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4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IBS与肠屏障损伤、炎性介质及神经递质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张兴光 王邦茂 +5 位作者 刘涛涛 张文成 董艳美 李小青 牛海艳 夏时海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499-504,共6页
目的分析高原环境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肠屏障损伤指标、神经递质及炎性介质变化,探讨IBS的潜在发病机制。方法81例男性汉族健康志愿者自平原进入西藏拉萨并完成1年前瞻性队列观察,其中诊断IBS(罗马Ⅳ)13例(IBS组),并随机抽取11例... 目的分析高原环境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肠屏障损伤指标、神经递质及炎性介质变化,探讨IBS的潜在发病机制。方法81例男性汉族健康志愿者自平原进入西藏拉萨并完成1年前瞻性队列观察,其中诊断IBS(罗马Ⅳ)13例(IBS组),并随机抽取11例健康者为对照组(NC组),另随机抽取从平原进入拉萨1周内且未发生急性高山病者11例为NC早期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和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5羟色胺(5-HT)、白细胞介素(IL)-6、IL-17A及脂多糖(LPS)水平;随访末月,IBS中9例行肠镜检查及肠黏膜病理活检,NC组中4例行肠镜检查。结果高原环境下IBS患者肠镜及病理结果提示肠黏膜轻度炎症表现。与NC早期组比较,NC组进入拉萨后3个月时5-HT、DAO、I-FABP、IL-6、IL-17A和LPS水平及6个月时5-HT、I-FABP、IL6和LPS水平均升高,IBS组3、6个月时6项血清学指标均升高(P<0.05);与NC组比较,IBS组3个月时5-HT和LPS水平降低,6个月时DAO、I-FABP、IL-6、IL-17A和LPS水平升高(P<0.05)。NC组6个月时6项血清学指标均较3个月时降低(P<0.05);IBS组3个月与6个月时血清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肠黏膜屏障损伤指标、神经递质及炎性介质可能参与高原环境下IB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血清素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白细胞介素6 高原环境
下载PDF
阿戈美拉汀联合富马酸伏诺拉生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侯永政 宋岩 +6 位作者 刘响 王瑄 苏帅 陈鑫 张毅宏 王邦茂 姜葵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患者治疗前后精神心理及睡眠情况的变化,探讨阿戈美拉汀联合富马酸伏诺拉生治疗rGERD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1年10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54例rGERD患者,分为常规组(26例)和试验组... 目的通过观察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患者治疗前后精神心理及睡眠情况的变化,探讨阿戈美拉汀联合富马酸伏诺拉生治疗rGERD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1年10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54例rGERD患者,分为常规组(26例)和试验组(28例)。常规组给予富马酸伏诺拉生治疗,试验组在给予与常规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戈美拉汀治疗,疗程均为8周。采用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及睡眠障碍评定量表(SDRS)对2组治疗前后的消化道症状、精神心理状态及睡眠情况进行比较,并采用治疗前后各项评分的差值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2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平均病程,以及治疗前GERDQ、PHQ-9、GAD-7、SDR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8周后,常规组治疗后GERDQ评分较治疗前下降[(6.58±0.26)分比(10.00±0.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治疗后GERDQ、PHQ-9、GAD-7及SD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6.64±0.19)分、(2.86±0.64)分、(1.64±0.54)分、(6.50±0.81)分比(10.93±0.41)分、(8.07±1.05)分、(5.57±0.93)分、(12.50±1.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治疗前后的GERDQ、PHQ-9、GAD-7及SDRS评分差值均显著大于常规组[(4.27±0.33)分、(5.21±0.57)分、(3.93±0.53)分、(6.70±3.72)分比(3.42±0.31)分、(1.62±0.30)分、(0.88±0.37)分、(1.46±0.4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rGERD患者存在精神心理异常和睡眠障碍,阿戈美拉汀联合富马酸伏诺拉生治疗能显著改善rGERD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并能缓解睡眠障碍及抑郁、焦虑状态,联合用药的疗效优于单用富马酸伏诺拉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抑郁 焦虑 睡眠障碍 阿戈美拉汀 疗效
下载PDF
抑郁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熊去氧胆酸治疗应答和发生肝硬化的影响
3
