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散加权成像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预测乳腺癌组织学分级
1
作者 郭亚欣 王贇霞 +5 位作者 尚怡研 魏焕焕 海梦璐 李晓栋 王梅云 谭红娜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0-165,共6页
目的观察弥散加权成像(DWI)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预测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0例经病理诊断单发乳腺癌患者术前DWI,按8∶2比例分为训练集(n=560,含381例Ⅰ+Ⅱ级和179例Ⅲ级)和测试集(n=140,含95例Ⅰ+Ⅱ级和45例Ⅲ级)。... 目的观察弥散加权成像(DWI)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预测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0例经病理诊断单发乳腺癌患者术前DWI,按8∶2比例分为训练集(n=560,含381例Ⅰ+Ⅱ级和179例Ⅲ级)和测试集(n=140,含95例Ⅰ+Ⅱ级和45例Ⅲ级)。手动勾画瘤内ROI(ROI瘤内),将其自动外扩3、5 mm,获得瘤周ROI(ROI+3 mm和ROI+5 mm),以及瘤内-瘤周ROI(ROI瘤内+3 mm、ROI瘤内+5 mm)。提取并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RM)用于预测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模型预测效能。以校准曲线评估模型校准度,以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其临床实用性。结果RM瘤内、RM+3 mm、RM+5 mm、RM瘤内+3 mm及RM瘤内+5 mm在训练集的AUC分别为0.750、0.724、0.749、0.833及0.807,在测试集分别为0.723、0.718、0.736、0.759及0.782。各模型AUC差异在训练集中均有(P均<0.01)而在测试集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校准度均较高。DCA显示阈值为0.02~0.88时RM瘤内+瘤周在训练集、阈值为0.40~0.72时其在测试集的临床净收益更大。结论DWI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均可有效预测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瘤内-瘤周影像组学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组织学分级 影像组学
下载PDF
≤45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能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血脂达标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高扬 王贇霞 高传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232-2237,共6页
背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临床的急危重症,近年来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以早发动脉粥样硬化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既往研究发现在年轻ACS患者中FH的检出率并不低,但对其降脂疗效随访的相关研究仍较少,同时≤45岁ACS... 背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临床的急危重症,近年来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以早发动脉粥样硬化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既往研究发现在年轻ACS患者中FH的检出率并不低,但对其降脂疗效随访的相关研究仍较少,同时≤45岁ACS患者血脂未达标的原因仍有待分析。目的研究≤45岁ACS患者中FH检出率及临床特点,并观察降脂疗效,对患者血脂未达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住院治疗且可获取随访血脂记录的ACS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空腹8 h后采集静脉血进行实验室检查,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Gensini积分≥75%定义为冠脉严重狭窄。采用荷兰临床脂质网络(DLCN)评分诊断可能FH,并根据DLCN积分将研究对象分为可能FH组(n=57)和非FH组(n=223)。随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观察降脂治疗的疗效,LDL-C<1.4 mmol/L认定为血脂达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降脂治疗后患者血脂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280例患者,两组患者他汀治疗史、冠心病家族史、超高危冠心病比例、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发病类型、总胆固醇、基线LDL-C、冠脉严重狭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FH组患者随访LDL-C、LDL-C变化量、LDL-C降幅高于非FH组,血脂达标率低于非FH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OR=4.32,95%CI(1.21,15.42)〕、基线LDL-C水平升高〔OR=2.22,95%CI(1.62,3.03)〕是≤45岁ACS患者血脂达标的危险因素(P<0.05),应用他汀联合依洛尤单抗〔OR=0.10,95%CI(0.03,0.40)是≤45岁ACS患者血脂达标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45岁ACS患者中可能FH患者并不少见(20.36%),值得临床关注;可能FH组患者LDL-C降低幅度更大,但血脂达标率仍低于非FH组;在≤45岁ACS患者中,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和基线LDL-C水平较高的人群降脂达标率更低,应用他汀联合依洛尤单抗可以促使LDL-C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胆固醇 LDL 降血脂药 治疗结果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45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超高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人群降脂治疗后血脂达标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高扬 王贇霞 +1 位作者 张优 高传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3383-3387,3410,共6页
背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近年来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有效的降脂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各指南对降脂目标要求越来越高,年轻ACS患者中超高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ASCVD)人群的降脂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价。目... 背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近年来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有效的降脂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各指南对降脂目标要求越来越高,年轻ACS患者中超高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ASCVD)人群的降脂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价。目的评估≤45岁ACS患者中诊断为超高危ASCVD患者经降脂治疗后的血脂达标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住院治疗18~45岁ACS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所有患者空腹8 h后取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仪进行血脂指标检验,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非HDL-C。