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元育人”模式下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职业认同感与岗位胜任力间的中介作用
1
作者 朱延玲 刘莉 +10 位作者 韩美玲 潘惠英 南桂英 王港 阴俊 王小贤 张昌宇 向钇樾 王艳杰 王文 陈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266-1270,共5页
目的:分析自主学习能力、职业认同和岗位胜任力之间的关系,探讨“双元育人”模式下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职业认同感与岗位胜任力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全国11个省份17所高职院校护理专业采用“双元育人”模式的护生1... 目的:分析自主学习能力、职业认同和岗位胜任力之间的关系,探讨“双元育人”模式下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职业认同感与岗位胜任力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全国11个省份17所高职院校护理专业采用“双元育人”模式的护生1111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职业认同感问卷、护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及临床护士胜任力自评问卷进行调查,应用分层多元回归分析职业认同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临床护士岗位胜任力的影响,采用Bootstrap法检验自主学习能力在职业认同感与岗位胜任力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双元育人”模式下护生岗位胜任力与职业认同感和自主学习能力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433、0.619,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职业认同或自主学习能力对岗位胜任力有积极影响(P<0.01)。自主学习能力在职业认同与岗位胜任力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通过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职业认同的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68.4%。结论:自主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职业认同与岗位胜任力的关系,应重视学生的职业认同和自主学习能力,以提高护生的岗位胜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元育人 护生 自主学习能力 职业认同 岗位胜任力
下载PDF
胀锁型锚索双向加固窄煤柱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
2
作者 王军 吕顺章 +3 位作者 杨光 王波 谷长宛 王港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8-269,共12页
针对沿空掘巷窄煤柱非对称变形问题,提出了对穿锚索双向加固窄煤柱技术,设计了伸长型和胀锁型两种对穿锚索结构及工艺,开展了对穿锚索拉拔试验,试验表明两种锚索结构均满足抗拉要求,从锚索破坏形态、施工便捷性和材料经济性等方面对比分... 针对沿空掘巷窄煤柱非对称变形问题,提出了对穿锚索双向加固窄煤柱技术,设计了伸长型和胀锁型两种对穿锚索结构及工艺,开展了对穿锚索拉拔试验,试验表明两种锚索结构均满足抗拉要求,从锚索破坏形态、施工便捷性和材料经济性等方面对比分析,确定胀锁型对穿锚索为窄煤柱双向加固的首选。进一步通过相似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加固方式下煤柱承载变形规律和对穿锚索受力特征。结果表明:双排紧密型对穿锚索加固试件较未加固试件峰值荷载提高了96.04%,且随着锚索排数及数量的增加,窄煤柱双向加固稳定性越来越高,胀锁型对穿锚索提高了煤柱破坏前的能量储存量和临界破坏点。最后,在济宁三号煤矿123_(下)04工作面运输巷开展胀锁式对穿锚索加固窄煤柱工程试验,监测显示对穿锚索锚固力超过220 kN,锚索加固区煤柱帮鼓量降低70%,窄煤柱整体稳定性好,窄煤柱双向加固技术可行,为沿空掘巷工程提供了新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掘巷 双向加固 窄煤柱 胀锁型对穿锚索 拉拔试验 承压性能
下载PDF
单脉冲电沉积Ni-纳米TiC-氧化石墨烯复合镀层结构及磨损性能
3
作者 任鑫 王浩鑫 +3 位作者 孙涛 王港 孟超 邱星武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9-215,共7页
本研究利用单脉冲电沉积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一种新型的Ni基减摩耐磨三元复合镀层,首先通过研究氧化石墨烯(GO)浓度对Ni-纳米TiC基复合镀层形貌、镀速及硬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GO添加量,然后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仪(Raman)... 本研究利用单脉冲电沉积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一种新型的Ni基减摩耐磨三元复合镀层,首先通过研究氧化石墨烯(GO)浓度对Ni-纳米TiC基复合镀层形貌、镀速及硬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GO添加量,然后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仪(Raman)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设备对三元复合镀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最后与Ni-纳米TiC复合镀层等进行了对比,研究了三元复合镀层的硬度及耐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镀液中GO的最佳质量浓度为200 mg/L。此时,Ni-纳米TiC-GO复合镀层的表面均匀致密,粗糙度值Ra=3.087μm。XRD和拉曼光谱等分析结果表明纳米TiC和GO成功复合到Ni基镀层之中。Ni-纳米TiC-GO复合镀层的硬度为726.3HV,约是Ni-纳米TiC复合镀层(463.8HV)的1.5倍。Ni-纳米TiC-GO复合镀层的平均摩擦系数为0.108,相比于Ni-纳米TiC复合镀层(0.285),其具备更好的减摩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脉冲 氧化石墨烯 Ni基复合镀层 微观结构 耐磨损性能
