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流程闭环管理在体检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1
作者 黄敬海 潘静 +2 位作者 张远辉 周浩 王致 《现代医院》 2024年第4期518-522,共5页
探索构建以应用闭环管理理念设计的体检健康管理平台体系,包括体检业务、财务管理、体检预约、体检智能导检和体检与集成平台数据联通等多模块多系统全流程闭环管理。实施结果表明,全流程互联互通闭环管理的体检健康管理平台显著提高了... 探索构建以应用闭环管理理念设计的体检健康管理平台体系,包括体检业务、财务管理、体检预约、体检智能导检和体检与集成平台数据联通等多模块多系统全流程闭环管理。实施结果表明,全流程互联互通闭环管理的体检健康管理平台显著提高了医院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服务质量,提升了工作效率及客户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管理平台 闭环管理 体检信息系统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快速定性、定量分析人全血中米酵菌酸
2
作者 周丽屏 郭嘉明 +2 位作者 郭尧平 陈纠 王致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147,共6页
采集疑似米酵菌酸中毒患者全血样品200μL,加入已于-20℃冷冻的甲醇800μL,振荡5 min,离心5 min,上清液按照优化的仪器工作条件分析。在Infinity Lab Poroshell 120 EC-C_(18)色谱柱(150 mm×3.0 mm, 2.7μm)上以不同体积比的含10 m... 采集疑似米酵菌酸中毒患者全血样品200μL,加入已于-20℃冷冻的甲醇800μL,振荡5 min,离心5 min,上清液按照优化的仪器工作条件分析。在Infinity Lab Poroshell 120 EC-C_(18)色谱柱(150 mm×3.0 mm, 2.7μm)上以不同体积比的含10 mmol·L^(-1)甲酸铵的0.1%(体积分数,下同)甲酸溶液和乙腈的混合溶液梯度洗脱分离米酵菌酸,以双喷射流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电离,以全离子采集一级质谱(MS1-Allions)模式定性鉴别,以基质匹配工作曲线法定量。结果显示,米酵菌酸的质量浓度在45~450μ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3.2μg·L^(-1)。对空白全血样品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2.6%~90.1%,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4.5%~5.6%。方法应用于疑似中毒患者全血样品的分析,检出了米酵菌酸(检出量为2 225μ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 米酵菌酸 全血 中毒患者
下载PDF
医学检验专业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预防措施研究
3
作者 岑子博 舒友梅 +2 位作者 陈琳 邓颖聪 王致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23期13-17,共5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检验专业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常常面临各种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对他们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对于检验专业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综合的研究和评估,并制订相应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检验专业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常常面临各种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对他们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对于检验专业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综合的研究和评估,并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和归纳总结,介绍了检验专业的职业危害因素和预防措施,探讨不同检验专业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并深入分析其对从业人员的影响;同时,将评估现有的预防措施,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从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通过这项研究,期望能够提高人们对检验专业职业危害因素的认识,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更有效的预防措施,以确保他们的安全与健康;同时,本研究的结果也可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推动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改进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专业 职业危害因素 评估 监测 预防措施 未来发展
下载PDF
高温作业工人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朱玲 白卢皙 +3 位作者 白树真 段丹萍 林毓嫱 王致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28-33,共6页
目的:对于高温作业人员进行代谢综合征(MS)相关调查研究,并且分析相关因素对患病的影响,为高温作业人员有效防治MS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减少心血管及内分泌疾病的发生。方法:将2020年10月-2021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体检的高温作业工人在符... 目的:对于高温作业人员进行代谢综合征(MS)相关调查研究,并且分析相关因素对患病的影响,为高温作业人员有效防治MS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减少心血管及内分泌疾病的发生。方法:将2020年10月-2021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体检的高温作业工人在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后纳入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等方法收集相关的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1549人,MS患病率为20.0%。年龄、BMI、文化程度、压力来源和锻炼情况是MS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预测概率为预测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818(0.792,0.844),表明根据这些一般特征和生活行为方式能较好的预测调查对象是否可能为MS患者。结论:高温作业工人是MS的高发人群,锻炼是预防MS的重要保护因素,应强调锻炼对于预防MS的重要性,加强对MS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降低MS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作业工人 代谢综合征 患病率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李峰 苏艺伟 王致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5期632-637,共6页
