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复方861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治疗作用的病理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王泰龄 王宝恩 +6 位作者 张怀宏 刘霞 段钟平 张晶 马红 李新民 李宁章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8年第2期148-153,共6页
目的和方法:已证明中药复方861能逆转实验性肝纤维化,可改善慢性肝炎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肝功,使纤维化血清指标明显好转。为了从组织学改变进一步明确疗效,我们对临床确诊慢性乙型肝炎病例34例,861治疗组22例,对照药组... 目的和方法:已证明中药复方861能逆转实验性肝纤维化,可改善慢性肝炎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肝功,使纤维化血清指标明显好转。为了从组织学改变进一步明确疗效,我们对临床确诊慢性乙型肝炎病例34例,861治疗组22例,对照药组12例,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分别肝穿。作石蜡切片。HE、网织纤维、狼红及免疫组化染色,按95方案进行分级、分期,按改进的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计分方案评分,对比治疗前后组织学改变。结果:861治疗组22例治疗后炎症及纤维化好转,对照药组12例的炎症纤维化程度治疗后大部变化不明显。861组炎症活动度计分:由治疗前914—治疗后545%(P<001)纤维化程度计分:由治疗前898—治疗后58(P<005)对照药组炎症活动度计分:由867—75(P>005)纤维化程度计分:由488—554(P>005)结论:中药复方861治疗对慢性肝炎、肝硬化有明显减轻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861 慢性肝炎 肝纤维化 病理 治疗
下载PDF
慢性病毒性肝炎分类方案的探讨─附316例肝穿病理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泰龄 刘霞 +4 位作者 赵静波 佟杰 程福祥 张敏 彭向欣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1期19-22,共4页
本文介绍了新近Scheuer提出的慢性肝炎病理分级、分期标准,为与国内分型标准相对比,我们用二个标准观察了我院10年中316例慢性肝炎肝穿切片,探讨了52例乙肝病变活动性与病毒复制的关系,并分析了10例2次肝穿的病变... 本文介绍了新近Scheuer提出的慢性肝炎病理分级、分期标准,为与国内分型标准相对比,我们用二个标准观察了我院10年中316例慢性肝炎肝穿切片,探讨了52例乙肝病变活动性与病毒复制的关系,并分析了10例2次肝穿的病变转化。结果表明,(1)Scheuer分类的病变分级标准能较好地反映炎症活动程度,与CPH及CAH分型的病变程度划分基本一致;其纤维化分期还较好地反映了肝脏损伤的慢性程度。(2)炎症活动程度与病毒的复制状态有关。(3)CAH、CPH可以相互转化。通过对比,我们认为,Scheuer分类对慢性肝炎病变的评价较为客观、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毒性肝炎 Scheuer分类 国内病理分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病理特点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泰龄 赵新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77-580,共4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发病机制的进展,阐述了AIH活动期和缓解期的病理形态特点及缓解的病理诊断标准。AIH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为淋巴浆细胞性界面炎。急性加重或急性发病可呈现明显的小叶中心带坏死,这些病变中浆细胞成簇是诊... 本文简要介绍了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发病机制的进展,阐述了AIH活动期和缓解期的病理形态特点及缓解的病理诊断标准。AIH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为淋巴浆细胞性界面炎。急性加重或急性发病可呈现明显的小叶中心带坏死,这些病变中浆细胞成簇是诊断AIH的重要依据。肝穿病理形态有助于澄清其他自身抗体阳性的慢性肝病。并介绍了IgG4相关性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位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病理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结合病理学改变探讨重型肝炎的分类及时限划分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泰龄 刘青 +4 位作者 郑丽虹 刀文彬 石晓红 刘霞 何静雯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2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 :从病理角度探讨我国现行的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的时限划分是否能与国际接轨 ,以及急性重型肝炎是否存在病理亚型。方法 :对比国内外有关资料 ,对北京地坛医院 4 8例急性和 79例亚急性重型肝炎的肝穿刺病理切片作重点观察。结果 ... 