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7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太子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时空变化与情景预测
1
作者 王耕 冯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6,共11页
研究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为制定合理的区域社会-生态系统管理方案提供依据,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太子河是维护辽宁中部城市群生态安全和用水安全的重要保障,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布局使得该区生态安全受到威胁,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 研究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为制定合理的区域社会-生态系统管理方案提供依据,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太子河是维护辽宁中部城市群生态安全和用水安全的重要保障,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布局使得该区生态安全受到威胁,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气象、土地利用等多源数据,借助InVEST模型,探究太子河流域固碳、土壤保持、生境质量的时空特征;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不同样点尺度、不同地类上权衡与协同关系的时空变化,并对2030年不同土地利用情景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三种生态系统服务在各尺度上(除100m尺度)均为协同关系,且样点尺度越大,相关系数越高。②在不同地类中,耕地、林地、草地三种地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似,以土壤保持功能为主,碳储功能其次;生态系统服务的热点区分布在流域的东部,冷点区集中在流域西部。③不同预测情景下三种生态系统服务间仍为协同关系,在保护情景下生境质量最好、水域面积最多,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最高;开发情景下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多,但生境质量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与协同 时空变化 情景预测 太子河流域
下载PDF
考虑充放储一体站与电动汽车互动的主从博弈优化调度策略
2
作者 朱永胜 常稳 +3 位作者 武东亚 王耕 彭圣 张世博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7-167,共11页
针对大规模电动汽车(electrical vehicle,EV)接入微电网造成的负荷压力,提出一种考虑充放储一体站(charging-discharging-storage integrated station,CDSIS)与EV互动的主从博弈优化调度策略。首先,通过建立CDSIS模型,并针对CDSIS多场... 针对大规模电动汽车(electrical vehicle,EV)接入微电网造成的负荷压力,提出一种考虑充放储一体站(charging-discharging-storage integrated station,CDSIS)与EV互动的主从博弈优化调度策略。首先,通过建立CDSIS模型,并针对CDSIS多场景进行分段设置。其次,建立动态路网模型并结合EV出行特性,预测城市区域路网约束下的EV充电负荷时空分布。并根据预测结果建立EV及CDSIS多目标主从博弈优化调度模型,对EV用户、CDSIS收益进行多目标协调。最后,以某城市主城区域部分交通路网结合IEEE33节点配电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电价与CDSIS储能设备容量对城市区域内EV用户和CDSIS站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主从博弈模型与调度策略能够使得EV用户与CDSIS双方得到最大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动态路网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 STACKELBERG博弈 充放储一体站
下载PDF
辽西北地区防风固沙服务空间流动与辐射效应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耕 张红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59,共8页
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动及其辐射区的研究,有助于明确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区与辐射区之间的空间联系。基于修正风蚀方程模型(RWEQ)评估辽西北地区防风固沙空间分布格局,利用混合单颗粒拉格朗日整合轨迹(HYSPLIT)模型模拟辽西北地区防风固沙... 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动及其辐射区的研究,有助于明确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区与辐射区之间的空间联系。基于修正风蚀方程模型(RWEQ)评估辽西北地区防风固沙空间分布格局,利用混合单颗粒拉格朗日整合轨迹(HYSPLIT)模型模拟辽西北地区防风固沙服务空间流动路径,识别与计算防风固沙服务的辐射区和辐射效应。结果表明,2020年辽西北地区防风固沙总量为1220万t,防风固沙能力整体表现为西南部偏高、中部和东北部相对较低,防风固沙服务空间流动路径为195条,大部分向东北和东南方向扩散,两个方向分别为83和70条,占总数的78.46%,辐射范围主要涉及东北、华北及黄渤海海域。中国境内陆地部分辐射区面积为184.82万km~2,防风固沙服务减少下风向沙尘量为597.78万t,受益地区包括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山东、北京、河北和辽宁等11个省(区、市)。该研究对辽西北防护林工程防风固沙服务辐射效应实现了量化评估,可为筑牢该地区生态屏障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固沙服务 空间流动 辐射效应 辽西北地区
下载PDF
大连金普新区碳固持生态服务供需格局时空差异
4
作者 王耕 俞乔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847-4857,共11页
