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畜禽粪便施用对红壤铝胁迫下油菜幼苗生长及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余居华 王利民 +4 位作者 丁洪 王煌平 郑祥洲 张玉树 张银龙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15,共10页
【目的】红壤铝毒是限制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畜禽粪便等有机物料作为改善土壤酸度和推动国家化肥零增长行动计划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对铝毒胁迫下作物生长及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盆栽试验,探究不施... 【目的】红壤铝毒是限制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畜禽粪便等有机物料作为改善土壤酸度和推动国家化肥零增长行动计划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对铝毒胁迫下作物生长及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盆栽试验,探究不施畜禽粪便(CK)、施用猪粪10 g·kg^(-1)(P10)、猪粪30 g·kg^(-1)(P30)、猪粪50g·kg^(-1)(P50)、鸡粪10 g·kg^(-1)(C10)、鸡粪30 g·kg^(-1)(C30)、鸡粪50 g·kg^(-1)(C50)、鸡粪猪粪各15 g·kg^(-1)(PC15)等8个处理对酸性土壤铝毒胁迫下油菜(Brassica napus L.)生物量、光合作用参数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在土壤铝毒胁迫下,不同畜禽粪便处理均促进了油菜幼苗地上部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在第80天各处理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表明畜禽粪便有效缓解红壤铝胁迫对油菜幼苗生长的毒害作用。施用等量鸡粪处理比猪粪更有利于促进油菜幼苗地上部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但对光合作用参数、Fv/Fm值和qP的促进作用较弱,而且鸡粪、猪粪混施处理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参数Tr、Gs、Ci、qN均大于单施处理(P<0.05),说明高pH值的鸡粪更利于促进油菜生长,而高养分含量的猪粪更利于促进油菜光合荧光特性。【结论】猪粪施用量50 g·kg^(-1)对油菜生长及光合荧光特性的铝毒胁迫缓解作用最佳,而鸡粪最佳施用量为30g·kg^(-1)。就油菜幼苗生长和光合荧光特性而言,畜禽粪便种类筛选、最佳用量确定并结合土壤酸度调控对缓解红壤铝毒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畜禽粪便 铝毒 生长 光合荧光 油菜
下载PDF
九龙江流域丰枯水期表层水体氮污染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2
作者 董浩 余居华 +7 位作者 张银龙 王利民 郑祥洲 钟继承 王煌平 丁洪 张玉树 郑恭毅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8-489,共12页
为探明九龙江流域表层水体氮污染分布特征及其污染来源,于2020年7月(丰水期)和2021年1月(枯水期)开展九龙江全流域表层水体多点多断面原位观测,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对不同水期全流域表层水体... 为探明九龙江流域表层水体氮污染分布特征及其污染来源,于2020年7月(丰水期)和2021年1月(枯水期)开展九龙江全流域表层水体多点多断面原位观测,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对不同水期全流域表层水体氮污染来源及贡献率进行解析,耦合相关性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水期流域表层水体氮污染的关键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九龙江流域表层水体氮污染存在明显的水期分异特征,ρ(TN)为0.72~13.14 mg·L^(-1),丰水期ρ(TN)为1.39~10.95 mg·L^(-1),枯水期为0.72~13.14 mg·L^(-1)。硝态氮(NO_(3)^(-)-N)、氨氮(NH_(4)^(+)-N)、亚硝态氮(NO_(2)^(-)-N)和溶解性有机氮(DON)浓度均表现为丰水期大于枯水期,但颗粒态氮(PN)浓度则表现为枯水期大于丰水期。丰水期氮污染以NO_(3)^(-)-N、NH_(4)^(+)-N和DON形态为主,枯水期则以NO_(3)^(-)-N、DON和PN形态为主。应用PMF模型对流域表层水体氮污染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丰水期流域农业化肥施用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及河流内动植物残体、微生物、矿物颗粒是流域水体氮污染的主要来源,而枯水期流域农业化肥污染、城市工业污水排放及河流中动植物残体等悬浮颗粒则是流域水体氮污染的主要来源。该结果强化了丰枯水期九龙江流域表层水体氮污染受流域农业生产活动和径流变化共同影响的认识,建议将流域农业、工业生产氮污染源头控制和氮污染的水期分异有效纳入流域水体氮污染综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解析 污染负荷 九龙江流域
