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子宫内膜腺癌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王自能
1
作者 王自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99-301,I029,共4页
目的:研究人子宫内膜腺癌细胞的超微结构。方法:利用透射电镜观察12例人子宫内膜腺癌组织。结果:人子宫内膜腺癌的癌细胞具有圆形、长形、不规则形及亮、暗等5种不同形态。圆形癌细胞通常与腺腔相邻或脱落于腺腔内。长形癌细胞,... 目的:研究人子宫内膜腺癌细胞的超微结构。方法:利用透射电镜观察12例人子宫内膜腺癌组织。结果:人子宫内膜腺癌的癌细胞具有圆形、长形、不规则形及亮、暗等5种不同形态。圆形癌细胞通常与腺腔相邻或脱落于腺腔内。长形癌细胞,除细胞器较少及细胞核明显增大外,其形态与妊娠中期人胎儿子宫内膜及月经周期增生早期的子宫内膜的腺上皮细胞相似。外形不规则的癌细胞其细胞核呈分叶状,常见于侵入基质的癌团。亮癌细胞缺乏细胞器,可能是幼稚癌细胞。暗癌细胞呈现核胞质浓缩及染色质边聚,是细胞凋亡的一种现象。此外,尚可见癌细胞出现细胞凋亡和凋亡小体被相邻癌细胞吞噬及个别癌细胞胞质内有电子致密度不同的红细胞。结论:人子宫内膜腺癌有5种类型细胞组成,癌细胞的凋亡是抑制肿瘤生长的方式之一,且癌细胞可以吞噬和消化受损的红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结构 细胞凋亡 子宫肿瘤 子宫内膜腺癌
下载PDF
米非司酮对人胎儿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自能 朱颖嫄 卢凤昕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人胎儿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中孕期引产的病例分为米非司酮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 5例 ,胎龄为 18~ 2 1孕周。米非司酮组在引产前 6h服用 150mg米非司酮 ,然后行水囊引产术 ,对照组则只行水囊引产术。胎...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人胎儿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中孕期引产的病例分为米非司酮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 5例 ,胎龄为 18~ 2 1孕周。米非司酮组在引产前 6h服用 150mg米非司酮 ,然后行水囊引产术 ,对照组则只行水囊引产术。胎儿娩出后 ,取心肌组织进行样品制备以供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在米非司酮引产的胎心肌组织可见下列形态改变 :( 1)心肌细胞水肿 ,线粒体明显肿胀 ;( 2 )胞质内糖原颗粒缺如 ;( 3)部分心肌细胞肌丝呈棉絮样改变 ,横纹消失 ;( 4 )间质可见溢出红细胞及血小板及其它细胞碎片。结论 :米非司酮可造成胎心肌组织缺氧性损伤。因此 ,使用米非司酮于晚期引产可能给新生儿造成心脏功能损伤的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心肌组织 胎儿 超微结构 缺氧性损性
下载PDF
小柴胡汤联合丹那唑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血管生成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自能 张文举 +3 位作者 郑辉 郑佩娥 马宝锋 左连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62-865,共4页
目的 :探讨小柴胡汤、丹那唑及二者联合用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 (EM)模型大鼠血管生成因子和异位内膜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 :EM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不用药组 (U)、小柴胡汤 (XCH)、丹那唑组 (D)和联合用药组(S) ,设假手术组 (C)为对照。四... 目的 :探讨小柴胡汤、丹那唑及二者联合用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 (EM)模型大鼠血管生成因子和异位内膜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 :EM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不用药组 (U)、小柴胡汤 (XCH)、丹那唑组 (D)和联合用药组(S) ,设假手术组 (C)为对照。四周后观察各组异位子宫内膜体积和形态学的变化 ,计数腹腔液巨噬细胞 ,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腹腔液及巨噬细胞培养液白细胞介素 - 8(IL - 8)、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的含量 ,免疫组化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 ,并通过CD34标记异位子宫内膜血管 ,测定其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XCH组、D组和S组异位内膜呈现不同程度萎缩 ,腺体明显减少 ,腹腔液巨噬细胞计数减少 ,XCH组、D组及S组大鼠外周血、腹腔液及巨噬细胞培养液IL - 8、TNF -α含量降低 ,异位内膜VEGF表达减弱 ,MVD明显减少 ,其中以S组最为明显。结论 :小柴胡汤和丹那唑可以抑制EM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的血管生成 ,使异位内膜萎缩 ,当二者联合用药时 ,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中草药
