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新其 许幸声 +2 位作者 张建明 王维君 曹黎明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4-36,共3页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和纽带,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针对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现实背景,就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设计,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评价...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和纽带,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针对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现实背景,就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设计,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评价体系提供基础准备,为农业科技管理部门制定有关成果转化政策,引导和指导成果转化创新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 成果转化 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
下载PDF
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水稻软米品种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新其 殷丽青 沈革志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B12期69-73,共5页
通过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ts) 介导的方法 ,进行水稻反义蜡质基因的遗传转化 ,获得水稻转基因植株。经PCR分子检测 ,转基因植株均为阳性。对T2 代单株的直链淀粉含量测定 ,获得了直链淀粉含量在 14 %以下的单株 ,经T3株... 通过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ts) 介导的方法 ,进行水稻反义蜡质基因的遗传转化 ,获得水稻转基因植株。经PCR分子检测 ,转基因植株均为阳性。对T2 代单株的直链淀粉含量测定 ,获得了直链淀粉含量在 14 %以下的单株 ,经T3株系不同单株的直链淀粉含量测定得到了稳定的软米株系 ,证明反义蜡质基因的转化对降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有效。这对稻米淀粉品质改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技术 水稻 软米品种 蜡质基因 PCR检测 直链淀粉
下载PDF
光皮树育苗技术及适应性试验初报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新其 殷丽青 +5 位作者 施振周 沈革志 罗清莲 张永平 汤桂钧 张建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64-267,共4页
光皮树的育苗和田间种植试验表明,它适应上海的生态立地条件,能正常生长发育。种子发芽需种皮去蜡和温水浸种催芽,发芽率以野外地下沙藏的方法相对较高,达到63.2%。枝条扦插试验显示,用不同的生根剂处理插条对枝条的成苗率均有明显促进... 光皮树的育苗和田间种植试验表明,它适应上海的生态立地条件,能正常生长发育。种子发芽需种皮去蜡和温水浸种催芽,发芽率以野外地下沙藏的方法相对较高,达到63.2%。枝条扦插试验显示,用不同的生根剂处理插条对枝条的成苗率均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以200mg·L-1NAA液处理效果最好,其成苗率达到69.3%,比对照高40.4%,根系发育和枝叶生长也明显好于对照。实生苗种植结果表明,株高和地径生长量与气温有着密切关系,呈慢-快-慢的曲线变化规律,但温度太高和气候干旱则影响株高和地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皮树 育苗 适应性试验 生态立地条件
下载PDF
水稻Ds转座子转基因后代的抗性筛选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新其 韩志勇 +1 位作者 殷丽青 沈革志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23-26,共4页
以水稻Ds转基因后代的种子为抗性筛选材料 ,建立了种子浸润发芽的抗性检测方法 ,研究表明以 34 0~ 4 50mg·L- 1Basta浓度 ,浸润处理时间以 4 8h较为适宜 ;通过抗性检测方法的比较 ,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正确、成本低等优点 。
关键词 水稻 转基因 抗性 检测 DS转座子
下载PDF
上海水稻绿色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新其 程灿 +5 位作者 曹黎明 李刚 李茂柏 沈慧梅 吴雄杰 金海洋 《上海农业学报》 2020年第3期131-135,共5页
通过总结近十年来上海郊区水稻产业发展概况,梳理水稻生产面临的新问题。新形势下水稻生产中出现了稻田生态服务功能削弱、农机与农艺深度融合不紧密、稻田生态绿色防控效果不显著等一系列新情况,严重制约了水稻绿色发展。围绕"绿... 通过总结近十年来上海郊区水稻产业发展概况,梳理水稻生产面临的新问题。新形势下水稻生产中出现了稻田生态服务功能削弱、农机与农艺深度融合不紧密、稻田生态绿色防控效果不显著等一系列新情况,严重制约了水稻绿色发展。围绕"绿色、生态、高效、质量"发展目标,提出水稻绿色发展的技术对策和政策建议,以促进水稻产业提质增效、产能稳定、生态保护利用的良性发展态势,引领都市农业高质量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水稻 绿色发展 对策