碳固持服务供需匹配状况对于优化区域生态系统管理、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大连金普新区为研究区,利用InVEST模型、ArcGIS模型,研究固碳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2010年至2018年,碳固... 碳固持服务供需匹配状况对于优化区域生态系统管理、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大连金普新区为研究区,利用InVEST模型、ArcGIS模型,研究固碳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2010年至2018年,碳固持服务供给总量呈现出U字型变化趋势;需求总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变化趋势,表现为低等级需求量地区向高等级需求量地区不断转化;碳固持服务供需求不匹配,供需错配现象突出,总体上呈现出供不应求。(2)碳固持服务供需赤字缺口正持续扩大。赤字类型总面积有持续增加的趋势;盈余类型总面积表现为先增后减;供需相对平衡类型总面积不断缩减,朝着低供给高需求方向转变。(3)金普新区碳汇地面积持续缩减,2018年仅为564km^(2);碳源地面积大量增加,2018年达到1340km^(2)。(4)提出了控制城镇碳需求增长,增加绿地,提高碳供给能力,消减赤字,维持供需能力基本平衡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碳固持服务 供需匹配 大连金普新区
下载PDF
高校基层院系廉政风险防控研究
5
作者 王耕 刘金铁 殷福龙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7期90-92,共3页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深化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要求。高校基层院系作为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前沿阵地,必须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有效厘清廉政风险要素,科学划分风险等级,有效界定风险防控责任,着力提升党员干部思想认识...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深化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要求。高校基层院系作为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前沿阵地,必须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有效厘清廉政风险要素,科学划分风险等级,有效界定风险防控责任,着力提升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全面深化体制机制建设,严格规范日常工作流程,强化廉洁纪律监督检查质效,积极构筑起扎实有效的风险防控屏障,确保教育事业在平稳有序的环境下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廉政风险 风险管理 从严治党
下载PDF
基于GIS-Markov区域生态安全时空演变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 被引量:24
6
作者 王耕 王嘉丽 +2 位作者 龚丽妍 苏柏灵 刘秋波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57-964,共8页
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构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利用研究区1990年、2000年和2009年3期TM遥感影像数据,在GIS格网技术下量化多源数据,创建区域生态安全格网数据库,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方法进行生态安全状... 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构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利用研究区1990年、2000年和2009年3期TM遥感影像数据,在GIS格网技术下量化多源数据,创建区域生态安全格网数据库,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方法进行生态安全状态评价。以评价结果为基础,构建区域生态安全GIS-Markov模型,通过计算区域生态安全状态转移矩阵,揭示区域生态安全时空演变特点。研究结果表明:①1990~2009年甘井子区各街道生态安全指数逐年增加,其中1990~2000年生态安全变化较大的地区集中于甘井子北部和中部,西部和南部地区生态安全变化较小;2000~2009年除泉水街道与南关岭街道外,其他地区生态安全状况均大幅好转。②区域背景在生态安全空间演变趋同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甘井子区生态安全演变的可能性受邻域的影响,安全等级较高的邻域对生态安全等级转移起到正面作用,而安全等级较低的邻域则产生负向影响。1990~2000年,甘井子区生态安全状态受较高安全等级邻域的影响,安全状态好转的面积较大,营城子街道北部及革镇堡街道西部的农村地区受较低安全等级邻域的影响,安全状态变差。2000~2009年,甘井子区生态安全总体向好的方面转变,受邻域的影响较小,只有泉水街道及营城子街道与红旗街道交界处受不安全邻域影响,其生态安全状况转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GIS-Markov 时空演变 大连甘井子区
原文传递
区域生态安全概念及评价体系的再认识 被引量:92
7
作者 王耕 王利 吴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27-1637,共11页
