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1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永志作品
1
作者 王永志 《中国高等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I0004-I0004,共1页
原文传递
2023年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中川乡液化流滑灾害调查及诱因初析
2
作者 陈龙伟 汪云龙 +4 位作者 袁晓铭 李兆焱 王永志 聂桂波 张昊宇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7-193,共7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了6.2级地震,地震导致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和草滩村发生特殊的流滑灾害,其规模之大、灾害之重在国内外实不多见。通过实地考察,得出了地震土壤液化是此次流滑灾害诱因的结论,且此次灾害是近...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了6.2级地震,地震导致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和草滩村发生特殊的流滑灾害,其规模之大、灾害之重在国内外实不多见。通过实地考察,得出了地震土壤液化是此次流滑灾害诱因的结论,且此次灾害是近70 a以来首次具有现场实证性质的液化流滑型地震灾害。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流滑区上游滑源区地下土壤液化触发了流滑,中游流通区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加剧了流滑的发展;土壤液化潜在多区、多源特性,即中游流通区存在疑似液化区;流滑区地震动强度较大,初步估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4(±0.1)g。调查分析结果可为认识此次液化流滑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土壤液化 诱因 现场调查 流滑灾害
下载PDF
2023年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宏观灾害特征与若干思考
3
作者 蒋伟 王永志 +5 位作者 袁晓铭 汤兆光 陈龙伟 聂桂波 李兆焱 张昊宇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了M_(s)6.2地震,与以往同等级地震相比,其表现出“同震重灾”特征和引发了特殊流滑地质灾害。通过现场震害调查、走访受灾群众和搜集地质资料及相关文献,重点探讨了本次地震的发震背景和孕育地质条件,...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了M_(s)6.2地震,与以往同等级地震相比,其表现出“同震重灾”特征和引发了特殊流滑地质灾害。通过现场震害调查、走访受灾群众和搜集地质资料及相关文献,重点探讨了本次地震的发震背景和孕育地质条件,对比了宏观烈度分布特征及与仪器烈度差异,统计了不同民居房屋的典型震害特征及所占比例,调查了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成因;踏勘了次生流滑灾害宏观特征,对揭示其成因与触发条件提出了若干关键问题。结果表明:宏观与仪器烈度具有较为明显差异,原因主要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不同乡镇经济发展水平与房屋抗震设防能力差异及烈度仪布设缺乏统一标准;强震观测记录地表加速度明显大于2021年漾濞M_(s)6.4地震,烈度Ⅵ、Ⅶ、Ⅷ区面积分别为2022年芦山M_(s)6.1地震的2.3、1.5、2.5倍,为造成同级地震重灾的一个重要成因;泥流掩埋摧毁房屋、炕头相连淋浴间隔墙倒塌及地震发生在深夜是造成本次地震人员伤亡重的重要因素。流滑区域长约3 km,前后高程差约85 m,总面积约39万m^(2),漫出地面约3 m高,塌陷区残留若干孤岛,其可能为长期农田灌溉、地下水体富集、地震主振方向与泥流运动和天然沟谷方向相同等外在因素和黄土湿陷、土体液化等内在机理综合诱发,具体成灾诱因、物理机制和触发条件需多种手段联合验证。调查证明,按照抗震设防标准进行房屋建设和既有建筑加固,强化农村居民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难知识,是减轻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6.2级地震 震害调查 地震烈度 流滑灾害
原文传递
面向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三维训练图像构建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永志 陈郁良 +3 位作者 谢民民 余梦柔 胡晓宇 王宝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7-253,共7页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有助于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目前多点地质统计学是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热门技术,但多点地质统计学中高质量三维训练图像构建较为困难。