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6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准排放因子更新对隧道需风量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王明年 +1 位作者 严涛 于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0,共8页
为解决交通车辆持续更新导致的城市隧道内通风系统设计浪费和运营闲置,研究基准排放因子更新对隧道需风量的影响,并建立2种应对车辆更新的基准排放因子计算方法.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明确需风量计算式中随时间更新的关键参数为基准排放因子... 为解决交通车辆持续更新导致的城市隧道内通风系统设计浪费和运营闲置,研究基准排放因子更新对隧道需风量的影响,并建立2种应对车辆更新的基准排放因子计算方法.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明确需风量计算式中随时间更新的关键参数为基准排放因子;随后,根据定量分析得到基准排放因子和纵坡-车速系数更新对需风量的影响;最后,结合国外理念和实际设计经验,提出2种考虑时间更新的基准排放因子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道路隧道通风设计规范在制定基准排放因子时参考了世界道路协会(PIARC)通风报告,并分析得到了参考理由;与2000年相比,2021年的CO、NOx和PM基准排放限值分别降低了81.6%、76.7%和97.9%;建立了使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限值作为基准排放因子的最不利设计方法,计算出2018年各污染物基准排放因子(CO为0.0011 m^(3)/(辆·km),PM为0.4610 m^(2)/(辆·km)),相比于2014年《细则》分别降低84.3%和77.0%.建立并验证了基准排放因子计算方法,为城市道路隧道通风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隧道 通风设计 需风量 基准排放因子 排放清单
下载PDF
隧道主动支护体系全过程信息化动态设计与智能决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田四明 李术才 +1 位作者 刘大刚 王明年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0,共10页
隧道支护体系全过程信息化动态设计,是真正体现隧道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理想设计方式。针对传统支护设计存在的针对性不强、统一性不高、安全冗余度偏大等问题,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研究支护体系全过程信息化动态设计与智能决策方法... 隧道支护体系全过程信息化动态设计,是真正体现隧道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理想设计方式。针对传统支护设计存在的针对性不强、统一性不高、安全冗余度偏大等问题,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研究支护体系全过程信息化动态设计与智能决策方法技术路线及关键内容。首先,给出涵盖地质、支护、施工等全过程全要素信息的样本数据库构建方法;其次,综合对比分析Bagging、Random Forest、Extra Trees等6种机器学习算法模型的适用性,明确智能设计决策算法优选类型;再次,提出基于支护变形指标的支护结构安全度量化评价方法;最后,制定支护优化智能决策反馈规则。研究结果为隧道支护体系全过程信息化动态设计与智能决策真正进入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主动支护体系 信息化动态设计 智能决策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走滑断层黏滑作用下隧道纵向及横断面分区破坏机理
3
作者 杨恒洪 王明年 +3 位作者 罗勋 于丽 张霄 唐浪洲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50-271,共22页
黏滑作用下走滑断层将出现永久性的错动位移,当隧道与此类断层相交时将发生严重破坏,并且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为了揭示隧道纵向和横断面的分区破坏机理,为穿越活动断裂带隧道抗震设计提供支撑,本文首先通过震害实例调研总结得到隧道的... 黏滑作用下走滑断层将出现永久性的错动位移,当隧道与此类断层相交时将发生严重破坏,并且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为了揭示隧道纵向和横断面的分区破坏机理,为穿越活动断裂带隧道抗震设计提供支撑,本文首先通过震害实例调研总结得到隧道的三种破坏模式,即环向裂缝、斜向裂缝和纵向裂缝。给出并讨论了断层类型、交角、错动量和隧道刚度等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断层类型是影响隧道力学响应和安全性的最显著因素,而倾角影响很小;2)受左旋走滑断层黏滑作用的隧道沿纵向可分为弯曲-压缩-剪切(L-BCS)区和弯曲-压缩(L-BC)区,而受右旋走滑断层黏滑作用的隧道可分为弯曲-拉伸-剪切(L-BTS)区和弯曲-拉伸(L-BT)区;3)L-BCS区和L-BTS区的范围为1.4D~1.7D(D为隧道直径),而L-BC区和L-BT区范围随关键影响因素变化而变化;4)隧道横断面可分为偏心受压(C-EC)区和偏心受拉(C-ET)区,分别发生偏心受压破坏或偏心受拉破坏。C-EC区和C-ET区的范围约为距断层面5D;5)穿越左旋走滑断层隧道的C-EC区包括上盘左拱腰、下盘右拱腰、拱顶和仰拱,C-ET区包括下盘左拱腰和上盘右拱腰。穿越右旋走滑断层隧道的横断面分区分布与左旋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层 黏滑 隧道工程 分区破坏机理 力学响应
