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15省(区、直辖市)老年人肉类消费模式现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柳森 张兵 +3 位作者 王惠君 张继国 杜文雯 王志宏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8年第10期13-19,共7页
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15个省(区)老年人肉类消费模式现状及人口经济因素对其影响。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的数据资料,选择4 876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d 24h膳食回顾数据评价肉类消费率和... 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15个省(区)老年人肉类消费模式现状及人口经济因素对其影响。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的数据资料,选择4 876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d 24h膳食回顾数据评价肉类消费率和摄入量并分析其人口经济因素的差异。结果:2015年我国老年人肉类消费率为81. 9%。男性、低年龄组、高收入水平、高学历、城市以及西部地区老年人消费率较高(P <0. 05)。平均每日肉类摄入量为78. 7g/d,其中畜肉和禽肉摄入量分别为65. 6、13. 1g/d。畜肉摄入量占总肉类的86. 9%,猪肉摄入量占畜肉的86. 5%。分别有42. 1%和38. 2%的老年人畜禽肉摄入量超过和低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值,男性、高收入、西部地区老年人肉类摄入量高于推荐值的比例相对较高(P <0. 05)。结论:我国老年人肉类摄入呈两极分化、过量与不足共存的现象,只有20%的老年人肉类摄入量适宜,但种类单一。在改善老年肉类摄入模式方面需要加强营养健康宣教的力度和相关福利政策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肉类消费 人口经济因素
下载PDF
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变迁及其对营养健康产业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柳森 王志宏 丁钢强 《生物产业技术》 2019年第6期87-91,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对营养健康产业提出新的挑战。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近30年的纵向研究数据,从食物摄入、营养素摄入及膳食质量三个层面阐述了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长期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对营养健康产业提出新的挑战。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近30年的纵向研究数据,从食物摄入、营养素摄入及膳食质量三个层面阐述了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长期变化及其存在的关键问题。为了解决这些膳食营养问题,促进我国营养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是十分必要的,需要在政策、科研、市场等多方面做出努力,并坚持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以居民营养健康需求为己任,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加强营养健康研究,并促进成果转化,丰富营养健康产品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调查 膳食结构 膳食质量 营养健康产业
下载PDF
中国九省(区)农民超重肥胖的变化趋势及人口经济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吕燕宇 姜红如 +4 位作者 张兵 王惠君 王志宏 王柳森 贾小芳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0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分析1991—2015年我国18~64岁成年农民超重肥胖的变化趋势,并探讨人口经济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15年间9轮队列研究的基本信息、社会经济因素和体格测量数据,选择18~64岁职业为“农民、渔民或猎... 目的:分析1991—2015年我国18~64岁成年农民超重肥胖的变化趋势,并探讨人口经济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15年间9轮队列研究的基本信息、社会经济因素和体格测量数据,选择18~64岁职业为“农民、渔民或猎人(以下简称农民)”的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中的体质指数(BMI)切点值判定肥胖程度。应用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人口经济因素对肥胖发生危险性的影响。结果:1991—2015年间,我国农民超重和肥胖率均呈逐渐上升趋势,超重率从11.42%上升至35.80%,肥胖率从1.37%上升至13.92%。多因素Logistics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超重肥胖危险性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农民超重肥胖危险性明显增加,35~49岁、50~64岁年龄组肥胖危险性高于18~34岁年龄组。北方及中部地区农民超重肥胖危险性高于南方地区。高收入水平的农民超重肥胖危险性高于低收入水平的农民。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超重肥胖危险性高于小学及以下组。结论:性别、年龄、收入水平、地理位置是农民超重肥胖的重要影响因素。建议根据分布特征,将优质资源集中到中部、北方地区,并加强对中老年人进行营养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宣教。同时也要关注高收入地区及男性农民的超重肥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肥胖 人口经济因素 变化趋势
下载PDF
中国15省(区)农民膳食能量及宏量营养素摄入的变化趋势及其人口学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黄秋敏 张兵 +2 位作者 王惠君 王柳森 王志宏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年第12期82-86,共5页
