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昆仑大格勒富铌碳酸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初探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泰山 李五福 +16 位作者 秉璋 李积清 薛万文 李玉龙 林艳海 春涛 张鑫利 曹锦山 袁博武 郑英 李青 张新远 赵志逸 金婷婷 马林 韩晓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13,共17页
大格勒碳酸岩是东昆仑地区新发现的火成碳酸岩,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本文对该碳酸岩开展了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以及同位素研究,初步探讨其岩石成因。大格勒碳酸岩的化学组成以CaO和MgO为主,CaO含量为24.17%~30.40%,MgO含量为15.56%~18.91... 大格勒碳酸岩是东昆仑地区新发现的火成碳酸岩,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本文对该碳酸岩开展了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以及同位素研究,初步探讨其岩石成因。大格勒碳酸岩的化学组成以CaO和MgO为主,CaO含量为24.17%~30.40%,MgO含量为15.56%~18.91%,SiO_(2)含量为0.61%~6.25%,CO_(2)含量为25.09%~36.09%,其CaO/(CaO+MgO+FeO^(T)+MnO)(CCMF)在0.41~0.51之间,属于镁质碳酸岩。岩石的稀土元素总量∑REE在515~1863μg/g之间,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a/Yb)N=284~589),无明显的Eu、Ce异常(δEu=0.89~1.23,平均1.01,δCe=0.96~1.11,平均1.05)。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样品明显富集Nb、Sr、Th、U、Pb、P,相对亏损Rb、K、Ti元素,Ba、Zr、Hf及HREE等元素接近原始地幔,Nb含量在126~5009μg/g之间(平均1568μg/g)。碳酸岩样品具有相对低的(^(87)Sr/^(86)Sr)i值(0.703718~0.703964)和低ε_(Nd)(t)值(-1.07~-0.33),δ^(13)CV-PDB值为-8.5‰~-5.7‰,δ^(18)OV-SMOW值为8.9‰~14.4‰,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组成显示其具有幔源特征,并在碳酸岩形成过程中受到了热液蚀变作用,可能与东昆仑早泥盆世碰撞后伸展作用导致的软流圈地幔上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岩 SR-ND同位素 C-O同位素 地球化学 地幔源区特征 大格勒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稀有和稀土矿化碱性杂岩体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五福 +16 位作者 秉璋 张新远 谭运鸿 袁博武 春涛 韩晓龙 金婷婷 郑英 曹锦山 王泰山 张焜 付长垒 陈健 刘建栋 李青 张启龙 陈丽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9,共12页
稀有、稀土元素由于其特殊的属性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碱性岩类相关的稀有、稀土矿产资源储量十分丰富,近年来对其勘探和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在东昆仑中段大格勒地区首次发现了稀有... 稀有、稀土元素由于其特殊的属性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碱性岩类相关的稀有、稀土矿产资源储量十分丰富,近年来对其勘探和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在东昆仑中段大格勒地区首次发现了稀有和稀土矿化碱性杂岩体,岩石类型主要为含尖晶石磷灰石蛇纹石化橄榄岩、含磷灰石金云母霞石单斜辉石岩、橄榄辉长岩、含磷灰石金云母角闪石岩、磁铁矿化含橄榄石磷灰石碳酸岩等,其中含矿岩石为碳酸岩、橄榄岩、辉石岩等。矿石矿物主要为烧绿石、铌钽铁矿、磷灰石、独居石、钛铁矿。现初步圈定Nb、P矿体一条,矿体厚3.8~56.56 m,Nb_(2)O_(5)品位最高6.9%,平均0.71%;P_(2)O_(5)品位最高14.5%,平均品位5.6%,Ta和REE也伴有矿化,显示了很好的含矿性。这一发现大大拓展了青藏高原稀有、稀土矿的找矿空间,为发现新的、优质的稀有稀土矿产提供重要启示,具有重要的找矿和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杂岩体 稀有金属 稀土矿 大格勒 东昆仑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碱性杂岩体中辉石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春涛 李五福 +12 位作者 秉璋 张新远 郑英 金婷婷 刘建栋 袁博武 韩晓龙 曹锦山 王泰山 谭运鸿 李玉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43,I0008-I0011,共23页
