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胰腺癌胚系变异携带情况及临床因素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姜惠琴 张丽 +6 位作者 黄斐 陈馨宁 郁俐 沈敏娜 王蓓丽 潘柏申 郭玮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胚系变异在胰腺癌患者中的携带率及其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纳入271例胰腺癌患者,通过二代测序检测21个肿瘤易感基因的胚系变异,并分析胚系变异与发病年龄、家族史及个人史等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在未经筛选的胰腺癌患者中P/LP... 目的探讨胚系变异在胰腺癌患者中的携带率及其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纳入271例胰腺癌患者,通过二代测序检测21个肿瘤易感基因的胚系变异,并分析胚系变异与发病年龄、家族史及个人史等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在未经筛选的胰腺癌患者中P/LP胚系变异的携带率为6.3%,遗传高危组(具备肿瘤家族史或个人史或早发性)胰腺癌患者中的携带率高达17.1%。胰腺癌患者中胚系变异频率较高的基因为PALB2、BRCA2和ATM。结论胰腺癌患者中整体胚系变异的携带率不高,但在遗传高危组中显著升高,证明了临床因素在遗传性胰腺癌筛选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胚系变异 二代测序 临床因素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雅坤 王蓓丽 郭玮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2-267,共6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从相对良性的肝脏脂肪变性到非酒精性的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代谢性肝病。NASH以持续性肝损伤、炎症和肝纤维化为特征,并显著地增加了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从相对良性的肝脏脂肪变性到非酒精性的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代谢性肝病。NASH以持续性肝损伤、炎症和肝纤维化为特征,并显著地增加了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终末期肝病的风险。目前关于NAFLD/NASH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但是近来该病在表观遗传学领域的研究进展给该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综述了该领域近来的研究进展,为阐明NAFLD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该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表观遗传学 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MIRNA m6A lncRNA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数据再分析在识别结直肠癌患者ERBB2扩增中的价值
3
作者 沈敏娜 张丽 +8 位作者 陈馨宁 黄斐 白超刚 陈丽萌 彭海翔 周琰 王蓓丽 潘柏申 郭玮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6-171,共6页
目的评估未涵盖即ERBB2拷贝数变异(copynumbervariation,CNV)分析的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HTS)数据再分析在识别结直肠癌患者ERBB2扩增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活检确诊为结直肠癌并接受外周血cfDNA高通量测序... 目的评估未涵盖即ERBB2拷贝数变异(copynumbervariation,CNV)分析的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HTS)数据再分析在识别结直肠癌患者ERBB2扩增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活检确诊为结直肠癌并接受外周血cfDNA高通量测序样本的检测数据252例。根据经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或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判断为ERBB2未扩增样本的HTS数据,计算17号染色体(Chr17)reads数占总reads数的比例范围,初步确定其为识别ERBB2扩增的阈值。根据初步阈值筛选可疑阳性样本,通过数字PCR、IHC和FISH进行验证。结果89例经IHC和/或FISH判定为ERBB2未扩增样本的Chr17 reads数与总reads数的比值为0.239±0.192(0.188~0.299)。以均数的1.25倍0.298作为识别ERBB2扩增的阈值分析其余163例样本数据,发现7例疑似阳性,比值为0.302~0.853。其中5例经IHC和/或FISH判定为阳性,6例经数字PCR验证为阳性,Chr17 reads与总reads数的比值与ERBB2/EIF2C1比值成正相关,相关性好(r2=0.909)。结论再分析未涵盖ERBB2 CNV分析的HTS数据可以初步识别结直肠癌患者的ERBB2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HTS) 数字PCR 免疫组织化学(IHC) 荧光原位杂交(FISH) 直肠癌
下载PDF
血清PCT、CRP联合NLR在细菌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陈萍 周春妹 +5 位作者 周佳烨 黄声雷 汪小欢 潘柏申 王蓓丽 郭玮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细菌性血流感染(BSI)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并诊断为细菌性BSI的339例患者作为血培养阳性组...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细菌性血流感染(BSI)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并诊断为细菌性BSI的339例患者作为血培养阳性组,选取同期收治的临床诊断为发热且血培养结果为阴性的185例患者作为血培养阴性组。根据病原菌类型分为革兰阴性菌感染(GN-BSI)组194例和革兰阳性菌感染(GP-BSI)组145例。将GN-BSI组分为肠杆菌目组(133例)、非发酵菌组(49例)及其他细菌组(12例)3个亚组。