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墨脱两种桫椤科植物的叶片形态结构与光合特性比较研究
1
作者 王新靓 扎西旺拉 +2 位作者 布琼 卓玛央宗 卢杰 《高原农业》 2024年第2期144-156,170,共14页
本研究旨比较了解西藏墨脱毛叶黑桫椤和白桫椤的生长状况,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同一生境下毛叶黑桫椤和白桫椤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_(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水蒸气压亏损(VPD)及光响应曲线,并计算水分利... 本研究旨比较了解西藏墨脱毛叶黑桫椤和白桫椤的生长状况,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同一生境下毛叶黑桫椤和白桫椤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_(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水蒸气压亏损(VPD)及光响应曲线,并计算水分利用效率(WUE),利用叶面积测定仪、SPAD-502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测定两种桫椤的叶片结构特征参数与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相同生境下,白桫椤的光补偿点远高于毛叶黑桫椤,光饱和点却比毛叶黑桫椤略低,说明毛叶黑桫椤对弱光的利用能力较白桫椤强,比白桫椤更耐阴,白桫椤光补偿点较毛叶黑桫椤高,说明其利用弱光能力相对较低,能耐较强光。毛叶黑桫椤光补偿点低,光饱和点高,说明其适应光照的范围大。二者的叶片结构与光合生理之间的参数有显著差异性;Pearson分析结果表明,LL/LW对光合生理的影响最为显著(P<0.01),且同时使用RDA冗余分析对叶片形态结构与光合特性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得到与Pearson分析一致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黑桫椤 白桫椤 叶片形态结构 光合特性
下载PDF
植物叶片解剖结构与光合作用研究概况
2
作者 王新靓 卢杰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16期78-82,共5页
叶片是植物输送水分、进行物质交换与光合作用的营养器官,叶片的形态结构与解剖结构是系统分类学中植物属种间划分与判别、系统演化及对环境适应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植物叶片中含有光合色素,其中叶绿素参与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是... 叶片是植物输送水分、进行物质交换与光合作用的营养器官,叶片的形态结构与解剖结构是系统分类学中植物属种间划分与判别、系统演化及对环境适应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植物叶片中含有光合色素,其中叶绿素参与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是植物细胞内参与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叶绿素含量是叶片光合生理活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通过对植物叶片形态、解剖结构、光合色素及光合作用相关文献与资料的查阅、整理与归纳,总结出近年对各种植物叶片形态、解剖结构、光合色素与光合作用的研究概况,为以后作者研究其他植物的叶片与光合作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形态 叶片解剖结构 光合色素 光合作用
下载PDF
Meta分析方法及其在林学中的应用展望
3
作者 王新靓 卢杰 +1 位作者 田莹 杨琳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108-114,共7页
Meta分析是一种以综合已有发现为目的,对单个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将Meta分析方法应用于林学,对林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文献资料搜集,从Meta分析的基本概念、优缺点、具体使用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概述,... Meta分析是一种以综合已有发现为目的,对单个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将Meta分析方法应用于林学,对林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文献资料搜集,从Meta分析的基本概念、优缺点、具体使用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概述,发现Meta分析在林学中多用在森林资源评价中,特别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中,使用时要注意规避Meta分析方法的局限,弥补其他估算模型的不足,能够起到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维护林农的经济利益与完善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流程 应用 林学 展望
下载PDF
色季拉山川滇高山栎种群结构对海拔梯度的响应
4
作者 田莹 卢杰 +1 位作者 王新靓 杨琳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74-81,共8页
以色季拉山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种群在不同海拔梯度上的种群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色季拉山设置一条50 m×700 m的样带并将其分成14个50 m×50 m的样方,分别研究每个样方内... 以色季拉山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种群在不同海拔梯度上的种群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色季拉山设置一条50 m×700 m的样带并将其分成14个50 m×50 m的样方,分别研究每个样方内川滇高山的种群的径级、高度和冠幅结构,并根据具体的分布株数作图,根据图表研究不同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原因,结果显示:(1)川滇高山栎的最佳生存范围在海拔3400 m~3550 m之间,在海拔3600 m以上不适合川滇高山栎的生存,川滇高山栎的幼苗幼树在3400 m~3780 m的海拔之间都有分布,海拔大于3600 m的株数较少。(2)川滇高山栎的幼树幼苗数量较多,生长到小树阶段的个体较少,幼树幼苗在生长过程中的竞争力较强,而在生长到小树阶段时的竞争力和自身的生存力较弱。(3)川滇高山栎种群的径级分布范围随海拔的增加逐渐缩小,种群密度也随之变小。(4)从海拔3400 m~3780 m之间,川滇高山栎种群的高度结构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5)从海拔3400 m到海拔3500 m时,川滇高山栎种群的冠幅结构不断增加,并在海拔3500 m达到最大,随着海拔的继续升高,冠幅结构不断减小。不同海拔梯度上的土壤、水分、温度、植被生长空间等都不相同,这些影响因素使川滇高山栎种群在不同的海拔梯度上对应的发生不同的结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高山栎 种群结构 海拔梯度