作者 刘海峰 周思敏 +3 位作者 李纪文 刘江鹏 王邦茂 周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17-2823,共7页
目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常伴发抑郁,但抑郁在PBC疾病进展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文拟探讨抑郁与PBC治疗应答的关系及其对PBC患者肝硬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自身免疫性肝病门诊就诊... 目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常伴发抑郁,但抑郁在PBC疾病进展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文拟探讨抑郁与PBC治疗应答的关系及其对PBC患者肝硬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自身免疫性肝病门诊就诊的141例接受单药熊去氧胆酸(UDCA)标准治疗1年的PBC患者的临床资料。从健康体检中心选取的年龄及性别匹配的17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评估PBC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抑郁状态。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及决策树模型分析PBC患者肝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抑郁及抑郁相关的HLA-DRB1基因对肝硬化的影响。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和拟合优度统计值来评价模型效能。运用全部13个变量(年龄、性别、PHQ-9评分、DRB1*03∶01基因,以及血清ALT、AST、ALP、GGT、TBil、IgG、IgM、C3和C4水平)建立分类回归树(CART)模型。采用AUC、敏感度和特异度等指标在模型队列中评价CART模型的效能。结果PBC患者合并抑郁的比例(53.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5.3%)(χ^(2)=57.836,P<0.001)。合并抑郁的PBC患者较不合并抑郁的PBC患者对UDCA的治疗应答较差(χ^(2)=7.549,P=0.006),血清ALP(Z=-2.157,P=0.031)、GGT(Z=-2.180,P=0.029)、Ig M(Z=-2.000,P=0.046)水平显著升高。合并抑郁的PBC患者较不合并抑郁的PBC患者携带HLA-DRB1*03∶01基因的PBC患者合并肝硬化的风险显著升高(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PHQ-9评分(OR=1.148,95%CI:1.050~1.255,P=0.002)、HLADRB1*03∶01基因(OR=5.150,95%CI:1.362~19.478,P=0.016)、年龄(OR=1.057,95%CI:1.009~1.106,P=0.018)和血清ALP水平(OR=1.009,95%CI:1.001~1.017,P=0.020)为PBC患者发生肝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决策树分析显示,PHQ-9评分≥3.5亦为PBC患者肝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抑郁与PBC患者治疗应答不良相关,并且是PBC患者发生肝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提示了在PBC患者中对抑郁状态进行识别和早期管理的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肝硬化 抑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COX-2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邦茂 刘心娟 +3 位作者 刘文天 阎雪燕 姜葵 张洁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COX2和PGE2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探讨COX2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和放射免疫分析等方法研究食管腺癌和食管鳞癌病人内窥镜活检组织中COX2及其mRNA的表达率以及PGE2在组织中的含量。结果RTPCR法研究显... 目的通过研究COX2和PGE2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探讨COX2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和放射免疫分析等方法研究食管腺癌和食管鳞癌病人内窥镜活检组织中COX2及其mRNA的表达率以及PGE2在组织中的含量。结果RTPCR法研究显示,食管腺癌组(88.24%)、食管鳞癌组(72.73%)中COX2mRNA表达率与正常组织(25.00%)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显示,食管腺癌和食管鳞癌的癌细胞胞浆中COX2蛋白呈阳性表达,食管腺癌组(76.47%)、食管鳞癌组(72.73%)中COX2蛋白表达率与正常组织(20.00%)比有显著差异(P<0.01)。放射免疫分析法研究显示,食管腺癌组(559.22±37.77)、食管鳞癌组(563.52±41.12)中PGE2的含量(pg/mg)与对照组(357.10±37.58)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前两组中PGE2的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食管腺癌和食管鳞癌中COX2蛋白及其mRNA均呈高表达,PGE2的含量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合酶2 食管腺癌 食管鳞癌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酸分泌异常的可能机制——胃窦粘膜儿茶酚胺含量减少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邦茂 黄乃侠 +4 位作者 杜宝恒 吴琳 黄家谦 孙宝存 刘德敏 《天津医药》 CAS 1994年第6期327-329,共3页
