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处理方式对华北落叶松抚育剩余物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相震 刘彦清 +4 位作者 周运红 王利东 司瑞雪 陆景星 贾忠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23,共9页
【目的】为提高华北落叶松抚育剩余物的利用率,探索不同处理方式对抚育剩余物分解速率的影响,加快抚育剩余物分解速率,恢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力,使其保持长期较高的生产力。【方法】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抚育剩余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粉碎... 【目的】为提高华北落叶松抚育剩余物的利用率,探索不同处理方式对抚育剩余物分解速率的影响,加快抚育剩余物分解速率,恢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力,使其保持长期较高的生产力。【方法】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抚育剩余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粉碎、尿素、EM菌和木醋液4种处理方法,进行4因素5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对剩余物进行25种处理,研究不同处理方式随时间变化对华北落叶松抚育剩余物分解的影响。【结果】分解率最高的9号处理(0.3~0.5 cm的颗粒直径,9 kg/m^(3)的尿素溶液,稀释倍数为1000的EM菌,稀释倍数为0的木醋液)是分解率最低的22号处理(大于1.0 cm的颗粒直径,3 kg/m^(3)的尿素溶液,稀释倍数为0的EM菌,稀释倍数为1000的木醋液)的2.04倍。4个因素对剩余物分解最有利的水平分别是:0.3~0.5 cm的颗粒直径,3~9 kg/m^(3)的尿素溶液,稀释倍数为500的EM菌,稀释倍数为600~800倍的木醋液。从最优9号处理组合中可以看出,各个因素的水平不一定都在最有利的水平之内,推测其中可能存在综合效应的影响,但还需进行试验证明。【结论】通过研究使用不同处理方式处理抚育剩余物,得出颗粒直径对剩余物分解率的影响最大,而4个因素共同作用对分解率的影响普遍大于单一的尿素溶液、EM菌和木醋液的处理。为加速人工林抚育剩余物分解,以保持林分较高的生产力提出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人工林 抚育剩余物 正交试验设计 分解速率
下载PDF
红花玉兰根腐病化学防治药剂的室内筛选及毒力测定 被引量:7
2
作者 陈雨姗 尹群 +4 位作者 王杰 王相震 段劼 马履一 贾忠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7-113,共7页
为筛选红花玉兰根腐病最佳抑菌化学药剂,在实验室条件下,选择代森锰锌质量分数80%可湿性粉剂、多菌灵质量分数50%可湿性粉剂、氰氨化钙、根腐消体积分数58%水剂、福美双质量分数50%可湿性粉剂和恶霉灵原药6种常见化学药剂,每种药剂设置... 为筛选红花玉兰根腐病最佳抑菌化学药剂,在实验室条件下,选择代森锰锌质量分数80%可湿性粉剂、多菌灵质量分数50%可湿性粉剂、氰氨化钙、根腐消体积分数58%水剂、福美双质量分数50%可湿性粉剂和恶霉灵原药6种常见化学药剂,每种药剂设置5个稀释倍数,开展抑菌试验、计算有效中质量浓度(EC50),研究供试化学药剂对红花玉兰病原菌Fusarium solani(1123-3菌株、1129-4菌株)、Fusarium spp.(1223-8菌株、1108-3菌株)菌落生长、产孢量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多菌灵、根腐消、福美双和恶霉灵5种化学药剂对红花玉兰根腐病病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稀释600倍液,即质量浓度为1.667 g·L^-1的氰氨化钙对4种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尤其对1123-3菌株有显著抑制作用。根腐消对试验菌株1123-3菌株、1223-8菌株和1108-3菌株抑制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384、0.583、0.394 mg·L^-1;多菌灵对1129-4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02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玉兰 化学药剂 镰刀菌 抑菌试验 EC50
下载PDF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间伐后9~10年林下天然更新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杰 陆景星 +5 位作者 王相震 崔靖亭 王利东 刘彦清 司瑞雪 贾忠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28,共12页
【目的】为进一步完备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障碍的研究体系,本研究从幼苗更新特征方面,揭示或反映华北落叶松林天然更新影响因素。【方法】于2019−2020年,对不同强度间伐作业(于2010年6月完成)的27年、31年和47年共3个林龄的华北落叶松人... 【目的】为进一步完备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障碍的研究体系,本研究从幼苗更新特征方面,揭示或反映华北落叶松林天然更新影响因素。【方法】于2019−2020年,对不同强度间伐作业(于2010年6月完成)的27年、31年和47年共3个林龄的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林下幼苗群体展开调查研究。【结果】(1)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林在经过35%极重度间伐、30%重度间伐、20%中度间伐和15%轻度间伐作业以及自然稀疏后的9~10年里,林下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天然更新,更新苗层次均为幼苗,无落叶松幼树存在。幼苗以1年生幼苗为主,多年生幼苗的年龄多为2年。在幼苗更新频率的表现上,更新能力与林龄间呈反比,以27年华北落叶松林的表现最好,47年人工林的最差。(2)幼苗苗龄分布中,1年生幼苗占比高,更高苗龄的幼苗占比极少,1年生和2年生幼苗的损失较大,在向多年生幼苗的过渡过程中存在更新断层。(3)幼苗地径和苗高在不同时期以及林分间的差异均较小(P>0.05)。经过一个生长季,幼苗地径明显减小(P<0.05),苗高则存在不显著增长(P>0.05)。(4)连续2年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林天然更新等级的观测结果均为更新不良。林龄和林分密度对更新密度的影响较大(P<0.05),2年内均以31年落叶松林整体更新密度最大(P<0.05),更新密度则与林分密度间整体呈现正相关(P<0.05)。相较于2019年,绝大部分样地内更新密度在2020年的表现均存在一定程度地下降(P>0.05)。(5)连续2年生长季内幼苗密度的动态变化在3个人工林中相对一致,7月底为萌发高峰期,幼苗损失主要发生在冬季。(6)生长季成活率和越冬成活率在不同人工林间的差异较小(P>0.05)。2019年27年落叶松林中生长季成活率要显著优于2020年的(P<0.05);越冬成活率则在各人工林中均显著低于生长季成活率(P<0.05)。【结论】塞罕坝地区3个龄级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在经过4种强度间伐后的9~10年里,各人工林下存在不同程度的天然更新。林龄和林分密度主要通过影响林下幼苗的更新频率和更新密度影响到天然更新;而对于林下幼苗的年龄分布、生长状况、更新动态以及成活率等更新特征的影响则较小。即林龄和林分密度主要是通过影响幼苗数量来影响林下更新状态。相对而言,对结实能力更强的幼、中龄林,可通过间伐促进母树生长,提高林分整体的种子产量。并可能通过加大间伐强度和缩短轮伐期等方式,增加间伐对于林分的整体种苗品质、林下更新的环境因子和塞罕坝地区幼苗生长季期限等方面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密度 天然更新 幼苗 生长季 越冬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