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眉下切口上睑松弛矫正术皮肤去除量的准确测算方法
1
作者 王朝慧 易阳艳 +3 位作者 廖洪跃 吴舒 杨娟敏 甘沛冬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眉下切口矫正术矫正上睑皮肤松弛,皮肤去除量的精确测算方法。方法:就医者取端坐位,贴眉下缘勾画出切口上线,该线中外1/3交界处标记为a点,然后用无齿镊夹持皮肤,使睫毛微微上翘,与a点重叠的夹捏点即确定为b点,通过b点画出... 目的:探讨采用眉下切口矫正术矫正上睑皮肤松弛,皮肤去除量的精确测算方法。方法:就医者取端坐位,贴眉下缘勾画出切口上线,该线中外1/3交界处标记为a点,然后用无齿镊夹持皮肤,使睫毛微微上翘,与a点重叠的夹捏点即确定为b点,通过b点画出切口下线,a、b之间为最大去皮宽度。卧位局麻后,通过缝合a、b点模拟去皮效果,以睫毛微微翘起或者上睑微微闭合不全为标准,将新缝合点标记为b’点。经b’点画出切口下线,两线间为新的去皮范围。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57例就医者上睑松弛均有效改善,94.73%的就医者改善情况好,5.17%的就医者改善情况一般。54例就医者对手术效果满意,3例基本满意。未出现视物模糊、上睑闭合不全、瘢痕增生等并发症。结论:在夹持法测量上睑皮肤松弛的基础上,结合缝合法,可以准确判断上睑皮肤松弛的去皮量,提高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眉下切口 上睑皮肤松弛 去皮量 准确测算方法 缝合法
下载PDF
PDGF-BB和CTGF在体外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朝慧 王斌 胡琼华 《江西医药》 CAS 2010年第10期969-972,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rhPDGF-BB)和重组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rhCTGF)单独或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skin fibroblast,HSF)增殖的影响,为寻求快速扩增HSF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取手术中切除的正常皮...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rhPDGF-BB)和重组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rhCTGF)单独或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skin fibroblast,HSF)增殖的影响,为寻求快速扩增HSF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取手术中切除的正常皮肤,以常规组织块法体外获得皮肤成纤维细胞。取生长良好的第4~7代细胞种入96孔板,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rhPDGF-BB、rhCTGF或rhPDGF-BB+rhCTGF作用。于第1、3、6、9d采用四唑盐(MTT)法分别测定各组吸光度A值,观察上述两种生长因子对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 rhPDGF-BB能明显促进体外培养的HSF增殖,在1~9d,0.1ng/ml^100ng/ml范围内呈浓度时间依赖关系。rhCTGF也能明显促进HSF增殖,除第1d最大效应浓度为50ng/ml,其余时间点在10ng/ml^100ng/ml范围内呈浓度时间依赖关系。而rhCTGF150ng/ml组的增殖效果相对100ng/ml组略成下降趋势。rhPDGF-BB与rhCTGF最大与最小效应联用组亦成浓度时间依赖关系。最大效应联用组的增殖效果与以上两种生长因子单独应用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小效应联用组与rhCTGF10ng/ml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rhPDGF-BB0.1ng/ml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最大效应浓度的两生长因子单独应用时,rhPDGF-BB促增殖效果优于rhCTGF(P<0.05)。结论 rh-PDGF-BB和rhCTGF均可促进体外培养的HSF增殖,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时间依赖关系,而且前者优于后者。两者联合应用对HSF增殖具有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细胞增殖
下载PDF
