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田退水中氮磷与吡虫啉的光催化水循环协同净化试验研究
1
作者 胡诗瑶 王沛芳 +3 位作者 胡斌 饶磊 李丹丹 袁秋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2,共8页
为探究光催化和水循环协同净化氮磷和吡虫啉污染的效果,设计了空白对照、水循环和光催化水循环3组生态浮床系统、6个处理组对2种模拟农田退水(氮磷退水、氮磷和吡虫啉复合污染退水)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体循环能增强浮床系... 为探究光催化和水循环协同净化氮磷和吡虫啉污染的效果,设计了空白对照、水循环和光催化水循环3组生态浮床系统、6个处理组对2种模拟农田退水(氮磷退水、氮磷和吡虫啉复合污染退水)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体循环能增强浮床系统对氮的去除效果,7 d后氮磷退水的水循环浮床水体中氨氮和硝氮去除率较空白对照浮床分别提升了5.5%和27.1%;增加光催化的净化技术可加快氨氮硝化,氮磷退水的光催化水循环浮床水体中氨氮和硝氮去除率较空白对照浮床分别提升了26.2%和20.3%;吡虫啉会影响水循环浮床系统对氮磷的净化效果,TiO_(2)光催化复合陶粒对吡虫啉有良好的氧化降解效果,同时对氮磷和吡虫啉复合污染有显著净化效果;氮磷和吡虫啉复合污染退水的光催化水循环浮床降解了58.2%的吡虫啉,水体中氨氮、硝氮和磷酸盐去除率较未添加吡虫啉的水循环浮床分别提升了72.4%、15.0%和1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退水 氮磷 吡虫啉 生态浮床 光催化
下载PDF
农田退水生态削减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潇 王沛芳 +1 位作者 胡斌 陆卞和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1-686,共6页
针对农田退水产生的来源和农田退水污染的特点,综述可选用治理农田退水的国内外源头管控措施及生态净化技术的应用场景。经过多年发展应用,源头管控措施可以在源头削减退水量及退水污染负荷,是控制退水的关键策略。生态处理技术因其生... 针对农田退水产生的来源和农田退水污染的特点,综述可选用治理农田退水的国内外源头管控措施及生态净化技术的应用场景。经过多年发展应用,源头管控措施可以在源头削减退水量及退水污染负荷,是控制退水的关键策略。生态处理技术因其生态效益、建设成本等方面的优势成为农村地区可选的最佳退水处理方法。对现有面源污染治理模式进行总结,提供一种农田退水生态逐级截留净化的治理思路,对农田退水处理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并为农田退水未来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农田退水 生态处理技术 截留净化 治理思路
下载PDF
基于光谱特征的pH对溶解态有机质与铜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胡斌 王沛芳 +3 位作者 张楠楠 施玥 包天力 金秋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28-1635,共8页
环境条件的变化能够影响和改变溶解态有机质(DOM)的组成结构及化学特征,进而影响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采用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二维相关光谱分析方法,研究了pH条件变化对DOM特性及其与Cu^(2+... 环境条件的变化能够影响和改变溶解态有机质(DOM)的组成结构及化学特征,进而影响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采用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二维相关光谱分析方法,研究了pH条件变化对DOM特性及其与Cu^(2+)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pH值由5逐渐升高至10,DOM不同组分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其中类腐殖酸组分变化最显著,类富里酸组分变化最优先,这是由于pH的变化引起的醛酮、酚基、羧基等相关基团暴露导致的。(2)荧光光谱二维相关分析表明,pH的改变能够显著地影响DOM不同组分与Cu^(2+)的结合能力,但并不能影响其结合顺序。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共解析出3个荧光组分,荧光组分的淬灭曲线非线性拟合结果更是定量验证了这一结果。(3)FTIR结果表明高pH条件下DOM与Cu^(2+)结合点位更多,结合强度更强。pH 5和pH 10条件下DOM官能团与Cu^(2+)的结合顺序分别依次为:多糖C—O>酚基>醛酮CO>芳香族C—H和多糖C—O>酰胺Ⅱ带C—N>酚基>脂肪族C—H>醛酮CO>羧基C—OH>芳香族C—H>羧基CO。荧光光谱和FTIR的异谱二维相关分析进一步表明Cu^(2+)与DOM类腐殖酸组分的相互作用滞后于酚基和芳基等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傅里叶红外光谱 溶解态有机质 PH 二维相关
下载PDF
不同流速下沉积物中六溴环十二烷的释放及再分配规律
4
作者 王榕 胡煜 +3 位作者 高寒 王超 王沛芳 陈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53-2559,共7页