下载PDF
水稻机穴播密度对群体冠层光截获及产量构成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新其 赵志鹏 +5 位作者 李国梁 施圣高 曹伟召 陈小倩 左军 曹黎明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7年第1期35-40,共6页
以杂交粳稻‘花优14'为试验材料,在机械直播下研究了播种密度对水稻群体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分布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中后期,群体冠层叶面积指数(LAI)、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IPAR)及PAR截获率与密度呈正向趋势,... 以杂交粳稻‘花优14'为试验材料,在机械直播下研究了播种密度对水稻群体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分布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中后期,群体冠层叶面积指数(LAI)、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IPAR)及PAR截获率与密度呈正向趋势,各层级冠层自下而上逐渐递减,并随生育进程延续而逐渐降低。群体冠层底部光合有效辐射(TPAR)与密度呈负向趋势,同密度群体冠层TPAR自下而上呈递增趋势。在相同播种密度条件下,各层级水稻群体冠层TPAR与LAI呈现对数关系,Y=-1.49 ln(x)+10.27(腊熟期),R^2=0.9965^(**)。在本试验密度处理范围内,密度与单位面积内有效穗数呈正向趋势,而与千粒重存在负向趋势,与穗粒数和产量呈现二次曲线关系。水稻精量穴直播的密度以行穴距20 cm×16 cm,孕穗期群体基部冠层PAR截获率控制在95.0%左右,有效穗数为283.7万/hm^2,则获得较高穗粒数,稻谷产量可突破10 500 kg/hm^2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产量构成因素 冠层 光合有效辐射 光截获 播种密度 机穴播
下载PDF
上海市郊区水稻不同栽培方式的综合评价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新其 蒋其根 +4 位作者 钱益芳 吴雄兴 徐锦瑾 王玲燕 曹黎明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9-13,共5页
采用灰色关联统计方法,综合评价了上海市郊区水稻主要栽培方式,分析了水稻不同栽培方式的生产适应性,并提出了水稻主要栽培方式的选择建议。
关键词 栽培方式 综合评价 水稻
下载PDF
灰色系统理论在水稻新品种(系)综合评估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新其 殷丽青 +2 位作者 张建军 沈革志 刘康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1-34,共4页
介绍了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探索了灰色并联分析在水稻新品种(系)综合评估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依据各品种(系)的灰色关联度排序所进行的综合评估的结果与实际表现基本一致。文中还探讨了选择理想参考品种... 介绍了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探索了灰色并联分析在水稻新品种(系)综合评估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依据各品种(系)的灰色关联度排序所进行的综合评估的结果与实际表现基本一致。文中还探讨了选择理想参考品种和性状权重的重要性,及在遗传育种上应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系统理论 关联度分析 水稻 品种
下载PDF
水稻蜡质基因(Wx)反义片段在转基因后代中的遗传稳定性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新其 沈革志 +1 位作者 程磊 殷丽青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2-16,共5页
用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 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 ,将携带水稻蜡质基因反义片段导入中花 11号粳稻中 ,分析了 2 0个独立转化的转基因植株。经GUS染色、PCR分子检测 ,证明蜡质基因反义片段已整合到这些植株的染色体组中 ;... 用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 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 ,将携带水稻蜡质基因反义片段导入中花 11号粳稻中 ,分析了 2 0个独立转化的转基因植株。经GUS染色、PCR分子检测 ,证明蜡质基因反义片段已整合到这些植株的染色体组中 ;在转基因植株后代T1的籽粒外观糯性检测中 ,有 8个转基因植株检测到糯性籽粒的存在 ;在 12个转基因植株T2后代直链淀粉含量测定中 ,有 5个T3的直链淀粉含量比对照有明显的降低 ;在T3、T4的直链淀粉含量测定中 ,获得了直链淀粉含量比对照低 1%的株系 ;来自T2的糯稻株系其后代能相对稳定遗传。在籽粒GUS检测和外观糯性检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蜡质基因 WX 反义片段 转基因后代 遗传稳定性 直链淀粉
下载PDF
优质粳型杂交糯稻新组合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新其 邱美良 +4 位作者 郭萱昊 殷丽青 李茂柏 卢有林 沈革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52-55,62,共5页