目的:分析中国15省(区)农民膳食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现状和变化趋势。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15年间膳食随访数据,以18岁及以上的农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d 24h膳食回顾法和家庭称重记账法收集膳食资料,... 目的:分析中国15省(区)农民膳食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现状和变化趋势。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15年间膳食随访数据,以18岁及以上的农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d 24h膳食回顾法和家庭称重记账法收集膳食资料,借助食物成分表将食物消费量转换成能量及各类营养素摄入量。结果:2015年我国15省(区)农民能量摄入量为1 891.5kcal/d,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平均摄入量分别为55.4、66.0、245.2g/d,其供能比分别为12.0%、33.2%和54.0%。与1991年相比,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分别下降了521.7kcal/d、13.7g/d、152.0g/d,脂肪摄入量增加了18.1g/d,蛋白质供能比基本持平,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减少了10.8%,脂肪供能比增加了10.6%。2015年,65岁及以上农民的能量、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均低于其他年龄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随年龄组的升高而降低,低收入农民的能量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于中、高收入农民。谷类食物、其他食物、食用油分别为能量、蛋白质、脂肪的主要来源。结论:中国15省(区)农民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合理,脂肪供能比较高,应根据农民不同的收入水平和生理条件开展针对性的营养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能量 宏量营养素 膳食 队列研究
下载PDF
中国九省(区)农民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及人口经济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郭春雷 王柳森 +4 位作者 王惠君 王志宏 张继国 苏畅 张兵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8年第10期5-9,共5页
目的:分析我国九省18岁及以上农民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及聚集性,探讨人口经济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利用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的血样检测数据、人口经济因素和体格测量数据,选择18岁及以上农民共2 001人... 目的:分析我国九省18岁及以上农民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及聚集性,探讨人口经济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利用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的血样检测数据、人口经济因素和体格测量数据,选择18岁及以上农民共2 001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于2005年发布的定义判定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具有2个及以上危险因素(≥2RFs)为危险因素聚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会经济因素与各代谢性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性。结果:2009年我国九省(区)农民中,中心型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血脂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的人群比例分别为39. 8%、36. 8%、21. 8%、22. 1%和27. 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血压升高[OR=0. 74,95%CI (0. 60,0. 90)]、血糖升高[OR=0. 68,95%CI (0. 54,0. 85)]和甘油三酯升高[OR=0. 77,95%CI (0. 62,0. 96)]的危险性低于男性,中心型肥胖[OR=6. 25,95%CI (4. 74,8. 24)]和HDL-C降低[OR=4. 49,95%CI (3. 45,5. 84)]的危险性高于男性;年龄与代谢性危险因素及聚集性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trend <0. 05)。南部地区的农民患血压升高的危险性明显低于北部地区农民,但血糖升高的危险性高于北部地区农民。未发现农民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及社区城市化水平与代谢性危险因素存在显著关联。结论:我国九省中约有2/3的农民至少有1种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约有一半的农民存在危险因素聚集性。从公共卫生防控的角度,应根据农民各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性别、年龄及区域性流行特征,发现相应的高危人群,优先采取精准化的一级预防营养干预措施,重视控制体重,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和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 聚集性 人口经济因素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膳食指数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6
作者 胡霄 张继国 +3 位作者 贾小芳 姜红如 王柳森 王志宏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年第12期5-10,共6页
目的:对儿童青少年膳食指数的建立和应用状况进行综述,描述儿童膳食指数的内容、研究对象及评分方法,为我国儿童青少年膳食指数的建立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关键词检索并筛选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儿童青少年膳食指数的构建依据... 目的:对儿童青少年膳食指数的建立和应用状况进行综述,描述儿童膳食指数的内容、研究对象及评分方法,为我国儿童青少年膳食指数的建立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关键词检索并筛选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儿童青少年膳食指数的构建依据主要为膳食指南或者膳食模式,国内针对儿童青少年建立的膳食指数相对较少。结论:目前缺少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质量指数,有必要增加在该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膳食指数 应用现状
