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扶正化瘀方成分配伍对CCl_(4)诱导小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1
作者 付亚东 肖准 +7 位作者 胡永红 刘伟 高思琦 周小茜 陈高峰 王晓柠 陈佳美 刘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706-2713,共8页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成分配伍(PA方)抗CCl_(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CCl_(4)诱导的6周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运用均匀设计法以肝组织Hyp水平和天狼星红染色胶原面积为评价指标,获得PA方最佳配比,再对PA方作5个剂量水平的量...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成分配伍(PA方)抗CCl_(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CCl_(4)诱导的6周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运用均匀设计法以肝组织Hyp水平和天狼星红染色胶原面积为评价指标,获得PA方最佳配比,再对PA方作5个剂量水平的量-效实验,明确PA方最佳剂量和配伍效应。结果均匀设计实验表明,与模型组比较,PA5组小鼠血清ALT、AST活性降低(P<0.01),肝组织炎性损伤减轻,肝组织Hyp水平和天狼星红染色胶原面积降低(P<0.01)。量-效实验表明,PA方量-效关系呈非线性,与模型组比较,1/4 PA组小鼠肝组织炎性损伤减轻,肝组织Hyp水平和天狼星红染色胶原面积降低(P<0.01)。当PA方剂量高于1/4 PA时,PA方量-效关系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减弱态势。配伍效应实验表明,与模型组比较,PA方组小鼠肝组织Hyp水平和天狼星红染色胶原面积降低(P<0.01),并优于其成分丹酚酸B和苦杏仁苷单用(P<0.05);PA方可降低模型小鼠肝组织α-SMA、Desmin、Col-Ⅰ的表达(P<0.05),抑制TGF-β1/Smad3信号通路活性(P<0.05)。结论PA方具有显著的抗CCl_(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作用,量-效关系呈非线性,其部分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TGF-β1/Smad3信号通路活性,抑制HSCs细胞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化瘀方成分配伍(PA方) 丹酚酸B 苦杏仁苷 肝纤维化 配伍效应 TGF-β1/Smad3
下载PDF
丹酚酸B盐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晓柠 胡义扬 +2 位作者 刘成海 刘平 朱大元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86-289,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药丹参的有效成分丹酚酸B盐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丹酚酸B盐治疗组。采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丹酚酸B盐治疗组在造模4周后给予丹酚酸B盐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 目的:研究中药丹参的有效成分丹酚酸B盐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丹酚酸B盐治疗组。采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丹酚酸B盐治疗组在造模4周后给予丹酚酸B盐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用盐酸水解法检测全部大鼠肝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肝组织Ⅰ型胶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receptortypeⅠ,TβRⅠ)、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receptortypeⅡ,TβRⅡ)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Ⅰ型胶原蛋白、TGF-β1及其受体TβRⅠ和TβRⅡ蛋白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增加,而丹酚酸B盐治疗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丹酚酸B盐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TGF-β1及其受体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丹酚酸B盐 二甲基亚硝胺 TGF—β1 受体
下载PDF
一贯煎对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胶原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晓柠 陶庆 +3 位作者 冯琴 彭景华 刘平 胡义扬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651-657,共7页
目的:探讨一贯煎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CCl49周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于造模第3周、第6周末各处死6只大鼠作动态观察,自第7周起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干... 目的:探讨一贯煎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CCl49周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于造模第3周、第6周末各处死6只大鼠作动态观察,自第7周起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于继续造模的同时给予一贯煎灌胃3周,正常组与模型对照组大鼠给予同体积蒸馏水灌胃。第9周末处死全部大鼠,采集肝组织标本,检测肝组织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metalloproteinase-1,TI MP-1)、-2,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14,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lⅠ)等的蛋白表达以及MMP-2、-9的活性。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造模第3、6和9周时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胶原纤维增生程度增加,肝组织α-SMA、ColⅠ、TI MP-1、TI MP-2、MMP-13、MMP-14蛋白表达和MMP-2、MMP-9活性逐渐升高(P<0.05或P<0.01);与9周模型组比较,一贯煎组大鼠胶原纤维增生程度显著减轻(P<0.05),肝组织α-SMA、ColⅠ、TI MP-1、TI MP-2、MMP-13和MMP-14蛋白表达及MMP-2、MMP-9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一贯煎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抑制胶原的合成,促进过度增生的胶原纤维的降解,从而抑制CCl4诱导大鼠肝硬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胶原代谢 一贯煎 大鼠