目的 :从病理角度探讨我国现行的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的时限划分是否能与国际接轨 ,以及急性重型肝炎是否存在病理亚型。方法 :对比国内外有关资料 ,对北京地坛医院 4 8例急性和 79例亚急性重型肝炎的肝穿刺病理切片作重点观察。结果 :从时间上看 ,我国的急性重症肝炎 (<10d)与亚急性重症肝炎的急性期 (10d~ 30d)分别相当于国外急性肝衰竭中的超急性及暴发性亚型 ;如将我国亚急性重症肝炎中的急性期归入急性重症肝炎 ,则不论时限划分还是病理变化均与国际一致。急性重型肝炎的主要病变为肝细胞的急性广泛坏死(大块、亚大块或桥接坏死 ) ,坏死 >2 / 3者 ,多不能存活 ;如坏死≤ 1/ 2 ,存活肝细胞虽有变性 ,经及时治疗 ,再生迅速 ,多数可望修复 ,年轻者预后尤佳。结论 :我国重型肝炎的病变规律与国际上一致 ,不难接轨 ;急性重型肝炎不存在水肿亚型 ,其坏死范围的大小直接影响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限划分 重型肝炎 分类 病理学改变
下载PDF
输精管结扎家兔血清睾酮与前列腺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泰龄 赵静波 +5 位作者 张秉钧 赵雪俭 李扬 赵丹 王蔚东 刘喜春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37-342,共6页
本文以日本大耳白兔34只分成输精管结扎组(VG)与假手术组(SOG)。重点对比观察了两组血清睾酮水平与前列腺在术后6个月及25月时形态学变化。结果:血清睾酮水平VG术后6月时降低;25月恢复且略高于同期SOG。前列腺... 本文以日本大耳白兔34只分成输精管结扎组(VG)与假手术组(SOG)。重点对比观察了两组血清睾酮水平与前列腺在术后6个月及25月时形态学变化。结果:血清睾酮水平VG术后6月时降低;25月恢复且略高于同期SOG。前列腺组织学变化,6月组,VG较SOG部分腺泡呈不同程度的萎缩,腺泡间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细胞增多。前列腺前叶的萎缩与睾酮水平下降相关。25月组,SOG前列腺前、后叶腺泡弥漫性萎缩,显示增龄性变化。VG的萎缩程度略轻于SOG。各组均可见灶性鳞状上皮化生,但无统计学差异。各组前列腺前、后叶均未见明显上皮不典型增生,免疫组化染色PCNA及P53均为阴性。证明输精管结扎术后较长期在前列腺前、后叶均未发生过度增生或癌前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精管结扎 睾酮 前列腺 组织学
下载PDF
酒精性肝病的病理和分类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泰龄 《胃肠病学》 2003年第5期299-302,共4页
酒精性肝病(ALD)是由长期大量饮酒(嗜酒)所致的慢性肝脏疾病.已知酒精在肝内主要通过乙醇脱氢酶和微粒体氧化酶两大系统代谢,代谢过程中均产生乙醛.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病理 分类 分期 肝细胞凋亡 肝纤维化
下载PDF
肝移植术并发症的病理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泰龄 《肝脏》 2002年第1期47-49,61,共4页
关键词 肝移植 术后并发症 病理学
下载PDF
Joseph病黄氏家系患者的周围神经及肌肉病变
8
作者 王泰龄 吴璥 +2 位作者 赵静波 王石麟 王国相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1990年第4期285-293,321-324,共13页
本文观察3例Joseph病黄氏家系患者的周围神经、肌肉及皮肤活检病理。根据临床症状,3例分别为Ⅰ型、Ⅱ型及Ⅲ型,所有病例均有共同的病理学改变,即周围神经的有髓纤维减少、轴索粗细不等;电镜证实轴索退变,所绕髓鞘或增厚,或分层,雪旺氏... 本文观察3例Joseph病黄氏家系患者的周围神经、肌肉及皮肤活检病理。根据临床症状,3例分别为Ⅰ型、Ⅱ型及Ⅲ型,所有病例均有共同的病理学改变,即周围神经的有髓纤维减少、轴索粗细不等;电镜证实轴索退变,所绕髓鞘或增厚,或分层,雪旺氏细胞有轻度增生;肌肉呈不同程度的神经性肌萎缩,Ⅲ型者萎缩尤著,肌组织大部分为脂肪结缔组织所取代,残留的萎缩肌纤维一部分有继发退变,电镜下可见肌原纤维排列紊乱,线柱体退变及肌纤维坏死;第Ⅰ、Ⅲ型取皮肤活检,均示真皮弹力纤维断裂。以上所见说明Joseph病具有明显的慢性周围神经病变及肌肉萎缩,病变程度与临床亚型及病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seph病 周围神经病 周围肌肉病 遗传性退化性疾病
下载PDF
再评价血清学指标诊断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附83例肝穿病例 被引量:21
9
作者 欧晓娟 王晓明 +4 位作者 王宝恩 王泰龄 马红 尤红 贾继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13-414,共2页
目的评价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选择8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组织穿刺,同时进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肽(PⅢP)、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及Ⅳ型胶原(CⅣ)的检测,应用偏相关分析肝纤维化血... 目的评价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选择8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组织穿刺,同时进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肽(PⅢP)、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及Ⅳ型胶原(CⅣ)的检测,应用偏相关分析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及炎症程度的关系。