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外探测系统的激光辐照热效应仿真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袁磊 王毕艺 +3 位作者 罗超 郦文忠 冉均均 柳建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8,共7页
为研究红外探测系统受激光辐照后的热效应与二次热辐射对探测器成像的影响,使用Ansys软件对红外探测器进行热辐射仿真和有限元结构仿真;采用黑体辐射定律和DO辐射计算模型模拟计算探测器内光学系统在不同激光辐照度下的温度随时间变化... 为研究红外探测系统受激光辐照后的热效应与二次热辐射对探测器成像的影响,使用Ansys软件对红外探测器进行热辐射仿真和有限元结构仿真;采用黑体辐射定律和DO辐射计算模型模拟计算探测器内光学系统在不同激光辐照度下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以及探测器内部温升对靶面成像的二次热辐射干扰情况;采用热弹性力学模型仿真计算探测器内部的热应力和热变形情况。结果表明:探测器受到1.06μm激光照射,矫正镜激光辐照度在50 W/cm^(2)时,靶面受到二次热辐照度在0.6 s时达到100μW/cm^(2)的量级,使红外探测器达到饱和;探测器受激光辐照后系统最高温度出现在矫正镜中心处,拟合得到系统最高温度与受照时间函数关系,可预测探测器升温结构破坏;最大热变形出现在矫正镜背面中心处,由外向内形成不等附加光程差,干扰探测器的成像效果;最大热应力出现在矫正镜前面中心处,得到最大热应力与激光辐照度间的线性关系曲线,为矫正镜热应力破坏提供预测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探测 成像质量 DO辐射模型 热弹性力学模型 二次热辐射
下载PDF
基于微通道散热的板条激光放大器热仿真分析
2
作者 吴頔 于宇 +11 位作者 李凯 于恒哲 许志鹏 李云飞 王汞 白振旭 王玺 王君光 张永宁 王毕艺 王雨雷 吕志伟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0-345,共6页
众所周知,热效应是限制大功率高能量激光器发展的一大瓶颈,在高能激光产生的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废热产生,影响高能量激光器的光束质量甚至会影响其正常工作。为了保证高能量激光器的稳定运作并研究其工作物质的散热过程中的热分布状态,... 众所周知,热效应是限制大功率高能量激光器发展的一大瓶颈,在高能激光产生的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废热产生,影响高能量激光器的光束质量甚至会影响其正常工作。为了保证高能量激光器的稳定运作并研究其工作物质的散热过程中的热分布状态,本文建立了一种用于高能Zig Zag板条激光放大器的双端入水微通道散热模型,利用CFD模拟仿真软件在额定工况下对微通道与空腔热沉进行散热对比,还研究了模型的可变参量:通道高度、翅片厚度,以及水流量对于散热性能的影响。模拟研究发现本文提出的微通道热沉冷却效果优于全腔水冷效果,微通道热沉将晶体表面最高温差控制在4℃以内,表面温度也降低了32;同时在压降允许范围内优化通道参数能再将冷却效果提升10,实现增益介质分布式高效散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高能量 板条激光放大器 微通道热沉 冷却效果 CFD
下载PDF
基于孤子自频移效应的超短脉冲波长连续调谐
3
作者 张永宁 刘政 +3 位作者 陈科亦 王毕艺 丁宇 赵万利 《光电技术应用》 2023年第1期28-35,共8页
作为光纤非线性效应中的一种,孤子自频移效应由于其特殊的脉冲自持性而成为光纤中超短脉冲波长调谐的有效方式。从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角度对光纤中的孤子自频移效应进行研究,基于广义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对光纤中的孤子自频移效应进行仿真... 作为光纤非线性效应中的一种,孤子自频移效应由于其特殊的脉冲自持性而成为光纤中超短脉冲波长调谐的有效方式。从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角度对光纤中的孤子自频移效应进行研究,基于广义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对光纤中的孤子自频移效应进行仿真计算,通过测量超短脉冲在保偏光子晶体光纤输出端的光谱对其进行实验分析,理论和实验结果相符合,均表明基于孤子自频移效应的超短脉冲波长可以实现大于300 nm的光纤反常色散区连续调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子自频移 超短脉冲 波长调谐 光子晶体光纤
下载PDF
ZrO_2/SiO_2溶胶-凝胶薄膜膜层间的渗透行为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毕艺 祖小涛 +7 位作者 赵松楠 郭袁俊 李绪平 徐世珍 吕海兵 蒋晓东 袁晓东 郑万国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97-1500,共4页