下载PDF
一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儿肌肉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自能 宋元宗 +2 位作者 郝虎 郭祖文 楼湘莹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5-426,共2页
关键词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超微结构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米非司酮对人胎肾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王自能 罗晓青 朱颖嫄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09-311,共3页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人胎肾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中孕期引产的病例分为米非司酮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例,胎龄为18 ~21 孕周。米非司酮组在引产前6 h 服用150 mg 米非司酮,然后行水囊引产术,对照组则只行水囊引...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人胎肾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中孕期引产的病例分为米非司酮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例,胎龄为18 ~21 孕周。米非司酮组在引产前6 h 服用150 mg 米非司酮,然后行水囊引产术,对照组则只行水囊引产术。胎儿娩出后,取肾组织进行样品制备以供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米非司酮引产的胎肾组织可见下列形态改变:(1) 血管球的内皮肿胀,胞膜破裂,核浓缩及碎裂;(2) 肾小囊脏层足细胞水肿明显,部分胞膜破裂;(3) 肾近端小管上皮水肿,线粒体呈基质型肿胀;(4) 肾远端小管上皮胞浆膨出及破裂,线粒体常呈基质型肿胀,嵴型肿胀少见;(5) 集合小管的上皮细胞水肿,线粒体以嵴型肿胀为主;(6) 间质结构松弛,血管上皮缺损及成纤维细胞水肿。结论:米非司酮可造成胎肾组织缺氧性损伤。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胎儿 超微结构 肾组织
下载PDF
米非司酮对人脐静脉平滑肌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自能 卢凤昕 黎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4-365,共2页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脐静脉平滑肌组织雌、孕激素受体 (ER、PR)的影响。方法 :将有终止妊娠指征的中孕病例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 (n =10 )与对照组 (n =5 )。米非司酮组在水囊引产术前 6h服用米非司酮 15 0mg ,对照组只行水囊引产术。胎...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脐静脉平滑肌组织雌、孕激素受体 (ER、PR)的影响。方法 :将有终止妊娠指征的中孕病例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 (n =10 )与对照组 (n =5 )。米非司酮组在水囊引产术前 6h服用米非司酮 15 0mg ,对照组只行水囊引产术。胎盘娩出后 ,即取脐带组织制备样品。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脐静脉平滑肌组织的ER与PR ,并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 ,用阳性单位 (PU)值表示免疫组化阳性反应程度。结果 :ER、PR的阳性染色部位为脐静脉平滑肌细胞核。米非司酮组脐静脉平滑肌ER含量 (13 87± 1 42 )明显多于对照组 (10 31± 0 76 ) ,PR含量 (3 84± 0 48)则明显少于对照组 (6 5 5± 0 36 ) ,P值均小于 0 0 1。结论 :米非司酮可减少脐静脉平滑肌PR含量 ,因而造成的血管收缩可能危及胎儿的成长和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脐静脉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平滑肌组织 终止妊娠
下载PDF
