中非活性杂质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文翔 鲁敏 申利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19-220,178,共3页
核糖霉素产品中非活性杂质的研究STUDYONTHEBIOINACTIVEIMPURITIESINDOMESTIC-MADERIBOSTAMYCIN王文翔,鲁敏,申利WangWen-xiang;LuMinandShen... 核糖霉素产品中非活性杂质的研究STUDYONTHEBIOINACTIVEIMPURITIESINDOMESTIC-MADERIBOSTAMYCIN王文翔,鲁敏,申利WangWen-xiang;LuMinandShenLi(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霉素 杂质
下载PDF
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内异症57例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文翔 彭芝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年收治的57例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7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0.1岁,占同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0.17%;临床表现主要为痛经,月经改... 目的:探讨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年收治的57例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7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0.1岁,占同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0.17%;临床表现主要为痛经,月经改变和肛门刺激症状;异位病灶结节常为多个,三合诊检查结节直径范围为1~6 cm;阴道B超检查7例阳性。18例患者行血清CA125检查,11例出现增高。术前13例曾接受药物治疗,无效后手术。所有患者均采取开腹手术,56例行病灶完整切除术,术后23例加用药物治疗。随访48例,完整切除病灶的47例患者无深部结节的复发,其中1例出现右侧卵巢内异囊肿的复发;1例未能完整切除病灶者症状较前缓解。结论: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主要依靠妇科检查三合诊,结合症状和辅助检查的结果。术前药物治疗可减小病灶体积,有利于手术;完整切除病灶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保留卵巢的患者术后加用药物治疗可减少其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外科学 阴道疾病/诊断 阴道疾病/外科学 直肠疾病/诊断 直肠疾病/外科学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6例子宫血管平滑肌瘤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文翔 高玉霞 +1 位作者 张付美 陈彩霞 《罕少疾病杂志》 2017年第4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血管平滑肌瘤病的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子宫血管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0.1岁;平均孕产次分别为3,1.7;33.3%患者有子宫相关手术史。临床表现主要为盆腔包块(4/6),月经改变(2/6),无1例术前确诊,均... 目的探讨子宫血管平滑肌瘤病的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子宫血管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0.1岁;平均孕产次分别为3,1.7;33.3%患者有子宫相关手术史。临床表现主要为盆腔包块(4/6),月经改变(2/6),无1例术前确诊,均以"子宫肌瘤"收治。术中瘤体呈白色条索状分布,沿子宫血管方向生长,6例均为术后诊断。40岁以上病变弥漫者行全子宫切除及盆腔肿瘤切除,病灶局限于宫体的年轻患者行病灶切除。随访时间1-25月,1例复发(首次手术时未全部切除肿瘤)。结论子宫血管平滑肌瘤育龄期女性多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组织检查,手术宜彻底切除肿瘤累及区域,术后应严密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瘤 子宫
下载PDF
抑癌基因p53、PTEN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文翔 钟兰 +1 位作者 杨开选 彭芝兰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PTEN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分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组织中p53、PTEN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生存率的相关...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PTEN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分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组织中p53、PTEN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 p53蛋白过度表达在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同时与Ⅰ型、G1+G2级、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Logrank检验显示组织学分型及分级、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与生存率相关,p53蛋白过度表达阳性者生存率低。Cox's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病理分期和p53蛋白过度表达是内膜癌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TEN表达缺失在分期越晚、分级越高的病例中更多,同时PTEN表达缺失与p53蛋白过度表达无关。PTEN表达缺失与组织学分级、期别、淋巴结转移有无等与子宫内膜癌生存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 p53过度表达是子宫内膜癌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对Ⅰ型子宫内膜癌、G1+G2级、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p53过度表达阳性者生存率低。PTEN在分化越差和分期越晚的病例中表达缺失越多;PTEN表达缺失和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率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P53 PTEN 免疫组化 预后
下载PDF
同时性原发性子宫内膜和卵巢双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文翔 高玉霞 +2 位作者 杨静 董学彩 楼江燕 《实用医药杂志》 2017年第3期215-217,共3页
