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HLA-A、B、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戴云鹏 阎文英 +5 位作者 马秀峰 沈柏均 杨超 谢松梅 朱娜 王新党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288-291,294,共5页
目的:研究山东省汉族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与等位基因HLA-A、B、DRB1的多态性的遗传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方法,对197例ALL患儿和5841例健康脐带血样本等位基因HLA-A、B、DRB1多态性进... 目的:研究山东省汉族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与等位基因HLA-A、B、DRB1的多态性的遗传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方法,对197例ALL患儿和5841例健康脐带血样本等位基因HLA-A、B、DRB1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在等位基因HLA-A、B、DRB1中,ALL患儿的A11和A24;B40、B15、B56、B67和B27;DR9、DR12、DR14和DR16等基因的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而HLA-B48、DR7和DR15等基因的基因频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基因HLA-A11、A24、B40、B15、B56、B67、B27、DR9、DR12、DR14、DR16对ALL患儿有遗传易感作用,尤其是B40与ALL具有强相关性;而基因HLA-B48、DR7、DR15等对ALL患儿有遗传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HLA抗原 等位基因 多态性 儿童
下载PDF
中国北方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KIR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阿梅 刘庆平 +5 位作者 崔晓迎 崔明玉 闫文瑛 谢松梅 朱娜 王新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11-813,共3页
目的:检测和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的多态性,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从基因到临床表达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PCR-SSP技术检测北方62例确诊SLE患者和61例同一区域同一民族正常对照者的KIR基因位点... 目的:检测和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的多态性,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从基因到临床表达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PCR-SSP技术检测北方62例确诊SLE患者和61例同一区域同一民族正常对照者的KIR基因位点多态性。结果:SLE患者KIR基因表型分布较常见的为KIR3DP1、2DL1、2DP1、3DL1、2DL3及1D,其次为2DS4、2DL5、3DS1、2DS2、2DS5和2DL2,较低者为2DS1、2DS3及3DP1V,SLE病例组KIR3DS1,2DL2、2DL5和2DL3基因型频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中国北方人群的SLE的发生可能与多个KIR基因等位基因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KIR基因 多态性
原文传递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HLA-DRB1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戴云鹏 阎文英 +4 位作者 沈柏均 杨超 谢松梅 朱娜 王新党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2-354,共3页
目的 :研究北方汉族人群HLA 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患者的遗传关联。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 (PCR SSO)方法 ,对 184例北方汉族人群ALL患者和 3 5 78例健康脐带血样本HLA DRB1等位基... 目的 :研究北方汉族人群HLA 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患者的遗传关联。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 (PCR SSO)方法 ,对 184例北方汉族人群ALL患者和 3 5 78例健康脐带血样本HLA 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 :184例ALL患者HLA DR9( 18 2 1%,χ2 =16 .0 7,P <0 0 1,RR =1 74,EF =0 0 774) ,DR12 ( 14 13%,χ2 =7.12 ,P <0 0 1,RR =1 5 2 3,EF =0 0 49) ,DR14( 7 88%,χ2 =5 .194,P <0 0 5 ,RR =1 5 74,EF =0 0 2 87)和DR16 ( 4 89%,χ2 =8.5 2 7,P <0 0 1,RR =2 0 6 5 ,EF =0 0 2 5 )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 ,而HLA DR7( 8 15 %,χ2 =7.0 78,P <0 0 1,RR =0 6 0 ,EF =0 0 86 )和DR15 ( 12 2 3%,χ2 =4.0 49,P <0 0 5 ,RR =0 710 9,EF =0 0 6 7)基因频率显著下降。结论 :HLA DR9、DR12、DR14、DR16等位基因对ALL患者有遗传易感作用 ,而HLA DR7、DR15等位基因对ALL患者有遗传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HLA-DRB1基因 多态性 研究
下载PDF
白血病患者的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陈阿梅 郭晓明 +5 位作者 闫文瑛 谢松梅 朱娜 王新党 旭日 刘庆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5-38,共4页
