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极海冰对中国西北地区东部主汛期7月降水分布型的可能影响
1
作者 王岱 杨建玲 +3 位作者 张雯 马阳 李欣 王素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8-328,共11页
选取1961-2020年中国西北地区东部154个气象站7月降水、NCEP/NCAR大气再分析及北极海冰资料,利用SVD分解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北极关键区海冰对西北地区东部主汛期7月降水主要模态分布型的可能影响途径。结果表明:影响西北地区东部7月... 选取1961-2020年中国西北地区东部154个气象站7月降水、NCEP/NCAR大气再分析及北极海冰资料,利用SVD分解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北极关键区海冰对西北地区东部主汛期7月降水主要模态分布型的可能影响途径。结果表明:影响西北地区东部7月降水异常分布型主要有两种海冰模态,一种是当巴伦支海、千岛群岛海域海冰密集度偏小(大),戴维斯海峡海冰密集度偏大(小)时,激发从戴维斯海峡向东南以及从鄂霍次克海向西南方向传播的波列,使得我国西北地区东部上空500 hPa位势高度场距平为“西高东低”(“西低东高”)的分布,造成区域降水异常为“一致偏少(多)”分布型;另一种当波弗特海东海域海冰密集度偏小时,激发从里海东传至鄂霍次克海的波列以及配合我国华南上空的正位势高度异常,使得冷空气路径偏东、偏南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造成研究区降水异常为“北少南多”分布型,反之为“北多南少”分布型。利用“SVD投影法”建立的海冰关键区因子预测模型,其对西北地区东部主汛期7月的降水距平符号的把握及空间分布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尤其对“区域一致少型”和“北多南少型”的预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东部 汛期降水 北极海冰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鸡群中鸡传染性贫血病原与抗体检测及分离株VP1基因序列分析
2
作者 冯笑艳 胡明雪 +10 位作者 林雨萌 刘长军 李凯 祁小乐 崔红玉 高立 王素艳 陈运通 王笑梅 张艳萍 高玉龙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8,共7页
为了解鸡群中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感染及抗体产生情况,从黑龙江省两个无临床症状鸡群(B群和S群)中,分别采集血清通过ELISA方法进行抗体检测,采集抗凝血并分离淋巴细胞,针对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方法进行病原检测,并对从B群... 为了解鸡群中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感染及抗体产生情况,从黑龙江省两个无临床症状鸡群(B群和S群)中,分别采集血清通过ELISA方法进行抗体检测,采集抗凝血并分离淋巴细胞,针对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方法进行病原检测,并对从B群病原阳性鸡分离到的分离株进行VP1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B群和S群CA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2.7%(79/126)和68.2%(88/129),病原阳性率分别为43.0%(49/114)和62.3%(48/77),其中,B群和S群中抗体和病原双阴性的鸡分别为23.7%(27/114)和15.6%(12/77),而抗体和病原双阳性的鸡分别高达28.1%(32/114)和46.8%(36/77);在双阳性鸡中,B群和S群分别有62.5%(20/32)和58.3%(21/36)抗体滴度在1.0×10^(4)及以上,从B群病原阳性鸡全血中分离到一株CAV(HLJ/2022株),分离株HLJ/2022第394位氨基酸为谷氨酰胺,具有强毒的分子特征;两个鸡群的环境拭子CAV阳性率为10.0%(3/30),存在于消毒前的鸡蛋表面、更衣处和鞋底。研究表明,检测鸡群的CAV抗体阳性率在62.7%以上,病原阳性率在43.0%以上,抗体滴度在1.0×104及以上CAV仍可存在,CAV流行株(HLJ/2022)具有强毒分子特征,鸡群环境中存在CAV污染,结果为CIA防控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血清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 病毒分离鉴定 VP1基因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课程思政的公共基础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3
作者 王素艳 董庆华 《纺织服装教育》 2023年第3期33-36,共4页
研究基于课程思政的公共基础课程建设机制,精心打造“教师、课程、课堂”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积极探索在公共基础课程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逻辑架构和实践路径,培养科学精神、审美情趣与家国情怀全面发展的高... 研究基于课程思政的公共基础课程建设机制,精心打造“教师、课程、课堂”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积极探索在公共基础课程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逻辑架构和实践路径,培养科学精神、审美情趣与家国情怀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 逻辑架构 实践路径
下载PDF
西北地区东部春夏季旱涝转换环流特征及其与大西洋海温的关系
4
作者 张雯 马阳 +2 位作者 王素艳 王岱 李欣 《干旱气象》 2023年第1期14-24,共11页