下载PDF
赛车道软土路基PHC桩负摩阻力中性点的时间效应
4
作者 张先伟 刘新宇 +4 位作者 王港 常志雄 刘智海 余敦猛 李悦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38-1849,共12页
武汉赛车场跑道下伏的深厚软土层给桩基的设计与施工带来不小阻碍,桩基的负摩阻力及其中性点的确定对工程的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检验武汉赛车场跑道软土路基的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PHC)设计的合理性以及为后续桩基改进方案... 武汉赛车场跑道下伏的深厚软土层给桩基的设计与施工带来不小阻碍,桩基的负摩阻力及其中性点的确定对工程的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检验武汉赛车场跑道软土路基的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PHC)设计的合理性以及为后续桩基改进方案的提供技术支持,选择典型地层开展了堆载作用下桩与桩间土的沉降监测,根据桩与土的相对沉降变化规律研究负摩阻力中性点的时间效应。结果表明,该场地的PHC桩的桩周土沉降约是桩沉降的6倍,具有明显的负摩阻力特性,桩周软弱土的下限深度为13.0 m;随着时间增加,中性点向上移动;中性点深度随时间变化具有三阶段特征,采用指数函数的中性点时间效应预测模型能较好反映中性点初始值、中性点变化规律与速率以及最终稳定值,与规范法比较,预测模型计算的中性点深度具有更高的准确性,由此得到了两个试验场地的中性点稳定值分别为4.43 m与5.72 m。研究还表明三向土工格栅能有效降低桩间土的沉降,也能降低桩-土的差异沉降,使中性点上移,减小负摩阻力,提高桩的承载力。本研究对了解负摩阻力对桩基性能发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路基 PHC桩 沉降 负摩阻力 中性点 时间效应
下载PDF
纳米TiC浓度对双脉冲电沉积Ni-TiC复合镀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任鑫 王港 +3 位作者 孙涛 吴双全 霍欢 王浩雨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7-173,共7页
研究了镀液中纳米TiC的添加量对双脉冲电沉积Ni-TiC复合镀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物相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镀层的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耐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当镀液中Ti... 研究了镀液中纳米TiC的添加量对双脉冲电沉积Ni-TiC复合镀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物相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镀层的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耐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当镀液中TiC浓度较低时,复合镀层表现为类似于纯Ni镀层的胞状沉积结构。当镀液中TiC浓度较高时,复合镀层表现为菜花状沉积结构。当纳米TiC浓度为8 g/L时,镀层表面致密性相对较高,Ni的衍射峰有明显的宽化现象。随着镀液中纳米TiC浓度的升高,复合镀层的磨损质量损失比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当TiC浓度为8 g/L时,磨损质量损失比最小,为5.436%。当镀液中纳米TiC浓度为8 g/L时,镀层的自腐蚀电流密度最小,极化电阻值最大。结果表明双向脉冲电沉积制备Ni-TiC复合镀层镀液中最佳纳米TiC浓度为8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脉冲电沉积 纳米TIC 镍基复合镀层 微观结构 性能
原文传递
病理性口呼吸对人体口腔颌面功能的影响及其治疗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港 唐金侨 +1 位作者 冯瑜 王小琴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08-110,共3页
呼吸可分为鼻呼吸和口呼吸两种方式,口呼吸又可分为生理性口呼吸和病理性口呼吸。病理性口呼吸大致分为解剖性口呼吸、习惯性口呼吸和阻塞性口呼吸,腺样体、扁桃体肥大是儿童阻塞性口呼吸最常见的两个病因。病理性口呼吸作为一种不正确... 呼吸可分为鼻呼吸和口呼吸两种方式,口呼吸又可分为生理性口呼吸和病理性口呼吸。病理性口呼吸大致分为解剖性口呼吸、习惯性口呼吸和阻塞性口呼吸,腺样体、扁桃体肥大是儿童阻塞性口呼吸最常见的两个病因。病理性口呼吸作为一种不正确的呼吸方式,可对患者造成局部和全身危害,局部危害如颅颌面发育异常、口腔功能下降,全身危害如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造成的白天困倦、嗜睡和心血管系统健康等,均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就病理性口呼吸的病因来说,腺样体以及扁桃体肥大是最为常见的,多采用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切除术给予治疗;对于病理性口呼吸导致无严重上下颌骨关系不调的错畸形,临床上可给予正畸掩饰性治疗进行纠正,而对于较为严重的错畸形,则需进行双期矫治来改善面型以及咬合关系,更为严重者则需要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以达到更好的疗效;OSAHS是病理性口呼吸最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国际公认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必要时需各科协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口呼吸 错畸形 颅颌面 颞下颌关节 龋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下载PDF
