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剪切速率影响桩土界面力学特性模拟研究
1
作者 王永洪 王鑫 +4 位作者 李世强 王军 张腾 张传通 李勇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4年第1期137-140,共4页
文中通过大型直剪仪研究了黏性土与混凝土界面的界面摩擦阻力,测定了不同剪切速率和法向应力下黏性土-混凝土界面摩擦阻力以及剪切速率与剪切破坏位移的关系.结果表明:黏性土与混凝土界面的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受剪切速率和法向应力的影... 文中通过大型直剪仪研究了黏性土与混凝土界面的界面摩擦阻力,测定了不同剪切速率和法向应力下黏性土-混凝土界面摩擦阻力以及剪切速率与剪切破坏位移的关系.结果表明:黏性土与混凝土界面的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受剪切速率和法向应力的影响.剪切速率对界面附着力和界面摩擦角均不存在影响,界面剪切破坏位移与剪切速率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剪切速率对桩-土界面剪切破坏位移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静压桩沉桩速度范围内,剪切速率对桩土界面力学特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界面 剪切速率 力学特性 室内试验
下载PDF
黏性土中静力沉桩过程桩土界面土压力模型试验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永洪 银吉超 +5 位作者 张明义 方翔 桑松魁 张广帅 刘慧宁 刘宪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6-206,共11页
为探讨静压桩贯入过程中桩土界面土压力的变化特性,开展了室内饱和黏性土中静压桩沉桩模型试验。采用双壁模型管桩分离内外摩阻力,在桩身安装微型土压力传感器,监测桩-土界面土压力,分析了沉桩过程中压桩力与桩端阻力的变化规律,探讨了... 为探讨静压桩贯入过程中桩土界面土压力的变化特性,开展了室内饱和黏性土中静压桩沉桩模型试验。采用双壁模型管桩分离内外摩阻力,在桩身安装微型土压力传感器,监测桩-土界面土压力,分析了沉桩过程中压桩力与桩端阻力的变化规律,探讨了静压桩沉桩过程中桩土界面土压力的分布特征,明确了桩土界面土压力在沉桩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退化效应,揭示了饱和黏性土中静压桩沉桩过程桩土界面土压力的变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压桩力随贯入深度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增长,在贯入后期闭口桩的压桩力明显大于开口桩的压桩力;桩端阻力基本呈现出线性增长,在沉桩过程中桩端阻力占压桩力的比例较大,占比为62.3%;在静压桩贯入初期,桩土界面土压力的增长速度较低,随着静压桩的逐渐贯入,桩土界面土压力呈现出线性增长且增长速率较快;在同一深度处,随着静压桩的逐渐贯入桩土界面土压力出现明显的土压力退化现象,在深度20、30、40、50、60、70 cm处,土压力依次平均退化14.6%、13.8%、13.2%、9.2%、7.2%、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桩 室内试验 桩土界面 土压力 退化效应
下载PDF
考虑粗糙度影响的黏性土-混凝土界面剪切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3
作者 王永洪 王鑫 +4 位作者 李世强 张腾 王军 张传通 李勇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8-24,共7页
采用大型恒刚度桩-土界面直剪试验系统,对不同界面粗糙度条件下,施加不同法向应力,进行黏性土-混凝土桩-土界面直剪试验,分析界面抗剪强度及其参数(界面附着力、界面摩擦角),界面剪切破坏位移和界面剪切刚度。结果表明:随着混凝土表面... 采用大型恒刚度桩-土界面直剪试验系统,对不同界面粗糙度条件下,施加不同法向应力,进行黏性土-混凝土桩-土界面直剪试验,分析界面抗剪强度及其参数(界面附着力、界面摩擦角),界面剪切破坏位移和界面剪切刚度。结果表明:随着混凝土表面粗糙度的增大,界面抗剪强度、界面摩擦角、界面剪切刚度系数和界面残余剪切应力均呈增大趋势,最大增幅达35.80%;而界面附着力随粗糙度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增大幅度达23.70%。因此,桩-土界面的力学特性受粗糙度的影响,试验结果可为静压桩的工程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质黏土-混凝土 粗糙度 桩-土界面 抗剪强度特性
下载PDF
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MRI评估直肠癌周围良、恶性淋巴结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滔 陈梅鹃 +5 位作者 张笑 李娜 赵艳 王永洪 毛玉 张小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9-392,共4页
