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中文水平泰国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现象分析——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1
作者 王轻鸿 王莎莎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6-71,78,共7页
在中文教学中,汉字教学一直是中文教学中最容易忽视的部分,就算达到高等中文水平阶段的学习者,在汉字书写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偏误。文章以高等中文水平泰国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泰国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汉字书写偏误,... 在中文教学中,汉字教学一直是中文教学中最容易忽视的部分,就算达到高等中文水平阶段的学习者,在汉字书写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偏误。文章以高等中文水平泰国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泰国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汉字书写偏误,发现高等中文水平阶段的泰国学生因字形替换造成的偏误是书写偏误最主要的原因。特别是繁简混淆现象在其中占很大一部分,此外还有笔画的增减、点撇笔画位置混淆和部件替换。结合在泰任教期间的调查从教学角度提出了些许纠偏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 汉字书写 偏误分析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下载PDF
关于散文语言的诗性特征探讨的反思——与陈剑晖先生《论散文的诗性语言》一文商榷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轻鸿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00-203,共4页
陈剑晖先生的《论散文的诗性语言》一文力图以诗歌为圭臬来探讨散文的审美特征,存在商榷之处。首先,把散文的语言特征归结为感性化、隐喻、陌生化、音乐性等诗性特征,背离了散文最基本的本体特征。其次,不合格律“如同说话一样”的散文... 陈剑晖先生的《论散文的诗性语言》一文力图以诗歌为圭臬来探讨散文的审美特征,存在商榷之处。首先,把散文的语言特征归结为感性化、隐喻、陌生化、音乐性等诗性特征,背离了散文最基本的本体特征。其次,不合格律“如同说话一样”的散文语言并非是审美性缺失,而是显示了作家自我的人格特征,张扬了人的一种自由。再次,作为文学体裁的散文文体是在白话取代了文言、崇尚人的自由这样一种现代文化语境中形成的,它的发展并不需要从传统的诗性语言中获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语言 诗性特征 陈剑晖 《论散文的诗性语言》 审美特征 隐喻 当代文体研究
下载PDF
论乡土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视野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轻鸿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4期64-67,77,共5页
仅仅从地域文化的角度研究乡土文学的话,可以说乡土文学的价值被遮蔽了,有必要超越地域文化的域限拓展到人类学的视野,只有在人类学的框架内研究乡土性文学才能彰显其价值意义。人类学的兴起催生了乡土文化意识,为乡土性的文化探求奠定... 仅仅从地域文化的角度研究乡土文学的话,可以说乡土文学的价值被遮蔽了,有必要超越地域文化的域限拓展到人类学的视野,只有在人类学的框架内研究乡土性文学才能彰显其价值意义。人类学的兴起催生了乡土文化意识,为乡土性的文化探求奠定了学理基础;在乡土的文学表现中,自觉地体现了超越地域文化的人类学意识;乡土文学与人类学有内在的关联,结合点是审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地域文化 批评 人类学 审美性
下载PDF
21世纪原型批评的结合部和增长点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轻鸿 《学海》 2002年第4期159-163,共5页
被誉为 2 0世纪真正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原型批评如何在新世纪再现辉煌 ,这是学术界正在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文化全球化、学科交叉性和模式综合化作为当代文化语境 ,也体现了原型批评本身的内在要求 ,原型批评应以此为契机实现自我更新和... 被誉为 2 0世纪真正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原型批评如何在新世纪再现辉煌 ,这是学术界正在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文化全球化、学科交叉性和模式综合化作为当代文化语境 ,也体现了原型批评本身的内在要求 ,原型批评应以此为契机实现自我更新和完善 ,从而更具现实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原型批评 发展契机 学术增长点 文艺批评 文学批评
下载PDF