因此,提出了一种面向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三维训练图像构建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原...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有助于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目前多点地质统计学是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热门技术,但多点地质统计学中高质量三维训练图像构建较为困难。因此,提出了一种面向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三维训练图像构建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原始钻孔等数据构建三维地质模型,并对其使用不规则四面体网格剖分得到体元模型;然后基于钻孔属性数据采用插值算法构建规则体元品位模型,并对体元模型进行欧氏距离的属性赋值得到三维训练图像;最后采用多点地质统计学改进的Snesim算法构建搜索树获取条件概率,并进行相关性的属性融合给矿体待估值体元模型赋属性,进而计算矿产资源储量。以黑牛洞Ⅰ-3号矿体为例,计算得到该矿体铜平均品位为2.90%,与开采后的铜平均品位2.33%相比,相差仅0.57个百分点,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地质统计学 三维训练图像 矿体属性建模 矿体资源储量计算
下载PDF
超重力离心机基础振动的扰力成因与估计方法
5
作者 王永志 张明敏 +2 位作者 张雪东 王体强 冉光斌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3-113,共11页
超重力离心机是目前土木、水利、航天等领域备受瞩目和快速发展的重大科技设施之一。其规模和指标的跨越式提升,给基础设计和安全分析带来严峻挑战,首要问题是缺乏明确的扰力估计依据和振动限值。文章分类总结超重力离心机的技术指标和... 超重力离心机是目前土木、水利、航天等领域备受瞩目和快速发展的重大科技设施之一。其规模和指标的跨越式提升,给基础设计和安全分析带来严峻挑战,首要问题是缺乏明确的扰力估计依据和振动限值。文章分类总结超重力离心机的技术指标和结构型式,指出离心机扰力组成和成因机制,通过调查研究、力学推导和实测数据,提出3种扰力的估计方法和振动限值建议。研究表明,不平衡离心力由质径积差、角速度决定,适以容量、离心加速度和不平衡力监测阈值确定设计参数;实测风阻功率与角速度呈良好幂函数关系,且系数、指数与半径具有较强相关性,提出工程实用的简化风阻功率和不对称臂稳态风阻扰力的估计公式,估计风阻功率与实测吻合良好;吊篮-转臂动态激振反力的传递特性与激振力、负载质量、离心加速度等相关,宜以激振装置的额定出力、频宽和考虑吊篮位姿变化关系确定设计参数。根据离心机特点、实践经验和借鉴相关标准,提出设备稳定、建筑物安全、人员健康的振动限值与测点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离心机 基础设计 扰力成因 估算方法 振动限值
原文传递
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验证的珊瑚礁砂液化判别方法研究
6
作者 梁小丛 陈平山 +2 位作者 刘志军 王永志 朱明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173-3181,3212,共10页
工程现场珊瑚礁砂场地主要以珊瑚砂、砾组成的宽级配珊瑚礁砂,其砾粒含量分布从20%~90%,其液化特性与普通石英砂有较大区别,如仍采用现行液化判别方法评估珊瑚礁砂场地液化潜势,则容易导致工程场地的抗液化处理设计不经济或无法满足要... 工程现场珊瑚礁砂场地主要以珊瑚砂、砾组成的宽级配珊瑚礁砂,其砾粒含量分布从20%~90%,其液化特性与普通石英砂有较大区别,如仍采用现行液化判别方法评估珊瑚礁砂场地液化潜势,则容易导致工程场地的抗液化处理设计不经济或无法满足要求。以中国南海岛礁和东帝汶珊瑚礁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原级配大动三轴试验分析,建立了基于抗液化强度(cyclic resistance ratios,简称CRR)与相对密实度Dr关系液化判别方法,并通过离心机振动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采取相同地震动工况时,由动三轴试验产生的超孔压比相比模型试验超孔压比大;当持时增加到30周时(对应震级8级),土体液化深度达20m,有效证明了珊瑚礁砂场地遭遇强地震动时具有液化潜在风险。此外,通过液化判别计算,验证了基于CRR-Dr关系的液化判别方法准确率达82.5%,且判别不一致工况的判别结果偏保守,进一步验证了此方法可应用于工程抗液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砂 液化判别方法 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 强地震动
原文传递
用于位场场源水平边缘增强的均衡形态学滤波器
7
作者 张建民 曾昭发 +2 位作者 吴燕冈 杜威 王永志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147-156,205,共11页