分别以丙醇锆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性能稳定的ZrO2和SiO2溶胶。用旋转镀膜法在K9玻璃上分别制备了单层SiO2薄膜、单层ZrO2薄膜、ZrO2/SiO2双层膜和SiO2/ZrO2双层膜。采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薄膜的表面形貌,用椭... 分别以丙醇锆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性能稳定的ZrO2和SiO2溶胶。用旋转镀膜法在K9玻璃上分别制备了单层SiO2薄膜、单层ZrO2薄膜、ZrO2/SiO2双层膜和SiO2/ZrO2双层膜。采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薄膜的表面形貌,用椭偏仪测量薄膜的厚度与折射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量了薄膜的透射率。对薄膜的透射光谱和椭偏仪模拟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SiO2/ZrO2双层膜之间的渗透十分明显,而ZrO2/SiO2双层膜之间几乎不发生渗透。利用TFCalc模系设计软件,采用三层膜模型对薄膜的透射率进行模拟,得出的透射曲线与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量的透射曲线十分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偏仪 模系设计 溶胶-凝胶 渗透 透射率
下载PDF
SiO_2和ZrO_2薄膜光学性能的椭偏光谱测量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毕艺 袁晓东 +3 位作者 蒋晓东 祖小涛 郭袁俊 郑万国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47-750,共4页
用溶胶-凝胶工艺在碱性催化条件下,采用旋转镀膜法在K9玻璃上分别制备了性能稳定的单层SiO2薄膜与单层ZrO2薄膜。用反射式椭圆偏振光谱仪测试了薄膜的椭偏参数,并用Cauchy模型对椭偏参数进行数据拟合,获得了溶胶-凝胶SiO2与ZrO2薄膜... 用溶胶-凝胶工艺在碱性催化条件下,采用旋转镀膜法在K9玻璃上分别制备了性能稳定的单层SiO2薄膜与单层ZrO2薄膜。用反射式椭圆偏振光谱仪测试了薄膜的椭偏参数,并用Cauchy模型对椭偏参数进行数据拟合,获得了溶胶-凝胶SiO2与ZrO2薄膜在300-800nm波段的色散关系。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了薄膜的透射率,并与用椭偏仪换算出来的结果相比较;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薄膜的表面微结构。并讨论表面微结构与薄膜光学常数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Cauchy模型能较好的描述溶胶-凝胶薄膜的光学性能,较详细的得到了薄膜的折射率,消光系数等光学常数随波长λ的变化规律;薄膜光学常数的大小与薄膜的微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偏仪 溶胶-凝胶 光学常数 透射率 微结构
下载PDF
红外光学薄膜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毕艺 李建峰 +1 位作者 刘鑫 张晓光 《光电技术应用》 2011年第1期40-43,共4页
介绍了红外光学薄膜在红外光学系统中的作用。详细阐述了红外光学材料的选择、相应薄膜材料的选取以及红外增透保护膜的几种设计方法,并重点介绍了类金刚石(DLC)、碳化锗(GexC1-x)、磷化物(GaP)、金刚石(Diamond)等几种薄膜材料光学性... 介绍了红外光学薄膜在红外光学系统中的作用。详细阐述了红外光学材料的选择、相应薄膜材料的选取以及红外增透保护膜的几种设计方法,并重点介绍了类金刚石(DLC)、碳化锗(GexC1-x)、磷化物(GaP)、金刚石(Diamond)等几种薄膜材料光学性能及其应用,最后对红外增透保护膜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学薄膜 膜系设计 类金刚石 碳化锗
下载PDF
一种激光大气透过率测量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毕艺 赵万利 李森森 《光电技术应用》 2020年第5期77-80,共4页