所有患者在出院1个月后再次于本院门诊或住院部进行血脂检测,本研究采用出院1个月后首次血脂记录,末次随访日期2021-11-30。将445例符合超高危ASCVD诊断的患者根据血脂是否达标分为血脂达标组(n=84)和血脂未达标组(n=361)。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ASVCD患者血脂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超高危ASVCD患者占ACS患者的87.4%(445/509),经降脂治疗后,共18.9%(84/445)超高危ASCVD患者血脂达标。共有29例患者采用他汀联合依洛尤单抗,其中24例患者血脂达标。血脂达标组与血脂未达标组患者糖尿病史、急性心肌梗死(AMI)、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B亚家族成员(ABCB1)基因检测、行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成员1B1(SLCO1B1)基因检测、TC、TG、基线LDL-C、非HDL-C、降脂方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达标组患者采用中等强度他汀降脂方案比例低于血脂未达标组,采用他汀联合依洛尤单抗方案比例高于血脂未达标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AMI、行ABCB1基因检测、SLCO1B1基因检测、TC、TG、基线LDL-C、非HDL-C与血脂达标呈弱强度正相关(P<0.05),他汀联合依洛尤单抗与血脂达标呈中等强度正相关(P<0.05),中等强度他汀与血脂达标呈中等强度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OR=1.806,95%CI(1.049,3.110)]、AMI[OR=2.245,95%CI(1.288,3.913)]、他汀联合依洛尤单抗[OR=31.635,95%CI(11.386,87.896)]是ASCVD患者血脂达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45岁的ACS患者绝大部分符合超高危ASCVD诊断,降脂达标人数不足1/5,有糖尿病史、AMI及应用他汀联合依洛尤单抗的患者LDL-C更易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心脏病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高脂血症 降血脂药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乳腺癌影像诊断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贇霞 谭红娜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7-182,共6页
在全球范围内,乳腺癌发病率居于前列,严重威胁妇女身心健康,早期诊断可显著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及计算机算法的发展,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中的研究及应用... 在全球范围内,乳腺癌发病率居于前列,严重威胁妇女身心健康,早期诊断可显著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及计算机算法的发展,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中的研究及应用日益广泛,使得精准、高效的影像学评估成为可能。本文就近年来基于影像图像的AI技术在乳腺病变术前良恶性评估、乳腺癌分类及分级、生物标记物及分子亚型预测、淋巴结病理状态及易感基因诊断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介绍该领域AI发展现状并试图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以期推进乳腺癌AI诊断技术的临床转化,为临床精准无创诊疗提供最佳影像辅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深度学习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卷积神经网络 预测效能
下载PDF
DCE-MRI影像组学特征在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贇霞 尚怡研 +6 位作者 郭亚欣 海梦璐 高扬 魏焕焕 李晓栋 王梅云 谭红娜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27,共7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影像组学特征在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移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经河南省人民医院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影像组学特征在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移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经河南省人民医院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首次术前MRI图像及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患者年龄、病灶的位置和大小、SBR分级,ER、PR、HER-2及Ki-67的表达情况,ALN是否转移及脉管癌栓的有无),共入组356例患者,年龄26~82(49.17±10.75)岁,并按8∶2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n=284)和测试集(n=72)。提取DCE-T1WI序列第3期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并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Z分数归一化、方差阈值、K最佳及最小绝对值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筛选与ALN转移强相关的定量影像组学特征;应用多种分类器算法以排列组合方式分别构建影像组学标签,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得到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根据模型效能从中确定最佳影像组学预测模型。结果356例乳腺癌患者中ALN转移组117例(32.9%,117/356),无ALN转移组239例(67.1%,239/356);HER-2阳性表达在ALN转移组和无转移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33,P=0.020),其余临床病理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临床病理指标在训练集与测试集患者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初始653个影像组学特征中共筛选得到18个与ALN转移强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包括形态特征、一阶特征及纹理特征各6个。基于绝对值最大归一化和Bagging决策树算法构建的影像组学标签是预测ALN转移的最佳模型,该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0.929[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97~0.960]、69.9%、96.9%、88.0%和0.803(95%CI:0.701~0.905)、75.0%、75.0%、75.0%。结论基于DCE-MRI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有助于乳腺癌术前ALN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预测效能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临床病理及磁共振特征联合预测乳腺癌Ki-67表达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包丰昌 王贇霞 +1 位作者 雷平冲 谭红娜 《安徽医学》 2023年第12期1462-1466,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临床病理及磁共振(MRI)特征与乳腺癌Ki-67表达的关系及其预测Ki-67表达水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8例河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Ki-67阳性指数20%为界将患...