六溴环十二烷(HBCD)作为一种典型卤代有机污染物已在河湖沉积物中被广泛检出,但流速变化下HBCD的迁移和释放行为尚不清楚.本文通过模拟5种流速条件,分析不同流速下表层沉积物中HBCD的释放规律以及HBCD在水-沉积物系统的再分配特征.结果... 六溴环十二烷(HBCD)作为一种典型卤代有机污染物已在河湖沉积物中被广泛检出,但流速变化下HBCD的迁移和释放行为尚不清楚.本文通过模拟5种流速条件,分析不同流速下表层沉积物中HBCD的释放规律以及HBCD在水-沉积物系统的再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再悬浮的临界流速为0.4m/s,上覆水中HBCD浓度随流速增大而增加,且不同流速下HBCD向上覆水中的释放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与上覆水不同,流速变化对悬浮颗粒物(SS)中HBCD浓度并无明显影响.相比静水和低流速条件,高流速条件下沉积物中HBCD的释放总量较高,0.6m/s流速下HBCD的释放总量是静水条件的31.6倍.流速是引起沉积物中HBCD再分配的关键因素,HBCD的再分配随流速增大而更加明显.不同流速下,SS中HBCD的分配量在HBCD释放总量中均占主导地位;表层沉积物中HBCD更易向较小粒径沉积物中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溴环十二烷 流速变化 水-沉积物系统 释放行为 再分配
下载PDF
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5
作者 王沛芳 王超 +2 位作者 冯骞 钱进 周建仁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5-489,共5页
在总结城市建设发展历史进程和城市水生态系统研究建设进展的基础上,指出目前国内外对城市水生态系统没有开展全面的综合研究,未能形成系统性的研究体系,缺乏城市 人类 水体相协调的理念.针对这种状况,提出了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 在总结城市建设发展历史进程和城市水生态系统研究建设进展的基础上,指出目前国内外对城市水生态系统没有开展全面的综合研究,未能形成系统性的研究体系,缺乏城市 人类 水体相协调的理念.针对这种状况,提出了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和水经济五位一体的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涉水规划和建设的单一性问题,有利于完善城市水生态系统的管理体系,为城市生态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 水生态系统 水安全 水环境 水景观 水文化
下载PDF
太湖沉积物重金属的形态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沛芳 周文明 +3 位作者 王超 钱进 侯俊 郑莎莎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6-143,共8页
对太湖29个点位表层沉积物中主要的重金属Cd、Pb、Cu、Cr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BCR提取法分析各种重金属赋存形态,并依据各种重金属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Cr含量最高,Cd最低;各湖区各种重金属含... 对太湖29个点位表层沉积物中主要的重金属Cd、Pb、Cu、Cr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BCR提取法分析各种重金属赋存形态,并依据各种重金属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Cr含量最高,Cd最低;各湖区各种重金属含量分布不同,梅梁湾、竺山湾和贡湖湾的Cu和Cr含量较高,南部沿岸区Cu含量最低,湖心区Cr含量最低;各种重金属的赋存形态中,Cd可提取态所占比例最高,而Pb、Cu和Cr均以残渣态为主,表明Cd的迁移性最强。运用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RSP)对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发现Pb、Cu和Cr在全太湖处于无污染水平,而Cd在竺山湾和西部沿岸区入湖河口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在东太湖、胥湖湾、贡湖湾部分采样点处于轻度污染水平,说明Cd污染分布较广且污染较重,四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d>Pb>Cu>Cr;从湖区平均值分析,南部沿岸区、湖心区和贡湖湾处于无污染水平,其它湖区处于轻度污染水平。但贡湖湾已接近轻污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形态 分布 生态风险 太湖
原文传递
动水条件下重金属在沉积物水之间的迁移规律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沛芳 胡燕 +1 位作者 王超 周文明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1-158,共8页