下载PDF
德尔菲法在老年膳食质量指数修订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柳森 王志宏 +2 位作者 张兵 王惠君 姜红如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对老年人膳食评价方法进行修订,科学地评价膳食质量。方法采用德尔菲法,根据专家咨询和统计分析结果,修订老年膳食质量评价方法,并选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的推荐食谱进行初步验证。结果研究共进行两轮专家咨询,邀请25名... 目的对老年人膳食评价方法进行修订,科学地评价膳食质量。方法采用德尔菲法,根据专家咨询和统计分析结果,修订老年膳食质量评价方法,并选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的推荐食谱进行初步验证。结果研究共进行两轮专家咨询,邀请25名行业内专家,两轮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和84%;权威系数分别为0.82和0.80,熟悉程度均为0.92,判断依据分别为0.73和0.70;协调系数W值分别为0.095和0.098。结论德尔菲法在老年膳食指数的修订上有优越性。膳食质量指数有实用性,但仍需要进一步验证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菲法 膳食指数 老年人
原文传递
膳食模式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8
作者 王柳森 王志宏(综述) 丁钢强(审校)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44,共5页
近年来,慢性病逐渐成为威胁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构成和动态变化可能是导致慢性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与机体的免疫、消化和内分泌系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膳食模式的长期作用和变迁对于肠道菌群的构成有着重要影响... 近年来,慢性病逐渐成为威胁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构成和动态变化可能是导致慢性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与机体的免疫、消化和内分泌系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膳食模式的长期作用和变迁对于肠道菌群的构成有着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不同膳食模式对于肠道菌群的影响,并对该领域内的未来研究方向做了简要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 膳食模式 肠道菌群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1991—2015年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17岁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双重负担状况 被引量:6
9
作者 胡霄 张继国 +5 位作者 贾小芳 姜红如 王柳森 王惠君 张兵 王志宏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 分析1991、2000、2009和2015年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17岁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双重负担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00、2009和2015年的随访数据,选取6~17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各年份纳入研... 目的 分析1991、2000、2009和2015年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17岁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双重负担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00、2009和2015年的随访数据,选取6~17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各年份纳入研究的儿童青少年分别为2464人、2094人、929人和1555人,并将研究对象划分为消瘦、正常、超重和肥胖组。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结合家庭称重记账法(食用油和调味品)收集膳食相关信息,依据食物成分表计算儿童青少年膳食微量营养素摄入量。采用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 EAR)为膳食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的判断界值,分析儿童青少年膳食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和营养不良双重负担状况。结果 1991—2015年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17岁儿童青少年的消瘦率呈下降趋势,超重和肥胖率呈上升趋势(P均<0.05)。营养不良双重负担状况从1991年的6.5%增加至2015年的24.6%。1991、2000、2009和2015年分别有94.2%、92.8%、97.2%和93.4%的儿童青少年存在膳食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聚集。1991和2000年同时存在3~7种膳食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的儿童青少年占比分别为81.6%和73.7%;2009和2015年同时存在3~9种膳食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的儿童青少年占比分别为81.8%和80.7%。结论 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呈上升趋势且膳食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率较高,营养不良双重负担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营养不良双重负担 膳食微量营养素 超重 肥胖
原文传递
乳制品摄入对中国55岁及以上人群帕金森病前驱期风险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思婷 李惟怡 +7 位作者 贾小芳 张继国 王柳森 黄绯绯 王惠君 张兵 王志宏 姜红如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5-142,共8页