生态安全概念的提出已有十多年,但是至今还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生态”涵义上的分歧导致了“生态安全”的许多种解释:强调生物(系统)与环境或与其他生物之间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生态安全理解;强调生态环境涵义的生态安全理解;强调环境... 生态安全概念的提出已有十多年,但是至今还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生态”涵义上的分歧导致了“生态安全”的许多种解释:强调生物(系统)与环境或与其他生物之间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生态安全理解;强调生态环境涵义的生态安全理解;强调环境安全的生态安全理解;强调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理解。在生态安全评价体系上大多学者沿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框架,但是通过本人实践和综合各位学者研究,反映出基于P-S-R框架的生态安全评价在生态安全状态研究上有余,安全趋势研究不足;总体研究有余,空间差异研究不足;现象研究有余,安全机理研究不足;结果理论性有余,实践指导性不足。在实际生产生活中人们更加关注的不仅是生态安全的现时状态,而是生态安全未来发展趋势。在安全科学中影响安全的因素是隐患,它在一定条件下触发或由量变累积到质变,安全状态就发生改变甚至突变。生态安全从诞生时起就孕育着各种隐患,而且无时无刻不受到隐患及危害的威胁,隐患因素的跨边界性传递作用又导致了生态安全空间差异性。因此生态安全是一个空间概念,区域生态安全是人与环境复合系统保障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或二者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生态安全隐患对人类生态安全空间不构成威胁的状态或演变趋势的可能性。由于生态安全的动态性和空间性,仅仅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的状态评价研究是远不能全面客观解释与分析生态安全过程。为全面剖析生态安全的内涵,完善生态安全的理论,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需要在不同区域的生态安全(特殊)机理研究,生态安全隐患研究,生态安全趋势预测研究,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研究4个方面进一步深入地发展,使之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安全 概念 研究体系 再认识
下载PDF
基于GIS的沿海地区生态安全时空测度与演变——以大连市瓦房店为例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耕 苏柏灵 +1 位作者 王嘉丽 朱正如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70-677,共8页
以大连瓦房店市2000年、2005年和2010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轨道号为120/32,120/33)作为数据源,在景观格局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构建沿海地区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在GIS格网技术下量化多源数据,创建区域生态安全格... 以大连瓦房店市2000年、2005年和2010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轨道号为120/32,120/33)作为数据源,在景观格局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构建沿海地区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在GIS格网技术下量化多源数据,创建区域生态安全格网数据库,采用加权-模糊隶属度评价方法进行生态安全状态评价,并通过空间统计学方法对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时空演变进行分析,揭示沿海地区生态安全时空演变特点。结果表明:12000—2010年瓦房店市生态安全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4636、0.3878和0.3980,说明研究区生态安全恶化后又有缓升趋势,但西部沿海地区生态安全依然需要重视。2Moran's I从2000年到2010年分别为0.9015、0.8738和0.8703,表明瓦房店市生态安全指数在空间上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生态安全格局表现为高值区域倾向于与生态安全程度高的区域相毗邻,而生态安全程度低的区域倾向于与生态安全程度低的区域毗邻,2000—2005年表现极为明显。32000—2010年瓦房店市生态安全指数的块金值分别为0.0030、0.0007和0.0009,表明非结构因素对研究区生态安全空间分布影响效应逐渐增强,这与10年来瓦房店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人类活动频繁的实际情况相符。CO/(CO+C)值也是先增加后减少,表明非结构因素对研究区生态安全空间分异的影响效应先增强后减弱,2005年以来随着大连市土地政策的实施与管理,城镇建设、人类活动等非结构因素对生态安全演变影响有所消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沿海生态安全 时空测度 演变 瓦房店
下载PDF
基于灾害视角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机理与方法——以辽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9
9
作者 王耕 高香玲 +2 位作者 高红娟 丁晓静 王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3511-3525,共15页
随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形成了巨大压力,频繁且类型众多的灾害构成对生态安全的现实或潜在的巨大威胁。目前人们主要针对确定性因素,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机理框架进行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评价结果反映区域总体的安全状... 随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形成了巨大压力,频繁且类型众多的灾害构成对生态安全的现实或潜在的巨大威胁。目前人们主要针对确定性因素,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机理框架进行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评价结果反映区域总体的安全状态。但是在实际生产生活中人们关注的不仅是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还包括不确定性生态隐患因素的影响;不仅关注生态安全的现时状态,而且还关注生态安全未来的发展趋势。生态安全是动态性的,其演变过程、趋势和风险更重要。生态安全是地域性的,具体地域需要具体分析。针对生态安全特点和P-S-R框架研究的不足,研究结合地理科学和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从灾害视角探讨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机理与方法:①根据评价对象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影响构建区域生态安全状态-隐患综合评价指标体系;②根据多目标决策乘法准则,提出状态-隐患耦合指数评价方法;③针对不同的安全影响要素空间递变特点以及数据的来源途径,探讨了"行政单元-动态格网"交互赋值技术;④以辽河流域为例,基于GIS网格技术进行了生态安全"可视化"空间差异评价。评价结果与实地考察基本一致,说明了这种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为制定区域生态化发展战略和规划提供了决策支持,也为建设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视角 生态安全 评价机理 方法 辽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辽河流域生态安全演变趋势 被引量:26