为准确方便的获得激光大气传输特性,利用CCD探测器测量激光传输前后总灰度值的新方法,实验测量了激光的远场大气透过率,同时将测试结果与传统透过率实验测量结果及仿真计算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在2.2 km处,新方法测量的808 nm激光大... 为准确方便的获得激光大气传输特性,利用CCD探测器测量激光传输前后总灰度值的新方法,实验测量了激光的远场大气透过率,同时将测试结果与传统透过率实验测量结果及仿真计算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在2.2 km处,新方法测量的808 nm激光大气透过率为89.69%,传统方法测量的结果为89.28%,仿真计算结果为91.55%,三种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新方法的可行性。该研究对远场激光大气透过率参数的测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过率 CCD 灰度值 激光功率 测量方法
下载PDF
飞秒激光大气等离子体通道诱导放电技术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毕艺 陈亚楠 《光电技术应用》 2017年第3期24-27,共4页
通过研究飞秒激光在空气中形成等离子体通道的导电特性,提出一种获得长寿命、长距离的等离子体通道的实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飞秒激光脉冲序列电离大气有望获得长寿命、长距离的导电通道,从而为激光等离子体通道诱导放电技术的发... 通过研究飞秒激光在空气中形成等离子体通道的导电特性,提出一种获得长寿命、长距离的等离子体通道的实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飞秒激光脉冲序列电离大气有望获得长寿命、长距离的导电通道,从而为激光等离子体通道诱导放电技术的发展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等离子体通道 诱导放电
下载PDF
红外焦平面器件对不同波长激光辐照的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毕艺 官上洪 +1 位作者 赵万利 刘阳 《红外》 CAS 2014年第1期9-13,37,共6页
为了有效地干扰红外焦平面探测器,需要研究在不同波长激光的辐照下该探测器的响应情况。本文采用四种波长的激光进行辐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探测器像元很容易达到饱和状态,器件的响应与光谱响应曲线基本吻合。结果验证了干扰效果与光... 为了有效地干扰红外焦平面探测器,需要研究在不同波长激光的辐照下该探测器的响应情况。本文采用四种波长的激光进行辐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探测器像元很容易达到饱和状态,器件的响应与光谱响应曲线基本吻合。结果验证了干扰效果与光谱响应曲线之间的关系,为中红外激光干扰提供了实验依据。最后对红外焦平面器件对波段内激光的响应机制进行了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焦平面 饱和阈值 光谱响应曲线 响应机制
下载PDF
单晶硅材料强激光损伤吸收波前模型的理论研究
10
作者 王毕艺 赵万利 +4 位作者 向霞 袁晓东 祖小涛 郑万国 邓洪祥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3-39,共7页
改进了描述光学材料强激光损伤的吸收波前模型,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杂质缺陷吸收项,并将一维形式推广到了三维。利用改进后的吸收波前模型,数值模拟了红外单晶硅光学材料在波长1064 nm皮秒激光辐照时杂质源(以金属铁为例)附近材料... 改进了描述光学材料强激光损伤的吸收波前模型,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杂质缺陷吸收项,并将一维形式推广到了三维。利用改进后的吸收波前模型,数值模拟了红外单晶硅光学材料在波长1064 nm皮秒激光辐照时杂质源(以金属铁为例)附近材料的温度、损伤半径及损伤阈值等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光学材料初始温度对损伤阈值的影响规律。数值结果显示:(1)与传统的热传递模型不同,在损伤阈值附近,激光场能量密度从低于损伤到达到(或超出)损伤的微小变化导致温度场的巨大变化;(2)达到损伤能量密度后,杂质附近的最高温度及利用吸收波前表征的材料损伤半径随着辐照能量密度的增加近似线性增长;(3)激光损伤阈值随着材料初始温度的增加而降低。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吸收波前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光学材料的杂质缺陷诱导强激光损伤:相比于传统的热超导模型,吸收波前模型可以更合理的表示损伤阈值附近温度场的突变,并可定量分析杂质诱导光学材料的强激光损伤尺寸。另外对单晶硅吸收波前模型的研究还显示提升材料的初始温度可以有效降低材料的强激光损伤阈值,这为提升光电对抗中光电探测器的激光损伤效率提供了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质缺陷 光学材料 单晶硅 吸收波前模型 强激光损伤
下载PDF
2.79μm中红外激光对CMOS图像传感器的辐照效应研究
11
作者 王玺 赵楠翔 +5 位作者 张永宁 王毕艺 董骁 邹岩 雷武虎 胡以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86-392,共7页