位场场源水平边缘的增强对于地质构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用于源水平边缘增强的滤波器多数基于位场数据的导数构建,但这些滤波器常表现出一些不足,如输出边缘发散、无法均衡强弱异常或结果中存在额外虚假边缘等。本文通过数学形态学... 位场场源水平边缘的增强对于地质构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用于源水平边缘增强的滤波器多数基于位场数据的导数构建,但这些滤波器常表现出一些不足,如输出边缘发散、无法均衡强弱异常或结果中存在额外虚假边缘等。本文通过数学形态学基本算子的组合叠加,首先定义了基于数学形态学的边缘增强滤波器MMA,为了使该滤波器具备均衡不同振幅异常的能力,提出了MMAZ和MMAT滤波器,通过二者的极大值位置均可实现对位场场源边缘的圈定。合成数据试验结果表明,MMAZ和MMAT滤波器具有很好的均衡能力和抗噪性能,同时相比传统几种滤波器,根据这两种滤波器获得的地质体水平边缘更加清晰收敛,而且针对包含正负异常的地质情况,输出结果中没有额外边缘的产生。最后将这两种新的均衡滤波器应用到老挝万象盆地某钾盐矿区的重力异常和中国西北某金属矿区航磁异常数据的处理中,获得的构造线位置更加准确清晰,从而进一步说明了这两种滤波技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增强 数学形态学 位场 均衡滤波器
下载PDF
地铁车站明暗挖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叠加效应研究
8
作者 宫志群 王永志 +1 位作者 廖少明 唐聪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3期6-13,共8页
为满足复杂环境下大型地下空间的高效开发需求,地下工程采用明暗挖工法进行组合施工的趋势日益明显。而近距离的明挖与暗挖施工会产生地层沉降叠加效应,研究其规律对于施工控制及环境安全较重要。以徐州地铁彭城广场站工程为背景,采用... 为满足复杂环境下大型地下空间的高效开发需求,地下工程采用明暗挖工法进行组合施工的趋势日益明显。而近距离的明挖与暗挖施工会产生地层沉降叠加效应,研究其规律对于施工控制及环境安全较重要。以徐州地铁彭城广场站工程为背景,采用文献调研及数值模拟法对明暗挖组合式地铁车站开挖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规律进行研究,并与单一形式的明挖和暗挖引起的地表沉降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明暗挖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叠加效应与两者的先后开挖顺序及基坑与隧道间距相关。地表沉降叠加形态随基坑与隧道间距变化,随着基坑与隧道间距的增加地表沉降形态从单凹槽形变为双凹槽形;先明挖后暗挖顺序下暗挖隧道施工引起的最大地表沉降增加,先暗挖后明挖顺序下明挖基坑施工引起的最大地表沉降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沉降 叠加效应 数值分析
下载PDF
基于截短绵羊鹦鹉热衣原体r MOMP_(183-390)蛋白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曲磊 朱日宁 +6 位作者 鞠安琪 魏天 肖丹 王成宇 王思月 张芳毓 王永志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10-715,共6页
为建立绵羊鹦鹉热衣原体(Cp)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本实验将编码Cp主要外膜蛋白MOMP的omp A基因序列按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好性优化后,合成质粒p ET-28b(+)-omp A,另外设计特异性引物,分别将omp A截短克隆至p ET-28b(+)载体中构建重组表... 为建立绵羊鹦鹉热衣原体(Cp)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本实验将编码Cp主要外膜蛋白MOMP的omp A基因序列按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好性优化后,合成质粒p ET-28b(+)-omp A,另外设计特异性引物,分别将omp A截短克隆至p ET-28b(+)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ET-28b(+)-omp A_(1-182)和p ET-28b(+)-omp A_(183-390),测序鉴定正确后分别转化至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并纯化后,经western blot鉴定3个重组蛋白,结果显示,重组MOMP_(183-390)蛋白(r MOMP_(183-390))表达效果最好。以r MOMP_(183-390)作为包被抗原,采用方阵滴定法优化各反应条件,初步建立了检测Cp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采用建立的该方法检测羊痘病毒、布鲁氏菌、羊口疮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口蹄疫病毒等羊临床常见病的阳性羊血清,结果显示,除Cp外,该方法与其他阳性羊血清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将Cp阳性血清2倍倍比稀释(1∶50~1∶6400)后采用该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当Cp阳性血清稀释达1∶1600时,仍可检测到抗体,敏感性高;批内、批间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变异系数均小于10%。采用本研究建立的ELISA方法,以及间接血凝(IHA)试验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随机选取的120份临床羊血清,结果显示该方法与IHA、western blot的总符合率分别为85%和91.67%;进一步采用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381份吉林省5家羊场的绵羊血清样品,结果显示阳性率为22.83%(87/381)。