10
作者 王耕 王嘉丽 王彦双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2-128,共7页
鉴于生态经济系统的开放性特征,在全面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的基础上构建了能值-生态足迹模型。采用区域能值密度计算辽河流域15个城市2001—2012年间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的变化,并且借助GIS技术平台探索流域内生态安全及生态... 鉴于生态经济系统的开放性特征,在全面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的基础上构建了能值-生态足迹模型。采用区域能值密度计算辽河流域15个城市2001—2012年间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的变化,并且借助GIS技术平台探索流域内生态安全及生态赤字时空演变趋势。12年来辽河流域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均有所增加,但是生态足迹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生态承载力,致使流域内除2001与2009年略有生态盈余外,其余年份均出现生态赤字;生态压力指数虽在波动下降,但整体指数值仍大于1,辽河流域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与东辽河地区和西辽河地区相比,辽河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状况较差,大部分地区生态安全形势严峻,并且长期出现生态赤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 生态足迹 生态安全 演变趋势 辽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ARIMA模型的辽河流域生态足迹动态模拟与预测 被引量:26
11
作者 王耕 王嘉丽 苏柏灵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32-638,共7页
将能值与生态足迹理论相结合,引入能量折算系数,通过能值密度构建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对辽河流域2001—2010年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生态承载力计算主要是自然生态承载力和本地产品产出承载力,其中自然生态承载力... 将能值与生态足迹理论相结合,引入能量折算系数,通过能值密度构建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对辽河流域2001—2010年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生态承载力计算主要是自然生态承载力和本地产品产出承载力,其中自然生态承载力主要考虑可更新资源的承载力,本地产品产出承载力主要包括生物资源产出承载力和工业产品产出承载力。生态足迹的计算主要包括消费足迹和污染足迹,消费足迹主要测算生物资源消费、能源消费和水资源消费足迹。污染足迹主要测算废气和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对自然生态系统带来的负荷。测算结果表明:2001—2010年辽河流域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足迹均有所增加,但是生态足迹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生态承载力,致使流域内自2001与2009年生态略有盈余外,其余年份均出现生态赤字,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以能值-生态足迹模型测算结果为基础,基于EViews采用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模型(ARIMA),对流域内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动态模拟。首先通过ADF与PP单位根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其次分析序列的自相关函数图和偏自相关函数,初步确定AR和MA的阶次;再根据R2、AIC及SC准则,进行模型参数估计并诊断分析;最后确定最佳模拟模型。以ARIMA模型预测2011—2015年辽河流域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演变趋势。预测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足迹在未来5年内会继续呈直线式增长,到2015年达到7.387 8 hm2,是2001年的2.16倍;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在2011年之后开始下降,生态赤字继续扩大,到2015年增长到-4.167 67,约为2005年的10倍,流域内不可持续发展形势会更加恶化。最后提出辽河流域生态安全建设的对策。能值-生态足迹模型测算结果与实地调研基本相符,较真实反映了辽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状况。基于ARIMA模型模拟预测结果可为未来流域开发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MA模型 辽河流域 能值 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
下载PDF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耕 金铭 李志雄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5年第6期26-27,共2页