米非司酮(RU486)对早孕人滋养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自能 罗晓青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5-21,共7页
研究米非司酮(RU486)对早孕人滋养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时,发现RU486可使滋养细胞发生核溶解,粗面内质网渠扩张,线粒体缩小和合体细胞片段脱落等形态改变。虽然RU486可在受体水平拮抗孕酮,但在滋养细胞及在脱膜细胞... 研究米非司酮(RU486)对早孕人滋养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时,发现RU486可使滋养细胞发生核溶解,粗面内质网渠扩张,线粒体缩小和合体细胞片段脱落等形态改变。虽然RU486可在受体水平拮抗孕酮,但在滋养细胞及在脱膜细胞均无凋亡现象发生。说明RU486对上述组织的影响是继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滋养细胞 超微结构 早孕 抗孕酮 药理
下载PDF
嗜酒对胎盘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自能 朱颖嫄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3-266,共4页
目的 :研究酒精对胎盘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取二例有嗜酒习惯孕妇的胎盘组织 (酒精组 )及二例无吸烟无嗜酒习惯的正常孕妇胎盘组织 (对照组 )做超微结构研究 ,妊周为 35~ 36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酒精组的胎盘组织出现下列明显的... 目的 :研究酒精对胎盘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取二例有嗜酒习惯孕妇的胎盘组织 (酒精组 )及二例无吸烟无嗜酒习惯的正常孕妇胎盘组织 (对照组 )做超微结构研究 ,妊周为 35~ 36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酒精组的胎盘组织出现下列明显的超微结构改变 :在合体滋养层 ,游离面的微绒毛短小、稀疏 ;数量较多的线粒体肿胀 ;粗面内质网池扩张 ,膜上核糖体有脱颗粒现象 ;基底膜弯曲、增厚 ;在基底膜内或附近常见电子致密球状颗粒 ;在基质内 ,常见Hofbauer细胞 ;微血管内皮增厚 ,伴有微绒毛样突起。结论 :酒精引起的胎盘结构改变不利于母与胎物质交换及转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 超微结构 酒精 胎盘组织 合体滋养层 脱颗粒现象 Hofbauer细胞 物质交换
下载PDF
米非司酮对人胎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自能 罗晓青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胎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中孕期引产的病例分为米非司酮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例,孕周为18~21周孕。米非司酮组在引产前6h服用150mg米非司酮,然后行水囊引产术,对照组则只行水囊引产术。胎...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胎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中孕期引产的病例分为米非司酮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例,孕周为18~21周孕。米非司酮组在引产前6h服用150mg米非司酮,然后行水囊引产术,对照组则只行水囊引产术。胎儿娩出后,取肝组织进行样品制备以供电镜观察。结果:与正常的胎肝细胞对照,米非司酮引产的肝细胞胞质内脂滴、自噬泡及含铁体较为常见,糖原颗粒局部减少或缺如,肝细胞间成红细胞极为常见,其它细胞器则未见明显变化。结论:米非司酮可造成胎肝组织缺氧,因此引起的糖酵解尚可勉强维持肝细胞的能量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肝细胞 胎儿 超微结构 引产
下载PDF
米非司酮对人胎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自能 朱颖嫄 卢凤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74-275,共2页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胎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具有终止妊娠指征的健康中孕妇女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 5例 ,孕周为 1 8~ 2 1周。米非司酮组在水囊引产前 6h服用 1 50mg米非司酮 ,对照组只行水囊引产。结果 :与...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胎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具有终止妊娠指征的健康中孕妇女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 5例 ,孕周为 1 8~ 2 1周。