结果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γ=0.415,P=0.000);肝组织炎症和血清PCⅢ、HA及CⅣ有显著相关性(γs=0.389,P=0.000;γs=0.327,P=0.003;γs=0.303,P=0.005),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和血清纤维化指标CⅣ、HA有相关性(γP=0.354;γP=0.434,P=0.000)。结论运用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评价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时应考虑肝组织炎症程度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病理学 血清学
下载PDF
慢性HBsAg携带者及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立洁 王泰龄 +7 位作者 王欣欣 孟忻 赵景民 宋晨朝 孙琳 张世杰 李俊强 金荣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37-339,共3页
目的观察临床诊断为慢性HBsAg携带者及病理诊断为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总结慢性HBsAg携带者41例、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通过HE、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肝穿刺组织切片的病理变化... 目的观察临床诊断为慢性HBsAg携带者及病理诊断为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总结慢性HBsAg携带者41例、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通过HE、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肝穿刺组织切片的病理变化。结果慢性HBsAg携带者41例无明显异常的症状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但肝穿组织病理检查仅有10例无明显病变,30例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1例为静止性肝硬化。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患者65例中,少数患者有较轻的肝功能异常改变;病理检查无明显炎症和纤维化。结论慢性HBsAg携带者主要是一组以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为主的患者,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患者也仅有轻度的肝功能异常;慢性HBsAg携带者及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是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对同一类病变的不同诊断用词,对其诊断应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HBSAG携带者 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 病理 诊断
下载PDF
复方中药861与961抗肝纤维化疗效比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新颜 王宝恩 +2 位作者 王泰龄 贾继东 马雪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21-24,共4页
比较复方 86 1与复方 96 1对四氯化碳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效果。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10只 )、四氯化碳模型组 (2 0只 )、复方 86 1组 (15只 )、复方 96 1组 (15只 )。实验 8周 ,取肝组织 ,应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方... 比较复方 86 1与复方 96 1对四氯化碳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效果。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10只 )、四氯化碳模型组 (2 0只 )、复方 86 1组 (15只 )、复方 96 1组 (15只 )。实验 8周 ,取肝组织 ,应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方法 (RT -PCR)检测肝组织Ⅰ型前胶原、Ⅲ型前胶原、TGF - β1、TIMP - 1的mRNA水平。病理组织染色 ,记分。复方 86 1、复方 96 1显著降低Ⅰ、Ⅲ型前胶原、TGFβ1和TIMP - 1mRNA水平 (P <0 0 1)。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级表明 :两复方抑制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程度相似。复方 96 1与复方 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861 复方中药861 抗肝纤维化 Ⅲ型前胶原 疗效比较 肝组织 化疗 四氯化碳 降低 分级
下载PDF