局部皮瓣在面部创面美容修复中的应用及技巧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朝慧 廖洪跃 易阳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在面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及其美容修复技巧。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笔者科室收治的184例面部创面修复患者。遵循面部美学分区修复原则,根据创面大小、部位、形状以及创面周围皮肤情况,选择和设计不同的局部皮瓣...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在面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及其美容修复技巧。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笔者科室收治的184例面部创面修复患者。遵循面部美学分区修复原则,根据创面大小、部位、形状以及创面周围皮肤情况,选择和设计不同的局部皮瓣修复创面,切口尽量沿着面部轮廓线或皱褶线设计。所有皮瓣缝合均采用精细美容缝合技术,分层减张、精确对位。随访观察修复效果,并记录患者满意度。结果:184例患者术后皮瓣均存活良好,伤口一期愈合。随访6~12个月,皮瓣色泽、厚度、质地与周围组织接近,切口隐蔽,瘢痕不明显,面部无不对称,无眼、口、鼻功能和形态改变。184例患者中,满意156例,基本满意20例,不满意8例,总满意度为95.65%。结论:面部创面美容修复与功能重建中应用局部皮瓣具有创伤小、痛苦少、皮瓣厚度、颜色及组织特性能够较好匹配受区等优势。同时,辅以精细美容缝合技术,精心术后护理,能有效减轻瘢痕形成,患者接受度及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 创面修复 局部皮瓣 美容修复 美容缝合 瘢痕
下载PDF
倍频Nd:YAG激光两种波长治疗血管瘤效果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易阳艳 王朝慧 +2 位作者 戴江华 林涛 袁敬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67-70,共4页
目的观察比较倍频Nd:YAG 532 nm和1 064 nm激光治疗皮肤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分别使用532 nm和1 064 nm两种波长治疗皮肤血管瘤108例,观察病变范围的大小和色泽变化,并结合病理切片比较两者疗效。结果倍频Nd:YAG 532 nm和1 064 nm两种波... 目的观察比较倍频Nd:YAG 532 nm和1 064 nm激光治疗皮肤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分别使用532 nm和1 064 nm两种波长治疗皮肤血管瘤108例,观察病变范围的大小和色泽变化,并结合病理切片比较两者疗效。结果倍频Nd:YAG 532 nm和1 064 nm两种波长治疗血管瘤4次后有效率分别为75.9%和94.4%,总有效率为85.2%,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病理切片结果显示,两种治疗波长照射后瘤体内血管数量减少,血管腔变细,且1 064 nm较532 nm治疗后的改变更明显。结论倍频Nd:YAG 1 064 nm激光治疗皮肤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频Nd YAG激光 血管瘤 病理切片 疗效
下载PDF
额肌瓣悬吊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被引量:6
5
作者 袁敬东 易阳艳 +2 位作者 吴舒 林涛 王朝慧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22-24,共3页
目的:观察额肌瓣悬吊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额肌瓣悬吊法矫正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评价手术方式的合理性。结果:本组患者共56例(65眼),随访观察2~24个月,有3例低矫,2例重睑形态不佳,其... 目的:观察额肌瓣悬吊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额肌瓣悬吊法矫正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评价手术方式的合理性。结果:本组患者共56例(65眼),随访观察2~24个月,有3例低矫,2例重睑形态不佳,其余患者均眼裂恢复正常大小,重睑弧线流畅,形态自然,无上睑结膜脱垂,倒睫等并发症。结论: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效果满意,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上睑下垂 额肌瓣 重度
下载PDF
