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若水同志在上海全国高等学校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师暑期讲习会上的讲话
1
作者 王若水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1980年第1期1-42,共42页
同志们: 没有准备。昨夜见了陈沂同志,他也讲了一下,他说现在的问题,还有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的问题,希望我在这方面讲一讲。我觉得这个意见是对的。现在是三中全会,接着是人大五届二次会议精神需要很好宣传,需要政治课很好的讲这个问题。
关键词 马列主义理论 解放思想 思想才能 王若水 姚文元 意识形态领域 肃反扩大化 《矛盾论》 个人迷信 张春桥
下载PDF
不同滴灌带布设方式对苹果-大豆间作系统土壤化感物质与微生物的影响
2
作者 王鑫 王若水 +5 位作者 陈梨 王莉莎 熊常 张萌 代厚帅 张彦勤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05-314,324,共11页
为探究不同滴灌带布设方式对果农间作系统土壤酚酸类物质、酶活性和微生物分布特性影响,初步探明间作滴灌条件下,土壤酚酸类物质与土壤生物因子的相互关系。以晋西黄土区典型的苹果—大豆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L1、L2、L3)滴灌带... 为探究不同滴灌带布设方式对果农间作系统土壤酚酸类物质、酶活性和微生物分布特性影响,初步探明间作滴灌条件下,土壤酚酸类物质与土壤生物因子的相互关系。以晋西黄土区典型的苹果—大豆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L1、L2、L3)滴灌带间距,分析不同水分分布下土壤酚酸类物质、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空间分布变化,并在相关性基础上利用逐步回归模型,分析3个土壤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除苯甲酸和间苯三酚外,滴灌带间距对酚酸类物质分布影响显著(p<0.05),除过氧化氢酶外,滴灌带间距对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分布有显著影响(p<0.05)。在垂直方向上,不同滴灌带布设方式使酚酸更多地分布在深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部分酶活性在L1、L2处理中随土层加深而先减后增;在水平方向上,不同滴灌带布设方式对土壤酚酸类物质、细菌和真菌分布影响与间作对照处理一致,随距树距离增加而增加。滴灌条件下,除对羟基苯甲酸外,酚酸类物质受脲酶、过氧化氢酶和放线菌的抑制作用显著,间作处理土壤酚酸总量较单作有所减少。L1处理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总量最高,L2处理土壤酚酸类物质累积量最低。其中L2处理在酚酸累积量最低的基础上,土壤酶活性也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建议在果农间作系统中采用隔行大豆布设滴灌带模式,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同时可缓解化感物质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黄土区 滴灌带布设 土壤酚酸 土壤酶活性 果农间作
下载PDF
“云XX”结构中类词缀“云”的语法化探析
3
作者 王若水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4期650-654,共5页
从最初的“云计算”到普及的“云生活”,“云XX”构式中的类词缀“云”增加了[ 互联网] [ 虚拟性] [ 共享性]等语义特征,其语法化受到语言接触、语义泛化、认知隐喻和类推机制的影响。探究类词缀“云”形成的认知机制,对新兴网络词的发... 从最初的“云计算”到普及的“云生活”,“云XX”构式中的类词缀“云”增加了[ 互联网] [ 虚拟性] [ 共享性]等语义特征,其语法化受到语言接触、语义泛化、认知隐喻和类推机制的影响。探究类词缀“云”形成的认知机制,对新兴网络词的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行 云XX 类词缀 语法化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对接时机与对接水位的库区调控效应
4
作者 杨飞 王若水 +1 位作者 王远见 江恩慧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1,37,共4页
如何运用水库群联合调度发挥最大的排沙效益是水沙调控的关键技术难题。选择2023年汛前黄河调水调沙时期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联合调度运用为对象,分析两库不同对接时机与对接水位的小浪底水库进出库水沙过程,量化两库间不同对接时机... 如何运用水库群联合调度发挥最大的排沙效益是水沙调控的关键技术难题。选择2023年汛前黄河调水调沙时期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联合调度运用为对象,分析两库不同对接时机与对接水位的小浪底水库进出库水沙过程,量化两库间不同对接时机与对接水位的水沙调控效应。三门峡水库自身蓄水量较小、调水能力有限,通过改变三门峡泄流出库时机,产生的小浪底库区冲刷效果差异较大。随着对接水位的降低,库区冲刷量逐渐增加。随着三门峡水库相对起泄时间的推迟,库区冲刷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接时机 对接水位 水沙调控 小浪底水库 三门峡水库
下载PDF
不同水热调控方式对苹果-大豆间作系统土壤温度和根系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罗成威 王若水 +5 位作者 王莉莎 熊常 王鑫 代厚帅 万倩 肖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7-226,共10页