随着全球变暖,旱涝异常的强度和频率不断增加,为增进对旱涝异常转换事件的认识,提高西北地区东部降水预测水平,利用1979—2020年我国西北地区东部逐月降水、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数据以及NCEP/NCAR环流再分析资料,通... 随着全球变暖,旱涝异常的强度和频率不断增加,为增进对旱涝异常转换事件的认识,提高西北地区东部降水预测水平,利用1979—2020年我国西北地区东部逐月降水、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数据以及NCEP/NCAR环流再分析资料,通过建立旱涝转换指数,对西北地区东部春、夏季旱涝转换环流特征进行分析,并围绕大西洋SST异常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旱转涝年,春季极涡偏弱,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偏强,东亚大槽偏深,西北地区东部受西北干冷气流控制,降水易偏少;夏季上游低值系统活跃,南亚高压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西北地区东部受副热带高压和上游低槽系统共同影响,且有暖湿气流,降水易偏多,涝转旱年情况相反。上年冬季至当年夏季,大西洋类“三极子”型的SST异常是造成季节间降水明显差异的关键因子,旱转涝年春季大西洋类“三极子”负位相的SST状态激发出一支纬向型遥相关波列,经欧洲中西部、巴尔喀什湖地区东传至我国东北至日本海一带,此时中高纬环流形势有利于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偏少;夏季SST异常激发的波列强度减弱、位置西移,中高纬关键环流系统的强度和位置较春季明显调整,转为有利于研究区降水偏多的环流形势,涝转旱年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东部 旱涝转换 大西洋SST异常 中高纬波列
下载PDF
北方冬小麦干旱灾损风险区划 被引量:64
5
作者 王素艳 霍治国 +2 位作者 李世奎 卢志光 薛昌颖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7-274,共8页
本文基于风险分析的原理,利用北方冬麦区长年小麦产量资料和气象资料,建立了适用于北方冬小麦干旱灾损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包括自然水分亏缺率风险指数、减产率风险指数和抗灾性能趋势向量系数等风险评估指标的意义、表达模式和估算技... 本文基于风险分析的原理,利用北方冬麦区长年小麦产量资料和气象资料,建立了适用于北方冬小麦干旱灾损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包括自然水分亏缺率风险指数、减产率风险指数和抗灾性能趋势向量系数等风险评估指标的意义、表达模式和估算技术、计算和分区。结果表明,北方冬小麦各项风险评估指标均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和一定的连片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北方冬小麦干旱灾损综合风险指数模式,估算并确定了其综合风险区划指标,以此为依据将北方冬麦区划分为高、较高、中和低4个风险区。冬小麦干旱灾损高风险区在陕西中北部、山西中部的部分地区和河北沧州的部分地区;较高风险区在山西中部的部分地区、河北的唐山地区和西部的部分地区;中风险区在陕西中部、山西南部、河北中东部的部分地区;低风险区在陕西中南部、河南中北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中南部和山东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干旱灾损 风险评估指标 综合风险区划
下载PDF
中国北方冬小麦的水分亏缺与气候生产潜力——近40年来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81
6
作者 王素艳 霍治国 +2 位作者 李世奎 薛昌颖 毛飞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130,共10页
基于辨识自然条件下的水分对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采用"逐步订正法"分别计算了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并进行了评估。从水分平衡角度,采用新颖的数理模式构建了估算气候生产潜力的水分订正函数,... 基于辨识自然条件下的水分对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采用"逐步订正法"分别计算了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并进行了评估。从水分平衡角度,采用新颖的数理模式构建了估算气候生产潜力的水分订正函数,其中冬小麦需水量采用FAO最新推荐的Penman Mon teith公式,供水量采用新近研制的降水量和土壤有效底墒模式。计算了本区78个站点近40年(1961~2000年)逐年的气候生产潜力,分别以相对变率、变异系数以及由水分亏缺引起的减产率和水分亏缺率等为指标,分析了近40年中国北方冬小麦水分与气候生产潜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由于底墒水约占冬小麦全生育期需水量的20%~30%,对气候生产潜力的贡献较大,相应地,计算得到的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比以往一些结果高出约20%~30%,这对评估气候生产潜力有重要意义。在生产潜力动态变化方面,由于降水变率大,使得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大于光合和光温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而且在河北(包括津京地区)和山东两省,水分具有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减少的趋势,陕西、山西和河南三省水分有由南向北减少的趋势,使得各项指标的变化均有与此基本相应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分 气候生产潜力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宁夏近60 a寒潮变化特征及其环流异常
7
作者 黄莹 王素艳 +3 位作者 马阳 王岱 张雯 王璠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18-1728,共11页