借助自主开发的不同水动力模拟水槽,选择4.01cm/s(小流速,A槽)、12.70cm/s(中流速,B槽)、20.23cm/s(大流速,C槽)3种流速条件,研究15d运行周期内,3个水槽中沉积物重金属Cd、Cr及类金属As在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之间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1... 借助自主开发的不同水动力模拟水槽,选择4.01cm/s(小流速,A槽)、12.70cm/s(中流速,B槽)、20.23cm/s(大流速,C槽)3种流速条件,研究15d运行周期内,3个水槽中沉积物重金属Cd、Cr及类金属As在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之间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1)流速的增加能促进重金属的释放;2)间隙水中As的浓度远远大于上覆水中浓度,为其向上覆水迁移提供了条件;3)沉积物再悬浮是上覆水中重金属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同时,与静水条件相比,动水条件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迁移有显著影响,但不同重金属受自身特性的影响显示不同的迁移规律。另一方面,3种水流条件对不同介质中重金属含量变化产生的影响过程和结果也不相同,但其影响程度总体为上覆水>沉积物>间隙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条件 沉积物 重金属 上覆水 间隙水
下载PDF
汞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沛芳 王文娜 +1 位作者 王蓉 任凌霄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2-288,共7页
汞污染因毒性大、致毒结果严重而备受关注,水环境尤其是水源水的汞污染严重威胁人体健康。近年来,国内外对汞的生物毒性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归纳了近年来关于汞对水生生物,包括水生植物、鱼类、贝类、藻类及两栖类毒性效应和毒害机... 汞污染因毒性大、致毒结果严重而备受关注,水环境尤其是水源水的汞污染严重威胁人体健康。近年来,国内外对汞的生物毒性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归纳了近年来关于汞对水生生物,包括水生植物、鱼类、贝类、藻类及两栖类毒性效应和毒害机理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今后不仅要研究不同水生生物对汞形态的转化方式和转化机理,还要进一步寻找对低浓度汞污染最敏感的指示生物和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毒性效应 水环境 水生生物 水生植物 鱼类 贝类
原文传递
自然水塘湿地系统对农业非点源氮的净化截留效应研究 被引量:31
9
作者 王沛芳 王超 徐海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82-785,共4页
在入湖小流域中,水塘湿地系统对氮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截留和净化作用,使得农业非点源氮产生量与入湖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确定自然湿地系统对农业非点源氮负荷的降低程度,从而有效控制入湖非点源氮量,选择太湖流域宜兴境内的自然水塘湿... 在入湖小流域中,水塘湿地系统对氮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截留和净化作用,使得农业非点源氮产生量与入湖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确定自然湿地系统对农业非点源氮负荷的降低程度,从而有效控制入湖非点源氮量,选择太湖流域宜兴境内的自然水塘湿地系统,于2004年7月7日至14日、2005年1月14日至20日和2005年3月8日至14日开展了降雨径流进入水塘中农业非点源氮的截留效应研究,分析了塘中总氮的衰减规律。结果表明,自然水塘湿地系统在各试验期对非点源氮均具有显著的截留和净化效应,3个试验期持留时间内TN的净化效率分别为70.4%、14.5%和36.3%,氮截留量分别为0.903、0.987和0.660g·m-2。说明水塘湿地系统能显著降低入湖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氮进入地表水体中的氮源负荷,为入湖流域中氮营养元素的输移规律和通量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湖小流域 非点源氮 水塘湿地系统 净化 截留
下载PDF
农田退水净污湿地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沛芳 娄明月 +1 位作者 钱进 胡斌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0,共10页
通过对望虞河西岸无锡市古市桥河道整治中农田退水净污湿地的水质净化效果的监测,研究农田湿地对稻田退水中氮磷和有机农药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去除机理。结果表明:农田湿地对总氮、总磷和氨氮的去除率平均值分别为60.95%、72.62%和65.9... 通过对望虞河西岸无锡市古市桥河道整治中农田退水净污湿地的水质净化效果的监测,研究农田湿地对稻田退水中氮磷和有机农药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去除机理。结果表明:农田湿地对总氮、总磷和氨氮的去除率平均值分别为60.95%、72.62%和65.97%,对3种典型农药二甲四氯钠、三唑磷和多菌灵的去除率分别在20.86%~62.33%、17.86%~69.52%和1.31%~61.15%范围内;水体中氮磷可以通过透水坝物理拦截过滤作用、基质吸附作用、微生物代谢作用和植物吸收利用来去除;农田湿地对污染物去除率与各级透水坝所用填料介质密切相关,各级湿地池对污染物去除无显著性差异;水体中农药去除途径较为单一,主要依靠填料表面功能微生物的作用,且第一级透水坝对农药去除率显著低于后两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退水 净污湿地 净化机制 半透水型坝 面源污染
