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钴酸锂/镍酸锂体系的18650锂离子电池针刺滥用热失控颗粒喷发物特性
1
作者 薛耀 刘洁 +2 位作者 李伟峰 高镇海 王贺武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198,共6页
为揭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颗粒喷发物特性,以钴酸锂/镍酸锂体系的圆柱型18650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在满电状态下进行了针刺滥用实验研究。收集颗粒喷发物并按照粒径区间0~0.1、0.10~0.25、0.25~0.5和>0.5 mm分成4份样品,表征和分析颗... 为揭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颗粒喷发物特性,以钴酸锂/镍酸锂体系的圆柱型18650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在满电状态下进行了针刺滥用实验研究。收集颗粒喷发物并按照粒径区间0~0.1、0.10~0.25、0.25~0.5和>0.5 mm分成4份样品,表征和分析颗粒喷发物质量、形貌、粒径和元素组成等理化特性。结果表明:热失控后电池质量损失了40.22%,颗粒喷发物占电池损失质量的40.64%;粒径区间为0~0.1 mm的颗粒喷发物主要为球形或不规则状的黑色固体粉末,表面粗糙有裂痕;累计体积百分比为10%、50%和90%的颗粒喷发物分别对应的颗粒直径为15.66、131.46和481.64μm;颗粒喷发物中主要金属元素为镍、铝、钴、铜和锂,共占总元素含量的49.98%。该研究为揭示圆柱型18650锂离子电池颗粒喷发物形成机理以及合理处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安全性 热失控 颗粒喷发物
下载PDF
金属支撑型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的3D建模与性能分析
2
作者 张梦茹 王恩华 +3 位作者 胡浩然 欧阳明高 王贺武 卢兰光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5,共7页
建立了一种铈基电解质的金属支撑型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的三维模型,通过多物理场耦合分析了其电化学工作性能.设计的3层电解质结构为10Sc1CeSZ|GDC|10Sc1CeSZ,以GDC为主电解质.针对连接体、流体域和多层单电池结构建立了三维模型,将质量、... 建立了一种铈基电解质的金属支撑型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的三维模型,通过多物理场耦合分析了其电化学工作性能.设计的3层电解质结构为10Sc1CeSZ|GDC|10Sc1CeSZ,以GDC为主电解质.针对连接体、流体域和多层单电池结构建立了三维模型,将质量、动量、能量控制方程与物质输运方程和电化学反应耦合建立多物理场分析模型.研究了设计的金属支撑型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的电化学工作性能,详细分析了电池内部的速度场、浓度场和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设计的金属支撑型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在650℃下,电流密度为2.4 A/cm^(2)时,电压损失为0.38 V,欧姆损失和极化损失分别占33.72%和66.28%.采用金属支撑对气体的输运仅有轻微的影响,但是整个电池内部的温度分布均匀性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 金属支撑 铈基电解质 多物理场模型 极化曲线
下载PDF
金属异物缺陷演化特性及其对产线K值的影响机制
3
作者 袁悦博 王贺武 +4 位作者 孔祥栋 蒲明伟 孙玉坤 韩雪冰 欧阳明高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7-1204,共8页
电池制造过程出现的缺陷问题会极大影响电池产品的安全性等,其中产线金属异物侵入可能导致自发性内短路甚至引发热失控,然而目前关于在电池内部的演化机理及相应的外在表征的研究较少,尤其是针对微小金属异物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在电池... 电池制造过程出现的缺陷问题会极大影响电池产品的安全性等,其中产线金属异物侵入可能导致自发性内短路甚至引发热失控,然而目前关于在电池内部的演化机理及相应的外在表征的研究较少,尤其是针对微小金属异物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在电池中植入百微米直径铜颗粒,模拟产线金属异物侵入形成缺陷电池,分析了缺陷电池内短路电流特征,拆解研究了内短路区域的微观结构,通过模型仿真了内短路区域的电位分布,综合解释了缺陷对产线关键检测指标K值(电压下降率)的影响规律与机制,并在实际试制线大容量电池上进行了验证。相关研究成果可用于提高产线缺陷检出率,预防潜在的安全事故。研究结果表明,铜颗粒等金属异物侵入电池后,可能导致正极-颗粒-负极和正极-负极两种模式的内短路,内短路电流在正极中产生的电位梯度可抑制颗粒的进一步溶解,从而使得在K值测试条件下的两种内短路模式均会达到平衡状态。两种模式的内短路程度相近,内短路电流处在0.1~1 mA量级。相同的内短路电流对于不同容量单体的K值影响不同,产线上为保证检测效果,随着电池产品容量的增加,K值检测阈值及正常电池的基准值需要相应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智能制造 金属异物 缺陷检测 K值