利用1961—2020年宁夏逐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及同期位势高度、海平面气压场和风场逐月再分析资料,分析近60 a宁夏24 h、48 h、72 h不同历时寒潮、强寒潮、超强寒潮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进一步揭示寒潮变化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1)... 利用1961—2020年宁夏逐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及同期位势高度、海平面气压场和风场逐月再分析资料,分析近60 a宁夏24 h、48 h、72 h不同历时寒潮、强寒潮、超强寒潮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进一步揭示寒潮变化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1)宁夏近60 a不同强度、不同历时寒潮一致表现为“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这与冷空气路径及宁夏地形有关。(2)全区寒潮、强寒潮、超强寒潮频次分别占全年总寒潮频次的71.7%、22.6%和5.7%,寒潮以24 h和48 h为主,而强寒潮及超强寒潮不同历时的频次比例相当;各类寒潮存在1—4月递减、10—12月递增的逐月变化特征。(3)宁夏近60 a寒潮、强寒潮、超强寒潮分别以4.5站次·(10a)^(-1)、2.8站次·(10a)^(-1)及0.18站次·(10a)^(-1)的速率减少,其中24 h及48 h短历时频次减少,但72 h长历时增多;且1960s最多,之后波动减少,1990s达到最少,2000s以来波动增多,20世纪80年代后期寒潮及强寒潮发生突变。(4)宁夏寒潮突变前后的大气环流呈现出完全相反的分布特征,之前环流形势利于极地冷空气活跃南下,之后则相反;但1961—2020年及突变前后宁夏寒潮的关键影响系统较为一致,当乌山阻高异常偏强、东亚大槽偏强、欧洲西岸高度场异常偏低、贝加尔湖西侧以气旋性环流为主、极地冷高压活跃时,有利于中高纬冷空气活跃南下,宁夏寒潮则偏多,反之则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时空演变 大气环流 异常分析 宁夏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热量资源及冷冻害的影响 被引量:26
8
作者 王素艳 郑广芬 +4 位作者 李欣 杨建玲 张晓煜 李剑萍 马力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776-3786,共11页
利用宁夏贺兰山东麓各地1981年以来气象资料,分析了气候变暖对酿酒葡萄生育关键期主要热量资源和冷冻害的影响。结果表明:1981年以来,随着气候变暖,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发育期4—9月各地各月平均气温显著上升,1997年前后发生突变,突变后... 利用宁夏贺兰山东麓各地1981年以来气象资料,分析了气候变暖对酿酒葡萄生育关键期主要热量资源和冷冻害的影响。结果表明:1981年以来,随着气候变暖,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发育期4—9月各地各月平均气温显著上升,1997年前后发生突变,突变后部分年份较常年同期偏高1℃以上,其中放条萌芽期4月平均气温上升显著,但月内波动幅度增大,酿酒葡萄遭受霜冻或强降温危害的风险增加;7—8月浆果生长和成熟期低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仍然较大;气候变暖使活动积温显著增加,中晚熟品种积温保证率达100%,4—9月3300℃(成熟度高,葡萄酒质量好的临界积温)的积温保证率明显提高;无霜期延长,晚熟品种的保证率提高,部分年份活动积温和无霜期满足极晚熟品需求;大部分地区冬季低温冻害相关要素变化趋势都不显著,其中出现持续低于-17℃(冬季受冻临界气温)日数减少,极端最低气温升高,但仍然低于-17℃,惠农、贺兰、平罗、银川20 cm深度-4℃以下日数减少;春季适宜放条期后出现霜冻的年份和日数增多,霜冻过程的最低气温明显降低,出现伴随霜冻的中等及以上强度冷空气频率和次数增加,强度增强。气候变暖对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生产有利有弊,不同品种酿酒葡萄对气候的适用性不同,因此在酿酒葡萄生育各关键期,仍需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防范工作,减轻或避免气候条件变化对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宁夏贺兰山东麓 酿酒葡萄 热量资源 冷冻害 影响
下载PDF
干旱对北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44
9
作者 王素艳 霍治国 +3 位作者 李世奎 卢志光 庄立伟 侯婷婷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8-125,共8页
对非灌溉与灌溉两种不同的背景,以水分平衡原理求得的自然水分亏缺率为轴线,以风险评估技术方法为核心,分别从基于实际产量和生产潜力的两种不同途径,研究了北方地区干旱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风险水平。建立了基于灌溉地区的冬小麦实际产... 对非灌溉与灌溉两种不同的背景,以水分平衡原理求得的自然水分亏缺率为轴线,以风险评估技术方法为核心,分别从基于实际产量和生产潜力的两种不同途径,研究了北方地区干旱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风险水平。建立了基于灌溉地区的冬小麦实际产量与自然水分亏缺率的相关关系,根据其敏感性的不同,确定出A、B两类不同干旱年型的自然水分亏缺率及其相应的实际减产率指标。结果表明:(1)水分对生产潜力的影响各地差别较大,光温生产潜力的减产率和气候生产潜力的减产率在陕西、山西和河南3省的概率分布呈由南向北增大的趋势,而在山东呈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增大的趋势,且整个北方冬麦区呈现较好的连片性和区域性。(2)根据自然水分亏缺率,划分出5种干旱年型:轻旱、中旱、重旱、严重干旱和极端干旱,与其相应的缺水率分别为<20%,20~30%,30%~40%,40%~70%和>70%。A类不同干旱年型的实际减产率分别为<9%,9%~12%,12%~14%,14%~21%和>21%,该类指标适用于山东东部及中部的部分地区、陕西南部渭河一带、河北中部的部分地区;B类不同干旱年型的实际减产率分别为<9%,9%~15%,15%~21%,21%~40%和>40%,该类指标适用于本区的其它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冬小麦 产量 风险评估 自然水分亏缺率
下载PDF
脑心通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对大面积脑梗死老年患者血清IL-17、hs-CRP及MMP-3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9
10