下载PDF
系统生物学与中西医“病证结合”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晓柠 胡义扬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376-378,共3页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我国独有的特色和优势学科,是西医学和我国本土的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形成的拥有原创优势的新学科[1]。中西医结合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人类生存质量。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探索,我国的...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我国独有的特色和优势学科,是西医学和我国本土的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形成的拥有原创优势的新学科[1]。中西医结合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人类生存质量。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探索,我国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医学 系统生物学 病证结合 优势学科 医疗实践 临床疗效 生存质量 中医学
下载PDF
肝纤维化研究发展的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晓柠 刘平 《传染病信息》 2012年第3期147-149,173,共4页
抗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临床治疗方案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研制疗效明确而又无明显不良反应的药物是国际上广泛关注的难点。中医药在抗肝纤维化研究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建立严谨的临床设计及实施方案,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随机盲... 抗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临床治疗方案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研制疗效明确而又无明显不良反应的药物是国际上广泛关注的难点。中医药在抗肝纤维化研究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建立严谨的临床设计及实施方案,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是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研究最重要的问题。以肝脏活体组织检查和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并进一步开展效应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分析研究,是符合中医药自身特点的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中医药 临床试验
下载PDF
大鼠酒精性肝损伤与肠内毒素渗漏的关系及健脾理气活血方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方志红 胡义扬 +4 位作者 崔剑巍 陆雄 王晓柠 彭景华 冯琴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13-817,共5页
目的从酒精性肝损伤与小肠通透性改变、内毒素渗漏的病理联系,探讨健脾理气活血中药复方抗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和机理。方法复制Lieber-DeCarli酒精性肝损伤模型。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设正常组(n=6)、无酒精液体饲料组(对照组,n=12)、... 目的从酒精性肝损伤与小肠通透性改变、内毒素渗漏的病理联系,探讨健脾理气活血中药复方抗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和机理。方法复制Lieber-DeCarli酒精性肝损伤模型。4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设正常组(n=6)、无酒精液体饲料组(对照组,n=12)、酒精液体饲料组(模型组,n=12)及酒精液体饲料+中药组(中药组,n=12)。在造模第3周开始灌胃给药或蒸馏水直至6周末。禁食5h后,各组复以10mg/kg的内毒素(LPS)灌胃,并在灌胃3.5h后取其门静脉血浆和下腔静脉血清及肝肠组织,观察:(1)通过门脉血浆内毒素含量测定判断小肠通透性变化;(2)小肠HE染色病理变化及其超微结构变化;(3)肝组织病理变化;肝组织TG含量,血清ALT活性变化;(4)血浆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1)模型组肝组织脂肪变性明显,肝脏TG含量大幅度提高;同时血清ALT活性及血浆TNF-α含量显著升高。(2)模型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对照组,提示肠通透性增加;同时,可见小肠黏膜微绒毛的明显损伤。(3)较之模型组,中药组的上述指标均有显著改善。(4)血浆TNF-α含量与内毒素水平及血清ALT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健脾理气活血中药可以抑制酒精引起的肠通透性增加,减轻内毒素渗漏,从而减轻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 肝损伤 小肠通透性 内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健脾理气活血方
下载PDF