为了快速培育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杂交粳型糯稻新种质,选用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粳型寒丰糯(HFwx),将其与同型的寒丰不育系(HFA)进行育性转换,获得了粳型糯质新不育系寒丰糯(HFwxA),并与自主选育的粳型糯质恢复系配组育成了杂交粳型糯稻... 为了快速培育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杂交粳型糯稻新种质,选用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粳型寒丰糯(HFwx),将其与同型的寒丰不育系(HFA)进行育性转换,获得了粳型糯质新不育系寒丰糯(HFwxA),并与自主选育的粳型糯质恢复系配组育成了杂交粳型糯稻新组合(HFwxA/N2R)。小区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选育获得的杂交糯稻新组合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强等特点,具有生产应用前景。杂交糯稻新组合的生育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的试验总结,对杂交糯稻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组合 糯稻选育 特征特性 水稻
下载PDF
水稻矮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新其 殷丽青 沈革志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19-23,共5页
在构建水稻Ds转座子插入突变群体中 ,获得了两份矮秆突变体 ,暂定名为矮 2 4 2和矮 915 ,经Basta抗性检测及PCR分子检测 ,确认矮秆 2 4 2突变不是由Ds转座子插入所引起的 ,通过突变体与正常中花 11杂交和回交后代的遗传分析 ,证明这两... 在构建水稻Ds转座子插入突变群体中 ,获得了两份矮秆突变体 ,暂定名为矮 2 4 2和矮 915 ,经Basta抗性检测及PCR分子检测 ,确认矮秆 2 4 2突变不是由Ds转座子插入所引起的 ,通过突变体与正常中花 11杂交和回交后代的遗传分析 ,证明这两个矮秆突变是受单基因所控制的隐性突变 ;通过矮 2 4 2和矮 915突变体之间的杂交遗传分析 ,F1株高表现正常 ,显然这两个矮秆基因不存在等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矮秆突变体 遗传分析
下载PDF
沪郊水稻科技入户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新其 吴雄兴 +2 位作者 茅国芳 曹黎明 施国粹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125-127,共3页
从上海市水稻科技入户工程的实践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技推广服务的现状,阐明了现行经济体制下沪郊水稻科技入户工程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归纳了水稻科技入户工程实施在本市农技推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客观地提出了当前实施水稻科技入户... 从上海市水稻科技入户工程的实践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技推广服务的现状,阐明了现行经济体制下沪郊水稻科技入户工程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归纳了水稻科技入户工程实施在本市农技推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客观地提出了当前实施水稻科技入户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后续的水稻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和各类农技推广服务的运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技推广 科技入户 实践与思考 水稻 上海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杂交粳稻‘申优17’主要品质性状效应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新其 程灿 +2 位作者 方军 朱元宏 曹黎明 《上海农业学报》 2020年第4期25-30,共6页
通过设置氮肥量和基蘖肥与穗肥氮素配比试验处理,研究氮肥运筹对杂交粳稻‘申优17’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氮肥能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但等氮(240 kg∕hm^2,下同)条件下提高后期穗肥氮则会降低加工品质。氮肥与稻米粒长、粒... 通过设置氮肥量和基蘖肥与穗肥氮素配比试验处理,研究氮肥运筹对杂交粳稻‘申优17’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氮肥能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但等氮(240 kg∕hm^2,下同)条件下提高后期穗肥氮则会降低加工品质。氮肥与稻米粒长、粒宽呈正相关,与长宽比呈负相关,而等氮条件下穗肥氮与稻米粒长和粒宽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施氮量增加会显著降低稻米垩白率,后期增加穗肥氮施用会增加稻米垩白率和垩白度。增加氮肥和在等氮条件下,氮肥后移处理均极显著和显著降低直链淀粉含量。由氮素与直链淀粉拟合方程可知,施氮量在318 kg∕hm^2时,直链淀粉理论值最低(15.04%)。稻米胶稠度与氮肥使用量无明显规律,但在等氮条件下可随穗肥氮同步递增,至穗肥氮占比为30%时,胶稠度值达到峰值(78.33 mm),之后缓慢下降。增加氮肥和后期穗肥氮占比有效地提高了稻米蛋白质含量,并显著地降低了稻米食味值。当氮量为257 kg∕hm^2时,食味理论值最低(84.45)。在等氮条件下,穗肥氮占比为30%时,食味达到了最高值(83.0)。综上,杂交粳稻‘申优17’稻米品质易受氮肥调控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应适当控制总氮量和优化后期穗肥氮比例以提高稻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运筹 杂交粳稻 稻米品质
