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长期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盛标 蔡业平 +3 位作者 陈益藩 张圣岸 陈亮 李云峰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 探讨影响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中长期机械通气(LTMV)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在ICU机械通气≥7d的患者人ICU时的一般情况、原发病分布、通气前生命体征、辅助检查、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 目的 探讨影响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中长期机械通气(LTMV)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在ICU机械通气≥7d的患者人ICU时的一般情况、原发病分布、通气前生命体征、辅助检查、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气管切开时间。根据撤机后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依照设定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生存组22例,死亡组20例。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校正心率(PAR)及血尿素氮(BUN)水平均明显高于生存组(P均〈0.01),气管切开时间明显晚于生存组(P〈0.05),血浆白蛋白(ALB)、血细胞比容(HCT)和血小板计数(PLT)均明显低于生存组(P〈0.05或P〈0.01);而两组间的机械通气时间、白细胞计数(WBC)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气管切开时间、HCT和PLT与LTMV患者的预后呈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 气管切开时间、HCT和PLT是影响LTMV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长途转诊161例ICU严重创伤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盛标 李云峰 +2 位作者 蔡业平 张圣岸 陈益藩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83-85,共3页
目的分析长途转诊入ICU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例长途转诊入ICU的创伤患者入住ICU的原因、院前是否手术、入ICU时是否休克、是否建立人工气道、是否呼吸停止、是否建立中心静脉、转诊途中是... 目的分析长途转诊入ICU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例长途转诊入ICU的创伤患者入住ICU的原因、院前是否手术、入ICU时是否休克、是否建立人工气道、是否呼吸停止、是否建立中心静脉、转诊途中是否抢救、入院后是否手术、治疗后是否死亡等临床资料。并且对颅脑外伤中脑血肿类型转诊前是否手术以及是否休克进行分组分析。结果转诊的创伤患者以致命部位分类病例构成依次为重型颅脑外伤、严重腹部外伤、胸部外伤、四肢外伤、大面积烧伤。死亡病例的构成依次为重型颅脑外伤、大面积烧伤、腹部外伤、胸部外伤。有手术指征的颅内血肿患者转诊前手术组与未手术组、入ICU时休克组与非休克组死亡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有手术指征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创伤后出现任何的休克患者均不适合长途转诊。主张建立社会急诊医疗服务体,制定高级创伤生命支持计划,建立上下级医院创伤救治联动及远程会诊机制,就近抢救严重创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长途转诊 社会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高级创伤生命支持计划
下载PDF
创伤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盛标 蔡业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2期31-32,共2页
无论在平时还是战时,创伤失血性休克都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危重症,创伤死亡者中1/3是由创伤失血性休克引起。目前,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多认为应该积极进行快速、大量的液体复苏,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但该复苏方案多以出血... 无论在平时还是战时,创伤失血性休克都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危重症,创伤死亡者中1/3是由创伤失血性休克引起。目前,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多认为应该积极进行快速、大量的液体复苏,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但该复苏方案多以出血已控制的休克模型为基础,在院前出血未控制的情况下,休克应如何救治尚无一致认识。近年来,国内外对此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刚,提出了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新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复苏 限制性液体
下载PDF
有创机械通气ALI/ARDS患者死亡因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盛标 张建文 李云峰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3期580-582,共3页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 )患者的死亡因素。【方法】收集确诊ALI/ARDS患者103例,男74例,女29例,根据d28结局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机械通气相关因素及疾病...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 )患者的死亡因素。【方法】收集确诊ALI/ARDS患者103例,男74例,女29例,根据d28结局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机械通气相关因素及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等。【结果】生存组61例,死亡组42例,病死率40.8%,两组患者ICU住院天数、吸入氧浓度(FiO2)、呼气末气道压力(PEEP)、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理想公斤体质量潮气量(Vt/kg)等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等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等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3、0.625、0.657。以年龄70岁、APACHEⅡ评分21分、SOFA评分8分为预测死亡的截点时,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643、0.639,0.595、0.574,0.643、0.615。【结论】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年龄是评价A L I/ARDS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但不能确定潮气量(VT)及PEEP能否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死亡 呼吸 人工
原文传递