单侧唇裂鼻畸形解剖特点及整复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袁敬东 易阳艳 +2 位作者 林涛 王朝慧 吴舒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23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鼻畸形的解剖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经鼻小柱“V”形切口,解剖出畸形的鼻大翼软骨,根据患者鼻畸形的解剖学缺陷,采取软骨头侧切除、软骨缝合加强固定、外侧脚松解、基底组织充填等措施矫正患侧鼻畸形。结果...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鼻畸形的解剖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经鼻小柱“V”形切口,解剖出畸形的鼻大翼软骨,根据患者鼻畸形的解剖学缺陷,采取软骨头侧切除、软骨缝合加强固定、外侧脚松解、基底组织充填等措施矫正患侧鼻畸形。结果:2005年1月-2014年12月,共收集单侧唇裂鼻畸形患者38例。年龄15~48岁,其中男20例,女18例。经开放性综合鼻整形术修复后,效果良好,患者满意。术后随访3~6个月,除2例患者外侧脚矫正不到位,鼻孔不对称。1例鼻小柱偏斜,1例患侧鼻基底偏低外,其余均满意。结论:唇裂鼻支撑结构的解剖复位是获得稳定术后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鼻畸形 单侧 唇裂 解剖 整复
下载PDF
复方平阳霉素联合长脉宽1064nm激光治疗静脉血管畸形
7
作者 易阳艳 王朝慧 +2 位作者 戴江华 袁敬东 林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6-60,共5页
目的观察复方平阳霉素联合长脉宽1 064 nm激光治疗皮肤静脉血管畸形的疗效。方法 47例皮肤静脉血管畸形的患者先瘤内注射平阳霉素、地塞米松、明胶海绵和利多卡因的混合药液,待瘤体明显变薄(厚度约0.8 cm)后,再选用长脉宽1 064 nm Gen... 目的观察复方平阳霉素联合长脉宽1 064 nm激光治疗皮肤静脉血管畸形的疗效。方法 47例皮肤静脉血管畸形的患者先瘤内注射平阳霉素、地塞米松、明胶海绵和利多卡因的混合药液,待瘤体明显变薄(厚度约0.8 cm)后,再选用长脉宽1 064 nm Gentle YAG激光治疗。结果治疗后随访6~12个月,完全治愈23例(48.94%),基本治愈15例(31.91%),显效6例(12.77%),好转3例(6.38%),无效0例(0%),总有效率93.62%。结论复方平阳霉素联合长脉宽1 064 nm激光治疗皮肤静脉血管畸形能有效避免单一治疗方法的不足,疗效高,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管畸形 平阳霉素 地塞米松 明胶海绵 长脉宽1 064 nm GENTLE YAG激光 疗效
下载PDF
可注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自体脂肪移植矫正上睑凹陷的疗效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敏 易阳艳 +1 位作者 王朝慧 吴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394-2398,共5页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可注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njectable platelet-rich fibrin,i-PRF)和自体脂肪移植矫正上睑凹陷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于我院整形美容科门诊就诊的32例上睑凹陷患者,根据患者上睑皮肤松弛情况...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可注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njectable platelet-rich fibrin,i-PRF)和自体脂肪移植矫正上睑凹陷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于我院整形美容科门诊就诊的32例上睑凹陷患者,根据患者上睑皮肤松弛情况分为经皮肤及经重睑切口两种手术入路方式,将分离提取的脂肪颗粒注射填充于上睑凹陷处眼轮匝肌后脂肪(ROOF)层,同时将离心得到的i-PRF均匀注射于上睑皮肤老化部位的真皮深层和皮下层。结果术后1例患者矫正不足,行2次手术后获得满意效果。1例患者不满意,感觉上睑组织堆积显臃肿。30例患者在1次注射填充后即达到满意效果,上睑凹陷基本矫正,上睑皮肤老化症状较术前很大改善,无一例出现感染、脂肪液化、脂肪坏死及脂肪栓塞等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个月。结论联合i-PRF及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可以有效地填充上睑凹陷,并且同时改善上睑皮肤老化症状,达到年轻化的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注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自体脂肪颗粒 上睑凹陷 上睑皮肤老化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论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
9
作者 王朝慧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第15期232-233,共2页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其中包括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最值,曲线的凹凸性,构造辅助函数导数等方法,给出一些主要的证明方法,并举例加以说明应用.