近年团队在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发现了Nb、P矿化碱性杂岩体,并对杂岩体的岩石组合、岩石学特征及含矿性开展了研究,初步圈定了Nb、P矿化体,显示东昆仑具有寻找与碱性岩-碳酸岩型稀有稀土矿潜力。对碱性岩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组成、矿物成... 近年团队在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发现了Nb、P矿化碱性杂岩体,并对杂岩体的岩石组合、岩石学特征及含矿性开展了研究,初步圈定了Nb、P矿化体,显示东昆仑具有寻找与碱性岩-碳酸岩型稀有稀土矿潜力。对碱性岩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组成、矿物成分以及形成环境等方面的研究,不仅对重建东昆仑古构造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还可推动东昆仑稀有金属成矿规律研究与找矿突破。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选取杂岩体中重要的含矿辉石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单矿物电子探针原位分析、磷灰石和榍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东昆仑大格勒地区辉石岩的形成时代为418 Ma。辉石岩主要矿物中存在似长石(霞石)、碱性暗色矿物(富铁黑云母),单斜辉石为透辉石,角闪石为钙质角闪石(铁韭闪石),黑云母为铁质黑云母和镁质黑云母。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辉石岩具有富K(K_(2)O>Na_(2)O)、CaO含量高、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富集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不亏损Nb、Ta元素,亏损Zr、U、Ti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全岩的(87Sr/86Sr)i为0.704058~0.704278,ε_(Nd)(t)为-0.4~-0.2。矿物组成、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均指示大格勒辉石岩为钾质碱性岩,具有与OIB相似的特征,岩浆源区为EMⅠ型地幔端元。岩石的形成过程为母岩浆在相对较深的地幔源区经历了1%~3%较低程度的部分熔融作用,在上侵过程中经历了较强的分离结晶作用和微弱的同化混染作用,其形成时代为该地区岩浆活动最强烈的时期,可能与碰撞后软流圈地幔的上涌和岩石圈的强烈伸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石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大格勒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农场南辉长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玉龙 韩杰 +4 位作者 赵志逸 李积清 秉璋 王泰山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87,共16页
东昆仑志留纪岩浆活动强烈,记录了东昆仑造山带原特提斯洋演化晚期大洋俯冲阶段与碰撞阶段转换地质过程。本次研究对东昆仑大格勒农场南志留纪基性侵入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以确定其形成... 东昆仑志留纪岩浆活动强烈,记录了东昆仑造山带原特提斯洋演化晚期大洋俯冲阶段与碰撞阶段转换地质过程。本次研究对东昆仑大格勒农场南志留纪基性侵入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以确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大格勒农场南辉长岩的结晶年龄为430.2±2.4 Ma,形成时代为中志留世。辉长岩SiO_(2)(51.40%~53.66%)含量较低,MgO(18.56%~22.16%)和FeO^(T)(7.54%~10.64%)含量高,Mg^(#)为79~82。微量元素富集Rb、Th、Ba、Cs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高Ni(276~973μg/g)、Cr(2152~3574μg/g)和Sc(35.5~53.1μg/g)含量,低Nb/Ta值(3.23~8.68)和εHf(t)值(-7.3~-3.6)。大格勒农场南辉长岩的地球化学组成具有岛弧基性岩特征,其成因可能是流体和俯冲沉积物加入的富尖晶石橄榄岩部分熔融的结果。