米非司酮组在水囊引产前 6h服用 1 50mg米非司酮 ,对照组只行水囊引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米非司酮组的胎脑组织可见 :(1 )神经细胞染色质分布不均 ,常呈块状 ,浓缩或边聚现象常见 ;(2 )神经细胞核周质内细胞器肿胀或缺如 ,核糖体稀疏 ,微丝及微管少见 ;(3 )暗细胞增多 ;(4 )神经纤维肿胀 ,所含微丝及微管排列紊乱 ;(5)血管外围的星形胶质细胞脚板明显肿胀。结论 :米非司酮可造成胎脑组织缺氧性损伤。由于足月新生儿的神经细胞已基本成熟不可再生 ,认为在米非司酮对胎儿的安全性未充分论证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胎脑组织 超微结构 引产药
下载PDF
米非司酮对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自能 黄丹 郑佩俄 《解剖学研究》 CAS 2002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的损伤作用。方法 取 5位育龄妇女增殖期的子宫内膜组织并分成两份。一部分用含 15 %胎牛血清及 1%青霉素和链霉素的DMEM培养液培养 (对照组 ) ,另一部分在另加 2 5 μg/ml米非司酮的培养液培...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的损伤作用。方法 取 5位育龄妇女增殖期的子宫内膜组织并分成两份。一部分用含 15 %胎牛血清及 1%青霉素和链霉素的DMEM培养液培养 (对照组 ) ,另一部分在另加 2 5 μg/ml米非司酮的培养液培养 (米非司酮组 )。 10 0h后取出组织制备电镜样品并观察。结果 对照组的子宫内膜腺上皮出现核仁管道系统(NCS)、巨大线粒体及糖原沉积等分泌期的 3大形态特征。米非司酮组则不仅未见上述特征 ,还出现了线粒体空泡化、腺细胞成片坏死及间质水肿的现象。结论  (1)NCS在人子宫内膜的形成与孕激素无直接关系 ;(2 )在缺乏孕激素的作用下 ,增殖期的子宫内膜仍然可转化为分泌期的形态 ;(3)米非司酮可直接造成人子宫内膜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损伤作用 米非司酮 子宫组织培养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米非司酮对人子宫内膜核仁管道系统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自能 黄丹 郑佩娥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人子宫内膜核仁管道系统 ( NCS)形成的影响。方法 :5例育龄妇女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 ,每例标本均分成两部分 ,分别在含有乙烯雌分酚 ( 2 5 μg/m L) +安宫黄体酮 ( 2 5μg/m L) ( E+ P组 )和乙烯雌酚 ( 2 5 μg/m L...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人子宫内膜核仁管道系统 ( NCS)形成的影响。方法 :5例育龄妇女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 ,每例标本均分成两部分 ,分别在含有乙烯雌分酚 ( 2 5 μg/m L) +安宫黄体酮 ( 2 5μg/m L) ( E+ P组 )和乙烯雌酚 ( 2 5 μg/m L) +安宫黄体酮 ( 2 5 μg/m L) +米非司酮 ( 2 5 μg/m L) ( E+ P+ M组 )的 DMEM培养液中培养。 1 0 0 h后取出组织并制成样本供电镜观察。结果 :E+ P组子宫内膜上皮可见典型的 NCS及巨大线粒体和糖原沉积。E+ P+ M组子宫内膜上皮除糖原沉积外 ,并无 NCS及巨大线粒体出现。结论 :米非司酮可抑制人子宫内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核仁管道系统(NCS) 人子宫内膜 组织培养
下载PDF
米非司酮(RU486)对人子宫肌瘤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自能 唐福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6期86-97,共12页
子宫肌瘤经米非司酮治疗后,肿瘤体积变小。为解释此现象,我们研究肌瘤组织经米非司酮治疗后的超微结构。方法:将有子宫肌瘤症状的妇女22人随意分成2组(对照组12人,米非司酮组10人)。患者年龄为30~50岁,平均为42... 子宫肌瘤经米非司酮治疗后,肿瘤体积变小。为解释此现象,我们研究肌瘤组织经米非司酮治疗后的超微结构。方法:将有子宫肌瘤症状的妇女22人随意分成2组(对照组12人,米非司酮组10人)。患者年龄为30~50岁,平均为4209岁。米非司酮组患者在手术前一周,每天口服米非司酮25mg。切除子宫后,立即取一块肌瘤组织用于制备电镜样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米非司酮组的肌瘤组织有下列形态改变:(1)肌瘤细胞水肿,部分质膜破裂;(2)肌丝排列紊乱;(3)线粒体水肿,粗面内质网渠明显扩张;(4)胞核内陷,染色质浓缩并聚集于核膜;(5)血管腔变狭,部分内皮细胞突出上皮层或脱离上皮层。结论:上述形态改变提示,在米非司酮作用下,肌瘤组织处于缺氧状态,其原因可能与米非司酮的抗孕酮作用有关,因为孕酮可抑制子宫动脉及子宫肌层的肌细胞收缩。内皮损伤或缺氧将增强血管收缩物(内皮素-1)的释放,这将使肌瘤组织的血供应变得更差,并造成肌瘤细胞的变性和坏死。此外,有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可降低子宫肌瘤组织生长因子(例如EGF,IGF,FGF)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超微结构 治疗