百草柔肝胶囊逆转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项阳 钱林学 +4 位作者 王宝恩 王泰龄 徐英杰 张晓林 李新民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709-711,共3页
目的:观察百草柔肝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用百草柔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2例及早期肝硬化患者10例,疗程05年。治疗前、中、后分别采血进行血清生化检测、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和治疗前后肝组织活... 目的:观察百草柔肝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用百草柔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2例及早期肝硬化患者10例,疗程05年。治疗前、中、后分别采血进行血清生化检测、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和治疗前后肝组织活检。结果:临床症状改善率达750%~917%,ALT复常率达688%。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层连蛋白值随病程延长明显下降(P<005)。肝脏病理组织学炎症计分(分)由治疗前的779±615下降至治疗后的536±395(P<005),肝纤维化计分(分)由治疗前的739±555下降至治疗后的526±436(P<005)。结论:百草柔肝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具有显著的治疗及逆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早期 肝硬化 百草柔肝胶囊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双环醇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病理比较 被引量:16
13
作者 马安林 刘淑娥 +3 位作者 刘霞 徐潜 郭新珍 王泰龄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72-275,共4页
观察双环醇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病理差异。5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给予双环醇,对照组26例给多烯磷脂酰胆碱,疗程36周。两组各20例治疗前后肝组织学比较。治疗36周,双环醇组完全应答率50%,部分应答率30%,... 观察双环醇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病理差异。5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给予双环醇,对照组26例给多烯磷脂酰胆碱,疗程36周。两组各20例治疗前后肝组织学比较。治疗36周,双环醇组完全应答率50%,部分应答率30%,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分别为45%和15%,双环醇组在改善ALT、ALP、GGT和肝纤维化积分优于多烯磷脂酰胆碱,双环醇组血清GST—Px治疗后升高,两组治疗后MDA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双环醇 多烯磷脂酰胆碱
下载PDF
先天性肝纤维化14例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新颜 张新 +2 位作者 王泰龄 欧晓娟 贾继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91-193,共3页
目的总结先天性肝纤维化的临床特点,描述先天性肝纤维化时产生门静脉高压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9年9月,北京友谊医院门诊及住院诊断为先天性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活检肝组织标本进行特殊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总结先天性肝纤维化的临床特点,描述先天性肝纤维化时产生门静脉高压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9年9月,北京友谊医院门诊及住院诊断为先天性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活检肝组织标本进行特殊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先天性肝纤维化14例,男女比例1.33:1,平均年龄(14.78±8.52)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门脉高压症型占57.1%,胆管炎型占14.29%,混合型占7.14%。肝脾肿大为最主要的体征占85.7%。常见的合并症为多囊肾和肝内胆管扩张,即Caroli’s病各占14.28%。病理形态学观察提示先天性肝纤维化导致门脉高压的机制包括:门静脉发育不良,门脉数量减少,纤维间隔挤压门静脉。结论先天性肝纤维化是导致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症的常见原因之一,掌握其临床及病理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肝纤维化 门脉高压 肝硬化 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
下载PDF