下载PDF
热辐射触发锂离子电池热失效行为及其射流热特性
4
作者 李涵 王炎 +3 位作者 张西龙 王贺武 李亚伦 卢兰光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1,共9页
实验研究了辐射加热器非接触式触发动力锂离子电池热失效过程中的温度特性、质量损失、产热行为变化等特性及其空间射流温度与热流分布特性。以50 Ah的Li(Ni_(0.6)Co_(0.2)Mn_(0.2))O_(2)电池为对象,基于锂离子电池燃烧实验平台进行。... 实验研究了辐射加热器非接触式触发动力锂离子电池热失效过程中的温度特性、质量损失、产热行为变化等特性及其空间射流温度与热流分布特性。以50 Ah的Li(Ni_(0.6)Co_(0.2)Mn_(0.2))O_(2)电池为对象,基于锂离子电池燃烧实验平台进行。结果表明:电池热失控实验过程中发生了2次喷发现象,电池表面最高温度为489.2℃;最高温升速率为27.7 K·s^(-1);最大质量损失速率为32.7 g·s^(-1);电池本体总产热量为1.05 MJ;环境最高温度为705.3℃;烟气总释放热为6.56 MJ·m^(-2);射流空间环境最高温度比电池表面最高温度高。这表明,高温高速的易燃气体会加剧热失控危害的风险。本结果有助于电池失效初期预警、热失控抑制、火灾风险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 热辐射 射流热特性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中国零碳商用车市场渗透率建模:以重型长途牵引货车为例
5
作者 郝旭 陆贤涛 +2 位作者 杨静 郑亚莉 王贺武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259,共7页
商用车碳减排已经成为我国道路交通减碳的关键瓶颈,新能源商用车被视作重型商用车减碳的重要途径,但是新能源商用车的市场渗透率远低于其他车辆部门;但与此同时,现阶段新能源零碳商用车的发展还存在着应用场景复杂、技术路径多样化、同... 商用车碳减排已经成为我国道路交通减碳的关键瓶颈,新能源商用车被视作重型商用车减碳的重要途径,但是新能源商用车的市场渗透率远低于其他车辆部门;但与此同时,现阶段新能源零碳商用车的发展还存在着应用场景复杂、技术路径多样化、同时成本较高的显著的瓶颈。本研究构建了基于新能源汽车总拥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TCO)、使用便利性等因素的多元Logit离散选择模型——零碳商用车市场演进模型(discrete choice-based market evolution of green truck model,DC-MEGT),使用自下向上的方法计算TCO,并将车辆使用便利性使用补能时间成本进行货币化量化,构建综合效用函数对纯电动车、燃料电池汽车及零碳燃料等不同动力类型从目前到2060年的市场渗透率演进情况进行预测分析。研究以重型长途牵引场景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60年主要的技术路径包括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车、天然气及柴油车,占比分别为48%、28%、12%和10%。政策推广、技术进步、商业模式等因素的不确定性会引发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汽车2060年市场份额17%~19%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商用车 市场渗透率 离散选择模型 总拥有成本 使用便利性
下载PDF
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行为及测试气氛影响规律研究
6
作者 李涵 王炎 +3 位作者 华剑锋 张西龙 王贺武 卢兰光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34-1641,共8页
120 Ah磷酸铁锂电池在惰性气氛下的密封压力舱中进行热失控测试,记录电池本体温度、环境温度,分析产气组分占比,计算电池产气量、排气速率及可燃极限。作为对照,在空气气氛下开展相同条件的实验,以考察不同气氛对电池热失控过程的影响... 120 Ah磷酸铁锂电池在惰性气氛下的密封压力舱中进行热失控测试,记录电池本体温度、环境温度,分析产气组分占比,计算电池产气量、排气速率及可燃极限。作为对照,在空气气氛下开展相同条件的实验,以考察不同气氛对电池热失控过程的影响。电池热失控过程经历了“加热温升-开阀排气-热失控-冷却降温”多个阶段。热失控过程中,电池上方环境温度逐渐降低。两种气氛下的电池产气都具有较高的爆炸危险性,与惰性气氛相比,空气气氛下电池温度提高17.6%,热失控持续时间延长14%,产气量增加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热失控 产气组分 可燃极限 测试气氛