本研究建立的绵羊Cp omp A重组截短蛋白的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为Cp临床样品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omp A基因 间接ELISA 待检血清 抗体检测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精简方对抑郁大鼠行为学及中缝核内色氨酸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雪松 李丽 +3 位作者 王安娜 王永志 杜仪 赵静洁 《实验动物科学》 2023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精简方对抑郁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探讨柴胡疏肝散精简方可能存在的抗抑郁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利血平建立大鼠抑郁模型,以盐酸氟西汀为阳性对照药,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精简方组,每组8...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精简方对抑郁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探讨柴胡疏肝散精简方可能存在的抗抑郁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利血平建立大鼠抑郁模型,以盐酸氟西汀为阳性对照药,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精简方组,每组8只,各药物组灌胃相应药物,连续14 d。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行为学,检测大鼠中缝核内5-羟色胺(5-HT)、色氨酸羟化酶2(TPH2)、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增加、糖水偏好指数、旷场实验运动总距离明显减少(P<0.01);中缝核内TPH2、5-HT含量明显减少(P<0.01),IDO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精简方组体质量增加、旷场实验运动总距离明显增加(P<0.01);糖水偏好指数增加(P<0.05);中缝核内TPH2、5-HT含量明显增加(P<0.01),IDO含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精简方可能通过增加中缝核内TPH2含量(促进色氨酸-5羟色胺途径),降低IDO的含量(抑制色氨酸-犬尿氨酸途径),进而使中缝核内5-HT含量增加,发挥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精简方 利血平 5-羟色胺 色氨酸羟化酶2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下载PDF
羊衣原体病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曲磊 魏天 +4 位作者 王成宇 王思月 肖丹 张芳毓 王永志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第8期141-142,共2页
近年来,畜牧产业的蓬勃发展,养羊业的逐渐壮大,养羊场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其患羊衣原体病的概率也在增多,这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羊衣原体病(Ovine chlamydidis)是由流产嗜羊衣原体引起的,主要侵害种羊和羔羊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近年来,畜牧产业的蓬勃发展,养羊业的逐渐壮大,养羊场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其患羊衣原体病的概率也在增多,这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羊衣原体病(Ovine chlamydidis)是由流产嗜羊衣原体引起的,主要侵害种羊和羔羊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潜伏期长,多呈地方性流行,严重可表现出母羊流产、死胎和羔羊多发性关节炎、结膜炎等临床症状。因此,为有效遏制该疾病的传播、扩散,采用高效、快速的检测方法将成为重要的手段。本文主要综述了羊衣原体病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衣原体 分离 检测
下载PDF
基于非洲猪瘟病毒p10蛋白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12
作者 魏天 王成宇 +8 位作者 张芳毓 王凤杰 扈荣良 朱日宁 曲磊 鞠安琪 王思月 肖丹 王永志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56-963,共8页