祛湿化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组织蛋白酶B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慧 冯琴 +5 位作者 李红山 陈少东 王晓柠 彭景华 张宁 胡义扬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8年第9期928-933,共6页
目的:研究祛湿化瘀方防治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除正常对照组5只外,Wistar雄性大鼠30只运用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皮下注射联合高脂低蛋白饮食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自造模2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祛湿... 目的:研究祛湿化瘀方防治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除正常对照组5只外,Wistar雄性大鼠30只运用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皮下注射联合高脂低蛋白饮食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自造模2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祛湿化瘀方组和甘乐(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组,每组10只,分别予祛湿化瘀方和甘乐10ml/kg灌胃。用药2周后取材,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肝组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含量;并分析其指标间的相关性。蛋白印迹法检测肝组织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tsb)、磷酸化κB抑制蛋白(phospho-inhibitor kappa B,P-IκB)和TNF-α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中Ctsb表达。结果:祛湿化瘀方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肝组织TG(P<0.05)、FFA(P<0.01)含量和血清ALT活性(P<0.05),而对照药物甘乐只显示有降低ALT活性(P<0.05)作用;模型组肝组织Ctsb、P-IκB、TNF-α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同时血清TNF-α水平显著上升;而祛湿化瘀方组的上述蛋白表达则低于模型组。肝组织TG与FFA含量、血清ALT活性呈正相关;血清TNF-α与肝组织FFA含量、血清ALT活性呈正相关。结论:祛湿化瘀方抑制肝脏脂肪沉积和炎症作用可能与其抑制FFA以减轻其下游"FFA-Ctsb-TNF-α"肝脂毒性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祛湿化瘀方 游离脂肪酸 肿瘤坏死因子Α 组织蛋白酶B 大鼠
下载PDF
茵陈蒿汤对二甲基亚硝胺与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硬化大鼠模型凋亡相关基因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孙明瑜 王磊 +4 位作者 慕永平 刘成 边艳琴 王晓柠 刘平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423-434,共12页
目的:通过"方-效-证"相结合研究,明确茵陈蒿汤对二甲基亚硝胺(di methylnitrosamine,DMN)或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两种造模方式所致的肝硬化模型大鼠的疗效特点。方法:分别采用DMN和CCl4建立大鼠肝硬化模型,以... 目的:通过"方-效-证"相结合研究,明确茵陈蒿汤对二甲基亚硝胺(di methylnitrosamine,DMN)或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两种造模方式所致的肝硬化模型大鼠的疗效特点。方法:分别采用DMN和CCl4建立大鼠肝硬化模型,以肝纤维化已经形成并向肝硬化发展的时期(CCl4造模8周后)及其肝硬化成型后(DMN造模4周后)作为干预治疗的切入点,横向比较茵陈蒿汤在不同模型中的药效。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肝脏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在DMN模型中,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模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活性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含量逐渐升高,均于4周时达到高峰(P<0.01);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含量逐渐降低,4周时降至最低(P<0.01);与6周模型对照组比较,茵陈蒿汤组大鼠血清ALT、AST和GGT活性及TBil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ALB含量显著升高(P<0.05)。在CCl4模型中,茵陈蒿汤显著降低血清ALT、AST和GGT活性(P<0.05),但对血清TBil和ALB含量的改善没有显著作用。茵陈蒿汤能显著改善DMN大鼠肝脏病理改变,降低羟脯氨酸含量,但对CCl4模型则没有显著作用。基因芯片结果表明,在CCl4模型中,茵陈蒿汤显著抑制Fas、Bax和caspase-3的表达,促进Bcl-xL的表达,但不能抑制CCl4诱导的肝细胞凋亡,反而促使酪氨酸激酶受体上调了4.8倍。结论:茵陈蒿汤对DMN和CCl4两种大鼠肝硬化模型都表现出了疗效,但对DMN模型的干预尤其是降低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改善肝组织病理变化及调控凋亡基因等的作用显著优于CCl4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肝硬化 二甲基亚硝胺 四氯化碳 方证相应 大鼠
下载PDF
