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1例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方案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超雨 夏冰 +8 位作者 许雯 田晨 赵海丰 杨洪亮 赵智刚 王晓芳 王亚非 于泳 张翼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77-383,共7页
目的:比较化疗+G-CSF与化疗+G-CSF+GM-CSF方案对淋巴瘤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及造血重建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6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血液科收治的61例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 目的:比较化疗+G-CSF与化疗+G-CSF+GM-CSF方案对淋巴瘤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及造血重建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6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血液科收治的61例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的淋巴瘤患者,分别采用化疗+G-CSF或化疗+G-CSF+GM-CSF方案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临床资料。分析动员采集效果及移植后造血重建、发热、抗生素应用等情况。结果:动员期间所有患者白细胞计数均降至1.0×109/L以下,血小板计数降至40×109/L以下。化疗+G-CSF组患者采集CD34+细胞数的成功率明显低于化疗+G-CSF+GM-CSF组(52.5%vs.90.5%,P=0.003)。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顺利完成造血重建,无移植相关死亡。化疗+G-CSF组和化疗+G-CSF+GM-CSF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恢复时间及回输后发热、抗生素使用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G-CSF+GM-CSF组动员CD34+细胞产率虽然明显高于化疗+G-CSF组,然而移植成功率、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均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认为化疗+G-CSF+GM-CSF动员方案并未优于化疗+G-CSF动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动员 G-CSF GM-CSF
下载PDF
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田晨 朱磊 +2 位作者 王超雨 于泳 张翼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4期94-96,共3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疾病,其预后与生物学分型密切相关。根据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将AML分为低危、中危及高危。高危AML的生物学特征是细胞遗传学异常及分子基因的异常,临床表现为对诱导化疗反应差,生存期短,...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疾病,其预后与生物学分型密切相关。根据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将AML分为低危、中危及高危。高危AML的生物学特征是细胞遗传学异常及分子基因的异常,临床表现为对诱导化疗反应差,生存期短,易复发,并对目前常规化疗方案耐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根治高危AML的最好方法,试验性治疗可采用细胞毒性药物、免疫调节药物、靶向药物及化疗増敏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 染色体分型 基因突变 危险分层
下载PDF
T-ALL患者骨髓CD_(34)^+细胞的Hes1基因表达、数量、增殖变化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田晨 王超雨 +1 位作者 贾勇胜 张翼鷟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9期5-7,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骨髓CD+34细胞Hes1基因表达、数量、增殖的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收集8例初治T-ALL患者及4例正常供者(健康对照)骨髓样本,real time PCR检测Hes1基因的表达,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流... 目的观察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骨髓CD+34细胞Hes1基因表达、数量、增殖的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收集8例初治T-ALL患者及4例正常供者(健康对照)骨髓样本,real time PCR检测Hes1基因的表达,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细胞比例及其细胞周期,免疫磁珠法分选CD+34细胞,体外集落形成实验(CFC)检测其增殖能力。构建Hes1基因过表达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正常供者骨髓CD+34细胞后,流式细胞术分析其细胞周期的改变,CFC检测其增殖的改变。结果 T-ALL患者、健康对照CD+34细胞Hes1基因表达分别为3.3±0.8、1,两者比较,P<0.05;CD+34细胞比例分别为0.02%±0.003%、0.06%±0.005%,两者比较,P<0.05;CD+34细胞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分别为16.2%±0.98%、28.0%±1.12%,两者比较,P<0.05;G0期比例分别为19.0%±0.9%、9.0%±0.5%,两者比较,P<0.05;且患者来源CD+34细胞的体外集落形成减少。提高正常CD+34细胞中Hes1基因的表达后,细胞增殖减少,进入静止期。结论 T-ALL患者CD+34细胞比例下降,进入静止期,体外扩增能力下降,这可能与Hes1基因的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CD34^+细胞 Hes1基因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超雨 田晨 张翼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32-1236,共5页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表观遗传学是研究非基因序列改变所导致基因或者蛋白表达的变化,且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可遗传的...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表观遗传学是研究非基因序列改变所导致基因或者蛋白表达的变化,且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可遗传的。本文就近年来表观遗传学在DNA甲基化、MicroRNA调控、组蛋白修饰等方面的改变与DLBCL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研究DLBCL的早期诊断、治疗、预后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表观遗传学 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早期预后