比较血清PCT、CRP和NLR在不同组别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估血清PCT、CRP、NLR单项及联合诊断细菌性BSI的效能。结果血培养阳性组血清PCT、CRP和NLR水平高于血培养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N-BSI组的PCT水平中位数为1.77 ng/mL,高于GP-BSI组的0.79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杆菌目组血清PCT、CRP水平高于非发酵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项指标联合诊断细菌性BSI的AUC为0.866,灵敏度为0.752,特异度为0.816;3项指标联合鉴别诊断GN-BSI和GP-BSI的AUC为0.977,灵敏度为0.959,特异度为0.917;3项指标联合鉴别诊断肠杆菌目细菌BSI和非发酵菌BSI的AUC为0.842,灵敏度为0.699,特异度为0.857,均高于单项指标检测的诊断价值。结论血清PCT、CRP联合NLR对细菌性BSI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诊断
下载PDF
基于术前RDW-SD、RDW-CV评估乳腺癌淋巴转移患者预后
5
作者 黄蕾 唐文佳 +6 位作者 周琰 周佳烨 张春燕 杨静 王蓓丽 潘柏申 郭玮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76-381,共6页
目的 分析乳腺癌淋巴转移患者术前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经术后病理确诊乳腺癌并发生淋巴转移的女性患者... 目的 分析乳腺癌淋巴转移患者术前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经术后病理确诊乳腺癌并发生淋巴转移的女性患者156例。收集患者术前RDW-CV和RDW-SD、临床病理指标,以及预后相关信息。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DW-SD和RDW-CV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根据RDW-CV、RDW-SD的最佳临界值,将156例乳腺癌淋巴转移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无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不同TNM分期的乳腺癌淋巴转移患者之间RDW-SD、RDW-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DW-CV诊断病理Ⅳ期[曲线下面积(AUC)=0.838,P<0.001)和患者预后不良(AUC=0.773,P<0.001)的效能均优于RDW-SD(AUC分别为0.780、0.729,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RDW-CV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HR)=1.46,95%可信区间(CI)为1.13~1.89,P=0.004]。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DW-CV高表达组和RDW-SD高表达组无病生存率分别低于RDW-CV低表达组和RDW-SD低表达组(P<0.001)。结论 术前RDW-CV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优于RDW-SD。高RDW-CV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 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预后
下载PDF
浆母细胞在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表达特征及临床价值
6
作者 方佩琪 朱捷 +3 位作者 顾梅秀 王蓓丽 潘柏申 郭玮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772-775,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浆母细胞的表达特征及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12月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20例ITP患者和20例继发其他各种疾病导致血小板减少患者(非ITP血小板减少患者)分别... 目的探讨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浆母细胞的表达特征及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12月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20例ITP患者和20例继发其他各种疾病导致血小板减少患者(非ITP血小板减少患者)分别作为ITP组和非ITP血小板减少组,并选取同期24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并比较其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TP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TP组浆母细胞(CD19^(+)CD27^(++)CD38^(++))占CD19^(+)细胞比例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非ITP血小板减少组初始B细胞(CD19^(+)CD27^(-)CD38^(-))占CD19^(+)细胞比例显著上升,记忆B细胞(CD19^(+)CD27+CD38^(-))占CD19^(+)细胞比例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浆母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ITP血小板减少组比较,ITP组浆母细胞(CD19^(+)CD27^(++)CD38^(++))、记忆B细胞(CD19^(+)CD27+CD38^(-))占CD19^(+)细胞比例均显著上升,初始B细胞(CD19^(+)CD27^(-)CD38^(-))占CD19^(+)细胞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当模型未校准时,OR=3.31,P<0.01;校准性别、年龄后,ITP发生的风险增加2.65倍(OR=3.65,P<0.01);进一步校准性别、年龄和血小板计数后,ITP发生的风险增加3.78倍(OR=4.78,P<0.01)。结论外周血浆母细胞升高是成人ITP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B淋巴细胞亚群 浆母细胞 风险因素
下载PDF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测定VEGF的性能验证和临床应用效果评估
7