[背景]国外有报道高水平的乳制品摄入量会增加帕金森病(PD)发生风险,但缺乏对帕金森病前驱期(pPD)的探索,国内上述领域研究均较少。[目的]开展我国四省55岁及以上人群乳制品摄入与pPD风险关联的前瞻性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于“神经系统... [背景]国外有报道高水平的乳制品摄入量会增加帕金森病(PD)发生风险,但缺乏对帕金森病前驱期(pPD)的探索,国内上述领域研究均较少。[目的]开展我国四省55岁及以上人群乳制品摄入与pPD风险关联的前瞻性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于“神经系统疾病专病社区队列研究”项目,选取参与了2018年基线和2020年随访两轮调查,并具有完整的基线人口学基本信息、膳食调查及两轮PD风险因素筛查数据的55岁及以上人群,共9984人。根据国际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协会研究标准评估研究对象的pPD风险水平及相关风险/前驱标志数,应用食物频率问卷调查获得过去12个月的食物消费数据,计算乳制品摄入量并分为未摄入组和摄入量三等分组(从低到高分别为T1、T2、T3)。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基线乳制品摄入量与随访pPD风险水平的关系;采用Poisson回归模型和多项logit回归模型分析基线乳制品摄入量与随访pPD风险/前驱标志数的关联;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基线乳制品摄入与随访pPD各个风险/前驱标志的关联。[结果]2018年有58.02%的55岁及以上人群在过去一年没有摄入乳制品的习惯;女性、55~74岁、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1000元、居住在城市及无工作的人群乳制品摄入较多(P<0.05)。2020年pPD风险水平中位数为0.74%,66.74%的研究对象有3~5个风险/前驱标志。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基线乳制品摄入量与随访pPD风险水平无关联性;Poisson回归分析中基线乳制品摄入较高水平组(T3,中位数为250.00 g·d^(-1))在随访时存在pPD风险/前驱标志的可能性是未摄入组的1.159(95%CI:1.065~1.261)倍(P_(趋势)<0.001);而将标志数分组后,多项logit回归分析未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结论]虽然我国四省55岁及以上人群中较高的乳制品摄入水平可能与存在pPD风险/前驱标志相关,但本研究未发现乳制品摄入与pPD风险水平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前驱期 乳制品摄入 危险标志 前驱标志
原文传递
2018年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64岁成年居民差异化地域膳食模式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焦莹莹 姜红如 +7 位作者 李惟怡 王柳森 王邵顺子 贾小芳 王志宏 王惠君 张兵 丁钢强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9,共9页
目的分析2018年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年居民的膳食模式。方法选取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8~64岁9208名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和家庭食用油和调味品称重收集食物消费数据,结合食物成分表计算得... 目的分析2018年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年居民的膳食模式。方法选取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8~64岁9208名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和家庭食用油和调味品称重收集食物消费数据,结合食物成分表计算得到平均每日膳食营养素摄入量,采用聚类分析法分析不同区域的膳食模式,并利用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共得到3种膳食模式,分别为北方模式、沿海地区模式和南方模式。人口学特征分析发现,3个模式中谷类、蔬菜和畜禽类的摄入量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畜禽类在18~49岁的低年龄组居民摄入较高;水果和奶类在女性中摄入较高,其他食物在男性中更高;谷薯类、豆类和蔬菜的摄入量在农村地区、低收入水平和低受教育程度人群中较高,其他食物在城市地区、高收入水平和高受教育程度人群中摄入较高,奶类尤为明显。与膳食指南推荐量比较发现,3个模式中深色蔬菜、水果、坚果及南方模式的奶类和蛋类、北方模式的水产品摄入不足的比例高达80%以上,其他食物摄入不足的比例在50%~80%;畜禽肉在南方模式中摄入过量的比例明显较高,达到78%。对营养素分析发现,北方地区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维生素E、镁和锰摄入较高;东南沿海地区的蛋白质、蛋白质供能比、核黄素、钾、钠、钙、磷、铜和硒摄入较高;南方地区的能量、脂肪、脂肪供能比、尼克酸、视黄醇、锌和维生素C摄入较高。另外,通过2009和2018年数据比较表明,除奶类外,大多数食物的摄入量在近十年间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个别食物摄入量有所增加。结论我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分为3类膳食模式,各类膳食模式中食物和营养素摄入不均衡的问题普遍存在,且摄入量受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影响。另外,在近十年间,大多数食物摄入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膳食模式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四省55岁及以上人群帕金森病前驱期现状及人口经济学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思婷 王柳森 +7 位作者 姜红如 贾小芳 张继国 李惟怡 黄绯绯 王惠君 张兵 王志宏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2-128,共7页