为建立1种快速、高效和高通量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血清学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ET-28a(+)-p10,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获得重组p10蛋白,并将其作为包被抗原,构建检测ASF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显示:重组p10蛋白以可溶性和包涵体2种方式... 为建立1种快速、高效和高通量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血清学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ET-28a(+)-p10,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获得重组p10蛋白,并将其作为包被抗原,构建检测ASF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显示:重组p10蛋白以可溶性和包涵体2种方式表达,分子质量为12 ku,反应原性良好;建立的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最佳反应条件为:1μg/mL抗原4℃包被12 h,50 mg/mL BSA37℃封闭2 h,待检血清孵育0.5 h,底物显色4 min;试验依据S/P值判定阴阳性的临界值为0.388;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阳性血清的最低检测限为1∶800;与其他常见的猪病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与商品化试剂盒的总体符合率为90.38%。研究表明,建立的基于p10表达蛋白的ASFV抗体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性、特异性、重复性和符合率,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为ASFV血清学诊断试剂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p10蛋白 原核表达 间接ELISA 抗体检测
下载PDF
珊瑚礁砂场地碎石桩淤堵性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13
作者 樊旭 王永志 +2 位作者 梁小丛 陈平山 王体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14-217,共4页
多次地震荷载下碎石桩的淤堵性及排水性能变化是目前人工吹填岛礁和港口工程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开展了珊瑚礁砂碎石桩动力离心模型试验,通过碎石桩剖面图像观测、试验前后级配测试、超静孔压消散速率变化等分析,探讨了碎石桩的淤堵性... 多次地震荷载下碎石桩的淤堵性及排水性能变化是目前人工吹填岛礁和港口工程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开展了珊瑚礁砂碎石桩动力离心模型试验,通过碎石桩剖面图像观测、试验前后级配测试、超静孔压消散速率变化等分析,探讨了碎石桩的淤堵性及排水性能变化。结果表明:7条≥0.2g强震荷载下,埋深1.25 m均发生了液化,孔压比达到1.0,埋深7.5 m未发生液化;试验后开挖的9根碎石桩剖面自上而下均未发现明显细粒渗入,且试验前后测试级配曲线基本一致;第1和第6次强震荷载下,埋深1.25 m处超静孔压比消散速率约为0.027 s^(-1)、0.029 s^(-1),表明碎石桩未出现淤堵孔隙现象,同时排水性能未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砂 离心试验 碎石桩 淤堵性 消散速率
原文传递
绵羊家畜衣原体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14
作者 曲可 刘欣钊 +7 位作者 马惠海 曲磊 王成宇 马俊 吕礼良 朱日宁 张芳毓 王永志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2-69,共8页
为了建立检测绵羊家畜衣原体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本试验构建pET-28b-ompA重组表达质粒,经诱导表达和纯化后,对重组主要外膜蛋白(MOMP)进行Western blot鉴定;以MOMP为包被抗原,通过反应条件筛选建立绵羊家畜衣原体血清抗体间接ELIS... 为了建立检测绵羊家畜衣原体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本试验构建pET-28b-ompA重组表达质粒,经诱导表达和纯化后,对重组主要外膜蛋白(MOMP)进行Western blot鉴定;以MOMP为包被抗原,通过反应条件筛选建立绵羊家畜衣原体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和符合性,并进行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MOMP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经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优化反应条件为:抗原包被浓度为1 mg/L,37℃静置孵育1 h;血清抗体稀释倍数为1∶100,37℃反应1 h;酶标二抗稀释倍数为1∶5000,37℃孵育1 h;底物显色条件为37℃避光5 min。利用52份绵羊血清确定ELISA方法的阳性判定临界值为P/N=2.156。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较高。用该方法与间接血凝试验对86份血清进行检测,两者符合率为73.2%。用该方法对临床采集的205份绵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为34.1%。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绵羊家畜衣原体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应用于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家畜衣原体 主要外膜蛋白(MOMP) 原核表达 间接ELISA