ICU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盛标 张建文 李云峰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11期2171-2173,共3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确诊为ICU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影响预后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确诊为ICU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影响预后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基础疾病评分、GCS评分、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尿素氮水平(BUN)水平、总胆红素水平(TBIL)水平、血浆白蛋白水平(ALB)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ICU住院史、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血糖等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c多元回归分析示ICU住院病史、需要循环支持是影响ICU获得性肺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入ICU时疾病严重性评分值高、高血糖可能是影响ICU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因素,但既往有ICU住院病史及并发休克是ICU获得性肺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病因学 加强医疗病房 预后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Seldinger穿刺技术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液胸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盛标 蔡业平 +3 位作者 张圣岸 李云锋 陈亮 黎艳晖 《社区医学杂志》 2007年第12S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闭式引流在液胸引流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Seldinger组、粗管组和细管组进行液胸引流治疗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结果在一次置管引流治愈方面,Seldinger组与粗管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明显优于细管组(P<0.... 目的探讨微创闭式引流在液胸引流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Seldinger组、粗管组和细管组进行液胸引流治疗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结果在一次置管引流治愈方面,Seldinger组与粗管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明显优于细管组(P<0.01)。在管周疼痛和并发反应性胸膜炎方面,Seldinger组和细管组优于粗管组(P<0.05)。在管道不通畅和需要重复置管引流方面,Seldinger组和粗管组优于细管组(P<0.05)。而三组的拔管后医源性气胸、导管性感染以及凝固性血胸形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eldinger穿刺技术引导专用的静脉导管作闭式引流治疗液胸,既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同时也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胸 闭式引流 胸导管 Seldinger穿刺技术
下载PDF
超长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救治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盛标 李云峰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1年第4期52-53,共2页
通过早期持续的血液净化、突破常规的手术止血、个体化的呼吸支持以及合理的营养支持等高级生命支持方式历时74天成功抢救1例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脏性猝死、超大剂量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心肺复苏(CPR)132分钟复苏成功后多器官功能衰竭(PR-MOD... 通过早期持续的血液净化、突破常规的手术止血、个体化的呼吸支持以及合理的营养支持等高级生命支持方式历时74天成功抢救1例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脏性猝死、超大剂量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心肺复苏(CPR)132分钟复苏成功后多器官功能衰竭(PR-MODS)(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脑功能障碍、呼吸衰竭、胃肠功能衰竭)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性猝死 心肺复苏 复苏后多器官功能衰竭 血液净化
下载PDF
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体会(附15例报告)
8
作者 王盛标 李云峰 +1 位作者 李桂成 朱惠民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19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于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15例确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机械通气方式分为无创机械通气组和有创机械通气组,其中无创机械通气(NIPV)组10例...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于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15例确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机械通气方式分为无创机械通气组和有创机械通气组,其中无创机械通气(NIPV)组10例,有创机械通气(IPPV)组5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的临床资料以及机械通气前后的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之间的基本临床资料以及机械通气前后的临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的抗病毒治疗联合合理的呼吸支持治疗可以改善新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机械通气 治疗
下载PDF
ICU深部真菌感染的现状和对策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圣岸 王盛标 +2 位作者 黄强 蔡业平 陈益番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3期98-100,共3页