基于文献的中药复方治疗肾纤维化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戚莉 易韬 +2 位作者 王晓柠 刘平 刘成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治疗肾纤维化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库中治疗慢性肾病肾纤维化的中药复方,建立相应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对复方...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治疗肾纤维化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库中治疗慢性肾病肾纤维化的中药复方,建立相应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对复方中主要药物、药对(药组)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治疗肾纤维化38首中药复方涉及95味中药,总频次为362次。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主要为补益类、化瘀类、利湿类;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药对规则18条,药组(3味药或4味药)规则31条。结论大多数医家治疗肾纤维化多用补益、活血化瘀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纤维化 中药复方 频数分析 聚类分析 关联规则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基于均匀设计的健脾活血方改善酒精性肠渗漏的主效应中药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傅琪琳 胡义扬 +3 位作者 冯琴 王晓柠 彭景华 崔团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1234-1241,共8页
目的:探讨有显著抗酒精性肝损伤和肠道损伤作用的中药复方"健脾活血方"中改善肠道通透性作用的主效应中药,探索中药复方药理作用相应物质基础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Lieber-DeCarli酒精液体饲料(6周)诱导的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模... 目的:探讨有显著抗酒精性肝损伤和肠道损伤作用的中药复方"健脾活血方"中改善肠道通透性作用的主效应中药,探索中药复方药理作用相应物质基础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Lieber-DeCarli酒精液体饲料(6周)诱导的大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根据均匀设计U_(17)(17^(16))表,对健脾活血方中8味中药分组实验,取材前3.5 h各组大鼠灌胃等量内毒素脂多糖,测定门静脉血浆内毒素含量作为肠通透性的考察指标。根据均匀设计法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主效应中药或某种配伍组合。然后,对筛选出的主效应中药或组合再以该模型进行效应验证。结果:回归方程结果提示,健脾活血方中白芍、泽泻、五味子组合且生药剂量分别为1.33、0.50、0.17 g/kg时,抑制肠渗漏的效果最佳。验证实验显示,该"筛选"结果可靠。结论:白芍、泽泻、五味子是健脾活血方改善肠道通透性的主效应中药(组合);应用均匀设计法可有效揭示中药复方针对某一作用环节的主效应中药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健脾活血方 肝疾病 酒精性 均匀设计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大鼠
下载PDF
葛根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3
11
作者 冯琴 方志红 +2 位作者 崔剑巍 王晓柠 胡义扬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66,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葛根水提液对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按Lieber-Decarli配方制备酒精液体饲料,以定量喂饲大鼠的方法,复制酒精性肝损伤模型。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无酒精液体饲料组(对照组)、酒精液体饲料组(模型组... 目的观察中药葛根水提液对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按Lieber-Decarli配方制备酒精液体饲料,以定量喂饲大鼠的方法,复制酒精性肝损伤模型。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无酒精液体饲料组(对照组)、酒精液体饲料组(模型组)及酒精液体饲料+葛根组(葛根组)。在造模第4周开始灌胃葛根水提液或蒸馏水。8周末取材观察:①肝组织病理变化;②肝组织三酰甘油(TG)含量;③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肝组织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④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血清铁(Fe2+)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和炎症浸润明显,血清ALT、AST活性和组织γ-GT活性、TG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且肝组织MDA含量、NOS活性及血清Fe2+含量均显著升高,而肝组织SOD显著降低。葛根组的肝组织脂肪变性和炎症浸润均较模型组显著减轻,肝组织γ-GT活性和TG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同时肝组织MDA含量、NOS活性显著低于模型组,而SOD活性显著高于模型组。结论葛根水提液有显著的抗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肝损伤 酒精
下载PDF
丹酚酸B盐抗腹主动脉不完全结扎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崔红燕 彭渊 +2 位作者 吴琦 孟倩超 王晓柠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7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丹酚酸B盐(SA-B)对腹主动脉结扎大鼠心肌神经内分泌因子及间质性胶原沉积的影响。方法腹主动脉不完全结扎法制备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酚酸B盐低、中、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各药物组均采用灌胃给... 目的探讨丹酚酸B盐(SA-B)对腹主动脉结扎大鼠心肌神经内分泌因子及间质性胶原沉积的影响。方法腹主动脉不完全结扎法制备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酚酸B盐低、中、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各药物组均采用灌胃给药。测量大鼠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称重法测定心脏指数(HW/BW、LVW/BW);放免法测定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清醛固酮(ALD)含量,消化法测定心肌羟脯氨酸(Hyp)含量,免疫印迹法观察心肌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SBP、DBP、HW/BW、LVW/BW、AngⅡ、ALD、Hyp及Ⅰ、Ⅲ型胶原含量升高,心肌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增加。SA-B各用药组能改善心肌肥厚指数,降低AngⅡ及Hyp水平和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以中、高剂量组作用更为显著。结论 SA-B能通过降低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而抑制心肌间质性纤维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盐 心室重构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间质性胶原 羟脯氨酸 大鼠