下载PDF
苜蓿花叶病毒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大豆病毒调查和抗性资源鉴定中的应用
15
作者 战笑蕾 王馨玥 +7 位作者 李小宇 张春雨 刘建青 王晨 王斌 梁雨欣 王永志 程晓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6-263,271,共9页
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AMV)是一种世界性分布、宿主范围广、具有严重危害性的植物病毒,能引起大豆的严重病害。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的AMV CP蛋白制备的抗血清,建立了高效、准确的AMV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应用于病害调查和... 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AMV)是一种世界性分布、宿主范围广、具有严重危害性的植物病毒,能引起大豆的严重病害。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的AMV CP蛋白制备的抗血清,建立了高效、准确的AMV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应用于病害调查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制备的3份抗血清对重组蛋白和AMV感染的大豆植物粗提液的效价均达到256000倍,血清特异性分析结果显示3份抗血清仅识别感染AMV的大豆叶片,不识别感染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的大豆叶片。通过建立的AMV间接ELISA与常规RT-PCR同时对采集的50份疑似感染AMV的大豆样品进行检测,有46份样品检测结果一致,符合率达92%。利用建立的AMV ELISA方法和课题组已建立的SMV ELISA方法对吉林省大豆主产区的大豆样品进行病毒检测的结果表明,病毒检出率为38.30%,SMV的检出率达30.85%,AMV的检出率达17.06%,复合侵染率为9.61%。对接种AMV的40个大豆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结果显示40份大豆全部感染AMV,但是病毒载量存在差异,部分品种表现出AMV抗性,其中大豆抗性资源11份,首次发现AMV造成的大豆病害已经成为吉林省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苜蓿花叶病毒 抗性鉴定 间接ELISA
下载PDF
半地下式LNG储罐地震响应的离心试验研究
16
作者 郭亦涵 王永志 +2 位作者 汤兆光 袁晓铭 王体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10-213,共4页
以半地下式LNG储罐的地震响应和桩基础对半地下式LNG储罐的抗震性能影响为研究目的,设计并开展动力离心模型试验,通过对比有桩和无桩储罐的地震响应加速度、摆角、储液晃动波高等差异,验证桩基础对半地下式LNG储罐抗震性能的提升效果。... 以半地下式LNG储罐的地震响应和桩基础对半地下式LNG储罐的抗震性能影响为研究目的,设计并开展动力离心模型试验,通过对比有桩和无桩储罐的地震响应加速度、摆角、储液晃动波高等差异,验证桩基础对半地下式LNG储罐抗震性能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以自振周期为控制参数的大型LNG储罐离心试验设计方法满足设计原则和要求;0.05g、0.1g、0.3g El Centro波荷载下,桩基础减小了储罐罐顶5.0%~36.6%的水平加速度、13.8%~33.6%最大摆角和8.4%~18.8%储液晃动波高等地震响应,桩基础有利于提高半地下式LNG储罐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储罐 设计方法 桩基础 地震响应 离心模型试验
原文传递
桩顶荷载对软土地基-群桩基础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与机理分析
17
作者 咸甘玲 兰景岩 +2 位作者 潘旦光 王永志 卢彬荣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67-72,共6页
设计并实施了软黏土地基-群桩基础体系的动态离心模型试验,通过设置两组不同桩顶荷载的模型预制桩,在50g重力加速度环境下,获取了天然地震动作用下软黏土层的加速度、承台横向位移及桩身弯矩,并据此推导计算了桩身竖向变形、桩土相对位... 设计并实施了软黏土地基-群桩基础体系的动态离心模型试验,通过设置两组不同桩顶荷载的模型预制桩,在50g重力加速度环境下,获取了天然地震动作用下软黏土层的加速度、承台横向位移及桩身弯矩,并据此推导计算了桩身竖向变形、桩土相对位移与桩周土抗力,分析研究了桩顶荷载对软黏土-群桩基础体系地震动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在地震作用下桩身弯矩的反应结果比较复杂,当桩身弯矩沿深度方向出现唯一零点时,桩身弯矩随埋深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又减小的趋势,且桩顶荷载增加时出现这一情况的概率提高了7.58%;②桩顶荷载对桩身弯矩有一定的影响,桩顶荷载增加时,桩身弯矩的最大值随之减小7%,桩周土抗力随之增大25.32%;③软黏土发生震陷时,土体相对位移在桩-土相互作用中起主导作用,桩周土抗力与桩身弯矩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土体相对位移最大值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基 桩顶荷载 桩身弯矩 桩土相对位移 离心模型试验