目的观察平衡稳态自由进动(bSSFP)序列MRI评估直肠癌周围良、恶性淋巴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直肠癌患者,共于病灶周围检出73枚周围淋巴结,术后病理显示其中恶性37枚、良性36枚;基于T2WI及bSSFP图像评估淋巴结性质,观察其皮质信... 目的观察平衡稳态自由进动(bSSFP)序列MRI评估直肠癌周围良、恶性淋巴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直肠癌患者,共于病灶周围检出73枚周围淋巴结,术后病理显示其中恶性37枚、良性36枚;基于T2WI及bSSFP图像评估淋巴结性质,观察其皮质信号及皮髓质分界;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bSSFP判断直肠癌周围良、恶性淋巴结的效能。结果基于T2WI评估直肠癌周围良、恶性淋巴结的准确率65.75%,敏感度59.46%,特异度72.22%,阳性预测值68.75%,阴性预测值63.41%,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316)。bSSFP MRI评估直肠癌周围良、恶性淋巴结的准确率78.08%,敏感度72.97%,特异度83.33%,阳性预测值81.82%,阴性预测值75.00%,与病理结果具有中等一致性(Kappa=0.562)。结论bSSFP MRI有助于判断直肠癌周围良、恶性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麻醉医生和麻醉护士一体化管理模式用于硬膜外无痛分娩护理中的效果
5
作者 夏文祯 刘晓芳 +5 位作者 冯宇峰 贾俊香 陈瑶 王永洪 王诗庆 陈鑫艺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探讨麻醉医生和麻醉护士一体化管理模式在硬膜外无痛分娩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5月入住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的80例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硬膜外阻滞无痛... 目的探讨麻醉医生和麻醉护士一体化管理模式在硬膜外无痛分娩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5月入住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的80例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护理中采取常规的麻醉、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麻醉医生和麻醉护士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比分析2组孕产妇第一、第二和第三产程时间,诊治满意度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为(522.46±2.71)min,短于对照组的(543.15±2.82)min(P<0.05);观察组诊治总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医生和麻醉护士一体化管理模式用于硬膜外无痛分娩安全有效,缩短产妇的产程,提升产妇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护理 一体化 孕产妇 硬膜外阻滞 无痛分娩
下载PDF
盾构隧道施工参数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友建 袁炳祥 +1 位作者 王永洪 王鑫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7,共8页
以广州市地铁十八号线万顷沙站—万横中间风井盾构区间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运用有限元软件,探讨了隧道埋深比、掘进压力、注浆厚度3种因素引起的地表变形的影响。在分析中使用控制变量法,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掘进压力等施工参... 以广州市地铁十八号线万顷沙站—万横中间风井盾构区间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运用有限元软件,探讨了隧道埋深比、掘进压力、注浆厚度3种因素引起的地表变形的影响。在分析中使用控制变量法,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掘进压力等施工参数并选取合理的值域后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各种参数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随着隧道埋深比的增大,横向地表沉降量峰值出现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规律,沉降槽曲线也逐步趋于缓和;(2)地面横向沉降峰值随掘进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当掘进压力超过掌子面土体应力释放值时,沉降量峰值与掘进压力成正比;(3)地面横向沉降量与注浆层厚度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地表沉降 掘进压力 注浆厚度 隧道埋深