[背景]近年来,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帕金森病的患病形势日益严峻,其疾病前期阶段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目的]了解中国四省55岁及以上人群的帕金森病前驱期(pPD)现状,并探讨人口学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对pPD的影响。[方法]利... [背景]近年来,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帕金森病的患病形势日益严峻,其疾病前期阶段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目的]了解中国四省55岁及以上人群的帕金森病前驱期(pPD)现状,并探讨人口学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对pPD的影响。[方法]利用“神经系统疾病专病社区队列研究”2020年调查数据,选取具有完整人口学和社会经济学信息、帕金森病风险因素筛查数据的10 724名55岁及以上研究对象。依据国际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协会研究标准评估研究对象的pPD风险水平(即后验概率)、可能或极可能的pPD检出率及相关风险/前驱标志数。分别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人口经济因素与pPD风险水平和可能或极可能的pPD的关系;采用Poisson回归模型和多项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人口经济因素与pPD风险/前驱标志数的关联并对性别进行分层分析。[结果]2020年中国四省55岁及以上人群pPD后验概率的中位数(P25,P75)水平为0.78%(0.42%,1.66%),可能或极可能的pPD检出率为0.34%,有69.03%的研究对象具有3~5个pPD风险/前驱标志。男性、年龄越高、文化程度越低、家庭人均月收入<1 000元、居住在城市、无工作者的pPD后验概率较高(P <0.05);男性和≥75岁者可能或极可能的pPD检出率高于其他组(P <0.05)。≥75岁人群检出可能或极可能的pPD的可能性高于55~64岁组(OR=8.404,95%CI:2.839~24.879)。男性、无工作者、低文化程度者、高龄老人及城市居民出现pPD风险/前驱标志的可能性高于相应的特征人群(P <0.05)。[结论]我国四省55岁及以上人群中男性、≥75岁、文化程度低、居住在城市以及无工作者的pPD风险水平更高并更有可能出现风险/前驱标志,经济状况较差也与较高的pPD风险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前驱期 55岁及以上人群 人口学 社会经济学 风险标志 前驱标志
原文传递
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对中国55岁及以上人群帕金森病前驱期风险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惟怡 张思婷 +6 位作者 姜红如 王柳森 郝丽鑫 黄绯绯 张兵 王志宏 王惠君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9-134,142,共7页
[背景]胃肠道微生物群在帕金森病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膳食因素对肠道微生态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红肉与帕金森病尤其是帕金森病前驱期(pPD)的研究较少。[目的]了解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量与pPD及风险/前驱标志数目的关系,探索膳食... [背景]胃肠道微生物群在帕金森病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膳食因素对肠道微生态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红肉与帕金森病尤其是帕金森病前驱期(pPD)的研究较少。[目的]了解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量与pPD及风险/前驱标志数目的关系,探索膳食因素与pPD发病的关系。[方法]利用“神经系统疾病专病社区队列研究”2018、2020年调查数据,选取具有完整的人口学信息、膳食调查信息以及帕金森病相关风险因素信息的我国四省55岁及以上成年人,剔除总能量摄入异常者及长期饮用酒精、滥用药物和确认精神疾病并服用药物者,共纳入10003名研究对象。利用食物频率调查表进行膳食调查,并计算基线红肉及加工肉制品的摄入量。利用生活方式调查问卷以及健康风险因素筛查调查问卷,依据国际运动障碍协会pPD诊断标准选取风险/前驱标志,计算随访pPD风险水平及标志个数。基线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量与随访pPD风险水平的关系通过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将随访标志特征数目分组,利用多项logit回归模型分析基线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量与其的关系。[结果]2018年研究对象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量为28.57 g·d^(-1),2020年研究对象风险/前驱标志特征数的中位数为3个,pPD后验概率水平的M(P_(25),P_(75))为0.74%(0.42%,1.49%)。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量越大,则研究对象随访pPD风险水平越高(b=0.021,P<0.05)。多项logit回归模型显示,与最低四分位(Q1)组相比,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量最高四分位(Q4)组出现风险/前驱标志特征数达3~5个的比≤2个的可能性高(OR=1.185,95%CI:1.015~1.382)。[结论]成年人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水平与pPD风险水平相关,较高的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可能是pPD的潜在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前驱期 红肉及加工肉摄入 风险标志 前驱标志
原文传递
1989—2018年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35岁成年人部分矿物质摄入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14
作者 李惟怡 王柳森 +5 位作者 王邵顺子 郝丽鑫 张兵 王惠君 王志宏 姜红如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分析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35岁成年人1989—2018年部分矿物质摄入量,了解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开放性纵向追踪队列研究“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89—2018年)”11轮的随访调查数据,选取18~35岁成年人为研究对象。个人连续3... 目的分析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35岁成年人1989—2018年部分矿物质摄入量,了解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开放性纵向追踪队列研究“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89—2018年)”11轮的随访调查数据,选取18~35岁成年人为研究对象。