作者 屠竞扬 周琰 +3 位作者 邵文琦 潘柏申 王蓓丽 郭玮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5期581-585,591,共6页
目的分析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性能并评估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确诊为实体恶性肿瘤患者80例作为癌症组,良性病变患者80例作为良性疾病组,另选取于该院体检的表观健康者20例... 目的分析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性能并评估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确诊为实体恶性肿瘤患者80例作为癌症组,良性病变患者80例作为良性疾病组,另选取于该院体检的表观健康者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测定VEGF的水平,并验证其正确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线性范围、可报告范围、参考范围及抗干扰能力。比较3组患者VEGF水平并绘制VEGF诊断恶性肿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低值样本重复检测20次的变异系数(CV)为4.38%,高值样本重复检测20次的CV为1.32%,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标准中公布的肿瘤标志物不超过总允许误差(TEa)的1/4的要求(≤6.25%)。低值样本测量10次的CV为2.38%,高值样本测量10次的CV为1.92%,中间精密度符合不超过TEa的1/3的要求(≤8.33%)。重复检测3次国际标准品Z1、Z2的偏差分别为1.43%和-1.45%,其绝对值均未超出目标偏差(≤15%)。线性范围为40~3200 pg/mL。可报告范围为40~16000 pg/mL。20例表观健康人群检测结果均在厂家声明参考范围内,参考范围验证通过。加入干扰物质后,检测结果偏差均符合产品说明书声明的偏差(≤15%),抗干扰验证通过。癌症组VEG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和良性疾病组(P<0.05),以160 pg/mL为最佳截断值时,VEGF诊断恶性肿瘤的曲线下面积为0.90,灵敏度为0.69,特异度为0.95。结论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测定VEGF的重复性、中间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可报告范围、参考范围、抗干扰能力均符合实验室质量管理要求,能保证检测质量,满足临床使用需求,可用于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性能验证 临床应用效果 评估
下载PDF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蓓丽 孙林 潘柏申 《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975-980,共6页
有研究发现冠心病的发病风险与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含量有明显关联。人体血液循环中的胆固醇主要由低密度脂蛋白(10w.densitylipoprotein,LDL)转运。许多前瞻性研究和临床试验也发现LDL是冠心病发病风险的最主要影响... 有研究发现冠心病的发病风险与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含量有明显关联。人体血液循环中的胆固醇主要由低密度脂蛋白(10w.densitylipoprotein,LDL)转运。许多前瞻性研究和临床试验也发现LDL是冠心病发病风险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对有冠心病临床表现患者和无冠心病临床表现患者。的干预性研究发现降脂治疗疗效明显。临床实验室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最常用的方法是Friedewald计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FRIEDEWALD公式 均相法 超速离心法 电泳法 沉淀法 免疫分离法
下载PDF
常用凝血功能检测质量改进经验浅谈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蓓丽 潘柏申 《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11期1195-1198,共4页
凝血功能检测常用于临床初步分析出血性疾病可能的原因,评估患者术前凝血功能状态和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检测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美国病理学会、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等机构都有对凝血功能检测质量保证的条款及文件要求... 凝血功能检测常用于临床初步分析出血性疾病可能的原因,评估患者术前凝血功能状态和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检测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美国病理学会、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等机构都有对凝血功能检测质量保证的条款及文件要求。考虑到凝血功能检测标本数量巨大,临床实验室可能会忽视有些质量保证要求,影响临床诊疗并危害患者安全。本文就临床常用凝血功能检测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式进行经验交流和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功能 质量改进 经验交流
下载PDF
Fms样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新进展
10
作者 王蓓丽 徐建民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12-817,共6页
Fms样酪氨酸激酶(FLT3)属于Ⅲ型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家族,其异常表达见于大部分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病人,包括野生型受体与配体的协同表达,内部串连复制及活化环突变,表达持续性磷酸化活化的FLT3,对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FLT3抑制剂... Fms样酪氨酸激酶(FLT3)属于Ⅲ型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家族,其异常表达见于大部分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病人,包括野生型受体与配体的协同表达,内部串连复制及活化环突变,表达持续性磷酸化活化的FLT3,对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FLT3抑制剂主要有5类及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实验室研究与初步的临床试验显示出其对AML的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点突变 蛋白质 酪氨酸激酶