信息科学视域与“文学性”观念的转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轻鸿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8-92,共5页
20世纪初期"文学性"的诞生,确立了文学的边界,实现了文学的独立;信息时代的到来,"文学性"之再生,跨越了文学的边界,实现了由文学向非文学领域的扩张。"文学性"观念发生的这种根本的转型,需要结合信息科... 20世纪初期"文学性"的诞生,确立了文学的边界,实现了文学的独立;信息时代的到来,"文学性"之再生,跨越了文学的边界,实现了由文学向非文学领域的扩张。"文学性"观念发生的这种根本的转型,需要结合信息科学视域来认识。信息时代为"文学性"转型论提供了话语语境,信息主义为"文学性"转型论奠定了理论基础,信息革命带来的整体性思维方式成为了"文学性"观念转型的深层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性 信息时代 信息主义 信息思维
下载PDF
原型批评当代中国化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轻鸿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85-89,共5页
新时期中国人本主义文化思潮的涌现为原型批评提供了精神土壤 ;在文学批评内部 ,典型理论的困顿则宣告了高度理性化的文学批评思维方式的终结 ,原型理论对典型理论的置换实现了文学批评的突围 ;
关键词 原型批评 中国 人本主义 文学批评 典型理论
下载PDF
“寻根文学”:定义的困境和出路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轻鸿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44-49,共6页
“寻根文学”作为新时期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 ,对其界定往往是沿着“写的是什么”的思路来求索的 ,把触及了“文化之根”即传统文化的文学都聚合到“寻根文学”的旗帜下 ,实际上也就处在了一种无边的状态。而通过考察作家在表现“... “寻根文学”作为新时期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 ,对其界定往往是沿着“写的是什么”的思路来求索的 ,把触及了“文化之根”即传统文化的文学都聚合到“寻根文学”的旗帜下 ,实际上也就处在了一种无边的状态。而通过考察作家在表现“文化之根”时所持的态度和所作出的艺术化处理就会发现 ,“寻根文学”表现的是作家面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深度的困惑 ,这是新时期文学创作中一道独特的景观 ,是作家一段特殊心路历程的写照 ,可见 ,沿着“怎么样表现”的思路可以充分揭示“寻根文学”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根文学” 定义 文化现象 个性特征 20世纪80年代 中国
下载PDF
“石不能言最可人”——《高老庄》神话原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轻鸿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25-30,共6页
在《高老庄》中最具象征意味的是超凡脱俗独立不群的石头 ;石头原型揭示的是对人类生存之忧思 ,它与现实系统交相掩映 ,深化了作品的意蕴 ;
关键词 《高老庄》 贾平凹 小说 思维方式 中国
下载PDF
小说诗化的文化透视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轻鸿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19-23,共5页
小说诗化是新时期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从文化的角度来看 ,小说诗化这种文体统一了作家的生命理想、审美意识、哲学观念三个相互关联不断转换的内涵层次 ,反映了弃绝现实嘈杂求得平和的生命理想 ,超越现实丑恶的唯美化趣味 ... 小说诗化是新时期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从文化的角度来看 ,小说诗化这种文体统一了作家的生命理想、审美意识、哲学观念三个相互关联不断转换的内涵层次 ,反映了弃绝现实嘈杂求得平和的生命理想 ,超越现实丑恶的唯美化趣味 ,摆脱理性认同神秘思维的哲学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诗化 文学创作 审美意识 哲学 中国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人类学范式
10
作者 王轻鸿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4-179,共6页