下载PDF
蝇蛆预处理及辅料添加对鸡粪堆肥氨挥发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3
作者 刘尚斌 郑祥洲 +3 位作者 王煌平 吴一群 吕健 张玉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1-1162,共12页
为明确蝇蛆预处理及辅料添加对鸡粪堆肥过程中NH3挥发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将风化褐煤、厨余垃圾、蘑菇渣与鸡粪混合,在进行蝇蛆预处理后堆肥,研究试验过程中NH3挥发和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试验设置8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无... 为明确蝇蛆预处理及辅料添加对鸡粪堆肥过程中NH3挥发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将风化褐煤、厨余垃圾、蘑菇渣与鸡粪混合,在进行蝇蛆预处理后堆肥,研究试验过程中NH3挥发和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试验设置8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无蝇蛆预处理):纯鸡粪(CK1)、30%风化褐煤+70%鸡粪(CK2)、30%厨余垃圾+70%鸡粪(CK3)、30%蘑菇渣+70%鸡粪(CK4);试验组(蝇蛆预处理):纯鸡粪(T1)、30%风化褐煤+70%鸡粪(T2)、30%厨余垃圾+70%鸡粪(T3)、30%蘑菇渣+70%鸡粪(T4)。结果表明:蝇蛆预处理能够延长堆肥高温期,≥50℃天数均达到10 d以上,相比CK1增加5~9 d;在整个试验期间试验组NH3挥发集中在堆肥第2天,试验组NH3累积排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降幅达到42.7%~61.1%,菇渣添加处理的NH3累积排放量在对照组中最低;风化褐煤的添加能够显著降低N2O排放,T2相比于T1降低84.2%,CK2相比于CK1降低51.7%。蝇蛆预处理能够显著降低CO_(2)排放当量,相比CK1降低32.1%~73.2%,其中,T4的CO_(2)排放当量最低。研究表明,蝇蛆预处理能够提高堆肥温度、延长堆肥高温期、显著降低NH3排放和CO_(2)排放当量,若从堆肥温度及CO_(2)排放当量方面考虑蝇蛆预处理和菇渣组合为最优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蛆预处理 好氧堆肥 厨余垃圾 温室气体减排 氨挥发
下载PDF
热解温度对畜禽粪便生物炭产率及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3
4
作者 王煌平 张青 +5 位作者 李昱 任丽花 栗方亮 罗涛 翁伯琦 王秋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208-2214,共7页
以鸡粪、猪粪渣和牛粪为原料,采用室内密闭低氧制备生物炭,研究不同温度(350、450、550、650、750℃)下,畜禽粪便生物炭的产率和理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畜禽粪便生物炭灰分、p H、电导率、盐分、全P和全K含量逐渐增加,... 以鸡粪、猪粪渣和牛粪为原料,采用室内密闭低氧制备生物炭,研究不同温度(350、450、550、650、750℃)下,畜禽粪便生物炭的产率和理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畜禽粪便生物炭灰分、p H、电导率、盐分、全P和全K含量逐渐增加,而炭化产率、挥发分含量、固定碳产率、全N含量逐渐降低,同时生物炭表面超微结构粗糙程度加剧。综合分析确定,获得高炭化产率和低氮损失的适宜热解温度为450℃,该温度下生物炭品质优劣依次为牛粪、猪粪渣、鸡粪。畜禽粪便生物炭具有较高p H和总养分含量,可作为酸性土壤调理剂和有机肥生产辅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畜禽粪便 生物炭 理化特性
下载PDF
不同肥源对萝卜硝酸盐累积分布和同化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王煌平 张青 +3 位作者 翁伯琦 栗方亮 安梦鱼 罗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148-154,共7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牛粪、化肥单施和配施对萝卜产量,菜体硝酸盐累积、分布、同化,及土壤硝态氮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粪、化肥单施和配施,萝卜产量动态变化依次为FOM(1/2化肥+1/2牛粪)、OM(牛粪)>F(化肥)>CK(无肥),叶部和...