下载PDF
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7
11
作者 朱晶 赵瀛 +5 位作者 王蓓丽 吴炯 宋斌斌 张春燕 郭玮 潘柏申 《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288-292,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合格血液标本产生的原因和制定相应对策,确保分析前环节的标本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2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接收住院患者不合格血液标本5 933例。以不合格率描述不合格标本的情况,采用PearsonX2检验比较不... 目的分析不合格血液标本产生的原因和制定相应对策,确保分析前环节的标本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2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接收住院患者不合格血液标本5 933例。以不合格率描述不合格标本的情况,采用PearsonX2检验比较不同种类的抗凝管发生标本凝块和标本量少的风险。结果 2008年至2012年真空采血系统采集的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分别为1.49‰、0.76‰、0.52‰、0.50‰和0.47‰,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血液标本的6大不合格原因依次为标本凝块、标本量少、标本抽错管、条码问题、送检超时和重复采血。其中以柠檬酸钠抗凝管发生标本凝块和标本量少的情况最多。结论检验科需加强与护理部和临床部门之间的联系,及时沟通反馈不合格标本的情况,寻找原因并制定和实施改善措施,共同努力确保分析前环节的血液标本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合格血液标本 医院检验科 分析前环节 血液标本质量
下载PDF
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肝细胞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马晓路 吴炯 +4 位作者 周琰 王蓓丽 张春燕 郭玮 潘柏申 《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863-868,共6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切除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术后HCC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计算NLR。使用X-tile软件估算NLR预测...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切除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术后HCC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计算NLR。使用X-tile软件估算NLR预测术后复发的最佳临界值,将人群分为低NLR和高NLR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评估NLR在总患者人群以及多种低复发风险组中的预后判断价值。采用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术前各临床参数对于术后复发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术前临床参数列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195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7.30个月,共有85例患者发生复发,占总入组人数的43.59%。X-tile软件计算得到的最佳临界值为2.60,据此将患者分为高NLR(≥2.60,40例)与低NLR(〈2.60,155例)2个组。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甲胎蛋白(AFP)〉400 ng/m L(P〈0.01)、肿瘤直径〉5cm(P〈0.01)、血管侵犯(P=0.03)、巴塞罗那分期(BCLC)晚期(P=0.01)以及高NLR(P〈0.01)是术后无瘤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NLR是预测术后肿瘤复发的最强独立危险因子[OR(95%CI)=1.95(1.20~3.19),P〈0.01]。在低AFP(≤400 ng/m L)、单个肿瘤灶、无血管侵犯及BCLC 0+A期的早期肝癌4个低复发风险亚组中,高NLR是一个有显著意义的复发评估指标(P〈0.05)。高NLR与病理低分化、大肿瘤直径及高BCLC分期有关(P〈0.05)。结论 NLR是一个简便、高效、易检测、低成本的预测HCC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指标,术前高NLR的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风险显著增加。将2.60作为NLR临界值较适合国内HCC患者。检测NLR有利于临床制定更有效的HCC综合治疗监测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肝细胞肝癌 根治性切除 早期复发
下载PDF
肾小球滤过率的测定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23
13
作者 虞倩 王蓓丽 +1 位作者 郭玮 潘柏申 《检验医学》 CAS 2015年第7期674-679,共6页