下载PDF
基于凿岩台车钻进速度的隧道围岩基本质量指标计算方法
4
作者 赵思光 王明年 +3 位作者 罗丽菊 志龙 易文豪 童建军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3-91,共9页
为保证隧道施工中岩体识别的准确性,针对冲击-旋转耦合式破岩的凿岩机提出1种基于钻进速度的隧道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计算方法,包括基于钻进速度的BQ拟合计算式和钻进速度分级模式。首先,从能量角度分析冲击-旋转式凿岩机的破岩机理,... 为保证隧道施工中岩体识别的准确性,针对冲击-旋转耦合式破岩的凿岩机提出1种基于钻进速度的隧道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计算方法,包括基于钻进速度的BQ拟合计算式和钻进速度分级模式。首先,从能量角度分析冲击-旋转式凿岩机的破岩机理,推导由钻进参数和BQ值表达的凿岩机破岩功能关系计算式;其次,依托郑万高铁湖北段隧道工程获得92组样本,通过现场试验和室内试验,采集样本的钻进速度和可用于计算BQ值的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数据;最后,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钻进速度与BQ值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钻进速度分级模式。结果表明:钻进速度和BQ值之间具有良好的响应关系,当钻进压力一定时,可直接用钻进速度表示围岩BQ值;基于钻进速度的BQ值计算方法,包括中值拟合计算式及可覆盖95%数据的上、下限值计算式;钻进速度分级模式及选择原则可直接用于现场围岩级别的快速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施工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 钻进速度 岩石坚硬程度 岩体完整程度 围岩级别
下载PDF
高速铁路大断面黄土隧道深浅埋分界深度研究 被引量:59
5
作者 王明年 郭军 +3 位作者 罗禄森 喻渝 杨建民 谭忠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57-1162,共6页
郑州-西安铁路客运专线穿越西部黄土分布的主要地区,该线含大量单洞双线隧道,其开挖面积大于160m2,跨度大于15m,属于超大断面隧道。由于黄土的特殊性质以及开挖跨度与断面的增大,隧道围岩压力随埋深的变化尚不清楚,目前对该类型隧道的... 郑州-西安铁路客运专线穿越西部黄土分布的主要地区,该线含大量单洞双线隧道,其开挖面积大于160m2,跨度大于15m,属于超大断面隧道。由于黄土的特殊性质以及开挖跨度与断面的增大,隧道围岩压力随埋深的变化尚不清楚,目前对该类型隧道的深、浅埋分界深度界定认识不统一。通过郑西线12座隧道地表裂缝与埋深关系的现场调查,初步确定了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深、浅埋分界范围,指出小于11m可作为超浅埋,40~60m为浅埋与深埋分界深度,大于60m为深埋;基于裂缝调查,按剪切滑移破坏极限状态理论对以上分界范围进行了理论分析与验证;精心设计现场试验,在浅、深埋等地段布置17个量测断面进行围岩-初期支护间接触压力的量测,发现实测围岩压力与界定的深浅埋计算结果吻合良好,表明所给深、浅埋界定范围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 黄土隧道 深浅埋 破坏形式 分界深度
下载PDF
高速铁路大断面深埋黄土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56
6
作者 王明年 郭军 +3 位作者 罗禄森 杨建民 喻渝 谭忠盛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58,共6页
依托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大断面深埋黄土隧道洞群,进行现场围岩压力量测试验,得到不同黄土地层的围岩压力,发现围岩压力沿隧道全断面分布相对较为均匀。采用太沙基松散体围岩压力理论、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深埋围岩压力公式、普氏理论、卡柯理... 依托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大断面深埋黄土隧道洞群,进行现场围岩压力量测试验,得到不同黄土地层的围岩压力,发现围岩压力沿隧道全断面分布相对较为均匀。采用太沙基松散体围岩压力理论、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深埋围岩压力公式、普氏理论、卡柯理论4种方法分别计算围岩压力,并与实测值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太沙基理论的计算值最接近实测值,且具有一定的安全余量,因此推荐采用太沙基理论计算大断面深埋黄土隧道的围岩压力量值。依据实测围岩压力的垂直与水平分量沿隧道跨度与高度方向的统计规律,确定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围岩压力的计算图式。分析指出,垂直方向围岩压力计算图式可采用均匀分布或"尖峰"形分布,水平方向围岩压力计算图式可采用"鼓肚子"形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隧道 大断面 围岩压力 计算方法
下载PDF
邻近隧道爆破振动响应研究 被引量:136
7
作者 王明年 潘晓马 +2 位作者 张成满 温向东 慨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2-414,共3页
由于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之间距离较近,开挖爆破产生的地震波会危及既有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和稳定,笔者应用现场监测和数值分析两种手段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 爆破振动 现场监测 数值分析