研究中红外波段激光对CMOS图像传感器的辐照效应,对探索空间态势感知系统光学成像器件的激光干扰和损伤条件具有重要军事意义。开展了不同重频下2.79μm中红外激光对CMOS图像传感器的干扰与损伤实验。观察到CMOS图像传感器的饱和、过饱... 研究中红外波段激光对CMOS图像传感器的辐照效应,对探索空间态势感知系统光学成像器件的激光干扰和损伤条件具有重要军事意义。开展了不同重频下2.79μm中红外激光对CMOS图像传感器的干扰与损伤实验。观察到CMOS图像传感器的饱和、过饱和以及损伤产生的绿屏、彩色条纹、黑屏、亮线等一系列干扰损伤现象。同时测量了传感器各种辐照现象相对应的2.79μm中红外激光干扰损伤阈值,研究了图像传感器辐照效应与激光重频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了2.79μm中红外激光对CMOS图像传感器的干扰损伤机理。研究表明,CMOS图像传感器的激光损伤主要以材料的热熔融为主,热效应明显。在激光重频10 Hz的辐照下,饱和干扰阈值为0.44 J/cm^(2)、过饱和阈值为0.97 J/cm^(2)、损伤阈值为203.71 J/cm^(2)。研究表明CMOS图像传感器具有很好的抗干扰和抗损伤能力,实验测得的相关阈值数据在空间激光攻防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激光 辐照效应 CMOS图像传感器 损伤阈值
原文传递
激光辐照下锗材料热形变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王毕艺 刘鑫 《光电技术应用》 2014年第5期20-22,共3页
红外光学系统的镜片组件在环境温度较高时会发生热形变,特别是在局部温度过高时,镜片的面形、厚度的变化会对成像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了研究红外光学镜片的热形变,利用波长为1.06μm准连续激光辐照锗单晶平片,实时监测锗材料在... 红外光学系统的镜片组件在环境温度较高时会发生热形变,特别是在局部温度过高时,镜片的面形、厚度的变化会对成像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了研究红外光学镜片的热形变,利用波长为1.06μm准连续激光辐照锗单晶平片,实时监测锗材料在不同辐照时间下的形变及对成像质量的影响。所得实验数据可为镜片热形变的理论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6ΜM激光 热形变 锗材料
下载PDF
物理法和化学法制备的单层ZrO_2膜的激光损伤行为差异 被引量:9
13
作者 郭袁俊 祖小涛 +5 位作者 蒋晓东 袁晓东 徐世珍 吕海兵 王毕艺 田东斌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849-1852,共4页
分别采用电子束热蒸发技术和溶胶-凝胶技术在K9基片上镀制了光学厚度相近的ZrO2单层薄膜,测试了两类薄膜的激光损伤阈值。分别采用透射式光热透镜技术、椭偏仪、原子力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研究了两类薄膜的热吸收、孔隙率、微观表面形貌... 分别采用电子束热蒸发技术和溶胶-凝胶技术在K9基片上镀制了光学厚度相近的ZrO2单层薄膜,测试了两类薄膜的激光损伤阈值。分别采用透射式光热透镜技术、椭偏仪、原子力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研究了两类薄膜的热吸收、孔隙率、微观表面形貌、激光辐照前薄膜的杂质和缺陷状况以及激光辐照后薄膜的损伤形貌。实验结果表明:两类薄膜的不同损伤形貌与薄膜的热吸收与微观结构有关,物理法制备的ZrO2膜结构致密紧凑,膜层的杂质和缺陷多;化学法制备的ZrO2膜结构疏松多孔,膜层纯净杂质少,激光损伤阈值达26.9 J/cm2;因物理法制备的ZrO2膜拥有更大的热吸收(115.10×10-6)和更小的孔隙率(0.20),其激光损伤阈值较小(18.8 J/cm2),损伤主要为溅射和应力破坏,而化学法制备的ZrO2膜的损伤主要为剥层。理论上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2薄膜 激光损伤阈值 热吸收 孔隙率 损伤形貌 电子束热蒸发 溶胶-凝胶
下载PDF
溶胶-凝胶SiO2薄膜氨热两步后处理 被引量:5
14
作者 章春来 祖小涛 +9 位作者 蒋晓东 袁晓东 王毕艺 宴良宏 张洪亮 徐世珍 田东斌 尹伟 赵松楠 吕海兵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56-960,共5页