目的探索简便、高效辨别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01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出院时病情及中毒后60 d的随访结果,分为... 目的探索简便、高效辨别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01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出院时病情及中毒后60 d的随访结果,分为存活组(78例)和死亡组(123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信息、诊疗方案、入院时实验室检验指标的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可独立预测中毒结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定主要影响因素辨别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效能。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存活组男33例、女45例,年龄(30.41±14.04)岁;死亡组男61例、女62例,年龄(31.86±14.15)岁。存活组患者百草枯摄入量[(20.95±23.14)ml]、出现呕吐症状比例[70.51%(55/78)]、白细胞计数(WBC)[(12.39±4.93)×10^(9)/L]、血红蛋白(Hb)[(136.56±18.04)g/L]、凝血酶原时间(PT)[(12.49±3.52)s]、谷丙转氨酶(ALT)[(18.30±10.76)U/L]、谷草转氨酶(AST)[(23.44±11.85)U/L]、血糖[(7.09±2.21)mmol/L]、尿素[(4.96±3.48)mmol/L]、肌酐[(98.03±79.33)μmol/L]、肌酸激酶(CK)[(187.78±178.06)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8.88±15.50)U/L]、乳酸脱氢酶(LDH)[(190.92±60.50)U/L]及尿蛋白秩次(60.65)均低于死亡组[(62.07±50.59)ml、83.74%(103/123)、(23.15±12.05)×10^(9)/L、(142.32±20.64)g/L、(13.50±3.13)s、(94.04±144.42)U/L、(130.94±184.19)U/L、(8.43±3.49)mmol/L、(9.55±8.17)mmol/L、(249.98±196.40)μmol/L、(336.36±261.96)U/L、(43.91±43.74)U/L、(346.01±196.50)U/L、126.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存活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4.33±0.58)kPa]、血碳酸氢根浓度(HCO_(3)^(-))[(21.12±2.36)mmol/L]均高于死亡组[(3.81±1.25)kPa、(16.85±4.75)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百草枯摄入量(OR=1.022,P<0.05)、HCO_(3)^(-)(OR=0.763,P<0.05)、AST(OR=1.059,P<0.05)、血糖(OR=1.235,P<0.05)、尿蛋白(OR=1.878,P<0.05)是影响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进一步ROC分析显示,5个指标在预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中均具有较高效能,其中预测价值最高的指标为AST[曲线下面积(AUC)为0.87,最佳诊断值为35.30 U/L],灵敏度最高的指标为尿蛋白(灵敏度0.94),特异度最高的指标为HCO_(3)^(-)和AST(特异度均为0.96);阳性预测值最高的指标为HCO_(3)^(-)和AST(阳性预测值均为0.96),阴性预测值最高的指标为尿蛋白(阴性预测值为0.86)。结论百草枯摄入量、HCO_(3)^(-)、AST、血糖、尿蛋白是预测急性百草枯中毒结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和灵敏度、特异度,可用于独立辨别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急性中毒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HACCP在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3
6
作者 王致 肖晓琴 +3 位作者 张海 张维森 刘移民 邹飞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57-360,共4页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某造纸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提出相应的控制技术和措施,并探讨适用于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方法运用HACCP原理,对造纸企业的生产工艺、作业环境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和检测...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某造纸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提出相应的控制技术和措施,并探讨适用于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方法运用HACCP原理,对造纸企业的生产工艺、作业环境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和检测,识别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并据此找出关键控制点,提出预防控制措施,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结果造纸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生物致病菌等,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中选址和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辅助用室、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应为工作重点,且应基本符合职业卫生要求。而针对工程防护、个人防护、管理防护三方面的关键控制点实施监控,可有效控制和消除造纸企业职业病危害。结论HACCP可以运用到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为预防、控制和监督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病危害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 造纸企业