下载PDF
56例多发性骨髓瘤行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王超雨 夏冰 +9 位作者 宁乔杨 田晨 赵海丰 杨洪亮 李梦真 赵智刚 王晓芳 王亚非 于泳 张翼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96-1402,共7页
目的:评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对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2月至2016年9月在天津市肿瘤医院血液科诊断并接受auto-HSCT治疗的5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造血均... 目的:评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对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2月至2016年9月在天津市肿瘤医院血液科诊断并接受auto-HSCT治疗的5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造血均顺利重建,无移植相关死亡。56例患者在诱导治疗后和auto-HSCT后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23.2%(13/56)和78.6%(44/56)(P <0.01)。诱导治疗后和auto-HSCT后的CR+VGPR率分别为53.6%(30/56)和94.6%(53/56)(P <0.0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7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71个月。采用含硼替佐米方案诱导化疗的患者中位PFS时间为37个月,中位OS时间未达到;而采用未含硼替佐米方案诱导化疗的患者中位PFS时间为27个月(P <0.01),中位OS时间为51个月(P<0.01)。相关预后因素分析发现,auto-HSCT后CR+VGPR患者及诱导化疗周期数小于6次的患者与PFS密切相关(P <0.01)。结论:auto-HSCT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CR率,延长PFS和OS时间。含硼替佐米化疗方案诱导后序贯移植是适合移植的MM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维持治疗使持续CR+VGPR的患者明显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我心中的天使
6
作者 王超雨 《快乐学语文(初中版)》 2009年第10期46-47,共2页
老师.您是暖暖的秋阳,为我驱走严寒;老师,您是柔和的细雨,滋润我荒芜的心田;老师,您是坚实的土地,为我铺平前进的道路;老师,您是我心中永远的天使,时时刻刻为我擎着指路的灯,给我光明和希望。
关键词 《我心中的天使》 中学 作文 王超雨
下载PDF
乏氧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CD47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王超雨 李杰平 +3 位作者 南映瑜 李启英 项颖 刘耀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79-983,共5页
目的:探讨乏氧条件下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CD47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U937、HL-60和K562细胞表面CD47的表达情况。将U937、HL-60和K562细胞分为低氧处理组和常规处理... 目的:探讨乏氧条件下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CD47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U937、HL-60和K562细胞表面CD47的表达情况。将U937、HL-60和K562细胞分为低氧处理组和常规处理组,常规处理组细胞系进行常氧(20%O_(2))培养,低氧处理组细胞系进行乏氧培养(1%O_(2)),24 h后收集两组细胞,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细胞CD47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法分析HIF-1α和CD47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CD47在人U937、HL-60和K562细胞中的阳性率均值分别为98%(98%±0.03%)、99%(99%±0.05%)和75%(75%±0.11%)。U937和HL-60细胞经乏氧处理后其CD47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而K562细胞CD47 mRNA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U937、HL-60和K562细胞经乏氧处理后其HIF-1α和CD47蛋白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乏氧可导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CD47表达水平上调,其作用机制可能与HIF-1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缺氧诱导因子1Α CD47
原文传递
沙利度胺和硼替佐米在多发性骨髓瘤维持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许艳洁 夏冰 +7 位作者 王路 王超雨 赵海丰 杨洪亮 王晓芳 王亚非 于泳 张翼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68-1674,共7页