下载PDF
中国语境下纯电动微型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7
作者 郝旭 刘成荫 +4 位作者 姜禹彤 王贺武 邹岱江 钟锐恒 戴锋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3,共7页
为回答中国语境下纯电动微型车能够减碳多少,建立了针对中国语境下的纯电动微型车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评估模型。基于一组1030车·天的纯电动微型车的典型出行数据,使用了与交通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及能耗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 为回答中国语境下纯电动微型车能够减碳多少,建立了针对中国语境下的纯电动微型车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评估模型。基于一组1030车·天的纯电动微型车的典型出行数据,使用了与交通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及能耗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GREET,该模型包括:制造环节(CTG)、能源周期(WTW)和回收环节(GTC)。结果表明:中国内地纯电动微型车的日均出行里程37.2 km,73.1%的日出行里程低于50.0 km;在2021年平均电网、采用新欧洲驾驶循环(NEDC)的条件下,纯电动微型车全生命周期CO_(2)当量碳排放为26.8 t,比同级别内燃机汽车低约33%。其中的72%的排放来自纯电动微型车WTW环节,其CO_(2)当量碳排放为19.3 t。电网清洁化程度的提升和动力电池回收比例的增加,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纯电动微型车的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动微型车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出行特征 GREET模型 制造环节(CTG) 能源周期(WTW) 回收环节(GTC)
下载PDF
基于无线充电和V2G技术的智慧城市充电机系统设计
8
作者 金宁治 王建军 +2 位作者 李亚伦 卢兰光 王贺武 《建设科技》 2023年第15期17-20,共4页
电动汽车的发展对智慧城市的交通、环保、新型电力系统稳定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无线充电和V2G的理念、提出一种LCC-S磁耦合补偿结构的二级式充电机。通过使用自适应虚拟同步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控制,电动汽... 电动汽车的发展对智慧城市的交通、环保、新型电力系统稳定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无线充电和V2G的理念、提出一种LCC-S磁耦合补偿结构的二级式充电机。通过使用自适应虚拟同步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控制,电动汽车既能实现双向无线充电,又能够起到调峰调频和惯量支撑的作用。本文详细分析了主电路原理和VSG控制策略,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控制的正确性和LCC-S无线充电拓扑维持母线电压稳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无线充电 V2G 充电机
下载PDF
建筑储能系统故障电弧检测技术研究综述
9
作者 董传友 高彬 +2 位作者 李亚伦 卢兰光 王贺武 《建设科技》 2023年第15期13-16,20,共5页
建筑储能系统将光伏、直流配电、柔性用电集成为一体,是目前建筑和电力行业的研究热点。故障电弧由于没有过零点而难以检测,威胁建筑储能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本文从电弧的机理和模型出发,总结了目前能够用于建筑储能系统中直流电... 建筑储能系统将光伏、直流配电、柔性用电集成为一体,是目前建筑和电力行业的研究热点。故障电弧由于没有过零点而难以检测,威胁建筑储能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本文从电弧的机理和模型出发,总结了目前能够用于建筑储能系统中直流电弧故障的检测方法,讨论了不同仿真模型、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从而有利于建筑储能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储能系统 故障电弧 模型仿真 检测技术
下载PDF
面向不同电流工况的锂离子电池改进EECM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志行 韩雪冰 +3 位作者 冯旭宁 卢兰光 王贺武 欧阳明高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2,共11页
