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苋菜止血作用机理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美纳 林蓉 +2 位作者 刘俊田 康爱群 邱培伦 《西北药学杂志》 CAS 1996年第5期209-211,共3页
给予家兔铁苋菜浸膏粉(10.6g/kg)灌胃,可增加血小板数量,提高循环内血小板聚集率,延长优球蛋白溶解时间,但不影响凝血酶元时间。提示铁苋菜止血作用机制与增加血小板数量和功能,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有关。
关键词 铁苋菜 血小板数量 血小板聚集 优球蛋白
下载PDF
五仁醇对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美纳 邱培伦 +3 位作者 刘俊田 王本兰 袁素芬 舒昌杰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3期221-224,共4页
本实验证明五仁醇可使慢性肝损伤大白鼠LDH_5和SGPT 下降,清蛋白增多,r-球蛋白减少,清、球蛋白比率增高,肝中胶元含量明显降低,病理改变减缓.以上结果说明五仁醇对慢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 五仁醇 肝损伤 羟脯氨酸
下载PDF
熊胆粉对动物体温和肠蠕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美纳 李增利 +2 位作者 白元让 赵东科 丁宝兴 《西北药学杂志》 CAS 1990年第2期1-3,共3页
熊胆为熊科狗熊属动物黑熊或熊属动物棕熊胆汁的干燥品,临床常用于小儿热盛惊风、抽搐、黄疸,外用治痈肿、目赤云翳等,具有解热、解毒、利疸、抑制胃肠蠕动、影响心肌收缩力等作用。过去常用杀熊取胆的方法获得熊胆,即天然熊胆。由于来... 熊胆为熊科狗熊属动物黑熊或熊属动物棕熊胆汁的干燥品,临床常用于小儿热盛惊风、抽搐、黄疸,外用治痈肿、目赤云翳等,具有解热、解毒、利疸、抑制胃肠蠕动、影响心肌收缩力等作用。过去常用杀熊取胆的方法获得熊胆,即天然熊胆。由于来源有限,故天然熊胆价格昂贵,不能满足医药需要。为了保护野生资源,缓解药源紧张,近年来采用活体人工引流取得熊胆汁,制得熊胆粉。本文对熊胆粉的降温和抑制肠蠕动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天然熊胆作比较,为熊胆粉代替天然熊胆入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胆粉 动物体温 肠蠕动 药物分析
下载PDF
活血再造胶囊对脑血流量的影响
4
作者 王美纳 鞠敏 +3 位作者 韩许亮 袁秉祥 金晨旺 张健 《西北药学杂志》 CAS 1997年第S1期9-9,共1页
关键词 脑血流量 脑缺血模型 尼莫地平 胶囊 医科大学 教研室 放射性微球 益气活血 生物微球 药理学
下载PDF
纳洛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晓庆 王美纳 +1 位作者 刘明忠 谭婷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8-340,共3页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纳洛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影响 ,并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纳络酮 (低、中、高剂量 )组和阳性对照组 (尼莫地平 ) ,采用改良的Longa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纳洛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影响 ,并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纳络酮 (低、中、高剂量 )组和阳性对照组 (尼莫地平 ) ,采用改良的Longa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各组腹腔注射给药结束后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 ,测量其脑梗塞面积、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性及丙二醛 (MDA)含量 ,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造模后 ,大鼠神经行为评分值升高 ,梗塞面积扩大 ,血清SOD活性降低 ,MDA含量增加 ,脑组织病理结构和超微结构明显受损。应用不同剂量的纳洛酮后均能改善上述指标。结论 :纳洛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具有保护作用 ,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功能评分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芪蛰虫口服液中黄芪甲苷含量 被引量:11
6
作者 席枝侠 王美纳 +3 位作者 党双锁 马小亚 李兴华 王锦秋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76-477,共2页
目的 :测定黄芪蛰虫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流动相为乙腈 水 磷酸 (34∶6 6∶0 .1) ,检测波长为 2 0 3nm。结果 :线性方程为H =4 6 .98C - 1.782 ,r =0 .9996 ,黄芪甲苷在 5 0 .30~ 5 0 3.0 μg... 目的 :测定黄芪蛰虫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流动相为乙腈 水 磷酸 (34∶6 6∶0 .1) ,检测波长为 2 0 3nm。结果 :线性方程为H =4 6 .98C - 1.782 ,r =0 .9996 ,黄芪甲苷在 5 0 .30~ 5 0 3.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平均回收率为 97.0 5 % ,RSD为 1.99% (n =5 )。结论 :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 ,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芪蛰虫口服液 黄芪甲苷 含量测定 质量控制
下载PDF
辣椒素对银屑病小鼠模型的作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爱军 李兴华 +2 位作者 王美纳 王冬云 张磐谏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33-335,共3页
目的 研究辣椒素对银屑病小鼠模型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尾部鳞片表皮模型和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模型 ,观察辣椒素对表皮细胞分化及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结果 辣椒素能促进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 (P <0 .0 1) ,显... 目的 研究辣椒素对银屑病小鼠模型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尾部鳞片表皮模型和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模型 ,观察辣椒素对表皮细胞分化及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结果 辣椒素能促进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 (P <0 .0 1) ,显著抑制小鼠阴道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 (P <0 .0 1)。结论 辣椒素对银屑病小鼠模型的作用可能与促进表皮细胞正常分化和抑制表皮细胞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素 银屑病 动物模型 小鼠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奥硝唑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91