目的:评估沙利度胺和硼替佐米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使用硼替佐米维持治疗的MM患者23例和使用沙利度胺维持治疗的MM患者68例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和不良反应。结... 目的:评估沙利度胺和硼替佐米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使用硼替佐米维持治疗的MM患者23例和使用沙利度胺维持治疗的MM患者68例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和不良反应。结果:硼替佐米比沙利度胺更能提高患者的PFS率(硼替佐米12、24个月的PFS率为100%、88. 89%;沙利度胺为72. 31%、47. 54%)和OS率(硼替佐米18、24、30个月的OS率为100. 00%、88. 89%、80. 00%;沙利度胺为91. 52%、83. 63%和72. 90%)。此外,硼替佐米对于年龄≥65岁、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存在遗传学改变、髓外病变、肾功能异常、低血清游离轻链比、高β2-微球蛋白、贫血、LDH升高、诱导治疗疗效在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以上的患者的PFS时间比沙利度胺长。就2年OS率而言,若患者存在高龄、肾功能异常和髓外病变,硼替佐米2年OS率高于沙利度胺且有统计学意义。硼替佐米和沙利度胺均可以引起骨髓抑制、周围神经炎等不良反应。结论:硼替佐米在维持治疗中的效果优于沙利度胺,对于有条件的患者来说,建议使用硼替佐米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维持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沙利度胺 硼替佐米 维持治疗
原文传递
68例原发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不同分期系统比较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希 王超雨 +6 位作者 许雯 杨洪亮 赵海丰 王晓芳 王亚非 于泳 张翼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2-60,共9页
目的:对比不同分期系统在原发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判断能力和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治疗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7年7月原发肠道DLBCL患者共68例,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治疗。对患者分别使用Lugano分期、TNM分期、B... 目的:对比不同分期系统在原发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判断能力和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治疗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7年7月原发肠道DLBCL患者共68例,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治疗。对患者分别使用Lugano分期、TNM分期、Blackledg分期及Musshoff分期系统进行分期;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4个分期系统对生存率的预测价值;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不同分期、治疗方案与生存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2 (1-105)个月,中位PFS时间为41(1-86)个月,中位OS时间未能达到。常见发病部位为回盲部(30. 9%),其次为小肠(29. 4%)和结肠(29. 4%)、多部位受累(7. 4%)和直肠(2. 94%)。患者5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44. 9%和51. 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应用不同的分期系统描述PI-DLBCL患者PFS和OS的累积活存率时,4种分期系统均不能明显的区分开各期的生存曲线; ROC曲线结果显示,Lugano分期系统对PI-DLBCL患者1年PFS(AUC=0. 826; P=0. 015)和1年OS(AUC=0. 792; P=0. 001)预测能力较其他分期系统好。手术联合化疗(±放疗)组(62例)与单纯手术组(6例) 3年PFS率分别为53. 9%、16. 7%(P=0. 116),3年OS率分别为66. 7%、16. 7%(P=0. 015);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化疗组(36例)较未联合化疗组(26例) 3年PFS率分别为66. 0%、44.0%(P=0. 139),3年OS分别为70. 2%和39. 2%(P=0. 148)。回盲部患者较其他部位发病患者有较高的PFS和OS(P均<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仅骨髓侵犯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 <0. 05)。结论:对于原发肠道DLBCL患者,骨髓侵犯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从本组有限的数据初步得出,在4个分期系统中,Lugano分期对PI-DLBCL患者生存率的预测能力优于其它分期系统,可考虑将其作为PI-DLBCL生存率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肠道 淋巴瘤分期系统 淋巴瘤预后
原文传递
5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方案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夏冰 王超雨 +7 位作者 许雯 田晨 赵海丰 赵智刚 王晓芳 王亚非 于泳 张翼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57-561,共5页
目的:旨在比较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hemotherapy plus granulocyte 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与化疗联合G-CSF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方案对多发性... 目的:旨在比较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hemotherapy plus granulocyte 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与化疗联合G-CSF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动员、采集及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2008年5月至2016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血液科化疗联合G-CSF或化疗联合G-CSF和GM-CSF动员采集PBSC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的MM患者资料。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临床分期(DS、ISS、R-ISS分期系统)、既往治疗方案和周期数等因素对动员效果及移植后造血重建、发热和抗生素应用等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女性、ISS分期Ⅲ期、R-ISS分期Ⅱ/Ⅲ期及化疗+G-CSF动员方案的患者采集效果较差(P<0.05)。