为探究适于黄土区果农间作系统的水热调控方式,选取该区典型的苹果—大豆间作系统为对象,分析不同水热调控方式对间作系统耗水量、土壤温度及根系分布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灌水量上限:田间持水量的50%(W1),65%(W2)和80%(W3);2个覆膜时间... 为探究适于黄土区果农间作系统的水热调控方式,选取该区典型的苹果—大豆间作系统为对象,分析不同水热调控方式对间作系统耗水量、土壤温度及根系分布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灌水量上限:田间持水量的50%(W1),65%(W2)和80%(W3);2个覆膜时间:大豆播种至结荚期(M1)和全生育期覆膜(M2)。结果表明:灌水处理的耗水量与灌水量呈正相关,其耗水量较对照提高1.02%~79.11%。土壤温度在分枝和结荚期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增后减,最大值出现在15 cm,而在鼓粒期却呈减小趋势。覆膜在生长前期可增温1.13~3.09℃,而在后期降温0.05~2.36℃。间作系统中作物根系在竖直和水平方向上主要分布范围为0—80 cm深度和距树行0.3~1.8 m。土壤有效积温和根系竞争强度总体上随灌水量的增加先增后减,最大值出现在W2;同时,M1组根系竞争强度较M2提高12.69%。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水分与根系呈极显著负相关性。中等水平的灌水结合播种至结荚期覆膜能最大程度地提升作物根系密度,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建议在幼龄果树间作大豆系统中采用半生育期覆膜(M1)结合田间持水量的65%作为灌水上限(W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 覆膜时间 滴灌 种间竞争 晋西黄土区
下载PDF
水土保持措施对密云板栗林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6
作者 张萌 关红杰 +1 位作者 王若水 张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0-136,共7页
以北京市密云板栗林为研究对象,设置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和植物+工程措施处理(裸地作为对照)分析不同水土保持单一措施及其组合措施对坡面产流产沙及水沙关系的影响,以期为密云区板栗林水土保持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植物措... 以北京市密云板栗林为研究对象,设置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和植物+工程措施处理(裸地作为对照)分析不同水土保持单一措施及其组合措施对坡面产流产沙及水沙关系的影响,以期为密云区板栗林水土保持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植物措施方面,卷柏处理的减流率和减沙率分别为62.8%,88.3%,减流减沙效果优于椰丝毯、狗牙根和结缕草处理;工程措施方面,水平阶处理的减流率和减沙率分别为83.2%,92.9%,减流减沙效果优于鱼鳞坑处理;组合措施方面,水平阶+卷柏处理的减流率和减沙率分别为86.7%,96.1%,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最好。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量和产沙量的影响还取决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综上,考虑到植物+工程组合措施的减流减沙效果略强于工程措施,但差异不显著,因此在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建议采用工程措施进行板栗林水土流失防治,具体采取水平阶作为研究区的主要水土保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一措施 组合措施 产流产沙 减流率 减沙率
下载PDF
水分调控对盐碱地土壤盐分与养分含量及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4
7
作者 王若水 康跃虎 +1 位作者 万书勤 孙甲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96-104,共9页
为给新疆地区盐碱地开发利用提供合理的灌溉指导,该文研究了滴灌条件下内陆干旱区重度盐碱地水分调控对土壤盐分与养分的影响,2008-2010年连续3 a设置了滴头正下方20 cm处5个土壤基质势下限控制灌溉:-5 kPa(S1)、-10 kPa(S2)、-1... 为给新疆地区盐碱地开发利用提供合理的灌溉指导,该文研究了滴灌条件下内陆干旱区重度盐碱地水分调控对土壤盐分与养分的影响,2008-2010年连续3 a设置了滴头正下方20 cm处5个土壤基质势下限控制灌溉:-5 kPa(S1)、-10 kPa(S2)、-15 kPa(S3)、-20 kPa(S4)和-25 kPa(S5),每个处理重复3次,按随机区组布置,于2008年试验前和2008-2010年试验后采集土壤样品(0~5、5~10、10~20、20~30和30~40 cm),测定土壤盐分(电导率、钠吸附比)以及土壤养分(速效N、P、K,全N、全P,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3 a试验结束后,各处理0~40 cm土层土壤电导率与钠吸附比均显著(p<0.05)降低,其中-5 kPa(S1)处理土壤电导率降至5.3 dS/m,降低幅度最大,为89%;速效N、P、K,全N、全P以及有机质含量较试验前均有显著升高,升高幅度均在20%以上,且与土壤基质势下限成正比。各处理速效养分均在滴头周围形成累积区,且随与滴头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养分全量与有机质含量在土壤剖面垂直分布差异显著。各处理土壤C/N均较第1年播种前降低,且降低率(4.3%~13.5%)随土壤基质势下限的降低而升高。综合土壤盐分的淋洗效果以及土壤养分的改良程度,滴头正下方20 cm处土壤水基质势控制下限-5 kPa可以作为内陆干旱区前3 a盐碱地水分调控的指导灌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灌溉 盐分 盐碱地 土壤养分 土壤EC 土壤环境
下载PDF