下载PDF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环境监理及其应用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沛芳 王超 +1 位作者 李勇 肖金凤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2003年第6期51-53,63,共4页
在分析工程施工环境特点的基础上,研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环境监理的作用、目标和要求,阐明环境监理与工程监理的相关关系和职责区别,明确了环境监理与工程业主和承包商的关系,探讨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实施环境监理模式和监管方法... 在分析工程施工环境特点的基础上,研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环境监理的作用、目标和要求,阐明环境监理与工程监理的相关关系和职责区别,明确了环境监理与工程业主和承包商的关系,探讨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实施环境监理模式和监管方法.以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为例,介绍环境监理制度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实施过程及显著成效,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环境监理体系的形成和具体实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 施工 环境监理 小浪底水利枢纽
下载PDF
苏州市外城河水生态环境状况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沛芳 王超 +1 位作者 孙敏 汪翙 《水资源保护》 CAS 2003年第3期47-49,共3页
在调查苏州市河网水系及水生态环境质量并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 ,根据苏州市外城河及进出河道水系的水质状况 ,指出苏州市外城河水系污染为有机污染 ,枯水期和丰水期水污染严重 ,污染源具有由点源向面源转移的特点 ,而苏州市古城区生活... 在调查苏州市河网水系及水生态环境质量并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 ,根据苏州市外城河及进出河道水系的水质状况 ,指出苏州市外城河水系污染为有机污染 ,枯水期和丰水期水污染严重 ,污染源具有由点源向面源转移的特点 ,而苏州市古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率低、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低、面污染源控制薄弱、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是造成外城河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最后制定了以截流、管理、治污、引水、疏浚以及生态修复相结合的一体化控制对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市 水生态环境 河网水系 水污染 水质
下载PDF
梯级水电开发中生态保护分析与生态水头理念及确定原则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沛芳 王超 +4 位作者 侯俊 钱进 饶磊 刘佳佳 王洵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共7页
在分析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及原因的基础上,归纳了近年来水电站建设运行中生态保护措施的研究进展,包括过鱼设施的建设、鱼类增殖放流站的构建、大坝下游河道断面生态流量的确定和梯级水电站水库生态调度,并阐释了这些措施在河流梯... 在分析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及原因的基础上,归纳了近年来水电站建设运行中生态保护措施的研究进展,包括过鱼设施的建设、鱼类增殖放流站的构建、大坝下游河道断面生态流量的确定和梯级水电站水库生态调度,并阐释了这些措施在河流梯级水电开发生态保护中的不足,提出了河流梯级水电开发水头与生态水头协同确定的理念,界定了基于河流自然生境和原生生态及物种保护的生态水头的概念、内涵与确定原则,给出了生态水头规划的综合优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电站 生态环境影响 生态保护措施 生态水头
下载PDF
湖荡湿地对输水河道磷的截留净化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沛芳 胡斌 +4 位作者 王超 常虹 李丽娜 钱进 侯俊 《水资源保护》 CAS 2013年第1期1-5,9,共6页
选取太湖流域望虞河沿线的鹅真荡和漕湖两个湖荡湿地分析湖荡湿地对水体中总磷、总溶解磷、颗粒磷以及正磷酸盐的截留净化作用和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湖荡湿地对输水河道中磷有不同程度的截留净化作用,对颗粒态磷和正磷酸盐的截留净化... 选取太湖流域望虞河沿线的鹅真荡和漕湖两个湖荡湿地分析湖荡湿地对水体中总磷、总溶解磷、颗粒磷以及正磷酸盐的截留净化作用和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湖荡湿地对输水河道中磷有不同程度的截留净化作用,对颗粒态磷和正磷酸盐的截留净化作用最为显著。②湖荡的面积、空间结构、河水在湖荡输入、输出点的位置以及水生植物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湿地对磷的截留净化作用;③水温、pH、DO浓度和Chl-a浓度与水体中的磷浓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水温、pH、DO浓度与Chl-a浓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藻类是影响湖荡净化磷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输水河道 截留净化 影响因子 鹅真荡 漕湖
