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复冠状动脉弥漫性痉挛合并呼吸暂停综合征致急性心肌梗死及恶性心律失常1例
1
作者 蔡细旋 陈伟国 +2 位作者 常盼 王西辉 王建榜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7期876-877,879,共3页
冠状动脉血管痉挛(CAS)是一种可逆性弥漫性或局灶性的心外膜冠状动脉(冠脉)血管收缩,表现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恶性心律失常及包括心肌梗死或心源性休克在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任何冠脉疾病表现[1]。本文以反复冠脉痉挛合并阻塞性睡眠... 冠状动脉血管痉挛(CAS)是一种可逆性弥漫性或局灶性的心外膜冠状动脉(冠脉)血管收缩,表现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恶性心律失常及包括心肌梗死或心源性休克在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任何冠脉疾病表现[1]。本文以反复冠脉痉挛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致急性心肌梗死及恶性心律失常1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探讨冠脉痉挛的诊治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痉挛 心源性休克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呼吸暂停综合征 冠脉疾病
下载PDF
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脑钠肽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西辉 吴娟 +2 位作者 解飞 贺鹏辉 张学丹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610-611,614,共3页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脑钠肽的影响。方法 7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盐酸多巴酚胺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加用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7 d。比...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脑钠肽的影响。方法 7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盐酸多巴酚胺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加用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7 d后,两组脑钠肽水平较治疗前降低,每搏输出量和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效果好,可明显下调血清脑钠肽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脑钠肽 左西孟旦 临床疗效
下载PDF
76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西辉 吴娟 刘建荣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11期137-137,139,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提高其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76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76例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 目的分析研究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提高其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76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76例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特点上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女性比例低,诱发因素多,患者多具有典型心前区疼痛,并发症少,住院病死率低(P<0.05);合并高脂血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掌握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明确诊断,同时强调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治疗高血脂和控制体重对预防青年AMI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心肌梗死 老年 临床特点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西辉 吴娟 +2 位作者 解飞 贺鹏辉 张学丹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651-1653,共3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CSF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瑞舒伐他汀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口服尼可地尔。...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CSF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瑞舒伐他汀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口服尼可地尔。评价各支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血清一氧化氮(NO)及血脂指标,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支冠状动脉血流分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计帧(TIMI-FC)、hs-CRP、ET-1、血清NO及TC、TG、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支冠状动脉TIMI-FC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各支冠状动脉TIMI-F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ET-1、TC、TG、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NO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ET-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治疗CSF现象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血流 瑞舒伐他汀 尼可地尔 冠状动脉 血流速度
下载PDF
缬沙坦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西辉 刘建荣 《疑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835-837,共3页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治疗的82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8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利尿剂、强...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治疗的82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8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利尿剂、强心剂、硝酸酯类等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缬沙坦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疗程2周,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左室射血分数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用药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3%,高于对照组的80.49%(P<0.05);治疗组反映心室重构指标、左室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与参芪扶正注射液合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可靠,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参芪扶正注射液 心力衰竭 收缩性 慢性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比伐卢定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西辉 刘建荣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568-571,共4页
