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胜洵 于建波 刘东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76-77,共2页
目的 建立一个良好的慢性心肌缺血模型。 方法  12只中华实验小型猪 ,开胸将 Ameroid慢性缩窄环置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近端 ,经 4~ 6周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判断狭窄的情况。 结果  12只猪中 8只手术顺利完成 ,饲养 4~ 6周后 ,行冠... 目的 建立一个良好的慢性心肌缺血模型。 方法  12只中华实验小型猪 ,开胸将 Ameroid慢性缩窄环置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近端 ,经 4~ 6周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判断狭窄的情况。 结果  12只猪中 8只手术顺利完成 ,饲养 4~ 6周后 ,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前降支均见明显的狭窄 ,狭窄程度为 90 %~ 10 0 % ;4只死亡。 结论 应用Ameroid慢性缩窄环置于前降支的近端可建立良好的慢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肌缺血 动物模型 冠状动脉造影 Ameroid慢性缩窄环
下载PDF
肺动脉栓塞外科治疗的围术期及中长期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甘辉立 张健群 +6 位作者 穆军升 周其文 王胜洵 高元明 张向峰 刘双 朱光发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提高外科治疗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throm boem bolism,PTE)的围术期和中长期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0月至2007年10月北京安贞医院手术治疗57例PTE的临床资料,其中47例慢性PTE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22例)或不停循环下... 目的探讨提高外科治疗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throm boem bolism,PTE)的围术期和中长期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0月至2007年10月北京安贞医院手术治疗57例PTE的临床资料,其中47例慢性PTE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22例)或不停循环下(心脏停搏21例,心脏不停跳4例)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10例急性PTE患者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切开取栓术。结果围术期慢性PTE患者死亡6例(12.8%),急性PTE患者死亡4例(40.0%,P=0.030)。术后发生残余肺动脉高压15例,出现重度肺组织再灌注损伤25例。41例慢性PTE患者术后72h肺动脉收缩压和肺血管阻力较术前降低(52.9±26.1mmHgvs.91.2±37.4mmHg;410.3±345.6dyn.s/cm5vs.921.3±497.8dyn.s/cm5);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氧分压较术前增高(94.8%±2.7%vs.86.7%±4.3%;84.4±5.4mmHgvs.51.8±6.4mmHg,P<0.05)。随访47例,随访时间44.6±39.3个月,累积随访时间为160.1人年。晚期死亡5例,其中慢性PTE4例,急性PTE1例。慢性PTE患者术后5年Kaplan-Meier生存曲线生存率为89.43%±5.80%,而急性PTE患者术后1~5年为83.33%±15.21%(Logrank=1.57,P=0.2103)。全组抗凝相关出血线性发生率为1.25%病人年,再发PTE线性发生率为0.62%病人年。中长期生存的42例患者中,心功能分级(NYHA)级29例、级10例、级3例。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急性PTE(OR=3.28)、外周型PTE(OR=2.45)、未采用深低温停循环(OR=2.86)为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外周型PTE(OR=2.69)、术前下肢水肿(OR=2.79)为晚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PTE患者围术期死亡率显著高于慢性PTE,两者术后均有较好的中长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口服华法林抗凝相关的再发PTE、出血并发症线性发生率均较低,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肺动脉切开取栓术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三尖瓣置换术围术期及中长期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甘辉立 张健群 +6 位作者 王胜洵 周其文 孔晴宇 郑斯宏 伯平 黄国晖 陈伟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49-254,共6页
目的评价三尖瓣置换术围术期及中长期疗效,并比较在三尖瓣位置生物瓣和机械瓣置换的相对优缺点和适应证,以提高该类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4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128例行三尖瓣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疗效及中长期随访结果,并按首... 目的评价三尖瓣置换术围术期及中长期疗效,并比较在三尖瓣位置生物瓣和机械瓣置换的相对优缺点和适应证,以提高该类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4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128例行三尖瓣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疗效及中长期随访结果,并按首次三尖瓣置换所采用的瓣膜种类不同分为机械瓣组(89例)和生物瓣组(39例)。采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该类患者的中长期生存率和中长期人工瓣膜相关事件(包括血栓栓塞和人工瓣膜血栓形成、抗凝相关性出血、人工瓣膜毁损事件)的发生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对三尖瓣置换患者早期、晚期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围术期死亡19例(14.84%)。