盐碱地滴灌对新疆杨生长及土壤盐分分布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若水 康跃虎 +2 位作者 万书勤 胡伟 刘士平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共6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高垄覆膜滴灌模式下不同土壤基质势对盐碱地新疆杨生长以及土壤盐分分布的影响。试验设5个水平的土壤基质势处理:-5kPa(S1),-10kPa(S2),-15kPa(S3),-20kPa(S4),-25kPa(S5),每个处理重复3次,按随机区组布置。试验结果表...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高垄覆膜滴灌模式下不同土壤基质势对盐碱地新疆杨生长以及土壤盐分分布的影响。试验设5个水平的土壤基质势处理:-5kPa(S1),-10kPa(S2),-15kPa(S3),-20kPa(S4),-25kPa(S5),每个处理重复3次,按随机区组布置。试验结果表明,2009年生育末期,根系周围土体中的盐分比移栽前土壤中的盐分减小了67%,并且杨树的存活率达到96%以上。第二年开始进行不同的水分管理,各处理土壤中含盐量有所不同,其中土壤基质势下限为-5kPa与-10kPa时灌水量较大,盐分淋洗效果较好,根系周围的土体中的平均含盐量比移栽前减少了79%,而土壤基质势下限控制在-25kPa的处理由于灌水量较小,盐分随土壤深度增加的幅度较大,当土壤深度达到40cm时土壤盐分出现大幅度的增加。在经过2年生长后,各处理杨树存活率均在92%以上。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杨树胸径增长量增大。该研究结果对新疆地区盐碱地杨树种植以及灌溉制度的制定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盐渍土 杨树 土壤水分管理 盐分分布
下载PDF
“农田防护林学及复合农林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4
9
作者 王若水 贺康宁 《中国林业教育》 2016年第2期71-74,共4页
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对专业选修课重视程度逐年降低、选而不修的问题,用两年的时间对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选修课"农田防护林学及复合农林学"的选课学生进行了有关教学与考核环节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应结合课... 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对专业选修课重视程度逐年降低、选而不修的问题,用两年的时间对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选修课"农田防护林学及复合农林学"的选课学生进行了有关教学与考核环节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应结合课程特点进行教学与考核形式的改进:首先应对授课内容进行更新和整合;其次应增加研讨式和引导式教学环节,改进授课方式;第三,用结课论文、农田防护林学及复合农林学前沿领域文献汇报及规划设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教学评价显示,2014年与2015年均有超过半数选课学生对该课程的教学评价结果为非常满意,缺课人数也大幅降低。这种对教学形式多元化以及考核方式多样化的改革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学 复合农林学 专业选修课
下载PDF
叛逆者简爱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若水 《科技信息》 2011年第12期168-168,共1页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生而不幸却又敢于与命运抗争的极富个性的"女英雄"式的叛逆人物。她抗争命运的不公,追求自由与平等的爱情,她的叛逆性格随着她的成长逐步形成。
关键词 简·爱 叛逆 形成
下载PDF
情感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若水 《内江科技》 2011年第7期83-83,95,共2页
情感因素影响着外语教学的效果,大学英语教学应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应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情感教育 大学英语 英语教学
下载PDF
“中国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若水 《内江科技》 2011年第2期85-85,93,共2页
中国英语是英语全球化、本土化的产物。本文以前人对中国英语的研究为基础,分析了中国英语的语言特点,并阐述了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 中国英语 大学英语教学 语言特点
下载PDF
论生态定位站对高校实践教学的支持作用
13
作者 王若水 张建军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第3期111-113,共3页
北京林业大学的水土保持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因此,以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吉县站)为例,分析并阐述依托吉县站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区位优越性及其对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科... 北京林业大学的水土保持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因此,以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吉县站)为例,分析并阐述依托吉县站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区位优越性及其对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科研素养、促进教学与科研的融合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对目前生态定位站在发挥教学功能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提高生态定位站对实践教学活动的支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台站 生态定位站 高校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苹果农作物间作系统经济效益 被引量:7
14
作者 许华森 毕华兴 +4 位作者 王若水 杨宗儒 高路博 常译方 云雷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4年第4期81-85,共5页