本研究检测白血病患者的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s,KIR)基因的多态性,探讨KIR基因的多态性与白血病发生的关联性。应用PCR-SSP技术对北方地区50例白血病患者和6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KIR基因的... 本研究检测白血病患者的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s,KIR)基因的多态性,探讨KIR基因的多态性与白血病发生的关联性。应用PCR-SSP技术对北方地区50例白血病患者和6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KIR基因的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共检出目前已知的18个KIR基因,在检测的全部个体中,3DL3,3DL2及2DL4出现频率均为100%,其余依次为3DP1、2DP1、2DL3、3DL1、2DL1、3DS1、2DL5、2DS4、2DS2、1D、2DS5、2DL2、2DS1、2DS3和3DP1v。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白血病患者的3DL和2DL1的基因频率(0.60)和(0.57)比对照组(1.00)显著降低(P<0.01)。结论:KIR基因的多态性与白血病的易感性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KIR基因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新党 张建军 叶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5期6788-6794,共7页
背景:国内外研究表明,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提示肝损伤后进行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为临床肝病治疗提供可能。目的:观察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 背景:国内外研究表明,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提示肝损伤后进行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为临床肝病治疗提供可能。目的:观察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干细胞移植组、模型组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模后1 h,干细胞移植组于尾静脉注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0.5 mL(106个),模型组于尾静脉注射L-DMEM 0.5 mL,正常对照组于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5 mL。移植后1,2,3周,进行肝功能、肝组织形态学、RT-PCR法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结论:(1)肝功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移植后不同时间点的门冬氨酸转移酶、丙氨酸转移酶和丙二醛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细胞移植组移植后不同时间点的门冬氨酸转移酶、丙氨酸转移酶和丙二醛水平明显降低(P<0.05);(2)肝组织形态:移植后2周,模型组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纤维化程度严重,干细胞移植组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3)RT-PCR法及Western blot检测:移植后2周,与模型组比较,干细胞移植组肝组织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明显升高(P<0.05),α-平滑肌蛋白明显下降(P<0.05);(4)结果表明: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改善大鼠受损的肝功能,其可能通过调节肝细胞生长因子及α-平滑肌蛋白在肝脏中的表达水平,进而发挥促进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移植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大鼠 肝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修复 肝损伤 肝细胞生长因子 α-平滑肌蛋白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HLA-A,B,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戴云鹏 阎文英 +4 位作者 沈柏均 杨超 谢松梅 朱娜 王新党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3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 研究北方汉族人群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患者与HLA A ,B ,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遗传关联。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 (PCR SSO)方法 ,对 197例北方汉族儿童ALL患者和 5 84 1例健康脐带血样本HLA A... 目的 研究北方汉族人群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患者与HLA A ,B ,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遗传关联。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 (PCR SSO)方法 ,对 197例北方汉族儿童ALL患者和 5 84 1例健康脐带血样本HLA A ,B ,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 在HLA A ,B ,DRB1等位基因中 ,儿童ALL患者的A11(18.5 3% ,χ2 =8.5 9,P <0 .0 1,RR =1.4 7,EF =0 .0 6 35 )和A2 4 (19.2 9% ,χ2 =11.6 5 ,P <0 .0 1,RR =1.5 6 ,EF =0 .0 738) ;B4 0(18% ,χ2 =1199.6 2 ,P <0 .0 0 1,RR =5 3.2 3,EF =0 .18) ,B15 (30 % ,χ2 =15 9.17,P <0 .0 0 1,RR =9.6 89,EF =0 .0 14 ) ,B5 6 (1.5 % ,χ2 =16 .17,P <0 .0 0 1,RR =5 .92 ,EF =0 .0 774 ) ,B6 7(2 .5 % ,χ2 =5 .93,P <0 .0 1,RR =2 .74 ,EF =0 .0 774 ) ,和B2 7(3.75 % ,χ2 =4 .96 ,P <0 .0 1,RR =1.81,EF =0 .0 774 ) ;DR9(18.2 1% ,χ2 =16 .0 7,P <0 .0 0 1,RR =1.74 ,EF =0 .0 774 ) ,DR12(14 .13% ,χ2 =7.12 ,P <0 .0 1,RR =1.5 2 3,EF =0 .0 4 9) ,DR14 (7.88% ,χ2 =5 .194 ,P <0 .0 5 ,RR =1.5 74 ,EF =0 .0 2 87) ,和DR16 (4.89% ,χ2 =8.5 2 7,P <0 .0 1,RR =2 .0 6 5 ,EF =0 .0 2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HLA 等位基因 易感性 儿童
下载PDF