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牛粪、化肥单施和配施对萝卜产量,菜体硝酸盐累积、分布、同化,及土壤硝态氮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粪、化肥单施和配施,萝卜产量动态变化依次为FOM(1/2化肥+1/2牛粪)、OM(牛粪)>F(化肥)>CK(无肥),叶部和肉质根硝酸盐含量高低依次为F>FOM>CK>OM,粗蛋白累积量依次为F>FOM>CK>OM,土壤硝态氮含量动态变化依次为F>FOM>OM>CK。综合各因素总体以化肥配施牛粪最为适中,若重点考虑食用安全和土壤硝态氮累积环境效应,则以单施牛粪表现为最佳,各处理引起硝酸盐富集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风险依次为化肥>(1/2化肥+1/2牛粪)>牛粪。萝卜硝酸盐含量分布表现为叶部生长旺盛期叶部硝酸盐含量高于肉质根,肉质根生长旺盛期地下部将贮存更多的硝酸盐。在地上部,当植株硝酸盐富集时,硝酸盐累积在内叶和叶柄中;当植株生长处于养分"饥饿"状态时,硝酸盐释放到外叶和叶片中。因此,菜地连续施用有机肥,不仅可减少蔬菜对硝酸盐的富集,且可维持后期蔬菜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 硝酸盐 萝卜 累积 分布 同化
下载PDF
不同热解温度限氧制备的畜禽粪便生物炭养分特征 被引量:8
6
作者 王煌平 张青 +3 位作者 章赞德 罗涛 翁伯琦 钟少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33-239,共7页
为了分析畜禽粪便生物炭中的养分特征变化,以鸡粪、猪粪渣和牛粪为原料,采用限氧控温法制备生物炭,研究了不同热解温度(350、450、550、650和750℃)的畜禽粪便生物炭灰分含量,C含量、大量和中微量元素养分含量及其残留率的变化,并分析了... 为了分析畜禽粪便生物炭中的养分特征变化,以鸡粪、猪粪渣和牛粪为原料,采用限氧控温法制备生物炭,研究了不同热解温度(350、450、550、650和750℃)的畜禽粪便生物炭灰分含量,C含量、大量和中微量元素养分含量及其残留率的变化,并分析了C/N比值,原材料与炭化产品养分含量、及热解温度和生物炭养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畜禽粪便生物炭C、N含量逐渐下降,灰分含量和P、K、Ca、Mg、Fe、Mn养分含量逐渐增加。高温热解虽增加畜禽粪便生物炭的养分总量和C/N比值,但也降低了各养分残留率。综合分析表明,畜禽粪便生物炭养分含量及其残留率与原材料中的养分含量、热解温度密切相关,其中与热解温度相关性显著。因此,选择高C和高养分含量的畜禽粪便原材料是提升生物炭养分含量的基础,而适宜温度是保留生物炭较高养分残留率的关键。该研究中畜禽粪便适宜热解温度为450℃,该温度下各生物炭的养分残留率整体表现为牛粪>猪粪渣>鸡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温度 养分 限氧 畜禽粪便 生物炭
下载PDF
双氰胺单次配施和连续配施的土壤氮素形态和蔬菜硝酸盐累积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煌平 张青 +2 位作者 翁伯琦 张潘丹 罗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4608-4615,共8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双氰胺(dicyandiamide,缩写DCD)单次配施和连续配施的土壤氮素形态和蔬菜硝酸盐累积变化。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DCD单次配施的长期叶菜甘蓝生长过程中土壤铵态氮含量增幅为21.3%—339.4%,土壤硝态氮和菜体硝酸盐...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双氰胺(dicyandiamide,缩写DCD)单次配施和连续配施的土壤氮素形态和蔬菜硝酸盐累积变化。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DCD单次配施的长期叶菜甘蓝生长过程中土壤铵态氮含量增幅为21.3%—339.4%,土壤硝态氮和菜体硝酸盐含量降幅分别为5.4%—80.2%和4.4%—58.3%;短期叶菜空心菜收获时土壤铵态氮含量增加了299.4%,土壤硝态氮和菜体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了26.2%和31.7%。DCD连续配施的"甘蓝-菠菜-空心菜-萝卜-大白菜"种植体系中,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菜体硝酸盐含量均呈累积的趋势,配施DCD的土壤铵态氮含量从略高于化肥处理(44.0%)发展到极显著高于化肥处理(392.5%,P<0.01),土壤硝态氮含量从极显著低于化肥处理(-68.2%,P<0.01)发展到显著高于化肥处理(146.6%,P<0.05),菜体硝酸盐含量从显著低于化肥处理(-30.2%,P<0.05)发展到极显著高于化肥处理(40.4%,P<0.01)。由此可见,DCD单次配施可显著降低菜体硝酸盐含量,而连续配施DCD的土壤能维持一定量的铵态氮水平,这些盈余的铵态氮会进一步转化为硝态氮残留在土壤中,并可能产生蔬菜硝酸盐累积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氰胺 单次配施 连续配施 氮素形态 硝酸盐累积
下载PDF