用放免法测定30例非溃疡对照及29例十二指肠球溃疡患者空腹血清及胃窦粘膜胃泌素、生长抑素水平。用免疫组化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上两组各20例患者胃窦粘膜G、D细胞密度及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发现球溃疡患者胃窦粘膜多巴胺、... 用放免法测定30例非溃疡对照及29例十二指肠球溃疡患者空腹血清及胃窦粘膜胃泌素、生长抑素水平。用免疫组化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上两组各20例患者胃窦粘膜G、D细胞密度及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发现球溃疡患者胃窦粘膜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减少,而基础胃酸及高峰胃酸分泌量和胃窦粘膜胃泌素含量增加,说明球溃疡患者胃酸分泌增加可能与胃窦粘膜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含量减少使D细胞不能合成及分泌足够量的生长抑素以抑制G细胞及壁细胞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酸 多巴胺 十二指肠溃疡
下载PDF
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邦茂 陈鑫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12期1423-1424,共2页
关键词 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活动期、愈合期及瘢痕期球溃疡患者胃酸及胃窦粘膜胃肠激素的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邦茂 黄乃侠 +1 位作者 吴琳 黄象谦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6年第4期284-286,共3页
作者比较了活动期(ADU)、愈合期(HDU)及瘢痕期(SDU)球溃疡(DU)患者和非溃疡对照(NU),患者的基础胃酸分泌量(BAO)、高峰胃酸分泌量(PAO)及胃窦粘膜内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 作者比较了活动期(ADU)、愈合期(HDU)及瘢痕期(SDU)球溃疡(DU)患者和非溃疡对照(NU),患者的基础胃酸分泌量(BAO)、高峰胃酸分泌量(PAO)及胃窦粘膜内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的含量。发现各期球溃疡患者PAO均明显高于NU组;ADU组胃窦粘膜Gas及SP含量比NU组明显增加;SDU组胃窦粘膜内SS较NU组明显增加。本文结果说明壁细胞泌酸能力增加是DU发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基础胃酸高分泌状态是DU患者溃疡活动的重要条件。ADU患者BAO增加与胃窦粘膜内Gas增加有关。SDU患者胃窦粘膜内SS有稳定基础胃酸分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溃疡分期 胃酸分泌 胃肠激素
下载PDF
胆汁酸对结肠癌细胞环氧合酶2表达及前列腺素E2合成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王邦茂 翟春颖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498-501,共4页
目的 :探讨脱氧胆酸对结肠癌细胞的作用 ,以及对环氧合酶2表达和前列腺素E2合成的影响。方法 :在结肠癌细胞系HT_29中加入脱氧胆酸 ,分别培养6、12、24、48h。用MTT法测定细胞的生长率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前列腺素E2的含量 ,用免疫细胞... 目的 :探讨脱氧胆酸对结肠癌细胞的作用 ,以及对环氧合酶2表达和前列腺素E2合成的影响。方法 :在结肠癌细胞系HT_29中加入脱氧胆酸 ,分别培养6、12、24、48h。用MTT法测定细胞的生长率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前列腺素E2的含量 ,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细胞中环氧合酶2的表达。结果 :24h内 ,200μmol/l脱氧胆酸可促进细胞增殖 ,48h促进细胞增殖作用减低 ;200μmol/l脱氧胆酸可促进环氧合酶2的表达 ,并呈时间依赖性(P<0.05)增加前列腺素E2的合成。结论 :脱氧胆酸可以诱导结肠癌细胞环氧合酶2的表达和促进前列腺素E2的合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胆酸 HT-29 环氧合酶 前列腺素
下载PDF
成年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原代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邦茂 陈鑫 +1 位作者 张文治 苏心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2年第4期463-465,共3页
目的 :探讨骨骼肌卫星细胞体外培养、鉴定的方法。方法 :采用I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两步消化法分离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 ,经差速贴壁法纯化后 ,在培养液中进行培养 ,观察不同血清浓度下 ,卫星细胞生长融合的情况。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 ... 目的 :探讨骨骼肌卫星细胞体外培养、鉴定的方法。方法 :采用I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两步消化法分离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 ,经差速贴壁法纯化后 ,在培养液中进行培养 ,观察不同血清浓度下 ,卫星细胞生长融合的情况。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 ,利用结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鉴定肌卫星细胞。结果 :细胞经过两步消化和差速贴壁后 ,纯度在90%以上 ,在生长培基中 ,细胞分裂增生 ;在融合培基中 ,细胞发生融合 ,形成肌管。结论 :成年大鼠肌卫星细胞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可增生或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卫星细胞 体外培养 鉴定