8
作者 田怀平 王美纳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0-52,共3页
关键词 奥硝唑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毒理学 药代动力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dl-四氢巴马汀对实验性脑血栓形成及体外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邢建峰 王美纳 +2 位作者 马小亚 梁维薇 王玉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58-260,共3页
目的:观察dl-四氢巴马汀(dl-THP)对大鼠实验性脑血栓形成的影响。并观察体外dl-THP对二磷酸腺苷、花生四烯酸和胶原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采用经大鼠颈动脉顺行注射复合血栓诱导剂(二磷酸腺苷、凝血酶和... 目的:观察dl-四氢巴马汀(dl-THP)对大鼠实验性脑血栓形成的影响。并观察体外dl-THP对二磷酸腺苷、花生四烯酸和胶原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采用经大鼠颈动脉顺行注射复合血栓诱导剂(二磷酸腺苷、凝血酶和肾上腺素)造成的脑血栓模型。结果:dl-THP(15、7.5mg·kg-1)iv对大鼠实验性脑血栓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dl-THP对二磷酸腺苷、花生四烯酸和胶原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拮抗钙离子的作用而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四氢巴马汀 脑血栓形成 血栓诱导剂 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苦参素软胶囊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栗志文 马小亚 +2 位作者 王美纳 梁维薇 王玉虎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149-151,共3页
目的 研究健康人口服苦参素软胶囊后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1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口服苦参素软胶囊后的经时血药浓度 ;用3p97软件计算有关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该制剂的 t1/2 、Tmax、Cmax、AUC0~ 6分别为 (2 .4 8... 目的 研究健康人口服苦参素软胶囊后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1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口服苦参素软胶囊后的经时血药浓度 ;用3p97软件计算有关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该制剂的 t1/2 、Tmax、Cmax、AUC0~ 6分别为 (2 .4 8± 0 .86 ) h,(1.6 9± 0 .6 9) h,(0 .79± 0 .31) mg· L-1和 (2 .4 1±0 .71) mg·L-1·h-1。结论 提供了苦参素软胶囊在健康人体的药动学数据 ,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素 氧化苦参碱 药代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培养临床药师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18
11
作者 段宗明 王锦秋 +1 位作者 仵文英 王美纳 《中国药事》 CAS 2003年第1期34-36,共3页
随着医院药学工作模式的转变 ,培养合格的临床药师队伍是当务之急的工作。本文探讨了临床药师在医院药学中的作用 ,根据本院培养临床药师的初步实践 ,提出了培养临床药师的有益建议。
关键词 医院药学 临床药师 培养
下载PDF
益肾胶囊的质量标准 被引量:4
12
作者 仵文英 李兴华 +2 位作者 王美纳 罗晶 雷建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2-143,共2页
目的 :建立益肾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黄芪、山茱萸、丹参进行定性鉴别 ;用双波长锯齿扫描法测定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 :黄芪甲苷含量在 1 .0 1 2~ 9.1 0 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 =0 .9991 ) ,平均回收率为9... 目的 :建立益肾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黄芪、山茱萸、丹参进行定性鉴别 ;用双波长锯齿扫描法测定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 :黄芪甲苷含量在 1 .0 1 2~ 9.1 0 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 =0 .9991 ) ,平均回收率为97.7% ,RSD为 1 .81 % (n =4)。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胶囊 薄层扫描 黄芪甲苷 熊果酸 丹参酮ⅡA
下载PDF
纳洛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晓庆 王美纳 马小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6-338,共3页
目的 观察纳洛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改良Longa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观察不同剂量纳洛酮对模型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脑梗死范围、脑组织病理改变以及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 (CK)... 目的 观察纳洛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改良Longa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观察不同剂量纳洛酮对模型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脑梗死范围、脑组织病理改变以及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 (CK)含量的影响。结果 纳洛酮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模型大鼠的血清LDH、CK ,减少梗死面积 ,降低神经功能行为评分 ,减轻脑组织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大鼠 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脑保护 乳酸脱氢酶 肌酸激酶 阿片受体竞争性拮抗剂