硝化抑制剂及其组合对小白菜产量、品质的影响与土壤残留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煌平 何盈 +3 位作者 张青 张晓玲 罗涛 蔡顺香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580-585,共6页
采用网室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硝化抑制剂及其组合对清江白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配施3种不同硝化抑制剂及其组合的清江白硝酸盐含量呈现相似的波动曲线,菜体硝酸盐总体呈降低的趋势,降幅在8.34%~65.60%之间。配... 采用网室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硝化抑制剂及其组合对清江白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配施3种不同硝化抑制剂及其组合的清江白硝酸盐含量呈现相似的波动曲线,菜体硝酸盐总体呈降低的趋势,降幅在8.34%~65.60%之间。配施不同硝化抑制剂及其组合的清江白,收获时菜体硝酸盐比对照减少13.21%~70.86%。产量增加3.45%~59.42%,叶绿素总量增加0.15%~27.41%,类胡萝卜素增加2.30%~29.15%,Vc提高26.00%~131.97%,植株N、P、K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单施3种硝化抑制剂的作用效果以硝化抑制剂Ⅰ效果最好,从组合看,整体表现为配施硝化抑制剂Ⅰ的组合效果较好,其中硝化抑制剂Ⅰ+Ⅱ+Ⅲ的硝化抑制作用效果最佳。对配施硝化抑制剂Ⅰ的残留量研究表明,硝化抑制剂Ⅰ施用67d后,降解率为8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清江白 硝酸盐 硝化抑制剂组合 残留
下载PDF
福建滨海盐碱地设施种植调查及农作改良思考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煌平 张青 +2 位作者 罗涛 黄秀声 郑培忠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8期76-78,共3页
随着后备耕地资源滨海盐碱区设施种植面积的扩大,土壤盐渍化问题日益凸显,盐碱地改良已迫在眉睫。该文在调查福建省滨海盐碱地设施蔬菜种植盐渍化的基础上,从水肥综合调控、种植结构优化和生态种养循环等方面提出了滨海盐碱地设施种植... 随着后备耕地资源滨海盐碱区设施种植面积的扩大,土壤盐渍化问题日益凸显,盐碱地改良已迫在眉睫。该文在调查福建省滨海盐碱地设施蔬菜种植盐渍化的基础上,从水肥综合调控、种植结构优化和生态种养循环等方面提出了滨海盐碱地设施种植经济可行的农作改良方案,以期提高滨海盐碱地改良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盐碱土资源的系统改良和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设施种植 农作改良 福建
下载PDF
发展农田秸秆菌业的技术集成与资源循环利用管理对策 被引量:28
10
作者 翁伯琦 廖建华 +5 位作者 罗涛 黄勤楼 雷锦桂 江枝和 陈君琛 王煌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07-1011,共5页
本文分析了我国草生菌业的生产实际,深入探讨了农田秸秆菌业循环生产体系的主要环节和优化构建,并详细阐述了各个环节的管理对策。通过对秸秆堆制发酵、优质高产栽培管理、菌渣循环利用和环境生态监测等关键环节的有效链接与整合优化,建... 本文分析了我国草生菌业的生产实际,深入探讨了农田秸秆菌业循环生产体系的主要环节和优化构建,并详细阐述了各个环节的管理对策。通过对秸秆堆制发酵、优质高产栽培管理、菌渣循环利用和环境生态监测等关键环节的有效链接与整合优化,建立"稻草(秸秆)-食用菌-菌渣-农田(园地)再循环-资源再利用"的农田秸秆菌业循环生产新体系的运作模式,并展望了农田秸秆菌业的推广和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农业 秸秆 食用菌 菌渣 资源再利用
下载PDF
连续施用土壤调理剂对茄子品质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栗方亮 张青 +3 位作者 王利民 王煌平 安梦鱼 罗涛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68-773,共6页
通过连续施用土壤调理剂硅钙钾镁肥对茄子品质和土壤性状的影响研究,了解土壤调理剂硅钙钾镁肥的合理用量,为科学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硅钙钾镁肥能提高茄子产量,提高茄子Vc含量。随硅钙钾镁肥用量的增加,茄子本身的Ca、Mg... 通过连续施用土壤调理剂硅钙钾镁肥对茄子品质和土壤性状的影响研究,了解土壤调理剂硅钙钾镁肥的合理用量,为科学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硅钙钾镁肥能提高茄子产量,提高茄子Vc含量。随硅钙钾镁肥用量的增加,茄子本身的Ca、Mg含量总体上变化趋势并不明显。随着硅钙钾镁肥用量的增加,土壤pH、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不断增高,用量在1 500kg·hm^(-2)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而硅钙钾镁肥的施用对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影响无显著性差异。考虑到成本因素,土壤调理剂硅钙钾镁肥以750~1 125kg·hm^(-2)的用量对茄子的增产效果和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调理剂 茄子 VC 土壤性状 硅钙钾镁肥