年龄≤60岁或年龄>60岁、疾病类型、DS分期(Ⅰ+Ⅱ/Ⅲ)、动员前化疗次数(≤6次或>6次)、有无烷化剂治疗史、动员前疾病缓解状态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或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及确诊到动员间隔时间(≤18个月或>18个月)与采集获得的CD34+细胞数及采集成功率无相关性(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化疗联合G-CSF和GM-CSF患者较化疗联和GCSF患者采集成功率较高(OR=12.009,95%CI:1.961~73.537),不同动员方案是影响干细胞采集结果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7)。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顺利获得造血重建,无移植相关性死亡。两项动员方案组的造血重建时间及回输后发热、抗生素使用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联合G-CSF和GM-CSF动员方案采集的成功率较高,而不良反应未见增加,该动员方案可作为MM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一项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动员 G-CSF GM-CSF
下载PDF
Ibrutinib抑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生存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东维 夏冰 +7 位作者 吴凌 许雯 宁乔杨 袁田 王超雨 晋鑫 于泳 张翼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903-908,共6页
目的:探讨Bruton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抑制剂ibrutinib抑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细胞生存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ibrutinib处理DLBCL细胞系SUDHL-10、HBL-1... 目的:探讨Bruton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抑制剂ibrutinib抑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细胞生存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ibrutinib处理DLBCL细胞系SUDHL-10、HBL-1和患者原代细胞,以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以Annexin V/PI流式细胞术和DAPI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表达磷酸化BTK、AKT、ERK的变化。DLBCL细胞与MSC共培养后,体外克隆形成实验和NOD/SCID肿瘤模型小鼠检测ibrutinib在肿瘤微环境里对DLBCL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2.5μmol/L及更高浓度的ibrutinib对DLBCL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1.0、2.5μmol/L ibrutinib作用于SUDHL-10细胞24 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1.73±3.64)%和(34.71±2.36)%,高于对照组(3.55±1.89)%(P<0.05)。5、10μmol/L ibrutinib处理24 h后,DLBCL细胞系均出现核皱缩(5μmol/L)、碎裂(10μmol/L)。ibrutinib处理细胞后磷酸化BTK、AKT、ERK的表达均明显降低。ibrutinib抑制共培养时DLBCL细胞的体外克隆形成(P<0.01)及DLBCL细胞在体内的增殖生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brutinib可抑制细胞系SUDHL-10和HBL-1的增殖,诱导凋亡,其机制可能通过阻断AKT、ERK信号途径而实现;在肿瘤微环境中ibrutinib同样对DLBCL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生存的作用,该药物有望为DLBCL的治疗带来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ibrutinib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霍奇金淋巴瘤22例临床分析
12
作者 王超雨 刘俊 +2 位作者 黄德鸿 李杰平 刘耀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4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2年6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治的22例HIV相关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2年6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治的22例HIV相关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情况及预后。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2例患者年龄[M(Q1,Q3)]44岁(36岁,53岁);男性18例,女性4例;临床分期Ⅲ期5例,Ⅳ期17例。22例患者均通过性传播感染HIV,其中10例通过男男性传播感染,12例通过异性性传播感染。9例为诊断淋巴瘤时发现感染HIV,13例确诊感染HIV 22.2个月(12.3个月,38.4个月)后发现淋巴瘤。22例患者中,3例放弃治疗;19例患者采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联合ABVD方案化疗,其中9例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随访46.8个月(24.8个月,64.5个月),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3.9%,5年总生存率为89.5%。结论HIV相关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呈侵袭性过程,规范的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联合ABVD方案化疗可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霍奇金淋巴瘤 治疗结果 预后
原文传递
以胰腺和胃占位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一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超雨 杨洪亮 +1 位作者 赵海丰 张翼鷟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0-440,共1页