下载PDF
岩白菜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概况
5
作者 杨琳 卢杰 +1 位作者 王新靓 田莹 《广西农学报》 2023年第1期82-85,90,共5页
岩白菜药食兼用,但因过度开发及其生境的破坏,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对岩白菜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详细阐述岩白菜的分类和资源分布、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分析指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是影响岩白菜保护的主要问题,提出应给予岩白菜... 岩白菜药食兼用,但因过度开发及其生境的破坏,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对岩白菜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详细阐述岩白菜的分类和资源分布、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分析指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是影响岩白菜保护的主要问题,提出应给予岩白菜更多的关注,并针对岩白菜保护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就地与迁地保护、加大宣传力度、人工培养等保护措施,旨在为岩白菜的开发保护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白菜 生物学特性 化学成分 存在问题 保护方法
下载PDF
色季拉山岩白菜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6
作者 杨琳 田莹 +1 位作者 王新靓 卢杰 《高原农业》 2023年第3期291-297,共7页
为研究岩白菜种群分布格局,对乔木林、高灌丛、矮灌丛、草甸四种不同生境中岩白菜种群进行调查,分析该种群在不同生境中的聚集程度以及坡向对生存的影响。选用传统方法和点格局分析进行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传统分析发现... 为研究岩白菜种群分布格局,对乔木林、高灌丛、矮灌丛、草甸四种不同生境中岩白菜种群进行调查,分析该种群在不同生境中的聚集程度以及坡向对生存的影响。选用传统方法和点格局分析进行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传统分析发现岩白菜种群在高灌丛、草甸与乔木林生境中岩白菜种群都为聚集分布,在矮灌丛群落中岩白菜大体上表现为聚集分布和均匀分布的临界状况,趋向于聚集分布。(2)点格局分析方法进行检验显示该种群在高灌丛、矮灌丛和乔木林的空间尺度范围内整体上表现为聚集分布,但随着尺度的增加,聚集强度逐渐减弱,种群有向随机分布的趋势发展,在矮灌丛中,这种趋势更加显著。在草甸中可以看出,在1~2 m时,聚集强度增强,但在4~5 m时,聚集强度有减弱趋势,向随机分布的趋势转变。由于每个群落中聚集强度具有明显的差别,其中先后顺序为:P2>P4>P1>P3。结论表明:岩白菜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表现为聚集分布以及均匀分布的临近状态但偏向于聚集分布,符合草本植物形成的一般规律。根据岩白菜生长区域的坡向研究表示聚集程度为西南坡>东北坡,即阴坡>阳坡,说明岩白菜种群对阴坡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将空间分布格局对岩白菜种群进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白菜 种群 空间分布格局 聚集强度
下载PDF
火干扰因素对藏南地区高山松径向生长及气候响应特征的影响
7
作者 于德水 卢杰 +3 位作者 江村扎西 王新靓 杨琳 田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8578-8586,共9页
森林火灾在二十一世纪内的发生频率逐步升高。大量研究发现森林火灾与树木生长之间存在有紧密的相关性。因此探究森林火灾对于树木生长的影响,分析火灾的不同强度对于树木径向生长是否有着显著的差异,将对于评估森林保护指标有着重要的... 森林火灾在二十一世纪内的发生频率逐步升高。大量研究发现森林火灾与树木生长之间存在有紧密的相关性。因此探究森林火灾对于树木生长的影响,分析火灾的不同强度对于树木径向生长是否有着显著的差异,将对于评估森林保护指标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实验基于树木年轮学的研究方法,探究西藏林芝市本日山及九五六两场森林火灾对高山松径向生长的影响,分析在火灾前后高山松径向生长与气温及降水之间的响应关系。基于林芝市比日山及九五六两个火烧区域,建立了受轻度火影响和受中度火影响的高山松样地。利用树木年代学的方法,对年轮宽度指数与1961—2020年气温及降水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同时结合火灾的发生时间,将时间序列划分为:1961—2006年火灾前和2007—2021年火灾后。结果显示,轻度火影响的高山松径向生长对气温和降水敏感,特别是在3—8月最高气温上呈现出显著性的增加。中度火影响的高山松径向生长则显著降低。火灾干扰明显抑制了高山松的径向生长,特别是火因子在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的干扰上对其径向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受到轻度火影响的高山松径向生长在短期内有较为明显的增加趋势,但长期并不显著;而中度火影响的树木径向生长则在短期内不明显下降,但长期显著。受到轻度火影响的高山松中,其径向生长与最低气温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且使得高山松对外界环境的响应更为敏感,而中度火影响的高山松则并未表现出这种显著的响应状态。因此对于在高海拔地区而言,森林火灾对于树木径向生长有着显著的干扰的同时也提升树木与外界环境的响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松 径向生长 树木年轮学 火因子