关键词 导数 不等式 证明 辅助函数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余甘子有效部位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机制研究
10
作者 陈尹心 常子豪 +11 位作者 胡倩 刘宇琦 高晔 黄雅 雒晓卫 王树楷 周立鹏 王保锦 王朝慧 崔艺彤 刘越 张兰珍 《中南药学》 2023年第10期2622-2629,共8页
目的筛选余甘子鞣质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活性部位,探讨其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主要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活力;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M2巨噬细胞标志物Arg-1、CD206、TNF-αmRNA表达水平以筛选有效部位;UP... 目的筛选余甘子鞣质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活性部位,探讨其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主要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活力;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M2巨噬细胞标志物Arg-1、CD206、TNF-αmRNA表达水平以筛选有效部位;UPLC-Q-Exactive-MS/MS表征其化学成分。利用SwissADME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并获取其对应靶点,与GEO数据库中筛选的M1-M2型巨噬细胞差异基因取交集,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药物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图,并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关系分析,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基于体外巨噬细胞极化模型,发现余甘子鞣质20%甲醇洗脱部位可显著抑制M2巨噬细胞标志物Arg-1和CD206 mRNA的表达,升高M1巨噬细胞标志物TNF-αmRNA的表达(P<0.001),且活性明显强于其他洗脱部位。通过比对余甘子鞣质与20%甲醇洗脱部位UPLC-MS总离子流图,鉴定出20%甲醇洗脱部位中化学成分29个,筛选出有效成分11个,对应靶点94个,药物-巨噬细胞相关交集靶点37个;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余甘子鞣质20%甲醇洗脱部位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相关靶点主要为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NF-kappaB信号通路等,涉及有机物的反应、对含氧化合物的反应、对化学刺激的细胞反应等显著相关生物过程。结论本研究基于巨噬细胞极化模型筛选出余甘子鞣质中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主要活性部位,借助网络药理学初步证明了余甘子鞣质20%甲醇洗脱部位可以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共同调控巨噬细胞极化,为进一步阐明余甘子鞣质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鞣质部位 巨噬细胞 UPLC-Q-Exactive-MS/MS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朝慧 《当代教研论丛》 2019年第7期48-48,共1页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行,高中数学教学也被纳入新课程改革的内容,高中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的主要学科,因此,学好高中数学十分重要,学好高中数学的关键就在于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思维能力。本文首先介绍了培养高中生数...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行,高中数学教学也被纳入新课程改革的内容,高中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的主要学科,因此,学好高中数学十分重要,学好高中数学的关键就在于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思维能力。本文首先介绍了培养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其次分别介绍了培养高中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思维能力的途径,最后总结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实现应用意识和思维能力是实现数学教育的关键,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 数学 教学 应用意识 思维能力
下载PDF
提高蚕种质量的体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朝慧 《四川蚕业》 2012年第4期33-35,共3页
全面提高蚕种质量,必须完善养蚕设施,更新养蚕设备,不断投入,夯实基础,同时要加强桑园管理、消毒防病、良桑饱食、催青保种等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
关键词 蚕种 质量
下载PDF
做好种茧育塑料折蔟上蔟的体会
13
作者 王朝慧 《四川蚕业》 2015年第2期44-45,共2页
种茧育养蚕通常数量多、规模大,易受气象、蚕具等因素的影响,上蔟阶段处理不当容易产生大量不结茧蚕,造成损失。因此,了解影响熟蚕结茧的各种因素及相互间的制约关系,熟练掌握上蔟技术要点,对种茧育生产非常重要。本文就此谈谈自... 种茧育养蚕通常数量多、规模大,易受气象、蚕具等因素的影响,上蔟阶段处理不当容易产生大量不结茧蚕,造成损失。因此,了解影响熟蚕结茧的各种因素及相互间的制约关系,熟练掌握上蔟技术要点,对种茧育生产非常重要。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蔟技术 种茧育 塑料折蔟 不结茧蚕 养蚕 蚕具 熟蚕
下载PDF
持续正压通气及固尔苏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美妮 罗红香 +2 位作者 王朝慧 焦娜 姚娟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27期4805-4805,共1页