在文学人类学批评模式正在探索发展的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人类学范式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论的启示。马克思主义文学人类学批评在资源选择上,拆解了宗教文化模式,而力图通过对人的现实存在的考察,来寻求建构人类精神文化的基石。... 在文学人类学批评模式正在探索发展的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人类学范式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论的启示。马克思主义文学人类学批评在资源选择上,拆解了宗教文化模式,而力图通过对人的现实存在的考察,来寻求建构人类精神文化的基石。在提炼方式上,摈弃了先验论的求证方式,而强调通过不同民族文化精神的平等对话、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来实现人类精神文化的持续建构。在价值取向上,纠正了专注原始野性的偏狭视角,在理性和感性的结合点上揭示人追求自由的本质特点,将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结合起来考察,具有审美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文学批评 马克思主义哲学 价值取向 精神文化 研究范式 人的本质
下载PDF
论文学人类学批评的审美性路径
11
作者 王轻鸿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46,共4页
文学批评"人类学转向"取代"语言学转折"的困境在于如何寻求和体现文学的审美价值意义。事实上,审美本质探索与人类本质问询二者本来是统一的,传统的文学人类学批评审美性缺失的原因在于将"人类性"当作了&... 文学批评"人类学转向"取代"语言学转折"的困境在于如何寻求和体现文学的审美价值意义。事实上,审美本质探索与人类本质问询二者本来是统一的,传统的文学人类学批评审美性缺失的原因在于将"人类性"当作了"先验的存在",对人的本质力量的探索走向了抽象浮泛。将"人类性"看作是"历史的建构",阐发作品关于人类本质的独特言说,应是文学人类学批评的审美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人类学批评 自由 先验存在 历史建构
下载PDF
刘勰“原道”说与荣格“原型”说比较
12
作者 王轻鸿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4-107,共4页
荣格对中国的“道”极有兴趣,试图将之纳入到原型批评的理论框架,刘勰“原道”说就是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关于文学本原的探究,与荣格着眼于求索人类文化心理大体相似性的原型批评有相通之处。然而,荣格的原型说立足于宗教观念,从神的形... 荣格对中国的“道”极有兴趣,试图将之纳入到原型批评的理论框架,刘勰“原道”说就是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关于文学本原的探究,与荣格着眼于求索人类文化心理大体相似性的原型批评有相通之处。然而,荣格的原型说立足于宗教观念,从神的形象中归纳出原型;而原道说则是在人与自然的诗意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人类精神文化的基本形态。原道说对自然的亲和中所蕴含的生态论美学思想不失为拯救陷入困境的原型批评的良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道 原型 比较 自然 宗教
下载PDF
如何看待“虚构”?
13
作者 王轻鸿 《中国图书评论》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9-41,共3页
关于如何看待“虚构”问题,东西方的视野不同。从亚里士多德开始,“虚构”被看做是文学的独特标志,后现代文论则将之泛化开来,延伸到了非文学领域,从而宣告了文学的终结。中国古典文学理论关于“虚构”的看法在金圣叹那里得到充分... 关于如何看待“虚构”问题,东西方的视野不同。从亚里士多德开始,“虚构”被看做是文学的独特标志,后现代文论则将之泛化开来,延伸到了非文学领域,从而宣告了文学的终结。中国古典文学理论关于“虚构”的看法在金圣叹那里得到充分体现,他的小说评点没有将“虚构”当做文学关注的焦点,而是引导人们去领略文学这一座精神之塔的:蚀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 文学领域 亚里士多德 现代文论 文学理论 中国古典 小说评点 东西方
下载PDF
西方现代审美话语接受中的价值倾斜
14
作者 王轻鸿 《长江学术》 CSSCI 2009年第3期79-86,138,共9页
西方审美现代性话语自现代以来被译介到中国,对中国现代文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诞生在西方现代文化语境中的审美现代性话语,其形成和发展有自身的内在的逻辑,作为对于社会现代性的反叛显示出价值意义。值得我们反思的是,这样一种理论话... 西方审美现代性话语自现代以来被译介到中国,对中国现代文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诞生在西方现代文化语境中的审美现代性话语,其形成和发展有自身的内在的逻辑,作为对于社会现代性的反叛显示出价值意义。值得我们反思的是,这样一种理论话语并不具有普适性,与中国现代文化语境形成悖论,不符合现代以来由中国本土的人学困境所催生出的革新愿望,背离了汉语现代变革的文化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现代性 反思 感性 理性 汉语语境
下载PDF
汉语的文化特征与原型的诗性存在
15
作者 王轻鸿 《学术论坛》 2004年第5期127-132,共6页
西方原型批评的巨大缺陷表现在审美性缺失,汉语的文化特征为精神文化原型的诗性存在奠定了基础。汉语与西方语系的重大区别在于文字,从外在形态上看,汉字产生于与天地自然的感应,具有"观物取象"的象形特点,与此相对应的是,中... 西方原型批评的巨大缺陷表现在审美性缺失,汉语的文化特征为精神文化原型的诗性存在奠定了基础。汉语与西方语系的重大区别在于文字,从外在形态上看,汉字产生于与天地自然的感应,具有"观物取象"的象形特点,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华民族的集体的精神文化表象与自然物象密切关联,具有生动、丰富的感性力量;从内在意义来看,以象表意为汉语的意义表达留下了不断衍生的空间,中国文学原型从具体生动的意象出发去探询形而上意义,融合了独特的审美发现;从心理机制来看,汉语是感悟式的,原型感于物而"兴"更具有审美体验的心理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文化 原型 形态特征 内在意义 心理机制