下载PDF
空气分离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王致 张维森 +3 位作者 刘移民 张海 刘丽芬 邓颖聪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7-199,共3页
识别和分析空气分离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运用类比法和检查表法等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本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毒物、噪声、高温、低温、氮气、氩气等,设计上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该项目属职业病... 识别和分析空气分离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运用类比法和检查表法等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本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毒物、噪声、高温、低温、氮气、氩气等,设计上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该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项目 空分装置 职业病危害 预评价
下载PDF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探讨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致 张维森 刘移民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06年第2期115-118,共4页
关键词 建设项目 职业病危害 风险评价 安全评价 环境评价
下载PDF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失配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致 陈永琴 《云南电力技术》 2012年第4期50-53,共4页
结合一起备自投动作失配事件,对上下级备自投配合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旨在提高备自投动作正确性,不断提高供电可靠性。
关键词 备自投 失配 继电保护
下载PDF
国产高效氯氰菊酯原药的亚慢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光华 池继梅 +2 位作者 马争 王致 唐小江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4-35,共2页
目的 研究国产高效氯氰菊酯的亚慢性毒性。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成 4组 ,高效氯氰菊酯原药剂量为 0、0 67、2 97和 10 84mg·kg-1·d-1,连续 90d摄食染毒。结果 高、中剂量组动物肝、脾、肺、肾等主要脏器有不同程度的病... 目的 研究国产高效氯氰菊酯的亚慢性毒性。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成 4组 ,高效氯氰菊酯原药剂量为 0、0 67、2 97和 10 84mg·kg-1·d-1,连续 90d摄食染毒。结果 高、中剂量组动物肝、脾、肺、肾等主要脏器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高剂量组见脑有组织水肿 ,WBC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 (P <0 0 5 )。但低剂量组动物的各观察指标无明显异常。结论 高效氯氰菊酯原药在SD大鼠亚慢性 (90d)经口毒性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为 0 67mg·kg-1·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亚慢性毒性 高效氯氰菊酯 国产 最大无作用剂量 观察指标 中剂量 原药 研究 连续
下载PDF
钙黏素23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震宇 肖勇梅 +4 位作者 肖启华 王致 肖吕武 罗晓丽 刘移民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钙黏素23(CDH23)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性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54名接触噪声工人进行研究,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CDH2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227049和rs1227051的多态性。结果rs... 目的探讨钙黏素23(CDH23)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性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54名接触噪声工人进行研究,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CDH2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227049和rs1227051的多态性。结果rs1227049位点在听损组CC、C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9.4%、15.0%和45.6%,等位基因C和G的频率分别为46.9%和53.1%;对照组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51.2%、19.7%和29.1%,等位基因C和G的频率分别为60.9%和39.1%。rs1227051位点在听损组TT、CT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2.7%、17.3%和0,等位基因T和C的频率分别为91.3%和8.7%。对照组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89.0%、11.0%和0,等位基因T和C的频率分别为87.0%和13.0%。