下载PDF
软弱围岩隧道机械化全断面施工超前支护体系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明年 张霄 +3 位作者 赵思光 志龙 刘大刚 童建军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6-154,共9页
保证掌子面的稳定是实现软弱围岩隧道机械化全断面施工的前提,合理的超前支护措施及参数是控制掌子面稳定性的有力手段。针对目前隧道超前支护设计方法不完善且多依赖于工程经验的现状,提出隧道超前支护体系定量化设计方法。基于经典楔... 保证掌子面的稳定是实现软弱围岩隧道机械化全断面施工的前提,合理的超前支护措施及参数是控制掌子面稳定性的有力手段。针对目前隧道超前支护设计方法不完善且多依赖于工程经验的现状,提出隧道超前支护体系定量化设计方法。基于经典楔形体模型,推导了考虑四种常用超前支护措施(掌子面喷混凝土、超前管棚、掌子面锚杆、掌子面预注浆)时掌子面稳定系数K的计算公式,提出了掌子面喷混凝土支护力P1、掌子面锚杆支护力P2、管棚支护下围岩压力折减系数α1、掌子面预注浆加固后围岩黏聚力增大系数α2的计算方法,制定了隧道超前支护体系设计流程,并以郑万高速铁路荣家湾隧道为背景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合理性。研究成果可以为软弱围岩隧道超前支护体系设计、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断面法 掌子面稳定性 超前支护体系 超前管棚 掌子面喷射混凝土 掌子面锚杆 掌子面预注浆
下载PDF
高岩温铁路隧道支护结构体系分级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王明年 童建军 +2 位作者 刘大刚 于丽 张冲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9-125,共7页
通过热-应力耦合数值模拟,研究了高岩温铁路隧道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在不同岩温下的安全性;通过室内试验测试了铁路隧道常用防水材料及两种新型防水材料的高温性能;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比选了高岩温铁路隧道新型的支护结构体系。在以上研... 通过热-应力耦合数值模拟,研究了高岩温铁路隧道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在不同岩温下的安全性;通过室内试验测试了铁路隧道常用防水材料及两种新型防水材料的高温性能;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比选了高岩温铁路隧道新型的支护结构体系。在以上研究基础之上,对高岩温铁路隧道支护结构体系进行了分级。结果表明:高岩温铁路隧道支护结构体系可以分为四级。当岩温小于45℃时,支护结构体系采用标准设计;当岩温为45~60℃时,初期支护需特殊设计,需选用新型防水材料;当岩温为60~80℃时,初期支护和防水材料需特殊设计,二次衬砌需配筋设计;当岩温大于80℃时,支护结构体系需特殊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岩温 铁路隧道 支护结构体系 分级
原文传递
隧道仰拱的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90
10
作者 王明年 翁汉民 李志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6-53,共8页
本文通过大比例尺模型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隧道仰拱的力学行为。结果表明,隧道仰拱对提高隧道结构的承载力,抑制围岩内塑性区的扩展,约束隧道洞周位移的发展,提高衬砌结构的安全度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隧道 仰拱 承载力 衬砌 围岩
下载PDF
深埋隧道围岩形变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明年 志龙 +3 位作者 张霄 赵思光 刘大刚 童建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90,共10页
通过大量的深埋隧道围岩形变压力现场实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围岩级别、隧道跨度、隧道埋深对围岩形变压力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推导建立了竖向形变压力计算公式。通过分析可知,形变压力约为《铁... 通过大量的深埋隧道围岩形变压力现场实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围岩级别、隧道跨度、隧道埋深对围岩形变压力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推导建立了竖向形变压力计算公式。通过分析可知,形变压力约为《铁路隧道设计规范》计算荷载的84%~92%,且围岩级别越高两者比值越小。形变压力侧压力系数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与《铁路隧道设计规范》中侧压力系数相比,各围岩条件下侧压力系数均有一定的增大。研究成果对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支护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隧道 现场实测 形变压力 隧道埋深 隧道跨度 围岩级别
原文传递
成都地铁卵石层中盾构施工开挖面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1
12