患者,男,50岁,因“腰部疼痛3周并进行性加重2d”于2014年1月16日入我院。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并逐渐加重,随后出现背部疼痛,无咳嗽、咯痰,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首发表现 占位 和胃 胰腺 腰部疼痛 进行性加重 背部疼痛
原文传递
改良预处理方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三击”淋巴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泳 夏冰 +3 位作者 王超雨 许雯 田晨 张翼鷟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22-724,共3页
双击淋巴瘤(DHL)和三击淋巴瘤(THL)是同时具有MYC和BCL2、BCL6、BCL3、CCNDl中1种或两种基因重排的B细胞淋巴瘤。2016版WHO分类将其列为“伴MYC和BCL2和(或)BCL6重排的高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这一独立分类:DHL/THLN其临床高度侵... 双击淋巴瘤(DHL)和三击淋巴瘤(THL)是同时具有MYC和BCL2、BCL6、BCL3、CCNDl中1种或两种基因重排的B细胞淋巴瘤。2016版WHO分类将其列为“伴MYC和BCL2和(或)BCL6重排的高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这一独立分类:DHL/THLN其临床高度侵袭性及预后极差的特点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一尚无标准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 预处理方案 文献复习 移植治疗 高度侵袭性 WHO分类 改良
原文传递
造血微环境对造血干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超雨 田晨 张翼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8期2327-2329,共3页
造血干细胞(HSC)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可分化为造血系统的所有细胞。研究发现,HSC在骨髓腔内不是随机分布的,它需要特定的微环境来维持其相对稳态,保持HSC自我更新但不分化,即维持HSC“干性”。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造血微环境 多向分化潜能 自我更新 成体干细胞 HSC 造血系统 骨髓腔内
原文传递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中枢转移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超雨 赵海丰 +1 位作者 于泳 张翼鷟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71-72,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26岁,主因"咳嗽伴憋喘1周"于2014年7月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伴有轻度憋喘,无咳痰、发热、盗汗、体重无明显变化,后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颜面部水肿。B超提示:双下颈、双锁上、右腋下多发实性肿物... 1病例资料患者,男,26岁,主因"咳嗽伴憋喘1周"于2014年7月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伴有轻度憋喘,无咳痰、发热、盗汗、体重无明显变化,后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颜面部水肿。B超提示:双下颈、双锁上、右腋下多发实性肿物,符合淋巴类肿物;双侧胸腔积液,左侧水深8.8cm,右侧水深9.1cm;心包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 中枢转移 治疗
原文传递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评估预后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超雨 吴凌 +3 位作者 孙成涛 王希 夏冰 张翼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1-306,共6页
目的探讨初诊时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DG)PET/CT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7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23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 目的探讨初诊时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DG)PET/CT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7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23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各组之间生存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回归分析用于评估独立预后因素。结果123例患者中初诊伴髓外病变(EMD)者43例(35.0%);与不伴EMD者比较,伴EMD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PFS)时间(25.5个月比37.8个月,P<0.05)和总生存(OS)时间(30.1个月比51.4个月,P<0.05)均明显缩短。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5.5mg/L、年龄≥65岁、伴随EMD及治疗结束未达完全缓解(CR)为初诊MM患者独立不良预后因素。依据上述4个指标,将本研究中123例初诊MM患者重新分为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发现组间OS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8F-FDGPET/CT能结合临床指标在一定程度预测初诊MM患者预后生存,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18F-FDG PET/CT 髓外病变 预后
原文传递
63例HIV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国内单中心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超雨 刘俊 +3 位作者 梁喜平 郭冰凌 胡人之 刘耀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3-208,共6页