下载PDF
酒精性肝损伤与小肠通透性改变的关系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胡义扬 方志红 +4 位作者 崔剑巍 王晓柠 彭景华 冯琴 张慧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5年第22期1770-1771,1776,共3页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and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of Chinese herbs Recipe(consisting of 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Radix Salviae Simplicifoliae, Fructus Aurantii, et al) on antagonizing alcoholic l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and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of Chinese herbs Recipe(consisting of Rhizoma 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Radix Salviae Simplicifoliae, Fructus Aurantii, et al) on antagonizing alcoholic liver injury from the patho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lcoholic liver injury, gut permeability and endotoxin leakage. The SD rats were fed the Lieber- Decarli liquid alcohol die(t35% of calories from alcohol)to deveclp the alcoholic liver injury model. 42 male SD rats were divided into 4 groups:normal group(n=6),no- alcohol liquid diet group in which alcohol was replaced with carbohydrates(Control group, n=12), alcohol liquid diet group(alcohol group, n=12) and alcohol liquid eiet with Chinese herbs group(herbs group, n=12). Starting from the third week, the rats were fed distilled water, no- alcohol liquid diet, alcohol liquid diet or alcoholic liquid diet with Chinese herbs by intragastric infusion for 6 weeks. Then the rats were fast for 5 h. After that, each group received 10 mg/kg of endotoxin(lipidopolysacchride, LPS)by intragastric infusion. 3.5 hours later, the blood from portal vein and vena cava was harvested and liver biopsy was performed to analyze:1. The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 in small intestine (HE staining and electron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2. The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 in liver(HE staining, oil red O staining); 3. The TG and r- GT activities in liver and the ALT, AST activities in serum; 4. The plasma endotoxin level in portal vein blood; 5. The protein expressions(on Wetern blot) of P- I k B and TNF- a in liver.Results: that It is 1.Fatty degeneration was seen in over 1/3 of the heptocytes in the alcohol group. The liver TG level in this group was about 7.3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group and 4.9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addition, the serum ALT, AST activities as well as liver r- GT activity in the alcoh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than those in the normal and control group. Observation under electron microscopy revaled swelling, degeneration, shortening and irregular array of microvilli on the surface of the small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2. Compared to that from the severe. In the herbs group, the liver TG level was 67% of that in the alcolol group and the serum ALT level was close to normal level. Moreover, the ultramicrostructural lesions in small intestine was obviously alleviated. 