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氨水作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提拉镀制SiO2双面膜,对薄膜进行氨处理和热处理。采用椭偏仪、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扫描探针显微镜、静滴接触角测量仪表征薄膜的特性。研究表明:经氨热两步后处理,膜厚持续减小,... 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氨水作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法提拉镀制SiO2双面膜,对薄膜进行氨处理和热处理。采用椭偏仪、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扫描探针显微镜、静滴接触角测量仪表征薄膜的特性。研究表明:经氨热两步后处理,膜厚持续减小,折射率经氨处理先增大了0.236,再经热处理又减小了0.202,膜层透光性变好,透过率峰值持续向短波方向移动;经两步后处理的膜面平整度明显变好,与水的接触角先增大到58.92°后减小到38.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二氧化硅薄膜 氨处理 热处理 椭偏仪
下载PDF
溶胶-凝胶SiO2酸性膜与碱性膜的激光损伤行为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袁俊 祖小涛 +5 位作者 蒋晓东 袁晓东 赵松楠 徐世珍 王毕艺 田东斌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39-942,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分别在K9基片上镀制了光学厚度相近的单层SiO2酸性膜和碱性膜。测试了两类薄膜的激光损伤阈值;分别采用透射式光热透镜技术、椭偏仪、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研究了两类薄膜的热吸收、孔隙率、微观表面形...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分别在K9基片上镀制了光学厚度相近的单层SiO2酸性膜和碱性膜。测试了两类薄膜的激光损伤阈值;分别采用透射式光热透镜技术、椭偏仪、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研究了两类薄膜的热吸收、孔隙率、微观表面形貌、激光辐照前薄膜的杂质和缺陷状况以及激光辐照后薄膜的损伤形貌。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碱性膜,酸性膜有更大的热吸收和更小的孔隙率,因此其激光损伤阈值较小;两类薄膜不同的损伤形貌与薄膜的热吸收系数与微观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损伤阈值 溶胶-凝胶 SIO2薄膜 热吸收 孔隙率 损伤形貌
下载PDF
熔石英亚表面缺陷附近光强分布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6
作者 田东斌 袁晓东 +6 位作者 祖小涛 王毕艺 徐世珍 郭袁俊 蒋晓东 李绪平 郑万国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9-322,共4页
熔石英亚表面缺陷对光场的调制是导致激光辐照场破坏的主要因素。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熔石英亚表面缺陷(平面和锥形划痕)周围的光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划痕形状、几何尺寸、方位角、光的入射角等是影响划痕周围光强分布的主要因... 熔石英亚表面缺陷对光场的调制是导致激光辐照场破坏的主要因素。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熔石英亚表面缺陷(平面和锥形划痕)周围的光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划痕形状、几何尺寸、方位角、光的入射角等是影响划痕周围光强分布的主要因素;前表面划痕对光强的增强效果比后表面弱;在理想形状的划痕截面和表面同时发生内全反射时,平面划痕周围的光强增强效果明显。锥形划痕周围的光强分布为正确解释交叉划痕的夹角平分线附近的损伤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表面微缺陷 光强增强因子 激光损伤 数值模拟
下载PDF
1.064μm脉冲激光作用下SiO2薄膜纹波损伤的模拟 被引量:4
17
作者 袁晓东 李绪平 +8 位作者 郑万国 祖小涛 向霞 蒋晓东 尹烨 徐世珍 郭袁俊 田东斌 王毕艺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9-512,共4页
用1.064μm波长的单脉冲(6 ns)激光对K9玻璃基底上电子束沉积的单层SiO2薄膜进行了辐照损伤实验。以扫描电镜对K9基底的断面进行分析,并采用表面热透镜装置对膜层中的缺陷进行了检测,最后采用Matlab偏微分工具箱对缺陷的散射光光场进行... 用1.064μm波长的单脉冲(6 ns)激光对K9玻璃基底上电子束沉积的单层SiO2薄膜进行了辐照损伤实验。以扫描电镜对K9基底的断面进行分析,并采用表面热透镜装置对膜层中的缺陷进行了检测,最后采用Matlab偏微分工具箱对缺陷的散射光光场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实验研究表明:膜层中存在缺陷,基底中也存在大量缺陷。模拟研究表明:缺陷的位置越深,形成的条纹间距也越宽;当缺陷的形状不规则时,在局部出现近似平行的纹波结构;当缺陷的数目增加时,这些缺陷的散射光的叠加就形成相互叠加的条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损伤 SIO2薄膜 电子束蒸发 纹波损伤