作者 王素艳 李艳琴 +1 位作者 李伟 李玉柱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14期1499-1501,1505,共4页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对大面积脑梗死老年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对大面积脑梗死老年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 d、14 d的血清IL-17、hs-CRP及MMP-3水平,并记录2组治疗前后ME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7 d、14 d血清IL-17、hs-CRP及MMP-3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7 d、14 d MESS评分、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14 d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大面积脑梗死老年患者的血清IL-17、hs-CRP及MMP-3水平,进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通胶囊 依达拉奉 脑梗死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17 基质金属蛋白酶-3
下载PDF
CI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在宁夏的本地化修正及应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素艳 郑广芬 +3 位作者 李欣 李政林 杨建玲 冯建民 《干旱气象》 2013年第3期561-569,共9页
利用宁夏20个气象观测站近50 a逐日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累积频率法对CI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进行了本地化修正。通过对比分析,修正后的指数对干旱的演变反映更为合理,对干旱事件的监测效果更好,适宜在宁夏应用。其应用分析表明:麻黄山... 利用宁夏20个气象观测站近50 a逐日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累积频率法对CI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进行了本地化修正。通过对比分析,修正后的指数对干旱的演变反映更为合理,对干旱事件的监测效果更好,适宜在宁夏应用。其应用分析表明:麻黄山、海原、固原、西吉4地春季、夏季和秋季各季节的干旱日数均增加,强度均增强;秋季所有地区干旱日数增多,强度增强,且大部分地区秋季干旱日数增加幅度最大;固原及以北地区的干旱增加趋势明显高于南部阴湿地区,且干旱中心向西转移,21世纪以来同心和兴仁变为干旱中心。干旱事件中大部分干旱等级的日数与干旱日数和强度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春季大部分地区重旱和特旱日数的增加对其干旱日数的增加贡献率最大;夏季,盐池、麻黄山、固原和泾源特旱日数的变化对干旱日数变化贡献率最大;秋季,大部分地区中旱日数的变化对干旱日数变化的贡献率最大。21世纪以来,春夏季大部分地区干旱事件频率达到年代最高或次高值,且中部干旱带频率高于南部山区,大部分地区特旱日数达到年代最大值;秋季干旱事件频率减小,所有地区各干旱等级日数明显少于1980年代和1990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CI综合气象干旱指数 修正 应用分析
下载PDF
2006年四川盆地旱情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素艳 游超 何潇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8年第1期115-118,70,共5页
2006年四川盆地遭受了严重的春、夏、伏旱,伴随伏旱出现了持续的高温天气,农业损失惨重。本文分别选择春旱、夏旱、高温伏旱直接影响干旱程度的多个气象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构建量化评估指数包括春旱指数、夏旱指数... 2006年四川盆地遭受了严重的春、夏、伏旱,伴随伏旱出现了持续的高温天气,农业损失惨重。本文分别选择春旱、夏旱、高温伏旱直接影响干旱程度的多个气象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构建量化评估指数包括春旱指数、夏旱指数、伏旱指数和综合干旱指数,并据此对2006年的干旱程度进行评估。考虑到不同时期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同,再次分配权重构建了农业综合评估干旱指数,并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干旱 评估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宁夏冬季气温异常及500hPa环流特征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素艳 李欣 +4 位作者 郑广芬 杨建玲 杨云 张冰 董国庆 《干旱气象》 2014年第4期569-575,共7页
利用1961年以来宁夏冬季逐日气温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和环流特征量资料,重点分析了21世纪以来宁夏冬季气温异常特征及同期500 hPa环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冬季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极小值明显上升,夜间气温异常偏低日数显著减少,白天气... 利用1961年以来宁夏冬季逐日气温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和环流特征量资料,重点分析了21世纪以来宁夏冬季气温异常特征及同期500 hPa环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冬季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极小值明显上升,夜间气温异常偏低日数显著减少,白天气温异常偏高日数显著增加,大部分地区夜间气温异常偏低日数减少趋势大于白天气温异常偏高日数的增加趋势。21世纪以来,易发生极端冷暖事件,异常偏高年份多于异常偏低年份。2007/2008冬季以后为1997年以来冬季平均气温偏低频率最高时段;冬季阶段性平均气温异常有4个特征:(1)气温异常主要出现在1月和2月;(2)异常偏低的幅度明显大于异常偏高的幅度;(3)相邻2旬间气温变化幅度增大;(4)最冷时段发生变化。从年代际变化看,冬季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极小值、白天气温异常偏高日数为最高或次高值,夜间异常偏低日数多为最低或次低值。500 hPa高度上宁夏上空是影响冬季气温异常的关键区,其年代际及冷暖年强度变化是造成气温异常的最直接原因。宁夏冬季气温对亚洲西风环流指数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指数的响应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气温 异常特征 500 hPa环流 宁夏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四川盆地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25