3. The plasma endotoxin level in portal vein reached as high as 3.93+- 0.32 EU/ml in the alcohol group, which was 2.1 times that of normal group and 1.6 times of the control group, indicating that the gut permeability was remarkably increased in the alcohol group. In contrast, the endotoxin level in the herbs group was 85% of the alcohol group(P<0.05). 3. In the alcohol group,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P- I k B and TNF- a in the liver and TNF- a level in the plasma were greatly increased compared to those in the normal and control groups. But those changes were much improved in the herbs group.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TNF- a level was clear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lasma endotoxin level (r=0.85,p<0.001). The ALT activity and TNF- a level were obvious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o (r=0.78,P<0.001). It is Conclused that 1. Alcohol could increase the rat gut permeability. The leakage of endotoxin through small intestine played a major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lcohol liver diseases. 2. The Recipe had the effects of protecting the rat liver and intestine from alcohol damage. 3. It’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chanisms for the Recipe to antagonize the alcoholic liver injury by lovering the increased gut permeability by alcohol, decreasing the absorption of endotoxin through small intestine, which in turns inhibited the activation of NF- k B and the synthesis of TNF- a, a major inflammatory cytokine. 4. It’s worth further in vestigation to“treat from Spleen”of alcoholic liver diseases. Improving the intestinal function could be the key to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the alcoholic liver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 肝损伤 内毒素 小肠通透性 中药
下载PDF
“CKJ方”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冯琴 李雪梅 +4 位作者 彭景华 段小华 陈亮 王晓柠 胡义扬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527-529,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CKJ方"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分别采用CCl4或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两批实验均按体重梯度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模型组,CKJ方组、扶正化瘀方组和秋水仙碱组各11只。在实验结束时,观察各组动物肝组织Hy... 目的观察中药"CKJ方"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分别采用CCl4或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两批实验均按体重梯度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模型组,CKJ方组、扶正化瘀方组和秋水仙碱组各11只。在实验结束时,观察各组动物肝组织Hyp含量,血清ALT、AST、GGT、TBIL、Alb变化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在CCl4模型,CKJ组肝组织Hyp含量为293.0±99.1μg/g肝湿重,显著低于模型组(524.5±143.0μg/g肝湿重,P<0.01);CKJ改善肝功能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CKJ组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明显好于模型组(P<0.01);在DMN模型,试验结果类似于在CCl4模型见到的情形。结论 CKJ方能有效防治CCl4或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其疗效与扶正化瘀方相当,优于秋水仙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CKJ方 四氯化碳 二甲基亚硝胺 大鼠
下载PDF
