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症状性颈动脉漂浮血栓的血管内治疗探索
1
作者 张磊 王小雅 +8 位作者 坚雅婷 高震 樊洪 范松华 王虎清 孙宏 张茹 展淑琴 张桂莲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10期1136-1142,共7页
目的探索症状性颈动脉漂浮血栓(carotid free-floating thrombus,CFFT)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08年8月—2022年1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断为症状性CFFT,并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分析C... 目的探索症状性颈动脉漂浮血栓(carotid free-floating thrombus,CFFT)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08年8月—2022年1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断为症状性CFFT,并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分析CFFT患者临床表现、危险因素、病变部位、颈动脉支架器材、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结果共纳入6例CFFT导致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其中女性4例(66.7%),发病年龄中位数63.5(48.0~68.7)岁。术前NIHSS评分中位数3.0(0~3.5)分,mRS评分中位数2.0(1.0~3.0)分。6例患者中,血栓位于右侧颈总动脉中远段1例,左侧颈内动脉C1段1例,右侧颈内动脉C1段4例,2例患者合并颈动脉原位重度狭窄。患者均接受了远端保护装置下的支架置入术,2例合并原位狭窄者支架置入前进行了球囊预扩张。5例患者置入了Wallstent闭环支架,1例患者置入了Precise开环支架。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发生血栓脱落、远端大血管闭塞事件。1例(16.7%)患者术后12 h因支架内血栓发生脑水肿及病情加重。所有患者术后7 d NIHSS评分中位数减至1.0(0~3.0)分,术后90 d mRS评分中位数为1.0(0~2.0)分。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可能是治疗症状性CFFT的一种可行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血栓 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颈动脉
下载PDF
新形势下神经介入临床带教模式转变的思考
2
作者 高震 巩雨 +1 位作者 王虎清 吴海琴 《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4期105-108,共4页
随着网络教育教学技术的发展、成熟及医疗环境的改变,神经介入临床带教工作迎来了严重挑战,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新形势下神经介入临床带教工作模式和临床带教老师的职责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文章总结了神经介入临床带教工作经验,... 随着网络教育教学技术的发展、成熟及医疗环境的改变,神经介入临床带教工作迎来了严重挑战,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新形势下神经介入临床带教工作模式和临床带教老师的职责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文章总结了神经介入临床带教工作经验,对新形势下神经介入带教模式及带教老师角色定位的转变做出阐述,提出新形势、新要求下神经介入带教工作应当及时优化教学模式,带教老师在带教工作中应该主动承担体系构建者、知识传播者、技术指导者和学员保护者角色,才能够因地制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也能保证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形势 神经介入 临床教学 带教模式 角色定位 医疗安全
下载PDF
葛根素降低细胞内Ca^(2+)浓度并上调BDNF保护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细胞 被引量:2
3
作者 任宏伟 陈明 +2 位作者 王虎清 高震 吴海琴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207,共6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内Ca^(2+)浓度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的影响,探讨葛根素保护神经细胞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葛根素干预组,采用间隔3 d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建立VD模...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内Ca^(2+)浓度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的影响,探讨葛根素保护神经细胞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葛根素干预组,采用间隔3 d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建立VD模型;术后2周用Morris水迷宫评估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组织BDNF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平均荧光强度来表示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结果葛根素干预组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海马BDNF表达量显著增加,海马神经细胞内Ca^(2+)浓度减低;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对VD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葛根素降低海马神经细胞内Ca^(2+)浓度及上调BDN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血管性痴呆 钙离子浓度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 神经保护
下载PDF
成人肝豆状核变性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4
作者 任宏伟 陈明 +3 位作者 王虎清 高震 巩雨 吴海琴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7期59-63,70,共6页