下载PDF
不同亚型胃黏膜肠化生组织在美蓝放大内镜下的黏膜微细结构特点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邦茂 赵晓志 《中国消化内镜》 2008年第5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美蓝色素内镜联合放大内镜对胃黏膜肠化生的诊断价值和不同亚型肠化生的黏膜微细结构特点。方法随机序贯选择拟行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的66例门诊患者和18例肠化生复查患者,常规内镜检查后在胃角、胃窦区域行内镜下0.5%美蓝溶液染... 目的探讨美蓝色素内镜联合放大内镜对胃黏膜肠化生的诊断价值和不同亚型肠化生的黏膜微细结构特点。方法随机序贯选择拟行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的66例门诊患者和18例肠化生复查患者,常规内镜检查后在胃角、胃窦区域行内镜下0.5%美蓝溶液染色,对染色区域进行放大内镜观察并取检,所取标本进行HE、AB/PAS和HID/AB染色。结果美蓝染色内镜对诊断肠化生具有较高的灵敏性(86.7%)和特异性(79.5%);放大内镜下美蓝染色阳性的肠化生黏膜形态可分为四类:A型,不规则斑点型;B型,网格型;C型,椭圆型;D型,圆点型。结肠型化生的黏膜表面微细结构以不规则斑点型(32.6%)和网格型(39.5%)为主,而小肠型化生则以椭圆型(25.0%)和圆点型(43.8%)为主。结论联合应用美蓝色素内镜和放大内镜可显著提高肠化生的检出率,并可根据化生黏膜上皮的形态学改变对肠化生的亚型进行镜下分类,对不同亚型肠化生组织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化生 放大色素内镜 小凹形态
下载PDF
胎儿胃肠胰组织阿片肽的分布和发育
11
作者 王邦茂 刘文天 +3 位作者 黄乃侠 吴琳 杜宝恒 黄象谦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24例10~40周胎儿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及胰腺内β-内啡肽、甲硫脑啡肽、亮脑啡肽的浓度.发现10周胎儿胃肠胰组织内已有少量β-内啡肽、甲硫脑啡肽、亮脑啡肽存在;胃内β-内啡肽发育的高峰浓度在15~20周,...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24例10~40周胎儿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及胰腺内β-内啡肽、甲硫脑啡肽、亮脑啡肽的浓度.发现10周胎儿胃肠胰组织内已有少量β-内啡肽、甲硫脑啡肽、亮脑啡肽存在;胃内β-内啡肽发育的高峰浓度在15~20周,小肠及胰腺高峰浓度在21~25周,结肠的高峰浓度在26~30周;胃肠胰组织内甲硫脑啡肽及亮脑啡肽的发育高峰浓度均在21~25周;β-内啡肽、亮脑啡肽及甲硫脑啡肽在胎儿发育期间,以胃窦、小肠上段及胰腺浓度较高,回肠、结肠浓度较低;在相同胎龄同一器官内甲硫脑啡肽的浓度比亮脑啡肽的浓度高0.5~3倍,而比β-内啡肽高2~25倍.对上述阿片肽在胎儿胃肠胰组织的分布及发育过程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阿片肽
下载PDF
无脑胎儿胃肠胰组织内生长抑素和鸦片样肽的发育
12
作者 王邦茂 刘文天 +3 位作者 黄乃侠 吴琳 杜宝恒 黄象谦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7年第2期113-115,118,共4页
用放免法测定了6例无脑畸形胎儿(AF)的胃肠胰组织生长抑素(SS),β-内啡肽(β-EP),甲硫脑啡肽(M-ENK)及亮脑啡肽(L-ENK)的浓度;并用葡聚糖凝胶层析法分析了AF胃窦及回肠提取物的SS的分子形式。结果... 用放免法测定了6例无脑畸形胎儿(AF)的胃肠胰组织生长抑素(SS),β-内啡肽(β-EP),甲硫脑啡肽(M-ENK)及亮脑啡肽(L-ENK)的浓度;并用葡聚糖凝胶层析法分析了AF胃窦及回肠提取物的SS的分子形式。结果发现AF胃肠胰组织内的SS和鸦片样肽(OP)的浓度,SS的分子形式及体重与正常胎儿比较均无明显差别。说明尽管脑组织,肠神经系统及胃肠胰内分泌细胞均起源于神经板,但AF的脑组织因为某种原因停止发育后,神经板仍继续发育为神经嵴,后者再继续演化为肠神经系统及胃肠胰内分泌细胞。且说明胎儿发育期间在无脑组织发育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畸形 无脑 鸦片样肽 生长抑素 胰腺
下载PDF
诊断食管反流性疾病的“金标准”:食管pH值动态监测
13
作者 王邦茂 黄乃侠 +3 位作者 吴琳 黄象谦 王俊平 杨欣艳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5年第S1期29-29,共1页
诊断食管反流性疾病的“金标准”:食管pH值动态监测王邦茂,黄乃侠,吴琳,黄象谦,王俊平,杨欣艳(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应用动态pH值监测仪对9例正常对照组(C0组),29例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患者的食管下... 诊断食管反流性疾病的“金标准”:食管pH值动态监测王邦茂,黄乃侠,吴琳,黄象谦,王俊平,杨欣艳(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应用动态pH值监测仪对9例正常对照组(C0组),29例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患者的食管下段pH值进行了24小时动态监测,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监测 胃食管反流 食管PH 金标准 反流性疾病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食管炎 食管粘膜 长持续时间 监测仪
下载PDF
干细胞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邦茂 陈鑫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4-5,共2页