下载PDF
天然富硒土壤上三种蔬菜对硒的吸收与转化差异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青 王煌平 +3 位作者 孔庆波 章赞德 栗方亮 罗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27-1736,共10页
【目的】研究对硒(Se)不同敏感性蔬菜对天然富硒土(Se≥0.4 mg/kg)中硒的吸收和转化差异,为富硒土壤生产富硒蔬菜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方法】以大蒜、芥菜和菠菜三种蔬菜为试验材料,在全硒含量为0.29、0.58、0.98、2.07 mg/kg的四种... 【目的】研究对硒(Se)不同敏感性蔬菜对天然富硒土(Se≥0.4 mg/kg)中硒的吸收和转化差异,为富硒土壤生产富硒蔬菜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方法】以大蒜、芥菜和菠菜三种蔬菜为试验材料,在全硒含量为0.29、0.58、0.98、2.07 mg/kg的四种土壤上进行了盆栽试验(依次标记为Se0.29、Se0.58、Se0.98、Se2.07),并测定四种土壤中不同形态硒的含量。芥菜和菠菜于生长40 d、53 d、68 d和82 d后取样,测定蔬菜可食部分硒含量;于生长97 d后收获,分为根部和地上部。大蒜于生长42 d、68 d、82 d、120 d后取样,测定地上部硒含量;于生长165 d后收获,分为根部、鳞茎和叶。测定供试蔬菜总硒含量、有机硒含量,计算不同硒含量土壤上蔬菜对硒的吸收和转化系数。【结果】三种蔬菜中芥菜的生长对土壤硒最为敏感,芥菜可食部位生物量鲜重以Se0.29处理最高,菠菜和大蒜均以Se0.58处理最高,与Se2.07处理均达显著差异。三种蔬菜地上部硒含量在整个生育期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不同生育期均表现为大蒜>芥菜>菠菜。收获期三种蔬菜各部位的硒含量随着土壤硒含量(0.29~2.07 mg/kg)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为Se2.07> Se0.98> Se0.58> Se0.29,Se2.07处理的菠菜地上部和地下部硒含量分别是其Se0.29处理的8.63倍和7.10倍,芥菜是12.25倍和23.29倍,Se2.07处理大蒜鳞茎和叶部硒含量是Se0.29处理的39.92倍和4.90倍;可食部位硒含量为大蒜(7.25~289μg/kg)>芥菜(1.22~14.9μg/kg)>菠菜(0.73~6.30μg/kg),均表现为地下部>地上部,Se2.07处理菠菜根部硒含量是茎叶的4.80倍,芥菜是12.06倍,大蒜是8.22倍。在富硒土壤Se0.98和Se2.07处理条件下,大蒜和芥菜能从土壤中富集硒,吸收系数是菠菜的3.06~8.47倍和1.58~5.8倍,均达到了富硒蔬菜标准(≥0.01 mg/kg)。三种蔬菜可食部位有机硒含量占总硒比例为73.5%~84.7%,并随土壤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Se2.07与Se0.29处理差异显著;蔬菜硒含量不但与土壤总硒含量相关,而且与有效态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蔬菜种类和土壤硒含量均影响蔬菜硒的吸收、转化和富集。三种蔬菜对土壤硒的敏感性以芥菜最强。蔬菜硒含量和可食用部位有机硒的转化率均随着土壤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与土壤总硒含量和有效态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富硒能力为大蒜>芥菜>菠菜,在天然富硒土壤上生长的大蒜和芥菜硒含量易达到富硒蔬菜标准,而菠菜未显示出富硒能力。因此,虽然土壤硒含量高影响了大蒜和芥菜的生长,但大蒜和芥菜具有较强的将硒转移到可食部位的能力,可作为富硒蔬菜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富硒土壤 吸收 转化 有机硒
下载PDF
东南地区农田秸秆菌业现状分析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3
作者 翁伯琦 雷锦桂 +5 位作者 江枝和 罗涛 黄勤楼 廖剑华 王煌平 黄秀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24-30,共7页
阐述了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概况、产业地位及其重要作用。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要求与技术原则,重点分析了东南地区秸秆菌业的生产成效、秸秆资源、遗传育种、技术集成、菌渣利用等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评价了相应的技术水平及研究... 阐述了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概况、产业地位及其重要作用。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要求与技术原则,重点分析了东南地区秸秆菌业的生产成效、秸秆资源、遗传育种、技术集成、菌渣利用等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评价了相应的技术水平及研究进展,提出了大力发展东南地区农田秸秆菌业以及农业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技术对策与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秸秆 菌渣 模式