目的:了解ICU深部真菌感染的现状,探讨预防和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对策。方法:以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依据诊断深部真菌感染,收集2003年1月~2006年12月送检的各类标本经真菌培养出的深部真菌,经TDR鉴定仪鉴定到种,运用Whonet 5.1软件进行... 目的:了解ICU深部真菌感染的现状,探讨预防和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对策。方法:以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依据诊断深部真菌感染,收集2003年1月~2006年12月送检的各类标本经真菌培养出的深部真菌,经TDR鉴定仪鉴定到种,运用Whonet 5.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分离出的真菌标本中,真菌感染阳性标本前4位分别是痰液、尿液、血液、大便。真菌阳性前5位的真菌菌种分别为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球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常见真菌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由高到底依次为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益康唑、克霉唑、酮康唑、咪康唑、5-氟胞嘧啶、伊曲康唑、氟康唑、灰黄霉素。结论:深部真菌存在高感染率、低诊断率、低治疗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要重视预防并加强真菌感染的监测,早诊断,并根据深部真菌感染的可能性大小进行预防性治疗、抢先治疗、经验性治疗及目标性治疗等,改善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感染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rt-PA静脉溶栓治疗猝死型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惠民 李云峰 +1 位作者 王盛标 李桂成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5期130-131,共2页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猝死型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6年9月至2010年5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行溶栓治疗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溶栓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0例(行rt-PA溶栓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猝死型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6年9月至2010年5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行溶栓治疗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溶栓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0例(行rt-PA溶栓治疗),对照组22例(行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抢救后存活17例,死亡3例,存活患者中溶栓有效率为88.2%,对照组存活患者16例,死亡6例,存活患者中溶栓有效率为87.5%,两组溶栓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t-PA与尿激酶在溶栓效果及不良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异,在抢救猝死肺栓塞患者方面,rt-PA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急性肺栓塞 尿激酶
下载PDF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脓毒血症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惠民 李云峰 +1 位作者 李桂成 王盛标 《当代医学》 2016年第9期99-100,共2页
目的分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脓毒血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5例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床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比较单次治疗前后患者的体温、血气分析、心率、平均动脉压、血常规、肾功能、尿量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 目的分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脓毒血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5例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床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比较单次治疗前后患者的体温、血气分析、心率、平均动脉压、血常规、肾功能、尿量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患者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Pa O2、Pa CO2、血肌酐、尿素氮、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尿量、APACHEⅡ评分分别为(38.14±0.59)℃、(105.3±20.1)次/min、(79.54±18.58)mm Hg、(78.34±18.22)mm Hg、(37.83±10.03)mm Hg、(501.42±182.34)μmol/L、(37.97±19.12)mmol/L、(16.81±3.17)×109/L、(98.15±52.17)×1012/L、(481.5±9.98)m L、(23.6±6.78);治疗后患者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Pa O2、Pa CO2、血肌酐、尿素氮、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尿量、APACHEⅡ评分分别为(36.84±0.47)℃、(91.4±16.7)次/min、(78.78±19.78)mm Hg、(94.24±29.41)mm Hg、(37.31±10.15)mm Hg、(341.57±133.47)μmol/L、(25.94±9.17)mmol/L、(12.94±2.61)×109/L、(81.64±35.67)×1012/L、(846.2±10.48)m L、(19.64±7.39)。所有患者的体温、心率、氧分压、尿量、肾功能及血常规、APACHEⅡ评分等指标均有所改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脓毒血症的效果明显,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脓毒血症 安全性
下载PDF
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蔡业平 付春来 +4 位作者 张圣岸 李云峰 李琼 王盛标 唐湘红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8期1370-1371,共2页
【目的】观察大剂量乌司他丁(UTI)对急性重症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46例急性重症肺炎病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大剂量UTI,观察两组的炎性反应指标、血气分析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 【目的】观察大剂量乌司他丁(UTI)对急性重症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46例急性重症肺炎病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大剂量UTI,观察两组的炎性反应指标、血气分析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明显提高,炎性反应指标及血气分析变化明显改善(P<0.05)。【结论】大剂量UTI对重症肺炎与其对肺的保护疗效较好,其最佳的用药剂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药物疗法 胰蛋白酶抑制剂/投药和剂量
下载PDF
