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SD技术联合Masquelet技术治疗长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
1
作者 王郑钢 刘伟 +2 位作者 肖湘君 向磊 刘亮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0期81-84,共4页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Masquelet技术治疗长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20例长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例。两组...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Masquelet技术治疗长骨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20例长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例。两组均采用Masquelet技术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运用普通灌洗引流,研究组运用VSD技术持续冲洗。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1、3、7 d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并记录清创手术次数、骨水泥置入后8周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含量,同时在术后1、2、3、6、8、12个月进行随访,评估患者的骨缺损愈合情况。结果:术前,两组的PCT、CRP、ESR、WBC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3、7 d,研究组的PCT、CRP、ESR、WBC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清创手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术中两组的BMP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骨水泥置入后8周,研究组的BMP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3、6、8、12个月,研究组的Samantha X线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VSD技术联合Masquelet技术治疗长骨感染性骨缺损能有效减轻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减少清创次数,提高BMP含量,促进骨缺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Masquelet技术 长骨感染性骨缺损 炎症指标 骨缺损愈合
下载PDF
骨搬运术治疗胫骨骨折合并骨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郑钢 张卫 +4 位作者 肖湘君 黄新锋 曾德辉 向磊 刘鸣江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2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骨搬运术对胫骨骨折合并骨缺损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胫骨骨折合并骨缺损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钢板结合自体髂骨移植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骨搬运手术治疗。统计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 目的探讨骨搬运术对胫骨骨折合并骨缺损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胫骨骨折合并骨缺损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钢板结合自体髂骨移植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骨搬运手术治疗。统计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检测两组术前1天及术后1周血清骨钙素(BG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前及术后6个月分别采用Baird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采用HHS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统计两组术后6个月内循环障碍、固定不牢、延迟愈合、移植骨骨折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血清BGP、TGF-β1及IGF-1水平均高于同组术前,且观察组术后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及组内比较P均<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69.23%(P<0.05)。两组术后6个月HHS评分和Baird评分均高于同组术前,且观察组术后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及组内比较P均<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6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9%、20.51%(P<0.05)。结论骨搬运术对胫骨骨折合并骨缺损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者踝关节、膝关节功能恢复;这可能与血清TGF-β1、IGF-1和BGP水平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缺损 骨搬运术 骨钙素 转化生长因子Β1 胰岛素样的生长因子1
下载PDF
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王郑钢 朱勇 吴攀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7期149-150,共2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07年2月~2011年2月共收治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患者60例,视患者受伤的具体情况为其进行骨折复位及血管、神经修复治疗,并观察记录其临床疗效。结果 8例患...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07年2月~2011年2月共收治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患者60例,视患者受伤的具体情况为其进行骨折复位及血管、神经修复治疗,并观察记录其临床疗效。结果 8例患者截肢,52例患者的患肢完全成活,且无严重的肢体缺血及术后并发症,治愈率为86.67%。挫伤27根神经,22例完全恢复,5例部分恢复;断裂9根神经,7例感觉运动恢复良好,2例较差;治愈率为80.56%。结论对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患者采取恰当的处理与及时的治疗手段,可有效提高患肢的治愈率,血管及神经的恢复情况也较好,且对改善骨折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术中所需骨折固定物的挑选、修复顺序、血管吻合情况都是影响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折 血管损伤 神经损伤
