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质辐射不透明度对恒星结构与演化的影响及其计算
1
作者 王菲鹿 赵刚 袁建民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4期325-328,共4页
简要介绍了恒星结构与演化的理论模型 ,回顾了物质辐射不透明度计算的发展过程 ,详细讨论了物质辐射不透明度对恒星物理理论方面许多重要问题的影响以及发展现状。并介绍了利用改进的平均原子模型来进行恒星物质辐射不透明度的计算结果。
关键词 物质辐射不透明度 恒星演化 平均原子模型
下载PDF
恒星辐射不透明度对赫罗图中蓝回绕的影响(英文)
2
作者 王菲鹿 《紫金山天文台台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5-69,共5页
使用不同的恒星辐射不透明度数值 ,对 5至 9个太阳质量恒星的演化模型进行计算 ,来研究辐射不透明度对赫罗图中蓝回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赫罗图中 ,使用OPAL不透明度值的恒星演化迹中存在着蓝回绕。而且 ,随着辐射不透明度的增加 。
关键词 恒星:演化 恒星:赫罗图和颜色-星等图
下载PDF
实验室光致电离等离子体中激发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韩波 王菲鹿 +1 位作者 梁贵云 赵刚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34,共9页
光致电离等离子体在宇宙中广泛存在于强辐射场附近.近年来随着高能量密度实验装置的发展,在实验室内也能构造出光致电离等离子体.RCF是一个基于The Flexible Atomic Code数据的针对光致电离等离子体的辐射碰撞模型,该模型模拟了两个光... 光致电离等离子体在宇宙中广泛存在于强辐射场附近.近年来随着高能量密度实验装置的发展,在实验室内也能构造出光致电离等离子体.RCF是一个基于The Flexible Atomic Code数据的针对光致电离等离子体的辐射碰撞模型,该模型模拟了两个光致电离实验,其理论结果中电离态分布和光谱与测量值符合得很好.在理论模拟中发现,光致电离等离子体中光致激发和碰撞激发过程对离子态布居和发射光谱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光致激发过程可以通过将离子激发到双激发态从而间接电离离子;碰撞激发过程会因为电子将基态离子激发到电离截面小的单激发态而抑制光子对等离子体的电离.光致激发过程可以加强类锂离子的类氦离子的卫线,而碰撞激发过程会影响类氦离子谱线的线强之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光致电离 原子过程 光谱
下载PDF
高能量密度实验室天体物理近年来的一些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韩波 王菲鹿 赵刚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0-360,共21页
近年来,随着用于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的实验装置如大功率激光器、磁力箍缩装置和托克马克等的发展,人们在实验室中可以使毫米尺度的物质达到极端高温、高压、高密度的状态,这使得在实验室环境中可以模拟天体物理环境中的物理条件及某些... 近年来,随着用于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的实验装置如大功率激光器、磁力箍缩装置和托克马克等的发展,人们在实验室中可以使毫米尺度的物质达到极端高温、高压、高密度的状态,这使得在实验室环境中可以模拟天体物理环境中的物理条件及某些物理过程,从而推动了一个新兴科学领域——高能量密度实验室天体物理的发展。高能量密度实验室天体物理有很多重要的研究方向,包括超新星爆发过程中剧烈激波引发的非线性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及其演化,原初恒星的喷流和高马赫数喷流,黑洞、中子星等致密天体周围的光致电离星风,不透明度的测量和天体磁场的重联现象等。在此选取高能量密度实验室天体物理中近年来几个研究方向的进展,对其进行系统地介绍,并对此领域的发展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量密度实验室天体物理 大功率激光器 超新星爆发 喷流 光致电离
下载PDF
激光驱动磁重联过程中的喷流演化和电子能谱测量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凯 仲佳勇 +19 位作者 裴晓星 李玉同 阪和洋一 魏会冈 袁大伟 李芳 韩波 王琛 贺昊 尹传磊 廖国前 方远 杨骕 远晓辉 梁贵云 王菲鹿 朱健强 丁永坤 张杰 赵刚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317-323,共7页
利用神光Ⅱ激光器和日本大阪大学Gekko激光器构建了激光驱动等离子体磁重联过程.在垂直于磁重联平面方向发现了高速喷流,从不同观测方向实验证实了该喷流的存在并测量了喷流的流体力学演化过程,对其中的电子能谱进行了诊断分析.