内毒素诱导的库普弗细胞活化对肝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姜黄素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曹健美 王晓柠 +1 位作者 彭景华 胡义扬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58,共3页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激活库普弗细胞(KC)后对肝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姜黄素的干预作用。方法①分离大鼠KC,培养48h后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培养3h,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分析药物毒性剂量;②取无细胞毒性的3种浓度姜黄素(10mmol/L~30mmol...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激活库普弗细胞(KC)后对肝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姜黄素的干预作用。方法①分离大鼠KC,培养48h后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培养3h,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分析药物毒性剂量;②取无细胞毒性的3种浓度姜黄素(10mmol/L~30mmol/L)分别温育KC,另设正常组和模型对照组,1h后加LPS(浓度0.1mg/L)作用2h,然后取上清以ELISA法测定TNF-α含量;③将上述各组KC换液洗涤后,继续培养12h,然后取其培养液分别作用于分离培养24h的肝细胞,检测各时间点(作用后3h,6h,12h,24h)肝细胞上清的ALT、LDH活性。结果①姜黄素低于30mmol浓度对KC无细胞毒性;②姜黄素能显著抑制LPS刺激后KC的TNF-α的分泌量,量效关系显著,其中30mmol组接近正常水平;③经LPS作用的KC培养液对正常肝细胞有明显的损伤作用,而经姜黄素保护的各组培养液,对肝细胞的损伤作用明显减轻,呈显著的浓度依赖性。结论姜黄素可以通过抑制LPS诱导的KC活化而减轻肝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肝损伤 内毒素 库普弗细胞 肝细胞
下载PDF
中药口服治疗肾纤维化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戚莉 王晓柠 +1 位作者 刘平 刘成海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年第12期1059-1065,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口服治疗肾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10期)、Pub Med、EMbase、VIP、万方、CNKI、CBM中关于中药口服治疗慢性肾病肾纤维化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4年3月...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口服治疗肾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10期)、Pub Med、EMbase、VIP、万方、CNKI、CBM中关于中药口服治疗慢性肾病肾纤维化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4年3月。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个RCT,共828例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可明显降低Scr与BUN含量(P<0.05);并可降低血清PCⅢ、Ⅳ-C、LN、HA及尿CTGF、TGF-β1等肾纤维化指标(P<0.05),且现有研究无不良反应报道。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在西医常规药物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治疗慢性肾病肾纤维化,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常用的口服中药为补益活血化瘀类。因纳入研究存在一定的方法学问题,上述结论尚需今后开展更高质量的相关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纤维化 中药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主要成分的配伍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肖准 付亚东 +11 位作者 胡永红 田小亭 高思琦 嵇强 刘伟 胡义扬 陈高峰 张华 慕永平 王晓柠 陈佳美 刘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67-1578,共12页
目的基于均匀设计法探索扶正化瘀方(Fuzheng Huayu,FZHY)有效成分组合及配伍效应。方法以扶正化瘀方提取物中含量最高的丹参化合物成分F-01及主要入血桃仁活性成分F-02及五味子成分F-03为研究对象,运用均匀设计法,以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 目的基于均匀设计法探索扶正化瘀方(Fuzheng Huayu,FZHY)有效成分组合及配伍效应。方法以扶正化瘀方提取物中含量最高的丹参化合物成分F-01及主要入血桃仁活性成分F-02及五味子成分F-03为研究对象,运用均匀设计法,以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和天狼猩红(Sirius red,SR)染色胶原半定量为筛选指标,采用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_(4))和胆管结扎(bile duct ligation,BDL)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经回归分析获得"最佳配方",并进行再验证。结果(1)均匀设计方案中的JY5组合可显著降低CCl_(4)和BDL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提高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含量,降低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及胶原面积半定量;其回归方程则提示配方P(F-01(32 mg·kg^(-1))+F-02(0.5 mg·kg^(-1))+F-03(0.5 mg·kg^(-1)))是三者降低CCl_(4)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Hyp含量和BDL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胶原沉积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最佳配比。(2)验证实验表明配方P对CCl_(4)和BDL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LT、AST、ALB及肝组织Hyp含量及胶原面积半定量并无显著改善作用,而JY5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在CCl_(4)和BDL肝纤维化大鼠实验中均得到再证实。结论(1)F-01(16 mg·kg^(-1))+F-02(0.5 mg·kg^(-1))+F-03(2mg·kg^(-1))组合可显著改善CCl_(4)和BDL大鼠肝纤维化,疗效与FZHY原方相当。(2)均匀设计对量效关系呈非线性的中药复方效应成分的研究可能有其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化瘀方 中药有效成分 配伍 肝纤维化 均匀设计法
下载PDF