下载PDF
一种模拟原状泥岩动力打桩与静载试验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7
作者 银吉超 白晓宇 +3 位作者 张亚妹 闫楠 王永洪 张明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698-710,共13页
针对泥岩地基打入桩贯入困难、承载力不足现象及软岩易扰动难以制备模型地基的特点,通过原状软岩约束单元、锤击贯入单元、导轨支架单元、静载单元4部分的设计与联系,初步研制了基于原状软岩的模拟打桩与静载试验装置,进行标定及验证性... 针对泥岩地基打入桩贯入困难、承载力不足现象及软岩易扰动难以制备模型地基的特点,通过原状软岩约束单元、锤击贯入单元、导轨支架单元、静载单元4部分的设计与联系,初步研制了基于原状软岩的模拟打桩与静载试验装置,进行标定及验证性试验、应用试验,验证装置的可行性、稳定性,分析打入桩的沉贯与承载特性,明确桩周泥岩力学特征,提出进一步研究展望与工程应用建议。研究表明:(1)验证性试验、应用试验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一致,沉贯特性、承载特性与现场试验相同,验证了试验装置的可行性;(2)荷载传递相关因子α稳定性好,进一步证实了试验装置的荷载传递稳定可靠;(3)泥岩软硬互层严重,每10 mm贯入度通过锤击数表征的贯入阻力差异性大,低强度软夹层发生的静载破坏呈现出沉降急剧增大的陡降特征;(4)打桩对桩周2d(d为桩径)范围内的泥岩造成不同梯度的损伤,每间隔0.5d,强度损失66.0%、40.5%、17.0%、7.0%,弹性模量损失80.5%、54.5%、26.5%、11.0%;(5)完善取样技术,加强泥岩软硬互层的勘察判定,增强控制贯入度的施工措施,泥岩地基打入桩承载力的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及设计施工,应按损伤梯度合理选取原状力学参数折减后的数值。试验装置具有稳定、可靠、可控等优点,可为泥岩地基动力打入桩的相关研究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软岩 试验装置 动力打桩 静载试验 桩周泥岩强度 模型试验
原文传递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海上铰接式风力机塔架结构参数优化
8
作者 章培 唐友刚 +3 位作者 李焱 王永洪 黄竹 刘汇海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60-466,共7页
针对海上铰接式基础风力机的塔架结构,通过分析其复杂环境下的力学性能及结构间耦合作用关系,构建塔架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采用一种基于空间参考点的非支配排序多目标遗传算法对塔架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研究,基于所得到的Pareto解建立... 针对海上铰接式基础风力机的塔架结构,通过分析其复杂环境下的力学性能及结构间耦合作用关系,构建塔架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采用一种基于空间参考点的非支配排序多目标遗传算法对塔架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研究,基于所得到的Pareto解建立模糊评价指标并开展优化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得到满足不同优化指标下的最优解方案。计算结果表明:额定风速海况下,塔架结构最大等效应力、塔顶位移及屈曲安全系数均满足安全作业许可,同时相比于NREL 5 MW原型塔架结构,塔架质量减轻了13.41%,有效减小了建造成本;等效应力也大幅减小13.79%,塔顶位移增加了3.36%,但仍远小于安全偏移量,满足设计需求;塔架屈曲安全系数为0.05远小于1,满足屈曲稳定性要求;同时塔架弯曲振动的固有频率不在叶片风轮旋转的1P和3P范围内,避免与结构发生共振,基于多目标优化所设计的塔架结构无论是结构性能还是制作成本都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力机 塔架 多目标优化 遗传算法 敏感性分析 模糊评价 铰接式风力机
原文传递
6FDA型聚酰亚胺炭分子筛气体分离膜的构筑及其应用
9
作者 王荣 王永洪 +1 位作者 张新儒 李晋平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33-1445,共13页