锂离子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核心,基于模型的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是保证电池性能充分发挥的关键。然而现有BMS主要采用等效电路模型(equivalent circuit model,ECM),尚未考虑放电倍率对可用容量的影响机... 锂离子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核心,基于模型的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是保证电池性能充分发挥的关键。然而现有BMS主要采用等效电路模型(equivalent circuit model,ECM),尚未考虑放电倍率对可用容量的影响机制,导致模型在不同放电倍率下以及低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区域会存在明显的端电压仿真误差,影响算法精度;尤其是BMS无法准确估计电池放电截止条件,剩余放电电量(remaining discharge capacity,RDC)估计误差大,可能导致电池电压骤降甚至整车抛锚等严重后果。针对以上问题,文中以考虑内部扩散机制的扩展等效电路模型(extended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EECM)为基础,对不同倍率的放电电压容量增量(incremental capacity,IC)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利用能斯特方程构造不同放电倍率下的容量-开路电压曲线,提出改进的EECM。所提改进EECM在不同电流倍率和动态工况下的端电压仿真误差均小于传统ECM和EECM,可以提高RDC估计的准确性,有应用于实际BMS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等效电路模型(ECM) 电池管理系统(BMS) 电动汽车 剩余放电电量(RDC)估计 改进的扩展等效电路模型(EECM)
下载PDF
直喷柴油机燃用二甲醚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贺武 陈鸿雁 +2 位作者 周龙保 黄佐华 蒋德明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41-246,共6页
在直接喷射式柴油机上进行了燃用二甲醚的试验研究,对柱塞有效行程和柱塞直径、供油提前角、喷油压力、进气涡流比、喷嘴型式等燃烧系统主要参数对发动机功率和热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燃料供给系统中增加燃油输送泵,消除了气阻,... 在直接喷射式柴油机上进行了燃用二甲醚的试验研究,对柱塞有效行程和柱塞直径、供油提前角、喷油压力、进气涡流比、喷嘴型式等燃烧系统主要参数对发动机功率和热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燃料供给系统中增加燃油输送泵,消除了气阻,发动机可以在宽广的转速和负荷范围内稳定运行,发动机热效率比原机高3% 。在优化燃烧系统参数的基础上对示功图和排放的测量及计算表明:二甲醚发动机最高爆发压力、最大压力升高率和 N Ox 排放均低于原机,烟度排放为0。试验结果显示了直喷式柴油机燃用二甲醚在降低排放方面的优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醚 代用燃料 排放 柴油机 直喷式 性能试验
下载PDF
直喷式柴油机燃用二甲醚排放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王贺武 周龙保 +1 位作者 蒋德明 黄佐华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10,共5页
对柴油机燃用二甲醇的排放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燃用柴油时的排放水平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发动机转速和平均有效压力对污染物排放有较大影响;与燃用柴油相比,燃用二甲醚可以大幅度降低 NOx排放,烟度为0,CO和未燃HC排放... 对柴油机燃用二甲醇的排放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燃用柴油时的排放水平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发动机转速和平均有效压力对污染物排放有较大影响;与燃用柴油相比,燃用二甲醚可以大幅度降低 NOx排放,烟度为0,CO和未燃HC排放也有所降低,排放物中甲醛量增加。研究表明二甲醚是柴油机 理想的低排放代用燃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醚 代用燃料 柴油机 直喷式 汽车 排放特性
下载PDF
动力电池高倍率放电下浸没冷却性能分析
13
作者 杨建辉 王炎 +2 位作者 李丹阳 王贺武 宋增海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83-1588,共6页