目的分析成人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2010年03月-2020年12月收治的34例成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铜蓝蛋白水平与临床症状严重... 目的分析成人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2010年03月-2020年12月收治的34例成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铜蓝蛋白水平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34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8例。发病年龄18~49岁,临床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28例(82.4%)、肝损害16例(47.1%)、肾损害1例(2.9%);其中28例(82.4%)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铜蓝蛋白减低32例(94.1%),K-F环阳性26例(76.5%),其中K-F环阳性患者中均伴有铜蓝蛋白减低。脑影像学特异性表现25例(73.5%)、正常4例(11.8%)、脑萎缩3例(8.8%)、左侧放射冠点状缺血灶1例(2.9%)、脑白质变性1例(2.9%)。铜蓝蛋白水平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相关(r_(s)=-0.472,P=0.005)。结论成人肝豆状核变性主要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多伴有肝功能异常,且铜蓝蛋白水平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铜蓝蛋白 K-F环 脑影像学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及其比值的变化 被引量:9
5
作者 王虎清 吴海琴 +3 位作者 张磊 吴月飞 沙娟娟 任蓓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9-129,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载脂蛋白AI 血管疾病 载脂蛋白B 比值 动脉粥样硬化 APOB APOAI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衰老大鼠脑组织不同部位B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虎清 高震 +6 位作者 陈梦燚 吴海琴 张桂莲 展淑琴 卜宁 刘璟洁 翟跃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1-554,562,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 EPO)对衰老大鼠脑组织内不同部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2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N),D-半乳糖组(D),EPO干预组(E),阳性对照组(P),每组10只。应用免疫组化染色...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 EPO)对衰老大鼠脑组织内不同部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2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N),D-半乳糖组(D),EPO干预组(E),阳性对照组(P),每组10只。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对比观察外源性rh EPO干预后D-半乳糖衰老大鼠脑组织不同部位BDNF表达的变化。结果不同组大鼠比较发现相同部位BDNF表达存在显著差异:D组大鼠海马CA1、CA3、DG及额叶皮质区BDNF阳性细胞计数较N组相同部位明显减少(P<0.05),而应用rh EPO干预后的E组和P组大鼠海马CA1、CA3、DG及大脑皮质运动区BDNF阳性细胞计数较D组及N组相同部位显著增加(P<0.05);但E组和P组比较无差异。同组大鼠不同部位BDNF阳性细胞比较发现:同组大鼠不同部位BDNF阳性细胞个数存在显著不同(P<0.05),其中额叶皮质区阳性细胞数最多,其次是海马CA3区,海马DG区,海马CA1区。结论 rh EPO对增强大鼠神经细胞BDNF的表达具有普遍性,提示rh EPO可能能够通过增强内源性BDNF对神经系统衰老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衰老 神经系统
下载PDF
老龄大鼠脑组织不同部位VEGF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虎清 任蓓 +3 位作者 李宗禹 吴海琴 张桂莲 严璞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81-686,共6页
目的:观察幼龄大鼠和老龄大鼠脑组织内不同部位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探讨其在神经系统衰老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对比观察3月龄组和30月龄组大鼠脑组织不同部位VEGF的表达及MVD。结果:30月龄组大鼠运动皮质区、海... 目的:观察幼龄大鼠和老龄大鼠脑组织内不同部位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探讨其在神经系统衰老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对比观察3月龄组和30月龄组大鼠脑组织不同部位VEGF的表达及MVD。结果:30月龄组大鼠运动皮质区、海马CA1区、海马CA3区及第1小脑小叶区VEGF阳性细胞个数及MVD较3月龄组对应区域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组大鼠不同部位阳性细胞个数均有明显变化(P<0.01),其中运动皮质区表达最强,其次是海马CA3区、海马CA1区及第1小脑小叶区。结论:老龄大鼠脑组织各部位VEGF及MVD较幼龄大鼠明显减少,且不同部位VEGF的表达及MVD差异明显,其中运动皮质区表达最强,提示补充外源性VEGF,可能可以促进脑组织内微血管的生成,延缓神经系统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大鼠
下载PDF
PPARγ通路激活可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和保护长程培养原代神经细胞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虎清 樊嘉欣 +4 位作者 陈婉莹 高震 张桂莲 吴海琴 俞小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29,共7页
目的研究PPARγ通路增强对长程培养原代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以长程培养22 d的原代神经细胞建立自然衰老模型。根据不同干预方法分为衰老对照组(C组)、GW9662干预组(G组)和吡格列酮(Pioglitazone)干预组(P组)。其中GW9662干预... 目的研究PPARγ通路增强对长程培养原代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以长程培养22 d的原代神经细胞建立自然衰老模型。根据不同干预方法分为衰老对照组(C组)、GW9662干预组(G组)和吡格列酮(Pioglitazone)干预组(P组)。其中GW9662干预组(G组)根据GW9662干预终浓度分为4个亚组:G(0.1):0.1μmol/Lol/L,G(1):1μmol/L,G(5)5μmol/L,G(10):10μmol/L。吡格列酮干预组(P组):根据吡格列酮干预终浓度分为4个亚组:P(0.1):0.1μmol/L,P(1):1μmol/L,P(5)5μmol/L,P(10):10μmol/L。首先应用MTT法观察各组细胞活力,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神经细胞形态,确定下一步实验的G组和P组的最终干预浓度。其次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流式细胞仪观察各组神经细胞计数、凋亡细胞比率的变化,明确PPARγ通路增强对长程培养原代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最后应用免疫化学法观察各组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探讨PPARγ通路增强保护原代神经细胞的机制。