下载PDF
罗红霉素分散片的人体药物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小亚 王美纳 +3 位作者 王信隆 王玉虎 梁维薇 芦燕青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3-24,37,共3页
目的 研究罗红霉素分散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1 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 ,采用随机交叉试验设计 ,单剂量口服国产罗红霉素分散片和胶囊 30 0mg ,用微生物检定法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经 3P97程序拟合 ,计... 目的 研究罗红霉素分散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1 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 ,采用随机交叉试验设计 ,单剂量口服国产罗红霉素分散片和胶囊 30 0mg ,用微生物检定法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经 3P97程序拟合 ,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 罗红霉素分散片和胶囊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 ,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 :T1 / 2 β分别为(1 4.76± 2 .77)h和 (1 4.92± 3.1 2 )h ,Tmax分别为 (1 .38± 0 .2 3)h和 (1 .63± 0 .2 3)h ,Cmax分别为(8.37± 0 .66)mg/L和 (8.2 3± 0 .63)mg/L ,AUC0→∞ 分别为 (91 .84± 1 1 .90 )h·mg/L和 (88.55± 1 0 .70 )h·mg/L。经统计学分析 ,两制剂的Cmax和AUC0→∞ 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罗红霉素分散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 0 3.75± 5.58) %。结论 两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红霉素 分散片 药物动力学 相对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消旋四氢巴马汀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马小亚 王美纳 +3 位作者 邓秀玲 蔡英敏 梁维薇 王玉虎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1期1432-1436,共5页
目的观察消旋四氢巴马汀(THP)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用改良LONGA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前15min腹腔注射THP10.0,5.0,2.5mg·kg-1,观察缺血3h再灌注3h后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脑梗死范围... 目的观察消旋四氢巴马汀(THP)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用改良LONGA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前15min腹腔注射THP10.0,5.0,2.5mg·kg-1,观察缺血3h再灌注3h后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脑梗死范围、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含量,脑组织钙、水、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以及脑超微结构。结果THP能剂量依赖性降低神经功能行为评分,缩小脑梗死范围,抑制血清LDH、CK活力升高;THP10.0mg·kg-1可明显减轻脑水肿,减轻脑超微结构损害,提高脑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和脑组织钙聚集。结论THP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钙聚集、抗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旋四氢巴马汀 缺血-再灌注损伤 脂质过氧化物 钙聚集
下载PDF
不同镇静剂量异丙酚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机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蔡英敏 薛荣亮 +2 位作者 马小亚 王美纳 吴举民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 观察不同镇静剂量异丙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研究其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改良Longa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 ,观察不同镇静剂量异丙酚对模型组大鼠神经症状 ,血清中乳酸脱氢酶 (LDH)和肌酸激酶 (CK... 目的 观察不同镇静剂量异丙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研究其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改良Longa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 ,观察不同镇静剂量异丙酚对模型组大鼠神经症状 ,血清中乳酸脱氢酶 (LDH)和肌酸激酶 (CK)含量的影响 ,测定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 ,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 实验发现 ,镇静大剂量及中剂量异丙酚组大鼠血清中LDH ,CK及脑组织中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 ,脑组织中SOD的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 ,且呈一定量效关系。结论 镇静剂量异丙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与清除氧自由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二异丙酚 量效关系 脂质过氧化 局灶性脑缺血损伤 保护机制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谭婷 陈鹏 王美纳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44-144,F003,F004,共3页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机制研究 病理生理变化 兴奋性氨基酸 细胞内钙超载 再灌注期间 分子生物学 临床研究 动物实验 细胞损伤 细胞死亡 氧自由基 损伤机制 细胞凋亡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片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小亚 王美纳 +5 位作者 梁维薇 王玉虎 董亚琳 王茂义 封卫毅 董卫华 《中国药师》 CAS 2007年第10期954-957,共4页