肺保护性通气对全身麻醉手术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围术期肺部感染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圣岸 曾宾 +4 位作者 王盛标 张建文 艾晨枚 雷小保 张艺小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9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在全身麻醉手术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围术期应用。方法选取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7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合并COPD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48)与B...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在全身麻醉手术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围术期应用。方法选取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7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合并COPD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48)与B组(n=49)。A组给予传统机械通气,B组给予肺保护性通气。检测并比较麻醉诱导后(T1)、机械通气2 h(T2)、术后24 h(T3)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记录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1时比较,T2、T3时两组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在T1、T2、T3时的各炎症因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0. 8%(10/48),显著高于B组的6. 1%(3/4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常规通气比较,肺保护性通气可以减少全身麻醉手术合并COPD患者围术期肺部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保护性通气 肺部感染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下纤支镜介入诊断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惠民 李桂成 +1 位作者 王盛标 曹媛媛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22期4293-4294,共2页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联合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对比两组重症肺炎患者临床疗效。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联合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对比两组重症肺炎患者临床疗效。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重症肺炎患者给予常规药物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时加用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可显著提高其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纤维支气管镜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丙泊酚镇静对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呼吸力学及氧合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云峰 李桂成 +2 位作者 唐湘红 王盛标 朱惠民 《中外医疗》 2011年第29期5-6,共2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镇静对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呼吸力学及氧合的影响。方法 42例实施机械通气的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P)组(镇静诱导和维持用丙泊酚)和咪唑安定(M)组(镇静诱导和维持用咪唑安定)。根据Ramsay氏... 目的观察丙泊酚镇静对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呼吸力学及氧合的影响。方法 42例实施机械通气的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P)组(镇静诱导和维持用丙泊酚)和咪唑安定(M)组(镇静诱导和维持用咪唑安定)。根据Ramsay氏分级标准调整2组用药量。记录2组患者镇静诱导前即刻(T0)、镇静诱导后1h(T1)、12h(T2)、24h(T3)、48h(T4)各时点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肺动态顺应性(Cdyn)及气道阻力(Raw),同时采集上述各时点中心静脉血、桡动脉血测定血气,计算肺内静动脉分流率(Qs/Qt)和氧合指数(OI)。结果 (1)与T0时比较,T1~T4时2组患者呼吸参数均有改善(P<0.05);(2)与M组比较,T4时P组Qs/Qt下降、OI升高(P<0.05)。结论丙泊酚镇静有利于改善机械通气时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氧合,可为其病因治疗赢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镇静 脓毒症 呼吸力学 氧合
下载PDF
ProSeal喉罩用于危重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桂成 李云峰 +2 位作者 王盛标 朱惠民 唐湘红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44-46,共3页
目的观察ProSeal喉罩用于危重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危重患者随机分成气管插管组(T组)和喉罩组(L组),各28例。T组患者先予气管插管控制呼吸,再行PDT手术,而L组患者置入喉罩后接呼吸机辅... 目的观察ProSeal喉罩用于危重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危重患者随机分成气管插管组(T组)和喉罩组(L组),各28例。T组患者先予气管插管控制呼吸,再行PDT手术,而L组患者置入喉罩后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再行PDT手术。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即刻(T0)、诱导后3 min(T1)、气管插管或喉罩成功置入后即刻(T2)、气管插管或喉罩置入成功后3 min(T3)、气管造口即刻(T4)、气管造口成功后拔除气管插管或喉罩即刻(T5)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指脉搏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插管(罩)时两组患者一次成功例数、二次成功例数、失败例数、插管用时和PDT手术耗时。结果与气管插管组比较,喉罩组患者行PDT手术中血流动力更平稳;T组一次和二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82.1%和10.7%,L组为85.7%和14.3%,T组和L组插管时间分别为(26±4)s、(23±5)s,PDT耗时分别为(10.7±1.1)min和(8.9±1.3)min。结论 ProSeal喉罩能满足危重患者PDT手术气道管理的要求,且循环稳定,操作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PROSEAL喉罩 危重患者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彭华保 曹媛媛 +4 位作者 李云峰 王盛标 李桂成 何德剑 朱惠民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6期1092-1094,共3页