结果随着GW9662干预浓度的增加,细胞活力进行性下降,其中G(1)、G(5)和G(10)组细胞活力均较C组显著降低(P<0.05)。G(1)组神经细胞形态尚完整,部分突触交织成网,最终确定后续实验G组的GW9662干预浓度为1μmol/L。加用吡格列酮干预后细胞活力较C组提高,其中P(1)、P(5)和P(10)组细胞活力较C组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1)、P(5)、P(10)组3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最终确定后续实验P组的吡格列酮干预浓度为1μmol/L。G组细胞总数及神经细胞计数均较C组显著下降(P<0.05)。P组细胞总数及神经细胞计数均高于C组(P<0.05)。各组神经细胞比率均维持在80%左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组凋亡细胞比率明显高于C组(P<0.05),而P组凋亡细胞比率显著低于C组(P<0.05)。G组SOD活性及GSH含量较C组均显著降低(P<0.05),而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P组SOD活性及GSH含量均较C组显著升高(P<0.05),而MDA含量较C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PPARγ通路是长程培养原代神经细胞的保护性通路,该通路的激活可以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减少细胞凋亡保护长程培养原代神经细胞,提示针对PPARγ通路进行的药物干预有可能是临床抗神经系统衰老治疗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原代神经细胞 凋亡 抗氧化
下载PDF
情境教学法在脑血管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虎清 吴海琴 +6 位作者 张桂莲 展淑琴 张茹 卜宁 孙宏 姚丽 杜赟 《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3期36-37,共2页
脑血管病是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脑血管病的临床教学中引入情境式教学方法可以提高脑血管病临床教学的教学效果,提高学习神经病学的兴趣,增加理论知识。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 脑血管病 临床教学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开通评估量表初步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虎清 高震 +6 位作者 吴海琴 张桂莲 张茹 展淑琴 孙宏 卜宁 任静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40-345,共6页
目的研究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开通评估量表(Accept量表)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的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59例,基于Accept量表分为Ⅰ级患者、Ⅱ级患者和Ⅲ级患者。比较各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 目的研究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开通评估量表(Accept量表)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的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59例,基于Accept量表分为Ⅰ级患者、Ⅱ级患者和Ⅲ级患者。比较各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本研究中手术成功43例(72.9%)。根据Accept量表评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Ⅰ级17例,Ⅱ级30例,Ⅲ级12例。Ⅰ级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明显高于Ⅱ级患者(76.7%)和Ⅲ级患者(25%),且Ⅱ级患者手术成功率亦明显高于Ⅲ级患者(均P<0.05)。Ⅰ级患者中15例顺向开通,2例双向开通;Ⅱ级患者中5例顺向开通,18例双向开通;Ⅲ级患者3例双向开通。59例患者总共发生15次(25.4%)手术不良事件;其中Ⅰ级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9%;Ⅱ级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3%;Ⅲ级患者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8.3%,显著高于Ⅰ级患者(P<0.05)。结论应用Accept量表评估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开通术证明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有助于临床医师快速做出临床决策,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闭塞 血管内开通 评估量表
下载PDF
HP感染对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虎清 吴海琴 +2 位作者 张欣 汤燕 李燕玲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419-422,共4页
目的 观察HP感染对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参与脑梗死发病的机制,提供临床预防脑梗死发生的新思路.方法 18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幽门螺旋杆菌(HP)IgG抗体蛋白生物微矩阵(芯片)分析系统测定的患者HP抗体... 目的 观察HP感染对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参与脑梗死发病的机制,提供临床预防脑梗死发生的新思路.方法 18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幽门螺旋杆菌(HP)IgG抗体蛋白生物微矩阵(芯片)分析系统测定的患者HP抗体情况分为两组,并对比观察两组间凝血功能的不同.结果 非HP感染患者69例(37.3%),HP感染患者116 例(62.7%),其中CagA+24例,VacA+36例,CagA+ VacA+34例,CagA- VacA-22例;HP感染组患者平均年龄及合并有高脂血症的患者比例较非HP感染患者明显增加(P<0.05);HP感染组患者PT、PTR、INR较非HP感染组无明显差异(P> 0.05),而APTT、TT、FIB三个指标变化明显(P<0.05),其中APTT、TT缩短,FIB含量增加,尤以CagA+患者改变明显.结论 HP感染严重影响脑梗死凝血功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发生,提示早期根治HP感染及尽早应用抗凝、降纤治疗,有可能减少脑梗死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脑梗死 凝血功能
下载PDF
临床神经病学教学经验浅谈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虎清 吴海琴 《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3期75-76,共2页