关键词 磁重联 电子加速
下载PDF
对模拟年轻恒星喷流具有潜在应用的由强激光产生的等离子体喷流(英文)
6
作者 尹传磊 李玉同 +15 位作者 鲁欣 袁大伟 仲佳勇 远晓辉 魏会冈 张凯 方远 廖国前 苏鲁宁 韩波 王菲鹿 梁桂云 杨骕 朱健强 赵刚 张杰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0-266,共7页
利用"神光Ⅱ"激光装置的两束激光烧蚀半圆柱壳层靶产生了高速等离子体喷流。喷流的参数由光学和X射线诊断测量。喷流是准直的,在真空中传播。一维流体力学模拟被用来间接地计算喷流的速度。喷流的准直可能来源于高Z等离子体... 利用"神光Ⅱ"激光装置的两束激光烧蚀半圆柱壳层靶产生了高速等离子体喷流。喷流的参数由光学和X射线诊断测量。喷流是准直的,在真空中传播。一维流体力学模拟被用来间接地计算喷流的速度。喷流的准直可能来源于高Z等离子体的辐射冷却。由于和年轻恒星喷流具有某些几何相似性,实验室喷流对于在实验室中模拟年轻恒星喷流具有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天体物理 等离子体喷流 喷流准直 高功率激光
下载PDF
短脉冲激光在实验室天体物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孙嘉宁 袁大伟 王菲鹿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2021年第2期248-254,共7页
随着啁啾脉冲放大技术(Chirped Pulse Amplification,CPA)的飞速发展,激光功率密度实现了飞跃式的提升,利用短脉冲激光开展实验室天体物理研究的条件日趋成熟。短脉冲激光与靶相互作用可以产生相对论粒子(正负电子、质子、中子等)和高... 随着啁啾脉冲放大技术(Chirped Pulse Amplification,CPA)的飞速发展,激光功率密度实现了飞跃式的提升,利用短脉冲激光开展实验室天体物理研究的条件日趋成熟。短脉冲激光与靶相互作用可以产生相对论粒子(正负电子、质子、中子等)和高能电磁辐射(X射线、γ射线),这些粒子和辐射的产生过程与天体中的某些物理现象相对应。介绍了利用短脉冲激光开展实验室天体物理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核天体物理、空心离子光谱学、相对论无碰撞冲击波以及等离子体状态诊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天体物理 核天体物理 空心离子光谱学 相对论无碰撞冲击波 等离子体诊断
下载PDF
Density Dependence of the Detailed Spectral Line Effects on the Opacity of Astrophysical Abundant Elements: oxygen
8
作者 王菲鹿 赵刚 袁建民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1887-1890,共4页
A full relativistic detailed-level-accounting approach has been developed independently to deal with the detailed spectral line effects on the opacity of the third most abundant element in stars: oxygen. The atomic e... A full relativistic detailed-level-accounting approach has been developed independently to deal with the detailed spectral line effects on the opacity of the third most abundant element in stars: oxygen. The atomic energy levels and the oscillator strengths of the radiative transitions between the energy levels are obtained by carrying out the full relativistic one-configuration Dirac-Fock calculations. The photoionization cross sections are obtained via an average atom scheme with a consideration for the splitting of the ionization threshold due to the ionization stages and the term-couplings. As an example, the spectra resolved opacities and the mean opacities of oxygen are calculated to show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tailed spectral line profiles with the density of the ma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物理学 密度依赖性 光谱线效应 不透明性 氧元素 富集元素
原文传递
Opacity of Hot and Dense Stellar Material: Flexible for Changes in Composition and Abundance
9
作者 王菲鹿 赵刚 袁建民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2206-2209,共4页
Opacity of stellar materials with the composition and relative abundance specified according to sun has been calculated by using an average-atom scheme, which is designed to treat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atoms and io... Opacity of stellar materials with the composition and relative abundance specified according to sun has been calculated by using an average-atom scheme, which is designed to treat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atoms and ions in a mixture. Different relative abundances of the metallic elements are considered. Oomparisons between the present results and those of OPAL are made for the opacity to show that the difference is less than 10% for mostcases and less than 30% for the largest point with the density of 1.0g/cm^3 and temperatures from 50 to 6000eV. In view of the simplicity of the present approach, it is quite flexible to apply the method to different models of the stellar materials with changes in composition as well as in relative abund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物质 原子电子结构 离子电子结构 天体物理学 能量辐射
原文传递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L-shell x-ray conversion efficiency for laser-irradiated tin foils 被引量:1
10
作者 David BAILIE Cormac HYLAND +14 位作者 Raj L SINGH Steven WHITE Gianluca SARRI Francis P KEENAN David RILEY Steven J ROSE Edward G HILL 王菲鹿 袁大伟 赵刚 魏会冈 韩波 朱宝强 朱健强 杨朋千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4期48-54,共7页