下载PDF
米非司酮对人胎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自能 罗晓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1127-1130,共4页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胎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具有终妊指征的中孕病例分为米非司酮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 例,孕周为18 ~21 周。米非司酮组在引产前6 h 服用150 mg 米非司酮,然后行水囊引产术,对照组则只行水...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胎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具有终妊指征的中孕病例分为米非司酮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 例,孕周为18 ~21 周。米非司酮组在引产前6 h 服用150 mg 米非司酮,然后行水囊引产术,对照组则只行水囊引产术。胎儿娩出后即取肺组织进行样品制备,以供电镜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米非司酮组的胎肺组织可见:1- 终末及呼吸细支气管上皮及肺泡上皮细胞糖原空白区增多和增大。2- 肺组织的神经内分泌细胞较常见。3- 终末及呼吸细支气管腔及肺泡内脱落或残缺的上皮细胞常见,偶见红细胞。4- 间质水肿明显,微血管缺损,可见大量红细胞渗出。结论:米非司酮可造成胎肺组织缺氧性损伤。因此,使用米非司酮于晚期引产有可能给新生儿留下肺功能损伤的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胎儿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米非司酮(RU486)对人子宫肌瘤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自能 唐福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6期64-65,共2页
孕酮促进子宫肌瘤生长,米非司酮则可缩小肌瘤体积。为进一步了解米非司酮的抗孕酮作用,本文研究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肌瘤细胞的雌、孕激素受体状况。方法:将有子宫肌瘤症状的妇女22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2人,米非司酮组10人... 孕酮促进子宫肌瘤生长,米非司酮则可缩小肌瘤体积。为进一步了解米非司酮的抗孕酮作用,本文研究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肌瘤细胞的雌、孕激素受体状况。方法:将有子宫肌瘤症状的妇女22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2人,米非司酮组10人)。患者年龄为30~50岁,平均4209岁。米非司酮组在手术前一周,每天口服米非司酮25mg。切除子宫后立即取一块肌瘤组织及子宫内膜,在福尔马林固定,以后用石蜡包埋。肌瘤样品经单克隆抗体及LSAB反应后,用于研究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利用计算机分析系统测定平均密度做受体的定量分析。子宫内膜组织用于月经周期的组织学分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米非司酮组显示(1)雌激素受体含量在增生期明显增加(P<005);(2)雌激素受体含量在分泌期无明显变化(P>005);(3)孕激素受体含量无论是在增生期还是分泌期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米非司酮能降低肌瘤细胞的孕激素受体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抗孕酮 雌激素 孕激素 子宫肌瘤 受体
下载PDF
正常人类子宫内膜腺上皮超微结构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自能 陈少霞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2期38-43,88,共7页
利用电镜对正常人子宫内膜腺上皮超强结构的周期性变化进行研究。内膜标本取自30例全宫切除术的妇女,月经周期为28天,且无子宫内膜疾患史。子宫内膜腺上皮在增生早期偶见分泌现象,并在分泌早、中期达到最高峰。细胞间隙早期狭窄随后在... 利用电镜对正常人子宫内膜腺上皮超强结构的周期性变化进行研究。内膜标本取自30例全宫切除术的妇女,月经周期为28天,且无子宫内膜疾患史。子宫内膜腺上皮在增生早期偶见分泌现象,并在分泌早、中期达到最高峰。细胞间隙早期狭窄随后在周期进展中逐渐增宽。紧密连接和桥粒见于周期的各阶段,而缝隙连接则仅见于增生晚期和分泌期。核仁管系统大量出现于分泌早期,也偶见于分泌中期。分泌早期可见含有板状嵴和管状嵴的巨大线粒体。有些长形线拉体的基质含有排列成棒状的细丝,并可见线粒体膜缩窄。基膜是连续的,其厚度随着周期的进展从40nm逐渐增厚至100nm。纤毛细胞在增生晚期很丰富,在分泌晚期则显著减少。在上皮的基部可见亮细胞,有些亮细胞的形态类似在其它器官见到的内分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超微结构 月经周期