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临床病理及磁共振(MRI)特征与乳腺癌Ki-67表达的关系及其预测Ki-67表达水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8例河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Ki-67阳性指数20%为界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20%)和低表达组(≤20%)。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乳腺MRI表现等方面的差异,用logistic回归筛选乳腺癌Ki-67高表达的独立危险因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组织病理学分级、ER表达、PR表达、ALN转移及脉管侵犯等指标在Ki-67高低表达组间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细胞在Ki-67高表达组患者中占比高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表现中病灶大小、BI-RADS分类及ALN转移与否在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病理SBR分级、PR低表达及ALN转移是Ki-67高表达的独立影响因子。基于病理SBR分级、PR、ALN病理状态及3者联合方法预测乳腺癌Ki-67高表达的AUC分别为0.744、0.676、0.571和0.819。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乳腺癌MRI特征与Ki-67表达水平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尚不能作为预测乳腺癌Ki-67高表达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病理特征是Ki-67表达水平的独立影响因子,且多指标联合对诊断乳腺癌Ki-67表达水平具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KI-67 淋巴细胞亚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Orsiro-超薄可降解聚合物涂层支架研究进展
7
作者 高扬 王贇霞 +1 位作者 李牧蔚 高传玉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1385-1387,1390,共4页
心血管疾病位于我国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约1000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严重冠心病的主要方法。据统计,我国每年进行PCI的总例数近百万人次,居世界首位[1]。影响患者PCI预... 心血管疾病位于我国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约1000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严重冠心病的主要方法。据统计,我国每年进行PCI的总例数近百万人次,居世界首位[1]。影响患者PCI预后的因素很多,其中冠状动脉(冠脉)支架作为PCI的主力军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更新换代。Orsiro支架是一款超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涂层支架(BP-DES),在近年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不错的结局,并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2,3]。本文将介绍该支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支架 心血管疾病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 临床试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死亡原因 PCI 冠心病
下载PDF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特点及院内降脂强度分析
8
作者 高扬 王贇霞 +1 位作者 李牧蔚 高传玉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9期1054-1057,1066,共5页
目的探讨青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临床指标的鉴别价值及院内降脂强度分析。方法本研究纳入患者467例及AMI患者16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院内降脂方案等,评价Gensini积分。RO... 目的探讨青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临床指标的鉴别价值及院内降脂强度分析。方法本研究纳入患者467例及AMI患者16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院内降脂方案等,评价Gensini积分。ROC曲线分析部分指标对UAP和AMI患者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AMI患者男性患者占比、吸烟史占比、既往他汀治疗史占比以及血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残余胆固醇(R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空腹血糖、Gensini积分、冠脉病变数目均显著高于UAP组,在高血压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U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男性(OR=3.580)、既往无高血压史(OR=1.541)、既往他汀治疗史(OR=1.816)、较高的LDL-C(OR=1.357)及空腹血糖(OR=1.091)更可能是AMI,但这些指标的鉴别能力有限,其中五项指标联合的曲线下面积最高(AUC=0.659),(P<0.05)。两组间85%的患者属于超高危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人群,95%以上的患者均接受中高强度降脂方案。结论在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男性、既往无高血压史、既往他汀史、较高的LDL-C及空腹血糖更可能是AMI患者,且AMI患者冠脉病变更严重,所有患者85%以上均属于超高危ASCVD人群,且95%以上接受了中高强度的降脂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下载PDF
6E模式联合强化干预在老年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王赟霞 王贝 +1 位作者 胡超丽 单单单 《癌症进展》 2023年第20期2286-2289,共4页
目的探讨6E模式联合强化干预在老年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围手术期干预方式的不同将128例老年直肠癌患者分为常规干预组和6E强化组,每组64例,常规干预组患者采取常规干预,6E强化组患者在常规干预组的基础上采取6E模式... 目的探讨6E模式联合强化干预在老年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围手术期干预方式的不同将128例老年直肠癌患者分为常规干预组和6E强化组,每组64例,常规干预组患者采取常规干预,6E强化组患者在常规干预组的基础上采取6E模式联合强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社会支持情况[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6E强化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功能领域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主要症状和特异性项目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6E强化组患者功能领域评分高于常规干预组,主要症状和特异性项目评分均低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SRS、ESCA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6E强化组患者SSRS、ESCA评分均高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E强化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干预组,总满意度高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E模式联合强化干预应用于围手术期老年直肠癌患者,可促进患者恢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支持、自我护理能力及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E模式 强化干预 直肠癌 生活质量 社会支持 自我护理能力