综合区域资料表明,大格勒农场南辉长岩形成于东昆仑原特提斯洋俯冲晚期阶段,进一步限定原特提斯洋晚期俯冲与碰撞转换时限为中志留世,随后转入碰撞造山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岩 锆石U-PB年龄 岩石成因 志留纪 大格勒农场南 东昆仑造山带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富铌橄榄岩矿物学、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积清 +7 位作者 秉璋 李五福 王泰山 薛万文 李玉龙 李青 金婷婷 袁博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4,共11页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碳酸岩-碱性杂岩富铌稀土矿化的发现,对青海省优质稀有稀土矿产的勘查及综合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本文以大格勒杂岩体中蛇纹石化富铌橄榄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矿物学分析显示,富...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碳酸岩-碱性杂岩富铌稀土矿化的发现,对青海省优质稀有稀土矿产的勘查及综合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本文以大格勒杂岩体中蛇纹石化富铌橄榄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矿物学分析显示,富铌橄榄岩中铌矿物主要为铌易解石(Nb_(2)O_(5)=50.33%~52.50%)、铌钙矿(Nb_(2)O_(5)=48.20%~50.27%)、褐铈铌矿(Nb_(2)O_(5)=42.80%~43.45%)、Stefanweissite矿(Nb_(2)O_(5)=33.14%~34.78%),次为钛铁矿(Nb_(2)O_(5)=3.45%~4.89%)。样品具低SiO_(2)(20.16%~29.20%)和K_(2)O+Na_(2)O(0.02%~2.47%)含量,高Mg O(22.88%~27.69%)含量和Mg^(#)值(74~82),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772~1807μg/g),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强烈富集LREE、亏损HREE,Eu异常不明显(δEu=0.87~1.17)。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样品富集Nb、Ta、Th、U、Sr、Pb,Nb含量高,为981~1753μg/g,平均1378μg/g,可能与晚阶段碳酸岩侵入流体交代作用有关。样品的(87Sr/86Sr)i值为0.70378~0.70396,ε_(Nd)(t)值为-0.49~0.31,岩浆源区可能为EMⅠ型地幔端元。综合区域构造背景,大格勒岩体中富铌橄榄岩的形成可能与该地区拉张环境下岩石圈的强烈伸展和软流圈地幔的上涌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铌橄榄岩 矿物化学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大格勒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碱性岩-碳酸岩型铌矿勘查进展及找矿前景 被引量:1
6
作者 秉璋 +9 位作者 袁博武 李玉龙 李积清 翟国良 马林 李五福 韩晓龙 封建平 王泰山 韩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60,共11页
铌广泛应用在冶金工业、原子能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军事工业、电子工业、超导材料及医疗仪器等方面,是全球高度关注的关键矿产。碱性岩-碳酸岩型矿床赋存了世界上大部分的铌资源,而我国铌资源禀赋差,对外依存度大于90%。2021年青海省... 铌广泛应用在冶金工业、原子能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军事工业、电子工业、超导材料及医疗仪器等方面,是全球高度关注的关键矿产。碱性岩-碳酸岩型矿床赋存了世界上大部分的铌资源,而我国铌资源禀赋差,对外依存度大于90%。2021年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在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发现了碱性岩-碳酸岩型铌矿,通过三年的勘查工作,圈定5条铌矿体,矿体延伸长160~1280 m,控制最大斜深800 m,矿体厚度4.3~115.7 m,Nb_(2)O_(5)平均品位0.092%~0.156%,伴生P_(2)O_(5)平均品位3.8%~5.6%。通过资源量估算,Nb_(2)O_(5)推断资源量超过10万吨,已达大型矿床规模。目前铌矿体在走向和倾向上延伸稳定,显示出良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资源 碱性岩-碳酸岩型 勘查进展 找矿前景 大格勒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碱性杂岩体中辉石角闪石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五福 +14 位作者 秉璋 刘建栋 春涛 周金胜 马林 张新远 刘金恒 李玉龙 袁博武 王泰山 曹锦山 金婷婷 韩晓龙 谭运鸿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4-162,I0012-I0016,共24页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发现了以铌为主的稀有和稀土矿化碱性杂岩体,辉石角闪石岩构成了杂岩体的主体且有弱矿化显示。