下载PDF
山区城市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模式及其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沛芳 王超 李智勇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0-503,共4页
分析山区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特征,探讨山区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规律,认为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主要与水生生物栖息场所需水量、污染物稀释净化需水量、景观功能要求的适宜水深和适宜水面面积等因素有关,据此建立了山区城市河道生态... 分析山区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特征,探讨山区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规律,认为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主要与水生生物栖息场所需水量、污染物稀释净化需水量、景观功能要求的适宜水深和适宜水面面积等因素有关,据此建立了山区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和生态需水水深的计算模式,并用该模式对浙江省丽水市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和生态需水水深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为丽水市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溪性河流 城市 生态系统 稀释净化 需水量
下载PDF
氮在不同生态特征沟渠系统中的衰减规律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王沛芳 王超 胡颖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35-1139,共5页
在分析河流水体中氮的迁移转化过程和衰减机理的基础上,选择太湖流域宜兴大浦镇境内林渠和赵渠两条农田排水沟为观测现场,开展氮在不同生态特征沟渠中的衰减规律研究,分析不同尺度和水动力条件对水体中氮衰减规律的影响,探讨水体中氮截... 在分析河流水体中氮的迁移转化过程和衰减机理的基础上,选择太湖流域宜兴大浦镇境内林渠和赵渠两条农田排水沟为观测现场,开展氮在不同生态特征沟渠中的衰减规律研究,分析不同尺度和水动力条件对水体中氮衰减规律的影响,探讨水体中氮截留、吸附、转化的内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沟渠的生态特征,特别是几何尺度和水动力特性与水体中总氮衰减过程紧密相关;沟渠流速越大,水体中总氮衰减率越大;水生植物密度越大总氮衰减率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特征 衰减效率 林渠 赵渠
下载PDF
天然胶体的水环境行为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沛芳 包天力 +1 位作者 胡斌 钱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48,共21页
胶体是一种分散相粒子具有特定粒径(通常为1 nm~1μm)的混合物,天然水体中的胶体通常是指水环境中普遍存在,而又符合“胶体”形态定义的物质的总和.因为具有特殊的表面性质以及独特的水动力学特点,天然水体中的胶体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 胶体是一种分散相粒子具有特定粒径(通常为1 nm~1μm)的混合物,天然水体中的胶体通常是指水环境中普遍存在,而又符合“胶体”形态定义的物质的总和.因为具有特殊的表面性质以及独特的水动力学特点,天然水体中的胶体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污染物载体,尤其在促进重金属类的污染物迁移以及性质转化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归纳总结了水环境研究领域中胶体概念的提出与发展,讨论了现有研究中对胶体的定义与理解,比较了当前几种主要的胶体提取手段的特点.同时,针对胶体在水环境中的环境行为,详细归纳了河湖水体中胶体的物质组成、特征以及相应的检测手段,重点总结了胶体在水环境中对污染物的结合作用、胶体污染物的生物效应、胶体自身的团聚规律以及胶体对污染物迁移的影响机制.本文提出了胶体在水环境中复杂的组成成分与动态变化在胶体研究中的重要性,并对进一步揭示胶体环境效应的研究思路以及方法手段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 重金属 有机质 吸附 污染物迁移
下载PDF
长潭水库沉积物磷分布特征及污染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沛芳 陆海波 +3 位作者 王超 常虹 钱进 侯俊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1-476,共6页