作者 王明年 魏龙海 +1 位作者 路军富 朱招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9-105,共7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规划和修建地铁,在此期间,部分城市在地铁建设中遇到了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的砂卵石土层,特别是正在建设中的成都地铁1、2号线,区间隧道几乎全部从卵石土层中穿越,根据设计,成都地铁1、2号线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规划和修建地铁,在此期间,部分城市在地铁建设中遇到了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的砂卵石土层,特别是正在建设中的成都地铁1、2号线,区间隧道几乎全部从卵石土层中穿越,根据设计,成都地铁1、2号线部分区间隧道采用加泥式土压平衡盾构法施工。利用土压平衡式盾构施工时,开挖面支护土压力控制是保证掘进顺利进行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砂土和黏性土,关于卵石土盾构隧道开挖面变形与破坏的研究很少。基于此,根据卵石土具有强烈离散特性的特点,利用颗粒离散元数值方法,对卵石土层土压平衡式盾构施工中开挖面支护应力不足引起开挖面的变形及破坏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隧道开挖面变形及破坏问题。研究结果显示:(1)开挖面极限支护应力远小于土体原位静止土压力;(2)开挖面失稳后,开挖面前部的滑动块为一曲面体。这为卵石土地层中盾构开挖面控制压力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石土 盾构隧道 开挖面稳定性 离散元
原文传递
盾构隧道掘进全过程三维模拟方法及重叠段近接分区研究 被引量:63
13
作者 王明年 张晓军 +1 位作者 苟明中 崔光耀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3-279,共7页
合理地模拟盾构隧道掘进的全过程及盾构隧道重叠段近接分区是一个难点。依托深圳地铁3号线红岭中路-老街-晒布段区间重叠隧道工程进行研究,建立了能全面反映盾构隧道掘进全过程的三维模拟方法,并采用摩尔-库仑屈服准则对盾构隧道重叠段... 合理地模拟盾构隧道掘进的全过程及盾构隧道重叠段近接分区是一个难点。依托深圳地铁3号线红岭中路-老街-晒布段区间重叠隧道工程进行研究,建立了能全面反映盾构隧道掘进全过程的三维模拟方法,并采用摩尔-库仑屈服准则对盾构隧道重叠段进行了横向近接分区,同时采用位移变化速率准则对盾构隧道重叠段进行了纵向近接分区。研究结果表明,盾构隧道重叠段横向近接分区为:F≤F?时为无影响区,F?<F<0时为弱影响区,当F≥0时为强影响区;纵向近接分区为:小于0.3 mm/d为无影响区,0.3~1.5 mm/d为弱影响区,大于1.5 mm/d为强影响区。研究成果应用于红岭中路-老街-晒布段区间重叠隧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为盾构隧道掘进全过程的数值模拟以及盾构隧道重叠段区间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亦可为相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掘进 三维模拟 重叠隧道 近接分区
原文传递
3孔小间距浅埋暗挖隧道地表沉降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59
14
作者 王明年 李志业 关宝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21-824,共4页
通过模型试验对软弱围岩下3孔小间距浅埋暗挖隧道的地表沉降控制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预加固强度、开挖进尺,对隧道的地表沉降、围岩压力、洞周位移都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 地表沉降控制 3孔平行隧道 施工力学 小间距隧道
下载PDF
广州地铁西村站近接高架桥桩基影响分区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56
15
作者 王明年 崔光耀 喻波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96-1404,共9页
广州地铁西村站为暗挖法施工的隧道群,近接9组高架桥桩基,其中隧道与桩XJ33最小净距仅2.30m。为保证高架桥的使用安全性,采用有限差分法和最小二乘法原理,对近接高架桥桩基进行近接影响分区研究,并根据分区结果对桩基进行分类,确定各类... 广州地铁西村站为暗挖法施工的隧道群,近接9组高架桥桩基,其中隧道与桩XJ33最小净距仅2.30m。为保证高架桥的使用安全性,采用有限差分法和最小二乘法原理,对近接高架桥桩基进行近接影响分区研究,并根据分区结果对桩基进行分类,确定各类桩基沉降集中区,并对其提出可靠的加固方案;同时建立西村站近接桩基监控量测管理等级。研究结果表明:西村站隧道洞室开挖对近接高架桥桩基的影响可分为4个区,相应地把近接桩基分为4类;A类桩的桩基沉降集中区为掌子面前2.0D(D为隧道洞径)及掌子面后3.0D区段,B类桩为掌子面前1.0D及掌子面后3.0D区段,C类桩为掌子面前0.5D及掌子面后2.0D区段;西村站范围内的9组桩基均为A类桩,其中危险桩为XJ25,XJ32,XJ34。通过现场应用,有效地控制了西村站隧道群开挖对近接高架桥桩基的影响,保证了施工安全,积累了成功经验,可为相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工程 桩基影响分区 桩基沉降集中区 监控量测管理等级
下载PDF
高岩温隧道围岩-支护结构温度场演化规律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明年 唐兴华 +2 位作者 吴秋军 童建军 董从宇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6-131,共6页