随访103例(94.5%),6例失访,随访时间4.93±2.92年,随访期间死亡11例(10.7%)。生物瓣组10年生存率为65.6%±17.4%,机械瓣组为68.7%±10.8%(Log-rank检验,χ2=0.74,P=0.390)。生物瓣组5年无血栓栓塞事件率为92.3%±7.4%,机械瓣组为87.1%±4.6%(Log-rank检验,χ2=0.962,P=0.327)。生物瓣组和机械瓣组10年无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0%和79.7%±9.7%(Log-rank检验,χ2=1.483,P=0.223)。9例患者行再次三尖瓣置换术,生物瓣组7年无再次手术率为71.1%±18.0%,机械瓣组10年无再次手术率为78.8%±10.2%(Log-rank检验,χ2=2.76,P=0.096)。Binary 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三尖瓣置换术前有心脏手术史、腹水是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而术前有腹水、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置换多个瓣膜为晚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对重度三尖瓣反流,应该较早或较积极地施行三尖瓣手术,以防止右心功能进行性衰竭,而影响三尖瓣置换术的近期及中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在三尖瓣置换术中,机械瓣和生物瓣有相似的中长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瓣置换术 机械瓣 生物瓣
下载PDF
腱索折叠与腱索转移矫治二尖瓣前瓣脱垂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陈伟 张健群 +5 位作者 甘辉立 周其文 王胜洵 李继勇 郑斯宏 孔晴宇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比较应用腱索折叠、腱索转移两种成形术式治疗二尖瓣前瓣脱垂(ALP)的效果,探讨两种术式的适应证、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3月至2008年3月北京安贞医院应用腱索折叠、腱索转移两种成形术式治疗的90例AL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采用... 目的比较应用腱索折叠、腱索转移两种成形术式治疗二尖瓣前瓣脱垂(ALP)的效果,探讨两种术式的适应证、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3月至2008年3月北京安贞医院应用腱索折叠、腱索转移两种成形术式治疗的90例AL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采用的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腱索折叠组(n=23例)和腱索转移组(n=67例)。建立两组患者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免除再次手术曲线,并进行对比分析;对影响早期死亡及晚期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围术期死亡6例(6.59%),其中腱索折叠组死亡3例(13.0%),腱索转移组3例(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9,P=0.155)。随访时间为1个月~18年(7.70±5.41年),晚期死亡5例,其中腱索折叠组3例,腱索转移组2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5年生存率腱索折叠组低于腱索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00%±18.24%vs.98.00%±1.98%,χ2=12.50,P=0.000);5年免除再次手术率腱索折叠组低于腱索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30%±15.20%vs.96.10%±2.71%,χ2=10.27,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年龄>55岁、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前心功能Ⅲ级或Ⅳ级、术前有心力衰竭史、主动脉阻断时间>90min、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是影响早期死亡的危险因子;术后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腱索折叠、术前有心力衰竭史、主动脉阻断时间>90min为影响晚期心脏事件的危险因子。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90min、同期CABG、术前LVEF<45%是影响早期死亡的危险因子;术后心功能Ⅲ级或Ⅳ级、腱索折叠残存二尖瓣2+以上反流为影响晚期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腱索转移、腱索折叠两种成形技术治疗ALP的围术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腱索转移术的5年生存率优于腱索折叠术,腱索转移术的中长期免除再手术率优于腱索折叠术;但在适应证方面腱索转移术只适合于脱垂范围较小而后瓣有可移植腱索的患者,对脱垂范围较广的ALP患者不适用。腱索折叠术是影响晚期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 前瓣脱垂 二尖瓣成形术
下载PDF
Ross手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温斌 张建群 +6 位作者 王胜洵 刘巍 伯平 甘辉立 孔晴宇 毛斌 曹向戎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 总结主动脉瓣疾病患者行 Ross手术的临床应用经验。 方法 自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2年 8月 ,对12例主动脉瓣疾病患者行 Ross手术 ,其中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病变 11例 ,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 1例。术前所有患者均经超声... 目的 总结主动脉瓣疾病患者行 Ross手术的临床应用经验。 方法 自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2年 8月 ,对12例主动脉瓣疾病患者行 Ross手术 ,其中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病变 11例 ,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 1例。术前所有患者均经超声心动图 (UCG)检查示主动脉瓣狭窄和 /或关闭不全 (中重度 ) ,均在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 Ross手术。