个人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结合家庭称重记账法进行膳食调查,计算钙、磷、钾、钠、镁、铁、锌、硒、铜和锰10种矿物质的膳食摄入量,利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分析摄入量随年份的变化趋势。将膳食矿物质摄入量与平均需要量进行比较,膳食矿物质摄入不足风险的人群比例的变化趋势利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针对2018年不同人口特征分析膳食摄矿物质的摄入状况。结果2018年青年人膳食矿物质的摄入量中位数分别为钙302.96 mg/d、磷887.91 mg/d、钾1451.69 mg/d、钠3760.09 mg/d、镁238.50 mg/d、铁19.40 mg/d、锌9.91 mg/d、硒43.54μg/d、铜1.41 mg/d和锰4.59 mg/d,并且不同性别间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地区钙、钾、硒膳食摄入量显著高于农村地区(Z值分别为3.00、2.04、3.10,P<0.05),钙、磷、镁、钾、硒和铜的膳食摄入量在不同地区、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89—2018年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35岁成年人,钙、磷、钾、钠、镁、铁、锌、铜和锰的膳食摄入量呈下降趋势,只有硒的摄入量呈上升趋势,男性摄入量中位数均高于女性。膳食磷、镁、铁、锌和铜存在摄入不足风险的人群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各调查年份,存在钙摄入量不足风险的人群比例均超过90%。结论1989—2018年间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35岁成年人存在矿物质摄入不足风险,钙摄入量不足问题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营养调查 矿物质 膳食摄入量 推荐量对比
原文传递
2015年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0岁及以上人群身体活动状况及其与肌肉衰减的关系
15
作者 欧阳一非 张晓帆 +7 位作者 黄绯绯 王柳森 白晶 胡浩杰 胡宵 关方旭 张兵 王惠君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8-533,540,共7页
目的分析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身体活动状况及其与肌肉衰减的关系。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调查资料,该项目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个人基础资料和身体活动资料,利用连续3天24小时回顾法... 目的分析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身体活动状况及其与肌肉衰减的关系。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调查资料,该项目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个人基础资料和身体活动资料,利用连续3天24小时回顾法收集食物摄入量,通过生物电阻抗法测量体成分,获得四肢骨骼肌质量等信息,计算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index,SMI),根据2019年亚洲肌肉衰减综合征工作组的推荐标准来判断是否发生肌肉衰减(男性SMI<7.0 kg/m^(2),女性SMI<5.7 kg/m^(2))。采用每周参加各种身体活动所花费的时间与相应的代谢当量(梅脱,metabolic equivalent of task,MET)的乘积来评估身体活动量。选取十五省有完整数据的4565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描述老年人4种类型身体活动(职业性、家务性、交通性和休闲性)、低强度身体活动(<3.0 METs)、中等强度身体活动(3.0~5.9 METs)和高强度身体活动(≥6.0 METs)状况。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强度身体活动时间与肌肉衰减的关联。结果2015年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0岁及以上老年女性参与家务性身体活动比例(91.7%)高于男性(62.3%),但职业性、交通性和休闲性身体活动比例均低于男性。女性每周参与低强度身体活动和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比例和时间均高于男性(低强度身体活动:女性时间11.0 h/周vs.男性时间3.5 h/周,女性参与率89.9%vs.男性参与率62.8%;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女性时间7.0 h/周vs.男性时间4.7 h/周,女性参与率90.6%vs.男性参与率75.2%)。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中位数均为0 h。调查人群肌肉衰减检出率为13.9%。肌肉衰减组每周低强度身体活动和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时间分别为5.8 h和4.7 h,低于非肌肉衰减组的9.3 h和6.0 h。与每周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时间小于3.5 h的人群相比,男性每周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时间达到3.5~6.9 h人群出现肌肉衰减风险相对危险度为0.71(95%CI 0.42~0.98,P<0.05),女性每周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时间达到3.5~6.9 h人群出现肌肉衰减相对危险度为0.67(95%CI 0.47~0.95,P<0.05)。结论2015年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老年居民身体活动以家务性身体活动和低强度身体活动为主。女性低强度身体活动和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时间,男性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时间与出现肌肉衰减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身体活动 肌肉衰减
原文传递
中国四省55岁及以上人群巧克力摄入量与抑郁症状的关联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柳森 张兵 +8 位作者 黄绯绯 牛然 李惟怡 龚国伟 刘少龙 周美琪 邹艳 张双凤 王志宏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04-809,共6页