为了评价第1~8年苹果农作物间作系统的经济效益,以晋西黄土区山西省吉县第1~8年苹果与大豆、花生、谷子和玉米的间作系统以及苹果单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4种苹果农作物间作系统和苹果单作系统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收入,并综合评价第1... 为了评价第1~8年苹果农作物间作系统的经济效益,以晋西黄土区山西省吉县第1~8年苹果与大豆、花生、谷子和玉米的间作系统以及苹果单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4种苹果农作物间作系统和苹果单作系统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收入,并综合评价第1~8年苹果农作物间作系统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1)随着树龄的增加,苹果农作物间作系统的年生产成本由0.39万~0.52万元/hm2逐年上升至1.02万~1.20万元/hm^2;2)随着树龄的增加,苹果农作物间作系统的年经济收入先由1.09万~ 1.44万元/hm^2下降至0.47万~0.57万元/hm^2,再上升至1.41万~1.69万元/hm^2;3)随着树龄的增加,苹果农作物间作系统的年经济效益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第1~7年苹果农作物间作系统的年经济效益均大于苹果单作系统,第8年苹果农作物间作系统则反之.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建议在第1~4年苹果树树下间作玉米,第5年苹果树树下间作谷子,第6~7年苹果树树下间作花生,而第8年苹果树树下停止间作;但在实际生产中还需考虑间作系统的生态效益,实现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农作物间作系统 生产成本 经济收入 经济效益 物种选择 晋西黄土区
下载PDF
低碳环境友好技术国际转移博弈论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欧训民 张希良 王若水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11,共4页
促进低碳环境友好技术的国际转移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方面。论文探讨博弈论方法在此类技术转移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建立起转移双方国家间宏观博弈、企业间微观博弈的双层、非合作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从企业、国家、国际社会三个层... 促进低碳环境友好技术的国际转移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方面。论文探讨博弈论方法在此类技术转移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建立起转移双方国家间宏观博弈、企业间微观博弈的双层、非合作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从企业、国家、国际社会三个层面综合分析重点影响因素。该模型中宏观参与人为双方国家,微观参与人为双方政府、企业和公民。研究表明,企业层面的项目投资回报率要求,国家层面的税收水平、项目管制或补贴资金水平,以及国际社会层面的气候变化应对项目支持资金水平是主要直接影响因素;双方的公民环保意识水平通过干预国家相关政策制定与实施而成为重要间接影响因素。最后,就促进我国引进技术、应对气候变化并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如坚定国际气候谈判中的积极立场、建立国际技术交易信息平台和优化技术引进项目资金支持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博弈论 技术转移
下载PDF
水肥调控下苹果-玉米间作系统作物生长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飞 王若水 +2 位作者 许华森 王冬梅 杨宗儒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28,37,共10页
为了探求适用于晋西黄土区果粮间作系统的水肥管理制度,以当地典型的苹果-玉米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二因素三水平水肥耦合试验,分析不同水肥调控下玉米灌浆期穗位叶叶绿素和叶水势相对含量及水平分布特征,从而建立灌水量、施肥... 为了探求适用于晋西黄土区果粮间作系统的水肥管理制度,以当地典型的苹果-玉米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二因素三水平水肥耦合试验,分析不同水肥调控下玉米灌浆期穗位叶叶绿素和叶水势相对含量及水平分布特征,从而建立灌水量、施肥量与各叶片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回归关系,进一步分析各处理投入产出值及经济收益。试验设置灌水量上限三水平分别为:田间持水量(Fc)的50%(W1)、65%(W2)和85%(W3),施肥量分别为:N 289 kg·hm^(-2)+P_2O_5118 kg·hm^(-2)+K2O 118 kg·hm^(-2)(F1,70%经验施肥量)、N 412.4 kg·hm^(-2)+P_2O_5168.8 kg·hm^(-2)+K2O 168.8 kg·hm^(-2)(F2,100%经验施肥量)、N 537 kg·hm^(-2)+P_2O_5219 kg·hm^(-2)+K2O 219kg·hm^(-2)(F3,130%经验施肥量)。结果表明:水肥调控对植物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小,对叶水势影响较大;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植物叶水势、叶面积指数及产量均逐渐减小;不同水肥调控措施通过种间竞争对叶片生理参数产生的影响不同。玉米叶绿素随着距树行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递增,不同灌溉水平对距树不同距离处玉米叶水势影响差异较大。