结果 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 ,无并发症 ;术后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在正常范围 ,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 VEDD)明显缩小 (P<0 .0 0 1) ,左心室射血分数 (L VEF) 0 .5 5± 0 .14 ,心功能 (NYHA) 级。所有患者均接受随访 ,随访 7天~ 8个月 ,心功能 ~ 级 ,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功能良好。 结论 Ross手术是一种临床疗效较好的治疗主动脉瓣病变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S手术 临床应用 主动脉瓣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 超声心动图 全身麻醉 中度低温 体外循环 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
下载PDF
Ross手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温斌 张健群 +4 位作者 周其文 王胜洵 刘巍 甘辉立 毛斌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总结我院心外科Ross手术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8例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进行 ,采用Ross手术方法治疗主动脉瓣病变 ,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析手术前后患者的心内结构变化 ,血液动力学变化以及患者的心功能。结果 :全... 目的 :总结我院心外科Ross手术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8例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进行 ,采用Ross手术方法治疗主动脉瓣病变 ,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析手术前后患者的心内结构变化 ,血液动力学变化以及患者的心功能。结果 :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 ,术后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在正常范围 ,为 6 6 5± 1 4 1mmHg,心功能 (NYHA)Ⅱ级 ;3例远期随访中有 1例术后 1年发生同种瓣霉菌性心内膜炎再次手术治疗 ,术后因低心排死亡 ;另 2例随访 8年 ,均存活良好 ,心功能均Ⅰ级 ,主动脉瓣轻度返流 ,左室内径正常、肺动脉瓣均功能良好。 5例近期患者随访 1~ 6个月 ,心功能Ⅰ~Ⅱ级 ,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均功能良好。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S手术 临床应用 心外科 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 体外循环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手术后卒中临床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曹贵方 曹莉 +1 位作者 王胜洵 穆军升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6期665-668,共4页
目的:研究感染性心内膜炎(IE)手术后卒中的临床特点,为卒中的预防提供临床参考。方法:筛选北京安贞医院近15年收治的15岁以上IE患者中发生手术后卒中者,回顾性分析了这些手术后卒中患者的临床以及实验室和影像学资料。结果:在705例手术... 目的:研究感染性心内膜炎(IE)手术后卒中的临床特点,为卒中的预防提供临床参考。方法:筛选北京安贞医院近15年收治的15岁以上IE患者中发生手术后卒中者,回顾性分析了这些手术后卒中患者的临床以及实验室和影像学资料。结果:在705例手术治疗的IE患者中,术后卒中发生率为2.11%(15例)。卒中患者以男性为主(80%),平均年龄(52.3±15.9)岁。出血性卒中10例,缺血性卒中5例。IE术后缺血性卒中患者最常见心脏基础疾病为风湿性心脏病(60%),梗死病灶常累及多个血管分布区(60%)。出血性卒中以男性多见(90%),基础疾病以主动脉瓣二叶畸形最多见(40%),赘生物主要位于主动脉瓣(80%),最常见表现为昏迷(70%),脑叶出血最多见(80%),可伴有其他部位出血。2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颅内出血时INR值最高为2.15,最低仅0.86。6例患者HAS-BLED评分≥3分。8例(55%)卒中患者(包括7例为出血性卒中和1例缺血性卒中)临床死亡。结论:IE手术后卒中以出血性卒中为多见,且致死率高要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 手术后卒中 出血性卒中
下载PDF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对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艳丽 刘巍 +8 位作者 韩玮 周玉杰 于一 贾硕 张海波 王胜洵 兰永昊 高亚楠 娄亚柯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探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的转归情况,以及影响FMR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42例接... 目的:探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的转归情况,以及影响FMR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42例接受TAVR治疗的重度AS合并FMR患者,分析基线信息,比较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参数及FMR的转归,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FMR转归的因素。结果:TAVR术后FMR中62.7%的患者二尖瓣反流较术前改善。超声心动检查中LAD、室间隔厚度(ⅣS)、主动脉瓣上流速(Vmax)、主动脉瓣最大压差(Peak-AVG)、LVEDD、LVESD、左室后壁厚度(LVPW)、主动脉窦部、肺动脉压力、肺动脉最大流速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而LVEF、升主动脉内径较术前无改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LVPW、Vmax、二尖瓣术前反流分级、术前合并冠心病为影响FMR改善的预测因素。结论:TAVR治疗可改善重度AS合并FMR患者的二尖瓣反流,而LAD、LVPW、Vmax、二尖瓣术前反流分级、术前合并冠心病是影响TAVR术后FMR转归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功能性二尖瓣反流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下载PDF