骨性Ⅲ类高角伴偏颌对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的影响
7
作者 王港 唐金侨 +2 位作者 冯瑜 李孟如 王小琴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658-662,669,共6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分析骨性Ⅲ类高角伴偏颌对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2019年9月—2022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患者,所有受试者均拍摄CBCT,根据颏下点偏离正中矢状面的程度(mandibular deviati...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分析骨性Ⅲ类高角伴偏颌对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2019年9月—2022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患者,所有受试者均拍摄CBCT,根据颏下点偏离正中矢状面的程度(mandibular deviation,MD),将120例患者分为3组:非偏颌组、轻度偏颌组、重度偏颌组。分别测量以上3组上气道体积以及舌骨位置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组之间鼻咽段,腭咽段体积和最小横截面积以及喉咽段最小横截面积,舌骨(hyoid bone,HB)在Y轴上的位置(Y-HB)和Z轴上位置(Z-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颌重度组与其余两组相比,舌咽段、喉咽段体积、总体积和舌咽段最小横截面积显著减小(P<0.05),舌骨(hyoid bone,HB)在X轴的位置(X-HB)显著增大(P<0.05)。结论骨性Ⅲ类高角伴重度偏颌患者,舌咽段、喉咽段和上气道总体积以及舌咽段最小横截面积比其余两组小,X-HB比非偏颌组大,表明偏颌主要对上气道舌咽段以及喉咽段形态产生影响;偏颌对于舌骨的影响体现在X-HB,表明偏颌可导致舌骨偏离正中矢状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 高角 偏颌 上气道 舌骨
下载PDF
腹腔镜改进C管技术联合术后十二指肠镜下取石治疗急诊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被引量:5
8
作者 张铃福 辛春艳 +6 位作者 王立新 侯纯升 凌晓锋 王港 崔龙 徐智 修典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4-297,共4页
急诊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急诊胆石症目前主要采用十二指肠镜下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ctomy,LC),尤其对于术前胆总管直径较细的患者。十二指肠镜取石过程中内镜逆行胰... 急诊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急诊胆石症目前主要采用十二指肠镜下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ctomy,LC),尤其对于术前胆总管直径较细的患者。十二指肠镜取石过程中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插管失败率较高[1]。C管技术即经胆囊管胆道引流术,主要用于替代T管的引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十二指肠镜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胆总管直径 取石治疗 T管 endoscopic 急腹症
下载PDF
自然交互理论下电动两轮车人机界面设计研究
9
作者 王港 曹鸣 《设计》 2024年第15期75-79,共5页
研究电动两轮出行方式的变迁,挖掘电动两轮车人机界面的需求变化以及人机界面的设计趋势与方向。基于自然交互理论,探讨电动两轮车当下面临的状况与未来发展趋势,从电动出行场景、用户出行需求、两轮车设计需求3个方向总结出相应设计策... 研究电动两轮出行方式的变迁,挖掘电动两轮车人机界面的需求变化以及人机界面的设计趋势与方向。基于自然交互理论,探讨电动两轮车当下面临的状况与未来发展趋势,从电动出行场景、用户出行需求、两轮车设计需求3个方向总结出相应设计策略。导出自然交互下电动两轮车人机界面设计策略。从不同视角提出电动两轮车的创新路径与设计构思,为相关产品研发设计提供更多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交互 人机界面 电动两轮车 用户体验 人机工学
下载PDF
基于CMIP6的黄河流域极端降水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安兰 张强 +2 位作者 宋金帛 王港 吴文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0-284,共15页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降水灾害风险增加,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黄河流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中国国家战略.因此本文对黄河流域极端降水事件过去及未...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降水灾害风险增加,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黄河流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中国国家战略.因此本文对黄河流域极端降水事件过去及未来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1)1975−2014年,空间分布上各极端降水指数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格局.