两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及其等位基因频率在听损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个体间年龄、工龄和累积噪声暴露量等因素进行校正后,也未发现两个单核苷酸位点任一基因型的改变会引起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危险度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本研究还不能认为CDH23基因rs1227049和rs1227051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是噪声性听力损失易感性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黏素 噪声性听力损失 基因多态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华森 伍绍国 +3 位作者 吴丽美 曾婉云 王致 朱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313-1314,1317,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玻连蛋白(VN)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0例CHD患者为CHD组,选取20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hs-CRP水平,分析血液流变学指标与hs-CRP的相...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玻连蛋白(VN)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0例CHD患者为CHD组,选取20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hs-CRP水平,分析血液流变学指标与hs-CRP的相关性。结果 CHD组高切黏度、中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hs-CRP及VN水平分别为(5.4±0.7)mPa·s、(6.0±0.8)mPa·s、(11.2±1.7)mPa·s、(1.7±0.3)mPa·s、(42.5±4.9)%、(6.4±0.6)、(3.0±0.5)、(8.2±2.4)mg/L、(347.7±23.1)mg/L,对照组分别为(4.3±0.5)mPa·s、(4.1±0.6)mPa·s、(8.4±1.2)mPa·s、(1.1±0.2)mPa·s、(38.4±3.7)%、(5.8±0.5)、(2.3±0.4)、(3.2±1.5)mg/L、(374.7±23.1)mg/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HD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VN、高切黏度、中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 CHD患者存在明显血液流变学及hs-CRP水平变化,且hs-CRP、VN水平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液流变学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苯致白细胞减少大鼠模型的复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唐小江 王致 +3 位作者 李南春 朱光华 陈仲宜 高彩凤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研究苯致白细胞减少大鼠模型的复制方法。方法取50只成年雌性SD大鼠,按白细胞数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其中3组分别灌胃给苯400、800、1600mg/kg,每周5d,800mg/kg组于第6周用于其他实验,其余两组连续给苯23周;空白对照组不... 目的研究苯致白细胞减少大鼠模型的复制方法。方法取50只成年雌性SD大鼠,按白细胞数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其中3组分别灌胃给苯400、800、1600mg/kg,每周5d,800mg/kg组于第6周用于其他实验,其余两组连续给苯23周;空白对照组不处理;溶剂对照组灌胃给予花生油。在不同时间尾静脉采血进行血细胞计数,实验结束时测定血液生化、脏嚣指数、骨髓细胞微核率。结果1600mg/kg组给苯1周后,白细胞下降为50%(P〈0.01),其后逐渐稳定在40%~50%之间,第2周红细胞显著减少(P〈0.05),第3周血小板显著减少(P〈0.05)。第23周,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和肌酐(CRE)升高(P〈0.05),睥、肾指数和骨髓细胞微核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苯剂量为1600mg/h时.连续灌胃3周后.可复制出白细胞减少大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减少 动物模型 苯中毒
下载PDF
我国三氯乙烯职业危害研究十年回顾 被引量:22
14
作者 刘移民 艾宝民 王致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0-121,共2页
通过总结1996~2005年期间在我国医药卫生学术期刊中发表的有关三氯乙烯(TCE)健康危害研究的172篇学术论文,从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现场调查研究等三方面回顾我国近10年TCE职业危害的研究情况,为今后的TCE研究及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三氯乙烯 职业危害 回顾
下载PDF
由课堂教学改革到改进教与学优化算法
15
作者 宋述芳 张伟伟 王致 《科教文汇》 2023年第5期1-4,共4页
教与学优化算法是一种模拟课堂教学与学习过程的新型启发式群体智能优化算法,因其参数少、易实现、收敛快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科学和工程优化领域。参考现实中的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将教师的自增强学习机制、学生的自主学习/分... 教与学优化算法是一种模拟课堂教学与学习过程的新型启发式群体智能优化算法,因其参数少、易实现、收敛快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科学和工程优化领域。参考现实中的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将教师的自增强学习机制、学生的自主学习/分组学习策略、师生间的反馈交流、多教师并行教学的综合培养等改进策略融入教与学优化算法,使得改进教与学优化算法在复杂优化问题中获得更好的表现。此外,讨论了课程思政、课程考核、教学资源等引入教与学优化算法的可能性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与学优化算法 智能优化算法
下载PDF
利用故障再现功能处理事故的方法
16
作者 王致 《云南电力技术》 2009年第5期52-53,共2页
介绍了当变电站设备发生不正确动作后,利用故障再现功能,回放故障状态,分析事故发生的方法。
关键词 故障再现 保护跳闸 补充检验 继电保护
下载PDF
苯及同系物接触者Ⅰ、Ⅱ相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CYP1A1酶活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爱初 刘移民 +3 位作者 王致 肖勇梅 李森华 李旭东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735-738,共4页