14
作者 王素艳 郭海燕 +1 位作者 邓彪 秦宁生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9年第2期49-53,共5页
计算了四川盆地作物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选择代表站点分析了主要气象因子的变化特征及其对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盆地日照时数和降水量在减少,气温在升高,日照时数和降水量的减少使生产潜力降低,而气... 计算了四川盆地作物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选择代表站点分析了主要气象因子的变化特征及其对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盆地日照时数和降水量在减少,气温在升高,日照时数和降水量的减少使生产潜力降低,而气温升高具有增加作用;各类生产潜力在1970 s都属于高值时期,光温生产潜力在2006年达到另一个高值;近十年各类生产潜力平均值均较1970 s有所减少,盆地平均气温升高1℃,光温生产潜力增加6%,降水量减少10%,气候生产潜力减少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气候变化 生产潜力 影响
下载PDF
宁夏冬季采暖期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素艳 郑广芬 +5 位作者 杨建玲 李欣 张智 张红英 周翠芳 董国庆 《干旱气象》 2016年第2期335-341,348,共8页
利用1961~2014年(10月至次年4月)宁夏20个气象站气候资料,分析宁夏冬季采暖期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采暖期内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及其对采暖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宁夏由南到北采暖初日推迟,终日提前,采暖强度减弱;(2)与实际供... 利用1961~2014年(10月至次年4月)宁夏20个气象站气候资料,分析宁夏冬季采暖期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采暖期内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及其对采暖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宁夏由南到北采暖初日推迟,终日提前,采暖强度减弱;(2)与实际供暖初、终日期相比,北部引黄灌区采暖初日偏晚,终日偏早,采暖长度短于供暖长度;中部干旱带两者基本接近;南部山区采暖初日偏早,终日偏晚,采暖长度长于供暖长度;(3)随着气候变暖,近53 a宁夏采暖初日推后,终日提前,终日提前趋势较初日推后趋势更明显,采暖期长度缩短,北部引黄灌区缩短最多;整体上,采暖强度显著减弱,但2002年以后中北部地区气温降低,导致日平均采暖强度及采暖强度有增加趋势;(4)夜间升温对采暖强度减小的贡献大于白天升温的贡献;(5)近53 a日照时数和降水量变化对中南部地区采暖强度的影响大于北部引黄灌区;(6)气候变暖对减少冬季采暖能耗的贡献为12.8%~16.5%,但中北部地区2002年以后对减少采暖能耗的贡献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采暖期 采暖期气候特征 影响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缺血性卒中伴颈动脉斑块疗效及对血清ox-LDL、MMP-7、IL-18、IMT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素艳 李艳琴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34期3795-3797,3863,共4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缺血性卒中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疗效及对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白细胞介素-18(IL-18)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106例缺血性卒中伴颈动脉斑块患者...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缺血性卒中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疗效及对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白细胞介素-18(IL-18)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106例缺血性卒中伴颈动脉斑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普罗布考治疗,观察组给予普罗布考+通心络胶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2个月;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ox-LDL、MMP-7、IL-18水平,记录2组治疗前后IMT、斑块面积、Crouse积分、斑块回声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血清ox-LDL、MMP-7、IL-18水平及IMT、斑块面积、Crouse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低回声斑块比例均明显降低(P均<0.05),而高回声斑块比例均明显增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低回声斑块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高回声斑块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严重的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普罗布考能够抑制缺血性卒中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的血清ox-LDL、MMP-7、IL-18水平,对延缓或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普罗布考 缺血性卒中 颈动脉斑块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7 白细胞介素-18