下载PDF
预构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四肢骨及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郑钢 刘鸣江 +1 位作者 黄新锋 肖湘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6期4208-4212,共5页
背景:预构复合组织瓣自1973年被Bakamjjan应用于心脏修复,但是受限于技术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广泛使用,国内关于预构复合组织瓣修复四肢骨的研究更是稀少。目的:分析预构复合组织瓣修复四肢骨及相应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构建四肢骨骨折... 背景:预构复合组织瓣自1973年被Bakamjjan应用于心脏修复,但是受限于技术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广泛使用,国内关于预构复合组织瓣修复四肢骨的研究更是稀少。目的:分析预构复合组织瓣修复四肢骨及相应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构建四肢骨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新西兰兔模型(第1次手术),造模后随机分为3组,A组造模后10 d(第2次手术)应用预构复合组织瓣修复,B组造模后10d使用游离桡骨修复,C组造模后10d再次切开伤口缝合不做其他处理。对各组兔进行一般情况、体质量、影像学及组织学观察,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与结论:(1)各组存活率均为100%,B组中2只出现移植骨块移位,畸形愈合,对兔活动能力影响不大;(2)A组体质量恢复速率及体质量增长量均高于B组(P<0.05);(3)影像学结果显示,A组在术后2周形成大量骨痂,4周骨痂桥节于间隙,8周缺损间隙填满,12周开始改造塑性;B组在术后2周形成少量骨痂,4周骨痂增多,股骨切断处明显,8周形成大量骨痂,12周缺损间隙填满;C组在术后8周开始形成骨痂,12周缺损间隙仍在,两端骨质硬化;(4)在第2次术后8,12周3组间Lane-Sandhu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5)组织学观察发现,A组术后4周出现大量新生成骨细胞和骨细胞,8周管状结构增多,新生不规则骨岛,12周新骨生成,髓腔出现,包含脂肪细胞为主的黄骨髓;B组术后4周大多数植入骨被降解和吸收,8周成骨细胞骨化,剩余的植入骨仍然可见,12周大多数成骨细胞被骨化并成为板层骨;C组术后12周缺损区充斥大量纤维结缔组织,无骨质形成;(6)提示预构复合组织瓣对四肢骨及软组织缺损具有修复作用,并且在修复速度及效果方面均优于传统的游离骨块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构复合组织瓣 移植 四肢 软组织损伤
下载PDF
固定架治疗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5
作者 王郑钢 黄新锋 +1 位作者 肖湘君 张彬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7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骨科收治的6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外固定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包...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骨科收治的6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外固定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同时,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患者骨创伤愈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患者骨创伤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切开复位内固定,外固定架治疗骨创伤操作方便、简单,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且效果好,患者骨创伤情况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架 创伤骨科 骨折 住院时间
下载PDF
负压引流法联合开放植骨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郑钢 黄新锋 廖辉文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负压引流法联合开放植骨治疗创伤性骨髓炎(TO)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TO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干预组患者给予负压引流法联合开放植骨。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复发情况、骨愈合所需... 目的观察负压引流法联合开放植骨治疗创伤性骨髓炎(TO)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TO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干预组患者给予负压引流法联合开放植骨。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复发情况、骨愈合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总有效率较高,复发率低,治愈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均P<0.05)。结论对TO患者采用负压引流法联合开放植骨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骨髓炎 负压引流 开放植骨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游离趾甲皮瓣嵌合第2趾骨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的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6
7