ACE等位基因多态性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维 余梅贵 +2 位作者 府伟灵 阎文瑛 王新党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1061-1063,1065,共4页
目的检测分析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等位基因多态性在中国重庆地区黄种汉族人群中的分布特点,探寻ACE基因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p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方法分别对95例正常对照和105例SpA患者进行ACE等位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在Sp... 目的检测分析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等位基因多态性在中国重庆地区黄种汉族人群中的分布特点,探寻ACE基因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p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方法分别对95例正常对照和105例SpA患者进行ACE等位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在SpA患者中检测到纯合子缺失型(D/D)占46.7%(49/105),纯合子插入型(I/I)占7.6%(8/105),杂合子插入/缺失型(I/D)占45.7%(48/105),D与I等位基因出现频率分别为0.695和0.305;在正常对照中检测到纯合子缺失型(D/D)占18.9%(18/95),纯合子插入型(I/I)占41.1%(39/95),杂合子插入/缺失型(I/D)占40.0%(38/95),D与I等位基因出现频率分别为0.389和0.611。经χ2检验SpA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D/D型和I/I型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6.03,5.69,P<0.05),D/I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P>0.05);D与I等位基因出现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P<0.05)。结论以强直性脊柱炎(AS)为代表的SpA与ACE基因存在相关性。ACE等位基因多态性检测是否可作为判断AS患者心脏受累、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有待扩大样本例数再做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 等位基因 多态性 脊柱关节病
下载PDF
3438例山东汉族脐血供者HLA-DRB1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特点 被引量:8
8
作者 阎文瑛 旭日 +5 位作者 谢松梅 朱娜 王新党 杨超 潘杰 姜夕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87-290,共4页
为研究山东汉族人群DRB1基因的分布特征 ,探讨中国广大地区甚至世界其它人种利用山东脐血供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可能性 ,应用PCR SSP方法对山东地区 3438例无血缘关系的汉族健康新生儿脐血进行了HLA DRB1低分辨等位基因的分布调查。... 为研究山东汉族人群DRB1基因的分布特征 ,探讨中国广大地区甚至世界其它人种利用山东脐血供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可能性 ,应用PCR SSP方法对山东地区 3438例无血缘关系的汉族健康新生儿脐血进行了HLA DRB1低分辨等位基因的分布调查。结果显示 :在山东汉族人群中前 5位高频率等位基因依次为DRB1 15(0 .1817) , 0 7(0 .136 9) , 0 9(0 .12 2 1) , 0 4 (0 .10 84 )和 12 (0 .10 38) ,低频率的等位基因是DRB1 0 30 2 0 30 3(0 .0 0 0 3) , 10 (0 .0 15 1) , 16 (0 .0 2 6 2 )和 0 1(0 .0 32 2 )。通过山东汉族人群与相关文献中其它人种和不同地域的汉族人群的比较分析显示 :没有任何 1个DRB1等位基因是某一人种或民族所特有的 ,但DRB1基因在不同种族的人群中有其各自独特的人群分布特征 ,并且在不同地域的同一民族人群中亦有其独特的地理分布特征。结论 :北方人在山东脐血库中最容易寻找到DR等位基因相合的异基因脐血供者。中国南方人和日本人在山东也完全可能寻找到DR等位基因相合的异基因脐血供者 ,其机率较北方人稍低。白种人甚至非裔美国人均有可能在山东脐血库中寻找到DR位点低分辨等位基因相匹配的异基因脐血造血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RB1 等位基因 基因频率 脐血 PCR-SSP
下载PDF
脐血采分和长期冻存后细菌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乐玲 马丽霞 +5 位作者 王素兰 王新党 李府 张乐海 刘兴莉 沈柏均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2年第2期212-214,共3页
目的探讨脐血采分储存中细菌污染的种类、途径和规律性以及深低温冻存对细菌活力的影响。方法在2000年至2007年脐血干细胞采分常规工作中,留取有核细胞分离后血浆-红细胞悬液10ml,分别注入需氧和厌氧细菌培养瓶,用BacT/ALERT3D-480... 目的探讨脐血采分储存中细菌污染的种类、途径和规律性以及深低温冻存对细菌活力的影响。方法在2000年至2007年脐血干细胞采分常规工作中,留取有核细胞分离后血浆-红细胞悬液10ml,分别注入需氧和厌氧细菌培养瓶,用BacT/ALERT3D-480全自动血液培养系统培养7d,细菌培养阳性者作废弃处理。同时选取细菌阳性的新鲜脐血87份进一步培养24h,获得纯培养后,将革兰阳(阴)性菌鉴定卡放入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读数孵育器,分别进行需氧菌与厌氧菌鉴定。另外,为观察深低温冻存对细菌的影响,取出冻存6-7年的细菌阳性脐血96份,37℃速融后,取有核细胞浓缩物10ml,用上述方法做二次细菌培养检测。结果2000年至2007年采集脐血19062份,细菌培养阳性336份,细菌污染率为1.8%;作细菌鉴定8I份,发现兼性生长58份(67%),专性需氧生长38份(43.7%),专性厌氧生长17份(19.5%);革兰阴性菌占68%,革兰阳性菌占32%。细菌种类:大肠埃希菌最常见,占25.3%,其次为中间链球菌占14.9%,紫色色杆菌占9.2%。96份细菌鉴测阳性并移至液氮保存6-7年的脐血标本中,经复检仍有83份(86%)保持细菌活性。结论2000年至2007年脐血采分过程中细菌污染率为1.8%,污染菌在液氮冻存6-7年后86%细菌仍存活。故在产房采集脐血时应加强无菌措施,在临床使用冻存于细胞时应加强细菌复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细菌 污染 冻存
原文传递
高标准 严要求 确保审计档案立卷质量
10
作者 戴云鹏 阎文英 +4 位作者 沈柏均 杨超 谢松梅 朱娜 王新党 《中国审计》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7期164-164,共1页
关键词 审计档案 中国 审计机关 档案管理 审计人员 审计报告 审计监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