目的分析总结原发性子宫内膜和卵巢双癌的临床症状、病理特征、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时发生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及诊治、随访情况。结果异常阴道流血或排液为患者就诊主要原因(6/8),2例因盆腔包块而就... 目的分析总结原发性子宫内膜和卵巢双癌的临床症状、病理特征、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时发生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及诊治、随访情况。结果异常阴道流血或排液为患者就诊主要原因(6/8),2例因盆腔包块而就诊。所有患者均行全面分期手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8例均为子宫内膜样腺癌,5例为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2例卵巢浆液性腺癌,1例卵巢透明细胞癌。所有患者术后化疗,部分患者补充放疗,随访16~4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9个月,1例复发治疗中。结论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术前诊断困难,如术中病理分期较早,根治性手术联合化疗为主要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膜癌 卵巢癌 同时性原发双癌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分析挖掘平凉红牛背最长肌肉质性状候选基因
14
作者 王文翔 杜丽丽 +12 位作者 胡俊伟 张琰翔 马铭昊 段蕊 钱聪 王欣玥 李三禄 张长庆 张路培 高雪 徐凌洋 李俊雅 高会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589-4604,共16页
旨在挖掘与平凉红牛背最长肌营养成分含量相关的候选基因,以提高肉品质。本研究选用相同饲养条件下30月龄及750 kg的40头阉牛,测定蛋白质、脂肪和水分3种常规营养成分的含量,分别挑选表型数据具有极端差异的高、低组,每组3个重复。通过... 旨在挖掘与平凉红牛背最长肌营养成分含量相关的候选基因,以提高肉品质。本研究选用相同饲养条件下30月龄及750 kg的40头阉牛,测定蛋白质、脂肪和水分3种常规营养成分的含量,分别挑选表型数据具有极端差异的高、低组,每组3个重复。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比较转录组分析筛选具有显著因子载荷基因(significant factor loading genes,SFLGs)和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进行富集分析。利用所有样本的转录组数据和表型数据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筛选与表型相关的目标基因模块(r>0.35且P<0.05)与Hub基因(hub genes,HGs)。针对蛋白质、脂肪和水分含量3个性状分别鉴定到91、81和80个SFLGs(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和18、85和338个DEGs,其中PC1和PC2共有的SFLGs分别有8、4和3个,具有显著因子载荷的DEGs分别有1、3和2个,富集分析结果与相应的表型相关。通过WGCNA分别筛选出2个目标基因模块及10、14和26个HGs,均鉴定到MYADML 2和ZBTB 14等关键候选基因,其可能在影响三者比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鉴定影响3种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的候选基因,挖掘到与肉质性状相关的关键基因。研究结果将为平凉红牛的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其他肉牛的品质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凉红牛 背最长肌 营养成分含量 转录组
下载PDF
淀粉对高山被孢霉产花生四烯酸的影响
15
作者 王文翔 王澍 +3 位作者 佘隽 田华 陈涛 何东平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4,共4页
研究了淀粉对高山被孢霉产花生四烯酸的影响。采用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淀粉,设置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绘制其碳氮代谢曲线,并对其菌丝体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实验组吸收碳氮的效率要比对照组高,其生物量、含油率和ARA产量各为30.57 g... 研究了淀粉对高山被孢霉产花生四烯酸的影响。采用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淀粉,设置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绘制其碳氮代谢曲线,并对其菌丝体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实验组吸收碳氮的效率要比对照组高,其生物量、含油率和ARA产量各为30.57 g/L,41.16%和4.65 g/L,分别是对照组的1.09倍,1.18倍和1.53倍。据此可初步得出结论:虽然淀粉充当碳源的作用没有葡萄糖明显,但其作为一种固形物起到了附着物的作用,菌丝体依附其上生长的更为分散,不会聚集成团,能够更为高效地吸收周围的营养成分,代谢活动更为旺盛,代谢产物积累的速度和量也就随之增大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高山被孢霉 花生四烯酸
下载PDF
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来源分析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23
16
作者 邹翀 尤梦圆 +2 位作者 刘金勇 王文翔 何东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2-107,111,共7页
日常饮食是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食用植物油也可能是受到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污染的食品之一。通过对88批次小包装成品油样及6个加工环节样品进行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检测,对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含量进... 日常饮食是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食用植物油也可能是受到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污染的食品之一。通过对88批次小包装成品油样及6个加工环节样品进行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检测,对食用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含量进行了调查,根据检测结果,从食用油的原料、包装材料和食用油加工环节等方面对其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预防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进入食用油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 邻苯二甲酸酯 来源 预防
下载PDF
南极土壤嗜冷真菌Chrysosporium sp.C_(3438)活性代谢产物C_(3438)A的分离及结构鉴别 被引量:12
17
作者 鲁敏 王文翔 +1 位作者 王丽萍 胡继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2,38,共3页