大鼠慢加急性肝衰竭实验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机制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旭华 陈煜 +3 位作者 张晶 丁美 王泰龄 段钟平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7年第18期32-37,共6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是我国最常见的肝衰竭类型,但目前国内外尚无此类肝衰竭动物模型的报道。本实验采用人血清白蛋白免疫诱导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予以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联合急性攻击,90%大鼠死于肝衰竭,平均生存时间(16.1±... 慢加急性肝衰竭是我国最常见的肝衰竭类型,但目前国内外尚无此类肝衰竭动物模型的报道。本实验采用人血清白蛋白免疫诱导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予以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联合急性攻击,90%大鼠死于肝衰竭,平均生存时间(16.1±3.7)h,动态观察转氨酶及胆红素变化符合肝细胞大片坏死时的功能改变,光镜下观察肝脏病理表现为肝硬化再生结节内发生大块或亚大块坏死,纤维间隔保留。血清TNF-!以给药后8h为最高,与TUNEL法检测原位细胞凋亡程度相一致。IL-10随给药时间延长而增高,与临床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变化相似。对人血清白蛋白免疫诱导型肝硬化大鼠给予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联合急性攻击,可以建立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本实验模拟了临床经常遇到的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急性肝衰竭的部分病理生理过程。TNF-!介导的肝细胞凋亡可能是该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动物模型 脂多糖 D-氨基半乳糖
下载PDF
同步辐射衍射增强成像的肝纤维化成像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辉 王泰龄 +10 位作者 王雪艳 赵涛 胡春红 鲁玮瑗 王宝恩 赵新颜 朱佩平 黄万霞 袁清习 王寯越 罗述谦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1-86,共6页
本文根据硬X射线衍射增强成像(Diffraction enhanced imaging,DEI)原理,对由人血白蛋白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进行了成像研究。实验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eijing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BSRF)4W1A光束线形貌站完成。结果表明:... 本文根据硬X射线衍射增强成像(Diffraction enhanced imaging,DEI)原理,对由人血白蛋白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进行了成像研究。实验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eijing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BSRF)4W1A光束线形貌站完成。结果表明:正常及不同程度肝纤维化模型在DEI图像上差异显著,图像感兴趣区的光强分布及纹理测度也显示出这种差异。DEI成像为肝纤维化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影像学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 肝纤维化 X射线衍射增强成像 组织学图像 纹理测度
下载PDF
经皮经肝门静脉栓塞术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项灿宏 姚力 +4 位作者 李启东 王文跃 刘霞 王泰龄 王成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对肝门部胆管癌行扩大右半肝切除术前使用经皮经肝门静脉栓塞术(portalveinembolization,PVE)的疗效。方法2005年10月对1例伴有肝硬化的肝门部胆管癌施行经皮经肝门静脉栓塞术(percutaneousportalveinembolization,PTPE),记录... 目的探讨对肝门部胆管癌行扩大右半肝切除术前使用经皮经肝门静脉栓塞术(portalveinembolization,PVE)的疗效。方法2005年10月对1例伴有肝硬化的肝门部胆管癌施行经皮经肝门静脉栓塞术(percutaneousportalveinembolization,PTPE),记录肝脏在血流动力学、体积、功能、病理方面的改变。结果PTPE术后第5天体温升至39.2℃,然后逐渐下降,同时伴有轻度右上腹痛,无恶心呕吐,未见腹腔出血及胆漏。PTPE术后左叶体积从417.0ml增加到522.4ml(肥大率125.2%);右叶体积从1041·3ml减少到1017·4ml(萎缩率97.7%);左叶占全肝的体积比从28.6%升至33·9%。左矢状部血流速度术前为12·8ml/s,术后当日、第6天分别为23·2、17·1ml/s。较原流量增加100%和39%(术后当日,第6天)。PTPE术后17d左肝胆汁的引流量超过右肝。PTPE术后34d患者接受扩大右半肝切除术,术中见肝左叶可见明显的肥大,肝脏5、6、7段(S5,6,7)与其余肝段间有明显的界限,术后3个月病情平稳。术后病理:栓塞叶门静脉狭窄及闭塞而肝细胞变性,坏死及凋亡。结论PVE能有效诱导未栓塞肝叶的肥大,从而提高对伴有肝损害的患者行扩大肝脏切除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肝门部胆管 门静脉栓塞 肝脏切除术
下载PDF