目的:评价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及固尔苏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同时探讨护理措施。方法:对36例NRDS患儿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观察组。两组在治疗后1h、6h、12h,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气分析较治... 目的:评价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及固尔苏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同时探讨护理措施。方法:对36例NRDS患儿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观察组。两组在治疗后1h、6h、12h,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气分析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但治疗组肺部感染的并发症及氧疗时间均少于观察组。结论:持续正压通气及固尔苏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肯定,肺部感染并发症少,氧疗时间短,明显优于常规机械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正压通气 固尔苏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观察 护理
下载PDF
辣木叶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15
作者 周立鹏 雒晓卫 +11 位作者 王树楷 常子豪 胡倩 刘宇琦 高晔 陈尹心 王保锦 黄雅 王朝慧 崔艺彤 刘越 张兰珍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 研究辣木叶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并初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运用各种色谱技术对辣木叶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并依据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2,2-联苯基-1-苦基肼基(DPPH)和2,2′-联... 目的 研究辣木叶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并初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运用各种色谱技术对辣木叶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并依据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2,2-联苯基-1-苦基肼基(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法测试各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从辣木叶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为淫羊藿次苷B1(1)、(3S)-O-β-D-glucopyranosyl-6-[3-oxo-(2S)-butenylideny]-1,1,5-trimethylcyclohexan-(5R)-ol(2)、淫羊藿次苷B2(3)、9-hydroxy-megastigma-4,7-dien-3-one-9-O-β-D-glucopyranoside(4)、鸢尾苷元(5)、鸢尾苷(6)、鸢尾甲苷A(7)、鸢尾甲苷B(8)、5-羟基-2-羟甲基吡啶(9)、草夹竹桃苷(10)、3,4,5-三甲氧基-1-O-β-D-苯酚葡萄糖苷(11)、1-O-(4-羟甲基苯基)α-L-吡喃鼠李糖苷(12)、苄基-O-β-D-葡萄糖苷(13)以及methyl 2-[4-(α-L-rhamnopyranosyl) phenyl] acetate(14)。其中化合物6、7和8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但均弱于阳性对照维生素C的活性。结论 化合物2~11为首次从辣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叶 结构鉴定 异黄酮 抗氧化
原文传递
皮肤填充剂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朝慧 胡琼华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427-431,共5页
皮肤填充剂(或称软组织填充剂,fillers),在美容整形外科中广泛用于体表皱纹、凹陷、缺损的填充。自软组织填充剂问世以来,美容整形外科医师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填充材料,它必须符合以下条件:①安全,生物相容性良好;②无毒性... 皮肤填充剂(或称软组织填充剂,fillers),在美容整形外科中广泛用于体表皱纹、凹陷、缺损的填充。自软组织填充剂问世以来,美容整形外科医师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填充材料,它必须符合以下条件:①安全,生物相容性良好;②无毒性,无致癌性;③无过敏反应;④稳定性好,无游走性;⑤保持原有体积和柔韧性;⑥不会因吞噬作用而被清除;⑦诱发异物反应的可能性低;⑧不会导致异物肉芽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填充材料 并发症 处理
原文传递
双侧唇红黏膜复合组织瓣推进修复唇红缺损的疗效观察
17
作者 王朝慧 易阳艳 廖洪跃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468-470,共3页
目的观察双侧唇红黏膜复合组织瓣推进修复下唇1/3~1/2唇红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收治11例下唇唇红缺损患者,唇红缺损宽度为唇长1/3~1/2,缺损区在红唇中央或偏一侧,缺损区两侧均有... 目的观察双侧唇红黏膜复合组织瓣推进修复下唇1/3~1/2唇红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收治11例下唇唇红缺损患者,唇红缺损宽度为唇长1/3~1/2,缺损区在红唇中央或偏一侧,缺损区两侧均有正常红唇残留,未累及两侧嘴角。采用双侧唇红黏膜复合组织瓣对缺损进行修复,观察其疗效。结果11例患者唇红黏膜复合组织瓣全部成活,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血肿、切口裂开、感染、复发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获随访3~12个月,修复后缺损区组织瓣色泽、质地与周边一致,两侧对称,唇部外观满意。切口瘢痕不明显,唇部运动和感觉正常,术后效果满意。结论双侧唇红黏膜复合组织推进皮瓣适合红唇缺损宽度为唇长1/3~1/2,缺损两侧有正常唇组织的患者。该方法操作简单,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红黏膜复合组织瓣 推进修复 下唇 唇红缺损 疗效