一、教学思路的改革--教学目标的重新思考与定位 "会计学"课程通常作为经济类、管理类本科生和MBA学员的主干(或核心)课程之一,但是,从教和学两方面的动机来看,这两门课的教学长期以来显得比较平淡和被动.就教师来讲,通常认为... 一、教学思路的改革--教学目标的重新思考与定位 "会计学"课程通常作为经济类、管理类本科生和MBA学员的主干(或核心)课程之一,但是,从教和学两方面的动机来看,这两门课的教学长期以来显得比较平淡和被动.就教师来讲,通常认为,对这些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只要略知一些会计概念,会看报表就可以了,因此,给他们上的"会计学"课程,只是简单地讲一个会计专业相应课程的简化版本.就本科生和MBA学员来讲,总以为这门课教的内容是财务人员的专业技术,"反正自己不会去记帐",所以,学习这门课的劲头不足.这表明,会计学面向非会计专业的教学面临着尴尬的局面,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与时俱进,重新定位其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会计专业 会计学 改革与创新 课程 MBA学员 重新思考 教学思路 会计概念 本科生 经济类 管理类
下载PDF
基于GIS的西辽河流域生态安全空间分异特征 被引量:40
13
作者 王耕 吴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33,共6页
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具有空间特性、非线性和随机性,研究过程中必须处理大量的空间信息,而空间分析和空间数据管理正是GIS的优势,它使各环境要素的分布态势及彼此之间的拓扑关系一目了然,并且图文并茂地展示全流域的生态安全格局.在... 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具有空间特性、非线性和随机性,研究过程中必须处理大量的空间信息,而空间分析和空间数据管理正是GIS的优势,它使各环境要素的分布态势及彼此之间的拓扑关系一目了然,并且图文并茂地展示全流域的生态安全格局.在充分研究西辽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讨论了基于GIS的西辽河生态安全空间差异的评价方法.①拟定“压力-状态-响应”(P-S-R)指标体系,实地调查并收集资料;②数字化流域,运用模糊AHP和综合比较法赋权并量化计算;③建立西辽河流域生态安全指数GRID数据库,通过GIS的空间Interpolate运算和Assembly分析,阐述生态安全的空间分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辽河 生态安全 评价指标体系 GIS 空间分异
下载PDF
基于GIS的辽河干流饮用水源地生态安全演变趋势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耕 王利 吴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548-2553,共6页
在调查辽河干流饮用水源地生态安全隐患因素并进行生态安全状态评价的基础上,选取辽宁省境内辽河干流饮用水源地共59个县市区,运用安全风险评价理论,借助GIS格网赋值技术,完成饮用水源地的生态安全演变趋势评价.结果表明:生态安全高隐患... 在调查辽河干流饮用水源地生态安全隐患因素并进行生态安全状态评价的基础上,选取辽宁省境内辽河干流饮用水源地共59个县市区,运用安全风险评价理论,借助GIS格网赋值技术,完成饮用水源地的生态安全演变趋势评价.结果表明:生态安全高隐患区(安全得分≤0.3)有19个,安全状态恶化演变趋势较大;生态安全中等隐患区(0.3<安全得分≤0.7)有32个,安全状态恶化演变趋势不大;生态安全低隐患区(安全得分>0.7)有8个,安全状态恶化演变趋势较小.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源地 生态安全演变 评价 保护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珊瑚礁研究现状与热点 被引量:26
15
作者 王耕 常畅 +1 位作者 于小茜 徐惠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14-1123,共10页
珊瑚礁生态系统在全球海洋生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为热带海洋动物提供栖息地,为人类提供食物药物资源,是全球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为了解当前国内外珊瑚相关研究的现状与热点,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统计分析了珊瑚的相关研究。文章... 珊瑚礁生态系统在全球海洋生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为热带海洋动物提供栖息地,为人类提供食物药物资源,是全球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为了解当前国内外珊瑚相关研究的现状与热点,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统计分析了珊瑚的相关研究。文章分别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期刊论文为国际和国内的数据源,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出发,利用Excel按年份统计论文的发文数量,通过Bibexcel得出高频词共词矩阵,并用Ucinet和Netdraw得出共词网络可视化图谱。利用SPSS进行聚类分析,分别将国内外相关研究分为四大类,分析珊瑚相关研究趋势与热点。研究表明:①国际与国内的珊瑚研究除个别年份有所回落,均基本成逐年上升趋势,大致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成熟阶段,但国内的研究略迟于国际;②国际上对珊瑚的研究更倾向于探究珊瑚礁退化的原因,而国内则以提高珊瑚礁的造礁能力为研究热点;③通过共词分析得出,国际研究高频词中的coral reefs,corals,climate change,sedimentation,一定程度上也可视为研究热点;④通过聚类分析,国内外的珊瑚研究有一定的相似性,主要集中在珊瑚礁生态系统、影响珊瑚的环境因子、气候因子等几个方面,但国内外研究又各有侧重。总结得出,有关珊瑚、珊瑚礁研究在国内外均以珊瑚礁为重点,近年来和未来珊瑚礁研究注重于珊瑚礁修复或帮助珊瑚礁生态系统自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 珊瑚礁 文献计量 研究热点 关键词 共词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胃癌组织若干癌相关基因的表达与淋巴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耕 杨道华 +5 位作者 孙勤 代全武 惠震 陈立新 易建华 朱礼国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9期803-804,共2页