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10例
9
作者 李温斌 张建群 +3 位作者 王胜洵 刘巍 伯平 甘辉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46-748,共3页
目的 :总结本院心外科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 (Ross手术 )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2 0 0 2年 1月 10日至2 0 0 2年 8月 31日 ,本院心外科共完成Ross手术 10例 ;术前诊断 :先心病 ,主动脉瓣病变 9例 ,老年退行性病变 1例 ,UCG示主动脉瓣病变 ... 目的 :总结本院心外科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 (Ross手术 )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2 0 0 2年 1月 10日至2 0 0 2年 8月 31日 ,本院心外科共完成Ross手术 10例 ;术前诊断 :先心病 ,主动脉瓣病变 9例 ,老年退行性病变 1例 ,UCG示主动脉瓣病变 ,狭窄或 /并关闭不全 (中重度 ) ,术前心功能 (NYHA)Ⅱ级 7例 ,Ⅲ级 3例 ;所有病例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进行 ,手术分三步进行 :①采取自体肺动脉瓣 ;②切除病变的主动脉瓣并移植自体肺动脉瓣于主动脉位 ,采用主动脉根部移植法 ;③利用同种异体肺动脉瓣重建右室流出道。结果 :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 ;术后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在正常范围 ((7.0 7± 0 .96 )mmHg) ,LVDD明显缩小 (P <0 .0 0 1) ,LVEF :0 .5 5± 0 .19,心功能Ⅱ级。随访 1周~ 8个月 ,心功能Ⅰ~Ⅱ级 ,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均功能良好。结论 :Ross是一种临床疗效好的治疗主动脉瓣病变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S手术 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 主动脉瓣疾病 术式 死亡率
下载PDF
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在治疗主动脉瓣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温斌 张建群 +11 位作者 宋士秋 周海波 于建波 常鹏 王助衡 王胜洵 刘海燕 刘巍 伯平 甘辉立 曹向戎 黄国辉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5年第10期703-705,共3页
目的:总结我院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1994年10月-2005年1月,共完成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42例;术前诊断:先心病、主动脉瓣病变39例,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主动脉瓣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心内膜炎合并瓣... 目的:总结我院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1994年10月-2005年1月,共完成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42例;术前诊断:先心病、主动脉瓣病变39例,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主动脉瓣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心内膜炎合并瓣周漏1例,老年退行性病变1例,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全组患者术前UCG示主动脉瓣病变,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中重度),主动脉瓣环径(2.45±0.31)cm;肺动脉瓣发育正常,功能良好,肺动脉瓣环径(2.34±0.21)cm;术前心功能2.12级。所有病例均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分三步进行:(1)采取自体肺动脉瓣;(2)切除病变的主动脉瓣并移植自体肺动脉瓣于主动脉位,采用主动脉根部移植法;(3)利用同种动脉瓣重建右室流出道。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主动脉平均跨瓣压差在正常范围(6.11±0.12)mmHg,左室舒张末径明显缩小(P<0.01),LVEF0.49±0.23,心功能I^II级。38例患者接受随访,随访1个月~10年,心功能I级,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均功能良好,末见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1例早期手术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同种瓣心内膜炎再次手术死亡,另1例患者术后不明原因突发心脏骤停,复苏后应用体外人工膜肺支持一周后心脏功能明显好转,后因经费问题家属要求自动出院。结论: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是一种临床疗效好的治疗主动脉瓣病变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 主动脉瓣疾病
下载PDF
应用同种主动脉行保留自体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1例报告
11
作者 李温斌 周海波 王胜洵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19-119,共1页
关键词 同种主动脉 自体主动脉瓣保留 主动脉根部置换术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下载PDF
晚期冠心病的治疗
12
作者 黄方炯 王胜洵 《现代实用医学》 2002年第1期4-6,共3页
关键词 晚期冠心病 药物治疗 PTCA CABG TMLR 心脏移植
下载PDF
术中虚拟影像融合技术在心脏4种介入瓣膜手术的应用
13