下载PDF
论形而上审美性地位的重新确立
16
作者 王轻鸿 《广西社会科学》 2003年第10期108-110,共3页
形而上追求作为一种世界性的现代性文学潮流 ,引起了文艺理论界的关注。关于形而上的审美性存在在传统文论中有许多阐述 ,别林斯基关于诗与哲学的联系与区别的论述受到了柏拉图、黑格尔等的启发 ,其观点颇具经典意味和影响力。而在现代... 形而上追求作为一种世界性的现代性文学潮流 ,引起了文艺理论界的关注。关于形而上的审美性存在在传统文论中有许多阐述 ,别林斯基关于诗与哲学的联系与区别的论述受到了柏拉图、黑格尔等的启发 ,其观点颇具经典意味和影响力。而在现代文化语境中 ,作为诗性流播的形而上实现了根本的转型 ,意义指向由道德转向了精神 ,表现方式由明晰转向了隐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 审美性 现代性
下载PDF
文艺学构建的科学维度——以“新理性精神”为例
17
作者 王轻鸿 《长江学术》 2012年第3期81-88,共8页
钱中文、许明等学者倡导的"新理性精神",将新时期以来的文论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与对于科学禁区的突破关系密切。新理性精神将科学维度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体现,为文学理论的创新寻求到了突破口;从机械论到信息论... 钱中文、许明等学者倡导的"新理性精神",将新时期以来的文论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与对于科学禁区的突破关系密切。新理性精神将科学维度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体现,为文学理论的创新寻求到了突破口;从机械论到信息论的科学变革,推动了思维方式的转型,为新理性精神提出的对话思维奠定了哲学基础;信息时代的科学坚持的"新决定论",摈弃了传统的形而上的本质论,拒绝了后现代语境中生成的反本质论,拓展了中国文学观念的新视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科学 新理性 马克思主义 对话思维 新决定论
下载PDF
现代散文文体的文化人类学阐释
18
作者 王轻鸿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25-29,共5页
 由对语言进行单纯的节奏、韵律、语法等外在形式的关注转向对人类的精神的探索,大大拓展了文体研究的视野,为对于复杂变幻的文本的文体作出规律性的揭示打开了一条通道。自白、自我、自然在内核上是相互关联和统一的,又从语言特征、...  由对语言进行单纯的节奏、韵律、语法等外在形式的关注转向对人类的精神的探索,大大拓展了文体研究的视野,为对于复杂变幻的文本的文体作出规律性的揭示打开了一条通道。自白、自我、自然在内核上是相互关联和统一的,又从语言特征、人格理想和审美意识等人类文化的不同层面展示了散文的文体特点,显示了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不同的文体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散文 文体研究 诗歌 小说 戏剧文学 阐释 文体特点 拓展 节奏 文化人类学
下载PDF
论文学人类学批评的审美探求指向
19
作者 王轻鸿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45-49,共5页
 文学批评"人类学转向"取代"语言学转折"的困境在于如何寻求和体现文学的审美价值意义。事实上,审美本质探索与人类本质问询二者本来是统一的,传统的文学人类学批评的审美性缺失在于将"人类性"当作了&qu...  文学批评"人类学转向"取代"语言学转折"的困境在于如何寻求和体现文学的审美价值意义。事实上,审美本质探索与人类本质问询二者本来是统一的,传统的文学人类学批评的审美性缺失在于将"人类性"当作了"先验的存在",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探索走向了抽象浮泛,而将"人类性"看作是历史的建构,阐发作品关于人类本质的独特言说则是文学人类学批评的审美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批评 审美 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 原型 比较文学 审美价值
下载PDF
中国原型批评回眸与前瞻
20
作者 王轻鸿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5-29,共5页
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理论界大量译介原型批评理论,在文学批评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原型批评在中国当代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重要问题:文化语境问题;文学性探讨的问题;方法论问题。
关键词 新时期 原型 回顾 语境 文学性 方法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