作者 肖湘君 刘鸣江 +4 位作者 廖辉文 刘昌雄 王郑钢 黄新锋 黄雄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为游离趾甲皮瓣嵌合第2趾骨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0只新鲜成人尸体足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进行解剖。系统观测趾和第2趾动、静脉分布规律,测量血管长度及直径;模拟游离踇趾甲皮瓣嵌合第2趾骨复合组织... 目的为游离趾甲皮瓣嵌合第2趾骨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0只新鲜成人尸体足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进行解剖。系统观测趾和第2趾动、静脉分布规律,测量血管长度及直径;模拟游离踇趾甲皮瓣嵌合第2趾骨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的术式设计。结果第1跖背动脉在第1趾蹼深层发出2分支:踇趾腓侧趾底固有动脉和第2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踇趾腓侧趾底动脉血管(分叉至进入皮瓣)长度(1.82±0.12)cm,直径(1.08±0.06)mm;第2趾胫侧趾底动脉血管(分叉至近侧趾间关节)长度(0.90±0.16)cm,直径(0.82±0.13)mm。静脉分深浅两层,第1、2趾背侧浅静脉汇流入足踝内侧的大隐静脉。模拟再造拇指相互环绕的血管蒂无卡压。结论 趾、第2趾动、静脉血管可保障趾甲皮瓣、第2趾骨复合组织瓣血供,模拟再造拇指相互环绕的血管蒂无卡压;适合设计游离趾甲皮瓣嵌合第2趾骨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趾甲皮瓣 嵌合组织瓣 第2足趾 显微解剖
原文传递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蛇伤深层溃疡疗效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鸣江 刘亮 +2 位作者 肖湘君 王郑钢 刘昌雄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蛇伤深层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月收治18例蛇伤致四肢深部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软组织缺损范围8 cm×5 cm^22 cm×10 cm,均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蛇伤深层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月收治18例蛇伤致四肢深部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软组织缺损范围8 cm×5 cm^22 cm×10 cm,均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18例患者皮瓣全部存活,无一例皮瓣坏死或部分坏死,随访期间,皮瓣外形及功能良好。结论股前外侧皮瓣薄,切取面积大,皮瓣血运好,抗感染能力强,是修复蛇伤感染创面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蛇伤 深部溃疡
下载PDF
改良前臂骨间背侧皮瓣切取法修复手外伤皮瓣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肖湘君 刘鸣江 +3 位作者 刘昌雄 黄新锋 黄雄杰 王郑钢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6期40-41,共2页
目的探索手外伤患者采用改良前臂骨间背侧皮瓣切取法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科室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患手外伤的40例患者,确诊后均采用改良前臂骨间背侧皮瓣切取法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情况及疗效,且... 目的探索手外伤患者采用改良前臂骨间背侧皮瓣切取法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科室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患手外伤的40例患者,确诊后均采用改良前臂骨间背侧皮瓣切取法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情况及疗效,且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活动度变化。结果本组患者的皮瓣均成活,成活率为100.0%,其中优26例,良12例,可2例,优良率为95.0%。患者术后的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显著更高(P<0.05)。结论手外伤患者采用改良前臂骨间背侧皮瓣切取法进行治疗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 皮瓣 改良前臂骨间背侧皮瓣切取法 疗效
下载PDF
谷红注射液促进骨折大鼠模型骨愈合作用研究
10
作者 陈朝祥 周淑平 +4 位作者 王郑钢 张卫 向亮 侯威 伍俊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684-1687,1694,共5页
目的:研究谷红注射液(GHI)对大鼠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以及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生理盐水)、GHI组[10 ml/(kg·d)]、阳性药组[复方骨肽注射液,5 ml/(kg·... 目的:研究谷红注射液(GHI)对大鼠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以及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生理盐水)、GHI组[10 ml/(kg·d)]、阳性药组[复方骨肽注射液,5 ml/(kg·d)],每组24只。各组大鼠均在麻醉状态下建立开放式截骨骨折模型,第2、4、6周时拍射X线进行影像学评估,HE染色观察骨折病理变化,同时进行离体胫骨骨矿物质密度(BMD)、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测定,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软骨中FGF-2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建模后第2、4周GHI组、阳性药组X线骨组织愈合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第2周时,阳性药组和GHI组HE切片中软骨细胞数量多于对照组。第4周时,对照组骨折端仍以软骨组织为主,阳性药组和GHI组的软骨组织及纤维组织逐渐被不成熟骨组织替代;治疗后第2、4、6周均显示,GHI组、阳性药组BMD值高于对照组(P<0.05),但GHI组与阳性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建模治疗后第2周,GHI组、阳性药组血清AL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第2、4、6周GHI组、阳性药组血清FGF-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在第2、4周,各组间FGF-2蛋白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而第6周时,各组间FGF-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谷红素注射液对促进骨折愈合有明显效果,其作用可能与促进FGF-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红注射液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大鼠 骨折愈合
下载PDF