下载PDF
骨与软组织肿瘤围术期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干预
10
作者 王林林 王赟霞 +2 位作者 尹明 荆晶 王鑫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6期429-433,共5页
〔目的〕探讨骨与软组织肿瘤围术期伤口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找出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护理措施,为围术期患者预防感染提供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收集某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间1108例骨与软组织肿瘤手术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病例进行... 〔目的〕探讨骨与软组织肿瘤围术期伤口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找出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护理措施,为围术期患者预防感染提供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收集某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间1108例骨与软组织肿瘤手术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患者性别、年龄、BMI、慢性基础疾病(包括糖尿病、COPD、高血压、肺间质纤维化、慢性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长期卧床以及冠心病等)、术前抗生素给药时间、切口部位、手术时间、接台手术、手术中放置引流管、术中输血、术后活动次数和住院时间。针对这些因素与切口感染做相关分析,根据相关分析的结果对护理方案做进一步的改建与制定。〔结果〕骨与软组织肿瘤手术1108例,术后伤口感染15例,感染率1.35%。年龄、性别、BMI、慢性基础疾病、是否是接台手术、切口部位和术后下床次数与伤口感染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抗生素给药、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与伤口感染之间的关系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结合相关研究以及本实验研究结果发现,骨与软组织肿瘤伤口相关感染因素中术前是否合理预防性抗生素给药、手术持续时间长短、术后引流管放置、输血以及住院时间是引起术后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可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防止手术后伤口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 骨科 伤口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措施
下载PDF
术中袋鼠式护理结合正性暗示语言对晚期早产剖宫产产妇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贝 王赟霞 张继露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第22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袋鼠式护理(KMC)结合正性暗示语言对晚期早产剖宫产产妇的影响。方法:将62例晚期早产剖宫产产妇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术中KMC结合正性暗示语言干预,比较两组干... 目的:探讨术中袋鼠式护理(KMC)结合正性暗示语言对晚期早产剖宫产产妇的影响。方法:将62例晚期早产剖宫产产妇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术中KMC结合正性暗示语言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手术30 min(T_(4))、手术结束即刻(T_(5))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室时、胎儿娩出后、手术结束时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新生儿异常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晚期早产剖宫产产妇应用KMC结合正性暗示语言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稳定术中生命体征,减轻焦虑情绪,减少早产儿异常情况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晚期早产 袋鼠式护理 正性暗示语言 生命体征
下载PDF
NBASS-APS模式在乳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赟霞 王贝 李冠珠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第22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以护士为基础,麻醉医生和专科医生为指导的急性疼痛服务(NBASS-APS)模式在乳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5月1日~2020年5月31日收治的55例乳腺手术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 目的:探讨以护士为基础,麻醉医生和专科医生为指导的急性疼痛服务(NBASS-APS)模式在乳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5月1日~2020年5月31日收治的55例乳腺手术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NBASS-APS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实验室指标、疼痛状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心理应激[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上肢功能[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健康调查量表(SF-36)]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3 d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4周、8周两组VA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ADL、SF-36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NBASS-APS模式应用于乳腺手术患者中,效果较好,其在减轻术后疼痛、改善心理应激状态、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ASS-APS模式 乳腺手术 术后疼痛 心理应激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病灶MRI特征辅助诊断乳腺癌ALN转移价值研究
13