神经疾病的复杂性、症状的多样性、临床表现的严重性都对临床神经病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多种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培养一名合格的神经内科医生。
关键词 神经病学 教学 经验
下载PDF
浅谈临床医学教师参与综合大学教学竞赛的体会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虎清 高震 +1 位作者 巩雨 吴海琴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6期916-919,共4页
综合大学教学竞赛参赛教师来源于各不同专业,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存在差异。临床教师通过参与校级综合教学竞赛,在与其他专业教师学习交流中产生思想碰撞,不仅发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还收获了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笔者总... 综合大学教学竞赛参赛教师来源于各不同专业,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存在差异。临床教师通过参与校级综合教学竞赛,在与其他专业教师学习交流中产生思想碰撞,不仅发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还收获了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笔者总结参赛体会,希望对临床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改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全面适应临床医学教育新形势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 教学竞赛 综合大学
下载PDF
疫情防控形势下《神经病学》临床教师的角色定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虎清 高震 +1 位作者 巩雨 吴海琴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452-456,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神经病学》临床教学工作带来了冲击,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新形势下《神经病学》临床教学工作和临床带教老师角色都有了新变化。本文结合《神经病学》临床教学经验,对疫情防控形势下《神经病学》临床教师的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神经病学》临床教学工作带来了冲击,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新形势下《神经病学》临床教学工作和临床带教老师角色都有了新变化。本文结合《神经病学》临床教学经验,对疫情防控形势下《神经病学》临床教师的角色定位做了阐述,提出新形势下《神经病学》临床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好临床教学的管理者、临床知识的传播者、临床行为的示范者和临床学生的保护者角色。《神经病学》临床教师在明确了新的角色定位后,能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为临床输送更多的高水平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神经病学 临床教学 角色
下载PDF
衰老过程中神经系统的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虎清 吴海琴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2008年第2期53-56,共4页
衰老机制的研究一直是过去20年医学领域的热门课题。神经系统作为机体所有生命活动的中枢,它在衰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目前了解仍十分有限。本文通过回顾衰老研究的最新进展,对目前主要的衰老学说及衰老过程中神经系统的作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衰老 衰老学说 神经系统
原文传递
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钙超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2
16
作者 张茹 郭荷娜 +2 位作者 吴海琴 成红学 王虎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68-1271,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钙离子分布的时空变化及葛根素对钙超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在缺血后不同时间点应用葛根素进行干预,运用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的变化,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局...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钙离子分布的时空变化及葛根素对钙超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在缺血后不同时间点应用葛根素进行干预,运用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的变化,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活脑片皮层及纹状体Ca2+的动态变化及其分布。结果缺血后2 h组梗死侧皮层及纹状体Ca2+荧光强度均开始升高,并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进一步增强(P<0.001);假手术组皮层与纹状体Ca2+荧光强度无明显差异,而缺血后梗塞侧纹状体的Ca2+荧光强度明显高于皮层。与模型对照组各对应时间点相比,模型干预组2 h组、12 h组大鼠脑皮层和纹状体Ca2+荧光强度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24 h组Ca2+荧光强度虽有所下降,但尚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葛根素可能是通过减轻钙超载从而挽救半暗带,减小脑梗死体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12 h可能为葛根素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时间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钙超载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脑缺血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吴海琴 汤燕 +4 位作者 张欣 魏玄辉 王虎清 张文婷 张桂莲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7-552,共6页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参与脑梗死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检测66例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5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Hp抗体浓度,全血血小板...