关键词 胃肿瘤 基因表达 淋巴转移 免疫组化 癌基因
下载PDF
志愿精神融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及路径探析
17
作者 殷福龙 王耕 《高校辅导员》 2023年第2期49-53,共5页
在志愿服务实践中锻造形成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内容和活力,而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所创造和产生的精神资源、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为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提供了重要资... 在志愿服务实践中锻造形成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内容和活力,而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所创造和产生的精神资源、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为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提供了重要资源和素材。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实效性、感召力和新格局等方面,探索志愿精神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共生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志愿精神 青年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基于GIS的辽河流域水安全预警系统设计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耕 吴伟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5-179,共5页
水安全具有空间地域性.以辽河流域为例,阐述了基于GIS空间技术的水安全预警的逻辑过程.根据系统目标与原则,初步设计了系统的信息采集、查询与检索、因子评价与分析、动态预测与预警和系统指导管理功能;给出了系统的客户机—浏览器—服... 水安全具有空间地域性.以辽河流域为例,阐述了基于GIS空间技术的水安全预警的逻辑过程.根据系统目标与原则,初步设计了系统的信息采集、查询与检索、因子评价与分析、动态预测与预警和系统指导管理功能;给出了系统的客户机—浏览器—服务器三层网络结构;构建了数据库.此系统的设计为及时掌握水安全的状态,发布预警信息,适时采取必要的调控措施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辽河流域 水安全 预警系统 设计
下载PDF
区域生态安全机理与扰动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26
19
作者 王耕 吴伟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1-15,共5页
针对P-S-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在生态安全评价中存在的局限性,在剖析区域生态安全和生态安全空间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状态—隐患—响应(S-D-R)的生态安全机理框架。隐患越小,危害效果越弱,系统响应能力越强,系统生态安全状态最好;隐... 针对P-S-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在生态安全评价中存在的局限性,在剖析区域生态安全和生态安全空间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状态—隐患—响应(S-D-R)的生态安全机理框架。隐患越小,危害效果越弱,系统响应能力越强,系统生态安全状态最好;隐患越大,危害效果越强,系统响应能力越弱,系统生态安全状态最差;隐患越小,危害效果越弱,系统响应能力越弱,系统生态安全状态中等;隐患越大,危害效果越强,系统响应能力也越强,系统生态安全状态中等。根据评价对象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的隐患因素出发,结合其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生存方面的多维空间结构构筑了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安全 机理 隐患 状态-隐患-响应(S—D—R)框架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区域生态安全灾变态势分析方法——以辽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耕 王利 吴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002-2011,共10页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人们关注的不仅是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的生态安全状态评价,而是未来生态安全灾变态势问题。灾变是由风险演变而来。存在生态安全隐患,就存在生态安全灾变的风险,生态安全隐患是生态安全灾变的风险源。生态安...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人们关注的不仅是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的生态安全状态评价,而是未来生态安全灾变态势问题。灾变是由风险演变而来。存在生态安全隐患,就存在生态安全灾变的风险,生态安全隐患是生态安全灾变的风险源。生态安全灾变风险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各种隐患因素对人与自然环境复合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危害作用,从而使生态安全状态所承受的恶化和灾变的可能性,是人们不能确切把握且不愿接受的安全状态恶化的一种态势。以区域突发型生态安全隐患和缓发型生态安全隐患的危害作用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风险评价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辽河流域为实例探讨了生态安全灾变态势的理论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安全灾变风险 态势分析 辽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