目的:研究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片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1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单次口服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片(含盐酸二甲双胍1000 mg,格列本脲5 mg,受试制剂)或联合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1 000 mg和格列本脲片5 ... 目的:研究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片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1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单次口服复方盐酸二甲双胍片(含盐酸二甲双胍1000 mg,格列本脲5 mg,受试制剂)或联合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1 000 mg和格列本脲片5 mg(参比制剂)后,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盐酸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的经时血药浓度,用3P97软件计算其药物动力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单次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盐酸二甲双胍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C_(max)分别为(1.60±0.55)μg·ml^(-1)和(1.46±0.46)μg·ml^(-1),t_(max)分别为(2.1±0.7)h和(2.5±0.8)h,t_(1/2)分别为(4.9±1.7)h和(4.3±1.6)h,AUC_(0→24)分别为(10.47±2.89)μg·ml^(-1)·h和(9.22±2.56)μg·ml^(-1)·h,AUC_(0→∞)分别为(10.95±3.13)μ·ml^(-1)·h和(9.53±2.73)μg·ml^(-1)·h,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_(0→24)为114.8%±17.6%。格列本脲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C_(max)分别为(117.70±28.38)μg·L^(-1)和(106.92±33.76)μg·L^(-1),t_(max)分别为(4.1±2.7)h和(3.8±1.8) h,t_(1/2)分别为(7.6±4.1)h和(8.8±3.9)h,AUC_(0→30)分别为(899.97±296.76)μg·L^(-1)·h和(902.64±353.82)μg·L^(-1)·h,AUC_(0→∞)分别为(943.00±290.09)μg·L^(-1)·h和(989.82±399.90)μg·L^(-1)·h,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_(0→30)为104.91%±28.31%。结论:两制剂两组分的AUC、C_(max)对数值,经F分析、双单侧t检验和(1-2α)%置信区间法统计分析。表明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二甲双胍 格列本脲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物动力学 生物等效性
原文传递
镇静剂量异丙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蔡英敏 王美纳 +2 位作者 马小亚 邓秀玲 王玉虎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0-261,277,共3页
目的 研究异丙酚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Longa法制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观察不同镇静剂量的异丙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形态学变化的影响。结果  1 5~ 30mg/kg的异丙酚能减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的... 目的 研究异丙酚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Longa法制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观察不同镇静剂量的异丙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形态学变化的影响。结果  1 5~ 30mg/kg的异丙酚能减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的含水量 ,明显缩小脑梗塞范围 ,改善电镜下细胞超微结构的损害。结论  1 5~ 30mg/kg的异丙酚可以通过改善缺血再灌注损害后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起到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再灌注损伤 形态学 脑缺血 大鼠
下载PDF
3,6-(二甲氨基)-二苯并碘杂六环葡萄糖酸盐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邓秀玲 钱之玉 +3 位作者 刘乃丰 侯自杰 马小亚 王美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1-135,共5页
在大鼠可逆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上观察了3,6- (二甲氨基 ) -二苯并碘杂六环葡萄糖酸盐 ( I- 93)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缺血前 1 0 minip I- 930 .1 2 5,0 .2 5,0 .5mg· kg-1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缺血 3h再灌注 3h所引起的... 在大鼠可逆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上观察了3,6- (二甲氨基 ) -二苯并碘杂六环葡萄糖酸盐 ( I- 93)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缺血前 1 0 minip I- 930 .1 2 5,0 .2 5,0 .5mg· kg-1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缺血 3h再灌注 3h所引起的血清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活性的升高 ,缩小脑梗死范围 ,降低大鼠死亡率 ,改善脑超微结构损害 .结果表明 I- 93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骈碘杂六环 葡萄糖酸盐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