为了查明辉石角闪石岩的成岩时代和岩石成因、了解稀有和稀土矿的成矿背景,指导区域找矿突破,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野外地质...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发现了以铌为主的稀有和稀土矿化碱性杂岩体,辉石角闪石岩构成了杂岩体的主体且有弱矿化显示。为了查明辉石角闪石岩的成岩时代和岩石成因、了解稀有和稀土矿的成矿背景,指导区域找矿突破,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年代学、矿物学、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研究。辉石角闪石岩由角闪石、黑云母、少量辉石以及矿石矿物(易解石、褐帘石、磷灰石、含铌钛铁矿)等组成,其中角闪石主要为钙角闪石组中的镁绿钙闪石,少量为浅闪石和阳起石;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辉石为透辉石和普通辉石。辉石角闪石岩成岩年龄为418 Ma,岩石具有低硅(SiO_(2)=35.49%~42.62%)、高MgO(7.27%~16.04%)、CaO(11.94%~13.44%)、TiO_(2)(1.80%~6.13%)、P_(2)O_(5)(0.52%~2.79%)含量特征,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中显示Nb、Ta正异常以及Pb负异常,与OIB特征类似。岩石具有富集的Sr-Nd同位素组成((87Sr/86Sr)i=0.700444~0.705404,ε_(Nd)(t)=-0.4~0.9),落入OIB型富集地幔的范围。综合研究表明大格勒辉石角闪石岩可能源于OIB型软流圈地幔,源区Nb-Ta的富集及Pb和K的亏损主要与再循环脱水洋壳有关。大格勒辉石角闪石岩的形成时代稍晚于东昆仑高压变质带榴辉岩相的峰期变质时代,因此其产出的构造环境可能与陆-陆碰撞期间俯冲大洋岩石圈断离软流圈地幔上涌熔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石角闪石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大格勒 东昆仑
下载PDF
昆仑河早古生代两期埃达克质侵入岩的发现及其对东昆仑碰撞造山过程的启示 被引量:7
8
作者 秉璋 张金明 +3 位作者 李五福 王泰山 金婷婷 付长垒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63-784,共22页
早古生代志留纪-泥盆纪是东昆仑原特提斯洋闭合和碰撞造山过程发生的重要时期。在该阶段出现有榴辉岩和大量A型花岗岩、镁铁-超镁铁质岩,并产出有夏日哈木镍矿、白干湖钨锡矿等一批重要的矿产资源。然而,东昆仑早古生代详细碰撞造山的... 早古生代志留纪-泥盆纪是东昆仑原特提斯洋闭合和碰撞造山过程发生的重要时期。在该阶段出现有榴辉岩和大量A型花岗岩、镁铁-超镁铁质岩,并产出有夏日哈木镍矿、白干湖钨锡矿等一批重要的矿产资源。然而,东昆仑早古生代详细碰撞造山的深部过程、榴辉岩的折返机制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在东昆仑造山带昆仑河地区新发现的早古生代埃达克质侵入岩可能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依据。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昆仑河地区存在晚奥陶世(446Ma)和晚志留世(427-425Ma)两期埃达克质侵入岩。晚奥陶世埃达克质侵入岩为花岗闪长岩,SiO2(67.55%-68.21%)和Al2O3(14.59%-15.89%)含量较高,富Na2O(4.91%-5.15%)、贫K2O(1.54%-1.64%),亏损重稀土,Y含量是7.76×10^(-6)-8.61×10^(-6),Yb含量是0.67×10^(-6)-0.93×10^(-6),高Sr(484×10^(-6)-621×10^(-6))和Sr/Y比值(56-80),Cr(31.2×10^(-6)-38.3×10^(-6))和Ni(19.0×10^(-6)-22.5×10^(-6))含量较高,具有亏损的全岩Nd同位素组成,εNd(t)为+1.1-+1.2,其岩浆成因锆石的εHf(t)分成两组:主要岩浆锆石为+2.2-+10.6,另外一组岩浆锆石为-11.5--1.3。晚志留世埃达克质侵入岩主要为花岗闪长岩、花岗岩,高SiO2(66.36%-71.14%)和Al2O3(15.5%-19.65%),富Na2O(5.65%-7.68%),贫K2O(0.68%-1.47%),强烈亏损重稀土,Y为1.90×10^(-6)-5.02×10^(-6),Yb为0.16×10^(-6)-0.51×10^(-6),高Sr(362×10^(-6)-1100×10^(-6))和Sr/Y比值(130-514),具有弱富集的全岩Nd同位素组成,εNd(t)为-1.5--1.2,岩浆锆石εHf(t)主要分布在-10.2-+9.3之间。本文认为晚奥陶世埃达克质侵入岩最可能是俯冲洋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与同期古老大陆地壳来源岩浆发生了混合后形成的,而晚志留世埃达克质侵入岩可能是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本研究认为东昆仑在晚奥陶世(446Ma)还存在大洋板片的俯冲和熔融,约在436-425Ma发生了大陆碰撞、板片断离和高压-超高压(HP-UHP)变质岩折返,并诱发了埃达克质、镁铁-超镁铁质和A型花岗质岩浆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 昆仑河 埃达克岩 早古生代 碰撞造山带