We have used the ShenguangⅡlaser in third harmonic(351 nm)to investigate the emission of L-shell radiation in the 3.3–4.4 ke V range generated using thin foils of Sn coated onto a parylene substrate with irradiation... We have used the ShenguangⅡlaser in third harmonic(351 nm)to investigate the emission of L-shell radiation in the 3.3–4.4 ke V range generated using thin foils of Sn coated onto a parylene substrate with irradiation of order 1015 W cm-2 and nanosecond pulse duration.In our experiment,we have concentrated on assessing the emission on the non-laser irradiated side as this allows an experimental geometry relevant to experiments on photo-ionised plasmas where a secondary target must be placed close to the source,to achieve x-ray fluxes appropriate to astrophysical objects.Overall L-shell conversion efficiencies are estimated to be of order 1%,with little dependence on Sn thickness between 400 and 80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VERSION efficiency laser plasma X-RAY SOURCES laboratory ASTROPHYSICS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multi-pulse optical imaging to measure evolution of laser-produced counter-streaming flows
11
作者 袁大伟 李玉同 +18 位作者 朱保君 李彦霏 仲佳勇 魏会冈 刘畅 原晓霞 张喆 梁贵云 王菲鹿 李芳 赵家瑞 华能 朱宝强 朱健强 江少恩 杜凯 丁永坤 赵刚 张杰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5期165-169,共5页
A counter-streaming flow system is a test-bed to investigate the astrophysical collisionless shock(CS) formation in the laboratory. Electrostatic/electromagnetic instabilities, competitively growing in the system and ... A counter-streaming flow system is a test-bed to investigate the astrophysical collisionless shock(CS) formation in the laboratory. Electrostatic/electromagnetic instabilities, competitively growing in the system and exciting the CS formation, are sensitive to the flows parameter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is the velocity, determining what kind of instability contributes to the shock formation. Here we successfully measure the evolution of the counter-streaming flows within one shot using a multi-pulses imaging diagnostic technique. With the technique, the average velocity of the high-density-part(ne ≥ 8–9 × 10^(19)cm^(-3)) of the flow is directly measured to be of ~ 10~6cm/s between 7 ns and 17 ns.Meanwhile, the average velocity of the low-density-part(ne ≤ 2 × 10^(19)cm^(-3)) can be estimated as ~ 10~7cm/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 collisionless shock is formed during the low-density-part of the flow interacting with each o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技术 流动参数 多脉冲 反流 电磁不稳定性 应用 演化 激光
原文传递
天体辐射不透明度的实验室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菲鹿 赵刚 张杰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98-301,共4页
天体辐射不透明度是天体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物理量 ,其理论计算结果的验证以往只能借助天文观测 .激光技术的重大突破 ,使得天体物理学家可以在实验室里模拟天体等离子体中的辐射输运过程 。
关键词 激光 等离子体 不透明度 天体物理学 天体辐射 实验室研究
下载PDF
Fe离子M壳层不可分辨跃迁系不透明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富通 王菲鹿 +1 位作者 仲佳勇 赵刚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53-158,共6页
在活动星系核吸收光谱中存在着一种重要的吸收特征—铁元素的M壳层不可分辨跃迁系吸收谱,认识这种特征对于活动星系核区的物理性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细致谱线模型,对实验室中获得的吸收谱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分析,较好地重现了实... 在活动星系核吸收光谱中存在着一种重要的吸收特征—铁元素的M壳层不可分辨跃迁系吸收谱,认识这种特征对于活动星系核区的物理性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细致谱线模型,对实验室中获得的吸收谱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分析,较好地重现了实验结果中主要的吸收结构,同时计算了温度为10—50 eV的预测吸收谱,用于活动星系核光谱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星系核 铁M壳层不可分辨跃迁系 细致谱线模型
原文传递
实验室天体物理的验证特例:W43A磁喷流 被引量:2
14
作者 裴晓星 仲佳勇 +5 位作者 张凯 郑无敌 梁贵云 王菲鹿 李玉同 赵刚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22-226,共5页
利用神光II号八路激光与平面Al靶相互作用产生双等离子体喷流.利用阿尔芬-欧拉磁流体动力学标度变换理论产生的喷流与天体环境下形成的W43A喷流进行比较.发现在实验室中直接测量的喷流物理量经过变换后,与天文观测数据极其相似,同时提... 利用神光II号八路激光与平面Al靶相互作用产生双等离子体喷流.利用阿尔芬-欧拉磁流体动力学标度变换理论产生的喷流与天体环境下形成的W43A喷流进行比较.发现在实验室中直接测量的喷流物理量经过变换后,与天文观测数据极其相似,同时提出重联电场对喷流的形成与准直存在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激光 高能量密度物理 喷流
原文传递
与天体物理相关的光电离等离子体的实验室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培强 王菲鹿 赵刚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27,共5页
光电离等离子体在天体物理环境中普遍存在,并且由于与黑洞等致密天体紧密关联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近年来,随着大功率强激光及Z箍缩技术的发展,在实验室中实现了天体环境中的光电离等离子体和光电离过程的模拟.这为验证光电离理论模型... 光电离等离子体在天体物理环境中普遍存在,并且由于与黑洞等致密天体紧密关联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近年来,随着大功率强激光及Z箍缩技术的发展,在实验室中实现了天体环境中的光电离等离子体和光电离过程的模拟.这为验证光电离理论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以及认识天体物理环境中的光电离过程及其物理环境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新手段.文章介绍了与天体物理相关的光电离等离子体的实验室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物理 等离子体 综述 光电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