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参与脑梗死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检测66例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5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Hp抗体浓度,全血血小板表面活化依赖的膜糖蛋白CD62p的表达和各凝血指标的水平,比较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CD62p表达水平和凝血功能。结果:①脑梗死组Hp-IgG和Hp-CagA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脑梗死组Hp阳性患者血小板表面CD62p阳性率高于脑梗死组Hp阴性患者及对照组(P<0.05)。③脑梗死组Hp阳性患者PT、PTR及INR与Hp阴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间APTT、TT及FIB差异显著(P<0.05),其中Hp阳性患者APTT、TT较Hp阴性患者缩短,而FIB含量高于Hp阴性患者。结论:Hp感染可能通过增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活化水平影响其凝血功能,参与脑梗死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螺杆菌感染/病理生理学 脑梗死/病因学 脑梗死/微生物学 血小板活化 P选择素/血液 血液凝固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海琴 张欣 +2 位作者 汤燕 王虎清 孙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初发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物微矩阵(芯片)分析技术测定初发急性脑梗死(85例)血清Hp-IgG、Hp-CagA-IgG和Hcy,并与对照组(40例)比较。结果:①急性...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初发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物微矩阵(芯片)分析技术测定初发急性脑梗死(85例)血清Hp-IgG、Hp-CagA-IgG和Hcy,并与对照组(40例)比较。结果:①急性脑梗死组Hp-IgG阳性率及Hp-CagA-Ig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Hp-Ig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血清Hcy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Hp-CagA-IgG阳性组患者Hcy水平高于Hp-CagA-IgG阴性组(P<0.05)。结论:Hp感染与脑梗死发病相关,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CagA阳性Hp感染可能通过升高血Hcy水平而增加脑梗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免疫学 高半胱氨酸/血液 螺杆菌感染/并发症 脑梗死/微生物学 芯片分析技术
下载PDF
大鼠衰老过程中海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的表达特点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海琴 任蓓 +3 位作者 沙娟娟 王虎清 张桂莲 李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4-408,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衰老过程中海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特点。方法:对3、18、24、30月龄(各10只)大鼠脑组织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量分析海马VEGF的表达规律和微血管变化。结果:①VEGF在各组大鼠海马组... 目的:探讨大鼠衰老过程中海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特点。方法:对3、18、24、30月龄(各10只)大鼠脑组织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量分析海马VEGF的表达规律和微血管变化。结果:①VEGF在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均有表达,主要表达于锥体细胞胞浆内,随增龄VEGF阳性细胞个数逐渐减少(P<0.05);②MVD在各组大鼠均可见,随月龄增加MVD逐渐减少(P<0.05)。结论:VEGF及MVD随增龄在海马组织中表达减少,且两者的改变相一致,提示增加衰老大鼠脑组织内VEGF含量和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对预防和治疗老年脑血管病,血管性痴呆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代谢 海马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痴呆 血管 衰老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大鼠
下载PDF
血管性眩晕患者脑DSA结果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郑少微 巩付华 +5 位作者 展淑琴 吴海琴 张桂莲 张茹 孙宏 王虎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根据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结果,探讨导致血管性眩晕的病因。方法选择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并行脑DSA检查的血管性眩晕患者211例。收集临床资料后,根据脑DSA结果分析血管性眩晕的病因以及椎动脉V1段... 目的根据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结果,探讨导致血管性眩晕的病因。方法选择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并行脑DSA检查的血管性眩晕患者211例。收集临床资料后,根据脑DSA结果分析血管性眩晕的病因以及椎动脉V1段迂曲的关系。结果脑DSA结果异常94例,包括血管狭窄(狭窄率≥30%)85例(40.3%),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5例(2.4%),烟雾病2例(0.9%),动脉瘤9例(4.3%),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0.5%),动静脉瘘1例(0.5%)。椎动脉V1段迂曲180例(85.3%),且与性别、年龄、高血压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血脂、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TIA及DSA异常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血管狭窄、TIA是血管性眩晕的常见病因,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烟雾病、动静脉瘘是血管性眩晕的少见病因;椎动脉迂曲导致后循环血液动力发生改变,可出现血管性眩晕。椎动脉迂曲与代谢性疾病尚不相关,而女性、老龄、高血压病史是椎动脉迂曲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DSA 椎动脉V1段 迂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