下载PDF
东昆仑大水沟东地区稀土矿化石英正长岩地球化学、年代学及Hf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积清 +3 位作者 韩杰 王泰山 李玉龙 袁博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3-298,共16页
东昆仑中段大格勒地区稀有和稀土矿化碱性杂岩体的发现,打开了东昆仑稀有、稀土矿找矿突破口。本次含稀土矿化石英正长岩的发现,进一步拓展了该区稀土矿找矿空间,对该区战略性矿产找矿工作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大水沟东地区... 东昆仑中段大格勒地区稀有和稀土矿化碱性杂岩体的发现,打开了东昆仑稀有、稀土矿找矿突破口。本次含稀土矿化石英正长岩的发现,进一步拓展了该区稀土矿找矿空间,对该区战略性矿产找矿工作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大水沟东地区石英正长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研究,揭示了稀土矿化石英正长岩岩石成因、岩浆源区和构造背景。获得岩石锆石U-Pb年龄为(400.2±3.7) Ma,属早泥盆世;岩石属于准铝质碱性系列,具有高SiO_(2)(64.11%~66.20%)、富Al_(2)O_(3)(15.98%~16.19%)、富碱(Na_(2)O+K_(2)O)含量(11.31%~11.85%),尤其富钾K_(2)O(7.24%~8.18%),低Ti_(2)O(0.38%~0.44%)、CaO(1.13%~1.86%)、MgO(0.13%~0.22%)特征。A/CNK值为0.9~0.98,富集Rb、K、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10000Ga/Al值为2.84~3.4,Zr含量为(751.30~1 034.85)×10^(-6),(Zr+Nb+Ce+Y)含量为(881.49~1 210.16)×10^(-6),锆石饱和温度为905.76~931.41℃,高的Y/Nb值(1.87~2.45)和构造图解指示,石英正长岩为A_2型花岗岩,结合区域构造岩浆演化资料表明其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环境。锆石ε_(Hf)(t)值为-0.76~1.41,二阶段(t_(DM2))Hf模式年龄为1 435~1 303 Ma,表明稀土矿化石英正长岩来源于幔源高温玄武质岩浆底侵中元古代长英质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水沟地区 早泥盆世 A2型花岗岩 稀土矿化 地球化学 HF同位素
下载PDF
南昆仑结合带盲矿西沟早白垩世高分异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逯永卓 王泰山 +6 位作者 余福承 韩杰 林艳海 张鑫利 李积清 袁博武 徐贝贝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3-247,共15页
为了研究南昆仑结合带早白垩世岩浆岩的成因类型和构造背景,本文对盲矿西沟一带出露的花岗岩开展岩相学、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研究显示,盲矿西沟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13.4±0.6 Ma~117.5±1.5 Ma,形成于早... 为了研究南昆仑结合带早白垩世岩浆岩的成因类型和构造背景,本文对盲矿西沟一带出露的花岗岩开展岩相学、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研究显示,盲矿西沟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13.4±0.6 Ma~117.5±1.5 Ma,形成于早白垩世。花岗岩含电气石、白云母等矿物,具有富硅(SiO_(2)=72.03%~75.10%)、富碱(K_(2)O+Na_(2)O=7.62%~7.86%)、过铝质(A/CNK=1.20~1.24),贫镁(MgO=0.13%~0.56%)、贫钛(TiO_(2)=0.08%~0.30%)的特征,为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钙碱性系列;同时,富集Rb、Th、U等微量元素和相对亏损Ba、Sr、Ti元素;稀土元素总量较低,显现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具明显Eu负异常(δEu=0.18~0.31);SiO_(2)与TiO_(2)、Fe_(2)O_(3) T、MgO、Al_(2)O_(3)及Th与Rb元素均呈负相关,显现高分异S型花岗岩的特征。花岗岩岩浆源自局部伸展构造背景下幔源岩浆底侵加热引起的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是新特提斯班怒洋盆闭合在青藏高原北部引起的一种远程效应,并具有形成一期重要的钨锡成矿事件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昆仑 盲矿西沟 早白垩世 高分异S型花岗岩 新特提斯班怒洋
下载PDF