作者 张海波 李岳环 +5 位作者 郑帅 王胜洵 孟斐 沈经纶 吴凯胜 王坚刚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88-490,共3页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中心使用术中虚拟影像融合技术辅助指导完成15例各类介入瓣膜手术,包括心脏主动脉瓣手术6例、二尖瓣3例、三尖瓣4例、肺动脉瓣2例,介入瓣膜手术入路涵盖股动脉途径、心尖途径、股静脉途径和右心房等常见入路途...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中心使用术中虚拟影像融合技术辅助指导完成15例各类介入瓣膜手术,包括心脏主动脉瓣手术6例、二尖瓣3例、三尖瓣4例、肺动脉瓣2例,介入瓣膜手术入路涵盖股动脉途径、心尖途径、股静脉途径和右心房等常见入路途径。术前常规使用门控全心动周期心脏三维CT扫描获取心脏三维的解剖信息,使用Valve-ASSIST软件包对CT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分析,术中将三维CT数据正确地投射到二维荧光成像上。对重建后的三维图像使用专用工作站的图像融合软件进行2D实时透视图像与3D进行叠加,并进行实时校对,完成2D-3D影像实时融合。然后在虚拟影像融合技术的辅助下完成手术。术中全部成功完成术前三维CT扫描影像和术中透视二维影像融合重建,虚拟影像随着术中透视角度和手术介入导管床的移动而自动移动,实时指导介入瓣膜手术的进行,置入成功率100%。术中无介入瓣膜移位,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全部顺利出院。虚拟影像融合技术可以方便术中心脏解剖定位,缩短手术时间,进一步提高介入瓣膜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手术 CT血管造影 肺动脉瓣 静脉途径 右心房 手术入路 三维图像 心动周期
原文传递
肺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胜洵 张健群 +3 位作者 黄方炯 李温斌 刘巍 赵国强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6-247,共2页
关键词 肺动脉异常 主动脉 治疗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红细胞停跳液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对心肌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胜洵 陈生龙 +3 位作者 高岚 王京生 漆一伟 解基严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9-401,共3页
目的 制作一种新的停跳液———红细胞停跳液 (EC) ,并观察它的心肌保护作用以及同全血停跳液 (BC)和去白细胞停跳液 (DC)的差异。方法 用滤器去除大鼠 ( 2 4只 )血液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 ,配制红细胞停跳液 ,并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 目的 制作一种新的停跳液———红细胞停跳液 (EC) ,并观察它的心肌保护作用以及同全血停跳液 (BC)和去白细胞停跳液 (DC)的差异。方法 用滤器去除大鼠 ( 2 4只 )血液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 ,配制红细胞停跳液 ,并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模型 ,测定心率 (HR)、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 (LVEDP)、心肌最大收缩速度 (Dp/Dtmax)、冠状动脉流量 (CF) ;灌流流出液中的肌酸激酶 (CK)、乳酸、葡萄糖含量以及心肌组织内的伊文思蓝 (EB)的含量和湿干比值。结果 红细胞停跳液组HR、LVSP的恢复率 [BC ( 6 4.0± 14 .1) %、DC ( 5 5 .4± 11.9) %、EC( 75 .3±14 .2 ) % ] ;CF的恢复率 [BC( 6 2 .49± 14 .6 9) % ,DC( 6 6 .6 3± 7.5 4) % ,EC( 79.15± 12 .18) % ]、乳酸、葡萄糖、伊文思蓝的含量 [EC( 80 .11± 2 1.13) μg/g ,DC( 12 9.80± 39.4) μg/g ,BC( 186 .0 3± 11.89)μg/g]和湿干比值 (BC :5 .91± 1.30 ,DC :4.96± 0 .2 4,EC :4.5 8± 0 .36 )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麻痹液 局部缺血 再灌注损伤 心肌保护 红细胞停跳液 心肌微血管通透性
原文传递
红细胞停搏液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对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胜洵 陈生龙 +3 位作者 高岚 王京生 漆一伟 解基严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 研究红细胞停搏液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滤器去除血液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 ,配制红细胞停搏液 ,并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模型 ,测定心率(HR)、左室收缩压峰值 (LVSP)、左室舒张末压 (LVEDP)... 目的 研究红细胞停搏液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滤器去除血液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 ,配制红细胞停搏液 ,并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模型 ,测定心率(HR)、左室收缩压峰值 (LVSP)、左室舒张末压 (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 (dp/dtmax)、冠脉流量(CF)、肌酸激酶 (CK) ,电镜下观察组织结构的变化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粘附分子 (ICAM 1)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HR、LVSP、dp/dtmax、CF的恢复率、组织显微结构和ICAM 1表达方面 ,红细胞停搏液组优于全血及去白细胞停搏液组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麻痹液 再灌注损伤 胞间粘附分子 心肌保护 红细胞停搏液
原文传递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机制及疗效的再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胜洵 张兆光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63,共3页
关键词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 机制 疗效 再评价