目的探讨比伐卢定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术前给予比伐卢定静脉快速推注,术... 目的探讨比伐卢定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术前给予比伐卢定静脉快速推注,术中持续静脉泵注至术毕,对照组术前给予肝素钠快速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炎性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情况及术后30 d再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7 d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术后30 d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均P <0. 05)。结论比伐卢定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抗凝,抗凝效果与肝素钠相当,但其还可以降低患者术后炎性因子水平,减轻血管内炎性反应,降低术后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比伐卢定 肝素 老年人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与预后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西辉 吴娟 刘建荣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4期104-105,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近期预后。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33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00例不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近期预后。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33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00例不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梗死部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为57.6%,对照组的心力衰竭发生率为32.0%,观察组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病死率为36.4%,对照组的病死率为11.0%,观察组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发生率、病死率高,预后较差,对该亚组患者应更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预后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吲达帕胺联合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西辉 吴娟 +2 位作者 解飞 贺鹏辉 张学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3期120-121,共2页
研究发现有20~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导致血脂、血糖代谢异常,血压难以控制,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尿蛋白水平上升是该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控制血压和改善患者尿蛋白水... 研究发现有20~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导致血脂、血糖代谢异常,血压难以控制,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尿蛋白水平上升是该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控制血压和改善患者尿蛋白水平是治疗的关键。本研究探讨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方法,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达帕胺 缬沙坦 高血压 糖尿病
下载PDF
利拉鲁肽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内皮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常盼 张晓萌 +3 位作者 王西辉 李静 吴娟 于军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433-437,共5页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内皮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全科医学科门诊和住院收治的86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利拉鲁肽组,各组43例,对照组采用二甲...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内皮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全科医学科门诊和住院收治的86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利拉鲁肽组,各组43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方法,利拉鲁肽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皮下注射利拉鲁肽,两组患者连续观察2个月。分别在研究前后进行血糖和血脂的检测[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体重指数(BMI)],比较内皮功能的指标(ET-1和NO)以及免疫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gM和IgG]。结果:利拉鲁肽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FBG、2h PG、TC和TG降低(P<0.05);利拉鲁肽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HbA1c、LDL-C、HDL-C和BMI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拉鲁肽组治疗后ET-1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利拉鲁肽组治疗后NO较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拉鲁肽组治疗后ET-1水平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P<0.05),利拉鲁肽组治疗后NO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利拉鲁肽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hs-CRP降低,而IgG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利拉鲁肽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降脂效果更明显,可以缓解内皮功能的损伤,增加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利拉鲁肽 高脂血症 内皮功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L-6 TNF-α hs-CR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1
10
作者 张明 侯建伟 +2 位作者 王西辉 梁蒙 吴娟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763-766,共4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TIR)结合氯吡格雷(CLO)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AMI患者119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予以TIR结...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TIR)结合氯吡格雷(CLO)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AMI患者119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予以TIR结合CLO治疗,对照组(59例)仅予CLO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1.4%,P<0.05)。两组治疗后14d时,血清IL-6、TNF-α、hs-CR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血清IL-6、TNF-α、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6.7%、5.1%,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替罗非班结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更能有效控制机体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氯吡格雷 急性心肌梗死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清NO、vWF、VEGF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静 王建榜 +1 位作者 王西辉 李成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8期40-41,共2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探讨其在PCI后再狭窄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03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59例(UAP组)、稳...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探讨其在PCI后再狭窄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03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59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44例(SAP组);另选症状疑似冠心病,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52例作为对照组。UAP、SAP组分别于PCI术前及术后30 min、24 h、3 d分别取外周静脉血,对照组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及术后30 min、24 h、3 d分别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酶法检测各组血清NO,ELISA法检测血清v WF及VEGF。术后随访1年,对于UAP、SAP组有心肌缺血复发症状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统计再狭窄发生情况;比较再狭窄与未狭窄患者谷(峰)值时点血清NO、v WF、VEGF水平。