时间变化上,除年降水量、中雨时间、5日最大降水量呈微弱的下降趋势外,其余各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但不显著,极端降水事件较少.2)2015−2100年,各极端降水指数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各极端降水指数的多年均值在空间分布格局上与历史时期相似,排放升高,辐射力变大,极端降水指数呈现显著增加的区域面积不断扩大.在SSP1-2.6情景和SSP2-4.5情景下,黄河流域呈现显著增加的区域集中于西南部,而在SSP3-7.0和SSP5-8.5情景下,除西南地区外,东部大部分地区极端降水呈显著增加,除年降水量外,其余各极端降水指数随着排放升高呈现显著减小趋势的区域逐渐集中于甘肃、青海两省.3)黄河流域四季的年均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不同季节均具有湿润化的发展趋势.除宁夏外,其他地区的日最大降水量和5日最大降水量2种指数在四季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各地区这2种指数的最大值集中在7月份,预估未来时期黄河流域的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夏季.本研究可为黄河流域极端降水的防范提供有效依据,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CMIP6 时空变化特征 黄河流域
下载PDF
位于少见部位的无焦痂恙虫病1例
11
作者 冯瑜 郎小青 +1 位作者 王港 郭书萍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目的报道1例由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ushi,Ot)感染引起的不典型皮疹病例,以增进临床医师对该致病微生物及相关疾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收治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1例恙虫病(scrub ty... 目的报道1例由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ushi,Ot)感染引起的不典型皮疹病例,以增进临床医师对该致病微生物及相关疾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收治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1例恙虫病(scrub typhus,ST)病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男,77岁,主诉左前臂皮疹持续1周,并伴有4天的发热,初次入院时被诊断为软组织感染,接受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包括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然而治疗后患者体温未见下降,皮疹亦未见改善。通过病原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检测结果显示Ot阳性,随后口服盐酸多西环素肠溶胶囊治疗,5小时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病情明显好转并获准出院,1个月后复诊未见并发症。结论ST病例相对较为罕见,且临床表现多样、复杂,尤其是在无典型皮疹表现的患者中诊断相对困难。尽管ST的总体死亡率较低,但若未能及时诊断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该致病微生物及其感染的认识,尽早识别感染并积极治疗,以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林斑疹伤寒 感染 mNGS 病例报告
下载PDF
糖尿病骨质疏松来源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研究
12
作者 郑颖 王港 +3 位作者 胡琳 张夏茹 时权 刘洪臣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65-70,共6页
目的探究糖尿病骨质疏松来源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JBMMSCs)成骨分化能力及生物学特性是否发生改变。方法使用GK大鼠建立糖尿病骨质疏松(DOP)模型,建模成功后取大鼠下颌骨提取细胞,并进行干细胞鉴定,以正常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CCK-... 目的探究糖尿病骨质疏松来源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JBMMSCs)成骨分化能力及生物学特性是否发生改变。方法使用GK大鼠建立糖尿病骨质疏松(DOP)模型,建模成功后取大鼠下颌骨提取细胞,并进行干细胞鉴定,以正常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法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茜素红(ARS)染色、qRT-PCR以及Westernblot检测其成骨分化能力。结果DOPrJBMMSCs的细胞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细胞迁移能力均较对照组减弱。ALP染色及活性分析显示DOP组较对照组染色面积小且颜色浅,ALP活性显著降低。ARS染色显示DOP组矿化结节明显较对照组少,其OD值明显小于对照组。qRT-PCR以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OP组的成骨相关因子在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下降。结论相较于对照组,DOP rJBMMSCs的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其成骨分化能力明显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骨质疏松 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生物学特性 大鼠
下载PDF
钙改性水葫芦基生物炭吸附水中敌草隆的效能与机理
13