下载PDF
人子宫内膜核仁管道系统形成与孕激素无关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自能 黄丹 郑佩娥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7-468,共2页
关键词 子宫内膜 核仁管道系统 孕激素 形成机理 NCS 组织培养 腺上皮细胞
下载PDF
米非司酮对分泌早期人子宫内膜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自能 徐建平 朱颖嫄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645-1648,共4页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分泌早期人子宫内膜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子宫内膜组织取自 10例排卵后 1周内因非子宫内膜原因的疾病而接受子宫切除的育龄妇女。任选 5例在手术前 2 4h口服米非司酮 2 5mg(米非司酮组 ) ,其余 5例未服药者为对...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分泌早期人子宫内膜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子宫内膜组织取自 10例排卵后 1周内因非子宫内膜原因的疾病而接受子宫切除的育龄妇女。任选 5例在手术前 2 4h口服米非司酮 2 5mg(米非司酮组 ) ,其余 5例未服药者为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经常规电镜样品制备后 ,进行电镜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米非司酮组的子宫内膜出现下列明显的形态改变 :(1)在腺上皮未见核仁管道系统及巨大线粒体 ,核下糖原聚集少见 ,但是 ,巨大溶酶体常见 ;(2 )腺上皮细胞间隙窄直 ,侧膜褶迭少见 ;(3)基质细胞常出现溶解或核固缩 ,并有红细胞渗出。结论 :米非司酮引起的上述子宫内膜分泌早期形态改变势必造成胚泡植入的困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子宫内膜 分泌早期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人卵巢粘液性肿瘤来源的再确认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自能 刘咏仪 +1 位作者 楼湘莹 杨艳东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81-583,共3页
为研究人卵巢粘液性肿瘤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试图从形态学角度再确认其起源。取人卵巢粘液性肿瘤组织6例及育龄妇女正常宫颈内膜组织3例。按常规透射电镜标本制作方法处理,并用Philips Tecnai 10型电镜观察。卵巢粘液性肿瘤上皮为... 为研究人卵巢粘液性肿瘤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试图从形态学角度再确认其起源。取人卵巢粘液性肿瘤组织6例及育龄妇女正常宫颈内膜组织3例。按常规透射电镜标本制作方法处理,并用Philips Tecnai 10型电镜观察。卵巢粘液性肿瘤上皮为柱状上皮,多数细胞上核区的粘液分泌颗粒丰富。细胞游离面部分微绒毛的微丝形成中心根并深入胞质。上皮表面及微绒毛间可见糖萼,偶见纤毛细胞。少数细胞的形态则类似宫颈管的粘液细胞。结论:虽然卵巢粘液性肿瘤细胞的杯状细胞及微绒毛的中心根与肠上皮细胞的相似,但由于胃、肠上皮并无纤毛细胞,卵巢粘液性肿瘤纤毛细胞及类似宫颈管粘液细胞的出现,提示卵巢粘液性肿瘤是卵巢生发上皮向Müller氏管化生后,逐渐向胃、肠细胞分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粘液性肿瘤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人正常子宫内膜上皮内分泌细胞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自能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2期47-49,共3页
人正常子宫内膜上皮内分泌细胞的电镜观察王自能(暨南大学医学院妇产科教研室,510632,广州)关键词子宫内膜;内分泌细胞;超微结构中图分类号:R710含嗜银颗粒的内泌细胞常见于消化道等起源于内胚层的组织[1],在中胚... 人正常子宫内膜上皮内分泌细胞的电镜观察王自能(暨南大学医学院妇产科教研室,510632,广州)关键词子宫内膜;内分泌细胞;超微结构中图分类号:R710含嗜银颗粒的内泌细胞常见于消化道等起源于内胚层的组织[1],在中胚层分化形成的组织例如人的泌尿生殖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内分泌细胞 超微结构 电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