结果与同组术前比较,SAP、UAP组术后血清NO水平降低(P均<0.05),术后30 min达到谷值;血清VEGF、v WF水平升高(P均<0.05),分别于术后30 min、24 h达到峰值。术后随访1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再狭窄24例、未狭窄79例。再狭窄者谷(峰)值时点血清NO水平低于未狭窄者,血清v WF、VEGF水平高于未狭窄者;两者比较,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清NO水平降低、v WF及VEGF水平升高,v WF、VEGF峰值水平对评估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一氧化氮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血清晚期蛋白氧化产物联合转化生长因子β检测在高血压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静 常盼 +2 位作者 王西辉 王建榜 吴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26-28,4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s)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高血压肾病的含量以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高血压病患者11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58例为高血压肾病组,52例为高血压组,另外选取5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 目的:探讨血清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s)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高血压肾病的含量以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高血压病患者11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58例为高血压肾病组,52例为高血压组,另外选取5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AOPPs及TGF-β的含量变化,并研究AOPPs及TGF-β在高血压肾病中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和高血压肾病组患者的血清TGF-β含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清AOPPs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肾病组患者的血清AOPPs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高血压组相比,高血压肾病组患者的血清AOPPs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肾病组患者血清TGF-β和AOPPs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5162,P<0.01)。结论:血清TGF-β联合AOPPs的检测对高血压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 血清晚期蛋白氧化产物 诊断 对比研究
下载PDF
静脉应用艾司洛尔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4
13
作者 吴娟 王科峰 王西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5250-5251,共2页
β-受体阻滞剂已广泛应用于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但目前临床所用多为口服制剂,起效缓慢,不能及时控制心室率,且药效持续时间久,出现不良反应难以及时终止。寻找一种起效时间快、半衰期短、不良反应少的B一受体阻滞剂具有重要意义。... β-受体阻滞剂已广泛应用于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但目前临床所用多为口服制剂,起效缓慢,不能及时控制心室率,且药效持续时间久,出现不良反应难以及时终止。寻找一种起效时间快、半衰期短、不良反应少的B一受体阻滞剂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拟观察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洛尔 室上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应用依替巴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海良 王西辉 +2 位作者 贺鹏辉 解飞 丁鹏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1216-1218,共3页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冠状动脉内应用依替巴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两组均行急诊PCI,观察组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依替巴肽,180μg/kg,3~5min推...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冠状动脉内应用依替巴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两组均行急诊PCI,观察组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依替巴肽,180μg/kg,3~5min推注完毕,随后静脉内缓慢维持18~24h,维持速度2μg/(kg·min)。对照组则推注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以及TIMI分级和心肌灌注分级(TMPG)情况;同时观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LVEF、LVEDD和LVES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TIMI 3级和TMPG 3级出现的比例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MACE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MI患者行急诊PCI时冠状动脉内应用依替巴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冠脉血流速度、增加心肌灌注,且减少MACE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PCI 依替巴肽 冠状动脉
下载PDF
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水平与血红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鑫 任明岗 +6 位作者 常盼 王建榜 王西辉 吴娟 张学策 张静 于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7期2495-2496,2499,共3页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血红蛋白(Hb)的相关性。方法测定该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283例HFpEF住院患者入院时的NT-proBNP、Hb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HFpEF患者中...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血红蛋白(Hb)的相关性。方法测定该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283例HFpEF住院患者入院时的NT-proBNP、Hb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HFpEF患者中,贫血患者NT-proBNP水平与Hb呈负相关(r=-0.278,P<0.05),而非贫血患者NT-proBNP水平与Hb之间无相关性(P>0.05);(2)HFpEF患者中,NT-proBNP与Hb相关性的变化趋势不受性别影响。结论 HFpEF患者应联合检测NT-proBNP与Hb,从而为临床诊治心力衰竭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 心力衰竭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血红蛋白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纤维化与心脏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0
16
作者 贺鹏辉 王西辉 解飞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7期1334-1335,1338,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纤维化与心脏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自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50例冠心病患者,观察患者在PCI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血清Ⅰ、Ⅲ型前胶原(PC...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纤维化与心脏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自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50例冠心病患者,观察患者在PCI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血清Ⅰ、Ⅲ型前胶原(PCⅠ、PCⅢ)、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HA)水平的变化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改善情况。【结果】PCI手术后,冠心病患者血清PCⅠ、PCⅢ、LN、HA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LVEF较术前明显增加,LVEDD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CI手术能够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纤维化及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心肌 纤维化 心脏功能试验
原文传递