青海省格尔木二道沟白钨矿床地质特征初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泰山 鲁海峰 +3 位作者 张尧 逯永卓 马俊林 徐贝贝 《中国钨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20,共7页
青海省格尔木二道沟白钨矿床是近年发现的新矿床,文章从地层、构造及岩浆岩等方面介绍了矿区的成矿地质背景,通过对矿区已经发现的白钨矿体从赋矿层位、含矿岩性、矿体特征及围岩蚀变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初步认为矿区内发现的白钨矿... 青海省格尔木二道沟白钨矿床是近年发现的新矿床,文章从地层、构造及岩浆岩等方面介绍了矿区的成矿地质背景,通过对矿区已经发现的白钨矿体从赋矿层位、含矿岩性、矿体特征及围岩蚀变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初步认为矿区内发现的白钨矿与地层及构造关系密切,其中石英脉是矿区内白钨矿的主要载体,白钨矿在垂向上存在一定的分带特征,元素也从地表W元素向深部W、Cu、Bi元素组合变化,同时分析了区内成矿地层、构造、岩浆岩及成矿条件,提出了二道沟白钨矿床为中高温石英脉型白钨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钨矿床 地质特征 成因 二道沟 格尔木
下载PDF
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泰山 夏春华 冯驰 《临床研究》 2020年第7期46-47,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TAPP)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平舆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腹股沟疝患者,按照年龄、病程组间具有可比性的原则,选择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TAPP)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平舆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腹股沟疝患者,按照年龄、病程组间具有可比性的原则,选择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开放式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Lichtenstein术),观察组患者接受TAPP术,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少,且手术、下床活动、排气及住院时间均较短(P<0.05);观察组术后3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复发率(0.00%),均低于对照组(15.00%,10.00%)(P<0.05).结论 针对腹股沟疝实施TAPP术,可有效促进术后康复,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不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TAPP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四川青川县青溪铜钼多金属成矿带成矿地质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泰山 杨启军 +2 位作者 李玉龙 胡继春 刘宝山 《四川地质学报》 2012年第2期150-155,共6页
四川省青川县青溪铜多金属成矿带含矿岩系为前震旦通木梁群细碧—石英角斑岩系,具有"上酸下基"的双峰式特点。通过对区域大地构造演化背景、矿区含矿火山岩层序、岩浆活动、后期构造运动等控矿因素与矿床形成的关系,结合已知... 四川省青川县青溪铜多金属成矿带含矿岩系为前震旦通木梁群细碧—石英角斑岩系,具有"上酸下基"的双峰式特点。通过对区域大地构造演化背景、矿区含矿火山岩层序、岩浆活动、后期构造运动等控矿因素与矿床形成的关系,结合已知矿床、矿点的原生晕地球化学特点、成矿条件及成矿规律等研究,并与国际、国内典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特点进行对比,认为青溪铜多金属成矿带矿床属于"多因复成"的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多金属成矿带 成矿地质特征 青川县 四川省 块状硫化物矿床 矿床形成 石英角斑岩系 大地构造演化
下载PDF
青海省巴拉大才钨锡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泰山 张鑫利 +3 位作者 雷晓清 李永登 刘宝山 徐贝贝 《甘肃冶金》 2016年第5期38-45,共8页