原文传递
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慢病毒转染人脂肪来源干细胞复合纤维蛋白胶支架构建可注射型组织工程脂肪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元正 易阳艳 +3 位作者 阳水发 张静 吴舒 王朝慧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11-1118,共8页
目的探讨构建可注射型组织工程脂肪的可行性,为临床软组织缺损修复及美容填充提供简便易行的方法。方法取脂肪抽吸术获取的脂肪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获得人脂肪来源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 ADSCs),进行细胞形... 目的探讨构建可注射型组织工程脂肪的可行性,为临床软组织缺损修复及美容填充提供简便易行的方法。方法取脂肪抽吸术获取的脂肪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获得人脂肪来源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 ADSCs),进行细胞形态观察、流式细胞术及成脂诱导鉴定。用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和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慢病毒HGF-GFP-LVs,以不同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分别为10、30、50、100)转染h ADSCs,计算转染效率以确定最适MOI。取SPF级6周龄单纯T细胞缺陷BALB/c雌性裸鼠10只,将经过最适MOI HGF-GFP-LVs转染并成脂诱导的h ADSCs与纤维蛋白胶混合注入裸鼠背部右侧皮下(转染组),单纯成脂诱导的h ADSCs与纤维蛋白胶混合注入背部左侧皮下(未转染组),单纯纤维蛋白胶注入颈后正中皮下(空白对照组),每点注射0.4 m L。移植后12周处死裸鼠,取出移植物,行大体观察、湿重测量、HE染色、GFP荧光标记检测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评价种子细胞的体内成脂能力以及移植物血管新生情况。结果经鉴定所培养细胞为h ADSCs。MOI为10和30时HGFGFP-LVs转染率较低,MOI为50和100时转染率较高(均>80%),确定最适MOI为50。移植12周,转染组和未转染组均获得外观类似脂肪组织的新生物,湿重分别为(32.30±4.06)mg和(25.27±3.94)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9,P=0.001);空白对照组未见新生物。转染组新生脂肪细胞数为(126.93±5.36)个/视野,显著高于未转染组的(71.36±4.52)个/视野(t=30.700,P=0.000)。荧光显微镜下可见部分单房脂肪细胞发出网状绿色荧光。免疫荧光染色示转染组血管密度为(16.37±2.76)个/视野,显著高于未转染组的(9.13±1.68)个/视野(t=8.678,P=0.000)。结论以h ADSCs为种子细胞,经慢病毒转染HGF基因并成脂诱导后与纤维蛋白胶支架复合可在体内成功构建成熟脂肪,能促进移植后的血管新生,从而提高移植物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脂肪 人脂肪来源干细胞 纤维蛋白胶 肝细胞生长因子 慢病毒 基因转染 裸鼠
原文传递
分层楔状切除法和边缘弧形切除法联合治疗小阴唇肥大23例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舒 袁敬东 +1 位作者 王朝慧 易阳艳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7-439,共3页
目的探讨分层楔状切除法联合边缘弧形切除法治疗小阴唇中、重度肥大的手术效果。方法2016年8月到2018年8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收治23例小阴唇肥大患者,年龄17~38岁,均采用分层楔形切除联合边缘弧形切除小阴唇缩小术治疗。... 目的探讨分层楔状切除法联合边缘弧形切除法治疗小阴唇中、重度肥大的手术效果。方法2016年8月到2018年8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收治23例小阴唇肥大患者,年龄17~38岁,均采用分层楔形切除联合边缘弧形切除小阴唇缩小术治疗。术后对切口愈合并发症进行观察,对小阴唇形态进行随诊。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血肿等并发症。术后均随访1~6个月,小阴唇宽度均未超过1.5 cm,外形自然、美观、年轻化,患者均满意。结论分层楔形切除联合边缘弧形切除小阴唇缩小术具有外观自然年轻化、二次手术修整率低、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的优点,是治疗小阴唇中、重度肥大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阴唇缩小术 术式改良 分层楔形切除法 边缘弧形切除法
原文传递
反Z法与横切纵缝法内眦赘皮矫正术后瘢痕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征 易阳艳 +2 位作者 袁敬东 林涛 王朝慧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4-296,共3页
反Z法内眦成形术与横切纵缝法内眦成形术是2种疗效确切的手术方式,多数研究认为2种方法均可适用于轻、中、重度的内眦赘皮[1-4]矫正,且术后瘢痕都不明显.2012年2月至2013年7月,我们对202例行重睑成形并同期行内眦赘皮矫正的患者,分别采... 反Z法内眦成形术与横切纵缝法内眦成形术是2种疗效确切的手术方式,多数研究认为2种方法均可适用于轻、中、重度的内眦赘皮[1-4]矫正,且术后瘢痕都不明显.2012年2月至2013年7月,我们对202例行重睑成形并同期行内眦赘皮矫正的患者,分别采用上述2种方法治疗,以对比评价反Z法与横切纵缝法的术后瘢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瘢痕 内眦赘皮 矫正 缝法 横切 内眦成形术 手术方式 重睑成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