锅炉小径管射线检测与相控阵检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毅辉 牛永吉 王郑钢 《无损检测》 2018年第4期45-49,共5页
在电站锅炉的安装建设过程中,小径管对接接头需要射线检测的比例非常大,根据电站锅炉小径管常见的缺陷分布形式和特征,对自然缺陷和人工模拟缺陷进行射线检测和相控阵检测,以此来验证小径管对接接头检测中,相控阵检测方法代替射线检测... 在电站锅炉的安装建设过程中,小径管对接接头需要射线检测的比例非常大,根据电站锅炉小径管常见的缺陷分布形式和特征,对自然缺陷和人工模拟缺陷进行射线检测和相控阵检测,以此来验证小径管对接接头检测中,相控阵检测方法代替射线检测方法的可能性。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可靠的设备和合理的检测工艺参数,采用相控阵检测取代射线检测还是有很大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锅炉 小径管对接接头 相控阵检测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吻合血管的骨间背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被引量:24
12
作者 吴攀峰 唐举玉 +5 位作者 李康华 刘鸣江 肖湘君 黄雄杰 陈彦名 王郑钢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61-363,共3页
目的介绍吻合血管的骨间背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方法和经验。方法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对29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行术前彩色B超定位,术中采用不携带深筋膜的骨间背穿支皮瓣进行修复,吻合骨间背动脉与指固有动脉、皮下... 目的介绍吻合血管的骨间背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方法和经验。方法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对29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行术前彩色B超定位,术中采用不携带深筋膜的骨间背穿支皮瓣进行修复,吻合骨间背动脉与指固有动脉、皮下浅静脉与指背静脉,并可吻合骨间背静脉及手指掌侧静脉。结果术后27例皮瓣存活,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比较满意;2例皮瓣出现静脉危象,1例完全坏死,1例部分表皮坏死。结论吻合血管的骨间背穿支皮瓣是一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指损伤 骨间背侧血管
原文传递
阿利吉仑对大鼠膝骨关节炎血清及软骨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周淑平 王郑钢 +2 位作者 向亮 侯威 张卫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600-1604,共5页
[目的]探讨阿利吉仑干预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组织的保护作用和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切开关节囊,而模型组和治疗组按改良后Hulth法建立骨性关节炎模型,前两组... [目的]探讨阿利吉仑干预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组织的保护作用和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切开关节囊,而模型组和治疗组按改良后Hulth法建立骨性关节炎模型,前两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而治疗组给予阿利吉仑。建模成功后,取大鼠血样测量IL-1、IL-6的含量;取膝关节行Masson染色、番红花染色;采用RT-qPCR检测各组软骨组织中Runx2、TNF-αmRNA,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软骨IL-1、IL-6、Runx2、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和IL-6浓度明显增加(P<0.05),而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Masson染色结果发现,模型组大鼠软骨细胞较假手术组明显肥大,而治疗组情况明显改善;番红花染色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组织切片中软骨细胞面积明显减少,而治疗组的染色面积明显减少。模型组大鼠软骨组织中Runx2和TNF-α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而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软骨组织中IL-1、IL-6、Runx2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而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阿利吉仑能够有效抑制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组织的破坏,显著降低膝骨关节炎大鼠血清和软骨中的炎性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阿利吉仑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游离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小儿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吴攀峰 唐举玉 +4 位作者 李康华 刘鸣江 谢松林 肖湘君 王郑钢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15-918,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小儿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报道其临床应用的初步效果。方法2008年8月至2012年1月对30例2~10岁的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患儿,分别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胸背动脉穿支皮... 目的探讨游离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小儿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报道其临床应用的初步效果。方法2008年8月至2012年1月对30例2~10岁的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患儿,分别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腹壁下动脉嵌合穿支皮瓣、肩胛下动脉分叶穿支皮瓣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移植皮瓣面积最大16cm×6cm+11cm×6cm,最小7cm×4cm。结果最终28例皮瓣成活,完全坏死1例,部分坏死1例,成功率为93.3%;术后随访3~30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比较满意,皮瓣供区外形、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掌握过硬的显微小血管吻合技术和熟练的穿支皮瓣解剖技术,小儿游离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可以取得与传统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同样的治疗效果,并且大大地减少了供区的损伤,对供区的外观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移植