高分子气体分离膜具有价格低和易加工等优点,但存在气体分离性能难以满足工业要求,以及耐老化性能和结构稳定性差等问题。炭分子筛膜不仅具有高力学性能,高耐热、耐化学腐蚀性能,而且存在适合气体传递的路径、对气体分子亲和性好的杂原... 高分子气体分离膜具有价格低和易加工等优点,但存在气体分离性能难以满足工业要求,以及耐老化性能和结构稳定性差等问题。炭分子筛膜不仅具有高力学性能,高耐热、耐化学腐蚀性能,而且存在适合气体传递的路径、对气体分子亲和性好的杂原子结构,以及分子辨识能力强的孔尺寸,表现出优异的气体分离性能,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被认为是最具应用前景的气体分离膜。6FDA型聚酰亚胺不仅具有较大的刚性和受限制的构象,且自由体积较大、分子结构可调、成孔性好和残炭量高,制备的炭分子筛膜的气体分离性能优于其他前体,受到学术界和工业部门的青睐。本文主要介绍了炭分子筛膜前体的结构设计原理,在热解过程中的炭化机理和微观结构的控制,炭结构对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气体在膜中的传递机理,以及由6FDA型聚酰亚胺制备的炭分子筛膜在气体分离中的应用。结合科研实际,提出了6FDA型聚酰亚胺炭分子筛膜结构设计和制备的想法,为未来炭分子筛膜在气体分离中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分子筛膜 6FDA型聚酰亚胺 气体 分离 传递过程
下载PDF
先进CO_(2)分离膜中纳米通道的构建及调控进展
10
作者 任小峰 王永洪 +1 位作者 张新儒 凌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35,共5页
从不同维度的CO_(2)传递纳米通道出发,综述了先进CO_(2)分离膜中纳米通道的构建与调控策略,讨论了纳米通道对CO_(2)分离性能的影响。最后,对CO_(2)分离膜中纳米通道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 CO_(2)分离 CO_(2)传递 纳米通道 通道构建与调控
原文传递
基于MEMS传感器测试的黏性土-混凝土力学特性研究
11
作者 李兆龙 张腾 +5 位作者 王永洪 张明义 崔金辉 毛从平 刘雪颖 桑松魁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1-27,共7页
为更好地测量桩与土界面处的孔隙水压力和径向土压力,在混凝土试块表面安装硅压阻式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传感器,安装方式为开孔嵌入式。通过大型直剪实验系统对不同湿度条件下,含水率分别为18%、20%、25%和28%的粉质黏土-混凝土界面进... 为更好地测量桩与土界面处的孔隙水压力和径向土压力,在混凝土试块表面安装硅压阻式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传感器,安装方式为开孔嵌入式。通过大型直剪实验系统对不同湿度条件下,含水率分别为18%、20%、25%和28%的粉质黏土-混凝土界面进行力学性能研究,分析了粉质黏土-混凝土界面的抗剪强度特性受水分特性的影响。对混凝土界面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黏性土含水率的增大,界面抗剪强度、剪切破坏位移和界面残余剪切应力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含水率在20%~28%存在一个最优含水率使得界面抗剪特性最优。由此可知,粉质黏土-混凝土界面的抗剪强度特性受含水率影响十分明显,实验结果可为静压桩的工程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质黏土-混凝土 硅压阻式传感器 含水率 测试分析 抗剪强度特性
下载PDF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静压沉桩贯入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永洪 张明义 +1 位作者 白晓宇 刘俊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801-4812,共12页
针对黏性土中静压沉桩贯入特性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的状况,基于光纤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简称FBG)传感技术,考虑开口、闭口不同桩端形式和不同桩径,研究了静压沉桩过程中沉桩阻力、桩身轴力以及桩身单位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通过静... 针对黏性土中静压沉桩贯入特性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的状况,基于光纤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简称FBG)传感技术,考虑开口、闭口不同桩端形式和不同桩径,研究了静压沉桩过程中沉桩阻力、桩身轴力以及桩身单位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通过静压沉桩模型试验,分析了桩端形式、桩径、沉桩深度等因素对沉桩阻力、桩身轴力及桩身单位侧摩阻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FBG传感技术对黏性土中静压沉桩阻力的测试性能优越,能够准确体现静压管桩的贯入特性。沉桩结束时开口和闭口试桩的桩端阻力分别约占沉桩阻力的66.7%、59.5%。沉桩过程不可忽略开口土塞效应和桩径对沉桩阻力的影响。桩身轴力的分布形式不会因桩端形式而发生改变。桩径140 mm试桩的桩身轴力传递性能优于桩径100 mm试桩,两试桩桩身轴力递减率分别为40.8%、34.2%。开口试桩内管和外管桩身单位侧摩阻力最大值分别为1.67、4.83 kPa,均小于闭口试桩。贯入深度为90 cm时桩身单位侧摩阻力最大值随着桩径增加而增大,同一深度桩径越大桩身单位侧摩阻力"侧阻退化"越明显。入土深度为30 cm时两不同桩径桩身单位侧摩阻力减幅相差0.93 kPa。确定静压贯入沉桩阻力时考虑基于黏性土的侧阻退化后实际值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沉桩 FBG传感技术 沉桩阻力 桩身轴力 桩身单位侧摩阻力