目的研究职业性接触苯系物与Ⅰ、Ⅱ相代谢酶CYP1A1、CYP2E1、GSTT1和GSTM1基因多态性对CYP1A1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52例广东省某公司苯系物接触者为接触组,以38例未接触苯系物的"正常人"为对照组,抽提外周血淋巴细胞,Ⅰ、Ⅱ... 目的研究职业性接触苯系物与Ⅰ、Ⅱ相代谢酶CYP1A1、CYP2E1、GSTT1和GSTM1基因多态性对CYP1A1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52例广东省某公司苯系物接触者为接触组,以38例未接触苯系物的"正常人"为对照组,抽提外周血淋巴细胞,Ⅰ、Ⅱ相代谢酶基因多态性检测用PCR和PCR-RLCP方法,CYP1A1酶活性用EROD酶活性表示。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苯系物接触组CYP1A1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无性别差异。苯接触组中不同Ⅰ、Ⅱ相代谢酶CYP1A1、CYP2E1、GSTT1和GSTM1基因多态性CYP1A1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苯作业工人外周血CYP1A1酶的活性受到苯接触的诱导作用,但并未发现受Ⅰ、Ⅱ相代谢酶CYP1A1、CYP2E1、GSTT1和GSTM1基因多态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系物 CYP1A1酶活性 Ⅰ、Ⅱ相代谢酶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苯中毒与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假基因多态等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爱初 李森华 +5 位作者 陈刚 梁丽燕 银巍 任泽舫 王致 刘移民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苯中毒与微核率、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假基因多态的关系,为寻找苯中毒的易感者提供依据.方法对33例苯中毒病例与83例对照组进行微核率、SCE、PARP假基因多态的测定,并对其分布进行统计... 目的探讨慢性苯中毒与微核率、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假基因多态的关系,为寻找苯中毒的易感者提供依据.方法对33例苯中毒病例与83例对照组进行微核率、SCE、PARP假基因多态的测定,并对其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苯中毒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为0‰~6‰、中位数为2‰,对照组0‰~3‰,中位数为1‰;苯中毒病人SCE率为(6.31±1.26)次/细胞,对照组(5.59±0.18)次/细胞;苯中毒组与对照组微核率、SCE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苯中毒组和对照组的PARP假基因中B基因频率分别为0.104和0.116,苯中毒组与对照组PARP假基因多态分布一致(P>0.05).结论慢性苯中毒可引起微核率、SCE的增高,未发现PARP假基因多态与慢性苯中毒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苯中毒 微核率 姊妹染色单体互换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假基因多态
下载PDF
巴曲酶治疗平坦型突发性耳聋的效果及对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华森 谭国杰 +3 位作者 伍绍国 吴丽美 王致 朱峰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15期115-117,共3页
目的研究巴曲酶治疗平坦型突发性耳聋的效果以及对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住院接受治疗的83例平坦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巴曲酶组。常规组以抗病毒、糖皮质... 目的研究巴曲酶治疗平坦型突发性耳聋的效果以及对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住院接受治疗的83例平坦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巴曲酶组。常规组以抗病毒、糖皮质激素、能量合剂等进行常规治疗,巴曲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巴曲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听阈平均值、全血黏度的差异。结果巴曲酶组较常规组总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纤维蛋白原、听阈平均值、全血黏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巴曲酶组较常规组纤维蛋白原、听阈平均值、全血黏度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治疗平坦型突发性耳聋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纤维蛋白原、听阈值、全血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曲酶 平坦型突发性耳聋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苯中毒工人外周血白细胞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活力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爱初 刘移民 +4 位作者 王致 肖勇梅 李森华 李永胜 朱燕群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3-275,共3页
目的探讨苯中毒工人外周血白细胞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活力。方法分别用比色法和放射性标记方法测定42名苯中毒工人外周血白细胞PARP活力。结果比色法检测显示:苯中毒组外周血白细胞PARP活力为(7.... 目的探讨苯中毒工人外周血白细胞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活力。方法分别用比色法和放射性标记方法测定42名苯中毒工人外周血白细胞PARP活力。结果比色法检测显示:苯中毒组外周血白细胞PARP活力为(7.79±2.09)×106U/L,高于对照组(6.40±1.64)×10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男性和女性工人的PARP活力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90)。放射性标记方法检测显示:苯中毒组外周血白细胞PARP活力为(835.07±285.88)μmol.min-1.L-1,高于对照组(609.90±113.60)μmol.min-1.L-1(P=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和女性工人PARP活力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990);另外还显示苯中毒工人外周血白细胞PARP活力与工龄无显著相关性(r=-0.14,P=0.408)。结论不同方法检测均显示苯中毒人群外周血白细胞PARP活力比对照组的高,外周血白细胞PARP活力在苯中毒人群的健康监护中是值得重视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活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