下载PDF
稻田施用菌渣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及评价 被引量:15
14
作者 栗方亮 王煌平 +2 位作者 张青 王秋营 罗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0-345,共6页
通过采集6 个不同菌渣用量处理的土壤,在实验室进行土壤筛分,研究稻田施用不同用量菌渣下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并对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施用菌渣在-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壤团聚体的分布.总体来看,不同处理土壤团聚体的优势粒... 通过采集6 个不同菌渣用量处理的土壤,在实验室进行土壤筛分,研究稻田施用不同用量菌渣下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并对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施用菌渣在-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壤团聚体的分布.总体来看,不同处理土壤团聚体的优势粒级为〉2.0、〉0.5~1.0 和〉0.25~0.5 mm,施用菌渣提高了土壤中〉2.0 mm团聚体含量,且菌渣施用量越高,〉2. 0 mm 团聚体含量越高.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随菌渣用量的提高而增加(中量菌渣处理除外).分形维数随菌渣用量的提高而减小.相关分析表明,MWD 和GMD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0 和〉1. 0~2.0 mm 土壤团聚体含量分别与MWD 和GMD 呈显著正相关,与分形维数呈负相关,但不显著,指标MWD 和GMD 适用于该菌渣处理的〉2.0 和〉1. 0~2.0 mm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渣 土壤团聚体 稻田 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生育期施加超细磷矿粉对水稻吸收和转运Pb、Cd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青 王煌平 +2 位作者 孔庆波 栗方亮 罗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54,共10页
为了探究水稻不同生育期施加超细磷矿粉(100 nm)对Pb-Cd污染土壤Pb、Cd吸收和转运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插秧前、分蘖期和扬花期施加不同用量的超细磷矿粉对水稻稻谷产量,植株Pb、Cd的吸收转运及对土壤中Pb、Cd形态的影响。结果表... 为了探究水稻不同生育期施加超细磷矿粉(100 nm)对Pb-Cd污染土壤Pb、Cd吸收和转运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插秧前、分蘖期和扬花期施加不同用量的超细磷矿粉对水稻稻谷产量,植株Pb、Cd的吸收转运及对土壤中Pb、Cd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施加超细磷矿粉的水稻稻谷产量增加了9.70%~26.60%,显著高于对照和普通磷矿粉处理。水稻根、茎叶、稻壳和稻米中Pb、Cd含量均随超细磷矿粉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插秧前施加超细磷矿粉稻米中Pb含量显著低于对照(75.7%~79.1%)和普通磷矿粉处理(73.5%~77.3%),降低效果好于分蘖期(51.4%~69.1%)和扬花期(51.9%~61.5%);而扬花期施加稻米中Cd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处理(44.3%~71.9%)和普通磷矿粉处理(44.1%~71.8%),降低效果好于插秧前(32.7%~45.8%)和分蘖期(28.2%~39.9%)。施加超细磷矿粉后稻米中Pb、Cd含量大部分低于国家食品的限量卫生标准GB 2762-2017(≤0.2 mg·kg^-1)。扬花期施加超细磷矿粉降低土壤交换态Cd的效果(16.8%~33.4%)好于插秧前(18.0%~27.8%)和分蘖期(11.8%~27.9%),插秧前施加超细磷矿粉降低土壤交换态Pb的效果(143.8%~193.3%)好于分蘖期(103.2%~183.4%)和扬花期(56.0%~160.6%)。土壤中交换态Cd、Pb含量与稻米中Cd、P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0.856和0.946。水稻Cd、Pb的吸收系数和初级转运系数均随超细磷矿粉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与对照差异显著。因此,超细磷矿粉可通过钝化土壤中交换态Pb、Cd,降低水稻对Pb、Cd的吸收转运,并提高稻谷产量。建议超细磷矿粉用量为2 g·kg^-1土,单独Pb污染或Cd污染的土壤可分别在种植前或生长旺期施用,而复合污染的土壤在种植前施用综合效果较佳且操作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育期 超细磷矿粉