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衡量肾功能的最佳指标,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数值是否准确对诊疗决策的优化影响重大。GFR可以通过估算公式或直接测量获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特定情况或特殊人群中易出现偏倚,采用直接测量的GFR... 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衡量肾功能的最佳指标,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数值是否准确对诊疗决策的优化影响重大。GFR可以通过估算公式或直接测量获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特定情况或特殊人群中易出现偏倚,采用直接测量的GFR(mGFR)评价肾功能更为准确。结合菊粉、肌酐、碘海醇、99m锝-二乙烯三胺五醋酸(99mTc-DTPA)、51铬-乙二胺四乙酸、125I-碘肽酸盐等常用肾小球滤过标志物的不同特性,可分别采用血、尿清除率或肾动态显像法测量mGFR,但所得结果的准确性不一。鉴于其它方法的耗时繁琐,临床应用多选择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对肾功能进行评估,但综合各项研究证实Ccr存在显著偏倚,易高估GFR。尿液碘海醇清除率、99mTc-DTPA清除率的准确性较高,更适宜推广于临床。GFR测量方法作为各类eGFR公式的验证手段,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和评价不容忽视,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滤过率 内生肌酐清除率 碘海醇 放射性核素 肾功能
下载PDF
2008至2012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人群血脂水平回顾调查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杨轶慧 张茜林 +5 位作者 吴炯 王蓓丽 宋斌斌 张春燕 郭玮 潘柏申 《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981-987,共7页
目的分析2008至2012年特定人群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为血脂异常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初次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或甘油三酯(TG)的就诊人群,排除同年多次重复检测的结果后获得数据1810982例(TC为904373例... 目的分析2008至2012年特定人群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为血脂异常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初次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或甘油三酯(TG)的就诊人群,排除同年多次重复检测的结果后获得数据1810982例(TC为904373例、TG为906609例)。按就诊原因(分为住院、门诊、体检3组)、年龄、性别分别分组,统计分析血脂水平差异。结果5年内TC、TG水平均呈明显上升趋势。门诊组血脂水平最高,5年内Tc水平无明显变化,TG水平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体检组居中,Tc水平2012年较2008年增长6.71%,TG水平5年内明显上升;住院组最低,其Tc水平2009年较2008年增长明显,2009年后无明显变化,TG水平2008至2012年明显上升。全体人群中TC≥6.22mmoL、TG≥2.26mmol/L的人数比例均高于体检人群;5年内TC≥6.22mmol/L、TG≥2.26mmoL的人数比例在2组人群中均呈上升趋势。男、女性TC、TG水平在多数年龄组中均有明显增高,21~40岁增高明显。女性TC水平除21~50岁外,其余年龄组均高于男性;男性50岁前TC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高,70岁后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女性70岁前TC水平随年龄增长明显。60岁前男性TG水平高于女性,60岁后女性高于男性。男性50岁前TG水平随年龄升高,50岁后逐渐降低;女性TG水平在70岁前随年龄变化而增长,70岁后呈下降趋势。结论2008至2012年血脂水平呈上升趋势,血脂异常率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提示应重视中青年人血脂水平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变化趋势 异常率 回顾调查
下载PDF
M蛋白干扰对血清样本常规生化检测项目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沈敏娜 吴炯 +5 位作者 郭玮 张春燕 宋斌斌 王蓓丽 汪洋 潘柏申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30-735,共6页
目的全面评估单克隆蛋白(M蛋白)对24项常规生化检测项目的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潜在干扰。建立适用于临床实验室鉴别、验证进而去除M蛋白干扰的可操作流程。方法观察57例M蛋白阳性样本的检测反应曲线,鉴别出可疑M蛋白干扰样本,再通过强生V... 目的全面评估单克隆蛋白(M蛋白)对24项常规生化检测项目的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潜在干扰。建立适用于临床实验室鉴别、验证进而去除M蛋白干扰的可操作流程。方法观察57例M蛋白阳性样本的检测反应曲线,鉴别出可疑M蛋白干扰样本,再通过强生Vitros 5.1 FS干式生化分析仪的检测结果验证M蛋白干扰。使用生理盐水稀释M蛋白干扰样本,去除干扰。采用手工方法模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检测,探讨M蛋白干扰产生的可能原因。结果 57例样本(M蛋白浓度为2.0~71.4 g/L)中有50例样本(87.7%)24项常规生化检测项目未见明显干扰;7例样本(12.3%)22项常规生化检测项目无明显干扰,有2项检测存在M蛋白干扰,其中6例C反应蛋白(CRP)结果出现假性降低,1例HDL-C结果出现负值。M蛋白干扰引起的CRP结果假性下降程度与CRP浓度相关,与M蛋白浓度无关,实际CRP值越高,M蛋白引起的负干扰越严重。M蛋白干扰出现的频率与M蛋白浓度和类型相关,M蛋白浓度越高,出现干扰的频率越高,干扰常见于IgGλ和κ型M蛋白。干扰样本稀释后,可基本去除M蛋白的影响。结论在24项常规生化检测项目中,M蛋白干扰可见于CRP、HDL-C检测。可通过稀释作用去除M蛋白干扰,或使用干化学方法复检M蛋白干扰样本,以得到可信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蛋白 干扰 干化学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的方法建立和性能评价 被引量:15
16