原文传递
黏性土中单桩贯入桩–土界面超孔压和土压测试现场试验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永洪 张明义 +4 位作者 刘俊伟 白晓宇 杨苏春 桑松魁 闫楠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0-958,共9页
黏性土地基中静压桩沉桩过程桩–土界面受力变化是岩土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在东营某工地黏性土地基中进行了足尺静压桩的贯入试验,重点监测了桩身不同h/L位置处桩–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随入土深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桩身不同h/L... 黏性土地基中静压桩沉桩过程桩–土界面受力变化是岩土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在东营某工地黏性土地基中进行了足尺静压桩的贯入试验,重点监测了桩身不同h/L位置处桩–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随入土深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桩身不同h/L位置处桩–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与上覆土体有效压力的关系,在同一入土深度桩–土界面土压力的变化特性,重点研究了影响桩–土界面有效土压力分布的原因。测试结果表明:沉桩引起的桩身不同h/L位置处桩–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与上覆土体有效压力比值最大是1.08,且该比值沿桩身向上逐渐减小;同一入土深度桩身不同h/L位置处桩–土界面土压力存在"侧压力退化"现象,且随着h/L的增加,该退化现象会越发明显,h/L=11/12位置处桩–土界面土压力仅约为10 kPa;除h/L=11/12位置处,桩身其它不同h/L位置处桩–土界面有效土压力是桩–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的1.88~2.20倍。研究成果对黏性土地基中静压桩施工和承载力确定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桩 沉桩过程 桩–土界面 超孔隙水压力 土压力 现场试验
原文传递
超孔隙水压力对低塑性黏性土桩土界面抗剪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永洪 张明义 +1 位作者 刘俊伟 白晓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31-838,871,共9页
研究黏性土中桩土界面的抗剪强度及其参数受超孔隙水压力影响的规律,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自制的大型恒刚度直剪仪,完成了一系列不同界面粗糙度、不同试样含水率和不同剪切速率试验条件下的直剪试验,分析了在不同试验条件下超... 研究黏性土中桩土界面的抗剪强度及其参数受超孔隙水压力影响的规律,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自制的大型恒刚度直剪仪,完成了一系列不同界面粗糙度、不同试样含水率和不同剪切速率试验条件下的直剪试验,分析了在不同试验条件下超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进而得到考虑超孔隙水压力的桩土界面抗剪强度及其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界面粗糙度等级提高,桩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减小,桩土界面抗剪强度、有效黏聚力和有效摩擦系数增加;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桩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增加,桩土界面抗剪强度降低,含水率对桩土界面抗剪强度的影响主要是改变了桩土界面的黏聚力,黏聚力先增大后减小,对摩擦系数的影响较小;特定试验条件下,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桩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增加,桩土界面抗剪强度降低,桩土界面黏聚力先增大后又减小,变化幅度不超过2 k Pa,对摩擦系数的影响较小。因此,桩土界面抗剪强度及其参数是界面粗糙度、试样含水率和剪切速率变化引起超孔隙水压力变化共同影响的结果,试验结果可供相关工程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桩 超孔隙水压力 直剪试验 界面阻力 硅压阻式传感器