下载PDF
宁夏夏季日数相关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素艳 冯建民 郑广芬 《宁夏工程技术》 CAS 2012年第2期113-117,123,共6页
采用1961—2010年宁夏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区域分析了夏季日数相关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各区域夏季日数均有上升趋势,于1997—1998年发生突变,夏季日数上升速率为2.6~3.9 d/10 a,其中引黄灌区最大;日最高气温... 采用1961—2010年宁夏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区域分析了夏季日数相关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各区域夏季日数均有上升趋势,于1997—1998年发生突变,夏季日数上升速率为2.6~3.9 d/10 a,其中引黄灌区最大;日最高气温〉25℃的起始和终止日期分别有提前和推迟趋势,起始日期提前增加了春季发生霜冻的风险性,引黄灌区和南部山区分别有以起始日期显著提前和终止日期明显推迟为特征的延长趋势;中北部地区夏季日数的极端性趋势显著.各要素对气候变暖有不同程度的响应,响应趋势及显著性与各要素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年平均气温每增加1℃,夏季日数增加9.5~11.1 d,南部山区增加最多;日最高气温〉25℃的终止日期对气候变暖最为敏感,其他要素突变时间均滞后于年平均气温的突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夏季日数 变化特征 气候变暖 响应
下载PDF
高职数控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素艳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22-123,共2页
数控专业英语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课程,要想培养既懂专业又懂英语的人才,就要不断改革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把教育重点由理论转移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大实践的教学上来。
关键词 英语教学改革 高职 数控专业 课程 专业性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践 培养 教学内容
下载PDF
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素艳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7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CT-MPI)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4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于单纯CCTA及联合CT-MPI检查诊断,其中将CT-MPI结合C... 目的探讨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CT-MPI)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4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于单纯CCTA及联合CT-MPI检查诊断,其中将CT-MPI结合CCTA作为观察组,单纯CCTA作为对照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使用对比造影剂剂量及放射剂量、两组对斑块导致管腔狭窄比例及斑块长度以及两组诊断率。结果观察组对比造影剂剂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斑块导致管腔狭窄比例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长度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者,实施CT-MPI结合CCTA,其所需造影剂计量小,放射剂量低,能有效明确冠状动脉狭窄与斑块病变情况,从而更好地提高临床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负荷动态CT 心肌灌注 血管成像 心肌缺血
下载PDF
内蒙古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以呼包鄂经济圈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素艳 毛文静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0-92,共3页
中小企业是内蒙古地区国民经济高效运行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为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有效途径和契机。本文以呼包鄂经济圈为例,重点分析了内蒙古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提... 中小企业是内蒙古地区国民经济高效运行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为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有效途径和契机。本文以呼包鄂经济圈为例,重点分析了内蒙古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强分工与协作,完善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内蒙古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企业集群 现状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