巴拉大才钨锡矿点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以南约160 km处;构造上位于甘德-玛多断裂与昆南断裂之间,木孜塔格-布青山混杂岩与玛多-玛沁增生楔结合部位;区内地质条件良好,找矿潜力较大;笔者通过对巴拉大才钨锡矿点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及手标本、... 巴拉大才钨锡矿点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以南约160 km处;构造上位于甘德-玛多断裂与昆南断裂之间,木孜塔格-布青山混杂岩与玛多-玛沁增生楔结合部位;区内地质条件良好,找矿潜力较大;笔者通过对巴拉大才钨锡矿点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及手标本、光薄片进行详细观察与鉴定,查明了区内主要矿化体特征、矿石成分,并通过对比国内及区内白干湖钨锡矿田,总结了巴拉大才钨锡矿点主要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初步认为该矿点为受岩浆与构造活动控制的中高温石英脉-云英岩型钨锡矿点(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脉-云英岩型钨锡矿 控矿因素 找矿标志 巴拉大才
下载PDF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泰山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5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12—2021-10平舆县人民医院普外科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8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探查取石术方法分为LCBDE组和传统开腹手术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12—2021-10平舆县人民医院普外科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8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探查取石术方法分为LCBDE组和传统开腹手术组(传统开腹组),每组43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术期相关指标,以及入院时和出院时的肝功能指标。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BDE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少(短)于传统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患者的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水平均较入院时显著改善,其中LCBDE组的改善效果优于传统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创伤轻、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有利于肝功能指标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 胆道镜 临床症状 并发症
下载PDF
20例老年糖尿病人败血症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泰山 邓浩萍 《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2年第2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抗感染治疗 糖尿病 败血症
下载PDF
Ⅱ型糖尿病阶段治疗模式的临床应用体会(附230例分析)
17
作者 王泰山 捍东 +1 位作者 占良 朱延贵 《医学理论与实践》 1998年第3期113-115,共3页
目前,糖尿病治疗现状并不乐观,达标率仅5%左右。为此,我们采用中国糖尿病防治协作中心提出的“Ⅱ型糖尿病阶段治疗模式”
关键词 糖尿病 治疗 阶段治疗 模式
下载PDF
西昆仑乔尔天山——岔路口地区铅锌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16
18
作者 赵晓健 伍跃中 +3 位作者 王泰山 兴安 乔耿彪 陈登辉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45-255,共11页
西昆仑乔尔天山-岔路口铅锌矿区位于甜水海地块与神仙湾二叠—三叠纪裂陷盆地结合部位。该地区集中了全新疆最大的Pb异常、第二大的Zn异常以及第二大的Hg异常。目前,区内已发现了24处铅锌矿床(点),其中2处矿床规模达中型,1处达大型。笔... 西昆仑乔尔天山-岔路口铅锌矿区位于甜水海地块与神仙湾二叠—三叠纪裂陷盆地结合部位。该地区集中了全新疆最大的Pb异常、第二大的Zn异常以及第二大的Hg异常。目前,区内已发现了24处铅锌矿床(点),其中2处矿床规模达中型,1处达大型。笔者在野外实地调研和充分利用前人地质矿产及化探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区内铅锌矿的地质矿产特征,初步研究了矿床成因类型,系统总结了典型找矿标志。对本区今后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乔尔天山—岔路口地区 西昆仑
下载PDF
广西佛子冲矿田二长花岗斑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启军 秦亚 +1 位作者 王泰山 张青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60-774,共15页