[背景]抑郁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影响深远,国外有报道食用巧克力有助于改善抑郁情绪,但缺乏国内人群的研究。[目的]分析我国四省55岁及以上人群巧克力摄入量及抑郁症状流行特征,并探讨巧克力摄入量与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利用2018—2019年... [背景]抑郁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影响深远,国外有报道食用巧克力有助于改善抑郁情绪,但缺乏国内人群的研究。[目的]分析我国四省55岁及以上人群巧克力摄入量及抑郁症状流行特征,并探讨巧克力摄入量与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利用2018—2019年"神经系统疾病专病社区队列研究"基线调查数据,包括河北、浙江、陕西及湖南四个省份调查人群的人口特征因素、膳食及老年抑郁量表自测结果,选择55岁及以上人群共8038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30)判定研究对象的抑郁症状程度,食物频率问卷(FFQ)调查法获得过去12个月的膳食数据。分别运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巧克力摄入量与抑郁症状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中男性3469名,女性4569名,出现抑郁症状的人群比例为8.68%。≥65岁人群中出现抑郁症状的比例(9.40%)高于55~64岁人群(7.79%);城市人群抑郁症状检出率(13.20%)高于农村(5.45%);过去一年未吸烟或饮酒的人群抑郁症状检出率(9.32%、9.16%)高于吸烟或饮酒的人群(6.06%、5.90%);不同教育水平、身体活动水平人群中抑郁症状检出率存在差异(均P<0.01)。不同巧克力摄入量组的抑郁症状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每周多食用1 g巧克力,其抑郁症状得分增加0.035分,在女性中则不存在关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男性或女性巧克力摄入量与抑郁症状无关。[结论]我国四省55岁及以上人群中约有8.68%的人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未发现巧克力的摄入量与抑郁症状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 巧克力 抑郁症状
原文传递
1991—2011年中国9省(自治区)农民食物摄入变化趋势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柳森 郭春雷 +3 位作者 张一平 张继国 杜文雯 王志宏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95-499,共5页
[目的]描述我国9省(自治区)18~65岁成年农民食物消费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11年间8轮随访数据,选择18~65岁农民作为研究对象。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 [目的]描述我国9省(自治区)18~65岁成年农民食物消费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11年间8轮随访数据,选择18~65岁农民作为研究对象。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天24小时"回顾询问法调查居民摄入的所有食物和称重记账法调查调味品消费量。分析各类食物消费量的变化趋势,并与2016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食物推荐摄入量进行比较。[结果]2011年,农民平均每日谷薯类、蔬菜、水果、肉类、蛋类、水产品、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坚果、食用油、食盐摄入量分别为555.7、338.5、80.4、63.5、28.5、20.4、2.3、22.1、40.5、10.0 g;与1991年相比,2011年谷薯类、蔬菜、食盐和腌制蔬菜平均每日摄入量分别减少60.7、26.5、4.9、6.3 g,呈下降趋势;面粉及其制品、水果、肉类、食用油摄入量分别增加29.1、75.0、17.5、8.4 g,呈增加趋势。2011年,谷薯类、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蛋类平均每日摄入量满足推荐值的比例分别为25.62%、36.93%、10.54%、21.54%、10.28%、11.78%。[结论]1991—2011年,农民膳食质量总体有所提高,但农民膳食模式仍偏离"平衡膳食"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农民 营养调查 食物消费 膳食
原文传递
中国15个省份农民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柳森 张兵 +5 位作者 王惠君 郭春雷 张一平 张继国 杜文雯 王志宏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39-1243,共5页
目的分析我国≥18岁农民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及聚集性,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中的人口经济因素、血样检测数据和体格测量数据,选择≥18岁农民共3367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分析我国≥18岁农民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及聚集性,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中的人口经济因素、血样检测数据和体格测量数据,选择≥18岁农民共3367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于2005年发布的定义判定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具有≥2个危险因素定义为危险因素聚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会经济因素与各代谢性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性。结果2015年我国15省(直辖市、自治区)农民中,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血脂升高和HDL。C降低的人群比例分别为51.8%、59.0%、17.0%、25.5%、3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中心性肥胖(OR=3.69,95%CI:3.17~4.28)和HDL-C降低(OR=3.28,95%CI:2.81~3.82)的相对危险性高于男性,血压升高(OR=O.73,95%CI:0.63~0.84)、血糖升高(OR=O.80,95%C1:0.67~0.97)的相对危险性低于男性;年龄与代谢性危险因素及聚集性呈显著的正相关(趋势检验,P〈0.05)。西部地区的农民中心性肥胖的相对危险性明显低于中部地区农民。未发现农民收入水平、文化程度与代谢性危险因素存在显著关联。结论我国15省约有85.5%的农民有≥1种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约有60%的农民存在危险因素聚集性,农民的性别、年龄与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及聚集性存在显著相关性。建议根据分布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措施及健康宣教,重视人群疾病的初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原文传递