作者 包丰昌 王贇霞 +2 位作者 马蕾 雷平冲 谭红娜 《肿瘤影像学》 2022年第4期425-433,共9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病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移的相关性及其辅助提高ALN转移诊断准确度的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348例乳腺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病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移的相关性及其辅助提高ALN转移诊断准确度的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348例乳腺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其MRI特征,根据患者ALN外科评价结果将其分为ALN转移组和无转移组。分析临床病理学、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乳腺MRI特征在两组患者中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A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348例乳腺癌患者中ALN转移者103例和无转移者245例;多发病灶、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Ki-67增殖指数>20%及淋巴管血管侵犯的患者易出现ALN转移(P<0.05)。总T淋巴细胞绝对数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绝对数在转移组患者中明显减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44和0.023)。MRI上病灶越大的患者越易发生ALN转移,且在两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照MRI形态学诊断标准,本研究中共检出可疑ALN转移患者146例(42.0%),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7.7%、73.1%和74.4%。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病灶MRI特征、淋巴结MRI形态学特征及两者联合3种方法诊断ALN转移的AUC分别为0.761、0.755和0.851。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病灶MRI特征与乳腺癌ALN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病灶的MRI特征有助于提高乳腺癌ALN转移诊断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淋巴细胞亚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MRI特征在乳腺癌Luminal分型中的价值
14
作者 包丰昌 王贇霞 +2 位作者 马蕾 雷平冲 谭红娜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92-1097,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MRI特征与乳腺癌Luminal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3例Luminal型乳腺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其MRI特征,以ER阳性/HER-2阴性/Ki-67<20%/PR>20%作为Luminal A型乳腺癌分型标准将患者分成Luminal ...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MRI特征与乳腺癌Luminal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3例Luminal型乳腺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其MRI特征,以ER阳性/HER-2阴性/Ki-67<20%/PR>20%作为Luminal A型乳腺癌分型标准将患者分成Luminal A型和B型两组。分析临床病理、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乳腺MRI等特征在两组患者中的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Luminal B型的独立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效能。结果(1)253例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中Luminal A型61例,Luminal B型192例;病理SBR分级高、腋窝淋巴结转移及脉管侵犯的患者更易出现在Luminal B型中,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Luminal B型乳腺癌辅助T淋巴细胞绝对数的中位数较Luminal A型乳腺癌的低(691 vs 77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3)MRI上病灶越大、BI-RADS分类越高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易出现在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中,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理SBR 3级及MRI上病灶≥20 mm是Luminal B型乳腺癌的独立影响因素,其OR值分别为22.182和1.981;基于病理分级及MRI上病灶大小及二者联合预测Luminal B型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8、0.623和0.740。结论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MRI特征与Luminal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且病理分级及MRI上病灶大小是Luminal B型乳腺癌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Luminal型乳腺癌 淋巴细胞亚群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临床病理及MRI特征辅助提高乳腺癌ALN转移诊断价值研究
15
作者 王贇霞 海梦璐 +5 位作者 高扬 马蕾 吴亚平 李晓栋 王梅云 谭红娜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72-1578,共7页
目的探讨临床病理及病灶MRI特征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相关性及其辅助提高ALN转移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2例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RI特征,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ALN转移组和无转移组;分析两组患者在临床病... 目的探讨临床病理及病灶MRI特征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相关性及其辅助提高ALN转移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2例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RI特征,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ALN转移组和无转移组;分析两组患者在临床病理及MRI特征方面的差异,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A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842例患者中ALN转移组307例,无转移组535例;病理分级、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及是否合并脉管癌栓在两组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RI特征中病灶大小、数目、强化类型及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在两组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MRI上ALN形态学标准诊断ALN转移,本研究共检出可疑ALN转移患者390例(46.3%),无转移者452例(53.7%),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2.1%、74.2%和77.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R低表达、HER-2阳性、合并脉管癌栓、病灶>20 mm及非肿块强化、BI-RADS 5类是乳腺癌A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基于MRI形态学标准、临床病理及病灶MRI特征、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癌ALN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81、0.739和0.848。结论临床病理及病灶MRI特征与乳腺癌ALN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与MRI上ALN形态学诊断标准联合可提高乳腺癌ALN转移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转移