下载PDF
桫椤种群生态学研究概况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新靓 卢杰 《黑龙江科学》 2022年第24期1-4,21,共5页
对桫椤相关研究资料及文献进行查阅、整理与归纳,总结出近年来桫椤的研究重点,包括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桫椤生境、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干扰、生态势与生态场等。结合四川、贵州等地的桫椤与其他植物的研究方法及成果,提出通过宣传桫... 对桫椤相关研究资料及文献进行查阅、整理与归纳,总结出近年来桫椤的研究重点,包括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桫椤生境、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干扰、生态势与生态场等。结合四川、贵州等地的桫椤与其他植物的研究方法及成果,提出通过宣传桫椤的珍贵性、加大人工繁育桫椤的研究力度等措施对其进行保护,为西藏桫椤的研究与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桫椤 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 生境 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 干扰 生态势与生态场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桫椤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新靓 卢杰 张新生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5期97-101,共5页
桫椤是幸存于第四次冰川袭击的中生代蕨类植物,具有孑遗性,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为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桫椤更是科学研究的活化石,但由于桫椤自身繁殖对环境要求高,以及人类对其生境的破坏,桫椤数量日益减少,保护桫椤的工作刻不容缓。本... 桫椤是幸存于第四次冰川袭击的中生代蕨类植物,具有孑遗性,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为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桫椤更是科学研究的活化石,但由于桫椤自身繁殖对环境要求高,以及人类对其生境的破坏,桫椤数量日益减少,保护桫椤的工作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桫椤相关研究资料和文献的查阅、整理与归纳,总结出近年对桫椤的研究主要围绕其资源调查情况、桫椤种群与群落、种群结构与分布特征等研究概况,以及桫椤濒危的原因与对策等,并提出桫椤不仅外形美观,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今后应在保护的基础上更多地对其药用价值进行开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调查 桫椤种群 群落结构 保护
下载PDF
大豆小肽蛋白替代鱼粉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敬庭森 周明瑞 +7 位作者 李哲 李玉林 孙文波 梁钧畑 王新靓 叶华 成廷水 罗辉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9-157,共9页
为研究大豆小肽蛋白替代鱼粉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长性能、体成分、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以30%鱼粉组为对照组(A0),大豆小肽蛋白分别替代17%、33%和50%的鱼粉作为实验组(A17、A33和A50),配制4种等氮配合饲料。... 为研究大豆小肽蛋白替代鱼粉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长性能、体成分、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以30%鱼粉组为对照组(A0),大豆小肽蛋白分别替代17%、33%和50%的鱼粉作为实验组(A17、A33和A50),配制4种等氮配合饲料。每组设置4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喂30尾平均体重为(3.7±0.6)g的黄颡鱼幼鱼,进行为期80 d的饲养实验。结果显示,A17组生长性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A33组除增重率(WGR)显著高于对照组外(P<0.05),其余指标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A50组饵料系数(FCR)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实验组(P<0.05),增重率、特定生长率(SGR)及蛋白质效率(PER)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他实验组(P<0.05)。各实验组肥满度(CF)和脏体比(VSI)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大豆小肽蛋白替代鱼粉对黄颡鱼全鱼水分、灰分和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然而,当大豆小肽蛋白替代鱼粉水平从33%升高至50%时,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实验组肠脂肪酶和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33和A50组胃淀粉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豆小肽蛋白替代鱼粉对黄颡鱼肝胰脏丙二醛(MDA)活性无影响。综上所述,黄颡鱼配合饲料中鱼粉替代量小于33%时,黄颡鱼生长性能最佳,且对鱼体肝脏抗氧化功能无不利影响。本研究首次探究大豆小肽蛋白替代鱼粉对黄颡鱼生长等的影响,以期为黄颡鱼饲料配制和大豆小肽蛋白的使用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小肽蛋白 黄颡鱼 生长性能 抗氧化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