胆汁酸膜受体TGR5在代谢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晓贤 王晓柠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9年第1期97-100,共4页
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TGR5)是G蛋白偶联受体(GPCR)超家族成员之一,表达于多种组织,如小肠、胃、肝、肺、胎盘以及脾脏等,参与体内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TGR5作为一种代谢调节受体,参与了葡萄糖和血脂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加机体能量... 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TGR5)是G蛋白偶联受体(GPCR)超家族成员之一,表达于多种组织,如小肠、胃、肝、肺、胎盘以及脾脏等,参与体内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TGR5作为一种代谢调节受体,参与了葡萄糖和血脂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加机体能量代谢,也参与调节胆汁酸平衡,并发挥抗炎作用,进而有望成为治疗一系列代谢性疾病的新靶点。该文就TGR5在代谢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 糖代谢 能量代谢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三七脂肝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脂肪酸代谢的影响
19
作者 郭真 王伊雯 +4 位作者 戚莉 刘佳 杜曾 邱剑楠 王晓柠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758-3763,共6页
目的探讨三七脂肝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脂肪酸代谢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奥贝胆酸组(0.514 mg/kg)和三七脂肝丸低、中、高剂量组(0.77、1.54、3.08 g/kg),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高脂饲料喂... 目的探讨三七脂肝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脂肪酸代谢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奥贝胆酸组(0.514 mg/kg)和三七脂肝丸低、中、高剂量组(0.77、1.54、3.08 g/kg),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12周诱导建立NAFLD大鼠模型。第9周,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去离子水,其余各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连续4周,给药结束后(第12周末)收集血清和肝、回肠组织样本。生化法检测大鼠血清肝功能、脂质水平及肝组织TG、FFA水平,HE、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FAS、ACC1、SREBP-1c、CD36、SCD-1及回肠组织ZO-1、Occludin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指数、血清ALT、AST、TG、TC、LDL-c、FFA水平、肝组织FFA、TG水平升高(P<0.05,P<0.01),血清HDL-c水平降低(P<0.01),肝组织病理可见脂肪变性,伴有炎性细胞浸润,NAS积分和油红O阳染面积比例升高(P<0.01),肝组织FAS、ACC1、SREBP-1c、CD36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肝组织SCD-1及回肠组织ZO-1、Occludin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三七脂肝丸组上述指标均有改善(P<0.05,P<0.01),其中高剂量作用更佳。结论三七脂肝丸能够改善NAFLD大鼠肝功能、血脂水平、肝细胞脂肪变及肠道黏膜机械屏障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肝脏脂肪酸摄入、脂肪酸从头合成,降低脂肪酸脂毒性的相关蛋白以及肠道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脂肝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脂肪酸代谢 紧密连接蛋白
下载PDF
乙肝肝硬化、胆汁性及酒精性肝硬化肝肾阴虚证与湿热蕴结证患者血清胆汁酸代谢谱变化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姚伟丽 王晓柠 +3 位作者 赵超群 慕永平 张华 刘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41-2061,共21页
目的探析肝硬化患者肝肾阴虚证与湿热蕴结证“病证相关”的血清胆汁酸代谢变化的特征,为中医药治疗肝硬化改善胆汁淤积、胆汁酸代谢障碍方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临床招募315例肝硬化患者,包括肝肾阴虚证组195例和湿热蕴结证组120例,以15... 目的探析肝硬化患者肝肾阴虚证与湿热蕴结证“病证相关”的血清胆汁酸代谢变化的特征,为中医药治疗肝硬化改善胆汁淤积、胆汁酸代谢障碍方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临床招募315例肝硬化患者,包括肝肾阴虚证组195例和湿热蕴结证组120例,以1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串联质谱技术(UPLC-MS/MS)对所有血清样本进行血清胆汁酸代谢谱的检测,比较3种病因肝硬化肝肾阴虚证与湿热蕴结证之间“病证相关”的血清胆汁酸代谢谱的差异。结果肝硬化肝肾阴虚证组(195例)的初级胆汁酸β-MCA显著高于湿热蕴结证(120例)(P<0.05),以PBC肝肾阴虚证(55例)尤为显著,其初级胆汁酸GCA、β-MCA以及次级胆汁酸GUDCA、TUDCA、6-ketoLCA、β-UDCA、UDCA水平均显著高于HBC肝肾阴虚证组(134例)(P<0.05),CTP-C级时肝硬化肝肾阴虚证组(44例)初级胆汁酸CDCA、GCA、CA水平显著高于湿热蕴结证组(35例)(P<0.05);肝硬化湿热蕴结证组的次级胆汁酸NorDCA水平显著高于肝肾阴虚证组(P<0.05),ALC湿热蕴结证组(31例)的次级胆汁酸NorCA、LCA显著高于HBC湿热蕴结证组(86例)(P<0.05),而HBC湿热蕴结证组(86例)的次级胆汁酸NorDCA显著高于肝肾阴虚证组(134例)(P<0.05)。结论肝硬化肝肾阴虚证患者的胆汁淤积及肝细胞胆汁酸代谢障碍为重,PBC患者尤为显著;而肠道菌群紊乱所致次级胆汁酸水平升高可能是肝硬化湿热蕴结证的重要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肾阴虚证 湿热蕴结证 代谢组学 胆汁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