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全生育期氮肥施用量为289 kg·hm^(-2)、磷肥施用量为118 kg·hm^(-2)、钾肥施用量为118 kg·hm^(-2),间作系统可获得较高的产量,理论最大值分别为10 133.50 kg·hm^(-2)、10 205.90 kg·hm^(-2)。在本次试验设计范围内采用全生育期灌水上限设定值为田间持水量的50%,总施肥量为525 kg·hm^(-2)(F1,70%经验施肥量)的水肥管理制度可使间作系统净收益最高,可达10 470.38元·hm^(-2)。因此,低量灌水和施肥不仅可使系统净收益最大,还可避免盲目施肥和灌溉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是最有利于晋西黄土区果粮间作系统的水肥管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耦合 果粮间作 叶绿素 叶水势 产量 净收益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水肥调控对苹果玉米间作系统土壤含水量及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飞 王若水 许华森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4-104,共11页
为探求适用于晋西黄土区果农间作系统的水肥管理制度,研究灌水施肥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避免盲目施肥和灌溉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以及水土流失。以晋西黄土区典型的苹果+玉米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双因素3水平水肥耦合试验,分析不同... 为探求适用于晋西黄土区果农间作系统的水肥管理制度,研究灌水施肥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避免盲目施肥和灌溉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以及水土流失。以晋西黄土区典型的苹果+玉米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双因素3水平水肥耦合试验,分析不同水肥调控下,玉米灌浆期和成熟期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及土壤水分效应。试验设置灌水量3水平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50%、65%和85%,追肥量3水平分别为:N 289 kg/hm^2+P_2O_5 118 kg/hm^2+K2O 118 kg/hm^2(F1,70%经验施肥量)、N 412.4 kg/hm^2+P_2O_5 168.8 kg/hm^2+K_2O 168.8 kg/hm^2(F2,100%经验施肥量)、N 537 kg/hm^2+P2O219 kg/hm^2+K_2O 219 kg/hm2(F3,130%经验施肥量)。结果显示:灌浆期试验组较对照组土壤含水量最高提高7.6%,成熟期最高可提高10.9%,试验组较对照组土壤含水量水平分布差异变小;灌溉和施肥对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影响较大,可显著提高作物生育后期3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可以缓解间作系统种间的水分竞争;试验组W3F1在玉米灌浆期土壤含水量最高,所以,推测其为最利于间作系统增产的水肥调控模式。本研究可为晋西黄土区果农间作系统灌溉和施肥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耦合 果农间作 灌浆-成熟期 土壤含水量 晋西黄土区
下载PDF
杨翠兰治疗血管性头痛临床经验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祎晟 杨翠兰 王若水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9年第8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血管性头痛 名医经验 杨翠兰
原文传递
全球气候变化信息传播扩散模型及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欧训民 张希良 王若水 《科学决策》 2009年第6期81-86,共6页
引进从信息认知到观点认同的滞后因子,运用改进型的传染病扩散模型建立起全球气候变化信息传播模型,对中国、德国和意大利3个代表性国家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公众环境意识水平在减缓气候变化行动中起到的作用,研究表明大多数国家... 引进从信息认知到观点认同的滞后因子,运用改进型的传染病扩散模型建立起全球气候变化信息传播模型,对中国、德国和意大利3个代表性国家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公众环境意识水平在减缓气候变化行动中起到的作用,研究表明大多数国家都处于信息传播初期,需要进一步加强媒体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信息传播 模型研究 实证研究
下载PDF
低碳环境友好技术国际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欧训民 张希良 王若水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9年第5期5-7,共3页
本文重点研究分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低碳环境友好技术转移的影响因素。在转移过程分析并建立起博弈模型的基础上,从企业、国家、国际社会三个层面分析了国际技术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坚持可持续发展、积极促进技术引进与吸收等... 本文重点研究分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低碳环境友好技术转移的影响因素。在转移过程分析并建立起博弈模型的基础上,从企业、国家、国际社会三个层面分析了国际技术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坚持可持续发展、积极促进技术引进与吸收等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环境友好技术 国际转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