原文传递
遥操作中的变增益控制及抖动抑制研究
18
作者 张博 台立钢 +2 位作者 张禹 王永志 徐明威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5-29,36,共6页
遥操作的工作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者的操作技巧、操作状态等因素。为抑制由操作者误操作、生理震颤等非均匀牵引运动导致的从手端抖动、主从轨迹跟踪误差变大,提出一种支持低通滤波及人工神经网络的遥操作控制策略。根据人体抖动... 遥操作的工作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者的操作技巧、操作状态等因素。为抑制由操作者误操作、生理震颤等非均匀牵引运动导致的从手端抖动、主从轨迹跟踪误差变大,提出一种支持低通滤波及人工神经网络的遥操作控制策略。根据人体抖动信号的频段分布,采用低通滤波器将操作者生理震颤产生的抖动信号滤除;根据非均匀运动时操作信号的变化特征与主从运动增益比例的映射关系,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实现变增益控制以降低主从轨迹跟踪误差。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支持低通滤波及人工神经网络的遥操作方案在总体上提高了遥操作机器人的工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操作 非均匀牵引运动 变增益控制 低通滤波
下载PDF
家畜衣原体ompA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9
作者 王思月 王成宇 +6 位作者 曲磊 鞠安琪 朱日宁 魏天 肖丹 张芳毓 王永志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48,共6页
为快速检测家畜衣原体,选取家畜衣原体ompA基因的高度保守区域,设计了针对家畜衣原体的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条件,建立家畜衣原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68×10^(1)copies/μL,在1.68×10^(2)~1.6... 为快速检测家畜衣原体,选取家畜衣原体ompA基因的高度保守区域,设计了针对家畜衣原体的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条件,建立家畜衣原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68×10^(1)copies/μL,在1.68×10^(2)~1.68×10^(6)copies/μ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可特异性检测家畜衣原体,与肺炎衣原体、沙眼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流产衣原体4种4个菌株无交叉反应,表明特异性好;其批间重复试验和批内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14%~0.51%、1.09%~1.49%,表明重复性良好。本方法可用于家畜衣原体的早期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畜衣原体 ompA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覆水砂土场地中桥梁群桩基础地震响应离心试验研究
20
作者 闫志晓 李雨润 +1 位作者 王东升 王永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61-872,共12页
为探究覆水饱和砂土场地中土-群桩基础-桥梁结构体系动力相互作用规律,自主设计并制作了直(斜)群桩基础-桥梁结构物理相似模型,开展了不同地震动强度和不同特性地震波输入下的离心机振动台试验,分析了群桩基础-桥梁结构动力特性指标,探... 为探究覆水饱和砂土场地中土-群桩基础-桥梁结构体系动力相互作用规律,自主设计并制作了直(斜)群桩基础-桥梁结构物理相似模型,开展了不同地震动强度和不同特性地震波输入下的离心机振动台试验,分析了群桩基础-桥梁结构动力特性指标,探究了覆水饱和砂土地基超孔隙水压力发展规律和桩-土相互作用动力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覆水的存在对地基土-桥梁结构体系的基本周期和阻尼影响很小,但会导致直群桩基础桥梁结构的振动幅值增加20%,而斜群桩基础桥梁结构的振动幅值降低10%;斜群桩基础模型阻尼比是直群桩基础模型的2倍。上覆水导致饱和砂土地基由受低频振动液化深度更大变为受高频振动地基液化深度更大,同时导致小震作用下促进超孔隙水压力发展,而大震作用下则反之。上覆水会增大桥梁上部结构的动力响应和桩身弯矩。上述研究结果可为覆水场地中桥梁工程抗震设计提供关键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抗震性能 离心机振动台试验 覆水饱和砂土场地 群桩基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