原文传递
不同含水率状态下黏性土-混凝土界面剪切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永洪 张明义 +2 位作者 白晓宇 刘俊伟 高强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8-123,192,共7页
利用青岛理工大学自行研制的恒刚度直剪仪,完成了18%、20%、25%、28%共4组不同含水率黏性土与混凝土大型直剪试验,重点对不同含水率和法向应力下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进行分析,探讨了含水率的变化对黏性土与混凝土界面力学特性的影... 利用青岛理工大学自行研制的恒刚度直剪仪,完成了18%、20%、25%、28%共4组不同含水率黏性土与混凝土大型直剪试验,重点对不同含水率和法向应力下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进行分析,探讨了含水率的变化对黏性土与混凝土界面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黏性土与混凝土界面的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受到含水率变化的影响。当含水率较高时,界面剪应力达到峰值后剪切变形表现为典型的弹塑性变形;当含水率较低时,界面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呈现出折线型关系。界面抗剪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但抗剪强度与法向应力始终保持线性关系,黏聚力受临界含水率25%左右的影响,小于临界含水率时,黏聚力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大于临界含水率后,黏聚力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摩擦系数受含水率的影响较小,变化幅度仅为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黏性土与混凝土界面 剪切特性 室内试验
原文传递
基于FBG传感技术的砂土中管桩土塞效应测试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永洪 刘俊伟 +2 位作者 朱娜 赵国晓 王明明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3-159,227-228,共8页
为了探索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在双壁开口管桩贯入过程中土塞效应的适用性,采用增敏微型光纤光栅传感器,在大尺寸模型试验箱中进行了静力压桩下双壁开口模型管桩的土塞效应测试。试验模型管桩高为1 065mm,厚度为20mm,模型材料选用铝管,管桩... 为了探索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在双壁开口管桩贯入过程中土塞效应的适用性,采用增敏微型光纤光栅传感器,在大尺寸模型试验箱中进行了静力压桩下双壁开口模型管桩的土塞效应测试。试验模型管桩高为1 065mm,厚度为20mm,模型材料选用铝管,管桩贯入到密实状态的砂土中。沿内、外管对称布置26个光纤光栅测点,通过改变桩靴形式,采集贯入过程土塞高度和应变数据,分析了不同桩靴形式下管桩的土塞高度、桩内和外侧摩阻力等贯入特性,研究了静压作用下管桩的土塞效应。结果表明,光纤光栅适用于双壁开口管桩的土塞效应测试要求,能准确体现管桩的应变大小及桩内、外侧摩阻力等贯入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栅传感器 砂土 管桩 土塞效应 测试分析
下载PDF
剪切速率对黏性土混凝土界面抗剪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永洪 张明义 +1 位作者 白晓宇 刘俊伟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4,共7页
通过自行研制的大型恒刚度桩土界面直剪仪,进行6种剪切速率的黏性土混凝土界面剪切试验,探讨剪切速率对黏性土混凝土界面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黏性土混凝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随着剪切速率的提高而增大;法向应力和剪切速率通... 通过自行研制的大型恒刚度桩土界面直剪仪,进行6种剪切速率的黏性土混凝土界面剪切试验,探讨剪切速率对黏性土混凝土界面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黏性土混凝土界面,超孔隙水压力随着剪切速率的提高而增大;法向应力和剪切速率通过影响超孔隙水压力大小,决定黏性土混凝土界面剪切峰值强度和剪切破坏位移的大小;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由基本一致变化到一定范围内产生偏离,且法向应力和剪切速率越大偏离越显著,并出现明显的应变软化现象;剪切速率从0.4mm/min增加至5.0mm/min,黏性土混凝土界面抗剪强度减小幅度增大,摩擦系数减小0.1,有效黏着力的变化介于0.81~5.93kPa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速率 直剪 黏性土 抗剪强度 超孔隙水压力