下载PDF
193 nm紫外激光对单晶硅的损伤特性研究
18
作者 王玺 雷武虎 +2 位作者 张永宁 王毕艺 李乐 《航天电子对抗》 2023年第5期44-47,64,共5页
主要开展了193 nm紫外激光对单晶硅的损伤实验,观察分析了材料表面的损伤形貌,建立了193 nm紫外激光损伤单晶硅的理论模型,计算分析了材料的温度场及应力场分布,讨论了损伤形貌及损伤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93 nm紫外激光对单晶硅的损伤... 主要开展了193 nm紫外激光对单晶硅的损伤实验,观察分析了材料表面的损伤形貌,建立了193 nm紫外激光损伤单晶硅的理论模型,计算分析了材料的温度场及应力场分布,讨论了损伤形貌及损伤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93 nm紫外激光对单晶硅的损伤机理主要为热力耦合效应,硅材料表面产生严重的熔融烧蚀和裂纹状的应力损伤,计算得到193 nm紫外激光对单晶硅的熔融损伤阈值为0.71 J/cm^(2)、热应力损伤阈值为0.42 J/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损伤 193 nm紫外激光 单晶硅 损伤阈值
下载PDF
氨处理对溶胶凝胶增透膜激光损伤阈值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袁俊 祖小涛 +5 位作者 蒋晓东 袁晓东 吕海兵 赵松楠 田东斌 王毕艺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6-129,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在K9玻璃基片上镀制了SiO2增透膜,并对其中一些样品进行了氨处理。分别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仪、椭偏仪、透射式光热透镜测试了氨处理前后薄膜的微观表面形貌、化学结构、折射率和弱吸收。实验结果表明:经氨处理...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在K9玻璃基片上镀制了SiO2增透膜,并对其中一些样品进行了氨处理。分别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仪、椭偏仪、透射式光热透镜测试了氨处理前后薄膜的微观表面形貌、化学结构、折射率和弱吸收。实验结果表明:经氨处理后薄膜的孔隙率从0.73降低到0.63,其弱吸收从67.88×10-6增加到74.58×10-6,薄膜的激光损伤阈值从处理前的18.0J/cm2降低到16.9J/cm2。考虑到氨处理能提高SiO2增透膜的机械性能,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需要折中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SIO2膜 氨处理 激光损伤阈值
下载PDF
高功率中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模块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森森 王毕艺 +13 位作者 周冠军 刘强虎 毕祥丽 吴凡 王津楠 李玉 杨瑞瑶 王巾 许宏 张景胜 赵万利 蔡军 吴卓昆 闫秀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90-290,共1页
量子级联激光器(QCL)是一类新型半导体激光器,利用量子级联激光器产生中红外波段(3~5μm)激光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尤其是随着中红外激光在定向红外对抗系统、自由空间光通信和痕量气体传感等领域的应用,QCL更加受到人们重视。QCL在中红... 量子级联激光器(QCL)是一类新型半导体激光器,利用量子级联激光器产生中红外波段(3~5μm)激光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尤其是随着中红外激光在定向红外对抗系统、自由空间光通信和痕量气体传感等领域的应用,QCL更加受到人们重视。QCL在中红外波段的辐射是独特的优势,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可直接电调制、电光效率高等特点。基于最先进的量子阱外延层生长技术,采用磷化铟为基底、高可靠性脊波导结构,采用法布里-珀罗腔型的量子级联激光器能够输出单管功率1W量级的的中红外波段激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级联激光器 中红外波段 自由空间光通信 半导体激光器 磷化铟 中红外激光 脊波导 定向红外对抗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