原文传递
游离躅甲瓣嵌合第二趾骨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肖湘君 刘鸣江 +4 位作者 廖辉文 刘昌雄 王郑钢 黄新锋 黄雄杰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1-493,共3页
目的总结游离甲瓣嵌合第二趾骨复合组织瓣修复拇指缺损塑形再造拇指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拇指缺损共10例,采用游离甲瓣嵌合第二趾骨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术后随访观察拇指成活率、功能评定、外观满意度、... 目的总结游离甲瓣嵌合第二趾骨复合组织瓣修复拇指缺损塑形再造拇指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拇指缺损共10例,采用游离甲瓣嵌合第二趾骨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术后随访观察拇指成活率、功能评定、外观满意度、指骨愈合时间及供区并发症。结果术后10例再造拇指全部成活;再造拇指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功能评定优8例,良2例;外观满意度(94.40±3.31)分;指骨愈合时间(6.39±0.81)个月。结论游离甲瓣嵌合第二趾骨复合组织瓣修复拇指缺损塑形再造拇指,既改善了拇指的外形和功能,又降低了供区并发症,是临床上拇指缺损再造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缺损 躅甲瓣 第二趾骨再造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黄芩素通过促进miR-29a-3p抑制MAP2K6改善骨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软骨细胞退化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杨波 龙慧 +2 位作者 王郑钢 曾德辉 张彬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2-37,共6页
目的:探索黄芩素(Baicalein)改善软骨细胞退化的可能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黄芩素处理OA大鼠,观察软骨退化情况,并检测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用不同剂量黄芩素处理OA细胞模型,检测各组细胞的活力及凋亡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验证miR-29a-3p、... 目的:探索黄芩素(Baicalein)改善软骨细胞退化的可能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黄芩素处理OA大鼠,观察软骨退化情况,并检测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用不同剂量黄芩素处理OA细胞模型,检测各组细胞的活力及凋亡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验证miR-29a-3p、MAP2K6的靶向关系。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OA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增高,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黄芩素10、20、30 mg/kg能够显著降低OA模型血清中IL-1β、IL-6、TNF-α水平,能够显著改善OA大鼠软骨细胞活性抑制及凋亡情况,能够缓解OA模型软骨组织番红氧失染情况;miR-29a-3p与MAP2K6存在靶向关系,黄芩素10μmol/L能够明显下调OA细胞中MAP2K6、p38/p-p38、MAX蛋白表达水平。结论:黄芩素可以通过调节miR-29a-3p靶向抑制MAP2K6的磷酸化,提高软骨细胞活性,抑制细胞凋亡从而改善OA引起的软骨细胞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黄芩素 微小RNA-29-3p MAP2K6
原文传递
白藜芦醇激活Nrf-2信号抑制H_(2)O_(2)诱导的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波 龙慧 +3 位作者 王郑钢 曾德辉 张彬 龙秋平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359-2366,共8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在H_(2)O_(2)诱导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通过MTT试验检测H_(2)O_(2)和(或)白藜芦醇处理原代软骨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通过实时定量荧光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在H_(2)O_(2)诱导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通过MTT试验检测H_(2)O_(2)和(或)白藜芦醇处理原代软骨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通过实时定量荧光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处理组Nrf2-HO-1/NQO-1信号因子,抗氧化酶基因SOD-2、GPx4和CAT,炎症信号因子NF-κB、COX-2和iNOS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ROS水平和脂质氧化水平;ELISA检测各处理组细胞炎症因子IL-6、IL-8、TNF-α的释放情况。结果白藜芦醇能够恢复H_(2)O_(2)诱导的原代软骨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增殖活性;上调Nrf2-HO-1/NQO-1信号因子和抗氧化酶基因SOD-2、GPx4和CAT的表达,降低H_(2)O_(2)诱导的ROS和脂质氧化水平;降低H_(2)O_(2)诱导的炎症信号因子NF-κB、COX-2和iNOS的表达水平,降低炎症因子IL-6、IL-8、TNF-α的释放。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增加转录因子Nrf-2的激活以及其直接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来发挥对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以改善骨关节炎的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H_(2)O_(2) Nrf-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