为揭示深水湖库沉积物磷的分布特征,运用沉积物磷形态标准分析法SMT,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7月对长潭水库库区5个采样点沉积物中的TP和各形态磷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潭水库沉积物处于还原状态,有利于Fe/Al-P的还原溶解,其中中下... 为揭示深水湖库沉积物磷的分布特征,运用沉积物磷形态标准分析法SMT,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7月对长潭水库库区5个采样点沉积物中的TP和各形态磷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潭水库沉积物处于还原状态,有利于Fe/Al-P的还原溶解,其中中下游还原性比上游强,夏季还原性最强。沉积物含水率和TOC质量比上游较低,中下游较高;春季和夏季沉积物中TOC质量比较高。长潭水库TP质量比平均值在0.56~0.79 mg/g之间,其空间分布特征是中游较高,上游和下游较低。其中,Fe/Al-P在TP中占27%~48%,平均为41%,Ca-P在TP中占16%~25%,平均为19%,OP在TP中占35%~52%,平均为40%。可见,各形态磷中Fe/Al-P所占百分比最大,有利于水体中藻类吸收利用。长潭水库沉积物磷污染主要来源为上覆水体中磷的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磷形态 分布特征 长潭水库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电活性生物膜性能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沛芳 张艺璇 +2 位作者 董跃 张语航 王超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3-120,共8页
为进一步探究生物电化学系统(BES)处理市政污水的效能,研究了新兴污染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电活性生物膜(EAB)的影响和作用机制。采用电化学工作站、扫描电子显微镜、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高通量测序等方法,研究DBP质量浓度对EA... 为进一步探究生物电化学系统(BES)处理市政污水的效能,研究了新兴污染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电活性生物膜(EAB)的影响和作用机制。采用电化学工作站、扫描电子显微镜、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高通量测序等方法,研究DBP质量浓度对EAB电化学活性、主要成分、微观形态、空间结构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质量浓度DBP(10 mg/L)条件下,BES的最高输出电压和功率密度分别为0.24 V和113.34 mW/m^(2);较低质量浓度DBP(1 mg/L)条件下,BES的最高输出电压和功率密度分别下降33.33%和31.47%,两者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生物膜中的蛋白和多糖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高质量浓度DBP会刺激β-多糖的分泌,并在激光共聚焦图像上表现出强烈的蓝色信号,而蛋白和α-多糖的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对不同DBP质量浓度下的EAB进行微生物群落分析的结果显示,Petrimonas和Aquamicrobium菌是高质量浓度DBP条件下的优势菌群,而DBP会降低EAB的电化学活性,在对照组的EAB中,典型的电活性菌Rhodopseudomonas和Rhodococcus占据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电活性生物膜 胞外聚合物 电化学性能 市政污水处理
下载PDF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监理模式刍议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沛芳 王超 +1 位作者 冯骞 肖金凤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40-41,共2页
环境监理依据环境保护的行政法规和技术标准 ,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等手段 ,对工程建设参与者的环保行为以及他们的责、权、利进行必要的协调与约束 ,最终达到工程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种效益的统一。因此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 环境监理依据环境保护的行政法规和技术标准 ,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等手段 ,对工程建设参与者的环保行为以及他们的责、权、利进行必要的协调与约束 ,最终达到工程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种效益的统一。因此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引入环境监理制度是十分重要的。在分析工程环境监理特点的基础上 ,探讨了水利水电工程中实施环境监理的基本模式、框架体系、工作程序及监管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 环境监理模式 环境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