128层螺旋CT评价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康晓军 王西辉 +1 位作者 邱军杰 蒋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11期58-60,80,共4页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评价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5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评价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5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治疗1月后评估患者血流动力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并采用MSCT评估患者左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期末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结果①治疗1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1个月后,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1个月后,两组EDV、ESV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SV、EF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变动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128层MSCT可评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左心功能,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丹参多酚酸盐 128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糖尿病心肌病患者支链氨基酸NT-proBNP水平表达与左心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常盼 张晓萌 +6 位作者 王尧淇 吴娟 王西辉 朱肖星 路璐 高文文 于军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1318-1321,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心肌病患者支链氨基酸(BCAA)、NT-proBNP的变化及与左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7例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及同期50例正常体检者,检测血浆中支链氨基酸和NTproBNP的变化水平,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直径(LVEDD)、左室... 目的:探讨糖尿病心肌病患者支链氨基酸(BCAA)、NT-proBNP的变化及与左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7例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及同期50例正常体检者,检测血浆中支链氨基酸和NTproBNP的变化水平,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直径(LVEDD)、左室收缩末直径(LVES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口血流峰值速度E、二尖瓣口血流峰值速度A、计算E/A比值及Tei指数。结果:糖尿病心肌病患者较正常对照组,血浆中BCAA和NT-proBNP的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VEDD、LVESD、FS、二尖瓣口血流峰值速度A及E/A比值没有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VST、LVPWT、LVEF、二尖瓣口血流峰值速度E及Tei指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心肌病患者血浆中支链氨基酸和NT-proBNP的水平都与Tei指数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心肌病体内支链氨基酸明显升高,且与Tei指数呈正相关,这为糖尿病心肌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进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支链氨基酸 NT-PROBNP 心功能 TEI指数
下载PDF
围手术期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冠心病心绞痛介入治疗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朱玉江 邢晓龙 王西辉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1284-1288,共5页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冠心病心绞痛介入治疗患者术后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94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冠心病心绞痛病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在围手术...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冠心病心绞痛介入治疗患者术后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94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冠心病心绞痛病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采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等常规疗法,研究组基于常规疗法予以丹参酮ⅡA磺酸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血小板膜糖蛋白、炎性因子与脑尿钠肽(BNP)水平、短期预后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流变各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血液黏度、高/低切全血黏度、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62p、CD63、PAC-1、CRP、IL-6、BNP水平明显降低,且CD42b明显增多(P<0.05),研究组CD62p、CD63、PAC-1、CRP、IL-6、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随访时间内心绞痛复发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治疗围手术期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变学相关指标,并产生抗血小板活化效果,促进组织损伤恢复,缓解炎症,提高心功能,且不会增加用药不良反应,短期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丹参酮ⅡA磺酸钠 冠心病 心绞痛
下载PDF
牛磺熊去氧胆酸对小鼠脑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常盼 张晓萌 +6 位作者 于军 吴娟 李静 赵海康 王西辉 铁茹 朱萧玲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1418-1422,共5页
目的观察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对胶原酶Ⅶ诱导的小鼠脑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方法将120只8周龄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出血组(ICH)、脑出血+TUDCA低剂量处理组(ICH+TUDCA 50 mg/kg),脑出... 目的观察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对胶原酶Ⅶ诱导的小鼠脑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方法将120只8周龄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出血组(ICH)、脑出血+TUDCA低剂量处理组(ICH+TUDCA 50 mg/kg),脑出血+TUDCA中剂量处理组(ICH+TUDCA 100 mg/kg)及脑出血+TUDCA高剂量处理组(ICH+TUDCA 200 mg/kg),每组24只。采用在纹状体注射胶原酶Ⅶ诱导小鼠脑出血模型,TUDCA处理组在造模前1 h和造模结束后3 h缓慢注射TUDCA进入模型鼠的内颈动脉。分别应用小鼠脑组织含水量评估小鼠脑出血1 d水肿程度;采用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来评估小鼠脑出血神经功能情况;利用酶标法检测凋亡标志物caspase-3的活性,以及通过RT-PCR的方法检测bcl-2,bax和bcl-x L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出血组脑出血1 d后皮质区和基底节区脑组织含水量均升高(P<0.01),脑出血组在脑出血1,3,5,7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升高(P<0.01),脑出血后caspase-3的活性及bcl-2和bcl-x L的mRNA显著增加(P<0.01),bax的mRNA未改变(P>0.05);与脑出血组相比,小鼠脑出血1 d后经100 mg/kg或200 mg/kg的TUDCA处理后,皮质区和基底节区脑组织含水量均降低(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脑出血3 d降低(P<0.05),脑组织caspase-3的活性和bcl-x L的mRNA降低(P<0.05),bax mRNA未改变(P>0.05),而bcl-2 mRNA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TUDCA对脑出血小鼠继发损伤具有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通过抑制凋亡信号传导通路的过度激活,减少凋亡相关活性的表达,进而改善小鼠脑出血脑水肿程度和神经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熊去氧胆酸 小鼠 脑出血 脑水肿 神经功能 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