作者 刘玉灿 高中鲁 +4 位作者 徐心怡 纪现国 张岩 孙洪伟 王港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30-4641,共12页
以水葫芦为原料、CaCl_(2)为改性剂,通过一步热解法制备了钙改性水葫芦基生物炭(CWHBC),基于表征技术分析了其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官能团组成等物化性能,并探究了其吸附去除水中敌草隆的效能与机理。结果表明,CWHBC比未改性... 以水葫芦为原料、CaCl_(2)为改性剂,通过一步热解法制备了钙改性水葫芦基生物炭(CWHBC),基于表征技术分析了其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官能团组成等物化性能,并探究了其吸附去除水中敌草隆的效能与机理。结果表明,CWHBC比未改性生物炭(WHBC)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更丰富的孔隙结构、更多的含氧官能团、更强的亲水性,这些物化性能的改变增强了生物炭的吸附能力。CWHBC对水中敌草隆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表明该吸附以单层化学吸附为主,主要吸附机理为氢键作用、π-π作用和表面络合。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CWHBC在各种条件下均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采用0.2mol/LHCl对其进行5次吸附/解吸循环后的吸附容量仍高达初次吸附容量的94.62%。因此,使用一步热解法制备的CWHBC可有效去除水中敌草隆,且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和重复使用性能。该研究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的吸附材料,能有效实现水葫芦的资源化利用,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与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钙改性 吸附剂 敌草隆 吸附 动力学 机理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与营养素对油茶产量及果实性状的影响
14
作者 张念念 龙和煦 +2 位作者 王丽 朱秀娥 王港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06-112,共7页
【目的】探明不同生长调节剂与营养素对油茶产量及果实性状的影响,为减少油茶落果率及提高油茶产量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8年生油茶品种长林4号为研究对象,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研究喷施6种不同营养素(ABT活力素、双吉尔-GGR6、高美施... 【目的】探明不同生长调节剂与营养素对油茶产量及果实性状的影响,为减少油茶落果率及提高油茶产量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8年生油茶品种长林4号为研究对象,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研究喷施6种不同营养素(ABT活力素、双吉尔-GGR6、高美施和保果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苔素和爱多收)对油茶坐果率、保果率、产量和果实性状的影响。【结果】喷施营养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茶的坐果率、保果率、果实性状和产量有一定影响。与清水(对照)相比,喷施高美施油茶坐果率提高15.4%,差异显著(P<0.05);喷施保果素油茶末期保果率提高41.44%,单株产量提高42.6%,单果籽粒重增长23.03%,出籽率提高21.1%,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在ABT活力素、双吉尔-GGR6、高美施、芸苔素、爱多收和保果素6种营养元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生长期叶面喷施保果素能显著提高油茶保果率、产量、出籽率,保果素适宜在油茶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生长调节剂 营养元素 坐果率 保果率 产量 果实性状
下载PDF
全程氨氧化菌的发现、生态分布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李晓丽 刘玉灿 +3 位作者 吴代顺 王港 杨晓永 孙洪伟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10-17,共8页
自20世纪以来,研究人员一直认为硝化作用是顺承发生的,包括亚硝化和硝化两个生化反应过程,并由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这两种协同独立完成。全程氨氧化菌(Comammox)打破了硝化作用分为两步的认知,它能够独立将氨氮氧化为硝态氮,这对... 自20世纪以来,研究人员一直认为硝化作用是顺承发生的,包括亚硝化和硝化两个生化反应过程,并由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这两种协同独立完成。全程氨氧化菌(Comammox)打破了硝化作用分为两步的认知,它能够独立将氨氮氧化为硝态氮,这对地球氮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与典型的硝化菌相比,Comammox具有补充响应的优势,如适宜在寡营养条件下生长等,这些都引起了研究者对Comammox在废水处理中作用的关注。文中概述了Comammox的发现过程、Comammox在各种生境中尤其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分布规律和丰度,以及其生理生化特性。最后,对污水处理系统中Comammox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提高对Comammox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氨氧化菌 生态环境 生理生化特性 硝化螺菌属 氨氧化
下载PDF
油茶果皮发育相关ARF-Aux/IAA互作分析
16
作者 徐嘉娟 刘四黑 +4 位作者 杨冰 魏莹莹 朱亚艳 许杰 王港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0,共9页