浸没冷却系统是一种新型热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动力电池温降性和温均性。搭建了液流浸没冷却实验平台,归纳分析了不同冷却方式、电池放电倍率对电子氟化液沸腾过程气泡成核规律,电池模组温升及其抑制特性、最大温差、温升速率、传热... 浸没冷却系统是一种新型热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动力电池温降性和温均性。搭建了液流浸没冷却实验平台,归纳分析了不同冷却方式、电池放电倍率对电子氟化液沸腾过程气泡成核规律,电池模组温升及其抑制特性、最大温差、温升速率、传热速率的影响特性。以高热流密度工况(5 C)为例,风冷电池模组温升为29.6℃,温升速率为2.47℃/min,最大温差为12.4℃(50%SOC)。液流浸没冷却电池模组温升为15.9℃,温升速率为1.33℃/min,最大温差为5.2℃,传热速率为5.28 J/s;相对于风冷,液流浸没冷却温升抑制性能强化了46.4%,温均性能增效58.4%。电池模组液流浸没冷却方式通过增大传热面积、强化对流传热的途径,实现了温升抑制与温均增效的双重目的,在车载动力系统热安全管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热管理 浸没冷却 电子氟化液 电池温升速率 最大温差
下载PDF
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路线选择与实践进展 被引量:25
14
作者 王贺武 欧阳明高 +1 位作者 李建秋 杨福源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1-224,共14页
中国在2016年制定了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路线图,规划了2020、2025和2030年的里程碑,并在随后的5年开展了进一步的技术研发和区域性示范推广应用,在2022北京冬奥会大规模使用了氢燃料电池汽车;2020年又对路线图和里程碑进行了修订,时间节... 中国在2016年制定了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路线图,规划了2020、2025和2030年的里程碑,并在随后的5年开展了进一步的技术研发和区域性示范推广应用,在2022北京冬奥会大规模使用了氢燃料电池汽车;2020年又对路线图和里程碑进行了修订,时间节点延展到2035年。该文对这一过程进行了全面回顾,并总结了代表性的进展。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和基础设置规模以及燃料电池系统和燃料电池堆关键性能技术指标超过2020年预期,部分接近2025年里程碑;在以张家口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寒冷区域,绿氢的制储运加注和氢燃料电池的推广应用取得了具有可借鉴性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可结合京津冀和河北省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区的具体情况,开展氢燃料电池重型卡车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燃料电池汽车 技术路线图 示范推广
下载PDF
公路隧道环境对车用柴油机排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贺武 刘浩学 王生昌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8-100,共3页
在车用增压柴油发动机上模拟了公路隧道内外进气环境下的碳烟、NOx和CO排放。结果表明:与隧道外环境相比,在隧道内环境下柴油机的NOx排放量降低,碳烟排放增加,CO排放没有显著变化。
关键词 汽车工程 柴油机 试验研究 公路隧道 排放
下载PDF
柴油机掺烧二甲醚的性能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贺武 边耀璋 陈世海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2-75,共4页
在柴油中添加 1 0 %的二甲醚 ,构成柴油 -二甲醚混合燃料 ,以缸内直接喷射的方式在柴油机上燃用。结果表明 ,发动机燃用含 1 0 %二甲醚的柴油 ,低速扭矩增加 ;经济性提高 ,在外特性上比油耗平均降低 1 0 g/k W· h;可见污染物排放... 在柴油中添加 1 0 %的二甲醚 ,构成柴油 -二甲醚混合燃料 ,以缸内直接喷射的方式在柴油机上燃用。结果表明 ,发动机燃用含 1 0 %二甲醚的柴油 ,低速扭矩增加 ;经济性提高 ,在外特性上比油耗平均降低 1 0 g/k W· h;可见污染物排放明显降低 ,碳烟的消光系数 k值降低 5 0 % ;NOx、HC得到不同程度降低 ,CO排放维持在压燃发动机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二甲醚 性能 掺烧 含氧燃料
下载PDF
柴油机燃用二甲醚的燃烧特性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贺武 周龙保 +1 位作者 陈鸿雁 蒋德明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00-204,共5页