下载PDF
芘对小白菜幼苗生长和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蔡顺香 何盈 +2 位作者 王煌平 邱孝煊 兰忠明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3-646,共4页
采用土培方法探讨芘对小白菜幼苗生长和若干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结果表明:芘对小白菜种子发芽率无影响,对幼苗株高、根长和叶面积显著抑制;芘处理的小白菜幼苗叶内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而丙二醛(MDA)含... 采用土培方法探讨芘对小白菜幼苗生长和若干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结果表明:芘对小白菜种子发芽率无影响,对幼苗株高、根长和叶面积显著抑制;芘处理的小白菜幼苗叶内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而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质膜透性则显著提高,且质膜透性随着芘浓度的增加呈现升高→下降→升高的趋势;高浓度芘处理的小白菜幼苗叶内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极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生长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赤红壤旱地花生-甘薯轮作体系产量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娟 张立成 +3 位作者 章明清 王煌平 张辉 张永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9-190,共12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赤红壤旱地花生-甘薯轮作体系中两种作物产量的稳定性,以优化作物养分管理。【方法】化肥定位试验和化肥配施有机肥定位试验在闽东南典型赤红壤旱地分别连续进行了15和13年,种植制度均为花生-甘薯轮作。化肥...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赤红壤旱地花生-甘薯轮作体系中两种作物产量的稳定性,以优化作物养分管理。【方法】化肥定位试验和化肥配施有机肥定位试验在闽东南典型赤红壤旱地分别连续进行了15和13年,种植制度均为花生-甘薯轮作。化肥定位试验处理包括农民习惯施肥、推荐施肥以及在推荐施肥基础上不施氮、磷、钾的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化肥有机肥定位试验处理包括农民习惯施肥、推荐施肥以及以商品有机肥、猪粪和稻草替代1/3推荐施氮量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根据历年花生和甘薯产量,计算了产量的可持续性指数和变异系数,构建一元灰色线性模型,计算了不同施肥模式的长期趋势产量。【结果】长期化肥定位试验中,推荐施肥处理的花生和甘薯产量均值显著高于其它5个处理;在长期有机无机肥配合试验中,3个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产量均高于推荐施肥处理。花生和甘薯化肥推荐施肥的产量可持续指数(SYI)分别为0.729±0.019和0.501±0.028,化肥配施猪粪花生的SYI为0.689±0.013,显著高于推荐施肥和化肥配施稻草处理,与配施商品有机肥处理差异不显著;化肥配施稻草甘薯的SYI为0.514±0.029,显著高于推荐施肥处理和化肥配施商品有机肥处理,与化肥配施猪粪处理的差异不显著。一元灰色线性模型显示,推荐施肥处理的花生和甘薯趋势产量均值分别为3780和19408 kg/hm^(2),均显著高于其他化肥处理。化肥配施猪粪的花生趋势产量均值为3492 kg/hm^(2),在95%置信区间,显著高于推荐施肥和其余两个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化肥配施稻草处理甘薯的趋势产量均值为17567 kg/hm^(2),显著高于推荐施肥处理和化肥配施商品有机肥处理,与化肥配施猪粪处理没有显著差异。产量可持续性指数较变异系数可更加有效地区分不同处理之间的产量波动差异,与产量的绝对高低没有关系。【结论】化肥推荐施肥有利于提高赤红壤旱地轮作体系中花生和甘薯的产量;猪粪或商品有机肥替代1/3的化肥氮均可提高花生产量的稳定性和增产潜力,而稻草或猪粪替代1/3的化肥氮对甘薯产量及其稳定性最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红壤 长期定位试验 花生 甘薯 产量可持续性指数 趋势产量
下载PDF
现代循环农业园区构建与关键技术研究——以福建省福清星源公司与渔溪农场为例 被引量:12
18