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ARF和Aux/IAA是生长素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调节因子。果皮厚度直接影响油茶的经济产量,不同种质的油茶果皮厚度具有明显的分化,为进一步研究油茶果皮厚度调控机制,通过转录组学和生... 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ARF和Aux/IAA是生长素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调节因子。果皮厚度直接影响油茶的经济产量,不同种质的油茶果皮厚度具有明显的分化,为进一步研究油茶果皮厚度调控机制,通过转录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系统分析油茶果皮转录组数据,筛选油茶果皮发育过程中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CoARF和CoIAA基因。结果表明,在油茶果皮转录组数据中共鉴定到19个CoARF和17个CoIAA基因,有10对CoARF-CoIAA(8个CoARF基因和6个CoIAA基因)的时空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将其编码蛋白序列分别与拟南芥中的ARFs和IAAs构建系统进化树后发现,CoARF14、CoARF19和CoARF11与起转录抑制作用的AtARFS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CoARF6和CoARF10与起转录激活作用的AtARFS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互作蛋白以拟南芥为参考进一步进行同源映射校验后,最终确定CoARF10-CoIAA5、CoARF6-CoIAA2和CoARF14-CoIAA12三对组合可能通过相互作用传递生长素信号参与调控油茶果皮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皮发育 ARF AUX/IAA 互作筛选
下载PDF
顶坛花椒雄花花粉形态扫描电镜观测及生活力测定
17
作者 罗辉 曾钦朦 +3 位作者 卢中科 侯娜 娄丽 王港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123,共6页
以顶坛花椒花为试验材料,使用Eclipse E200生物显微镜和EM-30 Plus型扫描电镜对其花样品进行形态学观察和花粉活力分析,旨在为顶坛花椒杂交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顶坛花椒出现雌雄同株的现象,花粉成熟后花药呈鲜黄色,花粉粒为长球... 以顶坛花椒花为试验材料,使用Eclipse E200生物显微镜和EM-30 Plus型扫描电镜对其花样品进行形态学观察和花粉活力分析,旨在为顶坛花椒杂交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顶坛花椒出现雌雄同株的现象,花粉成熟后花药呈鲜黄色,花粉粒为长球形,表面具细网状纹饰。不同单株花粉粒直径存在显著差异,其中1号单株的花粉粒直径最大(522.32μm),3号单株的花粉粒直径最小(279.50μm)。花粉的极轴长、赤道轴长、花粉大小及网孔直径的平均长度分别为26.76、16.39、442.56和0.81μm。花粉活力测试结果表明,1号和2号单株的花粉活力较高,亚历山大染色率分别为44.37%和48.57%,但植株长势较弱;5号单株的花粉活力较弱,亚历山大染色率仅有6.67%,但整个植株长势正常,无衰弱迹象。研究结果可为顶坛花椒繁殖策略的制定提供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坛花椒 形态构造 花粉粒大小 花粉活力
下载PDF
全氟丁烷磺酸短期作用对活性污泥系统脱氮效能的影响
18
作者 孙雪宁 刘玉灿 +3 位作者 吴代顺 王港 杨晓永 孙洪伟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24年第3期353-356,共4页
为探究新兴污染物PFBS是否会对活性污泥硝化脱氮系统的性能产生影响,通过构建短期序批式反应器(SBR),研究不同质量浓度条件下PFBS对该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量PFBS的存在会降低系统的氨氮去除率。PFBS质量浓度低于250 mg/L时,对生... 为探究新兴污染物PFBS是否会对活性污泥硝化脱氮系统的性能产生影响,通过构建短期序批式反应器(SBR),研究不同质量浓度条件下PFBS对该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量PFBS的存在会降低系统的氨氮去除率。PFBS质量浓度低于250 mg/L时,对生物脱氮效能的影响并不显著。当PFBS质量浓度达到250 mg/L时,对生物脱氮效能的影响程度急剧升高。PFBS的存在会降低氨氧化菌的生物活性,阻碍氨氮的转化,最终对活性污泥系统的脱氮效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丁烷磺酸 生物脱氮 硝化 短期作用
下载PDF
PNN测井在剩余油评价中的应用——以老区油田高台子油层为例
19
作者 苏可嘉 秦臻 +4 位作者 冯敏 艾寒冰 王港 关华玲 付宇 《物探与化探》 CAS 2024年第2期393-402,共10页
老区油田目前处于开发的中后期,高台子油层含水饱和度大幅度增加,纵向分层情况认识不清,区域剩余油藏分布规律不明,增大了挖潜难度和节能减排压力。为进一步认清高台子油层剩余油藏的分布情况,指导生产作业,明确潜力方向,在研究区域应用... 老区油田目前处于开发的中后期,高台子油层含水饱和度大幅度增加,纵向分层情况认识不清,区域剩余油藏分布规律不明,增大了挖潜难度和节能减排压力。为进一步认清高台子油层剩余油藏的分布情况,指导生产作业,明确潜力方向,在研究区域应用PNN(脉冲中子—中子)测井技术识别储层剩余油藏的纵向分布情况。将10口井的监测结果与生产资料对比,措施符合率为80%。研究表明PNN测井技术能够较好地在纵向分层上识别储层的剩余油藏分布状况,在指导单井在高含水层补孔堵水方面,整体应用效果较好,产油量增加。该方法的结合应用提高了老区油田高台子油层评价剩余油饱和度的准确性,为制定和调整后续油田开发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持,为进一步指导油藏高效开发和节能减排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N测井 高台子油层 剩余油饱和度 油田开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