对直喷式柴油机燃用二甲醚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测量了示功图和喷油器针阀升程 ,计算了燃烧特性并与燃用柴油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与柴油相比 ,发动机燃用二甲醚时的喷油延迟期延长 ,滞燃期缩短 ,最高爆发压力和最大压力升高率均低于... 对直喷式柴油机燃用二甲醚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测量了示功图和喷油器针阀升程 ,计算了燃烧特性并与燃用柴油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与柴油相比 ,发动机燃用二甲醚时的喷油延迟期延长 ,滞燃期缩短 ,最高爆发压力和最大压力升高率均低于柴油机。研究表明发动机燃用二甲醚具有良好的燃烧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二甲醚 燃烧特性 燃料
下载PDF
含氧燃料添加剂对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8
18
作者 王贺武 周龙保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共4页
研究了用碳酸二甲酯 (DMC)作为含氧燃料添加剂对燃料性质及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柴油中添加 DMC,燃料十六烷值降低 ,发动机热效率提高 ,烟度减小。当 DMC添加比例为 10 %时 ,发动机功率基本维持不变 ,热效率提高 3% ,... 研究了用碳酸二甲酯 (DMC)作为含氧燃料添加剂对燃料性质及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柴油中添加 DMC,燃料十六烷值降低 ,发动机热效率提高 ,烟度减小。当 DMC添加比例为 10 %时 ,发动机功率基本维持不变 ,热效率提高 3% ,排气烟度降低 40 % ;而继续加大 DMC添加比例 (如2 0 % ) ,虽然能进一步降低碳烟排放 ,但发动机功率将有明显降低。研究结果表明 ,在柴油中添加 DMC的合适比例为 10 %~ 1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含氧添加剂 性能 排放 柴油机
下载PDF
二甲醚喷雾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贺武 周龙保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918-921,共4页
采用高速摄影和激光阴影法在压力容弹中研究了喷油嘴启喷压力、环境介质的密度、喷孔直径等参数对二甲醚喷雾特性的影响 ,并与柴油的喷雾特性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二甲醚的喷雾贯穿度小于柴油 ,喷雾锥角比柴油大 ;随着环境介质密度的... 采用高速摄影和激光阴影法在压力容弹中研究了喷油嘴启喷压力、环境介质的密度、喷孔直径等参数对二甲醚喷雾特性的影响 ,并与柴油的喷雾特性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二甲醚的喷雾贯穿度小于柴油 ,喷雾锥角比柴油大 ;随着环境介质密度的增加 ,二甲醚的喷雾贯穿度减小 ,喷雾锥角增大 ;随着喷孔直径的增大 ,喷雾贯穿度和喷雾锥角均增大 ;当喷嘴启喷压力在 10 .0~ 15 .0MPa之间变化时 ,二甲醚的喷雾贯穿度和喷雾锥角等特性没有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醚 柴油 喷雾特性 喷雾贯穿度 喷雾锥角 发动机 代用燃料
下载PDF
柴油机燃用二甲醚时采用排气再循环降低NO_x排放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贺武 周龙保 蒋德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9-11,51,共4页
在单缸直喷柴油机上燃用二甲醚和采用排气再循环时 ,进行了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与燃用柴油相比 ,发动机燃用二甲醚可以实现无烟燃烧 ,NOx 降低 30 % ,未燃碳氢和CO排放有所下降 ;随着排气再循环 (EGR)率的增加 ,未... 在单缸直喷柴油机上燃用二甲醚和采用排气再循环时 ,进行了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与燃用柴油相比 ,发动机燃用二甲醚可以实现无烟燃烧 ,NOx 降低 30 % ,未燃碳氢和CO排放有所下降 ;随着排气再循环 (EGR)率的增加 ,未燃碳氢、CO和CO2 排放有所升高 ,发动机热效率仍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NOx 排放得到大幅度降低 ;当进气中EGR率为 2 0 %左右时 ,NOx排放降低到无排气再循环的 6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醚 排放 柴油机 排气再循环 氮氧化物 燃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