m在高岩温隧道研究领域,围岩-支护结构温度场演化过程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问题。本文通过三维热分析和现场温度测试,研究了高岩温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对围岩温度场的影响范... m在高岩温隧道研究领域,围岩-支护结构温度场演化过程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问题。本文通过三维热分析和现场温度测试,研究了高岩温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对围岩温度场的影响范围与围岩初始温度呈正相关关系,拱顶上方、边墙两侧和仰拱下方围岩的影响范围可分别表示为围岩初始温度的二次函数;隧道周边围岩的降温方式可分为突变式和渐变式,突变式降温是指围岩温度在0-5d急剧降低,在5-60d缓慢降低;渐变式降温是指围岩温度在0-60d内较均匀地逐渐降低;隧道周边围岩的降温幅度与围岩初始温度、围岩位置有关;隧道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的降温方式表现为突变式降温,即在5-7d内温度快速下降,然后基本恒定为隧道洞内空气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岩温隧道 温度场 围岩 初期支护 二次衬砌
下载PDF
公路隧道岩质围岩亚级分级方法研究 被引量:30
17
作者 王明年 刘大刚 +1 位作者 刘彪 李海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90-1594,共5页
现行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某些围岩级别跨度较大,不能满足实际施工的需要,鉴于此,针对Ⅲ、Ⅳ、Ⅴ级岩质围岩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围岩亚级分级研究。首先通过数值试验对3种岩质围岩的自稳性进行研究,并根据各围岩的自稳性表现特征进... 现行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某些围岩级别跨度较大,不能满足实际施工的需要,鉴于此,针对Ⅲ、Ⅳ、Ⅴ级岩质围岩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围岩亚级分级研究。首先通过数值试验对3种岩质围岩的自稳性进行研究,并根据各围岩的自稳性表现特征进行围岩亚级级别划分,建立围岩亚级分级理论标准,然后结合现场采集的大量围岩样本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确定围岩亚级分级的判定方法。以上研究对现行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起到了细化和完善的作用,同时也可作为公路隧道设计、施工参考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岩质围岩 围岩亚级分级
原文传递
三车道公路隧道在不同构造应力作用下的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40
18
作者 王明年 关宝树 何川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1-55,共5页
通过大比例尺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方法对三车道公路隧道在不同构造应力作用下的力学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构造应力对三车道公路隧道的承载能力、破坏形态、位移规律都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 公路隧道 构造应力模型 试验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网络通风研究 被引量:32
19
作者 王明年 杨其新 +2 位作者 曾艳华 袁雪戡 杨忠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5-68,共4页
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技术研究一直是公路隧道界关注的焦点 ,由于特长公路隧道风流进出口 (竖井或斜井 )多、联络通道多、风道多、风机多等特点 ,因此 ,其运营通风技术复杂。本文结合秦岭终南山 18km特长隧道的实际情况 ,将网络通风理论应... 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技术研究一直是公路隧道界关注的焦点 ,由于特长公路隧道风流进出口 (竖井或斜井 )多、联络通道多、风道多、风机多等特点 ,因此 ,其运营通风技术复杂。本文结合秦岭终南山 18km特长隧道的实际情况 ,将网络通风理论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长公路隧道 网络通风系统
下载PDF
高海拔隧道通风、供氧、防灾与节能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33
20
作者 王明年 李琦 +2 位作者 于丽 何佳银 蔡闽金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09-1216,共8页
为保障我国高海拔隧道建设的大力稳固发展,采用调研分析的方法总结近年来我国在高海拔隧道建设、通风、防灾救援以及节能通风等方面完成的研究成果。得到高海拔隧道低压、低氧和低温等环境下的通风控制标准、风机特性、施工供氧技术等... 为保障我国高海拔隧道建设的大力稳固发展,采用调研分析的方法总结近年来我国在高海拔隧道建设、通风、防灾救援以及节能通风等方面完成的研究成果。得到高海拔隧道低压、低氧和低温等环境下的通风控制标准、风机特性、施工供氧技术等综合技术,探明高海拔地区火灾烟气流动特性,明确高海拔地区人员逃生能力及隧道疏散结构参数的确定方法,并介绍高海拔隧道通风照明等节能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隧道 隧道通风 施工供氧 防灾救援 节能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