关键词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 食管下段 大鼠 肠神经元 肌卫星细胞 骨骼 平滑肌 运动器官 肌肉 GERD ICC
下载PDF
自发性夜间胃碱化对十二指肠溃疡病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王邦茂 吴琳 +2 位作者 黄乃侠 刘文天 杨欣艳 《中国实验诊断学》 1998年第4期198-200,共3页
探讨自发性夜间胃碱化对十二指肠溃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内镜诊断的活动性十二指肠球溃疡(DU),21例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有反酸、烧心和(或)胸痛等症状,内镜下为0~2级食管炎,食管下段动态24hpH检查积分>15... 探讨自发性夜间胃碱化对十二指肠溃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内镜诊断的活动性十二指肠球溃疡(DU),21例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有反酸、烧心和(或)胸痛等症状,内镜下为0~2级食管炎,食管下段动态24hpH检查积分>15.6〕,23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上腹部不适、胀满、上腹痛等症状,内镜下仅为红白相间等慢性炎症表现,食管下段动态24hpH检查积分<15.6)和11例无上消化道症状的健康对照者的24h胃底(LES下5cm)和食管下段(LES上5cm)动态pH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夜间8h(23pm~7am)时间窗内自发性夜间胃碱化(spontaneousnoctur-nalgastricalkalinization,SNA)现象(pH>4,时间大于5min的pH升高)。结果①DU组夜间SNA阳性率较对照组、FD和GERD组明显低(P<0.05,P<0.01,P<0.001)。②对照组的SNA阳性率与FD和GERD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③SNA诊断DU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1.8%和84.3%。结论本文结果说明自发性夜间胃碱化缺乏既是球溃疡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亦可作为诊断球溃疡病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夜间胃碱化 诊断
下载PDF
伴小肠淋巴管梗阻的吸收不良综合征
16
作者 王邦茂 陈鑫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12期1428-1430,共3页
关键词 小肠淋巴管梗阻 吸收不良综合征 合并症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下载PDF
十二指肠胃反流的诊断及相关问题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邦茂 吴琳 《中国实验诊断学》 1998年第4期193-195,共3页
十二指肠胃反流的诊断及相关问题研究进展王邦茂综述吴琳审阅作者单位: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十二指肠胃反流(DGR),又称肠胃反流,一般指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胃内。反流物主要成分是胆酸盐,故也有人称其为胆汁... 十二指肠胃反流的诊断及相关问题研究进展王邦茂综述吴琳审阅作者单位: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十二指肠胃反流(DGR),又称肠胃反流,一般指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胃内。反流物主要成分是胆酸盐,故也有人称其为胆汁反流(bilereflux)。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胃反流 诊断 胃镜 同位素检查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的内镜治疗
18
作者 王邦茂 陈鑫 《医学新知》 CAS 2004年第4期225-227,共3页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内镜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 患病率 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 经口内镜下治疗技术
下载PDF
消化内镜检查少见病例报道
19
作者 王邦茂 王涛 +2 位作者 陈茉 张会爱 张璐 《中国消化内镜》 2008年第9期12-15,共4页
患者女性,48岁,于2003年4月因上腹痛3月余,加重1周伴烧心、反酸,呕吐就诊于我院,胃镜:胃底粘膜光滑,胃体、胃窦腔变窄,黏膜肥厚,胃角变形,易出血,黏膜凹凸不平,表面散在白苔。超声内镜:黏膜下层明显增厚,分层清楚,胃壁... 患者女性,48岁,于2003年4月因上腹痛3月余,加重1周伴烧心、反酸,呕吐就诊于我院,胃镜:胃底粘膜光滑,胃体、胃窦腔变窄,黏膜肥厚,胃角变形,易出血,黏膜凹凸不平,表面散在白苔。超声内镜:黏膜下层明显增厚,分层清楚,胃壁最厚处9.2mm。于胃窦、体交界小弯侧黏膜大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检查 病例报道 黏膜下层 超声内镜 胃窦腔 上腹痛 胃底
下载PDF
肠镜检查对大肠癌的预防价值
20
作者 王邦茂 曹海龙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1年第10期14-14,共1页
近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比国外发病年龄提早约10岁,30岁以下者占10%以上,但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已成为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
关键词 大肠癌 肠镜检 价值 预防 查对 发病年龄 常见疾病 发病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