作者 宋斌斌 秦嘉倩 +5 位作者 彭颖斐 张春燕 吴炯 王蓓丽 郭玮 潘柏申 《检验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416-421,共6页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 D[25(OH)D]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并对此方法进行基本分析性能验证。方法使用 Waters? XevoTM TQ MS ACQUITY UPLC?液质联用仪(LC-MS/MS)同时定量检测血清中的25(OH...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 D[25(OH)D]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并对此方法进行基本分析性能验证。方法使用 Waters? XevoTM TQ MS ACQUITY UPLC?液质联用仪(LC-MS/MS)同时定量检测血清中的25(OH)D2和25(OH)D3含量。参照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生物分析方法验证导则标准对所建方法进行线性、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性等基本性能的验证。结果LC-MS/MS检测25(OH)D2和25(OH)D3的线性范围为6.25~500.00 nmol/L;25(OH)D2和25(OH)D3的定量检出限分别为2.50和1.25 nmol/L;批内、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4%、<6%;回收率为93.26%~112.16%;维生素D 国际室间质量评价计划(DEQAS)室间质评结果偏倚<10%。结论建立的 LC-MS/MS 基本性能符合评价标准,能够灵敏且准确的检测出血清中25(OH)D2和25(OH)D3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基维生素D 液相串联质谱 性能验证
下载PDF
SYSMEX XN-9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有核红细胞镜检规则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17
17
作者 顾梅秀 孟志民 +5 位作者 唐文佳 罗磊 王冲 郭玮 潘柏申 王蓓丽 《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SYSMEX XN-9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简称XN-9000)有核红细胞(NRBC)镜检规则以及白细胞(WBC)计数校正的方法。方法收集716例XN-9000检出>0个NRBC/100个WBC的标本,所有标本经瑞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进行外周血NRBC计数。以镜检法... 目的探讨SYSMEX XN-9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简称XN-9000)有核红细胞(NRBC)镜检规则以及白细胞(WBC)计数校正的方法。方法收集716例XN-9000检出>0个NRBC/100个WBC的标本,所有标本经瑞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进行外周血NRBC计数。以镜检法为金标准,评估仪器法计数NRBC的准确性并制定相应的镜检规则及WBC计数的校正公式。结果仪器法与镜检法NRBC计数结果呈明显正相关(r^2=0.981)。Bland-Altman分析显示仪器法与镜检法差异的95%一致性界限为(-0.59±2.73)个NRBC/100个WBC,共有23例(3.21%)标本在一致性界限范围外,二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以人工镜检NRBC计数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当设定仪器计数结果≥1.1个NRBC/100个WBC作为镜检规则时,敏感性(87.3%)和特异性(76.5%)最佳,ROC曲线下面积为0.88,但NRBC检出的假阳性率为12.7%,假阴性率为23.5%,不符合ISO 15189的要求(假阴性率≤5%);当设定仪器计数结果≥0.3个NRBC/100个WBC为镜检规则时,假阳性率为49.6%,假阴性率为2.3%,符合要求。当仪器自动校正的WBC计数结果与镜检法校正后的WBC计数结果间偏差>5%[1/3允许总误差(TEa)]时,结果应以镜检法为准,仪器计数结果需重新校正,校正公式为WBC=(100×WBC仪器+NRBC仪器×WBC仪器)/(100+NRBC镜检)。结论 XN-9000能快速、准确、有效地自动计数外周血NRBC。当镜检结果与仪器检测结果差异较大时,需重新校正WBC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核红细胞 镜检规则 SYSMEXXN-9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下载PDF
丙型肝炎患者HCV RNA载量、肝脏纤维化指数与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宋斌斌 周琰 +5 位作者 吴文浩 吴炯 张春燕 王蓓丽 郭玮 潘柏申 《检验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575-580,共6页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和病毒载量、肝脏纤维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71例丙肝患者和218名表面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清标本,定量检测血清25(OH)D浓度、HCV RNA病毒载量以及Fibrotest分级...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和病毒载量、肝脏纤维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71例丙肝患者和218名表面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清标本,定量检测血清25(OH)D浓度、HCV RNA病毒载量以及Fibrotest分级标准中的5项指标[包括α2巨球蛋白(α2M)、触珠蛋白(HPT)、载脂蛋白A1(apo A1)、总胆红素(TBil)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根据Fibrotest分级标准判断丙肝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比较丙肝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25(OH)D浓度的差异;比较HCV RNA阳性组与阴性组25(OH)D浓度的差异;分析HCV RNA阳性组HCV RNA载量与25(OH)D浓度的相关性。根据25(OH)D浓度进行四分位分组,分析25(OH)D浓度与肝脏纤维化指数(Fibrotest分级)的关系。结果丙肝组25(OH)D浓度为(49.31±1.39)nmol/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60.42±1.34)nmol/L,P<0.01]。丙肝组中25(OH)D缺乏(<50 nmol/L)和严重缺乏(<25 nmol/L)的比例为41.33%(112/271)和14.40%(39/27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7.98%(61/218)和3.67%(8/218)](P<0.01)。