下载PDF
2个水稻黄叶突变体的遗传初步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新其 殷丽青 沈革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92-395,400,共5页
从粳稻品种中花11的转基因植株后代中,获得了2份黄叶突变体(Y-347和Y-427),经PCR等分析,表明这2个黄叶突变均与Ds转座子插入无关。通过突变体与正常中花11杂交和回交试验,证明这2个黄叶突变体均为单基因隐性突变。根据2个突变体间的杂... 从粳稻品种中花11的转基因植株后代中,获得了2份黄叶突变体(Y-347和Y-427),经PCR等分析,表明这2个黄叶突变均与Ds转座子插入无关。通过突变体与正常中花11杂交和回交试验,证明这2个黄叶突变体均为单基因隐性突变。根据2个突变体间的杂交结果,初步表明,这2个突变体是由2个位点发生突变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黄叶突变 遗传分析
下载PDF
上海水稻精量机械穴直播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新其 甘俊彦 +4 位作者 朱敏 赵志鹏 李茂柏 周德平 曹黎明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8-172,共5页
以上海地区主推水稻品种为材料,在精量机械穴直播条件下,开展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小区试验和示范,明确了精量机械穴直播水稻的生育特性、抗倒伏性、群体建成和产量表现,并分析了采用水稻精量机械穴直播后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和... 以上海地区主推水稻品种为材料,在精量机械穴直播条件下,开展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小区试验和示范,明确了精量机械穴直播水稻的生育特性、抗倒伏性、群体建成和产量表现,并分析了采用水稻精量机械穴直播后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和水稻生产经济效益。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精量机械穴直播水稻生育期明显缩短,单株分蘖力强,群体结构合理,穗粒结构协调,干物质积累多,抗倒能力较强,增产优势明显,节本低耗,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是目前极具生产潜力的一种新型高效低耗种植模式,适合上海都市农业发展的需求,也顺应了水稻低碳种植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量机械穴直播技术 水稻 产量 高效低耗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大麦‘花22’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新其 李国梁 +5 位作者 石建福 朱钱平 赵志鹏 施圣高 陈小倩 曹黎明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50,共7页
为探讨大麦‘花22’品种高产合理的氮肥运筹措施,分析了氮肥运筹对其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指标的效应差异。结果表明:氮肥对大麦‘花22’的生育期、株高、主茎节间的伸长、叶片生长、茎蘖发生、穗长、穗粒数、有效穗数及产量等... 为探讨大麦‘花22’品种高产合理的氮肥运筹措施,分析了氮肥运筹对其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指标的效应差异。结果表明:氮肥对大麦‘花22’的生育期、株高、主茎节间的伸长、叶片生长、茎蘖发生、穗长、穗粒数、有效穗数及产量等性状均有明显促进效应。纯氮量与大麦株高、产量的最佳拟合方程为Y=x/(0.6324+0.0164x)+64.3857(R2=0.9652**)和Y=x/(0.0365+0.0001x)+1 927.6994(R2=0.9941**)。高比例基蘖肥对大麦的株高、主茎1—4节间伸长、叶片生长、茎蘖发生、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有明显促进效应,基蘖肥比例低则对有效穗数和产量指标促进效应明显。统计分析表明,大麦‘花22’获得6 000 kg/hm2左右产量,纯氮量在300—337.5 kg/hm2,基蘖肥与中后期追肥适宜比例为5∶5和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农艺性状 产量 氮肥 施肥试验
下载PDF
转反义Waxy基因改良龙特甫雄性不育系品质及其育种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新其 殷丽青 +1 位作者 卢有林 沈革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12-1518,共7页