土三七水煎剂所致肝小静脉闭塞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18
作者 宋宇 禹铮 +2 位作者 樊艳华 姚树坤 王泰龄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860-864,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浓度土三七水煎剂所致的大鼠肝脏病理学变化,建立一种模拟临床患者服药所致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的动物模型。方法土三七2100 g水煎制成浓度为1.5 g/ml土三七生药煎剂,SD大鼠76只随机分为A、B、C、D四组,A、B、C组每组2...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浓度土三七水煎剂所致的大鼠肝脏病理学变化,建立一种模拟临床患者服药所致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的动物模型。方法土三七2100 g水煎制成浓度为1.5 g/ml土三七生药煎剂,SD大鼠76只随机分为A、B、C、D四组,A、B、C组每组20只,分别以土三七水煎剂高(15 g.kg-1.d-1)、中(7.5 g.kg-1.d-1)、低(3.75 g.kg-1.d-1)浓度灌胃,D组16只以温开水灌胃作为对照,各组大鼠雌、雄各半。每日测量大鼠体重并记录异常表现,灌胃1周和2周后各组大鼠分别处死各半,肝脏标本行病理检查,HE及Masson染色,光镜下参照Deleve评分标准判定病变及严重程度。结果土三七高、中、低浓度组分别有83.3%(15/18)、75.0%(15/20)、40.0%(5/20)出现了肝小静脉闭塞病病理表现;相同剂量下雌性较雄性更易发病,雌、雄鼠造模成功率分别为79.3%(23/29)和41.3%(12/29)(P=0.003)。结论土三七水煎剂灌胃可以成功建立HVOD大鼠模型,剂量和大鼠性别与造模成功率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模型 动物 肝静脉闭塞性疾病 土三七
下载PDF
采用免疫型肝硬化大鼠建立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旭华 孟艳英 +3 位作者 陈煜 张立洁 王泰龄 段钟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790-793,共4页
目的对人血清白蛋白免疫诱导型肝硬化大鼠给予不同急性打击,探索建立与人慢加急性肝衰竭组织病理表现相似、实用性、重复性好的实验模型、方法用人血清向蛋白免疫诱导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至肝纤维化达4级时随机分组,组一(n=6)给予1... 目的对人血清白蛋白免疫诱导型肝硬化大鼠给予不同急性打击,探索建立与人慢加急性肝衰竭组织病理表现相似、实用性、重复性好的实验模型、方法用人血清向蛋白免疫诱导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至肝纤维化达4级时随机分组,组一(n=6)给予1.2g/kg的D.氨基半乳糖腹腔注射;组二(n=6)给予30mg/kg脂多糖尾静脉注射;组i(n=6)给予D-氨基半乳糖400mg/kg+脂多糖100trg/kg同时腹腔注射;组四(n:4)继续给人血清白蛋白静脉注射,计算每组动物自然生存时间及死亡率、观察各脏器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组一5只大鼠给药后39~52h之内死亡,肝组织病理显示肝硬化基础上发生弥漫大小泡脂肪变性,仅见小片坏死灶;组二大鼠均存活良好,给药后3天后处死肝组织未见坏死性病变。组三5只大鼠在13~19h内死亡,肝脏病理表现为再生结节大块或亚大块坏死,肝细胞凋广明硅,增生的纤维间隔完整保留。结论对人血自蛋白免疫诱导型肝硬化大鼠给予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联合急性攻击可建立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而单独给大剂量D-氨基半乳糖或脂多糖不能使肝硬化大鼠发生肝脏大块或亚大块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慢加急性肝衰竭 动物模型 脂多糖 D-氨基半乳糖
下载PDF
α-SMA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欣欣 郎振为 +4 位作者 孟忻 孙琳 王泰龄 赵景民 张世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76-78,共3页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肝组织中,α-SMA的表达对肝脏炎性损伤和肝纤维化程度的病理诊断意义。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12 7例CHB患者肝穿刺组织中α-SMA的表达,结果与现行病理诊断标准慢性肝炎分级、分期及Knodell-HAI评分系统...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肝组织中,α-SMA的表达对肝脏炎性损伤和肝纤维化程度的病理诊断意义。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12 7例CHB患者肝穿刺组织中α-SMA的表达,结果与现行病理诊断标准慢性肝炎分级、分期及Knodell-HAI评分系统进行统计学比较。另有6例作为对照,其中急性肝炎3例,静止性肝硬化3例。α-SMA在CHB、急性肝炎及静止性硬化三组中均有表达。主要定位在扩大的汇管区及其周围,以及小叶内点灶状坏死部位。且α-SMA表达与慢性肝炎病理分级(G)、分期(S)及Knodell-HA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α-SMA是判断慢性乙型肝炎肝损伤程度及纤维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