丙肝患者中HCV RNA阳性组与HCV RNA阴性组25(OH)D浓度分别为48.98±21.59、(49.89±25.27)n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HCV RNA阳性组病毒载量对数值与其25(OH)D浓度无相关性(r=0.056,P=0.412)。四分位25(OH)D最低浓度分位和最高浓度分位患者的Fibrotest分级F0-F1级、F1-F3级和F3-F4级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肝纤维化、轻度肝纤维化、重度肝纤维化患者25(OH)D浓度分别为49.12±5.80、48.27±4.90和(49.89±8.20)nmol/L,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肝患者体内25(OH)D浓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人群,建议对该类人群进行维生素D的补充。丙肝患者25(OH)D浓度与HCV RNA载量及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并不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基维生素D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 Fibrotest分级
下载PDF
脂蛋白(a)颗粒水平与早发性冠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朱晶 徐世骥 +4 位作者 吴炯 张春燕 王蓓丽 郭玮 潘柏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4-27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颗粒水平与早发性冠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以nmol/L为检测单位的Lp(a)试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77名早发性冠脉粥样硬化患者和200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Lp(a)颗粒...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颗粒水平与早发性冠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以nmol/L为检测单位的Lp(a)试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77名早发性冠脉粥样硬化患者和200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Lp(a)颗粒水平,将检测结果与患者冠脉粥样硬化程度(以Gensini积分评估)和其他血清标志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该Lp(a)试剂的检测精密度在可接受范围内,浓度在2.65~235.20nmol/L的线性验证良好。在早发性冠脉粥样硬化组中有35.51%的患者Lp(a)颗粒水平升高,该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P〈0.001)。Lp(a)、胆固醇(cholesterol,CHO)、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B,APO-B),肌酐(creatinine,CRE)、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早发性冠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Lp(a)(OR=2.883,P=0.004)与APO-B(OR=5.440,P=0.007)是早发性冠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以nmol/L为检测单位,Lp(a)试剂的精密度和线性范围均符合实验室检测性能要求,适合于临床检验应用。血清Lp(a)颗粒水平是早发性冠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独立风险因子,可预测早发性冠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a) 早发性冠脉粥样硬化 检测性能验证
下载PDF
上海地区糖化血红蛋白一致性计划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邵文琦 孙林 +5 位作者 王蓓丽 吴炯 宋斌斌 张春燕 郭玮 潘柏申 《检验医学》 CAS 2015年第9期948-952,共5页
目的:提高参加上海地区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一致性计划(SHGHP)的实验室间HbA1c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以辅助临床糖尿病诊疗。方法通过上海地区4家获得美国HbA1c标准化计划组织( NGSP)认证的Ⅰ级实验室和1家获得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 目的:提高参加上海地区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一致性计划(SHGHP)的实验室间HbA1c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以辅助临床糖尿病诊疗。方法通过上海地区4家获得美国HbA1c标准化计划组织( NGSP)认证的Ⅰ级实验室和1家获得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 IFCC )认可的参考实验室组成定值检测的实验室网络,组织建立了SHGHP官方网站和信息平台,通过向参加实验室发放全血校准品和比对标本,比较各实验室间校准前后检测结果的一致性。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统计校准前、后HbA1c检测结果的差异,计算其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CV)。结果5家定值检测实验室间低水平和高水平全血稳定物质HbA1c检测结果的CV分别为2.27%和1.58%。参加SHGHP的三级医院实验室校准后的HbA1c检测结果CV较校准前明显降低(P<0.001),校准后CV降至0.94%~4.22%。2012年和2013年参加SHGHP实验室HbA1c检测结果的通过率均高于90%,其中三级医院的通过率为100%。结论 SHGHP通过使用无明显基质效应的新鲜全血标本校准不同的检测方法,提高了参加实验室HbA1c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A1C 糖尿病 一致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