通过转反义Wx基因育成了直链淀粉含量(AC)降低的籼稻龙特甫新保持系B(wxLB1,wxLB2),并转育成了相应的新不育系新龙保A1(wxLA1)和新龙保A2(wxLA2)。考察和测定了由新不育系和原不育系与恢复系配制的杂种F1代的农艺性状、直链淀粉含量、... 通过转反义Wx基因育成了直链淀粉含量(AC)降低的籼稻龙特甫新保持系B(wxLB1,wxLB2),并转育成了相应的新不育系新龙保A1(wxLA1)和新龙保A2(wxLA2)。考察和测定了由新不育系和原不育系与恢复系配制的杂种F1代的农艺性状、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及RVA谱。结果表明:由wxLA1,A2配制的杂种后代直链淀粉含量和粒重极显著地低于各自对照(CK1:LA/YH559,CK2:LA/MH63),胶稠度(GC)和崩解值(BDV)则明显高于对照,并达到极显著水平。而冷胶黏度(CPV)、消减值(SBV)、峰值时间(PeT)、起浆温度(PaT)和回复值(CSV)则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杂种后代淀粉胶稠度和RVA特征值变异来源分析显示,GC和RVA谱特征值主要受母本影响,且都达到极显著水平。综合结果表明,选择改良籼稻龙特甫雄性不育系品质是改善杂交稻米淀粉理化和蒸煮品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质基因 直链淀粉含量 雄性不育系 品质改良 籼稻
下载PDF
杂交粳型糯稻不育系寒丰糯A(HFwxA)的选育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新其 倪一丁 +2 位作者 殷丽青 卢有林 沈革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5-19,共5页
以寒丰不育系(HFA)为母本,突变体寒丰糯(HFwxB)为父本,通过多代杂交、回交转育,育成糯稻不育系寒丰糯A(HFwxA)。HFwxA与HFA比较,除籽粒胚乳呈蜡质状和千粒重降低外,在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花粉不育特性和配合力等方面的表现均基本一... 以寒丰不育系(HFA)为母本,突变体寒丰糯(HFwxB)为父本,通过多代杂交、回交转育,育成糯稻不育系寒丰糯A(HFwxA)。HFwxA与HFA比较,除籽粒胚乳呈蜡质状和千粒重降低外,在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花粉不育特性和配合力等方面的表现均基本一致。寒丰糯不育系(HFwxA)表现育性稳定,农艺性状优良,开花习性好,配合力强等特性。利用其配制的杂交糯稻组合,具有抗逆性强、产量高等特点,其糯米淀粉黏度特性指标值也优于常规糯稻对照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糯稻 不育系选育 寒丰糯A(HFwxA)
下载PDF
沪郊水稻褐飞虱暴发成灾的反思与治理对策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新其 金燕 +2 位作者 王伟民 曹黎明 施国粹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3期101-104,共4页
综述了水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暴发成灾的主要原因,分析了水稻褐飞虱防治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综合治理的对策,为生产部门领导、农技部门控制水稻褐飞虱,减少粮食损失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其他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提供借鉴。
关键词 褐飞虱 暴发 治理对策
下载PDF
肥料运筹对机穴播水稻群体生长效应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新其 李茂柏 +3 位作者 赵志鹏 王玲燕 朱峰 曹黎明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8年第2期1-7,共7页
采用速效氮肥及与缓释肥配伍的肥料运筹方式,对精量机穴播杂交粳稻‘花优14’的群体生长效应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等氮条件下,尿素与缓释肥配伍处理的水稻全生育期比尿素单施处理增加10—11 d,株高日增长量在拔节至孕穗期明显高... 采用速效氮肥及与缓释肥配伍的肥料运筹方式,对精量机穴播杂交粳稻‘花优14’的群体生长效应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等氮条件下,尿素与缓释肥配伍处理的水稻全生育期比尿素单施处理增加10—11 d,株高日增长量在拔节至孕穗期明显高于尿素单施处理,至成熟期株高比尿素单施处理增加(4.03±0.48)cm。拔节期后,尿素与缓释肥配伍处理的水稻群体生物量积累量占各自总生物量的比例及叶面积指数(LAI)均高于尿素单施处理。抽穗后,尿素与缓释肥配伍处理的水稻剑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在达到高峰后下降缓慢,而尿素单施处理SPAD则下降较快。氮素对水稻主茎总叶片数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处理N_2、N_3、N_5和N_7均比处理N_0、N_1和N_4增加1张叶片;氮素与产量拟合方程分析显示,水稻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递增,但超过311.47 kg∕hm^2阈值有减产风险。等氮条件下,产量均为尿素与缓释肥配伍处理显著高于尿素单施处理,其中处理N6产量最高,达到(11 837.25±327.12)kg∕hm^2。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表明,氮素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大小依次为单位面积内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粒重。等氮处理的水稻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均为尿素与缓释肥配伍处理高于尿素单施处理,其中处理N_5与N_1以及处理N_6与N_2间的有效穗数差异显著,处理N1与N7间结实率差异显著。每穗实粒数以处理N_2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运筹 机穴播 生长效应 水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