以对精原细胞法是否有活性作为筛选模型 ,对南极土壤嗜冷真菌 Chrysosporium sp. C3 4 3 8经低温发酵的活性产物进行了深入的化学研究 ,首次从南极土壤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南极土壤嗜冷真菌Chrysosporiumsp C3438 FERRICHROME 结构鉴别 精原细胞法 活性代谢产物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HOTTIP在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玉霞 董学彩 +2 位作者 王文翔 司晓辉 李红雨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78-1382,共5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HOTTIP在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距离癌缘5...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HOTTIP在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距离癌缘5 cm以上)标本,用qPCR法检测子宫内膜癌和癌旁组织中HOTTIP的表达,所有患者于术后第1天开始随访,随访截止日期2019年4月30日,随访终点事件为死亡,记录患者生存时间。结果:HOTTIP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相对表达量为(2.55±0.21),高于癌旁组织中的(1.03±0.16)(t=60.631,P<0.01);HOTTIP在不同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是否发生淋巴血管间隙浸润及淋巴结转移间表达量存在差异(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低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和生存时间均高于高表达组[78.57%vs 37.04%,(70.67±4.94)vs(42.14±3.65)个月](χ^2=12.839,P<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HR=2.248(95%CI:1.034~4.887)]、肌层浸润深度[HR=3.055(95%CI:1.668~5.592)]、淋巴结转移[HR=3.811(95%CI:1.786~8.131)]和HOTTIP表达[HR=2.649(95%CI:1.026~6.842)]均是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lncRNA HOTTIP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与患者恶性进展有关,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长链非编码RNA HOXA远端转录本 病理指标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预后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miRNA-223-3p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表达以及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高玉霞 董学彩 +1 位作者 王文翔 盛修贵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2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miRNA-223-3p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表达以及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57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其中,流产2~3次36例,≥4次21例,同期,选取正常早孕行人工流产术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实时荧光... 目的探讨miRNA-223-3p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表达以及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57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其中,流产2~3次36例,≥4次21例,同期,选取正常早孕行人工流产术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绒毛组织中miRNA-223-3p、Rps6kb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绒毛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miRNA-223-3p表达量高于对照组,而Rps6kb1 mRNA、HIF-1αmRNA和VEGF mRNA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4次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miRNA-223-3p表达量高于2~3次和对照组,而Rps6kb1 mRNA、HIF-1αmRNA和VEGF mRNA表达量低于2~3次和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MVD为(23.3±6.1)个,远低于对照组的(41.6±5.3)个,≥4次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MVD低于2~3次,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miRNA-223-3p表达量与HIF-1αmRNA和VEGF mRNA表达量及MVD均呈负相关(r=-0.496、-0.638和-0.597,P<0.001),HIF-1αmRNA表达量与VEGF mRNA表达量和MVD均呈正相关(r=0.584、0.439,P<0.001);VEGF mRNA表达量与MVD呈正相关(r=0.600,P<0.001)。结论 miRNA-223-3p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与Rps6kb1/HIF-1α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绒毛组织 miRNA-223-3p 缺氧诱导因子-1Α
下载PDF
寇氏隐甲藻突变株的糖、氮代谢对产油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书林 何东平 +3 位作者 陈涛 田华 佘隽 王文翔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5-69,共5页
为了探索在寇氏隐甲藻(crypthecodinium cohnii)突变株的营养生长和油脂积累过程中对碳源和氮源的需求及其影响.通过对照组和5个不同的补糖试验组进行研究,各组经发酵7d收获,并测定生物量、含油量、DHA含量和DHA产量.结果显示各组在... 为了探索在寇氏隐甲藻(crypthecodinium cohnii)突变株的营养生长和油脂积累过程中对碳源和氮源的需求及其影响.通过对照组和5个不同的补糖试验组进行研究,各组经发酵7d收获,并测定生物量、含油量、DHA含量和DHA产量.结果显示各组在发酵培养24 h时,碳消耗量约为22.5%,氮耗约为50%.随着不同时间的补糖,测定碳耗和氮耗虽有小幅度升降,但在144~ 168 h时碳耗、氮耗和碳/氮比基本稳定,各组间差异较小.研究表明,前72 h是寇氏隐甲藻生长的重要时期,当碳/氮比在15∶1左右时补糖最佳;当氮源耗尽时补糖不仅可以促进油脂的产生,而且对DHA的形成也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寇氏隐甲藻突变株 碳氮代谢 产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