作者 翁伯琦 黄秀声 +3 位作者 林代炎 蓝江林 王义祥 王煌平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1123-1131,共9页
乡村循环经济与农业产业园区的合理结合是区域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是我国现代循环农业转型升级与和谐互利发展的现实选择。本文阐述了现代循环农业园区建设的生态学原理,并结合福建省福清星源公司与渔溪农场现代循环农业园... 乡村循环经济与农业产业园区的合理结合是区域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是我国现代循环农业转型升级与和谐互利发展的现实选择。本文阐述了现代循环农业园区建设的生态学原理,并结合福建省福清星源公司与渔溪农场现代循环农业园区的建设实践,简要报道了循环科技园区的规划设计、资源匹配、循环利用、高效转化、技术模式、主要对策与实践成效,以期为乡村循环农业的转型升级及其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农业 园区 资源 高效利用
下载PDF
干湿交替灌溉对富硒土壤硒形态及水稻硒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青 王煌平 +3 位作者 孔庆波 栗方亮 安梦鱼 罗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7-331,338,共6页
以自然富硒土壤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轻干湿交替、重干湿交替、正常管理和淹水状态下的土壤硒形态及水稻硒积累。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以轻干湿交替处理最高,比淹水处理高22.17%,二者差异显著。所有处理水稻不同部位的含硒量均表现为... 以自然富硒土壤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轻干湿交替、重干湿交替、正常管理和淹水状态下的土壤硒形态及水稻硒积累。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以轻干湿交替处理最高,比淹水处理高22.17%,二者差异显著。所有处理水稻不同部位的含硒量均表现为根(0.411~0.695mg/kg)>茎(0.214~0.378mg/kg)>叶(0.187~0.327mg/kg)>谷壳(0.156~0.235mg/kg)>籽粒(0.132~0.185mg/kg)。籽粒含硒量和土壤可溶态硒含量以重干湿交替处理最高,淹水处理最低,其中二者含硒量差异也达显著水平。土壤有效硒含量与水稻根、茎叶、谷壳和籽粒中硒含量均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0.939**,0.896**,0.793**,0.723*)。水稻根的硒吸收系数也以重干湿交替处理最高(0.438),淹水处理最低(0.259),表明干湿交替提高了水稻硒吸收能力。综合分析得出,干湿交替灌溉不但能提高水稻产量,还能提高稻米硒含量,且比正常管理节约用水,整体表现以轻干湿交替处理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交替 富硒土壤 硒形态 硒含量
下载PDF
土壤调理剂对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和茶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青 王煌平 +3 位作者 栗方亮 孔庆波 扈亲怀 罗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006-2008,共3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理化性质和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土壤调理剂的处理土壤容重均降低,孔隙度均增加,腐殖酸和风化煤处理土壤容重分别比化肥处理降低12.5%和5.7%,腐殖酸+风化煤处理土壤容重低于腐殖酸...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理化性质和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土壤调理剂的处理土壤容重均降低,孔隙度均增加,腐殖酸和风化煤处理土壤容重分别比化肥处理降低12.5%和5.7%,腐殖酸+风化煤处理土壤容重低于腐殖酸处理高于风化煤处理。茶叶中氮、磷、钾矿质养分含量以腐殖酸处理最高,这与腐殖酸处理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含量较高有关。茶青产量增加,以腐殖酸的效果较好,增产11.5%;腐殖酸处理茶叶中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都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比化肥处理提高20.8%和9.4%。可见,土壤调理剂的施入既能改善土壤结构,对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又能增加茶青产量,提高茶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调理剂 茶园 土壤理化性质 茶叶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