原文传递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于腹腔镜辅助下获取带蒂大网膜同期行乳房重建术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雨 刘继全 +5 位作者 马赫男 陈海军 韩智培 毛雅楠 王赟霞 李文涛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7期739-742,共4页
目的 观察1例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于腹腔镜辅助下获取大网膜同期行乳房重建术的疗效,探讨其安全性。方法 2023年5月29日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左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例,女,40岁,于全身麻醉下切除左侧全乳及淋巴结清扫术后在腹... 目的 观察1例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于腹腔镜辅助下获取大网膜同期行乳房重建术的疗效,探讨其安全性。方法 2023年5月29日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左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例,女,40岁,于全身麻醉下切除左侧全乳及淋巴结清扫术后在腹腔镜辅助下行带蒂大网膜获取术,建立皮下大网膜组织转移通道并即刻将大网膜组织填充至胸壁皮瓣下重建乳房。记录患者手术情况,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术后观察重建乳房形态、质地等,记录住院期间大网膜瓣及脂肪坏死、供区牵拉感、切口疝、胸壁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355 min,术中出血量50 mL,未输血及中转开腹。术后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左乳及左腋窝浸润性癌,乳腺癌Scarff-Bloom-Richardson分级2级,伴导管原位癌,见明确脉管癌栓,皮肤切缘、底筋膜未见癌组织,左侧腋窝淋巴结(1/10)见癌组织,左侧中央区淋巴结未见癌组织,左侧外侧群淋巴结未见明确淋巴结组织,左锁骨下淋巴结(1/12)见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雌激素受体>70%,孕激素受体>90%,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Ki-67>15%。患者住院时间15 d,术后第2天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术后未发生大网膜瓣及脂肪坏死、供区牵拉感、肠道功能障碍、切口疝、胸壁皮下气肿等并发症。术后重建乳房与健侧乳房对称,形态自然,呈自然弧度、下垂感,皮肤正常,触诊手感与健侧乳房相似,患者对重建乳房满意。结论 女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根治术后于腹腔镜辅助下获取带蒂大网膜同期重建乳房,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乳房整形效果好的优势,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腹腔镜 带蒂大网膜 乳房重建术
原文传递
基于多参数MRI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特征评估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状态的价值
17
作者 周晶 余璇 +5 位作者 吴青霞 吴亚平 王赟霞 海梦璐 王梅云 谭红娜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38-1345,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参数MRI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特征评估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34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 目的探讨基于多参数MRI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特征评估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34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8(42,55)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乳腺多参数乳腺MRI扫描,包括动态对比增强T_(1)WI(DCE-T_(1)WI)、脂肪抑制T_(2)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通过手动勾画肿瘤感兴趣区(ROI)并对分割后的ROI进行环形膨胀4 mm分别获得ROI瘤内和ROI_(瘤周),然后分别从DCE-T_(1)WI、T_(2)WI和DWI的ROI_(瘤内)、ROI_(瘤周)提取6组影像组学特征。340例入组患者按4∶1的比例以分层抽样法分为训练集(272例)和测试集(68例)。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Select K Best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进行特征选择,降维后的特征子集应用支持向量机算法构建独立和联合影像组学标签预测乳腺癌HER2状态。最后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不同模型预测效能。结果340例患者中HER2阳性80例,HER2阴性260例。基于单序列的影像组学标签中,DWI瘤周预测乳腺癌HER2状态的效能最好,测试集中AUC为0.678;基于相同序列的瘤内和瘤周特征联合的影像组学标签中,DWI_(瘤内)+DWI瘤周模型预测效能最好,测试集AUC为0.774;基于瘤内或瘤周特征的2种序列联合的影像组学标签中,DCE-T_(1)WI_(瘤内)+DWI瘤内或T_(2)WI_(瘤周)+DWI瘤周的预测效能最好,测试集AUC分别为0.766和0.769;基于瘤内或瘤周特征3种序列联合及所有序列联合的影像组学标签中,DCE-T_(1)WI_(瘤内)+T_(2)WI_(瘤内)+DWI_(瘤内)+DCE-T_(1)WI_(瘤周)+T_(2)WI_(瘤周)+DWI_(瘤周)获得最大预测效能,测试集AUC为0.913。结论多参数MRI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特征无创评估乳腺癌HER2状态具有一定价值,可辅助临床医师为乳腺癌患者靶向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影像组学
原文传递
全组MRI定量参数预测直肠癌脉管侵犯及其独立危险因素筛选
18
作者 海梦璐 张孝先 +3 位作者 陈学军 黎如春 王贇霞 许春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38-342,共5页
目的:探讨MRI定量参数在直肠癌脉管侵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RI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脉管侵犯阳性组和阴性组。分析两组间临床病理及MRI特征参数的差异,并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直肠癌脉管... 目的:探讨MRI定量参数在直肠癌脉管侵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RI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脉管侵犯阳性组和阴性组。分析两组间临床病理及MRI特征参数的差异,并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直肠癌脉管侵犯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①本研究共入组120例患者,其中脉管侵犯阳性组38例(31.67%,38/120),脉管侵犯阴性组80例(68.33%,82/120);合并神经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患者更易出现脉管侵犯,且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在MRI定量参数中,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Ve)值越高的患者更易出现脉管侵犯,且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阳性为脉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0.05),其AUC为0.911。结论:淋巴结阳性状态是直肠癌脉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