下载PDF
微型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研制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永洪 张明义 +1 位作者 高强 王鹏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7年第11期106-108,共3页
结合多晶硅材料的压力敏感特性,通过在硅膜片上沉淀多晶硅压敏电阻及精密的微型化封装工艺,设计了微型硅压阻式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传感器。传感器通过将硅膜片在压力下的电阻值变化转换为电信号输出,通过标定实验得出:传感器的零点输出... 结合多晶硅材料的压力敏感特性,通过在硅膜片上沉淀多晶硅压敏电阻及精密的微型化封装工艺,设计了微型硅压阻式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传感器。传感器通过将硅膜片在压力下的电阻值变化转换为电信号输出,通过标定实验得出:传感器的零点输出小,动态频响高,线性拟合度高,且适用于监测精度要求高的实际工程及受尺寸限制的室内模型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 硅压阻式 土压力 孔隙水压力
下载PDF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敞口混凝土管桩应力测试现场试验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永洪 张明义 +2 位作者 管金萍 刘俊伟 白晓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9期266-271,共6页
基于4根足尺敞口混凝土管桩现场试验,在桩身刻槽预埋串联式的光纤光栅(FBG)传感器,成功地将准分布式FBG传感技术应用在贯入过程中桩身轴力的测试,研究了敞口混凝土管桩稳态贯入过程中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FBG传感... 基于4根足尺敞口混凝土管桩现场试验,在桩身刻槽预埋串联式的光纤光栅(FBG)传感器,成功地将准分布式FBG传感技术应用在贯入过程中桩身轴力的测试,研究了敞口混凝土管桩稳态贯入过程中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FBG传感技术能够准确分离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测试效果较为理想。桩端阻力和桩侧总摩阻力沿深度变化曲线反映土层的工程性质,桩端阻力受土层变化影响明显,硬质土层界面处桩端阻力平均增幅78. 5%;桩侧摩阻力进入圆砾层时出现峰值,平均增长幅度为20. 2%。桩端位于非硬质土层,桩端阻力、桩侧摩阻力变化不明显。贯入过程中桩身轴力变化曲线表明桩身下部侧摩阻力明显大于上部侧摩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BG 传感技术 应力测试 桩身轴力 桩端阻力 桩侧摩阻力
下载PDF
基于FBG传感技术的黏性土中静压沉桩阻力测试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永洪 张明义 +2 位作者 白晓宇 刘俊伟 苗德滋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20-1125,1140,共7页
为了探索光纤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简称FBG)传感技术在黏性土中静压管桩沉桩阻力测试的适用性,在均质黏性土中进行了模型管桩静力压入试验。数据测试采用增敏微型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和双模式光纤光栅土压力传感器,基于FBG传感技术... 为了探索光纤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简称FBG)传感技术在黏性土中静压管桩沉桩阻力测试的适用性,在均质黏性土中进行了模型管桩静力压入试验。数据测试采用增敏微型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和双模式光纤光栅土压力传感器,基于FBG传感技术采集应变数据,分析沉桩过程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贯入特性。通过改变桩长、桩径及开口和闭口,对比分析基于FBG传感技术的静压管桩的贯入过程差异。研究结果表明,FBG传感技术对黏性土中静压沉桩阻力的测试性能优越,能够准确体现静压管桩的贯入特性,清晰反映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随桩径、桩长及开口和闭口的变化过程,这对静压管桩的模型试验与工程设计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 黏性土 模型管桩 沉桩阻力 测试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