目的探讨HIV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21年8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的63例HIV相关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组间生存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 目的探讨HIV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21年8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的63例HIV相关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组间生存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63例患者中,男57例(90.5%),中位年龄49(23~87)岁。主要病理类型为生发中心来源(GCB),为47例(74.6%)。29例(46.0%)患者合并淋巴结外病变,17例(27.0%)患者合并大包块(最大直径≥7.5 cm),20例(31.7%)患者伴随B症状。CD4^(+)淋巴细胞中位数为203(4~1022)×10^(6)/L,49%(25/51)的患者CD4^(+)细胞数<200×10^(6)/L,51%(26/51)的患者CD4^(+)细胞数≥200×10^(6)/L。43.1%(25/58)的患者IPI评分0~2分,56.9%(33/58)的患者IPI评分3~5分。78%(46/59)的患者Ann Arbor分期Ⅲ/Ⅳ期。16例(25.4%)患者未接受化疗,14例(22.2%)患者接受小于4个周期的化疗,33例(52.4%)患者接受4个周期及以上的化疗。在接受化疗的患者中,61.7%(29/47)的患者采用R-CHOP样方案,38.3%(18/47)的患者采用CHOP样方案。总体患者的1、2、3和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65.0%、53.8%、47.1%和43.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P=0.012)、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况(ECOG-PS)评分2~4分(P=0.043)、IPI评分3~5分(P=0.001)、β_(2)-微球蛋白升高(P=0.007)和全身化疗周期数<4(P<0.001)为影响患者OS的不良预后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HR=2.272,95%CI 1.110~4.651,P=0.025)、IPI评分3~5分(HR=3.562,95%CI 1.794~7.074,P<0.001),ECOG-PS评分2~4分(HR=2.675,95%CI 1.162~6.153,P=0.021)和化疗周期数<4(HR=0.290,95%CI 0.176~0.479,P<0.001)为影响OS的预后危险因素。结论HIV相关DLBCL是最常见的HIV相关肿瘤,男性多见,1年内病死率高,化疗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临床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超雨 唐倩 +4 位作者 孙士县 孙成涛 王希 夏冰 张翼鷟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9年第6期327-332,共6页
目的研究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惰性B-NHL和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9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293例侵袭性B-NHL、181例惰性B-NHL及... 目的研究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惰性B-NHL和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9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293例侵袭性B-NHL、181例惰性B-NHL及261例MM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三组患者HBV感染情况.所有患者血清样本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HBV标志物,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及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结果侵袭性B-NHL、惰性B-NHL和MM患者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9.2%(27/293)、5.5%(10/181)和3.8%(10/261),侵袭性B-NHL患者HBsAg阳性率高于惰性B-NHL患者和MM患者(χ^2=6.987,P=0.030),惰性B-NHL和MM患者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B-NHL患者HBsAg、HBeAg及HBcAb同时阳性率高于惰性B-NHL和MM患者[4.1%(12/293)、0和0.8%(2/261),P=0.001],惰性B-NHL和MM患者HBsAg、HBeAg及HBcAb同时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HBsAg阴性侵袭性B-NHL患者, HBsAg阳性侵袭性B-NHL患者Ⅲ~Ⅳ期患者比例更高[70.4%(19/27)比49.2%(131/266),χ^2=4.377,P=0.036]、脾脏受累多见[51.9%(14/27)比23.7%(63/266),χ^2=10.039,P=0.002]、B症状常见[55.6%(15/27)比32.0%(85/266),χ^2=6.073,P=0.014]、总胆红素升高常见[29.6%(8/27)比 14.3%(38/266),χ^2=4.360,P=0.037]和清蛋白降低常见[55.6%(15/27)比 35.7%(95/266),χ^2=4.115,P=0.042].结论侵袭性B-NHL患者HBV感染率高于惰性B-NHL和MM患者,HBsAg阳性侵袭性B-NHL患者与不良临床特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侵袭性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惰性 多发性骨髓瘤 肝炎病毒 乙型
原文传递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伴多发骨转移2例
20
作者 王超雨 杨洪亮 +1 位作者 夏冰 张翼鷟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879-880,共2页
1病例资料 例1,女,58岁,因"胃部不适6个月余,确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15d"于2016年9月18日首次入我科。入院前1个月于当地查血常规、生化、血凝、血沉等无明显异常,大便隐血阳性。胃镜:胃体溃疡型病变伴活动性出血(... 1病例资料 例1,女,58岁,因"胃部不适6个月余,确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15d"于2016年9月18日首次入我科。入院前1个月于当地查血常规、生化、血凝、血沉等无明显异常,大便隐血阳性。胃镜:胃体溃疡型病变伴活动性出血(胃癌?),并行镜下止血术。病理:(胃体)溃疡性组织,间质淋巴组织增生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骨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