原文传递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及深低温停循环对其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甘辉立 张健群 +6 位作者 陈辉 穆军升 周其文 王胜洵 郑斯宏 张向峰 刘双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482-1485,共4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在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深低温停循环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2月至2006年10月应用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40例的诊治资料,其中中心型肺动脉栓塞25例,... 目的探讨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在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深低温停循环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2月至2006年10月应用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40例的诊治资料,其中中心型肺动脉栓塞25例,外周型肺动脉栓塞15例。深低温停循环组17例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不停循环组23例在不停循环下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结果围术期深低温停循环组无死亡,不停循环组6例死亡。术后9例出现残余肺动脉高压,18例出现重度肺组织再灌注损伤。手术前后肺动脉压分别为(91±38)mm Hg(1 mm Hg=0.133 kPa)和(58±31)mm Hg,肺循环阻力分别为(978±676)dynes·sea^(-1)·cm^(-5)和(357±279)dynes-sec^(-1)·cm^(-1)、血氧分压分别为(54±8)mm Hg 升到(90±7)mm Hg、血氧饱和度分别为90.0%±4.3%和96.5%±1.8%,P 均<0.05。34例平均随访(42±36)个月(2~109个月),晚期死亡2例,心功能 NYHA 分级Ⅰ级22例、Ⅱ级9例、Ⅲ级1例。结论深低温停循环有利于进行彻底的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而防治残余肺动脉高压、肺组织再灌注损伤是提高围术期疗效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低温 人工 肺动脉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经导管二尖瓣生物瓣毁损的瓣中瓣治疗技术 被引量:21
19
作者 张海波 孟旭 +3 位作者 王胜洵 李岳环 刘巍 周玉杰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31-333,共3页
目的 探讨总结我院创新性使用经导管J Valve瓣中瓣技术治疗二尖瓣生物瓣毁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二尖瓣生物瓣毁损患者经过评估外科常规开胸体外循环手术较高风险者,知情同意后于全麻杂交手术室心尖区穿刺,透视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支... 目的 探讨总结我院创新性使用经导管J Valve瓣中瓣技术治疗二尖瓣生物瓣毁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二尖瓣生物瓣毁损患者经过评估外科常规开胸体外循环手术较高风险者,知情同意后于全麻杂交手术室心尖区穿刺,透视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支撑导丝引导反向安装改良的J Valve支架瓣膜系统,心脏搏动下置入二尖瓣生物瓣内.结果 2019年1月至3月完成9例二尖瓣毁损瓣中瓣的经导管J Valve瓣膜置入术,STS评分在6~8分以上.既往手术二尖瓣Hancock瓣膜3例,Perimount瓣膜3例,Epic瓣膜2例,Baxiter瓣膜1例;瓣膜大小27号6例,25号3例.成功率100%,病死率0,随访患者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平均二尖瓣跨瓣压差(8±2)mmHg(1mmHg=0.133kPa).结论 创新性使用经导管J Valve瓣中瓣技术治疗二尖瓣生物瓣毁损临床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技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 经导管技术 生物瓣毁损 瓣中瓣技术
原文传递
肺动脉栓塞外科治疗5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甘辉立 张健群 +8 位作者 张兆光 周其文 罗毅 穆军升 王胜洵 郑斯宏 张向峰 刘双 朱光发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0月至2007年6月5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急性肺动脉栓塞组9例,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切开取栓术;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组45例,在深低温下行肺动...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0月至2007年6月5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急性肺动脉栓塞组9例,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切开取栓术;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组45例,在深低温下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结果急性肺动脉栓塞组围手术期死亡率(44.4%)高于慢性肺动脉栓塞组(13.3%)(P〈0.05)。全组患者术后残余肺动脉高压13例,重度肺组织再灌注损伤23例。术后肺动脉收缩压和肺血管阻力均较术前下降,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较术前改善(P〈0.05)。44例围手术期生存患者平均随访(41.8±36.4)个月。晚期死亡4例。全组抗凝相关出血线性发生率为0.63%人年,再发肺动脉栓塞线性发生率为0.62%人年。术后40例长期生存患者中,心功能(NYHA)Ⅰ级28例、Ⅱ级10例、Ⅲ级2例。结论急性肺动脉栓塞围手术期死亡率显著高于慢性肺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塞外科治疗术后有较好的中长期生存率,抗凝相关的出血并发症及再发肺动脉栓塞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动脉内膜切除术 栓子切除术 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