佛子冲铅锌矿田位于广西岑溪市诚谏镇境内,从北向南主要由古益、河三、龙湾3个铅锌矿床组成。矿田内发育有三期花岗质侵入岩及两期火山岩,其中二长花岗斑岩与成矿关系密切,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对二长花岗斑岩的野外地质、岩相学、地... 佛子冲铅锌矿田位于广西岑溪市诚谏镇境内,从北向南主要由古益、河三、龙湾3个铅锌矿床组成。矿田内发育有三期花岗质侵入岩及两期火山岩,其中二长花岗斑岩与成矿关系密切,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对二长花岗斑岩的野外地质、岩相学、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合矿田内控岩控矿构造的研究,探讨二长花岗斑岩的成因,确定佛子冲铅锌矿的成矿地质体及成矿构造。利用LA-ICP-MS对采自古益、河三、龙湾的二长花岗斑岩进行锆石U-Pb定年,获得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05.1±1.7)、(105.2±0.5)、(104.2±1.5)Ma。主量元素成分显示,二长花岗斑岩为准铝—弱过铝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球粒陨石稀土元素模式图特征显示,轻稀土强烈富集,具有显著的Eu负异常。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中,显示强烈的Ti、P负异常和Pb的正异常。主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二长花岗斑岩起源于地壳,并经历了同化混染和分离结晶作用(ACF)过程。二长花岗斑岩的εSr(t)为78.98~162.66、εNd(t)为-10.4^-8.3,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为1.424~1.672Ga,进一步表明二长花岗斑岩来自中—古元古代基底的部分熔融,进而可能暗示佛子冲矿田与云开古陆具有相同的前寒武纪基底,是云开古陆的组成部分。二长花岗斑岩的空间展布、断裂构造的控岩控矿特征显示,二长花岗斑岩侵位中心位于矿田南部的新塘,向北进行岩墙扩展式侵位,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产物。二长花岗斑岩是龙湾、河三矽卡岩型矿床相关的花岗岩体,也是古益岩浆热液型矿床的成矿地质体,从河三、龙湾的矽卡岩型矿床,到古益岩浆热液充填型矿床,构成了同时同成因的热液矿床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子冲矿田 二长花岗斑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成矿作用
下载PDF
东昆仑战红山地区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积清 张鑫利 +3 位作者 李青 王泰山 薛万文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0-40,共11页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东昆仑战红山地区花岗斑岩通过锆石U-Pb测年和地球化学研究,获得花岗斑岩成岩年龄为(243.4±1.5)Ma(MSWD=0.99),属中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SiO_(2)为73.82%~75.65%,K_(2)O/Na_(2)O=0.61~0.95,相对...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东昆仑战红山地区花岗斑岩通过锆石U-Pb测年和地球化学研究,获得花岗斑岩成岩年龄为(243.4±1.5)Ma(MSWD=0.99),属中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SiO_(2)为73.82%~75.65%,K_(2)O/Na_(2)O=0.61~0.95,相对富钠,贫MnO(0.05%~0.06%)、P_(2)O_(5)(0.05%)和TiO_(2)(0.17%~0.2%),A/CNK值为1~1.09,平均为1.053,Al_(2)O_(3)为12.02%~13.12%,里特曼指数δ值为1.61~1.89,TFeO/MgO为2.44~2.54,DI为91.2~92.64,表明其为过铝质、钙碱性岩系列的高分异I型花岗岩。岩石稀土总量较低(ΣREE=134.89×10^(-6)~165.65×10^(-6)),LREE/HREE=7.99~8.85,(La/Yb)N=9.9~11.21,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表现出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的右倾曲线。δEu为0.58~0.66,岩石具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及高场强元素U、Th、Pb相对富集,K、P、Ti相对亏损特征。结合岩石成岩年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其形成于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的碰撞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斑岩 锆石U-PB测年 中三叠世 东昆仑 战红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