【目的】探讨重型甲型HINl流感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21例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重症组病例12例,危重组病例9例)病程初期(入院24h)、病程中期(入院后10d)、恢复期(入院后30d)外周血T淋巴细胞... 【目的】探讨重型甲型HINl流感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21例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重症组病例12例,危重组病例9例)病程初期(入院24h)、病程中期(入院后10d)、恢复期(入院后30d)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病程初期、病程中、恢复期CD3^+、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均呈上升趋势,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重症组病程初期、病程中与恢复期CD3^+、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危重组病程初期与病程中CD3^+、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组恢复期与病程初期、病程中CD3’、CD4’、CI)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危重组与重症组比较:病程初期、病程中、恢复期CD3^+、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重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O.05)。【结论】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障碍,病程初期其CD3^+、cD4^+、CD8^+即整体降低,表现为抑制状态,病情越危重抑制越明显;恢复期明显上升,提示重型甲型H1Nl流感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抑制是暂时的、可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ICU开放人工气道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圣岸 陈亮 +4 位作者 王盛标 蔡业平 付春来 李云峰 黎艳晖 《社区医学杂志》 2008年第7期24-26,共3页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开放人工气道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有效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0月至2006年8月重症监护室168例开放气道患者的下呼吸道痰标本785份,采用美国BD公司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开放人工气道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有效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0月至2006年8月重症监护室168例开放气道患者的下呼吸道痰标本785份,采用美国BD公司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785份痰标本共分离出67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78株(70.61%),革兰氏阳性菌148株(21.86%),真菌51株(7.53%)。主要致病菌革兰氏阴性菌中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49株(22.01%),鲍曼不动杆菌140株(20.68%),肺炎克雷伯菌70株(10.34%),大肠埃希菌58株(8.57%),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6株(3.84%);革兰氏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40株(16.93%),包含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28株,真菌中白色念珠菌49株(5.93%)。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00%外,G-杆菌对亚胺培南保持最低的耐药率。结论目前重症监护室下呼吸道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占较大的比例且逐年呈上升趋势,各种病原菌保持较高的耐药率,重症患者感染经验性治疗应联合用药,进行"降阶梯治疗",早期病原学检查,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病原茵 耐药性 下呼吸遥感染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对脑卒中病人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圣岸 付春来 +4 位作者 蔡业平 李云峰 龙瑞芬 黎艳晖 王盛标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2期270-271,274,共3页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脑卒中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按照给病人进食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入院后12.48小时后给予鼻饲;对照组入院5天后给予鼻饲;两组除了鼻饲时间不同外,其余按照脑血管病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后1...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脑卒中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按照给病人进食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入院后12.48小时后给予鼻饲;对照组入院5天后给予鼻饲;两组除了鼻饲时间不同外,其余按照脑血管病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后15天的营养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入院后15天,对照组血清白蛋白(ALB)(39.53±3.87g/L)、前白蛋白(PAB)(0.31±0.04g/L)和总淋巴细胞计数(TLC)(1.71±0.35)×10^9/L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率分别为11%、6%和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肠内营养 预后
下载PDF
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云峰 王盛标 +5 位作者 彭华保 李君军 李桂成 曹媛媛 何德剑 朱惠民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5期809-811,共3页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重症和危重症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本院EICU收治18例合并重症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对其发病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表现为发热和呼吸系统症状,主要临床特点为高热...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重症和危重症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本院EICU收治18例合并重症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对其发病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表现为发热和呼吸系统症状,主要临床特点为高热持续不退,呼吸困难,白细胞数及炎症反应指标升高,免疫功能紊乱,胸部影像改变特点为进展快,双肺多叶受累,以广泛肺实质浸润为主,部分病例出现肺间质渗出、支气管充气征,甚至ARDS改变.17例康复出院,另一例病情已平稳,康复治疗中.[结论]重型甲型H1N1流感病情进展快,以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为突出表现,肺部病变广泛,进展迅速,有呼吸道基础疾病或免疫抑制状态合并细菌感染是甲型H1N1发生重型和死亡的高危因素,早期奥司他韦抗病毒、呼吸支持、控制混合感染及免疫调节等综合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