1991—2015年我国九省(自治区)老年人膳食微量营养素摄入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柳森 张兵 +3 位作者 王惠君 杜文雯 张继国 王志宏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8-424,共7页
[背景]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健康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平衡膳食及合理营养是预防老年慢性病,提高老年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其中微量营养素的摄入与老年人的健康息息相关。[目的]分析我国九省(自治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微量营养素摄入的长... [背景]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健康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平衡膳食及合理营养是预防老年慢性病,提高老年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其中微量营养素的摄入与老年人的健康息息相关。[目的]分析我国九省(自治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微量营养素摄入的长期变化趋势,为老年人膳食提供建议和慢性病的预防及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15年间的九轮膳食随访数据。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以城市居委会、县城居委会、村和郊区村作为基本调查点,每个调查点随机抽取20户,户内所有家庭成员均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和家庭称重记账法(食用油和调味品)收集膳食资料,借助食物成分表将食物消费量转换成能量及微量营养素摄入量。本研究选择调查中九省(自治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删除人口学信息缺失和膳食数据缺失及能量摄入异常的观测对象,共选取19 116个观测对象进行研究。[结果] 2015年我国九省(自治区)老年人视黄醇和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C、维生素E的年龄标化后平均摄入水平分别为637.65μg/d(以视黄醇活性当量计)和0.78、0.70、74.53、29.08mg/d。1991-2015年,硫胺素摄入量呈现下降趋势,但幅度不大。高收入水平老年人核黄素及维生素C (均P <0.001)的摄入量较高。维生素E的摄入量自1997年起有所提升,但在2015年又恢复到2006年的水平。2015年钙、磷、钠、钾的平均摄入水平分别为339.06、832.29、4741.00、1 423.45mg/d。高收入人群的铁、锌、铜、硒摄入量高于低、中收入人群(均P<0.001);城市人群的硒摄入量高于农村(P <0.001);1991-2015年,钠、磷、镁、锰、锌、铜的摄入量呈下降趋势。视黄醇、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C及钙摄入量小于平均需要量的老年人比例为59.04%~98.21%,视黄醇、硫胺素、维生素C摄入不足的人口比例呈增长趋势,钙摄入不足人口比例最低也有94.61%。[结论]我国九省(自治区)老年人水溶性维生素和钙质的缺乏较为严重,可能是由于蔬果类和奶及奶制品摄入不足造成。建议老年人食物应多样,多吃奶制品、水产品以及豆制品这类富含钙的食物,视个人情况也可食用营养补充剂弥补微量营养素的摄入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微量营养素 营养调查 膳食 变化趋势
原文传递
“中国老年膳食指南指数2018”建立及在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60岁及以上居民膳食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柳森 张兵 +3 位作者 王惠君 杜文雯 张继国 王志宏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48,共8页
目的建立中国老年膳食指南指数(CDGI(2018)-E),评价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膳食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以及平衡膳食宝塔为依据,采用等权重连续性评分方法,建立CDGI(2018)-E,并利用2015年"... 目的建立中国老年膳食指南指数(CDGI(2018)-E),评价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膳食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以及平衡膳食宝塔为依据,采用等权重连续性评分方法,建立CDGI(2018)-E,并利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评价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膳食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CDGI(2018)-E总分范围为0~110分,包含3个大类13个评价指标,分别为"足量"摄入类[谷薯类(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其他谷物及杂豆)、水果、蔬菜(蔬菜总量、深色蔬菜占比)、大豆及坚果类、奶及奶制品]。"适量"摄入类(水产品、畜禽肉、蛋类)和"限量"摄入类(油、盐、酒)。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膳食指南指数的均值为53.79分(中位数53.42分),高收入水平和高教育水平的老年人膳食指南指数较高,东部高于西部和中部,城市高于农村。"限量"摄入类的评分较高,而"适量"和"足量"摄入类的评分则主要分布于0~15和0~25,导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膳食评分较低的前5个指标依次为奶及奶制品、水产品、水果、其他谷物和杂豆、畜禽肉。最高分数组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B_2、烟酸的摄入量高于其他组。结论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以及钠、钾等一系列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的营养素在不同分值老年人群中存在差异,老年人的膳食质量整体偏低,奶及奶制品、水产品、水果的摄入状况亟待改善,营养教育和干预工作的主要针对对象应放在西部和中部地区、农村、低收入、低教育水平的老年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指数 老年人 营养素 膳食调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